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政策学教案
《重农抑商政策》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重农抑商政策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2)分析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3)认识重农抑商政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演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分析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措施;(2)运用历史比较法,分析重农抑商政策在不期的特点;(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重农抑商政策对古代商业发展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客观评价重农抑商政策,认识其历史局限性;(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批判性思维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重农抑商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2)重农抑商政策在不期的特点;(3)重农抑商政策对古代商业发展的作用。
2. 教学难点:(1)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其原因;(2)重农抑商政策对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作用;(3)如何客观评价重农抑商政策。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重农抑商政策的背景;(2)提问:什么是重农抑商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政策?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重农抑商政策的内容;(2)分组讨论:重农抑商政策对古代商业发展的影响。
3. 课堂讲解:(1)讲解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措施;(2)分析重农抑商政策在不期的特点;(3)阐述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4.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业发展的具体影响;(2)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总结重农抑商政策的特点。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重农抑商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2. 选取一个历史时期,分析重农抑商政策的特点;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农业政策学》教案
教学难点
教
学
内
容
本章主要阐述农产品流通政策目标、手段,农产品价格政策,农产品补贴政策,农产品数量管理,农产品对外贸易政策,农产品市场结构政策等内容。
教学案例或实例
教学方式
讲授
作 业
《农业政策学》课程教案12
3.农业财政政策的作用,农业财政政策的目标,农业金融政策的作用,农业金融政策的目标,农业金融政策的内容。
4.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政策规定。
教学难点
教
学
内
容
本章主要介绍农业财政金融政策的目标、手段,农业投入政策,农业税收政策,农业金融政策等内容。
教学案例或实例
教学方式
讲授
作 业
《农业政策学》课程教案13
教学难点
教
学
内
容
本章主要介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政策目标,农村人力资源基本状况,农村就业政策及其目标,农村人力资源流动政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策等内容。
教学案例或实例
教学方式
讲授
作 业
《农业政策学》课程教案10
项 目
内 容
章
第十章 农业科学技术政策
学 时
4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农业科学技术政策目标、内容,掌握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政策,掌握农业技术推广政策具体内容。
4.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具体对策。
教学难点
教
学
内
容
本章主要介绍我国农村人口政策,农村教育政策,农村扶贫政策,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等内容。
教学案例或实例
教学方式
讲授
《农村政策与法规》课程教案-最新范文
《农村政策与法规》课程教案篇一:农村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农村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农村政策与法规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高等专科行政管理(乡镇管理)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农科各专业的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宪法常识、民法、刑法、经济法、农业法、资源环境保护法、诉讼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达到对学员的实际工作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使学员基本掌握宪法常识,民法、经济法的主要内容,刑法基本常识,行政法的主要内容,与农业、农村有密切关系的农业法、土地管理法、乡镇企业法,与资源环保有关的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诉讼法等内容。
三、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本课程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要求。
考核难度及题量的梯度对应于教学要求的三个层次。
未作具体教学要求的内容不作考核要求。
第二部分多媒体教材总体设计初步方案一、学时分配二、教材1、文字教材主教材为《农村政策与法规》。
主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编制音像教材的基础。
辅助教材《农村常用政策法规汇编》将农村常用的法规和政策汇编成册,供学员在学习、工作中使用。
2、音像教材音像教材18学时,为重点讲授型,包括三部分内容:(1)每章的重点和难点;(2)请有关专家讲述重要法规的立法原则和精神; (3)典型案例分析。
三、教学环节1、电视课电视课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获得本课程知识的重要媒体之一。
本课程将突破以往系统讲授的教学模式,采用重点穿插加专题讲座的方式。
2、面授与自学面授课应依照本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文字教材为主、结合音像教材的内容,进行启发式讲解、讨论。
学生以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结合收看电视教材、参加面授辅导课进行自学。
3、考试是对教与学的全面验收,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考试题目应符合本大纲的要求,覆盖面广,难度适中,题量适度,难度及题量的梯度按照教学要求的三个不同层次安排,对未作具体教学要求的内容不作考试要求。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概述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引导学生认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农业发展观念。
2. 教学内容:(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农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3)农业现代化的途径;(4)学生实践活动:调查当地农业发展状况,提出改进建议。
3.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案例分析法:分析农业发展的成功案例和存在的问题;(3)小组讨论法:探讨农业现代化的途径;(4)实践活动:实地考察或调查当地农业发展状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农业现代化的途径;(3)学生实践活动:调查当地农业发展状况,提出改进建议。
2. 教学难点:(1)农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2)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相关资料;(2)农业发展的成功案例和存在的问题的案例资料;(3)农业现代化的途径的相关资料;(4)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方案。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调查当地农业发展状况的工具和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吗?(2)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 讲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讲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讲解农业的作用;(3)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分析农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1)分析农业发展的挑战;(2)分析农业发展的机遇;(3)引导学生认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
4. 探讨农业现代化的途径:(1)讲解农业现代化的含义;(2)讲解农业现代化的途径;(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农业现代化的途径。
5. 布置学生实践活动:(1)调查当地农业发展状况;(2)分析调查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中国农业的教案
中国农业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农业的历史与现状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农业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
2. 理解中国农业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3. 探讨中国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
3. 中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4. 中国政府对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5. 中国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展望。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引入中国农业的历史和现状,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老师介绍中国古代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特点,以及中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3.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中国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并汇报讨论结果。
4. 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扮演政府官员、农民、科学家等,模拟讨论中国农业政策和发展方向。
5. 总结归纳:老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中国农业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教学评价:1. 学生分组讨论的表现和讨论结果。
2. 学生的角色扮演表现和讨论发言。
3. 学生对中国农业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农业生产基地或农业科技展览,加深对中国农业的了解。
2. 鼓励学生开展农业科技创新项目,促进农业发展。
教学资源:1. 图书、报纸、杂志、互联网等相关资料。
2. 农业生产基地、农业科技展览等实地参观活动。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中国农业的历史和现状,理解中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探讨中国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从而培养学生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关注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对农业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
初中历史中国农业改革教案
初中历史中国农业改革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农业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2. 掌握中国农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成就。
3. 分析中国农业改革对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中国农业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2. 中国农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成就。
3. 中国农业改革对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 中国农业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过程。
2. 中国农业改革对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内容,如农村经济改革的原因和背景。
2. 提问:你们认为农村经济改革对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或相关资料,了解中国农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成就。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农业改革的原因和背景。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3.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中国农业改革的案例,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过程。
2. 学生分析案例,思考中国农业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过程。
3. 学生分享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小组活动(15分钟)1. 教师布置小组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农业改革对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任务。
3.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农民代表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农业改革的实际情况和影响。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访问农村经济改革成果显著的地区,让学生亲眼目睹农业改革的成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小组活动和课堂小结等环节,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农业改革的背景、原因、内容和成就,以及农业改革对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农学专业电子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农学概论授课教师: [教师姓名]授课班级: [班级名称]授课时间: [具体日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农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主要研究领域。
- 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原理和主要作物栽培技术。
- 熟悉农业生态、农业经济和农业政策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农业生产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运用农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内容:一、农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 农学的定义2. 农学的发展历程3. 我国农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二、农业生产的基本原理1. 作物生长的基本规律2. 土壤肥力与植物营养3. 水分管理三、主要作物栽培技术1. 水稻栽培技术2. 小麦栽培技术3. 棉花栽培技术四、农业生态1. 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2. 农业生态平衡与保护3. 农业可持续发展五、农业经济1. 农业经济的基本原理2. 农业产业政策3. 农业市场分析六、农业政策1. 我国农业政策的发展历程2. 现行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3. 农业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农学基本理论。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农业生产问题进行讨论。
3.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观农场,进行实地考察和操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主要内容。
二、讲解农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 讲解农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分析我国农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三、讲解农业生产的基本原理1. 讲解作物生长的基本规律。
2. 讲解土壤肥力与植物营养。
3. 讲解水分管理。
四、讲解主要作物栽培技术1. 讲解水稻、小麦、棉花等主要作物的栽培技术。
农业政策与法规任务七教案:农业资源和法规保护政策与法规
任务七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一、教学分析1基本信息授课内容授课学时任务7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农业政策与法规2 21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课程性质专业课授课地点2.教学内容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本次课2学时教学内容学习,主要介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背景、意义,并摘选介绍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的部分重要内容;介绍了我国农业资源利用及保护的基本概念和政策法规,重点介绍了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政策法规以及水土保持、防沙治沙等与农业资源利用及保护有关的政策法规;介绍了我国农业资源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农业环境污染的状况,重点介绍了我国农业水资源和农业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资源、农业环境等相关概念有准确的理解,了解我国农业资源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的现状,掌握我国现行的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并对相关政策法规的司法实务有一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资源利用及保护政策与法规农业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I)学校易职教平台:发布课前任务;对学生提交结果进行评价;(2)智慧职教资源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平台资源,用于课前预习与课后拓展; (3)远程连线:让学生体验现实场景。
学历课程钱小莉胡永盛2023-094)617:21 ©序号课程名称1 农业政策与法规所属专业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韧溺V・返回课程类型课程负责人亩核人创建时间操作二、教学过程三、考核评价互动、课后测试、实训等进行评价,学生主要对各环节进行自评及互评,企业专家主要对学习效果评价,占比分别为课前15%,课中70%,课后15%o四、教学效果与反思1.教学效果(I)线上体验:加强线上学生的参与度;(2)企业指导:通过企业专家评价方案,深度推进校企融合,实现岗课一体;(3)情景模拟:试错学习、高效学习,提升信息素养。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案第二课时
第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与基地建设。
2.能够对走科技兴农之路有正确的认识。
3.能运用实例和数据说出发展农业也是我国重要的组成部分。4.知道发展农业可以带来什么。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明白农业的分布特点,决定了不同地方农业发展的特点。
2.学会结合地图对我国农业有很全面的了解,使走科技兴农之路可以带来生活的很大 变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农业的分布与农业的基地建设, 给科技兴农带来的影响。 要付出自己的一份 力量。
教学重点
1. 农业的分布特点
2. 科技兴农带来的影响
教学难点
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充分理解科技兴农。
教学方法
电子白板辅助教学 读图分析 小组讨论探究
课前准备
、n~r/八.、中、八.、、/.
课件、课前学案
二、新课学习
(一)农业基地建设(讲述) 我国自然调价千差万别, 社会需求不断变化, 只有因地制宜, 把不同的农业部门布局在 合适的地区,才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地的有实体按键,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首先要考虑的自然条件的特点。列如,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 热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 适宜发展种植业;在河湖较多、 水流平缓的地方, 适宜发展淡水渔 业;在降水较少,草场广布的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等。
2.感知身边的பைடு நூலகம்业科技(书上81页)
学生活动:
(1)家住乡村的同学调查家乡农业科技带来的变化,并填写表格。
(2)家住城市的同学去农贸市场或生鲜超市,调查了解农业科技给我们日常生活 带来的变化,并填写表格。
师小结:科技给农业的发展变化带来真大啊!我们应该走科技兴农之路。
初中历史中国农业改革教案
初中历史中国农业改革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农业改革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2. 掌握中国农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推动力量。
3. 能够分析中国农业改革的成果和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了解中国农业改革的历史进程。
2. 掌握中国农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3. 理解中国农业改革的影响和现状。
教学准备:
1. 教学PPT、教学课件。
2. 相关历史书籍和资料。
3. 实例分析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中国农业改革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二、讲授(15分钟)
1. 中国农业改革的历史背景。
2. 中国农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3. 中国农业改革的成果和影响。
三、分组讨论(15分钟)
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中国农业改革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分享讨论结果。
四、案例分析(15分钟)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中国农业改革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具体做法和效果。
五、总结(5分钟)
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总结中国农业改革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影响。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中国农业改革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
本教案设计主要以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为主要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农业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实际情况。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农村政策法规课程教案
农村政策法规设计方案第一部分课程说明一、课程的基本要求《农村政策法规》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个大学生”项目“乡镇管理”专业开设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农科各专业的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农村的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掌握《农业法》及其规定、农业土地承包法律制度、农业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政策与法律制度、农村社会生活法律制度、农村事务管理法律制度等重要内容。
本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农村政策为依据,结合法学和政策学的基本理论,力求使学生在学习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同时,掌握当前我国的重要农村政策和法律法规。
二、课程的学分和学时《农村政策法规》课程5学分,课内90学时,教学周期为一学期,全年开设。
第二部分资源介绍一、文字教材本课程文字教材为《农村政策法规》,主编为中国农业大学任大鹏教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教材是本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复习、考试的基本依据。
二、其他媒体1、书后附有2张VCD,主讲老师中国农业大学任大鹏教授介绍如何学习本课程以及各章重点难点提示的。
2、本课程计划制作录像课程和IP课程。
录像课程系统讲授文字教材的教学内容;IP 课程对教学重点作专题讲座。
3、本课程将提供网上辅导,帮助理解和掌握文字教材内容。
在县级电大,为你提供上网条件,你可以在那里上网,给老师发邮件提问题,下载或浏览网上辅导、使用IP课件、查找学习参考资料等。
三、教学环节1、自学自己读书、思考、实践,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读书要做笔记,要记下要点、疑难点,以便复习或请教同学、老师。
在自学过称中要善于使用提供给你的考核说明,你可以根据考核说明中的要求来读书和复习。
学习完一章再根据考核要求和章末的复习思考题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2、录像课利用录像课解决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到学习点收看录像或看VCD。
3、网上辅导收视IP课程或阅读网上辅导文章是系统学习的重要手段,学生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远程学习。
和三农有关的常识课程教案
和三农有关的常识课程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的三农问题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的三农问题及其重要性;2. 掌握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基本概念;3. 了解三农问题的历史背景和现状;4. 分析三农问题对中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5. 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入三农问题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农业、农村和农民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农业和农村的了解,并讨论他们认为三农问题可能涉及的方面。
知识讲解:3. 介绍三农问题的背景和定义,解释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概念。
4. 分析三农问题的历史起源和发展,并讨论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5. 分组讨论并分析三个具体案例,涉及不同方面的三农问题,例如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农民收入等。
6.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简短的报告,包括问题的原因、影响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探讨:7. 学生报告案例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分享不同的解决方案和策略。
8. 引导学生思考三农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包括政府政策、农业技术、农村发展等方面的改进。
总结与评价:9.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三农问题对中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重要性。
10. 提出学生对三农问题的思考和建议,并进行课堂评价。
教学资源:- PowerPoint演示文稿- 三农问题案例研究材料- 小组讨论指导问题- 评价表格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 案例研究: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三农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 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评价方式:- 小组报告的内容和质量;- 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 学生对三农问题的理解和思考的深度。
备注: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要求,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2024年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教案(新版)湘教版
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引入具体的农业案例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同时,教师需要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辅导,帮助学生掌握农业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地理学习观念,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以上措施,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农业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农业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农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生在进入八年级地理学习之前,已经对地理学科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他们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但兴趣程度因个人而异。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较为被动,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励。
学生在知识方面,对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一定的掌握,但对于农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可能较为陌生。他们了解一些常见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但对于种植技术和分布情况知之甚少。此外,学生对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现状了解不足。
4.讲解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技术及分布:运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挂图,讲解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技术及分布,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农业政策学 农业政策的执行过程PPT学习教案
信息资源
理政治论环境依、据经济的环科境、社会心理 环权境威资源
学性(反倾销) 第7页/共13页
方案规划的科
影响因素分解与作用方向(二)
4、农业政策执行
机构与人员
B、执行人员
A、执行机构
政策水平
机构分布的合理 性
各部门之间的分
工作态度
知识结构和 组织能力
工协作关系
第8页/共13页
各部门之间的权
第10页/共13页
本章基本问题
农业政策执行的含义、特征 史密斯农业政策执行模型、浴盆模型、互
动模型 分析各种因素对农业政策执行的影响 农业政策的具体执行程序
第11页/共13页
本章复习要点
关键概念 农业政策执行、浴盆模型、互动模型、史
密斯政策过程模型、循环模型 思考题 1、试述农业政策执行的特点和作用。 2、试述循环模型的主要内容。 3、试述农业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4、简述农业政策执行的方法与要求。 5、试述农业政策执行的具体程序。
农业政策学 农业政策的执行过程
会计学
1
第一节 内涵、特点和作用
内涵:农业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把农业政 策所规定的内容变成现实的过程。
特点:影响的广泛性、目标的具体性、灵 活性、阶段性和连续性。
作用: 1、发挥政策作用的必要途径; 2、检验政策正确性的重要标准; 3、制定新政策的第1页重/共13要页 依据。
早期失效
浴盆曲线
注重分析失效的
本质
偶然失效
早期失效
偶然失效
耗损失效
时间
追踪检查、修正
方案
第4页/共13页
耗损失效
2.3 互动模型
政策执行 相互调适部分 过程是执
《农村政策与法规》课程教案
《农村政策与法规》课程教案篇一:农村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农村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农村政策与法规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高等专科行政管理(乡镇管理)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农科各专业的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宪法常识、民法、刑法、经济法、农业法、资源环境保护法、诉讼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达到对学员的实际工作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使学员基本掌握宪法常识,民法、经济法的主要内容,刑法基本常识,行政法的主要内容,与农业、农村有密切关系的农业法、土地管理法、乡镇企业法,与资源环保有关的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诉讼法等内容。
三、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本课程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要求。
考核难度及题量的梯度对应于教学要求的三个层次。
未作具体教学要求的内容不作考核要求。
第二部分多媒体教材总体设计初步方案一、学时分配二、教材1、文字教材主教材为《农村政策与法规》。
主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编制音像教材的基础。
辅助教材《农村常用政策法规汇编》将农村常用的法规和政策汇编成册,供学员在学习、工作中使用。
2、音像教材音像教材18学时,为重点讲授型,包括三部分内容:(1)每章的重点和难点;(2)请有关专家讲述重要法规的立法原则和精神;(3)典型案例分析。
三、教学环节1、电视课电视课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获得本课程知识的重要媒体之一。
本课程将突破以往系统讲授的教学模式,采用重点穿插加专题讲座的方式。
2、面授与自学面授课应依照本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文字教材为主、结合音像教材的内容,进行启发式讲解、讨论。
学生以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结合收看电视教材、参加面授辅导课进行自学。
3、考试是对教与学的全面验收,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考试题目应符合本大纲的要求,覆盖面广,难度适中,题量适度,难度及题量的梯度按照教学要求的三个不同层次安排,对未作具体教学要求的内容不作考试要求。
第三节 农业的发展教案
第三节农业的发展教案一、概述农业是人类最原始、最基础的生产活动之一,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介绍中国农业的历史演变、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农业科技的应用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等内容。
二、历史演变中国农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经历了封建社会、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等多个阶段的演变。
其中,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农业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逐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三、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已经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其中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成为了主要趋势,而科技应用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则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未来,发展高效、生态、智能、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将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四、农业科技的应用农业科技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的研发水平逐步提高,包括由机械化、化肥、农药等传统技术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生态化、垂直化等多方面技术的转型升级。
同时,还涌现出了一些新的科技成果,如遥感、卫星导航、气象预报等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五、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现代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我国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未来,现代化农业将以数字化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手段,实现精准农业生产、高效储运物流和智能销售等多方面的升级。
此外,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也成为现代农业亟待解决的难题,只有实现绿色发展才能够保证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
六、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当前农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展示出适合现代农业的科技成果及应用;2.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农民,了解目前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及农民对未来发展的期望;3.学生自主模拟并设计一份可行性农业发展规划,通过课堂展示和讨论,加深对农业发展的了解。
七、总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的历史演变,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和科技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初中中国的农业教案
初中中国的农业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差异。
3. 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1. 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及其重要性。
2.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差异。
3.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1. 理解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及其原因。
2. 掌握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的农业》。
2. PPT课件。
3. 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农业?农业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如何?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农业是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种植、养殖、林业等生产活动的一种产业。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及其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差异。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农业地区分布差异的自然原因。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出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如梯田、水田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中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点评并补充。
2. 强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教材,思考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挑战。
2. 列举一个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并分析其必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及其重要性,掌握了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差异,并理解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设置,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教案设计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教案设计第一章: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理解农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农业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1.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心农业发展的思想感情。
1.2 教学内容1.2.1 农业的定义:介绍农业的定义,使学生明确农业的含义和范围。
1.2.2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农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阐述农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
1.2.3 农业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探讨农业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包括粮食安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
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农业的定义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3.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农业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1.3.3 调查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调查当地农业发展情况,增强对农业的认识。
1.4 教学评价1.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农业定义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理解。
1.4.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农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分析能力。
1.4.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章: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2.1 教学目标2.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影响农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培养学生分析农业发展问题的能力。
2.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的认识。
2.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发展、积极参与农业改革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2.2.1 自然因素:介绍气候、土地等自然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2.2 社会经济因素:阐述政策、市场需求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2.2.3 技术因素: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2.3.1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农业发展案例,使学生了解农业发展影响因素。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案(通用5篇)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案(通用5篇)《因地制宜进展农业》教案篇1其次节因地制宜进展农业[相关课件]教学要求1.了解我国的农业进展状况。
2.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3.举例说明因地制宜进展农业的必要性,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进展农业。
结构分析本节共分四个标题:“农业与我们”“农业的地区分布”“进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和“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通过学习,同学会对农业的重要作用、在我国的地区分布状况、进展农业的策略和原则以及我国农业今后的进展方向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熟悉。
在第一个标题当中,教材首先利用几张图片和简短的文字介绍了农业的简洁分类,接着通过活动让同学列举出农业为生活和工业生产供应的农产品,同学在调查和总结的过程中自然体会到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在介绍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时,教材首先利用地图将我国的东西部地区作了对比,包括它们的自然条件和进展起来的主要农业部门。
在此基础上,又将对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农业的对比支配到了活动当中,同学可以结合前面学习过的关于地形、气候等学问,以及教材前面的分析思路,进一步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包括耕地类型、熟制和主要的农作物。
最终,教材进一步介绍了山区农业随海拔高度而消失的差异。
这里实际在告知同学:地区差异不仅包括水平方向上的差异,也包括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在第三个标题中,教材首先通过两张图介绍了影响农业进展与分布的主要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第104页的活动3,是对同学是否已经理解上述影响因素的一个验证。
为了使同学理解因地制宜进展农业的重要性,教材还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说明白这个问题。
第四个标题是结合我国的现阶段国情而来的。
在人口增多、耕地削减、环境日益恶化的形势下,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有几个基本的途径;第一是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次是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例如进展生态农业)。
通过努力,我们的农业生产必将会取得令人满足的结果。
内容点析1.关于农业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政策的概念、构成、特征、类型以及形 成机制,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策干预的必要性、前提条件和局限 性;了解农业政策的目标及其历史沿革、演变规律;了解政策分析 方法的涵和具体模型。
教学基本容纲要
2.1政策体系与形成机制
2.2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4、课堂小结;
5、布置思考题。
作业讨论辅导
课后思考题
参考资料
1.钟甫宁主编:《农业政策学》(第二版),中国农业,2013;
2.兰英主编:《政策学》,中国农业,2013;
课后小结
早节名称
第四章农业政策执行
授课方式
讲授
授课时数
1
授课方法和手段
以教师讲授的板书容为主,同时组织相应习题。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政策执行理论的演变和农业政策执行的常用 的模型;认识农业政策执行的资源条件和影响因素;熟悉农业政策 执行的具体过程;掌握农业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意义。
讲授
授课时数
2
授课方法和手段
以教师讲授的板书容为主,同时组织相应习题。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学习这一章,学生应该掌握农业政策评估的理论知识和方 法工具;了解农业政策评估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农业政策评估的 定义、容、类型、功能、过程、原则、标准和程序;辨识政策评估 与政策监控、控制和政策调整的区别和联系。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考核方式
考试(2)考查()
课程教学 总学时数
32
学分数
2
学时
课堂讲授学时数
28
实践课学时数
实验学时数
课堂讨论学时数
4
使用教材名称
作者
出版时间
《农业政策学》
孔祥智
高等教育
2014年7月
主要教学参考书
书名
作者
出版时间及
《农业政策学》
《政策学》
钟甫宁
兰央
2013年,中国农业
2.3农业政策的涵、类型和主要分析方法
2.4中国农业政策的目标沿革、现状与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策干预的必要性、 前提条件和局限性。 难点:政策分析方法的涵和具体模型。
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上次课的容引入新课;
2、讲授新课;
3、 重点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政策干预的必要性、前提条件和局 限性;
教学基本容纲要
3.1公共政策制疋概述
3.2农业政策问题的确定
3.3农业政策议程
3.4农业政策方案规划
3.5农业政策的合法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农业政策问题的确认和农业政策议程。 难点:农业政策方案规划及合法化。
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上次课的容引入新课;
2、讲授新课;
3、重点掌握农业政策问题的确认和农业政策议程;
教案
2014〜2015学年第2学期
课学院
主讲教师:
燕娥
授课班级:
12级农经一、二班
授课学时:
32学时
学院教务处制
课程名称
农业政策学
课程编号
440104008
授课专业
农林经济管理
班 级
经管2012农经一、二班
课程类型
必修课
专业课(2);专业方向课();公共基础课()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农业贡献的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 础地位的含义;掌握农业的概念、特点;理解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与 农业发展的关系。
教学基本容纲要
2.1农业的贡献
2.2农业的地位及其演变
2.3城乡统筹与农业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要掌握农业的概念、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1、用案例分析引入新课;
2、讲授新课;
教学基本容纲要
1.1政策与政策科学
1.2政策与农业发展
1.3本书的框架结构和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什么是政策,政策科学的容。了解农业政策对农业发展的重要 地位和作用。
教学过程设计
1、用案例分析引入新课;
2、讲授新课;
3、重点让学生理解农业政策的基本容,以及农业政策对农业发 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4、课堂小结;
2013年,中国农业
说明:本页用于一门课程实施方案的整体设计。表中()选项请打“V”
0
早节名称
导论
授课方式
讲授授课时数1
授课方法和手段
以教师讲授的板书容为主,并同时组织相应习题。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政策的概念、特点,以及政策科学的 容;掌握农业政策对农业发展的作用;对全书的容有一个概括性的 了解。
教学基本容纲要
4.1农业政策执行概述
4.2农业政策执行的主要理论
4.3农业政策执行的资源条件和影
4.4农业政策执行的具体过程
响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政策执行理论的演变和农业政策执行的常用的模型; 认识农业政策执行的资源条件和影响因素。
难点:熟悉农业政策执行的具体过程;掌握农业政策执行的含 义、特点和意义。
4、课堂小结;
5、布置思考题。
作业讨论辅导
课后思考题
参考资料
1.钟甫宁主编:《农业政策学》(第二版),中国农业,2013;
2.兰英主编:《政策学》,中国农业,2013;
课后小结
早节名称
第三章农业政策制定
授课方式
讲授
授课时数
1
授课方法和手段
以教师讲授的板书容为主,同时组织相应习题。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公共政策制定的含义、理论依据和原则; 了解公共政策的系统构成。同时掌握农业政策问题的确认和农业政 策议程,熟悉农业政策方案规划及合法化。
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上次课的容引入新课;
2、讲授新课;
3、重点掌握农业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意义;
4、课堂小结;
5、布置思考题。
作业讨论辅导
课后习题
参考资料
1.钟甫宁主编:《农业政策学》(第二版),中国农业,2013;
2.兰英主编:《政策学》,中国农业,2013;
课后小结
早节名称
第五章农业政策评估
授课方式
教学基本容纲要
5.1农业政策评估概述
5.2农业政策评估的功能、原则和标准
5.3农业政策评估的容与方法
5.4农业政策评估的程序
5、布置思考题。
作业讨论辅导
案例分析:我国农业政策的作用
参考资料
1.钟甫宁主编:《农业政策学》(第二版),中国农业,2013;
2.兰英主编:《政策学》,中国农业,2013;
课后小结
早节名称
第一章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授课方式
讲授
授课时数
1
授课方法和手段
以教师讲授的板书容为主,并同时组织相应习题。
教学目的及要求
3、重点让学生理解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4、课堂小结;
5、布置思考题。
作业讨论辅导
教材的课后思考题
参考资料
1.钟甫宁主编:《农业政策学》(第二版),中国农业,2013;
2.兰英主编:《政策学》,中国农业,2013;
课后小结
早节名称
第二早
农业政策分析框架
授课方式
讲授
授课时数
1
授课方法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