掏蚀病害成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掏蚀病害成因分析

4.1 掏蚀发育类型

统计结果显示,天祝县明长城(松山新城)夯土遗址发育的掏蚀按其特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由洪水冲刷作用形成的;第二种是由挟砂风对遗址土体的磨蚀作用形成的[10]。

4.2 掏蚀发育程度

共发育掏蚀211处,掏蚀发育程度呈现如下特征(见图4~1、图4~2),其中单处最大掏蚀深度达1.50m,平均掏蚀深度0.43m,掏蚀深度大于0.25m的掏蚀处数占总处数的66.82%;其中单处最大掏蚀体积达84.12m³,平均掏蚀体积4.67m2,掏蚀体积大于1.5m3的掏蚀处数占总处数的48.34%。

图4-1 掏蚀深度统计图图4-2 掏蚀体积统计图

4.3 掏蚀危害分析

由风力引起的遗址底部掏蚀将对遗址产生巨大危害,首先,由风力引起遗址底部的掏蚀在遗址底面形成巨大的临空面,遗址的夯层间粘结力小,在下部失去支撑且有临空面存在的情况下夯层是较为容易发生分层坠落破坏的;其次,在其遗址底部形成巨大临空区后,遗址的整体抗倾覆能力降低,使遗址的破坏加。

4.4 掏蚀成因分析

由于降雨量充沛,大风频发,生物和人类活动频繁,其主要发育病害有人类破坏、裂隙发育、掏蚀、坍塌、表面片状剥离、冲沟和生物病害等病害[11]。

古城墙体底部及墙体中部经受风蚀和地下毛细水干湿循环的作用发育较多的掏蚀,随着掏蚀深度的加大,掏蚀上部墙体稳定性越来越差,从而引起墙体坍塌[12]。

第五章结论

通过对天祝松山新城遗址的综合调查和勘察,以及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明长城(松山新城)墙体遗存存在严重的病害,包括:片状剥离、生物病害、冲沟发育、坍塌、裂隙高度发育、基础掏蚀凹进等。应尽快开展保护加固方案设计,尽早实施抢险加固工程[13]。

(2)明长城(松山新城)墙体遗存发育的冲沟具有冲深大,沟头、沟底宽度大的总体特征,其中单处最大掏蚀深度达0.8m,平均掏蚀深度0.3m;单处最大掏蚀面积达48.53m2,平均掏蚀体积3.13m2。

(3)掏蚀在明长城(松山新城)墙体遗存高度发育,共发育有掏蚀88处,其中单处最大掏蚀深度达0.8m,平均掏蚀深度0.3m;单处最大掏蚀面积达48.53m2,平均掏蚀体积3.13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