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祛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脾祛湿
“健脾祛湿”为医疗保健名词。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若为湿所困,则运化失常,表现为大便稀溏,腹满腹涨,不思饮食,嗳腐吞酸等,其病机为湿邪困脾,故要健脾祛湿。常用疗法有:食疗、药疗、外洗等。
田艾30克,鲫鱼250克,生姜10克,煲汤饮用。此方不仅健脾去湿,还可以预防蚕豆病。
砂仁5克,苡米30克,淮山30克,大米100克,煲粥食用。此方可健脾祛湿。
淮山、薏米各30克,莲子肉15克,大枣10枚,小米60克,淘洗干净后与小米共煮成粥,熟后加白糖调匀即成。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纳差,肢体无力。
红豆薏米粥
红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的功效,适用于各种水肿之人。薏米,是常用中药,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将红豆和薏米加水煮熟后食用,可利尿、除湿、美容。
方法:一种方法是在锅里加进去足够的水,烧开后熄火,让薏米和红豆在锅里闷半个小时,再开火,烧开后再闷半个小时,红豆粥就煮成了。第二种方法就是把现在家里不常用的保温瓶洗干净,把薏米和红豆放在里面,再倒进去开水,塞紧瓶头闷着,每天晚上这样弄好,早晨起来就是粥了,正好当早餐喝。这是非常省事的,也最节省能源的,不用再熬了。
注意:薏米会使身体虚冷,怀孕的妇女以及生理期间,要暂停食用。
※变化加减料理:
01.薏米红豆汤+桂圆
平日思虑伤神、劳心过度而运动量少的人,往往脸上没有血色,精神也不够充沛,甚至心悸、贪睡,感觉头重如裹、心中空虚。这是体内有湿加上心气不足的表现,可以在薏米红豆汤中加一些桂圆同煮。
02.薏米红豆汤+百合、莲子
年轻人容易出现烦躁、失眠,或脸上起红疹、痘痘,这都是心火过旺、湿热内扰所致,可以在薏米红豆汤中,加上百合或莲子同煮,或两种都加。
03.薏米红豆汤+生薑
如果著凉感冒了,或是体内有寒,胃中寒痛、食慾不佳,可在薏米红豆汤加加几片生薑,生薑性温,能温中驱寒,健脾和胃。
04.薏米红豆汤+大枣(红枣)
妇女產后保养时,喝红豆汤必须去掉薏米,但可在其中加点大枣,大枣能温中、健脾、养血,非常适合產后妇女的调理。
05.薏米红豆汤+黑豆
肾虚的人,可在薏米红豆汤中加一些黑豆。因为黑色入肾,而豆子的形状也和肾十分相似,是补肾佳品。
06.薏米红豆汤+黄豆
现在人常说的脚气病,是典型的湿热下注。可在薏米红豆汤中加上黄豆,食其汤,同时用熬出来的汤洗脚。内外同治,效果甚佳。
07.薏米红豆汤+梨
如果咳嗽,还可以把生梨去皮去核,切成1~ 2公分见方的小块状,生梨加入薏米红豆汤中同煮,可以润肺、化痰、止渴。
08.薏米红豆汤+山药
山药和南瓜,也可以放在薏米红豆汤中同煮。山药号称「气死小人参」,有的时候,它比大人参的补益作用还大,是补脾胃的圣品,还能强肾固精、润肺益气。
09.薏米红豆汤+南瓜
南瓜能补中益气,有化痰、止痛、杀虫、解毒等作用,功效直接进入胰脏,对保护胰脏,预防糖尿病来说,是非常好的食物。
忌食:辛辣、生冷、羊肉、海鲜、油腻、芒果、香蕉、菠萝、虾、蟹
宜食:多吃清淡、蔬菜水果
外洗法
方法:用生姜100克、陈皮20克、薄荷30克煮水洗澡
作用:可以暖脾胃、去湿、解困,如觉得烦琐,可以用此水泡脚。
运动法
运动发汗,直接驱散湿气。
体内湿气重的人,多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同时又会因湿气重而感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越不爱运动,体内的湿气淤积的越多,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胃,引发一系列的重症。因此,增加体育锻炼是志在必行的,通过运动,使身体内的湿毒以汗水的形式直接发散出来,是最自然也是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祛湿十五章经
南瓜:补脾利水,解读杀虫。宜于脾虚食少腹胀,脾虚水饮挺胃。
鲤鱼:利水消肿,下气。宜于脾虚水停于胃,寒湿泄泻。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补气止泻,宁心安神。宜于脾虚水停于胃,寒湿腹泻。不可与米醋同食
荠菜:清热利水,凉血止血,平肝降压。宜于湿热胃痛,湿热泄泻,血热吐血、便血。
金针菜(黄花菜):清热利湿,解毒。宜于湿热胃痛,湿热泄泻。虚寒证忌食。
莴苣:清热利尿。忌同金针菜同食。
冬瓜:利水消痰,清热解毒。宜于湿热泄泻。虚寒泄泻者忌食。
鲫鱼:补脾利水。宜于脾虚水停于胃,脾虚泄泻。不宜油炸,不宜与荠菜同食。
蚕豆:清热利湿,健脾涩精。宜于湿热泄泻。气滞腹胀者忌食。
红小豆:利水除湿,解毒排脓。宜于湿热泄泻。
莜麦:补气益力,除湿止泻。宜于脾虚泄泻,湿盛泄泻。不宜消化,不宜多食,虚寒证忌食。
薏米:健脾利湿,清热排脓。宜于脾虚水停于胃,脾虚泄泻,寒湿泄泻。
玉米:补中健胃,除湿利水。宜于脾虚泄泻,湿盛泄泻。
砂仁:化湿行气,湿中止泻。宜于气滞湿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腹胀痛,寒湿泄泻。忌久煮。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健胃消滞,解酒。宜于气滞湿阻,胃腹胀痛,寒湿泄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热证。阴虚者技师,不宜久煮。
祛湿养脾常按3大养生穴位
立秋后,天地阳气渐收、阴寒渐长、早晚温差大。此时,天上有烈日,地上多水湿,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黄帝内经》言“湿气通于脾”。因脾喜燥恶湿,湿邪留滞,最易困脾。为适应自然界由“夏长”到“秋收”的阴阳变化,人体之气血也随之内收。血液中的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肠胃功能加强,人们食欲随之旺盛,可以从食物中吸收更多营养滋养身体。
立秋过后终伏期间按摩丰隆、足三里、脾俞等3大养生穴位,可让脾胃变得强壮起来。
丰隆穴是化湿要穴;
脾俞可健脾和胃;
足三里能补中益气、通经活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