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PPT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PPT

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PPT
第68页,共68页。
[启示]在高考历史试题中,几乎(jīhū)每年都有类 似的题目。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必须对相关、 相近、易混、易错的知识进行比较和辨析,才能 排除干扰准确作答。
第68页,共68页。
6、正逆颠倒 命题者在试卷的中间部分,一改正向思维的模
式,插上一道逆向思维的试题,常常导致一些 (yīxiē)考生失误。
第68页,共68页。
[解析]该题B项题肢的设置,命题者就运用了 “添枝加叶”的干扰方式。B项题肢增加了 修饰、限制的词——“消除(xiāochú)”,使观 点趋向绝对化,其实题中“被轻蔑地说成是 ‘暴发户’”,可知社会中的等级观念依然 存在,故B项错误。
第68页,共68页。
[启示]解答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抓 住题干或题肢中的主干成分,然后再 对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反复琢磨,看 其是否和原观点一致,若不一致,则 必然舍去。对题中出现的“所有”、 “任何”、“一定”、“都”等具有 (jùyǒu)绝对性的字词,一定要仔细推 敲,慎重选择。
第68页,共68页。
[例7](上海历史卷·11)20世纪初,人们把信天 主教称作“吃洋教”;30年代,租界市民被外国 巡捕踢了一脚,自嘲为“吃了一记洋火腿”;抗 战时期的重庆有“前方吃紧、后方(hòufāng)紧 吃”的民谚;其他还有“吃闭门羹”、“吃香”、 “吃药”等等。这些与“吃”有关的大众语汇本 质上反映了 A.中国人向来注重字词的精练和语法的准确 B.“吃”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流行和时髦的词汇 C.中西饮食文化处于不断的交融与冲突之中 D.“吃”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
第68页,共68页。
9、因果倒置(dàozhì) 在这类题目中,命题者将原因和结果倒
置(dàozhì),以混淆视线,主要考查考生是 否准确和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把握各种现 象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固有的因果关系。

高中历史 高考专题训练选择题解题技巧与思维(共26张PPT)

高中历史 高考专题训练选择题解题技巧与思维(共26张PPT)
1980年——1989年,被称为20世纪80年代。
1990年——1999年,被称为20世纪90年代。
2020/7/6
11
(3)一个世纪的阶段划分
一个世纪前30年一般称作早期(前期),后30年称 作晚期(后期),其余的称作中期。如1937年,称为20 世纪中期。
公元前是倒着来的,因而它的早期应该是年份十位 上的数字应在7-0。如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应为 公元前21世纪早期。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应为公元前 3世纪晚期。
江宁、镇江、连云港(江苏) 、 虎门(广东)、马尾(福建)
京沪、沪杭、豫北、 晋北、绥东(内蒙 古)
(二)第二步 析选项 (快排“错误”和“无关”,细辨“干扰”定 答案) 1、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 排除法是解答选择题最常用的方法,符合考生的 认知规律,先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可以缩 小筛选范围,提高选择题解答的正确率。
高考专题训练
选择题解题技巧与思维
2020/7/6
1
回顾解题经验?
2020/7/6
2
一、选择题解题步骤和方法
(一)第一步 审题干(定时空,抓关键)
审题干是指对题干中明确体现或隐含的时间、 空间等限制条件看懂审清,抓好关键,避免落 入命题者设置的“陷阱”,造成失分。
1、定时空 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发生 的,时空是构成材料型选择题不可缺少的因素。 解答选择题只要锁定时空就可以缩小知识范围, 准确排除与该时空无关的选项。
2、抓关键 在诸多材料中,往往某一句话、某几个字就是 关键信息,抓住关键信息,试题就可以迎刃而 解。
[补充讲解]搞清几个历史时间概念
1.理清历史中涉及的几种纪年法
(1)公元纪年
公元纪年 公元是“公历纪元”的简称,是 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以传说中耶稣基督的生 年为公历元年。中学历史教材上的历史时间, 多采用公元纪年,但中国历史上正式采用公元 纪年是从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开始的。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PPT课件 通用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PPT课件 通用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技巧方法,锦上添花
【吻合度定位 例2】 五四运动至国民大革命时期, 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逐渐成为各阶层人民的共
同愿望 B.中国的民族工业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C.“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社会思潮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偷梁换柱、添枝加叶】民国初年的国歌唱道:“东 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 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 保。”对此歌词的正确解读是 A.“开化早”是指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弘扬民主科学 B.“揖美追欧”主要指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C.“飘扬五色旗”反映了当时倡导国内民族平等 D.“世界和平永保”反映了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性质
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
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 94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素养类 例3】(2007年广东卷)右图所示 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作为直接证 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实业救国的思潮 C.工人阶级的诞生 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备选项常用的干扰方式
张冠李戴 因果倒置 答非所问
添枝加叶 主次颠倒 ……
偷梁换柱 以偏概全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张冠李戴】(2008年广东卷)与《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高考选择题答题技巧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高考选择题答题技巧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Step1:看材料,学会分层,(不会分层就数逗号和句号)把长材料划分几个短 句子。找出①时空、②对象/主体,③明确材料的中心思想、内涵外延、态度立 场。
定位时、空: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 明确对象:中国共产党;富农地主
1.(2023·河北·统考模拟预测)1947年9月,党中央指示:“不但土地、山林、水利平均分配,
• 3、只有适用于一般情况的方法,特殊情况得特殊处理,要 理解其内涵而不是只看形式,不能生搬硬套,得灵活运用。
• 4、方法要在做题过程中多想、多用、多总结归纳,做到熟 能生巧。
三段肢解选择题
•题干
• 材料 • 设问
•选项
材料
时空第一;主旨高频;逻辑最难
设问
选项
提高正答率三步走战略
时空第一;主旨高频;逻辑最难
A.考古发现拓宽人们认知视野
B.魏晋时期民族关系较为融洽
C.出土文物和文字史料相印证
D.华夏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
图片题
报纸图片
时空第一;主旨高频;逻辑最难
22.(2023·福建漳州·统考二模)创刊于1923年的《中国青年》杂志是共青团中央 机关刊物,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青年的精神追求。依据图,可见当时《中国青 年》杂志( ) A.通过时政述评引导青年运动 B.探索工农结合的革命新道路 C.促进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 D.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取得胜利
题目类型 原因类 目的类 特殊类
特征类
时空第一;主旨高频;逻辑最难
选择题解题步骤
Step2:看设问,明确题型。
1.特征类:依材料概括特征或得出结论,重点找准“对象”,比较择优。 2.目的类:①从其阶级本性(立场)、阶层(集团)利益、民族利益和所处的历史环境 等方面出发;②长远目的比眼前目的主要,全局目的比局部目的主要,根本目的比直接目 的重要。 3.原因类: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来判断因果;②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 系,是否构成因果;③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推理得出答案;④通常“内因”是主要原 因。 4、特殊类:“绝对选项”不选。“开启、消除、实现、确立、避免、保证、保障、建立”等 程度词一般不选。 5、无定向设问:可能提问特征、原因、目的、影响、认识等方方面面。

高考历史选择题陷阱与答题技巧ppt课件

高考历史选择题陷阱与答题技巧ppt课件

……
.
老师的困惑: 题目讲得已太多,错误还是不见少,唉!……?
(1)每次都详细分析,要注意审题,可是总有同学因没看清 题目而误选; (2)要把握时间,12个选择题平均约1分钟1个,不要在个别 选择题上耗费过多时间,以至于影响后面的主观题答题。文 综还要有政史地三科整体意识,合理安排三科答题时间(每 科平均50分钟,包括留出至少5分钟时间填涂答案、检查), 可很多同学就是做不好,每次考完试总说来不及。 (3)做了成百上千的题,怎么不反思一下自己什么题型易错? 应有针对性地强化,而只是一拿来题目不加挑选就盲目地做, 有些同学自己购买试题一套一套去做,这些试题部分题目涉 及老教材知识点,新教材根本就没有提及;有些是答案出错; 有些是指导意见作为阅读的内容,显然学生是做了许多无用 功。 (4)做过甚至错过的题目过一阶段再做,又是错。
5.找出所考查的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高考选择题 尤其是材料型选择题,选材大多新颖独特,但无论怎样变 化,都可以在教材上找到它的“身影”。因此,审题中回 归教材,先确定其在教材中的位置,对解题大有裨益。如:
[例14](天津文综卷历史第9题)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 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图中“单位GDP能耗
A.睦邻友好 B.战略结盟 C.. 另起炉灶D.求同存异
2.确定题目的空间因素。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
空间因素即人类对,只有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作纵向和横向的观
察比较,才能明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空间概念。如:
[例9](江苏历史卷第10题)某年9月6日重庆
《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
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
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

历史全国卷高考选择题解题技巧-PPT

历史全国卷高考选择题解题技巧-PPT
解析:A 本题考查皇帝制度。从材料信息看,宋太祖之所以闷闷 不乐是因为他顾忌史官(对帝王的日常行为秉笔直书 )对其言行 的记载和由此产生的后世的评价。此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重史传 统对君主个人行为的影响,故选A项。史官撰写的内容不可能全部 可信,故B项错误。史官主要为皇权服务的,题干材料未反映两者 间的尖锐矛盾,故C项错误;材料中宋太祖不愿意史官记载对自己 不利的言行,而非所有言行,故D项错误。
解析:D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对内政策。从题干中“亲日 派”“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可看出 国民党压制其他党派,反对与其他党派民主协商,以维护国民党一党专 制独裁,故D项正确;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抹杀了其 他党派对抗战的贡献,不利于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故A项错误;将 “亲日派”“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可看出国民党 压制其他党派,并不能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而是损坏其团结抗日的形 象,故B项错误;国民党把“国共合作”归为“谬误名词”,可知其否认国共 合作,且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是名义上的全国政府,作为执政党掌握领导 权,中共为团结抗日接受其领导,故C项错误。
【典例】阅读下列近代史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从 中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A信.息民解族读工:业主导了两地近代化进程 B①.中充国分近吸代收化了由工沿业海革向命内的地主扩要展成,果沿海早于内地,说明对西方工业 C革.命西成方果科的技吸推收动不了平社衡会、生不活充的分渐;进性变化 D②.中科国技对传两入次引工发业中革国命近的代冲化击的作第出一的次反高应潮加快(传播到中国时间变 短,由沿海到内地的时间变短); ③交通通讯的近代化改变着近代中国城市生活,推动中国社会生活 的渐进性变化。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优秀ppt课件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优秀ppt课件
技巧方法,锦上添花
3、六定位意识
——贯穿审题干、辨选项的全过程
时间定位 概念定位
教材定位
关键词定位
理论定位
吻合度定位
技巧方法,锦上添花
【时间定位 例1】(2008年江苏卷)某学校组织了
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
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
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A.《共同纲领》封面(1949年)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1954年) C.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吻合度定位 例2】 五四运动至国民大革命时期, 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逐渐成为各阶层人民的共 同愿望 B.中国的民族工业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C.“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社会思潮 的主流 D.出现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 趋势 技巧方法,锦上添花
技巧方法,锦上添花
【理论定位 例2】 16世纪末,意大利传教士 利马窦来华,随身携带一幅世界地图,因图中 中国的位置偏西,遭到明朝士大夫的严厉斥责。 (取自利马窦《中国札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 源是 A、文化专制主义 C、自然经济状况 B、天朝上国心态 D、君主专制影响
技巧方法,锦上添花
【关键词定位 例1】 魏源的《海国图志》对 英国政体作了详细介绍,其意图不是 A.希望中国进行政治改革 B.反思中国战败教训 C.探究英国获胜原因 D.让国人了解英国国情
……
以偏概全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张冠李戴】(2008年广东卷)与《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2020高考历史】 选择题答题技巧(优质课件)(共62张PPT)

【2020高考历史】 选择题答题技巧(优质课件)(共62张PPT)
[答案] C
[答案]C
[解析]此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墨子》一书的基 本情况,准确判断材料所给的信息属于什么内 容。古代的数学、物理知识属于诸子百家思想、 完整的科学体系、劳动人民的经验还是贵族的 旨趣。
(2)程度类选择题
程度型选择题也叫最佳选择题,其结构是几个备选 项与题干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内在联系、并列关系、 包含关系,其备选项的内容一般不是完全错误的, 而是含有合理的因素,解题时要区分“程度”之间的 差异。
【答案】C
陷阱6、因果倒置
“因果倒置”是指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弄 颠倒了。 做题时,如果没有仔细辨析往往会误导 考生。
[例] (2015年全卷I·24) 、《吕氏春秋•上农》 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张,在个农夫耕种肥 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 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有两者情况,一是选项与材料无关,二是选 项与问题无关。
[例] (2016年全国Ⅰ卷28). 19世纪中期以 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 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示例] (2017年全国Ⅰ卷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 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 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陷阱7、时空错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做错选择题的“五种表现”
1.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或者忽略题干中的 关键词语,匆忙答题。 2.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深层的含义思维不到位。 比如:不能准确区分主要原因(可能是内因,也 可能是外因)和根本原因(一定是内因);不能 区分现象与本质;不能区分整体和部分等。 3.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缺乏时空观念,比 较和迁移历史概念的能力欠缺。 4.历史事件因果关系混淆。 5.盲目墨守“成”规,拘泥于教材,不能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
例题(2017·全国1卷,26)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 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 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
C: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答: 案李解世民析患病D导项致述绝对 题型解读:大部分历史事件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 过程,历史结论一般有程度性的限制,表述绝对的历 史结论一般是错误的,此类选项设置陷阱往往会出 现完全、普遍、彻底、最……等形容词。但是, 如果题干材料能够进行对比,那么就可以得出绝 对化的结论。
答案解析:B项, D项史实错误。C项,因果倒置。
六、选择题选项设置陷阱——违背常理类 题型解读:现在的高考试题常常考查史料与结论 的匹配性,进而考查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因此我 们应该坚持两个原则:(1)史无定论。随着新史 料的出现,结论往往会发生重大变化。不能拘泥 于教材结论;(2)孤证不立。由若干证据组成 证据链方可成立,客观的历史结论是必须建立在 全面,丰富和真实的史实材料研究的基础之上的 ,因此,又不能轻易推翻教材结论。此类题的干 扰性主要体现在题中背景材料和考生平时所学的 内容不符,排除此类干扰的方法就是认真解读背 景材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论从史出。
例1(2016·全国3卷,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 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
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
”“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
映了( ) A: 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A
B: 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 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答案解析: B项、 C项,表述虽然正确,但是答非 所问。D项,与题意相反。
四、选择题选项设置陷阱——时空错位 题型解读:时空是历史发生发展的基本要素任何历 史事件都是具体的、不可能重复,是指它们都有特 定的时空内涵,但是,很多不同时空内涵的概念有一 定的相似之处,很多高考试题利用这一特点,选择相 似的历史事件作为干扰项,解答此类问题考生必须 有牢固的基础知识,牢固记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和空间位置,将历史事件放到特定的时空环境中去 记忆、理解和分析。
一、以偏概全类 二、表述绝对类 三、答非所问类 四、时空错位类 五、因果倒置类 六、违背常理类
一、选择题选项设置陷阱——以偏概全 题型解读:以偏概全是选择题选项设置陷阱的最 常见形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最佳选择题。这些 干扰项反映了试题材料的部分信息,从某一角度 来说是正确的,但是,又不能涵盖材料的全部信息 或者不能从整体来把握材料的信息以偏概全。
C
C: 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 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三、选择题选项设置陷阱——答非所问 题型解读:答非所问是高考选择题设置干扰项的 重要形式,此类试题有两种主要形式:第一、与材料 无关。选项本身表述正确,但是与题干的材料没有 关系,不符合题于“上述材料表明”的限制条件第 二、不符合设问的问题。比如,设问要求回答特点, 但是选项却列举历史事件的内容;要求答本质, 但是选项中却列举现象。
例2(天津卷)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
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
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
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
实质上是 A: 君主专制被颠覆
C
B: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 君权至上的后果
D: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答案解析:A项和B项中的与史实相悖,排除;D 项是现象,排除。
D: 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答案解析:A项搞错了地理信息。C项搞错了时间信 息。 B项与材料无关,答非所问。
五、选择题选项设置陷阱——因果倒置
题型解读:历史本质是一连串的因果联系的事件 构成的,一个历史事件往往由多种原因导致,也往 往会产生复杂的题型解读结果,历史因果联系非常 复杂,这是考生颠倒因果的主要原因。新课标实施 后,因为采用专题教学的形式,淡化了事件的因果 综合分析,造成考生时间概念模块知识联系薄弱, 从而影响了考生对因果联系的判断,这是考生因果 颠倒的另一个因素。
例1(2016·全国1卷,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 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 ,记录了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
C 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例题(2016·全国2卷,35)20世纪50年代中期,
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
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
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
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A: 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D
B: 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 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答案解析:B项“背离了”、D项“断绝”表述绝 对,都是错误的。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例2(2014·全国1卷,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
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
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
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A: 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 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例题(2015·全国1卷,24)《吕氏春秋·上农》在 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 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 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 A: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