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宏观经济学》第、版习题精编详解第章货币与通货膨胀
第16章 货币供求与通货膨胀(经济学原理(曼昆)-上海交大)
![第16章 货币供求与通货膨胀(经济学原理(曼昆)-上海交大)](https://img.taocdn.com/s3/m/18330adb33d4b14e852468c0.png)
1.
2.
Macroeconomics
货币供给不变时,如物价水平高于均衡水平,即货 币价值低于均衡水平,对货币的需求量大于均衡水平, 这时物价水平必然下降使货币供求达到均衡
Aetna School of Management,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Aetna School of Management,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Macroeconomics
货币数量方程式:古典二分法与 货币中性、费雪效应
费雪效应 在通货膨胀可预期的长期中,费雪效应具有 长期正确性。 在通货膨胀不可预期的短期中,费雪效应是 不成立的。 确切地说,费雪效应表明名义利率根据预期 的通货膨胀调整。
Macroeconomics
货币数量方程式:古典二分法与 货币中性、费雪效应
货币数量论 用M代表货币供应量,GDP代表名义产出量 ,则有公式(1)表达的交易方程式: V=GDP/M (1) 如2000年,我国GDP为88190亿元,现金 M1流通量为14653亿元,广义货币为134610 亿元,依据公式(1)计算,M0的流通速度 为6.0,M2的流通速度为0.66。
Aetna School of Management,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Macroeconomics
2.货币数量方程式:古典二分法与 货币中性、费雪效应
古典二分法与货币中性 大卫.休谟在18世纪时提出所有的变量都可以 分为两类: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这种分类 法被称为古典二分法。 名义变量是指按货币单位衡量的变量。如名 义GDP是名义变量。 实际变量是指按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如实 际GDP剔除价格变动因素,衡量生产的物品 与劳务总量是实际变量。 Jiao Tong University Aetna School of Management, Shanghai
7曼昆宏观-第七讲-通货膨胀
![7曼昆宏观-第七讲-通货膨胀](https://img.taocdn.com/s3/m/3b90bfe8700abb68a982fba2.png)
真实工资与名义工资
W = 名义工资 = 劳动力价格=$15/小时 P = 物价水平 = 物品与劳务的价格=$5/单位产出 真实工资是劳动力相对于产出的价格:
W 15元 / 小时 = =3单位产出/ 小时 P 5元 / 单位产出
9
货币中性
休谟和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货币供给变动仅影响名
3.货币注入(货币供给增加)的影响
当美联储增加货币供给,将使物价水平上升 。
在原来的物价水平,存在超额的货币供给;进而导
致物品的需求增加;
人们用超额货币购买物品与劳务,或者债券(放 贷),债券发行者(债务人)又可以购买物品与劳 务。
但物品的供给并没有增加,从而导致物价上涨; 物价持续上升(货币价值下降)一直调整到货币供
价值,
货币供给增加提高了物价水平,即货币供给增
长引起了通货膨胀。
2
1. 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
物价水平(如 CPI或GDP平减指数),既是用货
币衡量的物品或劳务的价格,也可视作货币价值的 衡量指标。
如果P = 物价水平,则1/P 是用物品衡量的1美元
的货币价值。
通货膨胀使物价总水平上升,导致货币价值下降。
求平衡的水平。
6
货币注入的影响
货币价值 物价水平 MS1 MS2 P 1 货币价值下降, 物价水平上升 1.33
1/P
1 如果美联储增加 货币供给 ¾ ½
A B
MD1
均衡的货 币价值 ¼
2 4
均衡的 物价水 平
$1000
$2000
货币量
7
4.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
古典二分法
认为经济变量可以分为名义变量和真实变量两种类
曼昆 宏观经济学 第30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曼昆 宏观经济学 第30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https://img.taocdn.com/s3/m/53fc902155270722182ef735.png)
Money Growth andInflation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302008-5-231什么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总体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
超速通货膨胀是极高的通货膨胀率。
2008-5-232通货膨胀的历史¾在过去的60年间,物价平均每年上升5%左右。
¾通货紧缩——平均物价水平的降低,在19世纪的美国发生过这种情况。
¾超速通货膨胀——极高的通货膨胀率,20世纪20年代德国发生过这种情况。
¾在20世纪70年代,物价每年上升7%。
¾在20世纪90年代,物价平均每年上升2%2008-5-233古典通货膨胀理论¾货币数量论(The Quantity Theory ofMoney)被用来解释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的长期决定因素。
¾通货膨胀是一种广泛的经济现象,它涉及到的是经济中交换媒介的价值。
¾当总体物价水平上升时,货币的价值降低。
2008-5-234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¾货币供给量是美联储控制的政策变量。
¾货币需求有几个决定因素,包括利率和经济中的平均物价水平。
¾人们持有货币是因为它是交换媒介。
¾在长期中,物价总水平调整到货币需求等于供给的水平。
2008-5-235货币数量论¾对物价水平如何决定以及为什么它一直在变的解释被称为货币数量论。
¾经济中的货币量决定了货币的价值。
¾货币量增长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2008-5-238古典二分法与货币中性¾名义变量——按货币单位衡量的变量。
¾实际变量——按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
¾根据休谟和其他学者的观点,实际经济变量(生产、就业、实际工资、实际利率)不随着货币供给的变化而变化。
¾根据古典二分法,影响实际变量和名义变量的力量是不同的。
¾货币中性:货币供给变动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
(完整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原理答案
![(完整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原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adf54a50e2524de4187e46.png)
第一篇导言复习题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1、解释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的差距,这两个领域如何相互关联?【答案】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在市场上的相互作用。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原理是家庭和企业的最优化——他们在目的和所面临的约束条件下可以让自己的境况更好。
而相对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整体情况,它主要关心总产出、总就业、一般物价水平和国际贸易等问题,以及这些宏观指标的波动趋势与规律。
应该看到,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这些宏观经济变量是以经济体系中千千万万个体家庭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
因此,微观经济决策总是构成宏观经济模型的基础,宏观经济学必然依靠微观经济基础。
2、为什么经济学家建立模型?【答案】一般来说,模型是对某些具体事物的抽象,经济模型也是如此。
经济模型可以简洁、直接地描述所要研究的经济对象的各种关系。
这样,经济学家可以依赖模型对特定的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并且,由于经济实际不可控,而模型是可控的,经济学家可以根据研究需要,合理、科学的调整模型来研究各种经济情况。
另外,经济模型一般是数学模型,而数学是全世界通用的科学语言,使用规范、标准的经济模型也有利于经济学家正确表达自己的研究意图,便于学术交流。
3、什么是市场出清模型?什么时候市场出清的假设是适用的?【答案】市场出清模型就是供给与需求可以在价格机制调整下很快达到均衡的模型。
市场出清模型的前提条件是价格是具有伸缩性的(或弹性)。
但是,我们知道价格具有伸缩性是一个很强的假设,在很多实际情况下,这个假设都是不现实的。
比如:劳动合同会使劳动力价格在一段时期内具有刚性。
因此,我们必须考虑什么情况下价格具有伸缩性是合适的。
现在一般认为,在研究长期问题时,假设价格具有伸缩性是合理的;而在研究短期问题时,最好假设价格具有刚性。
因为,从长期看,价格机制终将发挥作用,使市场供需平衡,即市场出清,而在短期,价格机制因其他因素制约,难以很快使市场出清。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版课后习题详解第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版课后习题详解第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3499ebc964bcf84b9d57bad.png)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版)课后习题详解(第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作者:————————————————————————————————日期:ﻩ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32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贸易政策(trade policy)答:贸易政策指直接影响一国进口或出口物品与劳务量的政府政策。
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对本国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它是为国家最高利益服务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反映。
它包括:对外贸易总政策、国别对外贸易政策、进出口商品政策。
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是这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而改变,同时它也反映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反映各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力量和地位,另外它还受到一国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
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有两种基本类型: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2.资本外逃(capitalflight)答:资本外逃指出于安全或保值方面的考虑,短期资本持有者迅速将其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的行为或过程。
引起资本外逃的具体原因有三种:①一国政局动荡不稳,资本外逃以求安全。
②一国国内经济情况日益恶化,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其货币可能发生贬值,资本逃至币值稳定的国家以期保值。
③一国加强外汇管制或颁布新法,使资本使用受到限制或资本收益减少,资本外逃以免遭受损失。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4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PPT可编辑版)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4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PPT可编辑版)](https://img.taocdn.com/s3/m/a03558f87375a417866f8fdc.png)
当事人确定名义利率时,不知道未来一 段期限内通货膨胀率水平,只能根据预期通 货膨胀率商定。
事前的实际利率与事后的实际利率往往 不一样
费雪效应可更准确地写为: i = r + Eπ
四、名义利率与货币需求
1.加入名义利率因素的货币需求函数
(M/P)d = L(i , Y)
——名义利率代表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的 高低,与实际货币需求反向相关。
• 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公布的 中国货币量统计口径
M0 * 流通中的现金 第一层 高
M1
* 可开支票进行支 付的单位活期存款
第二层
流
M2
* 居民储蓄存款
动 性
* 单位定期存款 第三层
低
* 单位其他存款
货币供应量 (亿元)
2011.12
货币和准货币(M2) Money & Quasi-money
都由国民来承担 。
三、通货膨胀与利率 1.名义利率i与实际利率r
概念(举例说明)
2010年1月银行存入一年定期1万元,一年期 存款利率是5 。如果2010年1月汽油价格是每升8 元,2011年1月的价格是每升8.5元。
名义利率i=5
实际利率r 2011年本息之和可购买的现时商品数量 1 2010年本金可购买的当时商品数量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货币与通货膨胀)【圣才出品】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货币与通货膨胀)【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672149a1cc17552706220887.png)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第4章货币与通货膨胀一、概念题1.通货膨胀(inflation)答:通货膨胀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持续显著地上涨。
它包含三层含义:①通货膨胀是经济中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不是个别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上涨;②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持续上涨,而非一次性上涨;③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显著上涨,而非某些微小的上升,例如每年上升0.5%,不能视为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一般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把通货膨胀划分为不同类型。
根据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爬行式通货膨胀、奔跑式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混合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型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是否被预期,可以分为预期型通货膨胀和非预期型通货膨胀。
2.恶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答:恶性通货膨胀又称“超速通货膨胀”,指物价总水平以极高的、完全失去控制的速率持续上升的现象。
有学者认为,物价总水平每月以50%以上的速率持续上升,为恶性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较为少见,它往往发生在战争期间或战后初期。
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和20世纪40年代末的中国都曾出现这种物价上涨率数以亿计的急剧通货膨胀。
引起恶性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为货币供给过度增长。
当中央银行以足够快的速度发行货币时就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引起恶性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往往是政府大量的财政赤字。
当政府有很大的预算赤字而又无法通过征税或发行债券来弥补赤字时,就会通过发行货币来弥补赤字。
发行过多货币就会导致物价高速上涨,从而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3.货币(money)答: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具有流动性,它是财富的一种类型,但并不是指所有的财富。
货币的类型分为法定货币和商品货币。
货币具有三种职能:(1)价值储藏手段:是指货币暂时离开流通领域,被人们作为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储存起来的职能。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详解(通货膨胀:起因、影响和社会成本)【圣才出品】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详解(通货膨胀:起因、影响和社会成本)【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ca2e8b580b1c59eef8c7b43a.png)
第5章通货膨胀:起因、影响和社会成本一、概念题1.通货膨胀(inflation)答:通货膨胀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持续显著地上涨。
它包含三层含义:①通货膨胀是经济中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不是个别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上涨;②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持续上涨,而非一次性上涨;③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显著上涨,而非某些微小的上升,例如每年上升0.5%,不能视为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一般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把通货膨胀划分为不同类型。
根据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爬行式通货膨胀、奔跑式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混合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型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是否被预期,可以分为预期型通货膨胀和未预期型通货膨胀。
2.恶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答:恶性通货膨胀又称“超速通货膨胀”,指物价总水平以极高的、完全失去控制的速率持续上升的现象。
有学者认为,物价总水平每月以50%以上的速率持续上升,为恶性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较为少见,它往往发生在战争期间或战后初期。
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和20世纪40年代末的中国都曾出现这种物价上涨率数以亿计的急剧通货膨胀。
引起恶性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为货币供给过度增长。
当中央银行以足够快的速度发行货币时就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引起恶性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往往是政府大量的财政赤字。
当政府有很大的预算赤字而又无法通过征税或发行债券来弥补赤字时,就会通过发行货币来弥补赤字。
发行过多货币就会导致物价高速上涨,从而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3.数量方程(quantity equation)答:数量方程式又称交易方程式,是用来表示交易量与货币之间的关系的方程。
它有以下表示形式:MV=PT。
式中,M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V为货币的流通速度,P为一般物价水平,T为社会总交易次数。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习题精编详解第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习题精编详解第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e1e828aa5901020207409cb6.png)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习题精编详解(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作者:————————————————————————————————日期:2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判断题1.假定有两个国家A和B,A国的产出全部来源于生产一种最终产品F,而B国的产出全部来源于生产一种中间产品E给A国生产F。
如果产品F的总价值为100,而A国的GDP 为60,那么B国的GDP为40。
()【答案】T【解析】GDP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可以将每个生产阶段的增加值加总来计算GDP。
本题中,在B国生产阶段,其所获得的增加值为:1006040-=。
2.假定在一个封闭经济中只有消费,没有政府、投资及存货积累。
那么GDP平减指数与CPI是相等的,因为二者是根据相同的商品来计算的。
()【答案】F【解析】即使经济中只有消费,两者也是不相等的。
CPI衡量的是消费者购买的、固定的一篮子产品和服务的成本,而GDP平减指数是以整个经济中的商品来衡量的。
3.2000年的CPI是用100乘以2000年的市场“篮子”里的商品的价格除以基期市场“篮子”里的商品价格来计算的。
()【答案】T【解析】消费价格指数CPI是一篮子产品与服务的价格相对于同一篮子产品和服务在某个基年的价格的比值。
篮子中的商品是固定不变的。
4.国民生产总值已经扣除资本折旧的因素。
()【答案】F【解析】国民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本国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第四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 曼昆宏观经济学
![第四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 曼昆宏观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c959fa3a2cc58bd63086bd35.png)
3、高通货膨胀是多变的通货膨胀。高变 动的通货膨胀会使债务人和债权人易于 受到任意的、而且可能相当大的财富再 分配,从而增加了双方的不确定性。
四、通货膨胀的一个益处
降低实际工资,进而减少失业。
在一个零通货膨胀的世界里削减2%的工资, 实际上与在通货膨胀率为5%的情况下工资上 浮3%是一样的,但是工人们并不总是这样看
当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时,它用它所拥有 的一些美元从公众那里购买政府债券。
五、如何衡量货币量?货币衡量指标: C通货; M1 通货加活期存款、旅行支票和其它可支
取存款;西方经济学货币供给量就是指M1 。 M2 M1加散户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余款,储蓄
存款(包括货币市场存款帐户),以及小额定 期存款。 M3 M2加大额定期存款,回购协定,欧洲美 元,以及只为机构服务的货币市场的共同基金 余额。
所以,货币供给的增长决定了通货膨胀 率。
§4.3 金(银)币铸造税:从发 行货币得到的收益
所有政府都支出货币:用于购买产品与 服务,提供转移支付。
政府可以用三种方法为其支出融资: 通过税收筹资; 通过出售政府债券向公众集资; 发行货币。
通过发行货币筹集收入称为金(银)币铸造税 。
发行货币筹集收入就像征收一种通货膨胀税。
五、货币、物价和通货膨胀
M变动的百分比+V变动的百分比=P变 动的百分比+Y变动的百分比
逐一考虑这四项:
1、货币量变动的百分比由中央银行控制 2、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的百分比是零
3、物价水平P变动的百分比是通货膨胀 率
4、产出Y变动的百分比取决于生产要素 的增长和技术进步。到目前为止,我们 认为它是一个外生变量。
一、持有货币的成本 名义利率(i=r+ e)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
曼昆宏观第30章_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曼昆宏观第30章_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https://img.taocdn.com/s3/m/aa5b90818bd63186bcebbce6.png)
物价水平 P
1 1.33 2 4
$1000
货币量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13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货币价值 1/P 1
货币价值下降(或物价 水平上升)会增加货币 的需求量
物价水平 P
1
¾
1.33
½
2
¼
4
MD1
货币量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14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货币价值 1/P 1
¾
均衡的
货币价 值
½
¼
物价水平调整到使 MS1 货币需求等于货币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16
调整过程简述
从图中可以看出:货币供给增加使物价水平上升
这是为什么?简单的考虑: 在最初的物价水平,货币供给增加导致超额的货
币供给
人们用这些超额货币购买物品与劳务,或者向其 他人发放贷款,这些贷款又使其他人可以购买物 品与劳务
结果:物品的需求增加
但物品的供给并没有增加,因此物价上涨
定义:指在纸币流通条件 下,货币流通量超过货币 必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 物价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2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价格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CPI)
价格指数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GDP平减指数 零售物价指数(RPI)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3
通货紧缩(deflation)
= 3 单:位产出/每小时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21
古典二分法
古典二分法:名义变量和真实变量的理论区 分
休谟和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制度发展影响 名义变量,但不影响真实变量
如果中央银行使货币供给翻一番,休谟和古 典经济学家会认为: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习题精编详解第章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习题精编详解第章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https://img.taocdn.com/s3/m/dda9b9536bd97f192279e9ec.png)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习题精编详解(第13章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作者:————————————————————————————————日期:2第13章 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判断题1.根据黏性价格模型,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取决于经济中黏性价格企业的比例s ,s 越大,斜率越大。
( )【答案】F【解析】根据黏性价格模型,短期总供给曲线可写为:()()1s Y Y P EP s a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为:()1s a s-。
当比例s 越大,斜率越小。
2.只有黏性价格模型对短期总供给曲线的解释是:假定实际物价水平高于预期物价水平时,产出(即供给)会增加。
( )【答案】F【解析】黏性工资模型、不完全信息模型以及黏性价格模型对短期总供给曲线的解释都是如此。
事实上,所有对于向上倾斜的短期总供给曲线的解释,都假定当物价水平高于预期时,产出会增加。
3.根据黏性工资模型,总供给之所以与物价水平正相关,主要是因为劳动力需求能够立即对物价水平做出调整,而劳动力的供给却不能。
( )【答案】T【解析】在黏性价格模型中,名义工资是在合同中规定好了的,而实际工资则会随着实际的物价水平而波动,由于劳动者提供劳动力是以名义工资为标准的,而企业雇佣劳动力则以实际工资水平为标准,因而劳动力需求能立即对物价水平做出调整,而劳动力供给则不能。
4.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意味着产量与其自然率的背离与物价与其预期水平的背离负相关。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0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0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https://img.taocdn.com/s3/m/16b0da2ea8956bec0975e3b3.png)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版)第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货币数量论()(西北大学研)答:货币数量论是关于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关系的一种历史悠久的货币理论。
这种理论最早由世纪法国经济学家波丹提出,现在继承这一传统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这一理论的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即货币的购买力)和物价水平都由货币数量决定。
货币的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例变动,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同方向变动。
这就是说,货币数量越多,货币的价值越低,而物价水平越高;反之,货币数量越少,货币的价值越高,而物价水平越低。
货币数量论还提供了一种对物价水平变动的解释,即认为一个经济体系的物价水平与其货币供应量成正比例变动。
货币数量论以费雪交易方程式为依据,只考虑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作用,而未考虑货币作为价值贮藏的作用。
.名义变量与真实变量()答:真实变量是用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例如数量和实际国民收入;名义变量是用货币表示的变量,例如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
并且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化不影响真实变量。
.古典二分法()(中国人民大学研;西北大学研)答:古典二分法指古典模型中将名义变量与真实变量进行理论划分,从而使名义变量不影响真实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古典经济学把变量分为真实变量和名义变量。
真实变量是用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例如数量和实际国民收入;名义变量是用货币表示的变量,例如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
并且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化不影响真实变量。
在现实中,在长期,货币供给不会对真实变量产生影响;而在短期,货币供给量会对真实变量产生影响。
曼昆《宏观经济学》名校考研真题(货币与通货膨胀)【圣才出品】
![曼昆《宏观经济学》名校考研真题(货币与通货膨胀)【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2e3b9b612cc58bd63186bdf2.png)
曼昆《宏观经济学》名校考研真题第4章货币与通货膨胀一、名词解释1.古典二分法(中央财经大学2011研)答:古典经济学把变量分为实际变量和名义变量,这称为“古典二分法”。
实际变量是用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例如数量和实际国民收入;名义变量是用货币表示的变量,例如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
古典二分法的产生是由于在古典经济理论中,货币供给的变动不影响实际变量。
这种货币对实际变量的无关性称为货币中性。
在现实中,在长期,货币供给不会对实际变量产生影响;而在短期,货币供给量会对实际变量产生影响。
古典二分法是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观点,它简化了经济理论,考察实际变量而不考虑名义变量。
2.费雪交易方程(东南大学2000研)答: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在其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MV PT该式也可以表示成P MV T=。
式中,M表示一定时期流通中货币的平均数量;V表示一定时期单位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即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表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数量。
3.实际货币余额效应(华中科技大学2006研)答:实际货币余额效应是指关于价格总水平的降低导致货币购买力的增加,从而使消费和投资两者都增加的理论。
实际余额效应是以色列经济学家帕廷金把庇古效应与凯恩斯效应结合起来提出的。
它既考虑到了价格水平变动对商品市场的影响,也考虑到了价格水平变动对货币市场的影响。
实际余额效应理论在揭示这些影响时遵循的是这样的思路:①个人在处理持有的货币余额与在货物和服务上的消费的关系时,具有一种理想的模式;②价格水平下降,持有的货币实际价值上升;③一定数量的货币能买到的商品和服务增加了;④原来的理想模式被打破,且个人的流动资产有多余了;⑤一部分增加的流动资产被用来购买货物和服务,消费增加;⑥一部分流动资产被借出去,这使货币市场上的资金供应增加,利率降低;⑦利率降低,引起投资增加。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章节题库(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圣才出品】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章节题库(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a799fd9b551810a6f424860c.png)
第30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一、名词解释1.通货膨胀答: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超过商品可供量,从而引起货币不断贬值和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在宏观经济学中,通货膨胀主要是指价格和工资的普遍持续上涨。
通货膨胀按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开放型通货膨胀和抑制型通货膨胀两大类;按物价上涨的不同速度可分为爬行式通货膨胀(温和通货膨胀)、奔腾式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极度通货膨胀);按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可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等。
2.古典二分法答:古典二分法指名义变量和真实变量的理论区分。
实际变量是用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例如数量和相对价格;名义变量是用货币表示的变量,例如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率,并且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化不影响实际变量。
在现实中,在长期,货币供给不会对实际变量产生影响;而在短期,货币供给量会对实际变量产生影响。
古典二分法是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观点。
3.货币中性答:货币中性是指货币对实际经济变量不产生影响。
古典经济学把变量分为实际变量和名义变量,认为货币只会对名义变量产生影响,而不会对实际变量产生影响。
实际上,在长期,货币中性是成立的;但在短期,货币非中性,即货币对实际经济变量会产生影响。
不同学派对货币非中性的解释不同,凯恩斯认为是由于短期价格刚性,而货币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则认为是由于人们预期的错误或政府的干预,使得短期货币非中性。
二、判断题1.根据货币数量理论,如果每年货币供给增长2%,则每年的通货膨胀率为2%。
()【答案】×【解析】根据货币数量理论P=MV/Y,则ΔP/P=ΔM/M+ΔV/V-ΔY/Y,因此通货膨胀率ΔP/P的变动不仅仅取决于货币供给增长率ΔM/M,还取决于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率ΔV/V和实际国民产出的变动率ΔY/Y。
只有当货币流通速度和实际国民产出保持不变时,才有每年的通货膨胀率为2%。
2.如果你的房东说:“工资、公用事业及别的费用都涨了,我也只能提高你的房租。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圣才出品】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ffbf767526fff705cd170a44.png)
第30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30.1复习笔记1.通货膨胀及其类型(1)定义: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
(2)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
物价指数:消费物价指数、GDP平减指数、批发价格指数。
(3)分类: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进行分类: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超级通货膨胀。
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类:平衡的通货膨胀、非平衡的通货膨胀。
按照人们的预料程度加以区分: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2.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货币供给的基本方程式:Ms=B·M,它提示了影响货币供给的两大基本因素:基础货币(B)和货币乘数(M)。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通常认为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
3.货币需求(1)货币需求指有效的货币需求,它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得到或持有货币的意愿;二是必须有得到或持有货币的能力。
(2)影响和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包括收入状况、信用的发达程度、市场利率、消费倾向、货币流通速度、社会商品可供量和物价水平、心理预期、人们的资产选择等因素。
物价水平上升(货币价值下降)增加名义货币需求量。
(3)名义货币需求指社会各经济部门所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
实际货币需求指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实际货币数量。
4.货币均衡货币均衡指货币供给与由经济的实际变量或客观因素决定的货币需求相符合。
5.货币注入的影响在经济原来是均衡的条件下,中央银行突然增加货币供给时,会造成物价水平上升,货币贬值。
6.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是一种认为可得到的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可得到的货币量的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的理论。
7.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大卫·休谟在18世纪认为所有经济变量应该分为两类:第一类由名义变量组成——名义变量是按货币单位衡量的变量;第二类由真实变量组成——真实变量是按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圣才出品】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74b883b9964bcf84b8d57b93.png)
第30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一、概念题1.货币数量论(quantity theory of money)答:货币数量论是关于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关系的一种历史悠久的货币理论。
这种理论最早由16世纪法国经济学家波丹提出,现在继承这一传统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这一理论的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即货币的购买力)和物价水平都由货币数量决定。
货币的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例变动,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同方向变动。
这就是说,货币数量越多,货币的价值越低,而物价水平越高;反之,货币数量越少,货币的价值越高,而物价水平越低。
货币数量论还提供了一种对物价水平变动的解释,即认为一个经济体系的物价水平与其货币供应量成正比例变动。
货币数量论以费雪交易方程式为依据,只考虑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作用,而未考虑货币作为价值贮藏的作用。
2.名义变量与真实变量(nominal variables&real variables)答:真实变量是用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例如数量和实际国民收入;名义变量是用货币表示的变量,例如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
并且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化不影响真实变量。
3.古典二分法(classical dichotomy)答:古典二分法指古典模型中将名义变量与真实变量进行理论划分,从而使名义变量不影响真实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古典经济学把变量分为真实变量和名义变量。
真实变量是用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例如数量和实际国民收入;名义变量是用货币表示的变量,例如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
并且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化不影响真实变量。
在现实中,在长期,货币供给不会对真实变量产生影响;而在短期,货币供给量会对真实变量产生影响。
古典二分法是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观点,它简化了经济理论,考察真实变量而不考虑名义变量。
4.货币中性(monetary neutrality)答:货币中性指认为货币供给变动并不影响真实变量的观点。
古典经济学把变量分为真实变量和名义变量,认为货币只会对名义变量产生影响,而不会对真实变量产生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版)习题精编详解(第章--货币与通货膨胀)————————————————————————————————作者:————————————————————————————————日期:第4章货币与通货膨胀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判断题1.由实际可变因素带来的货币变化的不相关性被称为货币中性,大多数经济学家认同货币中性的观点,将其作为一种对长期而不是短期的经济的好的描述。
( )【答案】T【解析】货币中性是指货币对实际变量的无关性。
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同,在长期内,货币是中性的。
2.古典理论使我们可以不用涉及货币供给而研究实际变量的决定。
( )【答案】T【解析】古典二分法的产生是因为在古典经济理论中,货币供给的变动不影响实际变量,货币是中性的,因此可以不用涉及货币供给而研究实际变量的决定。
3.货币可以将现在的购买力变成未来的购买力,这是货币交换媒介职能的表现。
( )【答案】F【解析】货币可以将现在的购买力变成未来的购买力,这是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表现。
4.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如果高于预期的通货膨胀,那么债权人会受益而债务人受损。
()【答案】F【解析】本题所述条件相当于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高于实际的通货膨胀,则债权人受损而债务人收益,因为偿还的价值比双方预期的低,也就是比实际应该支付的低。
5.如果通货膨胀被完全的预期到了,那么通货膨胀将是没有成本的。
( )【答案】F【解析】预期的通货膨胀的成本包括:①由通货膨胀税产生的人们持有的货币量的扭曲;②因高通货膨胀引起企业更经常地改变它们的价格,从而产生菜单成本;③面临菜单成本的企业不会频繁改变价格,导致资源配置上的无效率;④税法的许多条款并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效应;⑤通货膨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方便。
6.当期物价水平不仅受当期货币供给量的影响,而且还与未来货币供给量预期相关。
( )【答案】T【解析】如果预期未来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则现期的物品将会升值(贬值),相应的价格将相对较低(高),现期价格将会上升(或减少)。
所以当期物价水平不仅受当期货币供给量的影响,而且还与未来货币供给量预期相关。
二、单项选择题1.经济中货币供给每年增长7%,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下列关于实际G DP和通货膨胀的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A.实际G DP以2%的速度增长,通货膨胀率为5%B.实际GDP 以7%的速度增长,通货膨胀率为7%C.实际GDP 以2%的速度增长,通货膨胀率为9%D.实际GDP 以9%的速度增长,通货膨胀率为2%【答案】A【解析】由数量方程式M V PY -=可知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等于实际G DP 的增长速度加上通货膨胀率,因此两者之和必须等于7%。
2.只有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事前实际利率和事后实际利率不同?( )A .货币供给以固定速度增长B .货币供给不变C.货币供给以固定速度减少D .实际通货膨胀与预期通货膨胀不同【答案】D【解析】实际利率和事后实际利率之间的差别就是预期的通货膨胀与实际的通货膨胀之间的差别,而与货币的供给无关。
3.当经济学家谈及通货膨胀税时,他们指的是( )。
A.在通货膨胀时期生产率的提高B.作为通货膨胀后果之一的货币价值的下降C.通货膨胀时期税收趋于上升的现象D.通货膨胀时期所得税的自动指数化【答案】B【解析】通货膨胀税是指发生通货膨胀时,由于物价上涨,使得货币的实际价值下降,这相当于对货币持有者征收了一种税。
4.假定经济增长率和产出不变,且数量论和费雪效应均正确,若名义利率为6%,通货膨胀率为2.5%,那么( )。
A.货币供给的增长率为2.5%B .实际利率为8.5%C.实际利率为2.5%D .货币供给的增长率为6%【答案】A【解析】根据数量论可得:货币供给的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实际产出的增长率-货币流通速度的增长率=2.5%;根据费雪效应可得: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6%-2.5%=3.5%。
5.根据货币数量论,货币供给的增加将导致( )。
A .名义GDP 增加 B.货币流通速度的同幅度增加C.货币流通速度的同幅度减少 D.实际GDP 的同比例增加【答案】A【解析】根据交易方程:MV PY =,在短期内,货币的流通速度(V )保持不变,那么,如果货币的供给增加,则名义GDP 将会同比例增加。
6.如果货币供给增加8%,实际产出增长7%,货币流通速度加快3%,通货膨胀率约为( )。
A .5% B.1% C.4% D .2%【答案】C【解析】根据交易方程(MV PY =),可知通货膨胀率=货币供给的增长率+货币流通速度的增长率-实际产出的增长率=8%+3%-7%=4%。
7.若价格水平在2010年为107.9,2011年为111.5,2012年为114.5,则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
A.2011年的通货膨胀率大约为3.34%B.2012年的通货膨胀率大约为2.69%C .如果人们以前两年通货膨胀率的平均值作为第三年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值,则2013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约为3.015%D.如果2013年的名义利率为6%,则该年的实际利率约为4%【答案】D【解析】AB 两项,2010111.5107.9 3.34%107.9π-=≈,2011114.5111.5 2.69%114.5π-=≈;C 项,2013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为:201020113.015%2E πππ+==;D项,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由题可知最小的通货膨胀率>2%,如果名义利率为6%,所以实际利率一定小于4%。
8.费雪效应指出( )。
A.名义利率随着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而做出调整B.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C .实际可变因素受到货币制度深刻的影响D.以上均正确【答案】A【解析】A 项,根据费雪方程i r π=+,通货膨胀率1%的上升引起名义利率1%的上升,通货膨胀和名义利率之间这种一对一的关系称为费雪效应;B 项,根据货币数量论MV PY =可知,货币增长率提高1%引起通货膨胀率上升1%;C 项,根据古典二分法可知,实际可变因素不受货币政策的影响。
9.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有利于( )。
A.债务人B.债权人 C .在职人员 D.离退休人员【答案】A【解析】通货膨胀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
具体说,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因为到时偿还的价值小于未发生通货膨胀前的价值。
10.持有货币是有成本的,因为()。
A.通货膨胀会降低其购买力B.持有货币会失去挣得利息的机会C.债券价格变动较大 D.货币流通速度可能下降【答案】B【解析】名义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它是持有货币而放弃的东西。
11.关于预期通货膨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预期通货膨胀会带来皮鞋成本B.预期通货膨胀会带来菜单成本C.预期通货膨胀还不至于带来生活的不方便D.预期通货膨胀会损害到货币持有者的利益【答案】C【解析】预期的通货膨胀的成本包括:①由通货膨胀税产生的人们持有的货币量的扭曲;②因高通货膨胀引起企业更经常地改变它们的变价,从而产生菜单成本;③面临菜单成本的企业不会频繁改变价格,导致资源配置上的无效率;④税法的许多条款并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效应;⑤通货膨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方便。
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大多数超速通货膨胀是从政府税收收入不足以为其支出进行支付时开始的B.在超速通货膨胀期间,相对价格不能正常反映真实的稀缺程度C.在温和的通货膨胀下,人们不能够对通货膨胀产生稳定的预期D.超速通货膨胀极大地扭曲了税制,由于征税的时间间隔,在超速通货膨胀之下政府的实际税收收入将大幅度减少【答案】C【解析】温和通货膨胀的特点是价格比较长期地以一个稳定的、较低的速度上涨,且可以预测。
因此人们能够对通货膨胀产生稳定的预期。
13.与投资和消费决策有关的利率是( )。
A.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资本资产的市场利率B.市场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C.市场利率减去预期通货膨胀率D.市场利率加预期通货膨胀率【答案】C【解析】与投资和消费决策相关的利率是实际利率,而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
三、简答题1.货币有哪些基本职能?通常有哪些指标可以用来测算货币数量?答:(1)一般而言,货币有三种基本职能:计价单位、交易媒介和价值贮存。
①计价单位。
作为计价单位,货币为衡量千差万别的商品的相对价格提供了标准。
②交易媒介。
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职能表现为,人们可以用货币来购买任何所需要的商品或服务。
换句话说,货币被普遍接受的法定等价物,通过这一法定等价物,不同商品生产者可以互相交换自己的劳动成果。
③价值贮存。
作为价值贮存的职能,货币提供了将当前的购买力转移到未来的手段。
(2)按照对货币资产流动性的要求,通常有C 、M1、M2等指标来测算货币数量。
C(现金)是最具备流动性的资产。
M1包括C ,还包括个人活期存款和旅行支票等。
M 2不仅包括M1,而且还包括储蓄存款、定期存款等其他存款形式。
因此,M1代表流动性最强的货币,称之为狭义货币;而M2不仅包括流动性最强的货币,而且还包括一些流动性较差的货币,又称为广义货币。
2.为什么说货币数量方程式不仅是一个会计恒等式,也是一个货币市场均衡方程式? 答:(1)货币数量与GDP 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数量方程式反映出来:MV PY =其中,M 代表货币数量,V 代表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P 代表价格水平,Y 代表实际GDP 。
可见,上式是一个会计恒等式,只要对式中的四个变量做出如上定义,则等式自然成立。
将上式略作变换,可得:1M Y P V= 式中,/M P 表示一个经济实际货币的数量。
从中看到,在V 固定不变的情况下,一个经济的货币数量与人们的收入有关,即货币数量的多少取决于人们收入的高低。
(2)用()/dM P 表示人们对经济中实际货币数量的需求,假定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只是为了满足交易的需要,那么货币需求函数可表达为:d M kY P ⎛⎫= ⎪⎝⎭ 也就是说,人们愿意持有的实际货币数量是实际收入的一个比例。
假定k 为一固定常数,那么,人们对实际货币的需求量会随着收入的上升而上升,随着收入的下降而下降。
在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下,经济中实际货币的数量必须等于人们愿意持有的实际货币数量,也就是货币供给等于货币的需求:M kY P= 等式的左边为实际货币的供给量/M P ,等式的右边为对实际货币的需求量k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