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知识点汇总
一、小熊购物
这节内容通过小熊购物这一
问题情景,列举了分步和综合这
两种方法计算求结果。

呈现了不
同情况的乗、加和乘、减式题,
一种是乘法在前面的,像23×5+35、 48×2-50 。

一种是乘法在后面的像100-12×5 、34+17×8 。

无论是哪一种算式,在计算时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二、买文具
这节内容通过买文
具这一问题情景,也列
举了分步和综合这两
种方法计算求结果。

呈现了不同情况的除、加和除、减式题。

如:18÷3+4、3-10÷5、 14÷2-5、 5+12÷3,这些算式在计算时都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三、过河
1、这节内容通过过河
这一问题情境,渗透
了带有小括号的综合
算式的计算顺序。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
算括号里面的。

如:(18+18)÷4、36÷(3+3)、5×(36-29)、81
÷(16-7) 。

这些算式都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

四、本单元的重点:
1、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是一个数学概念引入的单元,主要介绍了数系的基本概念、整数、有理数、实数等知识点。

下面对这些知识点逐一进行梳理。

1.数系的基本概念(1)数系是研究数的体系结构和运算性质的一种数学系统,主要分为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和实数五个部分。

(2)数系中的运算规则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在数系中,加法和乘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2.整数(1)整数是数系中的一个子集,由零、正整数和负整数组成。

整数之间的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仍然在整数范围内。

(2)整数除法分为带余除法和整除,其中带余除法的商和余数都是整数,而整除的商也是整数。

(3)整数有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绝对值表示一个数与零的距离,相反数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方向的数。

3.有理数(1)有理数是数系中的一个子集,由整数和分数组成。

有理数之间的运算同样满足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

(2) 有理数的带余除法同整数的带余除法类似,即对于有理数a和b,可以表示为a=bq+r,其中q是整数商,r是有理数余数。

(3) 有理数的比较大小可以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来进行。

对于两个分数a/b和c/d,如果ad=bc,则a/b=c/d。

4.实数(1)实数是数系中最广义的一个概念,包括所有的有理数和无理数。

实数可以用数字的形式表示,也可以用集合的形式表示。

(2)实数的运算同样满足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

实数的加法和乘法运算还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3)实数的有序性和戴德金分割原理指出,实数可以按照大小进行排序,并且实数之间有无数个无理数存在。

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一、单词1.问题,事情2.疼痛的,酸痛的3.脚,足(单)(复)4. 颈;脖子5. 放松;休息6.咳嗽7.间歇;休息8(使)疼痛;受伤9.乘客;旅客10. 离开(某处);不工作;从……去掉11. 向;朝12.问题;苦恼13.(用手或器具)击;打14.她自己15.我们自己16.膝盖17.血18.鼻出血19.呼吸20.晒伤的21.登山者;攀登者22.危险;风险;冒险23.(交通)事故;意外遭遇24.情况;状况25.千克;公斤26.岩石27.刀(单)(复)28.意思是;打算;意欲(过)29.重要性;重要(形)30.决定;抉择31.限制;约束;管理32.勇气;意志33.死;死亡34.护士二、短语1.感冒2.胃痛3.发烧4.背痛5.嗓子疼6.牙痛7.头疼8.躺下9.量体温10.休息11.冒险12.下车13.使我们惊讶的是;出乎我们的意料18.立即;马上19.陷入麻烦20.切到她自己21.习惯于(做)……;适应于(做)……22.用尽钱;耗尽钱23.切除24.离开;从……出来25.掌管;管理26.放弃27.听起来像28.喝足够的水29.鼻出血30.幸亏;由于;因为(两种表达)31.做好决定的重要性32.在很危险的情况下三、短语用法1、太多2、躺下3、看牙医4、做个x光检查5、量体温6、在……上敷药7、发烧、玩电脑游戏9、整个周末10、休息11、没多想12、看医生13、下车14、送某人去医院15、等待16、使……惊讶的;出乎……意料17、多亏;由于18、及时19、考虑20、患有心脏病21、到达22、立刻;马上23、造成麻烦(或烦恼)24、做正确的事25、摔倒26、踢足球27、把……放在某物上28、几个,少数29、进来30、被打击\晒伤31、对……感兴趣32、习惯于33、冒险34、失去生命35、因为36、用完;耗尽37、切除38、离开;从……出来39、做决定40、掌控;管理41、去爬山42、放弃四、用法荟萃1、需要做某事2、看见某人正在做某事3、询问某人某4、期望某人做某事5、同意做某事6、帮助某人做某事7、想要做某事8、告诉某人做某事9、做某事有困难10、习惯于做某事(be get)11、用某物做某事12、好像做某事13、继续做某事14、介意做某事五、句子1.他怎么了?2.他应该躺下来休息。

七年级第一单元常考知识点

七年级第一单元常考知识点

七年级第一单元常考知识点七年级第一单元是语文学习中的基础,其中包含了很多的常考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不仅是基础知识,也是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

下面,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常考知识点。

一、现代汉语的基本词类现代汉语的基本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量词、数词、代词等。

其中名词是指表示人、事物、地点等有具体或抽象含义的词语;动词是指表示人、事物、动作、状态等的词语;形容词是指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等的词语;副词是指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语;介词是指用来表示事物之间方位、关系等的词语;连词是指表示词语或句子之间关系的词语;量词是指用来表示人、事物数量的词语;数词是指表示数量的词语;代词是指用来代替名词或名词词组的词语。

二、现代汉语的基本句型现代汉语的基本句型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其中陈述句是指陈述一个事实或情况的句子;疑问句是指用来询问事实或情况的句子;祈使句是指表示命令、请求、建议等的句子;感叹句是指表达强烈的感情或观点的句子。

此外,还包括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句型。

三、现代汉语的基本修辞手法现代汉语的基本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倒装、象声、拟声、反复、修辞问答等。

比喻是指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去说明一个事物;拟人是指给无生命的事物赋予生命等人类特征;排比是指列举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事物,重点强调其中最后一个;对偶是指通过语言形式的对称强调事物;倒装是指将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前的语言现象;象声、拟声是指模拟自然声响的表示法;反复是指在文章中多次重复某一句话、某一词语等;修辞问答是指通过问答的方式去强调语言表达的意义。

四、现代汉语的基本修辞功能现代汉语的基本修辞功能包括描绘、叙事、议论、抒情、启示、感悟等。

描绘是指通过文字对事物进行形象、生动的描述;叙事是指用语言讲述一个故事或事情发展过程的一种文体;议论是指通过不同的角度或立场,对事物进行评论或探讨;抒情是指通过语言表达作者的情感、心情或思想等;启示是指通过一句话、一段话等简洁的语言或词语,直接或间接地提供某种做事方法或思路;感悟是指对生活、人生等问题的深刻领悟或认识。

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15篇)

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15篇)

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15篇)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1(一)分数乘法意义: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分数,不能是整数。

(第一个因数是什么都可以)(二)分数乘法计算法则:1、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是: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1)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先约分再计算。

(整数和分母约分)(2)约分是用整数和下面的分母约掉最大公因数。

(整数千万不能与分母相乘,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1)如果分数乘法算式中含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

(2)分数化简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在乘的过程中约分,是把分子、分母中,两个可以约分的数先划去,再分别在它们的上、下方写出约分后的数。

(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不再含有公因数,这样计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单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积与因数的关系: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a某b=c,当b >1时,c>a。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

a某b=c,当b一个数(0除外)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这个数。

a某b=c,当b =1时,c=a 。

在进行因数与积的大小比较时,要注意因数为0时的特殊情况。

(四)分数乘法混合运算1、分数乘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乘法交换律:a某b=b某a 乘法结合律:(a某b)某c=a某(b某c)乘法分配律:a某(b±c)=a某b±a某c(五)倒数的意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学知识点汇总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学知识点汇总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学知识点汇总一、数的认识1.1 整数1.1.1 知识要点- 理解整数的意义,掌握整数的分类(自然数、负整数、整数)。

- 掌握整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规则。

- 理解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1.1.2 重点解析- 整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规则是数学中的基础,需要熟练掌握。

- 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包括:比较两个整数的绝对值大小,以及考虑它们的符号。

1.2 小数1.2.1 知识要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分类(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

- 掌握小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规则。

- 理解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1.2.2 重点解析- 小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规则与整数类似,需要注意小数点的对齐。

- 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包括:比较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大小,以及考虑它们的小数部分。

1.3 分数1.3.1 知识要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分类(正分数、负分数、真分数、假分数)。

- 掌握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规则。

- 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1.3.2 重点解析- 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规则需要熟练掌握,特别是通分的概念。

- 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包括:比较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以及考虑它们的符号。

二、几何图形2.1 平面图形2.1.1 知识要点- 掌握常见平面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 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 理解平面图形的对称性、旋转性。

2.1.2 重点解析- 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方法是数学中的基础,需要熟练掌握。

- 平面图形的对称性、旋转性是几何中的重要概念,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2.2 立体图形2.2.1 知识要点- 掌握常见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如正方体、长方体、球体等。

- 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 理解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剖面图。

2.2.2 重点解析-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是数学中的基础,需要熟练掌握。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壮丽山河第一课:长江之歌1、《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词作者是胡宏伟,曲作者是王世光,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赞美、依恋。

2、全诗用第2人称,拟人化的手法来写,用“你”来指代长江,把“你”比作母亲。

3、全诗的中心句是: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4、第一小节,从空间角度写了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小节,从时间角度写了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5、课文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资源丰富、气势磅礴来赞美长江。

6、课后题三: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是因为长江源远流长,资源丰富,取之不尽,奔腾不息,滋润着、养育着两岸的动植物,推动时代的发展。

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是因为长江无私奉献,哺育着各族儿女,胸怀宽广,像母亲般纯洁、神圣。

7、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它与黄河都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8、描写长江的诗句:(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6)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8、描写黄河的诗句: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③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6、我国的名山大川: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九华山、普陀山、武夷山、黄山。

7、背诵、默写课文。

第二课:三亚落日1、《三亚落日》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通过拟人、比喻的手法准确生动地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的景象,体现出色彩美、形态美、意境美,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美丽的风光的赞美。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重点知识清单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重点知识清单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重点知识清单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统一1.隋朝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2.隋的统一(1)时间: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强盛的隋朝(1)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力,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全长2700多千米。

“三点”: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

“四段”:由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由北向南依次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3.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过程:隋文帝废除前朝的选官制度,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四、隋朝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多次巡游,三征辽东),社会矛盾激化。

2.隋末农民起义:起义首先爆发在山东地区。

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3.隋朝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1、计数单位: 个(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是数位,哪一位上是几,就表示有几个样的计数单位。

如:123456789读作:一亿二千三百四十五万六千七百八十九,这是一个九位数,1在亿位上表示1个亿,2在千万位上表示2个千万,9在个位上表示9个一。

3、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作数位。

4、数级: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我们学过的数级有:个级、万级、亿级。

个级包括个位、十位、千位、万位。

万级包括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亿级包括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5、含有两级的数怎么读?①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6、含有两级的数怎么写?①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②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7、如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先看两个数各是几位数。

②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比较大。

③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若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8、把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把个级的4个0去掉,写成一个“万”字。

改写后数的大小不变,中间用“=”连接,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

9、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0、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10个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十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百亿是一千亿。

四年级上册语文知第一单元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语文知第一单元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认识词语一、词语的定义1.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由一个或几个字组成的意义完整的语言单位。

二、词语的分类1. 独立成词的词语例如:树、鸟、跑这些词语可以单独存在,具有完整的意义。

2. 词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构成,表示一个完整的概念。

例如:在家、看书、学习语文3. 固定搭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组成,表示一个特定的概念,不能随意变动词语成分。

例如:爷爷、奶奶、妈妈、爸爸4. 时代变化搭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组成,表示特定的概念,但是词语成分可以随意变换。

例如:握手、交朋友、打通联方式三、辨别词语1. 辨别独立成词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查词语的意思,来判断一个词语是否是独立成词的。

2. 辨别词组和固定搭配可以通过查语法书或者查词语的用法来判断一个词语是否是词组或者固定搭配。

四、词语的应用1. 通过阅读、写作来丰富词语的应用。

2. 通过朗读、背诵来提高对词语的运用能力。

通过学习第一单元的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运用词语,提高语文表达能力,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单元:认识词语五、词语的造句1. 通过造句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例如:使用词语“树”,可以造句如“树在风中摇曳着”,“我喜欢在树下读书”。

2. 通过造句来学习词语的搭配和用法。

例如:使用词语“朋友”,可以造句如“他是我的好朋友”,“我们是一起的朋友”。

3. 通过造句来丰富词语的应用。

例如:使用词语“跑”,可以造句如“小明在操场上跑步”,“我喜欢跑步锻炼身体”。

六、词语的拓展1. 通过词语的拓展来丰富词汇量。

例如:使用词语“兔子”,可以拓展成“小兔子、大兔子、可爱的兔子”。

2. 通过词语的拓展来学习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例如:使用词语“飞”,可以拓展成“飞行、飞翔、飞速”。

3. 通过词语的拓展来丰富表达方式。

例如:使用词语“快乐”,可以拓展成“幸福快乐、开心快乐、快乐的笑容”。

七、词语的记忆和运用1. 通过背诵词语来牢固记忆。

例如:背诵词语表,可以每天重复背诵,增强记忆。

《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1《邓稼先》生字元勋yuánxūn奠基diànjī 选聘xuǎnpìn 谣言y áoyán 背诵bèisòng 昼夜zhòuyè 昆仑kūnlún 挚友zhìyǒu 可歌可泣kěgēkěqì鲜为人知xiǎnwéirénzhī 至zhì死sǐ不懈búxiè 鞠躬尽瘁jūgōngjìncuì 当之无愧dāngzhīwúkuì家喻户晓jiāyùhùxiǎo 锋芒毕露fēngmángbìlù 妇孺皆知fùrújiēzhī词语解释至死不懈xi è:懈,放松。

蓬断草枯:形容环境恶劣。

署sh ǔ名: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选聘p ìn :挑选聘用。

锋芒毕露l 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

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贬义词)任人宰z ǎi 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q 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妇孺r 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鲜xi ǎn 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元勋x ūn :立大功的人。

鞠j ū躬尽瘁cu 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ku 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奠di àn 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截ji é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

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家喻户晓xi ǎo :每家每户都知道。

阔ku ò别:长时间的分别。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一、课文内容。

- 主题思想。

- 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也表现了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 写作特点。

- 多种修辞手法运用。

- 比喻:“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把桃花、杏花、梨花的颜色分别比作火、霞、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的艳丽色彩。

- 拟人:“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将春天当作人来写,赋予春天以人的动作和情感,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

- 顺序清晰。

- 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行文。

绘春部分又分别从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几个方面细致描绘春天的景象。

- 主题思想。

- 描绘了济南冬天特有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 写作特点。

- 情景交融。

- 文中描写济南的山、水等景色时,融入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如“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既写出了小雪后济南山的可爱模样,又饱含着作者的喜爱。

- 对比手法。

- 将济南的冬天与北平、伦敦、热带进行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 主题思想。

- 作者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表达了对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表现出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

- 写作特点。

- 描写细腻。

- 对不同季节的雨的描写细致入微。

例如描写春雨时,“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从树的角度写出春雨的滋润。

- 情感丰富。

- 不同季节的雨寄托了作者不同的情感。

春雨的温柔,夏雨的热烈,秋雨的沉静,冬雨的冷峻,都在文中有着生动的体现。

- 诗歌内容。

- 诗人通过描写大海的雄伟壮阔景象,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

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以奇特的想象,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归纳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归纳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归纳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

内容目录:易读错的字、词语听写、形近词组词、加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词语搭配、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日积月累、词语积累、词语解释、佳句背诵、课文中心思想回顾、课文重点内容解析。

一、易读错的字。

脑袋.(dài dai)捕.食(bǔ pǔ)披.着(pī pǐ)坏.事(huài huǎi) 傍.晚(bàng pàng) 奔.跑(bēn bēng)淹没.(mò méi ) 冲毁.(huǐ huì) 如.果(rú rǔ)四海为.家(wéi wèi) 带刺.(cì chì) 炸.开(zhà zà)观察.(chá cá)识.字(shí shī) 粗.心(chūn cū)得.不到(dé děi)二、词语听写。

看见 哪里 那边 头顶 眼睛 雪白 肚皮 孩子 天空傍晚 人们 冬天 花朵 平常 江河 海洋 田地 工作 办法 如果 长大 四海为家 娃娃 只要 皮毛 那里 知识三、形近词组词。

两(两个)肚(肚子)片(一片)雨(雨水)胜(胜利)反(反正)哪(哪里)皮(皮肤)傍(傍晚)那(那里)坡(上坡)榜(榜样)宽(宽阔)孩(孩子)海(海洋)见(见面)该(应该)每(每天)顶(头顶)跳(跳高)洋(海洋)项(项目)桃(桃子)羊(小羊)眼(眼睛)变(变化)作(作业)很(很多)弯(弯曲)昨(昨天)睛(眼睛)极(极小)坏(好坏)晴(晴朗)吸(吸收)还(还有)给(给你)如(如果)她(她呢)治(治理)好(好人)池(池子)带(带头)脚(脚步)毛(毛病)常(常常)却(却是)手(手机)法(办法)它(它们)更(更加)去(去吧)化(化开)便(方便)知(知识)识(知识)失(失去)织(织布)四、加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1易错字音纸鸢.(yuān)丝绦.(tāo)害羞.(iū)解.冻(jiě)嫩.芽(nèn)寻.找(ún)精.心(jīng)挑选.(uǎn)茁.壮(huó)2多音字似:sì(相似)空:ōng(空中)吐:tǔ(吞吐)好:h ǎo(好处)shì(似的)òng(空地)tù(呕吐)hào(好学)挑:tiāo(挑水)行:íng(行走)处:chǔ(处理)乐:lè(欢乐)tiǎo(挑战)háng(银行)chù(到处)yuè(音乐)钻:uān(钻研)长:cháng(长短)uàn(电钻)hǎng(长大)3读读写写古诗村居儿童碧玉梳妆绿色丝线剪刀冲出寻找姑娘吐出柳树桃树杏树鲜花原来叔叔邮局一堆礼物植树休息格外满意荡秋邮递员引人注目4读读记记河堤黄莺柳条吹拂裁剪害羞遮掩绚丽刺猬花籽年龄茁壮扶正春风拂面碧空如洗万里无云兴致勃勃5近义词寻找----寻觅害羞----羞涩精心----细心赶紧----赶忙懊丧----懊悔正巧----恰巧惊奇----奇怪美好----美丽五颜六色----五光十色兴致勃勃----兴高采烈6反义词害羞----大方赶紧----拖延仔细----马虎满意----不满漆黑----明亮高兴----伤心7佳句积累(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比喻)(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比喻)(3)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拟人)(4)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排比)(5)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拟人)(6)邓爷爷精心地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

(动作描写)8课文梳理(1)《古诗二首》中,《村居》《咏柳》都是描写春天的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一、我会认
天地 个人 你们 我们 他们 一生 二胡 三月 四方 五彩 上下 下巴 口令 耳朵 目光 手工 不足 站立 坐车 日子 月亮 水田 禾苗 对方 白云 下雨 吹风 花朵 飞鸟 虫子 六艺 田七 八哥 九天 十足
二、我会写
一生 二手 三月 上古 门口 目光 木耳 手心 日子 水田 禾苗 火山 虫子 白云 山上 八方 十足
三、形近字
三(三月) 上(上下) 目(目光) 口(门口)
王(王子) 土(土地) 日(日子) 田(田地)
手(手工) 田(田地) 禾(禾苗) 人(人口)
毛(毛衣) 四(四方) 木(木头) 天(白天)
四、多音字
五、反义词
上——下 天——地 水——火 日——月 今——古
六、近义词
站——立 行——走 卧——躺
七、笔画名称
一(横) 丨(竖) (横折) 丿(撇)
亅(竖钩) ㇏(捺) 丶(点)
八、背诵篇目
《金木水火土》 《对韵歌》
九、日积月累(背诵)
咏 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dì (土地) 地
de (轻轻地) 行 xín g (行人) h án g (行业)。

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声音一、听听声音1.风声、雨声、雷声等是自然界的声音。

2.歌声、读书声、机器的轰鸣声等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3.狗叫声、猫叫声、马的嘶鸣声等是动物的叫声。

4.乐曲中音符“1”“2”“3”按声音由高到低的排序是“3”“2”“1”。

如,雷声比较强,雨声比较弱;小孩的声音比较高,成年人的声音比较低;鸟叫声比较悦耳,机器的轰鸣声比较刺耳。

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揉搓皮筋,皮筋没有振动,不能发出声音。

3.轻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皮筋振动,能发出声音。

4.用手轻轻触摸正在发声的钢尺、鼓面、音叉等物体,会感觉到物体在振动。

5.吹笛子时是笛子内部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6.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声带就像一根橡皮带。

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

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发声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三、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5.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6.我们常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来描述声音。

例1.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各个方向传播。

2.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玻璃罩内闹钟的声音逐渐减弱,最终听不到了。

这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抓挠桌面的声音更清晰,说明桌面能传播声音。

4.将击打后的音叉浸入水中,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说明水能传播声音。

5.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固体传声效果最好,其次是液体,气体最差。

6.“土电话”的声音传播过程是:话筒(空气)——电话线(棉线)——听筒(空气)——人耳。

四、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人耳的结构。

六上语文第一单元知识汇总

六上语文第一单元知识汇总

六上语文第一单元知识汇总
以下是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知识汇总:
一、字词盘点
1. 字
(1)难读的字:裳(shɑnɡ)、拙(zhuō)、缀(zhuì)。

(2)难写的字:毯(半包围结构,“毛”要托住“炎”)、雅(左右结构,右边不要写成“住”)、德(左右结构,不要少写了“心”上的一横)、稻(左窄右宽,“臼”里边是两笔短横,不要写成一笔长横)。

(3)多音字:勒、蒙、薄、糊、宿、泊、冠、朝。

2. 词
(1)必须掌握的词:草原、线条、柔美、境界、惊叹、回味、乐趣、目的地、洒脱、衣裳、襟飘带舞、彩虹、飞驰、马蹄、蒙古包、热乎乎、奶豆腐、礼貌拘束、干部、举杯、羞涩、感人、会心、微笑、摔跤、宅院、幽雅、伏案、浑浊、笨拙、参差、眼帘、单薄、照耀、文思、梦想、迷蒙、印象。

以上是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需要学生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加强积累和练习,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严也是一种爱
• 3.对逆反心理的辩证分析 • 4.逆反心理的危害
两代人的对话
• • • • • • 一、架起沟通的桥梁 1.要亲近父母,化解矛盾 2.与父母沟通的程序 3.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 1).彼此了解 2). 尊重理解 3).换位思考 4). 求同存异
两代人的对话
4.与父母不必太计较
难报三春晖
• • • • • • • 一、爱洒心间 1.父母的付出 2.孝的传统 二、孝敬亲长是我们的天职 1.道德和法律义务 2.孝敬的表现: 1).从小事做起;2).孝敬父母需要付出
难报三春晖
• 3).孝的是非界限 • 4).孝敬父母的长辈
严也是一种爱
• • • • • • • 一、成长也会有烦恼 1.产生烦恼的原因 2.两代人的差异 3.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也是一种爱 二、逆反心理有危害 1.逆反心理的表现 2.产生的原因--主观、客观
我知我家
• 二、与父母关系不可选择 • 1.血缘关系不可改变 • 2.认识自己的家:正视、努力、改变
我爱我家
• • • • • • 一、大人讲我小时候 1.父母最亲 2.享受家庭温暖的亲情 二、无悔的奉献 1.父母之爱 2.父母的法律和道德责任
我爱我家
• • • • • • • 三、感受家庭温暖 1.情感栖息地 2.物质生活后盾 3.安全健康保障 4.娱乐天地 5.天然学校 6.今后发展的大本营
第一单元复习
第一单元 相亲相爱一家人
• • • • • • • 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我知我家 我爱我家 难报三春晖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 严也是一种爱 两代人的对话
我知我家
• • • • • • 一、家庭关系的建立 1.家庭的含义 2.家庭关系的建立 1)法律:婚姻、再婚、收养 2)血缘:出生 3.家庭结构(类型) 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单亲 家庭

六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六年级第一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词语辨析:学习一些近义词和反义词,如“希望”和“期望”、“勇敢”和“胆小”等,通过比较和辨析,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 词语搭配:学习一些常用的词语搭配,如“高兴得笑”、“伤心地哭”等,掌握正确的搭配方式,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和流畅。

3. 语法知识:学习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如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动词的时态等。

通过练习,掌握这些语法规则,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4.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短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信息。

学习提取关键信息、推理判断等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写作训练:学习写一些简单的作文,如描写人物、描写景物等。

通过练习,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一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3第一自然段)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5点:P3第二自然第一句话+P4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P4第二自然的第一句话+P5第二自然的第一句话+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①宪法确认我国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⑤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p6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
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容:(P7第一自然段)
①人权的主体: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但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②人权的内容: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5、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P6总体要求:第一自然段第二句话+P7立法方面:第二自然的第一句话+P8四个自然分别是行政方面、监察方面、司法方面、宣传方面)
①总体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它要求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增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②立法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③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理应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④监察机关: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增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⑤司法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⑥宣传方面:国家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点。

第二框治国安邦总章程
1、宪法组织国家机构表现在哪些方面?(三点:P11第一自然段+P12第一自然段+P13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
①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它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②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主要表现:(三点:看分号P13页第一自然段第二句话)
⑴在国家机构与人民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⑵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⑶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也要实行民主集中制。

3、宪法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或:规范权利运行的必要性
P14第一自然段前三句话)
①权力是把双刃剑,使用得好,能够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必须对权力的行使实行制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②规范国家权力运行能够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4、如何依法规范权力运行?(P15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P15第二自然的第二句话+P16第一自然段+P16第二自然的第一句话)
①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

国家机关行使权力理应有法律依据,不能滥用职权;
②对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③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④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要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
第一框坚持依宪治国
1、我国宪法的构成:(P18第一自然段)
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四十三条。

2、我国宪法的内容:(P19第一自然段)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3、为什么说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三点:P20第一自然段第2-4句话)
①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②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制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4、为什么说宪法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活动准则?(P20第二自然的第2-3句话)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5、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P22第一自然段)
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6、如何理解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四点:P22第二自然段+P23第一自然段第3-4句话+P23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P23第三自然段第1-2句话)
①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仅仅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②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注:第六个问题在考试中还会出现以下3个问题①为什么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P23第一自然段)②为什么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P23第二自然段)③为什么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P23最后一自然段)
第二框增强宪法监督
1、为什么权利行使需要监督?(或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的原因?P24第一自然段)
答:权力的行使需要接受监督。

监督是权力准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在权力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2、如何监督权力的行使?(P24第二自然段+P25第一自然段第一、二句话)
答:①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全国人大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②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持续增强宪法监督工作。

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

,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

3、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的要求是什么?(P25最后一自然段)
答: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尤为重要。

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都是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4、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P27第一自然段)
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

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

5、我们如何增强宪法意识?(要求)(P27最后一自然段+P28第一自然段+P29第一自然段)
①学习宪法。

我们不但要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还要在理解我国宪法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

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让宪法走近群众,深入人心,为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

②认同宪法。

我国宪法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我们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让宪法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③践行宪法。

我们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我们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使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6、为什么要推动宪法实施?(或保障宪法实施的意义?P29第二自然段)
答: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