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部如何适应农村基层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年干部如何适应农村基层工作

曾正兵向培年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我们党直接面向农村的关键层次,直接面对广大农村和农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乡镇干部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生活在群众当中,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的具体执行者,肩负着管理群众和服务群众的双重重任,是农村工作的组织者、指挥者。农村基层干部能不能坚持执政为民,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2009年5月2日胡锦涛主席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讲话指出:“五四运动昭示的青年运动正确方向,就是在党的领导下,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当代青年学生要健康成长、茁壮成才,仍然必须坚持这个正确方向、这条正确道路。对青年学生来说,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只有深入到基层中去,深入到群众中去,才能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不少高校毕业生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主动到基层一线去工作,做出了显著成绩,加快了成长成才步伐。希望更多同学以他们为榜样,自觉到基层一线去发挥才干,到艰苦的环境里去经受锻炼,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切实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造就青年干部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如何培养造就青年干部,乡镇农村为培养青年干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是培养青年干部的摇篮。青年干部如何适应农村基层工作,笔者就此发表愚见。

一、青年干部在农村基层工作的现实表现

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他们豪情满怀,踌躇满志,大有力拨山河之气概,他们认为以四年的大学知识在乡镇工作绰绰有余。其实不然,因他们未接触过农村工作,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运用相距甚远,工作无法适应,一时难以渡过角色转换的磨合期。

(一)心理上的不适应。一是难脱学生气。刚离开校园,从学生到公务员的转变,他们大多无法脱离学生气,想问题、办事情单纯、片面,存在着浮而不深,依赖心理强,承受心理弱的问题。二是经不起挫折。因学生气十足他们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就会打退堂鼓,感到心灰意冷、提不起精神。有些人则认为自己知识厚实,思想上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难以放下架子和群众打成一片。三是对自己约束差。部分学生报考公务员是出于择业的无奈,从内心深处对选择到农村基层工作感到不理想,到基层后心灰意冷,放松了自我约束,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三天的热情后工作中就自由散漫,遇事不请假,随意离岗,工作敷衍等。四是浮躁心理严重。参加工作后不能够沉下心来认真工作,而是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学到了手中,两眼向上,一心直盯着环境好、待遇优、级别高的单位,与自己的同学比待遇而不是比业绩,不安心基层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二)环境上的不适应。大多新来的公务员是从学生出身,由于多年在外求学尤其是大学校园生活的经历,部分人已经习惯了都市的生活,因而在选择当公务员后,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面对基层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较差的生活条件,还是感到与自己的想像落差太大。没有车水马龙的景象,没有灯红酒绿的场景,终日陪伴的是狭窄的街道,行走的是乡村小路,听到的不是邓丽君幽雅的情歌以及现代的摇滚音乐,终日陪伴的是狗吠与鸡鸣,失落感油然而生,被淘汰的人不在少数。

(三)生活上的不适应。都市校园生活,一日三餐按时就餐,周末逛街、上迪吧、下馆子、公园消遣幽会等,生活节奏浪漫有规律。来到偏僻的小镇乡村,一切生活规律被打乱,有时到村里工作下午2点吃不上午饭,回到乡镇机关食堂早已开过,到了周末食堂就不开火

了,只好陪伴“康师傅”。夜深人静的时候,望着那繁星点点,思前想后问自己:这就是我的理想?此时热情没有了,豪言壮语不见了,孤独、寂寞、空虚缠绕心头,到了天亮丢下行李扬长而去,再也不回来了。后来人清理房间时,笔者亲眼目睹其场面,只见烟蒂、纸屑等杂物满屋,丢弃的方便面盒内长了2公分的黑霉,一片狼藉。

(四)工作上的不适应。初来乍到他们工作无从着手,起草文书材料无法动笔,下基层办事不知头绪,整理档案前后顺序颠倒,编写档案文书页码前后不一致,盖个公章是倒着的。他们希望有抗震救灾,抗洪抢险这样的事情去参与,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情,立一个大功,电视上镜,做英模报告,提升级别。一部分人适应乡镇环境较慢,加之缺乏必要的实践,工作中被动应付、得过且过,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有效结合起来,使个人的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尤其是面对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虽有热情却方法欠妥,应对能力和策略不足,独立工作能力不强。他们的出走给乡镇机关不是带来的鲶鱼效应,而是消极的负面影响。

二、青年干部如何适应农村基层工作

青年干部如何适应农村基层工作,如何尽快消除这些不适应,进入最佳工作状态,这既要靠组织的帮助引导,更要靠个人的不懈努力。

(一)要找准自身的工作定位,迅速进行角色转变。从走出校门到走向社会,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心理上的适应期和角色转换的磨合期。就大学生公务员而言,如何适应从校园到农村基层生活的过渡,实现由学生到干部身份的转变,这是要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必须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和端正的态度,正确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己所肩负的职责。当前,农村正处于一个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广大农村的发展潜力被逐步挖掘,孕育了大量的发展机遇,在这个时机,公务员到农村基层,目的是让他们在农村一线发挥聪明才智,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并通过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激发农村干部的整体活力和工作热情,深化改革,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对此,大学生到农村基层要有一种荣誉感和使命感。同时,身处农村这个大环境,许多事物还要靠自己去摸索、去分析、去解决和处理,因此要多看别人怎么做,不要感染坏的习气,做到去粗取精,明确自己到农村究竟要去干什么,怎样才能干出一番成就,把自己的远大抱负与到农村基层一线的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摈除思想上自我定位过高、工作怕吃苦、依赖心理强等问题,不断地矫正自我,锤炼自我,在思想上自觉地把自己定位于一名基层工作者,做到身处基层更要心系基层,真正融入到农村基层这个大熔炉之中。

(二)从头学起,快速成长。“对照《公务员法》逐条检查自己的工作,发现自己有太多的不合格,有太多的不满意,有太多的不符合要求。光靠学校的那几本书是远远不能胜任工作的”。这是一个新参加工作半年公务员的自白。人们常说,选择了学习,也就是选择了进步。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单纯的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自我境界、素养及对外界事物认识提高的一个过程。如果说,多年的校园生活已使大学生公务员奠定了厚实的知识基础,那么基层农村就是让他们学会如何为人处事、掌握工作方法的第一课堂。工作中,要切实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高高在上的骄傲情绪、不愿吃苦的悲观情绪,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学风,向基层干部学习,向农民群众学习,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去认真感悟、细心体会,把学习作为积累知识、增长才干、提高水平的重要手段,当成加强修养、陶冶情操、提高思想境界的重要途径。要紧扣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实际,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政策法规、农村改革的发展历史,以及所在乡情及村风民俗,掌握好第一手资料,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工作的开展。同时,还应当学习科技、法律、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以不断增长见识,拓宽思路,有效地将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与群众接触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总结得失,不断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调查研究的习惯,使自己成为知识全面、见多识广的全才。

(三)培养良好的作风,成为一名合格的基层公务员。在农村基层工作以实际行动充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