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做错选择题的“五种表现”
1.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或者忽略题干中的 关键词语,匆忙答题。 2.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深层的含义思维不到位。 比如:不能准确区分主要原因(可能是内因,也 可能是外因)和根本原因(一定是内因);不能 区分现象与本质;不能区分整体和部分等。 3.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缺乏时空观念,比 较和迁移历史概念的能力欠缺。 4.历史事件因果关系混淆。 5.盲目墨守“成”规,拘泥于教材,不能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
例题(2017·全国1卷,26)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 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 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
C: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答: 案李解世民析患病D导项致述绝对 题型解读:大部分历史事件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 过程,历史结论一般有程度性的限制,表述绝对的历 史结论一般是错误的,此类选项设置陷阱往往会出 现完全、普遍、彻底、最……等形容词。但是, 如果题干材料能够进行对比,那么就可以得出绝 对化的结论。
答案解析:B项, D项史实错误。C项,因果倒置。
六、选择题选项设置陷阱——违背常理类 题型解读:现在的高考试题常常考查史料与结论 的匹配性,进而考查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因此我 们应该坚持两个原则:(1)史无定论。随着新史 料的出现,结论往往会发生重大变化。不能拘泥 于教材结论;(2)孤证不立。由若干证据组成 证据链方可成立,客观的历史结论是必须建立在 全面,丰富和真实的史实材料研究的基础之上的 ,因此,又不能轻易推翻教材结论。此类题的干 扰性主要体现在题中背景材料和考生平时所学的 内容不符,排除此类干扰的方法就是认真解读背 景材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论从史出。
例1(2016·全国3卷,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 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
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
”“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
映了( ) A: 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A
B: 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 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答案解析: B项、 C项,表述虽然正确,但是答非 所问。D项,与题意相反。
四、选择题选项设置陷阱——时空错位 题型解读:时空是历史发生发展的基本要素任何历 史事件都是具体的、不可能重复,是指它们都有特 定的时空内涵,但是,很多不同时空内涵的概念有一 定的相似之处,很多高考试题利用这一特点,选择相 似的历史事件作为干扰项,解答此类问题考生必须 有牢固的基础知识,牢固记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和空间位置,将历史事件放到特定的时空环境中去 记忆、理解和分析。
一、以偏概全类 二、表述绝对类 三、答非所问类 四、时空错位类 五、因果倒置类 六、违背常理类
一、选择题选项设置陷阱——以偏概全 题型解读:以偏概全是选择题选项设置陷阱的最 常见形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最佳选择题。这些 干扰项反映了试题材料的部分信息,从某一角度 来说是正确的,但是,又不能涵盖材料的全部信息 或者不能从整体来把握材料的信息以偏概全。
C
C: 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 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三、选择题选项设置陷阱——答非所问 题型解读:答非所问是高考选择题设置干扰项的 重要形式,此类试题有两种主要形式:第一、与材料 无关。选项本身表述正确,但是与题干的材料没有 关系,不符合题于“上述材料表明”的限制条件第 二、不符合设问的问题。比如,设问要求回答特点, 但是选项却列举历史事件的内容;要求答本质, 但是选项中却列举现象。
例2(天津卷)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
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
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
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
实质上是 A: 君主专制被颠覆
C
B: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 君权至上的后果
D: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答案解析:A项和B项中的与史实相悖,排除;D 项是现象,排除。
D: 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答案解析:A项搞错了地理信息。C项搞错了时间信 息。 B项与材料无关,答非所问。
五、选择题选项设置陷阱——因果倒置
题型解读:历史本质是一连串的因果联系的事件 构成的,一个历史事件往往由多种原因导致,也往 往会产生复杂的题型解读结果,历史因果联系非常 复杂,这是考生颠倒因果的主要原因。新课标实施 后,因为采用专题教学的形式,淡化了事件的因果 综合分析,造成考生时间概念模块知识联系薄弱, 从而影响了考生对因果联系的判断,这是考生因果 颠倒的另一个因素。
例1(2016·全国1卷,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 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 ,记录了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
C 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例题(2016·全国2卷,35)20世纪50年代中期,
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
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
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
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A: 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D
B: 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 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答案解析:B项“背离了”、D项“断绝”表述绝 对,都是错误的。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例2(2014·全国1卷,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
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
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
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A: 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 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例题(2015·全国1卷,24)《吕氏春秋·上农》在 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 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 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 A: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做错选择题的“五种表现”
1.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或者忽略题干中的 关键词语,匆忙答题。 2.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深层的含义思维不到位。 比如:不能准确区分主要原因(可能是内因,也 可能是外因)和根本原因(一定是内因);不能 区分现象与本质;不能区分整体和部分等。 3.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缺乏时空观念,比 较和迁移历史概念的能力欠缺。 4.历史事件因果关系混淆。 5.盲目墨守“成”规,拘泥于教材,不能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
例题(2017·全国1卷,26)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 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 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
C: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答: 案李解世民析患病D导项致述绝对 题型解读:大部分历史事件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 过程,历史结论一般有程度性的限制,表述绝对的历 史结论一般是错误的,此类选项设置陷阱往往会出 现完全、普遍、彻底、最……等形容词。但是, 如果题干材料能够进行对比,那么就可以得出绝 对化的结论。
答案解析:B项, D项史实错误。C项,因果倒置。
六、选择题选项设置陷阱——违背常理类 题型解读:现在的高考试题常常考查史料与结论 的匹配性,进而考查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因此我 们应该坚持两个原则:(1)史无定论。随着新史 料的出现,结论往往会发生重大变化。不能拘泥 于教材结论;(2)孤证不立。由若干证据组成 证据链方可成立,客观的历史结论是必须建立在 全面,丰富和真实的史实材料研究的基础之上的 ,因此,又不能轻易推翻教材结论。此类题的干 扰性主要体现在题中背景材料和考生平时所学的 内容不符,排除此类干扰的方法就是认真解读背 景材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论从史出。
例1(2016·全国3卷,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 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
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
”“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
映了( ) A: 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A
B: 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 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答案解析: B项、 C项,表述虽然正确,但是答非 所问。D项,与题意相反。
四、选择题选项设置陷阱——时空错位 题型解读:时空是历史发生发展的基本要素任何历 史事件都是具体的、不可能重复,是指它们都有特 定的时空内涵,但是,很多不同时空内涵的概念有一 定的相似之处,很多高考试题利用这一特点,选择相 似的历史事件作为干扰项,解答此类问题考生必须 有牢固的基础知识,牢固记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和空间位置,将历史事件放到特定的时空环境中去 记忆、理解和分析。
一、以偏概全类 二、表述绝对类 三、答非所问类 四、时空错位类 五、因果倒置类 六、违背常理类
一、选择题选项设置陷阱——以偏概全 题型解读:以偏概全是选择题选项设置陷阱的最 常见形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最佳选择题。这些 干扰项反映了试题材料的部分信息,从某一角度 来说是正确的,但是,又不能涵盖材料的全部信息 或者不能从整体来把握材料的信息以偏概全。
C
C: 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 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三、选择题选项设置陷阱——答非所问 题型解读:答非所问是高考选择题设置干扰项的 重要形式,此类试题有两种主要形式:第一、与材料 无关。选项本身表述正确,但是与题干的材料没有 关系,不符合题于“上述材料表明”的限制条件第 二、不符合设问的问题。比如,设问要求回答特点, 但是选项却列举历史事件的内容;要求答本质, 但是选项中却列举现象。
例2(天津卷)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
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
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
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
实质上是 A: 君主专制被颠覆
C
B: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 君权至上的后果
D: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答案解析:A项和B项中的与史实相悖,排除;D 项是现象,排除。
D: 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答案解析:A项搞错了地理信息。C项搞错了时间信 息。 B项与材料无关,答非所问。
五、选择题选项设置陷阱——因果倒置
题型解读:历史本质是一连串的因果联系的事件 构成的,一个历史事件往往由多种原因导致,也往 往会产生复杂的题型解读结果,历史因果联系非常 复杂,这是考生颠倒因果的主要原因。新课标实施 后,因为采用专题教学的形式,淡化了事件的因果 综合分析,造成考生时间概念模块知识联系薄弱, 从而影响了考生对因果联系的判断,这是考生因果 颠倒的另一个因素。
例1(2016·全国1卷,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 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 ,记录了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
C 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例题(2016·全国2卷,35)20世纪50年代中期,
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
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
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
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A: 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D
B: 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 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答案解析:B项“背离了”、D项“断绝”表述绝 对,都是错误的。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例2(2014·全国1卷,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
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
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
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A: 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 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例题(2015·全国1卷,24)《吕氏春秋·上农》在 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 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 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 A: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