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合集下载

变态心理学及健康心理学知识

变态心理学及健康心理学知识
– 17世纪中叶开始—唯物的思维 • 神经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 法国医生布罗卡(Broca):大脑额下回萎缩后,语言运动功能丧失 • 帕斯德(pasteur):对身体疾病提出“细菌理论”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心理
生物
社会
异常心理
心理学模式
精神分析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 人本-存在主义理论
➢弗洛伊德理论观点: 潜意识、性及童年决定论
• 欧文.亚龙
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 心理及其区分
•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 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的功能
• 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 – 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的生存发展 – 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 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 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 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一、标准化的区分
• 4.社会适应标准 – 是否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 – 正常与异常主要是与行为的社会常模比较而言的 – 是否符合社会准则或社会常模(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 – 异常 • 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 • 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产生不适应现象(由于器质或功能的缺陷或两者兼而 有之)
非理性冲动冲破防线,就会产生异常行为。如果冲不破防御,就会形成潜意识层次的痛 苦,会以梦、口误或失误行为等表达。 ---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
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和问题:
(1)未认识到出生几年之后人格的变化 (2)强调本能而忽略社会影响 (3)对人类本性的消极描述
1、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两个基本命题
潜意识 性的冲动
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

三)标准化区分(李 心 天 1991)
1 、医学标准:心理障碍与躯体疾病一样,病理生理 学基础是大脑结构或功能的变化,某些心理异常 (神经症)是大脑细胞分子水平的异常所致。临床 医生常用,如测查脑电波、脑电图等。 2 、统计学标准:对普通人群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显 示常态分布,中间多数正常,两端偏离正常为异常。 3、内省经验标准:(1) 指病人的主观体验,自感焦 虑,抑郁或不明原因的不舒适感等。(2) 从观察 来说,即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被观察对象心 理正常或异常的判断。 4 、社会适应标准:正常人能根据社会生活的需要适 应环境或改造环境,能按照社会的准则和道德规范 行事,即行为符合社会常模。

2行为主义的理论 行为主义认为,人的所有行为都是在社会生 活中习得的,正常行为如此,异常行为如焦 虑、恐惧、强迫等也不例外。

华生(Watson)的实验,Albert,9个月大的 小男孩是如何得恐惧症的
3认知心理学的理论
认知流派的理论模式为S—O—R 他们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的发生一定要通过 认知的中介作用 同样的刺激(生活事件),因为认知不同, 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也会不同。 正常的认知产生正确的情绪和行为,异常的 认知则产生非理性的情绪和行为
2、欧洲中世纪以后“魔鬼附体说” 认为神赐予人们心灵和意志→心灵和意志是 自由的→是对本身状态和行为负责的,故心 灵错乱被认为是魔鬼附体,是妖孽占据了人 的灵魂,故应将魔鬼驱除人体→禁锢、关押、 鞭打,甚至活活烧死。

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随着人类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再次把异常 心理现象跟大脑功能联系起来。 1861年,法国医生布罗卡(Broca)发现, 大脑额下回(大脑的一个部位)萎缩或破坏 后,人的语言运动功能就会丧失。后来人们 把大脑的运动性语言中枢命名为Broca中枢。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涉及到各种各样的领域和分支。

其中,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一个强调的是异常心理状态,而另一个则关注个体的健康与幸福。

本文将探讨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以及对个体生活的影响。

一、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也称为异常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专注于研究和了解人类异常心理状态和行为。

它研究的对象包括各种心理障碍、个性障碍、精神疾病等。

变态心理学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1. 精神疾病的分类与诊断:变态心理学致力于对精神疾病进行分类和诊断,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

通过识别症状和行为表现,如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等,对精神疾病进行科学而准确的划分。

2. 异常行为的病因研究:变态心理学试图探索人类异常行为的形成原因和机制。

通过研究心理、生理和环境等多个层面的因素,帮助理解为何某些人会表现出异常的心理状态,如恐惧症、强迫症等。

3. 治疗方法与干预措施: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心理状态的治疗方法和干预措施,如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等,旨在帮助患者摆脱病痛,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变态心理学对于理解和帮助那些患有心理障碍的人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异常心理状态,能够推动心理健康领域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

二、健康心理学与变态心理学相反,健康心理学关注的是个体的健康和幸福状态。

它研究和探讨的是健康人群的心理特点,以及如何维持心理健康和提升个体的生活质量。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幸福感研究:健康心理学强调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通过研究积极心理特征,如乐观、希望和自我成就感等,来推动人们的健康和幸福感。

2. 压力与应对研究:健康心理学关注个体在压力面前的应对策略。

研究发现,有效的应对方式可以降低焦虑和抑郁等心理不适,促进身心健康。

3. 心理健康干预:健康心理学提供了多种心理干预方法,以帮助人们维持和提升心理健康。

05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测试题集(2024年新)

05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测试题集(2024年新)

05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测试题集(2024年新)单选题)1.变态心理学侧重说明异常心理的()A. 诊断B. 咨询C. 治疗D. 特点•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变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侧重研究和说明心理异常的基本性质与特点。

对应参考教材:《基础理论》(绿皮,培训资料)-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变态心理学概述-变态心理学的对象-P297。

《理论知识》(黄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变态心理学概述-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283。

( 单选题)2.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我的活动原则是()A. 现实原则B. 道德原则C. 快乐原则D. 社会原则•你的答案未作答•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我”是按“快乐原则”活动,“自我”是按“现实原则”活动,“超我”是按“道德原则活动”。

对应参考教材:《基础理论》(绿皮,培训资料)-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变态心理学概述-学科简史-P298。

《理论知识》(黄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变态心理学概述-变态心理学学科简史-P285。

( 单选题)3.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是()A. 防御机制B. 动机冲突C. 性的冲突D. 克制能力•你的答案未作答•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时有两个基本命题。

其中第二个命题是认为性的冲动,广义的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这是前人所没有认识到的。

对应参考教材:《基础理论》(绿皮,培训资料)-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变态心理学概述-学科简史-P297-298。

《理论知识》(黄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变态心理学概述-变态心理学学科简史-P284。

( 单选题)4.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A. 防御机制B. 本能动力C. 心理异常D. 快乐原则•你的答案未作答•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人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防御机制”。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论述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论述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论述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

变态心理学,又称为异常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的异常行为和思维模式。

而健康心理学则关注人类的正常心理发展和维持健康的心理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这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并分析它们与人们的生活和健康的关系。

首先,变态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异常心理状态,如精神疾病、心理障碍以及不正常的行为和思维模式。

变态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疾病的诊断、原因的探究以及治疗方法的发展。

通过研究这些异常心理状态,变态心理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帮助那些遭受心理疾病困扰的人们。

相比之下,健康心理学关注的是人类的正常心理发展和维持健康的心理因素。

它主要关注个体的健康态度、行为习惯以及心理适应能力。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幸福感、生活质量以及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同时,健康心理学也提供了一些预防心理疾病的方法和干预措施,以帮助人们改善心理健康状态。

尽管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它们之间也存在一些联系。

首先,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健康心理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通过研究和了解异常心理状态,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正常心理状态。

这有助于健康心理学从正常心理的角度出发,更好地预防和干预心理疾病。

其次,健康心理学也对变态心理学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

通过研究人们的心理健康状态和心理适应能力,我们可以了解个体的心理弹性和抗压能力,从而在治疗心理疾病时提供一些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

总之,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是两个不同但相互关联的领域。

变态心理学研究的是异常心理状态和心理疾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而健康心理学关注的是人类的正常心理发展和维持健康的心理因素。

它们都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不断地研究和探索这两个领域,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提高人类的心理健康水平。

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在研究方法和应用方面也存在一些共同点。

它们都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得出结论和提出解决方案。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 (一)注意障碍:注意减弱、注意狭窄 (二)记忆障碍: 1、记忆增强 2、记忆减退 3、遗忘 4、错构 5、虚构 (三)智能障碍 1、精神发育迟滞 2、痴呆 四、自知力障碍 自知力是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是 精神科用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严重程 度,以及疗效的重要指证之一。
第二单元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
一、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
第一,医学标准。 第二,统计学标准。 第三,内省经验标准。一是指病人的内省经验;其二就是 观察者的内省经验。 第四,社会适应标准。
二、心理学的区分标准(郭念锋) (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第六单元 心理生理障碍
一、进食障碍: 二、睡眠障碍:失眠症、嗜睡症、发作性睡眠障碍 三、性功能障碍:性欲减退、阳疾、性乐高潮缺乏、阴道
痉挛、性交疼痛。
第七单元 癔症
旧称歇斯底里,是一种没有器质性病变,以解离(精神) 症状和转换(躯体)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 一、分离性障碍 二、转换性障碍:1、运动障碍:痉挛、肌肉抽动、瘫痪等
心理冲突的类型: 常形:1、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重要的生活事件
2、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 变形:1、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涉及鸡毛蒜皮的事
2、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
鉴定方法: 病程:不到3个月,评1分;3个月到1年,评2分;1年以上评3分。 精神痛苦程度:轻度者,可以自己设法摆脱,评1分;
中度者,需别人帮助或处境改变才能摆脱,评2分; 重度者,几乎完全无法摆脱,评3分。 社会功能:轻度受损,照常工作、学习、交往,有轻微妨碍,1分; 中度受损,工作、学习、交往效率显著下降,有回避,2分 重度受损,完全不能工作和学习,完全回避,评3分。 如果加起来不小于6分,神经症的诊断成立;4-5分为可疑病例。 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一、关于变态心理学
心理正常的群体和有精神障碍的心理异常群体,变态心理学也称异常心理学。

二、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
1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三、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2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3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4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5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四、常见精神障碍
6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五、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7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8word 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六、关于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工作领域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1、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

2、防御压力和治疗反应性心理障碍中的心理学问题。

健康心理学与心身医学的区别:
1、健康心理学,侧重于伤害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理活动。

2、心身医学,侧重于心身疾病本身的诊断与治疗。

七、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八、压力与健康
9
10
11。

变态心理学和健康

变态心理学和健康

感”、“窥镜症”
23
2. 思维障碍
1》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 维贫乏、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破裂性思维 (语词杂拌)、 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 维插入、思维被夺、思维云集(强制性思 维)、病理性赘述、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 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 2》思维内容障碍:妄想(原发性妄想和继发 性妄想)、强迫观念、超价观念。
21
幻觉
根据感受器官不同,可分为:
幻听:言语性幻听(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 争论性幻听)与非言语幻听 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 根据幻觉体验的来源,可分为真性幻觉和假 性幻觉; 根据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可分为功能性幻 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
22
3》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非真实
24
妄想
妄想的特点:⑴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
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出不符合实际的 结论;⑵对这种不符合实际的结论坚信不移, 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知识教育以及 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纠正;⑶具有自我卷入性, 以自己为参照系。 常见类型: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特殊意义 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 疑病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内心被揭 露感。
13
二、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分
1. 标准化的区分
李心天1991年提出 1》医学标准; 2》统计学标准; 3》内省经验标准; 4》社会适应标准。
14
2. 心理学的原则
郭念锋提出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15
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下列描述中正确
8
3. 人本主义学派:
1》提出“潜能”的概念,认为心理异常是由 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 “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2》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 在焦虑”,是“存在”与“责任”的冲突。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论述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论述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论述引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研究方向。

其中,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是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分别关注心理健康与心理异常的方面。

本文将着重探讨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以及它们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变态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1.1 变态心理学的定义变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异常及其成因的学科,主要关注心理疾病和人格障碍等异常心理现象。

它通过对心理异常的病因、发展和治疗等进行研究,以了解心理异常的原理和机制。

1.2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心理疾病的分类与诊断: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的病因、症状和诊断标准等。

2. 人格障碍的研究:研究各类人格障碍的形成、表现和治疗方法,如反社会人格障碍、边缘人格障碍等。

3. 心理异常的发展和预防:关注心理异常的发展轨迹和风险因素,提出预防和干预措施。

二、健康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2.1 健康心理学的定义健康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健康的学科,关注人们如何保持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幸福感。

它探讨心理与身体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追求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整体性。

2.2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心理健康的评估:通过心理测量和评估工具,了解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包括积极心理资源和心理困扰等。

2. 心理干预与康复:通过心理训练、心理治疗等方式,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幸福感。

3. 健康促进和预防:研究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和促进因素,提出预防措施,促进健康发展和心理幸福感。

三、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的关系与影响3.1 变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于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心理疾病和人格障碍等心理异常现象,可以探索心理异常的成因和治疗方法,从而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务和干预措施。

心理咨询师课程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心理咨询师课程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心理咨询师课程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心理咨询师课程: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在心理咨询师的学习课程中,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是两个至关重要的领域。

它们犹如两架马车,共同牵引着我们对人类心理世界的深入理解,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评估和干预各种心理状态,以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变态心理学,顾名思义,主要研究偏离正常心理状态的各种表现、原因和机制。

当我们提及“变态”这个词时,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一些极端、恐怖或者难以理解的现象。

但在心理学的范畴里,它并不是我们日常所认为的那种贬义的、带有歧视性的概念。

它更像是一个客观的描述,指的是那些超出了正常心理范围的行为、情感和思维模式。

比如说,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他们的思维和感知方式与正常人截然不同。

再比如,患有抑郁症的人可能会长期陷入极度的悲伤和绝望之中,对生活失去兴趣和动力。

这些都是变态心理学所关注和研究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异常心理现象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它们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那么,为什么要学习变态心理学呢?首先,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心理障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表现出异常行为或情绪的人,如果我们没有相关的知识,很可能会将其简单地归结为“性格古怪”或者“心情不好”,从而错过了及时干预和帮助的机会。

而通过学习变态心理学,我们能够敏锐地察觉到这些异常表现背后可能隐藏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其次,变态心理学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心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它让我们认识到,正常和异常之间并没有绝对清晰的界限,很多时候是一个连续的谱系。

每个人在不同的情境和压力下,都可能会出现一些短暂的、轻微的异常心理反应。

了解这一点,可以让我们更加宽容和包容地对待他人,减少对他人的误解和偏见。

健康心理学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关注心理与健康的关系。

它不仅仅关注心理障碍和疾病,更强调如何促进和维护心理健康,提高个体在面对各种生活压力和挑战时的适应能力和心理韧性。

jc05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单元作业题

jc05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单元作业题

jc05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单元作业题题目:认识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概念介绍:1. 变态心理学2. 健康心理学引言: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是心理学中两个重要的领域。

通过学习这两个领域,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并探索如何维护心理健康。

本文将深入探讨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变态心理学1.1 定义和概念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异常心理现象的学科,也被称为异常心理学。

它关注的是那些与正常心理过程有明显差异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通过对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2 研究内容在变态心理学领域,研究人员关注人类行为中的异常现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精神疾病:抑郁症、焦虑症和精神分裂症等;2) 人格障碍:如边缘型人格障碍、强迫症、躁郁症等;3) 性心理学:涉及性偏好、性取向和性倾向等;4) 心理创伤:如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虐待和性虐待等。

1.3 变态心理学的应用变态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在社会和临床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1) 临床诊断: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心理医生提供了了解和诊断各种精神疾病的依据;2) 犯罪心理学:通过对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犯罪心理学家了解犯罪分子的心理状态,从而预防和破解犯罪行为。

二、健康心理学2.1 定义和概念健康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健康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幸福感以及与健康相关的行为和决策,致力于提高人们的整体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2.2 研究内容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广泛,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应对和适应能力:研究人类在面对压力、困境和挑战时的应对策略和能力;2) 积极情感:如乐观、希望和幸福感等;3) 社交关系:研究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4) 生活方式:研究身体运动、饮食和睡眠等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2.3 健康心理学的应用健康心理学在实际生活和医疗实践中有诸多应用:1) 心理健康干预:健康心理学为发展心理干预方案提供了依据,帮助人们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2) 应对疾病:通过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疾病和心理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有效地应对疾病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咨询师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中德心理医院 李鼎智
What/why/how
• What:是什么
• 现象学、症状学与诊断分类学/观察/客观
• Why:为什么
• 病因病理学/理解/深刻、全面(系统、动态)
• How:怎么办 • 治疗学/干预/实效
理论的意义
刺激
反应
理论的意义 我们治疗师所属的传统不但可以—— 追溯到心理治疗的创始者弗洛伊德和荣格, 追溯到他们的先辈—尼采、叔本华和克尔凯 郭尔, 还可以追溯到基督、佛陀、柏拉图、苏格拉 底、盖伦、希波克拉底, 以及所有其他伟大的宗教领袖、哲学家和医 生。 所有这些人关注和救护着的是人类的绝望
知识点2 精神分析对异常心理的解释
1.合理地度过“性心理”的每个阶段,是未来 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退行与固着 幼年→童年→青少年→成年 生理/发育迟缓VS心理/固着
动力学分析
幼年→童年→青少年→成年
分离焦虑(separation anxiety)
动力学分析
• 不安全感 感到缺乏应付新环境的能力 • 失败 失败是对自尊(自我理想)的沉重打击 • 惩罚 害怕把对父母的爱转移到他人引起父母报复
重要的代表人物
• 弗洛伊德 • 荣格 • 阿德勒:行为的主要激发因素是达到个人目标 和战胜障碍的奋斗力量(自卑情结)。心理障碍 的根源应该是在当前的景况中,尤其是与其它 人的关系中。 • 沙利文:强调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对子女的健康 成长至关重要。心理障碍是由焦虑激发的,对 人际关系的一种逃避。
• 卡伦.霍妮:心理障碍是基本焦虑的产物。基 本焦虑可导致远离趋向对抗(精神病理学的主 要表现形式)。 • 艾里克.艾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的建立(综合的 独特的和自主的自我意识的建立)。 • 梅兰妮.克莱因:客体关系。心理发展的最强 大的因素是孩子与母亲的交互作用。 • 玛格丽.马勒:分离-个体化进程。 • 海因兹.科赫特:自身的发展或人格的中心依 赖于儿童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两个主要的心理支 持:1.对儿童的活力感和伟大感的确认;2.平 静感和可靠感。
认知理论
• 理论核心:人的行为反应不完全是对外在刺激作出的 反应,还有对这些刺激的心理加工过程。 • 阿尔伯特.艾利斯:不合理信念。心理问题的原因不是 外部世界中的事件,而是人们对这些事件不合理信念 的反应。 • 贝克:认知曲解。心理障碍通常与特定的、错误的或 扭曲的思想相联系。夸大、高度概括化、选择性提取。
变态行为的基本分类
1. 2. 3. 4. 对自己无益,而且伤害到自己或他人的行为; 现实适应不良; 情绪反应和个人的情况不相称; 古怪的行为:行为变换没有规律且难以预料。
常见异常心理症状
学习症状学的主要任务 • 发现、观察、评定、记录精神症状 • 研究症状起因、症状发生发展过程、症状相互间的关 系 • 分析症状对诊断的意义
健康与常态—— 健康是机体的正常状态(常态)
人体的功能状态分为三种状态: • 基本态:觉醒、睡眠、警觉; • 异常态:疾病、危机、临死态; • 特殊态:常态与异常态之间,一般人不易达 到(催眠、气功)。
关于变态心理学
知识点2 精神分析对异常心理的解释
精神分析的两个基本假设 • 心理决定论原则或因果原则 • 意识是一种特殊的、非同寻常的心理过程
行为主义理论
• 操作条件反射:一个人做了某个特殊的行为(操作), 而这个行为可能会带来某种奖赏(正强化)即反应的结 果会强化前面的反应 • 负强化:反应能避免或排除厌恶的刺激,因而得到强 化 • 惩罚:可以减少导致不良后果的行为即减少行为的频 率 • 消退:通过撤消强化行为的因素来减少反应 • 泛化:一旦个体对特定的刺激有了特定的反应,即使 在没有进一步条件反射的情况下个体也会对其他相似 的刺激给予特定的反应 • 分化:学习区分相似的刺激只对特定的刺激产生反应 • 塑造:强化一系列理想的反应直到塑造理想的模式
关于变态心理学
知识点 3 行为主义对异常心理的解释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担保,随便拿出一 ··· 个来,就可以将他训练成任何一个领域里的专家— —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是乞丐和 小偷,而无论他们的天赋、爱好、倾向、能力、先 辈的职业及种族如何。” ——约翰· 华生 现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已经令人信服的证明 了,人在出生时并非一张白纸。人的特性总是受到 遗传的影响,而不能被视为纯粹是后天抚养的结果。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
内容
一、变态心理学 1.关于变态心理学 2.正常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 3.常见异常心理症状 4.常见精神障碍 二、健康心理学 1.关于健康心理学 2.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3.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4.压力与健康
关于变态心理学
知识点1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关系
1.并存 2.互相转化
常见异常心理症状
知识点1 感知觉障碍类型、特点
1.错觉与幻觉比较 错觉:歪曲的知觉 幻觉:虚幻的知觉 2.真性幻觉与假性幻觉比较 形象生动性—鲜明生动 客观性—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 感官性—通过感觉器官获得
常见异常心理症状
知识点1 感知觉障碍类型、特点
3.感知综合障碍 • 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 状、颜色、距离、空间位臵等产生错误的感知。 • 常见的有: 视物变形症 空间知觉障碍 时间感知综合障碍 非真实感。
2、决定是否任何一个具体的个体是变态的最一致的标准 是: • 行为偏离(或不同于)那个社会的规范 • 失调行为总是继续和/或持续存在 • 人的内部和/或人际之间活动的最终破坏程度 3、行为的连续统一体从明显的正常顺应遍及到明确的变 态顺应。许多人的行为应归于中间那个领域,因为在 那里我们很难决定是否变态 4、一个特定的变态行为模式很少有天生遗传的,但是遗 传因素对于使一个人易于接受一种或另一种变态行为 可能起着作用 5、任何一个变态行为模式的原因通常都是多重的
心理的发展 • 口欲期(oral stage) • 肛欲期(anal stage) • 生殖器期(phallic stage)
谁满脑子都是性
有一次,那斯鲁丁正接受精神分析治疗。当他被带到精神分 析学家那儿时,精神分析学家问了几个问题:只是一个了解这个 那鲁斯丁是哪种人的测试。他画了一条直线问那鲁斯丁:“它让 你想到了什么?” 那斯鲁丁说:“当然,一个漂亮女人!” ——一条直线!精 神分析学家有点纳闷了。 然后他画了一个圈,问:“这让你想到什么了?” 那斯鲁丁说:“当然,一个漂亮女人——光着身子。” 然后他画了个三角。那斯鲁丁闭上他的眼睛,说:“不,不, 不。别这么做。” 精神分析学家说:“但是它让你想到什么了?” 他说:“这个女人在干下流事。” 于是精神分析学家说:“看来你一心想着性。” 那斯鲁丁说:“什么!我?我一心想着性——还是你?谁在纸 上画这些下流的图形? ——你还是我?”
关于变态行为的几条准则(罗伯特.迈耶)
1、有些循环出现的行为似乎象征着潜在的、发展中的或 存在的心理障碍 • 不能阻止自我毁灭的行为 • 看见或听见那种文化中别人赞同的东西在那里不存在 • 暴力行为的零星的和/或胡乱的爆发 • 始终不能以一种有效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 持续的学习和/或职业的失败 • 抑郁 • 口头上渴望符合行为准则但实际却不能如此
自知力/现实检验能力
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 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
变态行为的定义
• 社会标准:每个群体都按照 一套准则来生活,在同一 种文化内人们理所当然的遵守这套准则。但在不同文 化之间准则的差异非常明显,在人数少、高度集中的 文化中出现与准则不同的情况是很少的,但在人数多、 复杂的社会中可能存在很多严重与准则相冲突的情况。 • 统计标准:任何偏离平均分的都称之为异常。 • 个体不舒适感:如果一个人对他的生活很满意,他就 很少关心心理是否健康。如果他因为自己的思想和行 为而备感压力那么他就需要治疗。 • 行为适应不良:一个人是否能运用他的方式来适应他 的生活。 • 综合标准
常见异常心理症状
思维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是人类认知活动的最高形式 • 思维包括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 推理七个过程 • 思维通过语言或文字来表达 • 思维的基本过程都是通过观念或概念之间的联系, 即联想和逻辑过程实现的
正常与异常心及其区分
知识点1 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内省标准及社会适应标准
• • • •
医学标准:心理障碍=躯体疾病 统计学标准:常态分布/以心理测量为工具 内省标准:病人/观察者;主观性 社会适应标准:社会行为常模
正常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
知识点2 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
• • •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常见异常心理症状
知识点1 感知觉障碍类型、特点
1.感觉障碍 感觉 是指人脑借助于感官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知, 如 物体的颜色、大小、重量等
①感觉过敏 ②感觉减退 ③内感性不适
常见异常心理症状
知识点1 感知觉障碍类型、特点
2.知觉障碍 • 知觉 是指人脑在获得感觉基础上对事物整体属性的认知。 错觉
幻觉 ①感受器官: 幻听、幻视…… ②幻觉体验来源: 真性幻觉、假性幻觉 ③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 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
常见异常心理症状 精神症状的特点 • 不受意志控制 • 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 内容与环境不相称 • 社会功能损害
非建设性的精神痛苦
精神痛苦是主观体验的。构成精神障碍 的痛苦没有任何社会价值,病人长期陷 在精神痛苦之中无所作为,甚至因此而 导致各种人际纠纷。
常见异常心理症状
1.精神活动的过程 • 认知活动 感觉/知觉/思维/注意/记忆/智能 • 情感活动 情绪/心境/情感 • 意志行为 意志/行为 2.个性心理特征
关于变态心理学
知识点2 人本主义对异常心理的解释
心理异常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 到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