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课堂笔记(5)
发展心理学课堂笔记(5)第五章幼儿心理的发展第一节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儿童出生后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最快,成熟最早,幼儿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
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了自然物质基础。
一、大脑结构的发展(一)脑重量继续增加新生儿:390g达到人脑中的25%3岁儿童:1011g达到人脑中的75%7岁儿童:1280g基本接近成人脑重(二)大脑皮层结构日趋复杂化儿童脑重的增加并不是神经细胞大量增殖的结果,而是由于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和神经纤维分支增多、增长。
2、额叶表面积增大额叶表面积的增长率继2岁左右的增长高峰后,在5-7岁时又有明显加快.额叶是脑皮质成熟最晚的部位,7岁基本发育成熟,大脑皮质各区基本接近成熟水平.3、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也逐渐完成髓鞘化:神经纤维必须要经过髓鞘化,它可以保护信息(神经冲动)沿着一定的通路迅速传导而不致蔓延泛滥,使传递的速度又快、又准确。
到6-7岁时,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已基本完成,整个大脑皮质的成熟程度接近于成人。
(三)脑电波的变化脑电频率是脑发育过程的又一重要参数。
脑电发展存在两个明显的加速时期,5-6岁、13-14岁。
幼儿大脑结构的相对成熟为幼儿智力活动的迅速发展和新的、复杂行为的形成提供了生理上的保证。
二、皮质抑制机能的蓬勃发展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皮质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它既可使反射活动更精确、更完善,又可使脑细胞受到必要的保护,是儿童认识外界事物和调节控制自身行为的生理前提。
1.兴奋和抑制的神经过程不断增强3岁以前儿童的内抑制发展很慢,约从4岁起有了较快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幼儿可以逐渐学会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减少冲动性。
与此同时,幼儿的兴奋过程也比以前增强,表现在儿童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少,清醒时间相对延长。
2.较弱的抑制机能尽管幼儿的兴奋和抑制机能都在不断增强,但是相比之下,抑制机能还是较弱。
因此,对幼儿过高的抑制要求,往往会引起高级神经活动的紊乱。
第二节幼儿的游戏游戏的作用和意义:促进运动能力的发展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促进社会性的发展促进情感的发展游戏的特点:社会性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深受儿童喜爱一、游戏的理论我国古代教育家对儿童游戏的认识:严教——强调对儿童游戏进行干预乐学——益智,主张对儿童教学要游戏化游戏的理论:探讨关于游戏的实质是什么、儿童为什么喜爱游戏、游戏在儿童发展中有何作用、游戏的种类有哪些等。
幼儿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
学校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也影响幼儿个性的形成。注重个性发展和多元智能培养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有助于 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同伴关系因素
同伴接纳与友谊
01
被同伴接纳并建立友谊关系的幼儿更容易形成积极、健康的个
性,而遭受同伴排斥的幼儿则可能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
同伴榜样作用
02
汇报范围
01
幼儿个性发展的特 点与表现
02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 内涵与意义
03
家庭、学校和社会 对幼儿个性与社会 性发展的影响
04
促进幼儿个性与社 会性发展的教育方 法和实践经验
02
幼儿个性发展
Chapter
个性定义及特点
个性定义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行为、情感、思维等方面所表 现出来的独特性和稳定性,它反映了个体之间的差 异和独特性。
03
婴儿期
此阶段主要表现为气质类 型的差异,如易养型、难 养型和中间型等。
幼儿期
幼儿期是个性初步形成的 时期,孩子开始表现出一 定的兴趣、爱好、脾气等 个性特征。
学龄前期
学龄前期儿童的自我意识 逐渐发展,自我评价能力 逐渐形成,个性特征更加 明显和稳定。
个性发展评估
使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工具,对 幼儿进行个性特征的测量和评估 。
环境因素
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对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 要影响。例如,家庭氛围、父母教养方式、学校教育理念 等都会对幼儿个性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
教育因素
教育是影响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教育,幼儿可 以学习社会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符合社 会要求的个性特征。
个性发展阶段
01
02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第六节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在心理学中,所谓“个性”即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和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
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动力结构系统。
它主要包括:1、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人生观等。
表明人对周围环境的态度,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成分,影响心理活动进行的方向。
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
这些特征最突出地表明人的心理的个别差异。
另外自我意识也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形成水平的标志,也是推动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只有当以上各成分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具有稳定的,有倾向性和独特的特点,才组成个性。
人不仅具有个性,还具有社会性。
个性的初步形成是从学前期(幼儿期)的开始的,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儿童的个性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社会化中实现的。
社会化就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他所处的社会的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并逐步适应社会的过程。
社会化的过程是使儿童由生物人变为成社会人的过程。
在儿童社会化中,家庭(包括家庭气氛,家庭教育,家庭结构等)及幼儿园(包括同伴,老师等)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幼儿是在家庭与幼儿园里,在与父母及其他成员,小伙伴及老师的相互交往中,形成其个性与社会性的。
一、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在普通心理学中,我们学过意识的概念,意识是人的心理与动物的心理的区别之所在。
人的意识有如下三个特点:第一、人的意识主要表现为用词的形式巩固在头脑中的知识体系。
第二、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第三、人的意识能够把“自我”与“非我”,“主体”与“客体”区别开来。
由意识的第三个特点,我们知道意识不仅使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而且还能认识主观世界。
例如:人不仅有喜怒哀乐等情绪,而且知道为什么喜或怒,这就是人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主体对自己的反映过程。
“自我”既是反映者,又是被反映者。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个性、性格和行为特征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在家庭、幼儿园、社区等各种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是幼儿个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种社会环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这些社会环境中,幼儿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逐渐学会了解和认识自己,学会了解和认识他人,学会了解和认识社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社会性格和社会行为特征。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
幼儿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学会了解和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
在社会交往中,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和体验,学会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性别、年龄、身体特征和能力特点,学会了解和认识他人的性别、年龄、身体特征和能力特点,学会了解和认识社会的规则、习俗和价值观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社会认知。
二、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
幼儿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学会了表达和理解情感,学会了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学会了与他人建立友好关系,学会了与他人建立合作关系,学会了与他人建立竞争关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社会情感。
三、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
幼儿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学会了遵守社会规则,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了合作和分享,学会了解决冲突和问题,学会了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社会行为。
四、幼儿社会性格的发展。
幼儿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社会性格,包括性格特点、性格倾向和性格特征。
在社会交往中,幼儿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社会性格,表现出不同的社会性格特点和社会性格特征。
总之,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幼儿个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个性、性格和行为特征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种社会环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关注和支持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全面、健康和良好。
浅谈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们的内向和外向特点。
促进个性发展
尊重混合型幼儿的个性差异,鼓 励他们自由探索和发展兴趣,培
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特性。
引导平衡发展
通过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和课程, 引导混合型幼儿在社交、认知、
情感等方面实现平衡发展。
06
家长和教师在幼儿个性与 社会性发展中的角色定位
社会性重要性
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未来 的学习、生活和职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良好的社会性发 展有助于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 养积极的社会情感,形成健全的人格。
家庭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影响
01
家庭氛围
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幼儿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积极的社会情感,提高社会交往
幼儿园课程设置
幼儿园应设置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社交场景和机会。通过角色扮 演、游戏等形式,激发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04
个性与社会性关系探讨
相互影响关系分析
03
个性对社会性的影响
社会性对个性的塑造
个性与社会性的互动关系
幼儿个性特点会影响其社交行为,如开朗 、外向的幼儿更容易与人建立联系,而内 向、害羞的幼儿则可能更难融入集体。
深入探究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因素
除了个性特征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可能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如家庭教养方式、同伴关系等。未来研究可以进一 步深入探究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
开发有效的干预措施
基于对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关系的深入理解,未来研究可以致力于开发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帮助幼儿 更好地适应社会并实现全面发展。
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幼儿个性发展的基本规律主要包括先天气质差异、个性特征的萌芽以及个性初步形成等阶段。
幼儿的个性发展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
从出生到一岁前,儿童主要表现出先天气质的差异。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到三岁前,孩子的个性特征开始萌芽,这时候父母的支持和鼓励对孩子个性的形成至关重要。
进入三到六岁,儿童的个性开始初步形成,这一阶段是学前期儿童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也开始逐步建立。
个性的发展对儿童日后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良好的个性发展为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社交打下坚实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个性的形成并非一成不变,它会在后续的成长过程中继续发展和变化。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涉及模仿学习、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幼儿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观察与模仿来学习的。
孩子们在与成人及同伴的交流中学习如何友好相处,同时也在认识自己、对待他人的过程中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特点包括情境性、模仿性、从他性以及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的趋势。
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健全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幼儿期则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都是一个动态的、逐步的过程。
家长和教育者需要提供一个充满爱、支持和鼓励的环境,帮助孩子在这两方面都能健康成长。
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个性与社会性是人类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个性是指个体在心理和行为上所具有的独立特点,社会性是个体与他人交往和互动的能力。
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来探讨小学儿童的发展情况。
首先,小学儿童的个性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个性逐渐形成,受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一些孩子可能天生比较内向,而另一些孩子则比较外向。
个性特点也可能包括情绪稳定性、积极性、自尊心等。
其次,小学儿童的个性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学习方式。
比如,一些性格外向的孩子可能更容易结交朋友,喜欢与他人合作;而一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可能更喜欢独自活动,不善于与人交流。
这些个性特点也会对他们的学习方式产生影响,比如对待学习任务的态度和方法。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还将开始体验社会性的发展。
社会性是人类的一种天性,也是与他人相处并建立关系的一种能力。
小学儿童通过与同伴和家庭成员的互动,逐渐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尊重他人。
在人类社会中,与他人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儿童开始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例如家庭关系和同伴关系。
他们学会了在家庭和学校中遵守规则和组织规模,逐渐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与他人的相处,他们发展出一些关键的社会技能,如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还体现在他们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
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意识到他人也有感受和需要,开始主动表达对他人的爱和关心。
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友善的品质。
通过参与一些集体活动,比如参加学校的运动会、班级的团体活动等,小学儿童有机会锻炼和发展自己的社会性。
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的。
个性特征会影响一个人与他人的互动方式,而社会环境也会对个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榜样,帮助他们发展出积极健康的个性和社会性。
第六章 幼儿心理发展
一 幼儿感知的发展
二 幼儿注意的发展
三 幼儿记忆的发展
四 幼儿思维的发展
五 幼儿想像的发展
--------------------------
一 幼儿感知的发展
幼儿感觉的发展
各种感觉更加完善:视敏度不断提高;视觉的随意性增长;辨色能力增强;听觉感受性进一步发展;触摸觉与运动觉的细致性和准确性也有所增强.
五 儿童游戏的发展
从游戏的内容看:
游戏主题逐渐扩大.
游戏情节逐渐复杂.
从游戏的形式看:
从不能分配角色到自行分配角色.
从模仿性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有规则的游戏.
游戏的时间也逐渐增长.
从个人游戏逐渐发展到合作游戏.
---------------------------------
各种感觉在认识事物中的地位的变化:视觉和听觉在各种感觉的发展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幼儿知觉的发展
空间知觉的发展: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知觉、方位知觉都进一步发展.
时间知觉的发展:幼儿具有初步的时间观念,但常常需要和具体生活活动相联系;对时序的概念明显地受时间循环周期长短的影响; 4、5岁幼儿还常常分不清事物的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幼儿期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较低.
发展心理学
第六章 幼儿心理发展
第一节 幼儿生理的发展
第二节 幼儿游戏的发展
第三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
第四节 幼儿言语的发展
第五节 幼儿情绪与意志的发展
第六节 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
---------------------------------
第一节 幼儿生理的发展
学前儿童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学前儿童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学前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都是重要的方面,对孩子的整体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个性的发展涉及到孩子的特征、行为模式、情感和动机等方面,而社会性的发展则与孩子在社会互动中的角色扮演、合作、沟通和与他人建立关系等有关。
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对于学前儿童的综合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需要受到关注和引导。
孩子在学前阶段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特征和行为方式正在塑造中。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关注孩子的个人差异,并接纳并尊重他们的个性。
同时,他们也需要在合适的时机给予适度的引导,帮助孩子树立积极的自我认同和自尊心,培养他们的情感管理能力,以及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
其次,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需要通过社交化的机会来实现。
家庭和幼儿园是孩子最主要的社交环境,他们在这里与家人和同龄人互动,建立着最初的社会关系。
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陪伴,为他们提供稳定、温暖的情感支持。
同时,家长也应该鼓励孩子参与家庭活动,并给予合理的责任和自主权,帮助孩子在家庭中建立自信和实践社交技能。
在幼儿园中,教育者应该创造积极的社交环境,鼓励学生进行互动合作。
他们可以通过游戏、集体活动和合作项目等方式,让孩子们互相合作,相互支持,以建立起亲密的友谊和合作关系。
同时,教育者也应该关注和引导孩子解决冲突的能力,帮助他们学会与他人有效地沟通和交流。
除了家庭和幼儿园,学前教育也可以提供社交化的机会。
例如,参加学前教育的学校活动,或者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使孩子与更多的人接触。
这样的经历可以帮助孩子扩展社交圈,学会与不同类型的人沟通和相处。
总之,学前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的,互相促进的。
良好的社会关系建立需要家庭、幼儿园和学前教育共同合作,为孩子提供积极的社交环境和丰富的社交经验。
这样的方式能够促进学前儿童个性的健康发展,培养其社交技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
自我意识形成的典型表现:他们经常提到可观察到的特点,如他们的名字,外表、财物和每天的行为。通常到3岁半时,儿童也会用表达典型的情感和态度的词语来描述自己,他们坚持自己对物品的占有权。
图:幼儿对玩具等物品的占有感常会引发一些冲突,但这也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结果。
自我意识的发展:(1)自我评价:总体讲,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差。 幼儿自我评价体现为四个特点: 一、从轻信、依从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评价 二、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三、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 四、从带有极大主观情绪性的自我评价到初步的比较客观的评价
(2)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发生、发展
亲社会行为的源起12个月大时,婴儿就会以指示物品给别人看的方式来与人“分享”一些有趣的经验;18个月大时,儿童已经会试着帮妈妈做一些家事;29-36个月大时,有过“分享”经验的幼儿会与同伴分享玩具。 幼儿还能表达同情并对同伴有怜悯的行为。早期同情行为的个别差异,可能也受到父母的影响。
不同年龄男孩的利他行为
一致性和稳定性横向:在不同情境和条件下,行为具有一致性。纵向:在一段时间里是比较稳定的。
3、儿童侵犯行为的发展(1)侵犯行为(攻击性行为)概述
定义:是指任何有意地对他人的财物、身体造成损害或对他人精神造成伤害的行为。
分类:
社会学习理论(70年代)班都拉(Bandura) 侵犯行为是通过观察、模仿、强化学会的获得机制:a.观察学习 b.直接经历保通过社会认可、奖励而维持c.作为自我保护的一个方法被保留d.作为习惯被保留
3-4岁幼儿个性发展的特点:1、强烈的好奇心(兴趣广泛但没有中心,直接兴趣较多)2、模仿性突出3、自我意识形成,出现自我评价(依赖性与情绪性)4、出现独立性愿望
小学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小学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小学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孩子们发展出独特的个性特点,并学会适应社会环境。
他们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并与他人建立关系。
这种发展在认知和情感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个性发展方面,小学儿童经历了许多的变化。
他们开始展现出不同的兴趣和能力,例如喜欢特定的活动或优先选择某些类型的任务。
他们也会逐渐发展出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并开始根据这些价值观和信念行动。
此外,社交性的发展也是小学儿童的重要任务之一。
他们开始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并发展出与他人相处的技巧。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学习与他人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
他们也开始意识到他人的感受,并开始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个性特点可以影响一个人与他人的互动方式。
例如,一个外向的孩子可能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联系,而一个内向的孩子可能更倾向于独立行动。
同时,社会性的技能也可以影响个性的发展。
通过与他人互动,孩子们可以学会适应他人的需求和期望,从而对自己的个性进行调整。
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对小学儿童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这种发展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积极的自我形象。
它们还可以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有效的沟通技巧。
通过发展个性和社会性,孩子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环境,并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尽管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在小学阶段是重要的,但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和方式可能存在差异。
一些孩子可能更早地展现出成熟的个性和社会性特点,而其他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支持。
教育家和家长应该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需求,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来促进他们的发展。
总之,小学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是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
通过发展独特的个性特点和建立良好的社交技能,孩子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环境,并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教育家和家长应该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需求,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来促进他们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
婴儿期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时的微笑是不加区分的,对不同的人, 不同的面部表情都报以微笑。
,出现有差别和选择性的微笑。 对熟悉的人比不熟悉的人更多微笑,对主要抚养者微笑最多, 对陌生人有警惕性的注意。
婴儿期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当陌生人靠近时,婴儿会非常紧张,眼睛在陌生人和母亲之间来回观 望,突然大哭。当陌生人离开后,婴儿会慢慢平静下来,如果陌生人又回来, 婴儿又会大哭, 这种反应叫“陌生人焦虑”。
婴儿5-6周出现对人的特别的兴趣和微笑,即社会性微笑;
3-4个月出现愤怒和悲伤;
6-8个月出现对最熟悉、亲近者的依恋,同时产生对陌生人的焦虑;
18个月(1.5岁),各种最初的情绪反应不断分化;
19-23个月,出现 情绪;
27个月,出现 28个月,出现
情绪; 情绪
自我意识情绪
29-30个月,出现 情绪;
控制组的孩子则一开始就被允许玩那些玩具,没有遭受挫折。 结果发现:玩玩具的时候,实验组比控制组的行为更具破坏性,将玩具摔在地上,往墙上砸,
或是踩踏玩具。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3) 对挫折-侵犯理论的修正 (1)侵犯线索 侵犯线索(aggression cue):挫折引发了个体做出侵犯行为的预备状态,以及
(二)亲社会行为
3.亲社会行为的训练方法有四: (1)角色扮演训练 (2)行为强化训练:表扬、物质奖励、发代金券、忽视、暂停和惩罚等。 (3)自我概念训练:自我意识水平和自我控制能力与亲社会行为呈正相关。 (4)榜样示范: (5)文化与亚文化、父母教养方式、父母价值观、社会媒体等。
其通常发生在儿童出生后6个月左右, 8~12个月达到高峰, 15个月后逐渐消失。
婴儿期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即婴儿与某个人产生亲密的情感联结后,又要与之分离,就会表现出 伤心、痛苦,拒绝分离等情况。 发生在儿童出生后6-7个月左右。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最终影响其个性的形成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最终影响其个性的形成幼儿期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性发展对于个性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幼儿期,幼儿通过与家庭成员、同伴以及其他社会成员的互动交往,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社会认知和行为模式。
这些经验和互动对于幼儿个性发展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对其个性的形成产生影响。
幼儿期是理解和表达情感的关键时期。
幼儿通过与他人的相处与交流,学会产生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例如,他们学会分享和合作,也能表现出竞争和攻击的行为。
这些互动可以影响幼儿的个性特点,如是否善于分享、合作或是更具攻击性。
此外,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还与其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形成相关。
通过与他人互动和交往,幼儿逐渐能够理解自我与他人的差异,并形成对自我的认知。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具有自己的感受、需求和意愿。
这种自我意识的形成对于个性的发展至关重要。
例如,幼儿可能逐渐形成自主性、自信或是害羞的个性特点。
最后,幼儿在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学习了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观察,他们逐渐了解什么是好的行为和坏的行为,以及社会对不同行为的评价。
这些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对于塑造幼儿的个性特点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幼儿可能形成诚实、守纪守法或是慷慨大方的个性特点。
综上所述,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对其个性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过与他人的相处和互动,幼儿学会表达情感、建立人际关系、形成自我意识以及理解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这些经验和互动塑造了幼儿的个性特点,如分享、合作、攻击性、依赖性、自信、渴望被接纳、合作性、竞争性、内向、自主性、害羞、诚实、守纪守法、慷慨大方等。
因此,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个性形成的关键阶段,对于幼儿的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社区组织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环保行动等 ,让幼儿在参与中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网络安全教育
针对当前网络环境的复杂性,社区加强了对幼儿的网络安 全教育,提高了幼儿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分析影响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因 素,提出相应的促进策略。
幼儿社会性发展
包括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社会适应 、道德发展等方面的发展。
02
幼儿个性发展
个性定义及特点
个性定义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行为、情感 、思维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独特 性和稳定性,是个体心理特征的 总和。
个性特点
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社会 性。
幼儿期(1-3岁)
此阶段幼儿开始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 ,如坚持自己的主张、模仿他人行为等。
3
学龄前期(3-6岁)
此阶段幼儿个性特征更加明显和稳定,如合群性 、攻击性、自信心等。同时,也是培养幼儿良好 个性的关键时期。
03
幼儿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定义及重要性
社会性定义
社会性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包括对他人的认 知、情感、态度和行为等方面。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 展
汇报人:XXX 2024-01-22
目 录
• 引言 • 幼儿个性发展 • 幼儿社会性发展 • 影响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因素 • 促进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策略 • 实践案例分析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探讨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
01
幼儿期是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幼儿未来的成长和
05
促进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策略
家庭教育策略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幼儿在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方面经历了重要阶段和变化。
幼儿个性的发展主要涵盖了自我意识、情绪表达、积极性和坚韧性等方面;而社会性的发展则包括了幼儿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环境中的社交能力、合作行为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下面将从这两个方面详细阐述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过程。
首先,幼儿个性的发展在0-3岁这个阶段主要集中在自我意识的建立和发展上。
这一阶段的幼儿开始认识自我,逐渐明白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且具备了自己的感受和意愿。
他们明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并学会使用语言和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
同时,幼儿还逐渐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保持坚韧和积极的态度。
其次,幼儿在3-6岁这个阶段进入了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
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中,幼儿开始与他人进行交往,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且表现出尊重他人、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此外,幼儿还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所属的群体和社会角色,并学会在这些角色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和责任。
他们懂得在群体中互助合作,并学会分享和关心他人的情感和需要。
另外,在幼儿个性发展的同时,他们的社会性也在得到提升。
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互相促进,相互作用。
幼儿个性特点会影响到他们的社会交往方式和行为,而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会对幼儿个性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促进幼儿个性的良性发展,使他们变得自信、积极和乐观;而不良的社会环境则可能对幼儿个性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他们变得消极、内向和敏感。
为了促进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社会环境,父母应该给予他们爱和关心,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和稳定的成长环境,以便幼儿能够建立起良好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
学校则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社交环境,幼儿可以与同龄朋友进行交往和互动,学会分享、合作和协调。
社会则为幼儿提供了更广阔的社交平台,他们可以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中结交更多的朋友,增加他们的社交技能和适应能力。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力。相反,冷漠、紧张的家庭氛围可能导致幼儿性格内向、孤僻。
02 03
家庭教育方式
民主、平等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幼儿独立、自信的品质,形成积 极的社交态度。而过度保护、溺爱的教育方式可能导致幼儿依赖性强, 社交技能差。
家庭结构
完整的家庭结构有利于幼儿获得充分的关爱和安全感,促进个性和社会 性的良好发展。而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复杂家庭结构可能对幼儿的个 性和社会性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学校环境对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影响
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社交技 能,提高自信心。若师生关系紧张,可能导致幼儿对学校 产生恐惧和排斥心理。
同伴关系
与同伴的友好相处有助于幼儿学习社交规则,提高团队协 作能力。同伴间的冲突和排斥则可能对幼儿的自尊心和社 交技能造成负面影响。
XXX
PART 06
总结与展望
REPORTING
研究成果总结
幼儿个性发展
大量研究证实,幼儿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包括自我意识、情绪调控、动机和兴趣等方面的发展。通过教育和干 预,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积极个性的形成。
幼儿社会性发展
研究表明,幼儿期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涉及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等方面。良 好的社会性发展有助于幼儿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生活。
幼儿开始了解并遵守社会规范,能够 判断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 规范,并表现出一定的道德意识。
他人认知阶段
幼儿开始关注他人,能够理解他人的 情感和需求,并表现出一定的同情心 和助人行为。
社会性发展评估方法
观察法
通过对幼儿在社会生活中的自然 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幼儿的社会 性行为,并对行为进行分析和评
学前心理学简答题10—12章
1.幼儿期儿童的各种心理现象开始表现齐全,儿童心理的各个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系统,开始形成一个完整的主观世界。
2.心理活动独特性形成,儿童间的个别差异日益明显,并逐渐趋稳定3.心理活动的积极能动性开始形成。
社会性发展也称儿童的社会化。
是指儿童从自然人,逐渐掌握社会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
它是在个体与社会群体、儿童集体以及同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
对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性发展是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1.人际关系的建立社会性的核心内容就是人际关系2.性别行为的发展3.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4.攻击性行为的发展幼儿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但却经常发生的行为。
攻击性行为最大的特点是其目的性。
特点是:1.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表现为为了玩具和其他物品而争吵、打架,行为更多是直接争夺或破坏玩具或物品。
2.幼儿更多依靠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
3.有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工具转化的趋势。
4.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幼儿园男孩不女孩更多地怂恿和卷入攻击性事件。
幼儿攻击性行为分为:反映型攻击性行为和主动型攻击性行为。
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父母的惩罚惩罚对非攻击型儿童能抑制攻击,对攻击型儿童则加重攻击性行为。
2.榜样电视上的攻击性榜样会增加儿童以后的攻击性行为,暴力还能影响儿童的态度。
3.强化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听之任之就定于对侵犯行为的强化。
4.挫折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
男女双性化,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
他们的特征是:有自信心、事业成功、愿意为家庭和自己的信念奋斗(男性特征);温和、文雅、兼顾家庭和事业(女性特征)。
这种双性化理论强调,应该从儿童早期就开始进行无性别歧视的儿童教育,而不过分强调性别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8/2
8
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 还是很差的
成人要善于对孩子做 出适当的评价
2020/8/2
9
(三)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
自我情绪体验发生的转折年龄在4岁,5~6儿 童大多数已表现有自我情绪体验。
幼儿的自我体验从生理性体验向社会性体验 发展。
由知、情、意三个方面统一构成。
“知”即自我认识,主要指自我概念、自我评价等 “情”指的是自我的情绪体验,主要包括自尊 “意”指的是自我控制和调节。
2020/8/2
3
(一)自我概念的发展 (二)自我评价的发展 (三)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 (四)自我控制的发展
2020/8/2
4
(一)自我概念的发展
个体受到生活中重要人物对他的尊重、接纳和关心的 数量。以及个体成功和失败的经历,包括个体所达到的 实际社会地位。 但这些因素并不直接作用于行为,而是转化为成长中 的个体的价值观,以价值观为中介,再影响到行为。
2020/8/2
13
一般研究发现:
自尊程度高的儿童比自尊程度低的儿童在幼儿 园和小学表现更好,更容易成为他人的朋友
6
(二)自我评价的发展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核心。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是 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
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的发展。 3.5~4岁,转折期 5岁儿童绝大多数已能进行自我评价
2020/8/2
7
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是:
(1)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
(2)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3)从带有极大主观情绪性的自我评价到初步比
然后,问儿童,哪个男孩犯了较重的过失?
2020/8/2
23
皮亚杰发现:六岁以下的儿童大多认为第 一个男孩的过失较大,因为他打破了较 多的杯子;年龄较大的儿童则认为第一 个男孩的过失较轻,因为他的过失是在 无意间发生的。
15
四种自我控制活动(Maccoby,1980):
(1)运动抑制:学会停止、抑制某些活动
(2)情绪抑制:幼儿开始能抑制自己的情绪
(3)认知活动抑制:六岁之前的儿童倾向于对难题很
快做出反应,而不考虑问题的难度。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放慢了作出反应的速度
(4)延缓满足:为得到更大利益而学习等待,放弃眼
道德行为:指执行或违背道德时的行为表现
2020/8/2
18
与道德的三种成分相对应的是关于儿童道德 发展的主要理论也各有侧重点:
认知发展理论强调道德的认知成分,即道德推理
社会学习理论注重解释儿童怎样抵制诱发展起道 德行为并抵制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
精神分析学家由强调情感的成分,或者道德情感
2020/8/2
前报酬。
幼儿往往选择即时报酬
2020/8/2
16
二、道德认知的发展
道德是调整人们相互关 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 总和。
2020/8/2
17
道德有三个成分:认知、情感和行为 道德认知:指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和社会道德 规范的认识
道德情感:指对是非或善恶行为的感受,以及激 发道德思考和道德行为准则的认识,以及如何行 为的决策
2020/8/2
22
皮亚杰设计的包含道德内容的对偶故事:
A. 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听到有人叫他吃饭,就去开 吃饭间的门。他不知道门外有一张椅子,椅子上放着 一只盘子,盘内有15只差杯,结果撞倒了盘子,打碎 了15只杯子。
B. 有个男孩名叫亨利。一天,他妈妈外出,他想拿碗 橱里的果酱吃,一只杯子掉在地上碎了。
自尊程度低的儿童在幼儿期和童年期更容易脱 离同伴,成为一个孤独者,且容易出现各种问 题,如尿床、吮吸手指、学业困难等
2020/8/2
14
(四)自我控制的发展
自我控制:
缺乏自我控制 有自我控制 4-5岁 5-6岁幼儿多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总的说来,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还是较弱的
2020/8/2
幼儿的愉快和愤怒往往是生理需要的体现。委屈、 自尊、羞愧则是社会性体验的表现。
2020/8/2
10
在幼儿自我情绪体验中最值得重视的是自尊感。
儿童在3岁左右产生自尊感的萌芽,他们常用的一句话 是“我自己来”。这时儿童对各种活动都积极参与。这 些活动一旦被限制,就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
这一阶段儿童最明显的自尊表现是自夸。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道德认知的发展 三、攻击行为和亲社会行为 四、性别角色认同和性别化 五、同伴关系和社会技能训练
2020/8/2
2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或自我意识)是个性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衡 量个性成熟水平的标志,是融合、统一个性各个部 分的核心力量,也是推动个性发展的内部动因。
3岁左右儿童很喜欢在同伴或成人面前炫耀自己、夸奖 自己,以求得他人的肯定为满足。
自尊感稳定于学龄初期。
2020/8/2
11
大部分幼儿有较 高的自尊水平, 他们容易过高的 估计自己的能力, 低估任务的难度。
这却有助于孩子 获得新的知识技 能。
2020/8/2
12
影响自尊的因素有哪些?
外表吸引力,性别,家庭经济地位,自己的学业成就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库帕史密斯):
自我概念(self-concept)就是指个体对自己 的知觉。自我概念所表达的是人们关于自己身 心特点的主观知识,所回答的是“我是谁”的 问题。
幼儿如何描述自己?
2020/8/2
5
7岁之前,儿童对自己的描述仅限于身体 特征、年龄、性别和喜爱的活动等,还不 会描述内部心理特征。
2020/8/2
2020/8/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1
(一)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研究
皮亚杰是第一个系统研究道德认知问题的心理学家。 1932年出版的《儿童道德判断》,是发展心理学 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里程碑。
他采用独特的临床谈话法和对偶故事法,着重从儿 童对规则的理解和使用,对过失和说谎的认识以及 对公正的认识等方面,揭示了儿童道德的开端和发 展规律。
19
由于道德推理和道德行为是儿童道德发 展的两个主要研究领域,而对儿童道德 行为的研究,则主要集中于亲社会行为 和攻击行为,所以本章主要探讨道德认 知的发展和亲社会和攻击行为的有关知 识。
2020/8/2
20
(一)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研究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理论 (三)艾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理论 (四)吉利根的“关怀”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