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山地植被调查分析报告——南山植物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大学
题目:重庆市山地植被调查分析报告——南山植物园
学科:花卉应用学
学院:园艺园林学院
专业:城市规划
班级:2011级2班
姓名:程雪
学号:222011325032015
目录
摘要 (1)
1 绪论 (2)
2 山地植物景观概述 (2)
2.1 重庆市山地公园特点 (2)
2.2 南山植物园概览 (2)
3 南山植物园植物景观分析 (3)
3.1 园路与植物景观 (3)
3.2 水体与植物景观 (3)
3.3 建筑与植物景观 (4)
3.4 南山植物园植被景观特点 (4)
4 植物配置模式总结 (4)
摘要
依托自然山地条件构建的山地公园的立体性、景观的层次性和与城市的相互包容性,使得山地公园植物景观常常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是城市森林重要的载体,也是城市整体景观风貌的有机组成部分。
本文以重庆主城区山地公园内植物为研究对象,从植被景观的角度对其植物与景观设计进行探讨。
通过对南山植物园植物景观的调查研究,分析得出植物应用上与道路、建筑、水体的配植关系和方式。
进而提炼出多样统一、结构合理、科学性与艺术性兼备的植物配置模式。
关键词:山地公园植物景观植物配置
1 绪论
重庆地处亚热带地区和气候特征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其植物种类、区系成分、建群种、优势种等都具有物色,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重庆的生态公园植物构建就是要创建一个拟自然的常绿阔叶林,在充分发挥重庆地区植物资源优势,开发利用乡土植物,把资源优势化为景观环境优势,体现重庆的地貌与特色,尽可能地创建空间层次复杂、结构稳定、物种多样、充分体现季相变化、景观类型丰富的植物结构。
2 山地植物景观概述
2.1 重庆市山地公园特点
山地公园在主城区广为分布,植物景观又是重庆山地公园风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姿的植物景观,造型优美,构成重庆独特的自然风景资源。
许多公园在选择植物种类时,多选富有寓意的树种,以追求体现志向高洁的思想境界。
同时利用各种自然景观要素,融合人文雕塑、建筑造型,创造出独特的园林景观。
植物造景常采用乔一灌一草、乔一灌、灌丛等结构,营造出步移景异、多维度、多向度、多层次的山地园林景观。
2.2 南山植物园概览
重庆市南山植物园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山,在1959年建成的南山公园基础上改建而成,1998年立项建立植物专类园。
其海拔420m一680.5m,实际占地551hm2,。
南山植物园是以自然式山地园林为主要造园风格,以收集我国亚热带低山植物种质资源,以观赏植物园专类园为中心进行植物保存、收集、栽培,集科普研究和园林艺术景观展示为一体的低山类观赏植物园。
园区森林植被丰富,园内现已收集植物100多科、300余属、2300余种,绿化率89.5%,森林覆盖率91.5%。
南山植物园主导植物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
优势树种为香樟、买华树、马尾松。
3 南山植物园植物景观分析
3.1 园路与植物景观
园路除了集散、组织交通外,还起到导游作用,园路的宽窄、线路乃至高低起伏都是根据园景中地形以及各景区相互联系的要求来设计的。
一般来讲,园路的曲线都自然流畅,两旁的植物配置及小品也宜自然多变,不拘一格。
游人漫步其上,远近各景可构成一幅连续的动态画卷,具有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
南山植物园的园路精巧、自然,配合特点各异的植物景观变化很多,从而营造出千姿百态之感,形成了仿佛园路为干,花草为叶的独特景观。
园区规模很大,园区以原有红旗水库为中心,分布于四周的坡地及谷地上,园路蜿蜒,风景百转。
把精力放在园路两侧空间的变化上,疏密相间,留有透视线,并有适当缓冲草地,以开阔视野。
沿路的植物景观在视觉上有挡有敞,有疏有密,有高有低。
景观上有草坪、花地、灌丛、树丛、孤立树,甚至水面。
园路主要采用自然式植物配植,给人以远离城市,回归自然之感,并符合植物园的景观功用。
整个园路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而又不远离自然,甚至在有些地段刻意使用原始路径,让人体验高大的林木的气势与原始深林般的生气盎然。
3.2 水体与植物景观
南山植物园水体景观多变,为符合各个园区的主题,在风格上也是包容甚广,但总体上仍是自然式的。
给人以以明净、清澈、近人、开怀的感受,同时不断点缀的小溪奔腾也给整个景区带来不一样的活力,让游人在山峦之上能够充分感受到一份自然的气息。
在大片的水体景观上,园区布置了大量的驳岸植物、水面植物以丰富植物景观的表现。
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等的立体布置更是让整个水景丰富起来。
由于植物的布置缤纷多彩,配合水面的百变形态,在表现上丰富了纬度。
无论其在园林中是主景、配景或小景,无一不借助植物来丰富水体的景观。
水中、水旁园林植物的姿态、色彩、所形成的倒影,均加强了水体的美感。
水体在这里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调和剂。
3.3 建筑与植物景观
园区以植物造景为主,但是处置得当的建筑能够和各个景观融合以得到更为震撼的美感。
掩映在林木之间的玻璃种植园给人以朦胧变幻之感。
在园林中利用墙的南面良好的小气候特点引种栽培一些美丽的不抗寒的植物,继而发展成美化墙面的墙园。
公园大门入口处的香樟林+银杏/垂柳+桂花十樱花的配置丰富了入口的景观效果,让游人进门即可感受到园区的魅力,而不是靠气势压倒游人。
沿阶梯两侧形成以蔷薇科植物为主题的灌木景观,沿景观看面较好的斜坡面片植桃花、樱花、海棠等观赏性极高的花灌木。
并在坡顶配置高大的香樟,形成花木坡面的常绿背景林,同时强化地形空间的层次感,在其中并点缀以零星的小屋亭栏,让整个园区更显生气。
园林植物与建筑的配植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处理得当,二者关系可求得和谐一致。
植物丰富的自然色彩、柔和多变的线茶、优美的姿态及风韵都能增添建筑的美感,使之产生出一种生动活泼而具有季节变化的感染力,一种动态的均衡构图,使建筑与周围的环境更为协调。
3.4 南山植物园植被景观特点
该园主要以人工构建植物为主。
从总体上看,对于体量较大的植物所形成的背景林景观,通常存在色彩不明朗,季相不明显,植物景观不够丰富,郁闭度过高,林冠空间缺乏疏密变化等的景观效果。
对于部分景观效果较好的林地,其配置优势在于同种植物成片的自然斑块状交叉种植,形成丰富的变化,同时不会显得杂乱。
人工构建结合原有植被,加强植被优势种的分布,形成基调性的顶级优势植被结构,同时以片植或丛植的方式补植色叶林木,丰富季相变化,增加物种多样性,并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次生稳定生态林。
4 植物配置模式总结
南山植物园其地形以谷地和坡地为主,基于地形的不同种类,形成了多样的植物组群配置模式。
入口广场其原始地形为缓坡形态,在公园建设中为形成良好的入口景观轴,因而进行局部地形整改。
植物配置模式主要是“乔木一灌木一地被”乔木以香樟为主,结合垂柳、桂花形成上层林木空间。
上层花灌木在轴线上配置量较大,主要以樱花、山茶为主。
下层灌木及地被则用红继木、金叶女贞、
杜鹃、冷水花等成色带状栽植,间或形成疏朗草坪景观。
通过上述对此分析调研,得出针对山地园林的植物配置方法:
1、人工与自然相结合
如南山植物园植物构建中则利用原有马尾松、香樟林为基调,同时补植如架树、银杏、泡桐等落叶阔叶林木丰富季相变化。
2、单一物种构建纯林景观
通常对于某些山林景观,经过长期自然的演替己形成体量较大,景观形态较好的一种或几种优势林木结构。
因此对于这类自然山林在构建上则无需大规模的人为干预,只需对其简单梳理与补给。
3、利用树形变化构建多层景观
从宏观意义上一个稳定的植物通常由几种林木构成,然而对于主要景观节点的植物在构建时则需重点考虑立面层次上树种间的相互搭配关系。
利用树木的高低变化、枝叶形态特征、树叶的色相变化形成层次丰富的景观。
如南山植物园入口处的香樟林十垂柳、桂花的构建形式。
形成高低错落、姿态各异、色彩丰富的多层景观。
4、结合地形构建
植物的构建是依附于山地地形下的大空间尺度的植物营造。
它对地形能起到很好的修饰作用,同时地形对于景观的构建也有重要的影响。
整体原则是在不破坏地形的连续感和整体性的情况下注意植物间的组合配置,保护原有高景观价值物种,混以弥补性景观植物,在立体尺度上丰富景观造型。
5、多物种交叉构建混合林景观
在人工构建中,运用两种以上的物种形成结构丰富的混合林景观。
需首先确定一种或两种基调物种。
在此基础上进行构建时,还需注意物种与物种间的过渡关系。
在同一视域范围内,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优势种在配置时最好以大块面自然交又种植,形成整体性较强的结构,从而避免无序的杂乱感。
对于非优势种在构建时则可小面积参差于混合林植被中。
参考文献:
[1]郑恭.造园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9.12.
[2]况平.重庆园林特色探讨[J].中国园林.2006.
[3]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M].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5.
[4]徐巧.重庆山地公园植物景观构建研究.西南大学学位论文.2006.
[5]杨文婷.重庆主城区山地公园植物造景手法研究.西南大学学位论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