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小猫吃鱼
小学上册数学《小猫吃鱼》教案
![小学上册数学《小猫吃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cabeb9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0.png)
小学上册数学《小猫吃鱼》教案小学上册数学《小猫吃鱼》教案「篇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8---29页“小猫吃鱼”。
教材分析:材料中安排的“小猫吃鱼”是一组动态的连续故事情景,通过这一故事情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同时也通过一组动态情景,逐步引出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
由于减法的意义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如何把这个抽象的概念变为学生能够体会的食物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把握。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生活经验也较丰富,对“小猫吃鱼”.“小鸡吃食”.“吹泡泡”等有自身的经验。
利用这些具体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巩固对减法的认识。
2.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加减法。
3.初步体验加减法呼你关系的思想。
4.通过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说教法与学法:1.根据本节课的意图主题图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课堂游戏.互相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主探索,是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学会知识。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是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说教学过程:让学生亲生经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解决数学问题。
所以本课在教学思路上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
从而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知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学生熟悉和喜欢的“过生日”的场面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原课题“小猫吃鱼”改为“小猫过生日”,体现了以活动为主线进行教学。
(二)细看画面,展开想象告诉学生今天是小猫的生日,猫妈妈特意为它准备了最爱吃的小鱼。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小猫吃鱼数学课9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小猫吃鱼数学课9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7a8860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dc.png)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小猫吃鱼数学课9篇小猫吃鱼数学课 1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这节课主要有以下特点。
1、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培养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数学意识。
根据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特点,以及爱说爱动的年龄特点,我特别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掌握计算方法,组织学生认真观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深入地学习。
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减法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计算能力。
2、让学生经历具体情境→图形抽象→数字抽象的过程,使学生逐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教学中通过“小猫吃鱼”这一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然后通过圆形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最后再由数字计算和规律探求加深理解。
这样设计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规律,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注重了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差几个杯子)并利用“套圈”“小鸡吃食”等材料进行讲故事、讨论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与合作交流能力。
小猫吃鱼数学课 2新课标要求,除了让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外,还应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对学生计算的要求上,以往教材的标准是:要求学生掌握算理和算法,熟练计算技能。
例题枯燥无味,思路局限,算法单一,练习形式比较机械,忽视了与学生实际经验的联系,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形成。
而《课程标准》指出:“计算不单单是一种技能和能力,它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意识,同时也是人们应具备的数学素养之一。
计算是不容忽视的数学内容在上这节课之前,我一直在思考:面对一年级才入学不到一个月的孩子们,如何把这节课上下去?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这短短的40分钟受益?我设计先让学生经历具体情境→图形抽象→数字抽象的过程,使学生逐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小猫吃鱼|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小猫吃鱼|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19aa336a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46.png)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 小猫吃鱼|北师大版教案:小猫吃鱼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3.3节,小猫吃鱼。
这一节主要让我们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我们会通过小猫吃鱼的故事,来学习如何将两个数相加,以及如何从总数中减去一些数。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并且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难点: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能够将加减法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小猫吃鱼的图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孩子们展示一张小猫吃鱼的图片,让他们观察小猫一共吃了几条鱼,然后又吃了几条鱼,还剩下几条鱼。
2. 例题讲解:根据观察的结果,我会引导孩子们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例如,小猫一开始吃了3条鱼,然后又吃了2条鱼,我们可以用加法来表示这个情况:3 + 2 = 5。
同样,如果小猫吃掉了2条鱼,我们可以用减法来表示:5 2 = 3。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孩子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自己动手计算。
例如,小猫吃了4条鱼,又吃了3条鱼,请问小猫一共吃了几条鱼?4. 小组讨论:我会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计算结果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黑板和粉笔,将小猫吃鱼的故事和加减法的运算过程板书出来,让孩子们更直观地理解。
七、作业设计a. 小猫吃了5条鱼,又吃了2条鱼,请问小猫一共吃了几条鱼?b. 小猫吃了7条鱼,又吃了3条鱼,请问小猫一共吃了几条鱼?2. 请将你的答案解释一下,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结果的?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孩子们对10以内的加减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们在计算练习题时,都能够熟练地运用加减法。
同时,他们也能够将加减法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中,例如计算自己吃了几块糖果,又吃了几块糖果。
在课后,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进一步拓展,尝试计算更大数的加减法,例如20以内的加减法,或者让它们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吃掉了3个,又吃掉了2个,请问小明还剩下几个苹果?这样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加减法。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猫吃鱼》教案五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猫吃鱼》教案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68d42bbb4cf7ec4bfed04e.png)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猫吃鱼》教案五篇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猫吃鱼》教案范本一一.教材分析〝小猫吃鱼〞这一课是北师大版第一册数学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第四节的内容.加减法是学生学习加减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加减法的基础.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刚学完5以内的加减以后出现的.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情境小猫的一天:从吃早餐到去看好朋友小鸡,再到公园游玩,这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也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含义.2.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使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能正确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是: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含义,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二.教法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拘泥于教材,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学生学习时,往往接触的不是现实的条件,而是一种情境,本课教学引入了〝小猫的一天〞,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加减法计算的需要,从生活实际出发,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问题让学生解答,利用对问题的探究,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就会提高.2.联系实际.这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而是应该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4.在本节课中,多处让学生通过〝说〞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用自己的思考方式,自己的语言谈自己的算法,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节课也多处用到过渡语是为了使小猫的一天各个环节能够连接.三.学法(一)编数学故事,激发兴趣.首先故事导入,引入了〝小猫的一天〞的生活情境后,用课件出示小猫吃鱼的图,让学生观察并猜一猜小花猫接下来会怎么做,让学生各抒已见,发挥想象,说说小猫吃鱼的故事,并列出相应的算式,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含义.在这一环节里通过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有效地引领学生在看图说算式的数学活动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得课堂教学获得了〝激趣〞(情感层面)和〝感知〞(认知层面)的双赢.并在适当的时机进行自评.他评.师生互评.(二)自主合作交流,动手操作.首先,通过过渡语,引入小鸡吃米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其次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小鸡吃米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并用白纸记录下来.最后展示成果.通过开展个人说加减法算式.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加减法算式.评价等数学活动,〝5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对学生而言就不再是单纯接受的数学知识,而是自身体验的数学成果.当学生所写的加减法算式得到组内同学的认同.全班学生的肯定时,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得到了的激发和巩固.又如让学生看淘气吹泡泡图(课件出示),小组内交流观看结果的意见,形成共识.通过学生有目的的交流再结合书中的〝试一试〞的练习,体会到被减数变化的减法算式的意义.又如,破密码(课件出示)是对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三)进行游戏,加强课外延伸.由于书上套圈游戏在室内较难组织,因此我把这部分内容换成夹玻璃球游戏,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四.教学程序:(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过渡语:猫妈妈非常疼爱小花猫,有一天它钓了三条鱼,给小花猫当作早餐.(课件出示一盘可口的鱼〈三条〉,一只直流口水的小花猫).接着教师提问:小花猫接下来会做什么呢?请大家猜一猜.你能用算式说明你猜的故事结果吗?在开始就创设〝小猫吃鱼〞的情景,增强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自主合作,理解新知.1.活动1,编故事:首先让学生广开思路说说小花猫的故事结果及相应的算式.教师适当给予鼓励肯定的评价.(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初步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含义)接着引导学生看书:,书中那只可爱的小花猫是怎样做的呢?谁愿意说一说小猫吃鱼的故事?同时课件相应演示,这样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含义.2.活动2,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首先在这里我设计了过渡语,小花猫吃了早餐后去找它的好朋友小鸡,看到小鸡们在吃早餐.(课件出示5只小鸡和两个盘子)接着提问:聪明的小朋友,小花猫会看到什么情况出现呢?请大家动手用学具摆一摆小鸡吃米的情况,边摆边根据课件出示的格式:5=( )+( ).( ) ( )=( )来写算式.最后用课件演示各种情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3.活动3,自主探索,深化理解用过渡语连接到下一个环节:小花猫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轻松过关了,猫妈妈让小花猫到游乐园玩一天,到了游乐园,看到小朋友们正在吹泡泡呢,真漂亮,我们来看看淘气吹的泡泡怎样呢?课件出示四个泡泡图:图1吹了5个泡泡;图2破了1个;图3让学生观察后说图意及相应的算式.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到被减数变化的减法算式的意义,4.活动4,口算能力的训练进行玩夹玻璃珠游戏前,先要密码(课件出示口算题目,正确了能进入下一轮游戏,还能送礼物)这既训练了学生口算能力,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趣味游戏,加强课外延伸密码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夹玻璃珠游戏,其他人观察并计时,游戏做完之后,把过程或结果用数学知识表示出来,记录在纸上,最后学生展示结果.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学习,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四)课堂总结先让学生说说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说说这节课你的表现如何,其他小朋友呢?通过自评.他评和师生互评,使学生获得一种满足感.接着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陪着小花猫玩了一天,不但学到了数学知识,还知道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你们认真观察,就能发现许多数学问题.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猫吃鱼》教案范本二教学目标:1.根据现实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2.根据现实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3.能较熟练进行〝5〞以内的减法.教学重点:体会减法的含义教学难点:培养有序的思维教学准备:小鸡卡片5张.食盘卡片2 张.小纸条板书:⑴原来有条鱼⑵吃了条⑶还有几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我们继续研究减法问题.1.读〝小猫吃鱼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引导:⑴原来有条鱼⑵吃了条⑶还有几条?2.小组合作.可能有哪些情况,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先想一想,再跟同学说一说,最后把想到的听到的所有减法算式写在本子上.3.汇报交流.学生汇报,教师板书.4.观察吹泡泡图,从这组连环画里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三.应用实践1.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直接完成在书本上)2.算一算,指名学生说一说,这道题你看懂了么?怎么来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3.小鸡抢食.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小组交流后,独立完成题目.4.数学故事.(1)小组交流讲述故事 ,发现问题(2)小组汇报,提出问题(3)尝试解决问题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猫吃鱼》教案范本三【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体会由多到少,由有到无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加减法.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教学过程】一.引入数学情境1.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猫吃鱼〞图.有一天,猫妈妈有事外出,她给小猫准备了丰盛的午餐,你们猜是什么?对了,是小猫最爱吃的鱼.(出第一幅图)数一数,猫妈妈给小猫准备了几条鱼呢?师:猫妈妈给小猫留了3条鱼,你猜后来会怎么样呢?请你们认真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呢?课件出示〝小猫吃鱼〞片段2,3,4.2.师:你能把这4幅图连起来,编成一个故事吗?把你编的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生同桌交流后教师指生交流.二.建立数学模型:1.师:在〝小猫吃鱼〞的故事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可以一幅图一幅图的提问题,也可以连在一起提问题)生先自主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生可能问:小猫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小猫又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小猫再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以上一一在〝小猫吃鱼〞课件片段2,3,4上出示.2.师:你们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想一想,怎样列式?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互相交流并说说是怎么想的.师巡视,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算式中的每个数都表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①3-1=2 3-2=1 3-3=0②3-1=2 2-1=1 1-1=0讲一讲每个算式的意思.以3-3=0这个算式为例:小猫太喜欢吃鱼了,它把所有的鱼都吃了,它吃了几条?(3条)还剩几条?应该怎么列算式呢?(3-3)一条没剩用几表示?(0)3-3=0为了进一步理解得0的过程,我设计了动手操作的环节 ----摆小棒:3.听老师的口令摆小棒.摆1根小棒,拿走1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1-1=0)摆2根小棒,拿走2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2-2=0)摆4根小棒,拿走4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4-4=0)摆5根小棒,拿走5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5-5=0)5-5=0 这个算式中,前面的5表示什么?(我们摆的5根小棒)后面的5表示什么?(拿走5根)得数0表示什么?(都拿走了,还剩0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桌之间说一说.(发现相同的数相减,结果等于0)4.游戏活动:玩〝青蛙跳水〞的游戏,拿5个乒乓球,一盆水,把球往水盆里投,看能投中几个,有几个没投中,(也可先预设自己能投中几个,)再列出相应的算式.投中1个,有几个没投中?5-1=4投中2个,有几个没投中?5-2=3投中3个,有几个没投中?5-3=2投中4个,有几个没投中?5-4=1投中5个,有几个没投中?5-5=0投中0个,有几个没投中?5-0=5青蛙跳水的游戏实际上是套圈的铺垫.5.课件出示第28页〝试一试〞(套圈).你能根据图和所给的加法算式,列一道减法算式吗?1+3=44-( )=( ) 学生可能出现4-1=3 或 4-3=1说一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算式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个练习,体会加法和减法意义的联系,加减混在一起,也能提高学生兴趣)还有其他的可能吗?你能列出算式吗?和同桌说一说.6.你们玩过〝吹泡泡〞游戏吗?课件出示,(吹泡泡).请你们认真观察这幅图, 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再列出算式.三.练习应用:1.29页第1.2题,可以变换一些形式,比如说:小动物找家;找朋友;摘星星等方式来巩固5以内加减法的计算.2.29页第3题,这是一道开放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展开想象,培养求异思维.可能出现:5=4+1 5=1+4 5=3+2 5=2+3 5=0+5 5=5+05-4=1 5-1=4 5-2=3 5-3=2 5-5=0 5-0=53.29页第4题,有5个小朋友,桌上只有4个杯子,3把勺.差几个杯子?差几把勺?看懂题意,再列算式解决.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学会了得数是0的减法)出示:□-□=0,你能说几个?(老师设计了一个开放题)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尊重和体现编者的意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寓教学于活动之中,让学生轻松地投入学习活动.在情境创设阶段,通过学生所喜爱的童话故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建立数学模型阶段,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游戏.思考等一系列活动,让他们手脑并用,自主探索研究,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拓展阶段,注意采用多种有效的练习方式,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猫吃鱼》教案范本四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刚学完5以内的加减以后出现的,为了突破得数是0的减法这一难点,通过〝小猫吃鱼〞这一组动态的连续的故事情境,逐步引出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让学生体会.理解得数0的得出过程,也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学目标:《课标》提出: 只有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和皆统一,才能让每个学生得到进步和发展. 因此本节课制定如下三个目标:知识技能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加减法.探索性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性目标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教学教法: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拘泥于教材,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的教学我将根据数学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整节课以情境.活动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地串起来,让学生在玩.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教学程序: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设计了六个环节:创设情境.新课讲授.摆小棒活动.实际应用.回顾总结.课堂作业.一.创设情境1.伴随着〝生日快乐〞的乐曲, 出示学生熟悉和喜欢的诱人.摇曵闪烁的生日蜡烛的生日蛋糕, 这样引入,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下面知识的学习做充分的准备.接着我会不失时机的问猫妈妈还给小猫准备了丰盛的午餐,你们猜是什么?学生们一定会猜到是小猫最爱吃的鱼.接着出第一幅图,让学生数一数,猫妈妈给小猫准备了几条鱼呢?然后让学生猜一猜小猫会怎样做.并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问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想一想,怎样列式,在小组中说说.在此环节中着重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算式中的每个数都表示什么.在学生算出最后一步剩了0条鱼时,然后随机进行思想教育:小朋友,你能不能像小猫那样看见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就全部吃掉呢?为什么?2.为了进一步理解得0的过程,我设计了动手操作的环节 ----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听老师的口令摆小棒.摆1根小棒,拿走1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依次摆到5根,然后结合5-5=0 这个算式,前面的5表示什么?后面的5表示什么?(得数0表示什么?如果摆10根小棒拿走10根,还剩多少根?如果摆在面前100根小棒,拿走马100根小棒,还剩多少根小棒,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桌之间说一说.(发现相同的数相减,结果等于0)师:你能说说生活中遇到的减法问题吗?3.探索思考,为了进一步感悟减法意义.我设计了如下练习题:(套圈).吹泡泡.练一练.密码1.首先课件出示第28页〝试一试〞(套圈).让学生根据图和所给的加法算式,列一道减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算式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个练习,体会加法和减法意义的联系,加减混在一起,也能提高学生兴趣)还有其他的可能吗?你能列出算式吗?和同桌说一说.2.接着课件出示吹泡泡.让学生认真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再列出算式.3练一练.密码主要是训练孩子的口算能力,练一练一题,让学生发现同一个数,减去不同的数,减的数越小,得数越大.4.接着课件出示5只小鸡和两个盘子,这是一道开放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展开想象,培养求异思维.5.29页第4题,有5个小朋友,桌上只有4个杯子,3把勺.差几个杯子?差几把勺?看懂题意,再列算式解决.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出示:□-□=0 你能编一道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吗?二.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由于减法的意义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如何把这个抽象的概念变为学生能够体会的事物呢?我是这样设想的,从具体情境图形抽象数字抽象.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可以理解的〝小猫吃鱼〞具体情境出发,自己列式计算,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其次通过摆学具加深对得数是0的减法意义的理解,再次通过练习体会加法与减法意义的联系.他们手脑并用,自主探索研究,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拓展阶段,注意采用多种有效的练习方式,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总之,本节课设计,努力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教材编者意图,结合学生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寓教学于活动之中,让学生用积极主动的方式去体验,使课堂变得轻松而富于活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思考,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恳请各位老师能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猫吃鱼》教案范本五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8---29页〝小猫吃鱼〞.教材分析:材料中安排的〝小猫吃鱼〞是一组动态的连续故事情景,通过这一故事情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同时也通过一组动态情景,逐步引出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由于减法的意义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如何把这个抽象的概念变为学生能够体会的食物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把握.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生活经验也较丰富,对〝小猫吃鱼〞.〝小鸡吃食〞.〝吹泡泡〞等有自身的经验.利用这些具体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目标:1.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巩固对减法的认识.2. 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加减法.3. 初步体验加减法呼你关系的思想.4. 通过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重点难点: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说教法与学法:1. 根据本节课的意图主题图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课堂游戏.互相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主探索,是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学会知识.2.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是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说教学过程:让学生亲生经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解决数学问题.所以本课在教学思路上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从而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知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由于学生熟悉和喜欢的〝过生日〞的场面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原课题〝小猫吃鱼〞改为〝小猫过生日〞,体现了以活动为主线进行教学.(二)细看画面,展开想象告诉学生今天是小猫的生日,猫妈妈特意为它准备了最爱吃的小鱼.然后提问: 1. 数一数,盘子里有几条鱼?2. 看着小鱼,小猫心里会怎么想呢?3. 猜一猜,小猫会吃掉几条小鱼?设计意图:一数一猜一想,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三)套圈游戏教师引导为了给小猫生日助兴,小方已经迫不及待的表演套圈了,认真看图,你能根据图和所给的加法算式,列一道减法算式码?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欣赏表演中学习,即可是学生放松身心,又可获得知识.(四)吹泡泡游戏引导:小朋友,你们玩过〝吹泡泡〞的游戏吗?下面小明要给小猫表演吹泡泡了,认真观察图画,思考,互相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游戏中学习,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积极思考的精神,初步理解〝0〞在减法中的意义,从而是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五)摆学具游戏同学们,你们看小方和小明都给小猫表演了自己精心准备的节目,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表示表示呀?听老师的口令 ..设计意图:结合学习内容,设计学生喜欢的摆小棒实践活动,既可以是学生放松身心,又可以获得知识,进一步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六)分蛋糕,学会合作小猫要请大家吃蛋糕了,小朋友们高兴吗?请出5个小朋友,其中一个演小猫,请大家吃蛋糕.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设计吃蛋糕这一环节,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通过小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七)总结回想这节课,我们都玩了哪些游戏,通过这些游戏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收获.(八)联系国庆,体验快乐明天就是10月1日了你知道10月1日是谁的生日吗?设计意图:由小猫的生日自然过渡到为祖国妈妈祝贺生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九)布置作业课本第29页第一题和第二题以上,是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了〝叫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并希望各位老师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范文三篇《认识图形》是《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玩数图》教案范本三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游戏的情境中,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观。
数学教案-小猫吃鱼_一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数学教案-小猫吃鱼_一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1c02f6df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99.png)
数学教案-小猫吃鱼_一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三、授课时间40分钟四、授课教师张某某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2)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习惯。
(3)通过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克服困难的品质。
(3)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学会分享的价值观。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加减法运算的掌握。
(2)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1)加减法运算的熟练运用。
(2)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用加减法求解。
(3)情境教学中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的培养。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通过讲述小猫吃鱼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小猫吃了几条鱼?还剩几条鱼?”引发学生思考,为新知的讲授做好铺垫。
2、新知讲授(20分钟)(1)教师用教具或PPT展示小猫吃鱼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并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讲解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结合小猫吃鱼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3)通过示例,展示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计算。
3、合作探究(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小猫吃鱼的教具,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
(2)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小猫吃了几条鱼,还剩几条鱼?”等。
(3)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4、巩固练习(10分钟)(1)教师针对本节课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猫吃鱼》课件【三篇】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猫吃鱼》课件【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8c4a32ddccda38366baf07.png)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猫吃鱼》课件【三篇】【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 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体会由多到少,由有到无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5 以内加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得数是0 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一、引入数学情境1.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猫吃鱼”图。
有一天,猫妈妈有事外出,她给小猫准备了丰盛的午餐,你们猜是什么?对了,是小猫最爱吃的鱼。
(出第一幅图)数一数,猫妈妈给小猫准备了几条鱼呢?师:猫妈妈给小猫留了3 条鱼,你猜后来会怎么样呢?请你们认真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呢?课件出示“小猫吃鱼”片段2,3,4。
2.师:你能把这4 幅图连起来,编成一个故事吗?把你编的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
生同桌交流后教师指生交流。
二、建立数学模型:1.师:在“小猫吃鱼”的故事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可以一幅图一幅图的提问题,也可以连在一起提问题)生先自主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生可能问:小猫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小猫又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小猫再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以上一一在“小猫吃鱼”课件片段2,3,4 上出示。
2.师:你们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想一想,怎样列式?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互相交流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巡视,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算式中的每个数都表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①31 = 23-2 = 13-3 = 0②31 = 22-1 = 11-1 = 0讲一讲每个算式的意思。
以3-3=0 这个算式为例:小猫太喜欢吃鱼了,它把所有的鱼都吃了,它吃了几条?(3 条)还剩几条?应该怎么列算式呢?(3-3 )一条没剩用几表示?(0)3-3=0为了进一步理解得0 的过程,我设计了动手操作的环节摆小棒:3.听老师的口令摆小棒。
一年级数学小猫吃鱼
![一年级数学小猫吃鱼](https://img.taocdn.com/s3/m/7724b1e289eb172ded63b731.png)
条鱼.
吃1条,还剩
条.
又吃1条,还剩
条.
又吃1条,还剩
条.
试 一 试
1. 1 + 3 = 4
4- =
试 一 试
2.
有
个泡.
试 一 试
2.
5-
=
试 一 试
2.
4-
=
试 一 试
2.
2-
=
练一练
1. 5-2= 2+3=
4-1= 5-5=
4+1= 5-4=
3-2= 4-0=
练一练
2.算一算
练一练
3.
5=
+
5-
=
; / 夜色宝贝 ;
死.”记住收寄版网址:第二八七九章回混沌世界桂武善王、天行善王等人,都极历对鞠言解释自身为何没有参加川泊天外の战斗.只是,他们の解释显得很无历.“你们畏惧问心善王很正常,问心善王确实非常强大,混元中怕他の人很多.”鞠言说道.“你们由于惧怕问心善王,所以拒绝与 问心善王等人对战,对此俺不想评论.就俺个人来说,俺也不会因此觉得愤怒.不过有一点你们不要忘记,在你们被踢出刚之团之前,你们还是刚之团の成员.而你们加入刚之团の事候,就知道刚之团の目标是对抗问心善王.你们成为刚之团の一员,最终却没能尽到自身の责任,呐样被除名也 是合情合理の.”“三眼善王、乌束善王在混元空间名声都不是很好,在很多人眼中,他们是比较自私の人,但他们并没有由于问心善王强大就避而不战.所以俺觉得,你们不该以惧怕问心善王呐样の理由为自身开脱,俺也不会认同呐样の理由.”鞠言连续说道.“鞠言大人……”呐几个善 王还想纠缠鞠言.“好了,该说俺の都已经说了.你们还想为自身辩解の话,就去找钮刚团长.”鞠言示意呐几名善王能够离开了.“鞠言大人,俺们听说你要带着刚之团の成员探索遗迹,呐是真の吗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 小猫吃鱼|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 小猫吃鱼|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571ccd87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4.png)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 小猫吃鱼|北师大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小猫吃鱼”的故事情境,理解并掌握基础的加减法运算。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用口头和书面形式表达运算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和故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合作与分享的意识。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内容将围绕“小猫吃鱼”的故事展开,通过故事情境引入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加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正确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 用口头和书面形式表达运算过程。
难点- 理解加减法运算的概念。
- 正确进行加减法运算,特别是退位减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小猫和鱼的卡片、加减法运算卡片、磁性白板、磁性数字。
- 学具:学生自备的10以内加减法练习册。
第一阶段:导入1. 情境创设:讲述“小猫吃鱼”的故事,引出加减法运算的问题。
2. 问题提出:提出一些基础的加减法问题,让学生尝试口头解答。
第二阶段:探究与学习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一张加减法运算卡片,共同讨论并解答问题。
2. 教师指导: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加减法运算。
第三阶段:实践与应用1. 游戏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小猫吃鱼”的游戏,巩固加减法运算。
2. 个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加减法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第四阶段:总结与反思1. 学生分享:学生分享自己在游戏和实践中的体验和收获。
2. 教师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 小猫吃鱼- 内容:- 加法运算示例- 减法运算示例- 10以内加减法运算规则作业设计- 必做题:完成加减法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 选做题:尝试编写自己的“小猫吃鱼”故事,并解决其中的加减法问题。
本节课通过“小猫吃鱼”的故事情境,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小猫吃鱼》教学设计2篇
![一年级数学《小猫吃鱼》教学设计2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5d12695727a5e9856a6162.png)
一年级数学《小猫吃鱼》教学设计2篇Teaching design of "kittens eat fish" in mathe matics of grade one一年级数学《小猫吃鱼》教学设计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一年级数学《小猫吃鱼》教学设计2、篇章2:《小猫吃鱼》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篇章1:一年级数学《小猫吃鱼》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8页《小猫吃鱼》。
教学目标:本文通过“小猫吃鱼”这一教学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真正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培养学习方式多样化。
教具准备:每个学生5个圆片.教师5个圆片.教学流程:一、故事导入。
(课件演示)师:有一天,一只小谗猫在外面散步,走着、走着,它感觉到有点儿饿了,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谗猫的故事吧!从这幅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a.一盘美味可口的鱼,b.一只小花猫(直流口水的小花猫)二、新课展开师提问:小花猫接下来会做什么呢?请大家猜一猜(用算式说明,预测的故事结果)。
1.学生广开思路:让学生充分的说明可能发生的情况,凡是说的有道理的教师都要适量给予鼓励和肯定的评价。
(教师在引导随时注意思维的有序性和算式的穷尽性,可以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一年级数学《小猫吃鱼》教案
![一年级数学《小猫吃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fcc15f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6a.png)
一年级数学《小猫吃鱼》教案〖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数学《小猫吃鱼》P28。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应用,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加减法。
2.进一步理解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计算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拓展抽象思维。
3.通过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能体会减法的实际意义并能够根据图说出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圈子〖教材分析〗由于减法的意义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如何把这个抽象的概念变为学生能够体会的事物呢?我是这样设想的,从具体情境→图形抽象→数字抽象。
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可以理解的“小猫吃鱼”具体情境出发,自己列式计算,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其次,通过图形让学生从抽象过渡到具体,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再次,通过数学计算(找规律、摘星星)等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通过(套圈)练习体会加法与减法意义的联系。
通过学生的动手和生活经验,对“小猫吃鱼”“小鸡吃食”“吹泡泡”等的认识。
利用这些具体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相对而言,我们的学生抽象思维是弱项,因此,我注重对这方面的层次递进,以培养他们动手和动口的能力。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猫吃鱼”图。
1.师:小猫可喜欢吃鱼了,老师为小猫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示“小猫吃鱼”片段1)。
数一数,老师为小猫准备了几条鱼?生:老师为小猫准备了3条鱼(显示:盘里有3条鱼)。
师:小猫原来有3条鱼,请你们认真看,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呢?瞧:小猫来了!生看课件(“小猫吃鱼”片段2,3,4)。
2.师:你们喜欢“小猫吃鱼”这个故事吗?请你们同桌互相讲讲。
(课件重放)学生同桌交流后教师指导交流。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合作交流,感受减法意义。
(1)师:从“小猫吃鱼”的故事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先自主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一年级数学小猫吃鱼
![一年级数学小猫吃鱼](https://img.taocdn.com/s3/m/14d2dddebb4cf7ec4afed0f9.png)
练一练
3.
5=
+
5-
=
http://xml400.online 「 yrk085utb 」
只是习惯不是喜欢,也并非意味着融入。 她已经习惯此间种种,而不是在一眼便可以看到街道尽头的故乡逡巡,在陈旧的低矮楼房间出入,生活所有的重心只在于菜米 油盐、一日三餐。平淡无奇,渡此余生。 出走太久的人,已经失去回到过去的途径。 安安,一个人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注意天气变化穿衣服,你是女孩子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如果遇到心怡的人,可以早点 安定下来,我和你爸爸才会放心。母亲并不知道她辞职的事,她很少谈论工作,电话里也只是问候身体与天气。经常无话可说。 一旦谈论到父亲,母亲的眼眶总是会湿润。 母亲送她坐上旧式的巴车,车身的油漆斑斑落落。把行李放好,迟迟不下车,只是看着她。直到司机准备发车,她才下车。她 从车窗里看到母亲一直凝望着她,俯身趴在车窗上,你要好好照顾自己,我走了。 母亲点头,让她不要担心。母亲鬓角的银丝和眼角的纹路让她惊悸,她总觉得母亲依旧是年轻时的样子,可是她已经开始老了。 皱纹从心脏顺着血液流遍全身,然后扎破皮肤肆意生长。
盘里有
条鱼.
吃1条,还剩
条.
又吃1条,还剩
条.
又吃1条,还剩
条.
试 一 试
1. 1 + 3 = 4
4- =
试 一 试
2.
有
个泡.
试 一 试
2.
5-
=
试 一
2.
2-
=
练一练
1. 5-2= 2+3=
4-1= 5-5=
4+1= 5-4=
3-2= 4-0=
练一练
2.算一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小猫吃鱼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案示例
小猫吃鱼
教学目标
1.通过给小明过生日这个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性趣.
2.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减法得数是零的含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造情境
(一)出示图片:生日图1
教师谈话:今天是10月12日,是小明的生日,很多小朋友都给他过生日来了,小明不仅准备了生日蛋糕,还准备了小朋友们爱吃的东西.他知道小朋友们最爱吃的是鱼,于是,他就去河里钓了一兜鱼,(出示图片:生日图2)回到家中,把鱼倒进了盆里.(出示图片:生日图3).
二、活动二:观察思考学习新知识
(一)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们猜想到什么?
(二)根据盆里鱼的条数和小猫吃的鱼,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哪个组列的算式多,并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三)小结:我们通过猜想画面的意思列出了这么多的算式,那么这些算式都是减法算式,利用减法我们解决了还剩下多少的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思考问题的结果.(四)教师:每一组同学都有×-×=0这个算式,这个算式表示盆里没有一条鱼了.这时,小明又急又气,只好让爸爸、妈妈到超市再买几条鱼.(出示图片:生日图4)(五)教师谈话:这时小明和小朋友们下楼做游戏去了.(出示图片:套圈图)
(出示图片:吹泡泡)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在这些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我们在玩游戏中也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活动三:结合实际巩固启发思维
(一)小朋友们正玩的高兴的时候,这时爸爸妈妈把美味餐准备好了,招呼小朋友们上楼吃饭.
(二)老师:我们为小明唱一首生日快乐歌吧!(出示图片:数学故事)
从这幅画面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四、本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你们一样高兴,因为通过给小明过生日,我们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能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案点评:
紧密结合学生熟悉实际生活的特点,大胆构思,重新创设课件。
创设了给小明过生日生活情节,巧妙地将小猫吃鱼这个课题加入这一情节中,从而形成了这一完整的数学故事情境。
让学生通过这个情境,体会减法的意义,理解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教学时采取紧密结合画面,让学生观察、猜想、推理、探索的方法,并采用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的方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
探究活动
鸡毛信
游戏目的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竞争意识及集体观念.
游戏材料
45封“鸡毛信”.
制作方法
在45张硬纸卡片上分别写上5以内所有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并在左边画片鸡毛.游戏过程
1.将“鸡毛信”平均分发给参加游戏的学生.
2.出示六个信箱,英文字母为信箱代号.
3.学生按要求投送信件:
(1)把得数是5的信投入A;
(2)把得数是4的信投入B;
(3)把得数是3的信投入C;
(4)把得数是2的信投入D;
(5)把得数是1的信投入E;
(6)把得数是0的信投入F.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