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是历史编撰的基础 《史学概论》 马工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田野工作搜集史料
○文献材料
通过实地调查,访谈,同当地人建立友 好关系,可能搜集到许多族谱、碑刻、契 约等文献。
○非文字材料
自然、人文环境,各种风俗、仪式、口 碑等必须通过实地调查,别人已有的形成 文字的调查绝不能代替自己实地的了解与 体验。
3.充分占有材料
※≥前人
如果前人也做过相同专题,前人看过的 史料,自己必须也读过,而且还要争取读 前人没读过的,发现前人没有注意到的材 料。
※辨伪
陈垣总结的考证方法
○理证 通过逻辑推理来判断
○书证 指利用各种文献来证明某些史料正误的 方法,即以多种更为可靠的文献来证明一种记载 是否准确
○物证 以出土的实物来证明文献记载的真伪
王国维 二重证据法
5.史料运用
※坚持孤证不立和无征不信,同时不应堆 砌史料。
○孤证不立的原则必须与史料来源结合起
历史编撰
历史编撰的史料基础
一、什么是史料 1.史料是过去遗留下来的所有文字记载、
遗迹、物品以及口碑、行为、环境等可以用 作了解、认识历史的资料。
2. 历史学家无法直接感受过去,必须借助 史料。史料的发现往往会带来史学的革命或 方法上的创新。
3.史料的种类
※文献
文献是最基本、最根本、最重要的史料。 文献史料具有明确和不易更改的特点,文 字的表达方式比起口语更为固定,容量更 大,保持原状的时间更长,比起行为和实 物也更加具体,更易理解。文献的种类多 样,它们表达了不同层面的历史。
的,然后原件留在档案馆,该中心只需要 复印件。这样,文献的脉络就基本被保存 下来了,因为地点、人物清楚,研究者既 容易了解文献之间的关联,也有足够的线 索回到文献产生的现场,进行田野体验与 调查。
在将搜集来的清水江流域文书整理出 版时,该中心也没有按田土、宗族等来分 类,没有割裂材料间本身的脉络,使深入 的研究成为可能。
○尽可能注意文献的自身存在系统 即教材上讲的史料的“原生态”,更具体 言之,不要把史料同其存在的时空、人文环 境割裂。
一个实例:
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在搜集 贵州清水江流域的民间文书时,并非简单 地到当地收购文献,而是同当地档案馆等 单位的工作人员合作,为他们提供资金与 设备援助,并培训、指导他们进行搜集工 作,要求搜集上来的每一件契约、族谱、 碑刻等文献,都必须严格登记是在X县、X 镇(乡)、X村、某户家庭(某处)搜集
※无重大缺陷
如果某些重要材料无法获取,则要另外 选题。例如,要研究明清时期天主教在江 南传播的历史,如果没有条件看到外文材 料,则不能做。要做一篇关于清代蒙古的 博士论文,如果看不懂蒙古文材料,也不 能做。
※来自百度文库要破坏材料的语境
○切忌断章取义
要注意材料的上下文,不能断章取义,更 不能只摘取有利于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
※充分利用网络
要充分了解图书馆的各种电子资源。 电子资源强大的检索功能为史学研究带来 了巨大便利,但基本材料必须全文阅读, 不能把找材料完全等同于鼠标加键盘的检 索。
※逐书(文)搜索
参考他人论著,根据征引找到其引用 的材料和论著,再根据找到的论著去查找 更多的材料和论著,如此反复,像滚雪球 般越来越大。
※影像与音乐 ○纪实类 ○学术类(如影视人类学家摄制的作品) ○艺术类 ○娱乐类
※其他非文字材料 结论:处处留心皆史料
二、史料的搜集、整理、辨析和运用
1. 保存史料的场所 ※图书馆 ※档案馆 ※博物馆 ※网络 ※田野(field) 口碑、行为、环境等史料往往需要通过田 野考察工作去了解、搜集。 ※其他
2.搜集史料的方法
※充分利用目录工具书 ○各种百科全书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中国丛书综录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 ○各种大型类书丛书的目录
四部丛刊、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 书、续修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近代中 国史料丛刊等。
养成经常到图书馆工具书阅览室随便翻 翻的习惯,就知道有哪些可以利用的目录工 具书了。
※类型齐全
不同类型的材料往往表达了不同层面或 不同角度的历史,如果材料单一(例如只 用档案、只用报纸)是无法全面、立体地 展现历史的。
※来源清楚 ○搜集史料时必须注意记录来源,如来自
哪个图书馆、网络,版本如何,页码是多少等。
○如果是口碑资料,必须记录是在何时何 地听何人(年龄、性别、身份等)所讲,并且 要分辨哪些是受访人亲身经历的,哪些是受访 人听说的(要问什么时候听什么人说的,告诉 自己的那个人有多大年龄等),哪些是受访人 看书得来的,哪些是受访人推测的。
来才有意义,因为相互转抄的原因,许多 时侯群证=孤证,这在中国古代史料中特别 明显。
○如果来源与产生过程清楚,孤证也是极
其珍贵的材料。
※无逻辑矛盾
所使用的若干史料必须互不冲突或 矛盾,如果有冲突和矛盾,必须能够言 之有据地给出言之成理的解释。注意, 决不能用只使用一方面材料的办法来避 免矛盾!
※坚持论从史出
撰述一个历史过程,对两种时间序列的一 致、差异与矛盾作出合理诠释。
顾颉刚的例子
材料时间
所述历史之时间
西周中叶《商颂》 禹敷下土方
鲁僖公《閟宫》
缵禹之绪
战国《论语》
尧舜禹
后人补入之《尧曰》 尧舜禹之关系
《尚书》
尧舜禹之更详
细事迹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材料排比可见,愈到后代,知道的古史 时间愈长,顾颉刚据此描述了古史的形成过 程,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古史传说的观点。
4.史料的考订
所谓的史料考订,不仅应包括纠正错 误,还应该搞清——是什么人创造了这件 史料(who)、他为什么创造了这件史料 (why)以及他是如何创造这件史料的 (how),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搞懂这件史 料的意义,才不会被这件史料牵着鼻子走。
※校勘(校雠)
即校对勘误,指利用同一书籍的不同版 本和有关资料,通过比较核对和分析推理, 发现并纠正古籍在流传过程中发生的错误。
○正史类 包括正史、政书、实录等
○地方志
○档案
○报刊
○民间契约文书 a、契据 b、合同 c、阄书 d、账本 e、宗教科仪书 f、书信 g、诉讼文书 h、赋役文书 i、遗嘱
○族谱 ○碑刻 ○匾额 ○笔记、诗文集、游记 ○诗歌、小说 ○其他文字材料
※实物 ○遗迹 ○遗物 ○服饰
※行为 ○礼仪 许多历史不是通过文字,而是通过礼仪来记 录与传承的。 ○风俗
※史料是历史学家研究过去的凭据,没有 史料,就没有史学,没有史料,我们对过 去将一无所知。
※史家在运用史料时,总会同一定的史观 相联系。
随着新材料的发现,以顾颉刚为代表的 “疑古派”所得出的结论中,有些有不正 确之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顾颉 刚对史料的系统批判态度以及他的研究方 法的合理之处,如果要以得到的结论都正 确为标准,则所有的史学研究方法都应该 被抛弃了。这是近九十年过去后,我们回 首古史辨派时应该持有的态度。
三、史料在历史编撰中的重要作用
※坚持多种史料的互证,要在对同一问题 上的不同见解中发现问题;倡导开放的史 料观,避免封闭的史料观。
※不仅要通过史料讲述“是什么”,还要 在此基础上讲述“为什么” 。
※史料编年 历史学的核心是叙述历史过程,历史过
程的核心是时间变化。史料搜集好后,要 做两种编年。
○材料形成年代的时间序列 ○材料所讲述内容的时间序列
※口碑 ○神话 ○传说
※环境
人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创造历史的,环 境对理解历史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尤为值 得注意者,环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我们 在研究历史特别是某个区域的历史时,如 能够较深入地考察体验当地的环境(包括 自然与人文环境,如地形、植被、气候以 及庙宇、祠堂的分布,还有自然水源在哪 里,人工的导水工程如何分布等)对理解、 解释当地历史有很大帮助。
陈垣总结的“校法四则”
○对校 用同一种书较早的本子与其他本子 对读,遇有不同处,即注出来,其主旨在 校异同,不校是非。
○本校 以同一部书前后互证,指明其前后 文字或记载的异同,并进一步判断其正误。 ○他校 以其他有关的书籍对照本书。
○理校 凡无其他本子可以依据,或数本互 异,无所适从,就凭校者的学识,据理判 明其正误。
(1880—1971)
陈垣,字援庵,又字圆庵,中国著名历史学家, 在宗教史﹑元史﹑考据学﹑校勘学、古代历法等方面 都取得了重要成就。主要著述有《元西域人华化考》、 《元典章校补》 、《校勘学释例》、《史讳举例》、 《南宋河北新道教考》、《明季滇黔佛教考》、《清 初僧诤记》、《中国佛教史籍概论》及《通鉴胡注表 微》、《二十史朔闰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