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梳理情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梳理情节)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塑造来表现主题思想、反映社会生活。
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阅读的五大任务:
①把握故事情节
②分析人物形象
③分析典型环境
④概括小说主题
⑤艺术手法鉴赏
(一)把握故事情节
所谓情节,就是故事,就是故事发展的步骤、过程、环节、脉络。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辨析五个W,即谁(Who)、什么事(What)、什么时候(When)、什么地方(Where)、为什么(Why)。
设问方式: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③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④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如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个。
)
⑤简要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考查概括小说局部情节的能力)
⑥分析小说开头、结尾部分的作用。
情节概括=人物+事件(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情节的梳理——解题4方法
1、抓线索,按线索串联的人事梳理
线索贯串小说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还可以是事件、空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
如:朱自清《背影》中的背影(惦记背影,刻画背影,惜别背影再现背影)
2、抓过程,按主要事件的发展顺序梳理。
事件的发展过程一般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把握事件的这些关键点即可梳理情节。
同时还要注意在具体作品中,出于作者的艺术构思,有时不一定按照现实中的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来写,有时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时可颠倒或交错。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陆虞侯沧州密谋(开端)林教头接管草料场(发展)风雪夜山神庙复仇(高潮、结局)
3、抓人物,按主人公情感变化梳理。
在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人物的心理情感会有所变化,把握人物心理描写的相关信息,按照人物情感变化即可梳理出情节脉络。
如:
蓑衣
秋天,刚刚收获过的土地湿润、疏松,可爱极了。
稼禾的秸秆都拉走了,香气却留在田埂上。
杂生在玉米和豆棵里的草叶儿显露出来,又绿又嫩。
蚂蚱在草棵间蹦跳、起飞,很欢快的样子。
人们都忙着整理自己的土地,准备又一次播种。
小格细心地揪掉青青的草叶,整齐地堆放在一块儿。
她觉得这么嫩的草叶,扔掉怪可惜的,留着回家喂小兔子吧。
那些蚂蚱碰到她手上,她就把它们逮住了;很肥大的,用一根草棒串了,别在衣襟上。
邻地里的达子走过来,搓着手上的草汁和泥巴,站在那儿笑。
小格不看他,只顾拔草。
达子还是看着她笑。
小格往一边看着她笑。
小格往一边看了看,好像有些喘息。
……达子的脚上穿了一双又结实又漂亮的胶鞋,鞋帮上好像还印了一只鹰!她瞥了一眼,禁不住又瞥了一眼。
这个达子和她在小学一块读过书的,现在正用一辆轻骑贩卖葡萄,听人说去年一年就挣了五千元……一个大灰蚂蚱用生了刺的双腿猛劲儿蹬了她一下,她的手背上立刻渗出了小血珠。
她使劲摔了它一下,说:“一变肥,你就浑!”
达子蹲下来,吸着了一支烟说:“歇歇吧,又逮植物又逮动物,这个活儿太累。
”
“一变肥,你就浑!”
小格干脆仰起脸,看着笑吟吟的达子。
她已经不歇气地在地里忙了三天。
父亲病了,这么多的活儿全是她一个人做的。
她不光有些累,还有些烦呢。
她觉得达子在看她的笑话。
达子和她对看着,一瞬间神情严肃起来。
他看到她那双从来都很美丽的眉毛,这时候微微皱着——她好像有些恼怒……他眨了眨眼睛,把目光移开,仰脸看天了:“天快下雨了,嗯……快下雨了!”他咕哝着。
“下吧!”她的眼睛盯着他,赌气似地说道。
达子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穿着“鹰鞋”的脚,说:“我是说,下了雨,你的地也快整好了,我明天雇来一辆小拖拉机,咱们一块儿耕地。
”
①小格的心里一热。
但她还是垂下眼睫,有些执拗地说:“不,不。
还是我自己用铁锹翻吧……”
达子笑了笑,走开了。
停了一会儿,天真的下雨了。
雨丝先是细细的,后来就变粗了,变密了。
田野的人们都跑回去拿雨具了,小格踌躇了一会儿,最手也跑回家了。
她回到田里来时,披了一件蓑衣。
这件蓑衣很旧了,可是还能遮雨。
别人都穿了塑料雨衣,戴了斗笠。
那雨衣有蓝的,红的,还有淡黄的,迷茫的雨雾里望去,多么好看呵。
邻地的达子穿得更高级一点:军用雨衣。
小格有些不好意思了。
她蹲在田埂上做活,一低头就能看见蓑衣襟上粗粗的草绳儿结。
她在心里恨起自己来:怎么就穿了它来!可是她心里明明知道:家里没有雨衣,只有一把塑料雨伞……
达子向这边望着,好长时间也没动一下。
他看到千万条雨丝洒向她的蓑衣,蓑衣的毛儿拄着,在雨丝中轻轻弹动着。
有时小格站起来,那球成一团的蓑衣立刻放展开来,似一件漂亮的草做的披风。
蓑衣毛儿又多又规整,都朝一个方向斜着……她禁不住喊了一声:
“小格——!小格——!”
小格重新蹲下去,像似逮一个蚂蚱,身子向前一伏一伏的。
达子好像看到了她那被蓑衣遮住一边的脸庞变得彤红彤红,就像石榴花的颜色。
天暗下来,雨也变得小多了。
田野里的人们开始收工了。
小格将草叶捆到一起,提起来往回走去。
田头小路上的人很多,各种雨衣摩擦着,发出声音。
人们高声地谈笑着,议论庄稼,也议论人。
小格默默地往前走去,一次也没有回头。
可是有几个老头子谈论起她的蓑衣了:“蓑衣这东西好!我过去夜里看秋、雨天排涝,都穿蓑衣!”“蓑衣比塑料雨衣可好,它又能遮雨又能当草荐子铺,穿到身上人也暖和。
”“哎哎,一时一兴,自从兴了塑料雨衣这洋玩艺儿,蓑衣你贵贱也买不着了……”“蓑衣好!蓑衣好!……”
最后两声呼喊像是达子的声音,小格不由得加快了步子,一会儿就把他们甩在身后的黑影里了……
第二天早晨,小格很早就来到了自己的田里。
②这片土地变得漂亮了,耕过、耙过,就像蓬乱的头发被耐心地梳理过一样——达子的头发倒变得蓬乱了,正在他的地上忙着。
小格知道这是达子的小拖拉机耕的。
她问:”达子,你一夜都守在这地里吗?”
“啊……达子!”
小格想:这土地要让我一个人用锨翻,不知要多少天呢!她心里感激达子,可又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
……她很想告诉他:雇拖拉机的钱两家一起拿吧!但她就是说不出口。
她怕达子笑话她小气。
达子有钱
呢一一雇拖拉机这点钱,在他来说可算不了一回事。
她在靠近他的地边上做着活儿。
达子忙了一会儿,伸着懒腰走过来。
她注意地瞥了瞥他的鞋子:老鹰上沾了稀泥。
他说:“趁着土湿,今天就把种播上吧……嘿嘿!明天地里就没活儿了,真棒!”
小格问:“没活了再做什么?”
“驾上我的轻骑!”
小格不作声了。
达子问:“你做什么?”
“我……”小格轻轻咳了一声,“不做什么。
”
“你编蓑衣吧!”
小格恼恨地看了他一眼。
达子的脸有些红,微皱着眉头说:“我可不是跟你开玩笑,真的!你没听老人们说到处买不到蓑衣吗?我想了想,真是的,这一年我到处去,就是没见到蓑衣……你编吧,会赚钱的,芦青河湾那儿一片一片蓑衣草……”
“哼,鬼主意……”小格将身子转向一边。
达子失望地看了她一眼,接着嘴角挂上了一丝笑容:“你不懂——‘信息’……明白了吗?明年我准备好好研究一下‘信息’……”
小格笑了。
她将两手插进衣兜里,身子轻轻摇晃着。
她望着他,问:“你还准备做什么呀?”
达子侧着身子,一边往旁移动,一边说:“我还准备用轻骑载上你,乱跑乱跑!……”
“你!”小格跺了一下脚,威胁地瞪了他一眼。
他跑开了。
“朝霞很红。
她望着朝霞,又往前走了几步。
她觉得这样似乎离朝霞近了些。
夜晚,月亮很早就升起来了。
小格在里屋坐了一会儿,听到院子里有露水滴落的声音,就走了出来。
大地朦朦胧胧,一片白色。
她觉得心上不知怎么热乎乎的,很想往远处走一走……走着走着,她的脚步急了起来;再后来她听到河水的声音了。
她来到芦青河湾了。
月光下,河湾的浅水处一片油绿。
那柔软细长的草叶儿像人工整出的一般齐、一般好,茂盛极了。
“啊!蓑衣草……多么好的蓑衣草啊!”她在心里说。
11.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中小格对达子的态度的变化过程。
解析:开端——小格在地里干活,看到挣钱发财的达子站在那儿笑,内心反感、抵触。
发展——小格觉得达子看自己的笑话,有点恼怒;听到达子说雇拖拉机帮自己耕地,有点感动。
高潮——地被达子劳累一夜
帮着翻好了,小格心里充满感激。
结局——小格接受达子编蓑衣的建议,也接受了达子的爱意,内心欣赏达子。
答案:《蓑衣》中,小格对达子开始反感抵触——帮助耕田后感动——接受建议后欣赏。
4、抓时空,按场所、时间的转换进行梳理。
小说的故事,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发生的,不同的场所或时间会有不同的情节。
抓住场所或时间的变化,也可概括出情节。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可以按照活动的地点概括情节: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风雪山神庙报仇。
梳理情节的方法提示:
1、把握故事发展的脉络:首先是概括提出时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环节;其次是梳理小说的线索。
2、留意情节中的矛盾冲突:①留意冲突形成的原因②冲突中各个人物的表现③冲突最后的解决
3、留意故事情节中的细节:细节是刻画人物最主要的手段,要留意人物在语言、动作、肖像、等方面的细节。
4、熟悉情节方面的表现手法:(情节安排方式:①顺叙;②倒叙;③插叙;④补叙;情节结构特点:伏笔、照应、悬念、铺垫、对比、渲染、烘托、突转、详写、略写、先抑后扬、先扬后抑等)
⑴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⑵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⑶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⑷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二)如何回答小说中的情节作用题?
设问方式: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
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是起
线索作用。
情节安排的作用:
1.全文情节一波三折。
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小说情节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3.开头运用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4.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或引人深思。
5.结尾出人意料,情节逆转,深化主题。
6.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注意:分析情节的目的是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主题。
因此要注意体会情节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小说主题的揭示上的作用。
(三)小说标题赏析题解题思路
1.题型: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2.解题思路:
⑴通过联系、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主要内容来理解标题含义。
⑵常见作用:①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②暗示或点明小说主题。
③象征某种精神品质。
3.答题模式:
①标题表层的具体意思(文中具体的XX );
②与主题表达、形象特征相关的深层意思。
(四)小说的常用开头及作用
1.设疑法(悬念法):
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作用是
①造成悬念,引出下文情节;
②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阅读;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或暗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
渲染环境氛围,交代主人公活动背景,烘托人物性格。
暗示小说主人公的命运。
(五)小说的常用结局及效果
1.出人意料的结局。
(《项链》)
①从结构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祝福》)
①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②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①从表达效果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人性的真善美超越战胜了假丑恶,反映出人类对和平美好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
4.戛然而止结局。
留下了“空白”(广阔的想象空间)给读者想象,为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留下了空间。
(六)标题的作用
标题可能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如《孔乙己》;可能是小说的主要事件,如《林黛玉进贾府》;可能是小说的线索,如《祝福》。
可能产生的作用就有:有利于揭示主旨,是情节展开的线索,引发阅读兴趣。
示例:
以《祝福》为题的作用:题为“祝福”,是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从而深化主题,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者的呼号”展示给读者,把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的社会现实展示给读者。
(七)结尾的妙处
思路:
一般的小说结尾都是情节的结局(也有在高潮处戛然而止的),被考查的结尾往往具有“出人意料”的艺术
效果,“发人深思”。
同时也“揭示出主旨”。
例题演练:
枪口下的人格
徐树建
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
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机有人大声命令道:“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
”
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挎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己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
德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
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
此刻,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自豪地说:“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
”
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迎面过来,冲上前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黏痰。
霍夫曼不动声色地擦掉脸上的黏痰,然后傲慢地说:“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
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我鄙视你。
”迈尔听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揍他,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
”
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
”霍夫曼听了,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谢谢。
”
贝尔蒂呵斥道:“收起你那一套吧。
你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
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
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又被德军重新占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
霍夫曼和其他俘虏自然得到了解救,他们趾高气扬地走到大伙面前,挨个指认几个小时前俘虏他们的人。
只要他们一指认出谁,那人就会被粗暴地强拉出来当众杀死。
一会儿轮到霍夫曼指认了,他一双狼似的眼睛从一张张惊慌失措的脸上扫过。
没有人能忍受他的目光,大家不得不低下头,只有一双眼睛避也不避,那人正是贝尔蒂。
只见霍夫曼盯着贝尔蒂,轻声说:“你维护了我的尊严,现在,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
”说着,径直走过贝尔蒂的面前。
贝尔蒂得救了,虽然他不怕死,但活着毕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他从心底里暗暗感谢霍夫曼。
就在这时,听到霍夫曼锐声叫了起来:“俘虏我的人就是他,给我毙了他。
”随着一声惊恐的叫声,
早有两个如狼似虎的德国军人冲过去,揪出迈尔。
德国人的手指不由分说地搭上了扳机,迈尔早就吓瘫了,面无人色,连裤子都湿了一大片。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人大叫起来:“霍夫曼,你认错人了,俘虏你的人不是他,而是我。
”所有人全惊呆了,霍夫曼更是大吃一惊,大叫的人是贝尔蒂。
霍夫曼一下子语无伦次起来:“贝尔蒂先生,你这是怎么了?你头昏了吗?”
贝尔蒂从队列中笔直地走出来,一脸平静地说:“霍夫曼先生,你怎么可以泄私愤呢?你所谓的风度呢?”
霍夫曼大脑里一片糨糊,摇着头呻吟着说:“贝尔蒂先生,你这是开玩笑吧?明明是这个可恶的人俘虏我的嘛……”
贝尔蒂口齿分外清晰、分外响亮地说:“霍夫曼先生,请以你一向引以为豪的尊严起誓,俘虏你的人到底是谁?”
霍夫曼一下子脸如死灰,无力地回道:”为什么?你这是为什么?”贝尔蒂微笑着说:“在我们心目中,尊严和风度的重量绝不比你们轻,甚至比生命还要重。
”
枪响了,贝尔蒂倒了下去。
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
(有删改) 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
答案:(贝尔蒂)俘敌——护俘——被俘——脱险——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