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影响因素研究

合集下载

糖尿病人血糖波动范围糖尿病血糖波动值

糖尿病人血糖波动范围糖尿病血糖波动值

糖尿病人血糖波动范围糖尿病血糖波动值相信很多人对于糖尿病病人血糖波动范围不理解。

糖尿病人血糖波动太大的话会对病人的生命产生危害。

那么,理解糖尿病人血糖波动范围就有必要。

糖尿病人血糖波动范围血糖波动是指血糖程度在其顶峰和低谷之间变化的不稳定状态。

正常人在生理状态下,血糖也有一定波动。

由于人体有着非常精细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使得一天内的血糖波动幅度小于2-3毫摩尔/升。

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导致血糖调节机制受损,再加上饮食控制不当、降糖药物使用不合理以及治疗依从性差等因素,使得血糖总体程度升高。

尤其是餐后血糖会显着升高,全天24小时血糖曲线波动明显增加,一天内的血糖差可能数倍于正常人。

减少血糖波动的措施既然意识到了血糖波动的危害,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就应该尽量减少血糖的大幅波动,提倡“平稳降糖”。

有学者提出,糖尿病患者应尽量使一天内的血糖波动控制在5毫摩尔/升以内。

详细措施包括:1、确定适宜的降糖目的2、选择恰当的药物3、控制餐后血糖过度增高4、防止低血糖的发生糖尿病血糖波动的影响有短期和长期的影响,短期的影响主要表如今病症方面,比方头晕、视力模糊、口干、多尿。

长期来说,会对病人的胰岛β细胞功能造成影响。

糖尿病病人的胰岛β细胞功能本身就比拟差,假如血糖波动过大的话,β细胞功能衰退的程度就会加快,那么他将来的血糖控制就会更加的困难;第二个更长期的影响就是对他的并发症的影响,血糖的波动和血压的波动很类似,血压的波动能引起心、脑、肾等血管的硬化,甚至直接引起中风。

血糖波动也会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长时间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容易出现动脉硬化,血管功能下降,最后出现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慢性血管并发症。

在很多的临床研究里面也得到证实,血糖波动大的话,患者的心血管和脑血管患病的风险就会明显增加。

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以及炎性状态的影响

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以及炎性状态的影响

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以及炎性状态的影响目的研究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以及炎性状态的影响。

方法对该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主要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的患者展开研究,择取40例血糖波动较小(平均血糖>3倍血糖标准差)的患者分为A组,择取40例血糖波动大(平均血糖≤3倍血糖差)的患者分为B组,使用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来反应内皮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反应炎性状态,观察比较两组FMD、hs-CRP水平变化,分析血糖波动对内皮功能、炎性状态的影响。

结果B组在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hs-CRP上均显著比A组高,FMD比A组明显更低(P<0.05);回归分析显示FMD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收缩压(SBP)和MAGE,hs-CRP的独立危险因素为MPPGE、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LAGE。

结论血糖波动可在较大程度上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状态造成影响。

标签:血糖波动;2型糖尿病;内皮功能;炎性状态糖尿病作为临床常见代谢性疾病,其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具有高发病率、危害性大等特点,其中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各类型中最为常见的类型[1-2]。

糖化血红蛋白是检测糖尿病近期血糖水平的敏感指标,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该指标有密切联系,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理想的波动性高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慢性并发症发生风险,波动性高血糖比持续性高血糖更容易引起内皮细胞损伤[3-4]。

为进一步探讨血糖波动对糖化血红蛋白低于6.5%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内皮功能及炎性状态的影响,该研究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就此进行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主要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的患者展开研究,择取40例血糖波动较小(平均血糖>3倍血糖标准差)的患者分为A组,择取40例血糖波动大(平均血糖≤3倍血糖差)的患者分为B组。

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危险因素以及血糖波动情况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危险因素以及血糖波动情况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危险因素以及血糖波动情况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急剧增加。

与1型糖尿病不同,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在体重超重或肥胖的情况下发病,多数患者并无自觉症状,易被忽视或误诊。

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障碍以及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性导致血糖调节失调,容易发生高血糖和低血糖。

低血糖是2型糖尿病患者面临的重要健康风险之一,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多个器官功能受损甚至死亡。

对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危险因素以及血糖波动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危险因素以及血糖波动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的了解和指导。

通过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可能导致低血糖的因素,从而减少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通过对血糖波动情况的分析,可以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状况,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和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建议,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通过深入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危险因素和血糖波动情况,可以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2. 正文2.1 危险因素分析1. 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习惯: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风险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饮食不规律、摄入高糖高脂食物会导致血糖波动明显,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 运动不足:缺乏适当的运动会使2型糖尿病患者难以控制血糖水平,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

- 药物不规律:药物的不规律服用或者过量使用会对血糖产生不良影响,增加低血糖危险。

2. 药物治疗因素:- 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时,如剂量过大或者进食不足时可能发生低血糖现象。

- 口服降糖药物: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时,如果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或者剂量不恰当也会导致低血糖的风险增加。

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危险因素以及血糖波动情况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危险因素以及血糖波动情况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危险因素以及血糖波动情况分析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可以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低血糖是2型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一种严重危险。

在糖尿病患者中,低血糖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急性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危险因素以及血糖波动情况对于疾病管理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1. 低血糖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不合理使用: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但如果用药剂量不当或者用药时间不合理,可能导致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甚至出现低血糖。

(2) 饮食不规律:饮食不规律是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常见原因,特别是在没有准时进餐或者餐食量过少的情况下,血糖容易出现异常波动。

(3) 运动量过大:2型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后,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果运动量过大而没有适当调整食物摄入,血糖就容易出现降低的情况。

(4) 酗酒:饮酒可以导致血糖下降,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酗酒会增加低血糖的危险性。

(5) 其他疾病的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同时患有肾脏疾病、心脏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这些疾病都可能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2. 血糖波动情况分析除了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也需要引起重视。

血糖的波动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可能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情况的分析:(1) 日内血糖波动: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饮食、运动、药物使用等因素的影响,血糖在一天之内可能会有显著的波动。

特别是在饭后,血糖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升高,这需要适当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来控制。

(2) 不同天血糖波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可能会因为不同天的饮食、运动等情况而有所不同。

一些突发状况,如感冒、情绪不稳定等也可能导致血糖的波动。

(3) 血糖波动与并发症发生: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与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血糖波动的评价指标——平均血糖波动幅度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

血糖波动的评价指标——平均血糖波动幅度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莫一菲,周健,贾伟平高血糖是糖尿病的标志以及导致慢性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其不良作用主要体现在慢性持续的高血糖和血糖波动两方面。

长期持续的高血糖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害已经明确,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糖波动亦可能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可能需要兼顾减轻血糖波动以更理想地控制血糖。

这其中亟须解决的问题是建立起计算简单又有临床意义的血糖波动评价指标。

虽然已有许多指标可以用来评估血糖波动,但迄今为止还没有统一公认的最佳指。

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 on,MAGE)作为反映血糖波动的重要指标,在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 ring,CGM)快速发展的今天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然而MAGE的计算方法使许多临床工作者感到困惑,其临床价值也争议不断.本文就MAGE及血糖波动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一、MAGE的计算方法及特点早在1970年,Service等就提出了MAGE这一指标来反映糖尿病患者单日内血糖的波动情况.其计算公式为:(当λ>ν时)。

其中,λ为每次有效血糖波动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χ为有效波动的次数;ν可以根据研究目的而定,一般取24 h平均血糖的1个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计算步骤如下:(1)计算患者24 h内血糖值的SD;(2)每次血糖波动的波峰和波谷之差称为血糖波动幅度(amplitude of glucose excursion,AGE),只有当血糖波动上升支或下降支的AGE大于1个SD时被认为是有效的AGE;以第1个有效的AGE方向为准,来计算各个有效AGE的值;(3)计算所有AGE的均数,即MAGE。

具体如图1示:(1)计算各个血糖点的SD为4.4 mmol/L,并以1个SD为阈值来判断有效的血糖波动;(2)第1个血糖波动下降支的AGE为18.5 mmol/L—11.56 mmol/L=6。

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影响研究

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影响研究

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影响研究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糖尿病的管理过程中,除了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等生理方面的干预,心理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压力等会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产生显著的影响。

因此,深入探讨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影响,对于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一)焦虑焦虑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由于对疾病的担忧、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面临的并发症等,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长期的焦虑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导致身体的应激反应,进而影响血糖的控制。

(二)抑郁抑郁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也较高。

糖尿病患者可能因为疾病带来的生活不便、社交障碍、经济负担等原因而感到沮丧和绝望。

抑郁情绪会降低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影响饮食和运动的管理,从而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三)压力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如工作压力、家庭关系紧张等,也会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产生不利影响。

压力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使血糖升高,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应对疾病的能力。

二、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一)情绪波动与血糖当患者处于焦虑、抑郁或愤怒等不良情绪时,体内会分泌大量的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皮质醇等。

这些激素会促使肝脏释放更多的葡萄糖,同时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导致血糖升高。

相反,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助于维持血糖的稳定。

(二)心理压力与血糖长期的心理压力会使身体处于持续的应激状态,导致血糖代谢紊乱。

研究发现,高压力状态下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比例明显高于压力较小的患者。

(三)心理应对方式与血糖积极的心理应对方式,如乐观、自信、寻求社会支持等,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如逃避、自责、否认等,则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血糖控制。

预混胰岛素在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血糖波动的影响研究

预混胰岛素在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血糖波动的影响研究

2020年12月 第23期论 著预混胰岛素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血糖波动的影响研究洪关荣绍兴市中心医院医共体杨汛桥分院,浙江 绍兴 312028【摘要】目的:探讨预混胰岛素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血糖波动的影响。

方法:于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共有70例,根据给予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方案的不同麻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胰岛素注射方案,观察组采用预混胰岛素的方案给予治疗,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治疗效果及血糖波动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糖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DBG、CV、IQR、PPGE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预混胰岛素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有助于加强对血糖的控制,降低血糖波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预混胰岛素;老年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血糖波动[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23-0006-02糖尿病在中医中属于“消渴症”是由先天或者后天多种因素导致,主要是由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所导致的糖、脂肪、电解质等代谢紊乱值得慢性代谢性疾病[1]。

临床研究表明[2]: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约为9.7%,而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其主要的患病类型为2型糖尿病。

糖尿病尚无根治的治疗方式,而预防和控制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有学者提出,血糖的波动程度对患者的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挥重要作用[3-4]。

但是,预混胰岛素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血糖波动的影响研究较少。

因此,本文以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探讨预混胰岛素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预混胰岛素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报道如下。

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危险因素以及血糖波动情况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危险因素以及血糖波动情况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危险因素以及血糖波动情况分析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的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细胞不能有效利用胰岛素,导致血糖过高。

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约占全部糖尿病病例的90%以上。

尽管血糖过高是2型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但许多患者也面临着低血糖的风险。

低血糖是指血糖水平低于正常范围,通常定义为血糖小于70毫克/分升。

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能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尤其是一些病情较严重的患者。

以下是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危险因素的分析:1. 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是2型糖尿病常用的治疗方法。

如果用药量不合适或时间不当,可能会导致低血糖。

2. 饮食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遵守低糖低脂饮食,如果饮食成分调整不当或食量减少过度,也可能引发低血糖。

3. 运动锻炼:锻炼可以促进机体代谢,促进葡萄糖利用,降低血糖。

但是过度运动或餐前运动可能会导致低血糖。

4. 血糖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如果掌握不当,可能会导致低血糖发生。

血糖波动情况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的。

血糖波动过大不仅会引发低血糖,还会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1. 饮食波动:食物的分量、质量和时间会影响血糖的变化,如果饮食管理不当,很容易导致血糖波动。

3. 运动波动:合理的运动有利于血糖降低,但过度的运动或不恰当的运动方式,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较大。

4. 精神、状态波动:情绪波动、疲劳、紧张等精神因素,可能导致血糖波动,特别是在神经系统较为敏感的患者中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和血糖波动情况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患者需要积极管理饮食,合理运动,定期监测血糖,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药,以尽量减少这些风险的影响。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血管并发症关系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血管并发症关系研究
涉及组 织器 官多 ,本研究 通过对 2型糖尿病 患者血糖 波动 隋
①广东省惠东县 中医院 通讯作者 :杨少勇 广东 惠东 5 1 6 3 0 0
况 的监测 , 以及其与糖尿病慢性 血管并发症发生关 系的分析 , 探讨 2型糖尿病 患者血糖波动对血管并发症 的影 响作 用 ,现
蛋 白效果 ,此后 的动物实验也证实此药物 可以改变 肾小球基 底膜 的电荷状 态 ,从而阻止蛋 白滤 出 。雷公藤 内酯醇 是雷
以1 2 周 内平均 血糖标 准差 ( S D MG)和 1 2 周后 血清糖 化血 红蛋 白 ( H b A l c )作 为分组 依据 ,观察并 对患 者进行 随访 ,对 比各组 间糖
尿 病 慢 性 血 管 并 发症 发 生 率 。结 果 : A 1 组 ( 6 . 5 % < H b A l c≤ 9 . 0 %; S D MG≥ 2 m m o l / L)慢 性 血管 并 发 症 发 病率 ( 2 4 . 1 % )高 于 A 2 组
临床与 实践 L i n c h u a n g y u s h i j i a n 《 中 国 医 学 创 新》 第1 o 卷第5 期( 总 第2 5 1 期) 2 0 1 3 年2 月
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血管并发症关系研究
杨 勇 ①
【 摘要 】 目的 :探讨 2 型糖尿病 患者血 糖波动对 血管并 发症发 生情况 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 析 8 6 例2 型糖尿 病患者 的临床 资料 ,
展 ,对于缓解 肾组织慢性炎症变化是有益的 口 ] 。
金水宝胶囊主要成分为冬虫夏草菌丝 , 其所含维生素 E 、
参 考 文 献
1 】 中华 中医药学会 肾病分会 . 《 慢性 肾衰竭的诊断 、辩证分 型及疗 锌、硒、酮等多种微量元素直接参与机体 S O D等代谢 ,具 [

初诊2型糖尿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影响因素分析

初诊2型糖尿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影响因素分析

初诊2型糖尿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影响因素分析周建华;李晓华;贝鹏剑;李丽华【摘要】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isions,MAGE)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100例未经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行连续72h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计算MAGE;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外周血检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l c,HbAl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行馒头餐糖耐量试验(OGTT)加胰岛素释放试验,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β)及糖负荷后120min净增胰岛素/120min净增葡萄糖(△I120/△G120)评价胰岛功能.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MAGE 影响因素.结果 HOMA-β、△I120/△G,20与MAGE呈负相关(P<0.01).HbA1c、FBG是MAGE独立影响因素(P<0.01),其中FBG与MAGE相关系数最大;FBG<8.0mmol/L组,腰围与MAGE负相关(P<0.01),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HbA1c与MAGE呈正相关(P<0.01),其中HbA1c与MAGE相关系数最大;8.0mmol/L≤FBG≤11.0mmol/L组,总甘油三酯(total triglyceride,TG)与MAGE呈负相关(P<0.01),年龄与MAGE呈正相关(P<0.01),其中TG与MAGE相关系数最大;FBG> 11.0mmol/L组,F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rein cholesterol,LDL-C)与MAGE呈正相关(P<0.01),其中FBG与MAGE相关系数最大.(3)TG、HbA1c与FBG呈正相关(P<0.01),其中TG与FBG相关系数最大;LDL-C、FBG与HbA1c呈正相关(P<0.01),其中FBG与HbA1c相关系数最大.结论 MAGE随HOMA-β、△I120/△G120下降而增大;HbA1c、FBG是MAGE独立影响因素,其中FBG对MAGE影响最大,并且仅在FBG<8.0mmol/L时,MAGE随HbA1c增高而增大.【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9(048)004【总页数】5页(P88-91,139)【关键词】2型糖尿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胰岛功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作者】周建华;李晓华;贝鹏剑;李丽华【作者单位】200137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科;200137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科;200137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科;200137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近年来,伴随着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的问世,人们对血糖波动的全貌有了更深入细致的了解,血糖波动作为评估血糖控制的一个新指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波动的相关性探讨分析

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波动的相关性探讨分析

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波动的相关性探讨分析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波动相关性进行观察分析。

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诊治80例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氧化酶法对所选病例的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然后根据糖化血红蛋白的百分含量进行分组,并用动态血糖检测系统对患者的血糖进行动态检测,观察分析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的波动相关性。

结果:通过对检测结果的观察发现21例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10%,随着该指标的上升患者体内的平均血糖、血糖最高值和最低值均升高。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体内血糖波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的患者体内血糖波动度较高,可作为糖尿病诊治的重要依据。

标签: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波动;相关性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内分泌性疾病,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调查报道显示该病在我国的发病人数已超过1亿[1]。

糖尿病的主要特征是高血糖,发病过程中会导致体内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的异常,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

临床研究表明血糖监测对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意义重大,糖化血红蛋白是体内一种糖蛋白结合物,该指标可以作为短期血糖控制情况的一个反映。

本研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波动相关性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临床诊治糖尿病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80例的2型糖尿病患者,所选病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有关2型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糖化血红蛋白≥6.5%,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42~72岁,平均(53.6±4.8)岁,病程4个月~16年,临床资料显示所选病例无严重影响体内代谢疾病,所有患者情绪均较稳定,自愿接受本次试验检查。

1.2 方法本次试验采取对照性研究策略,对不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组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进行检测比较,分析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波动间相关性。

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蛋 白( b l)用酶 比色法测量总胆固醇、 H Ac , 三酰甘油 。 所有患者用
Boa6 0酶标仪酶联法测量 2h U E 次 ,按 2 h白蛋 白排泄 i dg r 4— A 3 4
量 , 为 正 常 白蛋 白尿 组 ( =0 2 h U E<3 m )微 量 白 蛋 白 分 n 3 ,4 — A 0 g,
白蛋 白尿三组 , 采用 C MS G 对患者进行连续 2 h血糖监测 , 4 计算平均血糖标准差( D G) 比较各组 的血糖波动 。结果 三组 SB ,
空腹 及 三 餐 后 血 糖 水 平 相 比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O 5 , 常 白蛋 白尿 组 和微 量 白 蛋 白尿组 间 空 腹及 餐后 S B P . )正 0 D G差 异
1 统 计 学 处理 . 4
数据 处理采 用 S S 1. PS0 0软件进行 统计分 析 ,计量 资料 以
( ±s表 示 , 用 方差 分 析 和 q检验 。P .5为差 异 有 统计 学 ) 采 <O 0
意义。
1 资料 与方法
1 一 般 资料 . 1 20 0 4年 1月 ~ 0 9年 1 20 2月 在 我 院 住 院 的 2型 糖 尿 病
2 h U E>30 g 。 4— A 0 m ) 三组患者年龄 、 性别 、 病程 、 病情等相 比无统
计 学差 异 ( >00 )具 有 可 比性 。 P . , 5
1 . 观察 指 标 3
采 用 动 态 血糖 监 测 系 统 ( G S C M )对所 有 患 者 进 行 连 续 2 h 4
所有患者均需询 问病史 , 测量身高 、 体重 、 血压 , 算体重指 计
数 (oy m s idxB I 和 平 均 动 脉 压 ( A P h d as n e , M ) m B, m B = /S P 2 D P , 时 用 D A 微 柱 层 析 法 测 量 糖 化 血 红 A P I B + / B )同 3 3 S

糖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糖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糖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糖尿病(Diabetes)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体内的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有效地被利用。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常常波动不定,这可能会导致许多健康问题。

本文将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原因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

1. 饮食因素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选择和饮食习惯直接影响其血糖水平的波动。

高糖、高脂肪和高卡路里的食物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进而造成血糖波动。

此外,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和食物摄入量的不可控制也可能导致血糖的不稳定性。

解决方法:糖尿病患者应该选择低糖、低脂肪和低卡路里的食物,保持均衡和规律的饮食习惯。

饮食应以蔬菜、水果、全谷和瘦肉为主,避免过量摄入糖分和脂肪。

2. 运动不足缺乏体育锻炼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原因之一。

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内的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血糖的利用,还能有助于减轻体重、提高血液循环。

解决方法:糖尿病患者应该积极参与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以促进血糖的平稳下降。

运动前后,患者还应检测血糖水平,避免运动期间发生低血糖。

3. 药物使用糖尿病患者使用的治疗药物也可能导致血糖波动。

例如,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过量或不当使用可能导致血糖的异常上升或下降。

解决方法:糖尿病患者应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正确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

必要时,患者还应定期检测血糖,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以保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4. 精神压力长期的精神压力和情绪波动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造成不良影响。

应激反应会释放压力激素,导致血糖升高。

解决方法:糖尿病患者应学会应对压力的方法,如进行心理调节,寻找适合自己的释放压力的方式,如运动、听音乐或与亲友交流。

此外,寻求专业心理支持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5. 睡眠问题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睡眠质量差、夜间频尿等问题,影响充足的休息和睡眠,进而造成血糖波动。

解决方法: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干预综述

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干预综述

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干预综述【摘要】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本文探讨了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

在危险因素方面,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和膳食因素都对患病风险起着重要作用。

针对这些因素,干预措施包括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控制体重、适度运动和合理膳食。

预防2型糖尿病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未来研究可以深入探讨更多影响因素并寻求更有效的干预手段。

综合分析危险因素和干预措施,可以帮助人们加强对疾病的认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减少患病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干预、遗传因素、生活方式、膳食、预防、研究方向、结论、展望1. 引言1.1 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干预综述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加。

2型糖尿病的发病是由于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从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的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包括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和膳食因素等。

了解这些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预防和控制2型糖尿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干预进行综述,通过深入分析各种危险因素的影响机制和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为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引起社会对2型糖尿病问题的重视,提高人们对预防控制疾病的意识,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减少2型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的研究和实践意义将在接下来的讨论中逐步展开。

2. 正文2.1 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危险因素可以分为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和膳食因素等多个方面。

遗传因素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如果有直系亲属患有2型糖尿病,个体患病的风险将明显增加。

遗传背景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等异常,从而增加患病风险。

生活方式因素也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2型糖尿病患者医源性高胰岛素血症与血糖波动的关系及相关因素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医源性高胰岛素血症与血糖波动的关系及相关因素研究
核 细胞浸 润 到 内皮 细胞 间 隙 , 促 进 动脉粥 样 硬化 形成 … 。 但
值 的影 响 , 采用空腹 c肽水平 评估胰 岛素 抵抗 ( H O MA . I R) 和 胰 岛 B细胞 指数( H O MA — i s l e t ) 。公式分别为 :
H O M A- I R ( C - P )=1 . 5+F B G× F C — P / 2 8 0 0 H O M A- i s l e t ( C . P ): 0 . 2 7 x F C - P / ( F B G - 3 . 5 )
时间超 过半 年以上 , 无肝 肾功能不全 。
从1 9 2 3年人们发现胰岛 素并应用 于 临床 以来 , 已经挽 救 了无数糖 尿病患 者的生命 , 为人类治疗糖 尿病做 出巨大贡献 , 但是胰岛素 的临床应用也 带来 了许 多人们看 得见 的不 良反应 如胰 岛素过敏 , 胰 岛素引起的肢体 水肿 , 体质量增加 , 局部 脂肪 增生 等 ; 还有许 多治疗 当时无法发现 的不 良反应 , 随着研 究的 不断深入 , 逐步被人们所 发现和重 视。
素、 餐后胰 岛素 、 空腹 C肽 、 餐后 C肽 以及糖 化血 红蛋 白较 正
1 . 1 一般资料
泌专科 门诊 就诊 的 2型糖尿病 1 8 6例 , 根据空腹胰 岛素和( 或) 餐后胰 岛素测定 值 分为 高胰 岛素组 9 6例 , 正 常胰 岛 素组 9 0
例 。分组标 准按 文献报道 : 空腹胰岛素 >1 5 m U / L , 餐后 胰岛素

74 ・
Ch i n J o f C l i n i c a l Ra t i o n a l Dr u g Us e . F e b r u a r v 2 01 4. Vo 1 . 7 No . 2B

影响血糖波动的因素

影响血糖波动的因素

影响血糖波动的因素*一、影响血糖波动的因素1、受检测环境影响血糖值也会因血糖仪或检测环境而产生变化。

其实血糖自我监测毕竟是用简易仪器检测的,而且容易受环境、温度、温度、采血方法的影响,所以与医院的检测值相比可能就会有所误差,不过当检测值偏差在10%左右时,其实没必要特别担心。

另外,环境变化也会引起血糖波动。

长途旅行和出差、生活环境突然改变、天气变化、季节更替、怀孕等都是产生糖尿升高的重要因素。

2、药物剂量不足有的患者自行将药物减量;有的长期不查血糖,以致血糖升高后原来剂量未及时调整,会因药物剂量不足,造成血糖升高,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

3、细菌感染糖尿病人抵抗力较弱,如果皮肤破了,很容易出现感染,而且感染很难较快得到控制,感染后,患者分泌比较多的应激激素,会导致血糖升高。

4、应激状态加强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在身体处于感染、发烧等应激状态时,各种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血糖就会升高。

所以糖尿病患者在身体处于上述情况下时,一定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以便及时调整用药。

5、饮食不节是血糖波动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

当人在正常进餐后,血糖就会有较大的波动,锡城市民特别喜欢吃糖醋排骨、油面筋、洋快餐等一些高油、高脂的食品,有些人需要应酬,经常是烟酒不离身,这些都会使血液葡萄糖含量过高,即血糖升高。

*二、简单小妙招有效控制血糖糖尿病是很常见的疾病之一,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有很多,以下就是控制血糖的简单小方法。

1、减点肥有研究显示,超重者若能减掉体重的5%,其发生糖尿病的风险能降低70%。

对于一名79公斤的男性而言,大约为4公斤。

采用热量计算器,了解每日饮食的热量,能明显提升减肥效果。

2、吃饭先吃菜吃饭前先来一道醋汁拌蔬菜。

阿里森纳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2型糖友或糖尿病前期的人在吃碳水化合物之前,喝两勺醋,餐后血糖升幅会低些。

这是因为,醋能减缓淀粉酶分泌,放慢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速度。

3、每周运动4小时芬兰一项调查发现,运动能激发胰岛细胞的活性。

血糖波动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研究

血糖波动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研究

Z A a— u L Xa 知n H OD kn, V i o一 g。G O Y A u,ea.Dp r et E d cn l y h layGnrl o i l B in L t 1 eat n n or o g ,te i r eea H s t eigP A m i o Mit pa j
ltn ( MD)ad p s aC —ratepoe ( R )i e l d goe ae t wt p i ee m lts( 2 M). ao F i n l m a ecv rti C P nnwy i nsdp tns i t e2da ts e i T D i n a i hy b lu M e o s T D ai t wt gyoy t e g b ( b l) ≤8 0 acpe o t uu lcs o ir gss m h t d 2 M pt ns i lcsl e hmol i H A e h ad on . % cet acni osg oem nt n yt d n u o i e ( G )dtco . A crigt tersl f G ,3 a et w oe3t e f t dr ei i f l dguoe ( D) C MS e tn codn eut o C MS 0pt ns h s i so s n a dvao o bo lcs S ei oh s i m a d tn o <d ra m a l dg cs ( B )w r coe so lcs ecr o r p ( opA) n 0pt n hs t e i n l enb o l oe M G e hsna wguoe xus ngo u o u e l i u g u ,a d a etw oe m s f r 3 i s 3i o

2型糖尿病慢性血糖波动对动脉硬化的影响研究

2型糖尿病慢性血糖波动对动脉硬化的影响研究
w r s nf at ieet e entetogop P < . 5 ee i ic l df rn bt e ru s( 0 0 ). ( ) MA E i cr lt i o nr crs MT R , g in y f w h w 2 G or a dwt cr aysoe ,I ,C P s e e h o H MA—I n B I( <00 ) O R a dH C P .5 ;C rnr cr n M eer pc vl o e t i R ,H MA —I o a soe ad I T w r e et e cr l e wt C P o y s s i y ad h O R,HB I C
HB I 相 关 ( O 0 ) C均 P< .5 ;冠脉 病 变评 分 、I T分 别 与 C P O M R 、H MA—I R、H C 相 关 ( < .5 。 结 论 BI P 00 ) 慢 性 血 糖 波
动与 2型糖尿病 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有 关;胰 岛素抵抗 、胰 岛 p细胞功能缺陷以及氧化应激 可能在上述过程 中发挥作用。
Z A GJa ,e a. h layGnrl o i lfB n ,B ln 0 70 hn H N i n t 1Te i r ee s t @ig ei 10 0 ,C i Mi t aH pao lg a
【 bt c】 O cv T vsgtt pcocr ig csf c ao hr c r ii t e i e s e A s at r Mete o ne i eh i atf h n uo t tn n t o l osn y 2 a t l i i ta em o c l e u u i o a e s e s p d b er - l e

血糖波动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关系研究

血糖波动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关系研究

血糖波动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关系研究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的异常升高。

长期高血糖状态对人体健康造成了重大的威胁,容易引发各种慢性并发症。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血糖波动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本文将探讨血糖波动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影响以及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血糖波动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波动性较大,不仅表现为高血糖,还可能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这种血糖波动对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都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胰岛β细胞、血管和神经系统有直接的损害。

1. 血糖波动与胰岛β细胞的损害胰岛β细胞是控制血糖的关键细胞类型,长期血糖波动对其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研究表明,血糖波动幅度过大和频繁的高血糖暴露会导致胰岛β细胞的功能下降和凋亡,进而加速胰岛功能的退化进程。

2. 血糖波动与血管损伤糖尿病患者常常伴随有血管损伤的情况,这与血糖波动密切相关。

高血糖可引起内皮细胞的损伤和胰岛素抵抗,进而激活炎症因子和血小板聚集,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和血管壁增厚,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发症。

3. 血糖波动与神经系统损害糖尿病患者常常出现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研究发现,血糖波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神经细胞的氧化应激和神经递质紊乱方面,这些因素会加速神经元的退行性改变和神经传导的异常,从而导致神经系统的损害。

二、血糖波动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研究的进展近年来,研究人员对血糖波动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发现。

1. 血糖波动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血糖波动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显示,血糖波动对心血管病的风险具有独立影响,大幅度的血糖波动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2. 血糖波动与肾病的关系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血糖波动被认为是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漂移的影响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漂移的影响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漂移的影响目的观察动态监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漂移的细节及波动趋势,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86例T2DM患者进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并对第1日及第3日评估参数进行分析。

结果24 h平均血糖水平(24 h MBG)由胰岛素剂量调整前的(10.7±2.7)mmol/L 降至(7.9±1.6)mmol/L(P 1个SDBG的血糖波动,根据第一个有效血糖波动的方向进行统计,MAGE为所有血糖波动幅度的平均值。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进行单样本K-S正态分布检验。

正态分布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偏态分布数据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P75-P25)]表示,相关样本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由表1可见胰岛素剂量调整后24 h平均血糖水平(24 h MBG)为(7.9±1.6)mmol/L,明显低于调整前的平均血糖值(10.7±2.7)mmol/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调整后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由(5.5±1.6)mmol/L降至(2.3±1.0)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胰岛素剂量调整前后血糖的时间百分比均明显下降,PT1(≤3.9 mmol/L)由0.8%降至0.3%,PT3(≥7.8 mmol/L)由(32.7±7.5)%降至(14.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胰岛素剂量调整前发现的无症状性低血糖以夜间低血糖多见,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血糖低于5 mmol/L的平均发生次数由1.6次降到0.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不能及时发现24 h内各时段的血糖波动,更无法评估血糖漂移参数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影响因素研究
2007护理研修班巫海娣陈艳李姝
一、立项依据和目标:
1、本课题研究意义及同类研究工作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产权状况与存在问题,并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终身性疾病,其危害性是并发症。

而血糖波动(glucose variability)是目前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文献多聚焦于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并发症关系的研究,一般的观点是反复波动的高糖环境下时,由于适应能力欠缺,加速了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损害[1];波动性高血糖更能增强蛋白激酶C(PKC)的活性,激活氧化应激反应,促进内皮细胞凋亡,并最终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2]。

一些临床研究也证实:波动性高血糖可显著增加2 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和心血管死亡危险[3][4];同时血糖波动也是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的一个障碍,尤其是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血糖高波动性常常使胰岛素剂量的调整缺乏针对性,导致低血糖的频繁发生和高血糖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

最近一篇文章[5]应用DCCT数据分析认为血糖波动与1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关系不显著,引发较多的争议,可以肯定的是,在最近几年,关于血糖波动的研究仍将是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血糖波动参与了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有效的手段降低血糖波动,将会给予患者及整个社会极大益处。

综上所述,本课题的切入点是血糖波动的相关因素研究,通过文
献检索,此方面的研究国内外报导较少,且集中于治疗用药的选择,而对于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如年龄、病程、治疗依从性、胰岛功能等,尚无研究报导。

参考文献:
[1] 李赟. 波动性高血糖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4 ;24 (6) :400 - 401.
[2]Louis Monnier,Emilie Mas,Christine Ginet,etal. Activation of Oxidative Stress by Acute Glucose Fluctuations Compared With Sustained Chronic Hyperglycemia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JAMA.2006,295:1681-1687
[3]Jose´A, Francisco J,Beatriz Boned-Juliani,et al. Fasting plasma glucose variability as a risk factor of retinopathy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Journal of Diabetes and Its Complications 2003,17: 78–81
[4]Hirotaka Watada , Kosuke Azuma, Ryuzo Kawamori ,Glucose fluctuation on the progression of diabetic macroangiopathy—New findings from monocyte adhesion to endothelial cells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2007, 77S58–S61
[5] ERIC S. KILPATRICK, ALAN S. RIGBY, STEPHEN L. ATKIN.The Effect of Glucose Variability on the Risk of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Type 1 Diabetes. Diabetes Care2006 29:1486–1490
2、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意义、理论和实际依据
研究内容及目标:
探讨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为减少血糖波动提供干预的信息;
比较各因素对血糖波动的影响作用,为临床治疗及患者自我管理提供有力证据;
研究意义:
血糖波动(glucose variability)是目前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确认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并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合理运用,降低2 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和心血管死亡危险,缓解或减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本研究结果可使阻碍社会发展的经济负荷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减轻。

并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多资料。

3、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与国内外类似研究比较)
目前国内外文献均聚焦于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并发症关系的研究,均认为血糖波动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显著危害,而对血糖波动的相关因素研究相对关注较少(文献检索支持)。

而本课题的实施将探讨影响血糖波动的因素及这些因素对血糖波动的影响力。

本课题如能成功实施,将填补这一空白。

4、研究工作的预期成果、成果提交方式及专利申请状况
研究结果拟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并与本科室其他相关系列研究一起申报成果。

二、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和步骤
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根据WHO(1999)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标准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
抗GAD、ICA、IAA抗体阴性;
三月内治疗方案无更改。

排除标准:
近期存在严重感染;
有严重的肝肾疾患及心功能不全;
1型糖尿病或成人晚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及继发性糖尿病患者;
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对本研究依从性不好和(或)不能配合的患者。

研究样本数量及分组
符合上述纳入及排除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以上。

基线评估
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腰臀围比、血压、病程、文化程度
治疗方案
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固定血糖仪,每位患者每周测一天血糖谱(7点),连续3周,并记录当天血糖监测日记。

胰岛β细胞功能:
Homa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20×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 3.5)
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2.5 评价神经病变的指标有:感觉阀值测定;
评价血糖波动的指标有:七次血糖CV值,SD值,极植。

技术路线:
实现本课题预期目标已具备的基础和条件:
糖尿病防治研究中心为本单位重点学科,是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Project HOPE)糖尿病社区医师培训基地、江苏省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拥有完备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实验室。

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省级科研项目,并作为国际研究中国片区的一个研究中心、华东地区的牵头中心参加了澳大利亚健康研究所在全球进行的为期5年“2型糖尿病强化降糖降压对大血管病变的影响”的多中心、
随机、前瞻性研究(ADV ANCE研究)以及全军“十五”重点课题--“2型糖尿病一级预防研究”(PDP研究)。

现已成功结题。

“中心”下设内分泌专科门诊、病房及实验室,有广泛的病员来源,日门诊量120—150人次以上,保证了项目实施的病例要求。

本项目人员的安排充分发挥青年工作者精力充沛、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富有进取心的特点,同时有临床与科研工作经验丰富、沉着稳定的中年学者进行整体规划与实时指导,可保证项目科学、有序、按时完成.
四、申请课题经费预算,包括:预算支出科目(按下列顺序填写:1、合计;2、科研业务费;3、实验材料费;4、仪器设备费;5、协作费;6、管理费);金额(千元);预算根据及理由及年度使用计划。

项 目
金额(千
元)
预算根据及理由
1、合计
6.0 ——
论文发表版面费、参加学术会议及交流
血糖监测费3天×7次×4元×300人
院、科现有设备 —— ——
2、科研业务费
1.0 3、实验材料费
25.0
4、仪器设备费
5、协作费
6、管理费 0 0 0
五、计划进度(根据总的研究期限、年度计划进度,分别列出具体的目标和进度的考核指标)
本课题计划历时一年,具体研究进度及考核指标如下:
“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影响因素研究”调查表
编号:
一般情况:
姓名:性别:1=男2=女糖尿病病程:年体重指数:血压:
文化程度:1=大专以上2=中学3=小学4=文盲
治疗方案:
血糖mmol/L;A1C:%
实验室检查:
血糖监测:
胰岛功能:二相OGTT
神经病变评估:感觉阀值测定(最大值):ECG:QT间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