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

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然而当代中学语文教学则以单篇阅读为主,甚至是只有单篇阅读。直到2001年,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至此读整本书在语文的日常教学中才获得了新生。

可是,面对整本书阅读,广大一线教师却有些手足无措,对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尚茫昧不清。作为一名指导学生开展阅读的实践者,笔者将从发展与提升学生思维这个角度来谈谈对中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的四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笔者认为整本书阅读对发展与提升学生思维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这首先是由整本书的教学价值所决定的。“整本书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提供相对完整的文化场域,推动认识过程的逐渐完善,促进阅读策略的综合

运用,承载综合能力的进阶发展。”[1]

由此可见,

与单篇课文相较,整本书阅读无论是从文本的内容、主题、形式、手法等还是阅读过程的能力要求、阅读指导的方法手段,都丰富而复杂得多,是阅读思维综合提升的过程。其次学生阅

读整本书的过程需要线性思维,梳理人物或事件发展演变的过程;需要逻辑思维,由一个人物或事件出发,找出与之相关的人物或事件,比较分析判断演变的实质内涵;需要辩证思维,在更广泛的阅读空间里,探究文本材料间的对立与统一,批判性地思考作品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完成阅读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阅读实践中得以发展。最后,在日常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所花费的课时量始终是无法和教科书的单篇精读课文相比的。这就要求我们抓住有限的时间,精心设计整本书阅读教学重点难点。笔者认为以发展与提升学生思维为目标开展整本书阅读指导,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

就此,结合《骆驼祥子》的整本书阅读,谈谈个人的实践与思考。

一、理清情节:发展学生线性思维能力整本书情节内容丰富繁杂,阅读的时间较长,对于刚刚接触的中学生来说,读后留下的往往是零碎的阅读记忆,难以形成前后有逻辑因果的情节链条。譬如《骆驼祥子》,其中最著名的情节是买车,一般教师和学生就抓住这一点进行情节脉络的梳理。或有简单概括为“三次买车经历”的;或有将买车和丢车的情节联系起来概括为“三起三落”的:

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

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整本书

阅读的教学实践

◎江苏/许峰

摘要: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整本书阅读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以《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引导学生理清情节、比较分析、探究思辨,从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认识,提高线性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能力。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思维发展与提升;《骆驼祥子》

32

2019/2

《骆驼祥子》阅读记录卡

(情节)

祥子(章节)

(其他人物)

记录人:

记录时间:

24681012141618202224

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骗去。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这样的情节梳理显然是难以让人满意的,仍然掉入了阅读碎片化的陷阱里。学生因此会忽略作者精心描写的其他重要人物,甚至会忽略祥子这个主要人物身上其他重要情节。

这里必须再次强调,阅读整本书光留下情节的一星半点的记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帮助学生以主要事件或主要人物为切入口,通过有效方式,串联起整本书的人物、情节,形成人物与人物、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前后观照,即人物或事件发展演变过程,为进一步深入分析文本做好充足的准备。这对发展学生线性思维能力是极其有价值的。

为此,笔者设计了以下阅读记录卡,引导学生在填写的过程中,梳理出《骆驼祥子》整本书的情节,以及前后的关联变化。

令人惊喜的是,经过三四次的有效训练,学生可以自主设计阅读记录卡。丰富多样、形态各异、色彩斑斓而充满意味的阅读记录卡成为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靓丽名片。

二、联系比较: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个骆驼祥子的除“买车”外的其他重要情节:病。

《骆驼祥子》主要描写了祥子的三次病。第一次在第四章:祥子在海甸的一家小店里躺了三天,身上忽冷忽热,心中迷迷忽忽,牙床上起了一溜紫泡,只想喝水,不想吃什么……刚能挣扎着立起来,他想出去看看。没想到自己的腿能这样的不吃力,走到小店门口他一软就坐在了地上,昏昏沉沉的坐了好大半天,头上

见了凉汗。第二次在第十九章:祥子昏昏沉沉的睡了两昼夜……他的头像有块大石头赘着,脖子一软,眼前冒了金花,他又倒下了。第三次在第二十一章:他撒不出尿来了!大家争着告诉他去买什么药,或去找哪个医生。

学生阅读相关情节后,教师追问:我们比较一下骆驼祥子三次生病的原因,并请你说说感想。很快学生们就热闹地说开了:

生一:第一次生病是因为刚从军营里逃出来,又惊又怕又饿;第二次是因为在暴风骤雨中拉车,淋了雨,着凉(也可能是中暑)了;第三次是受了夏太太的诱惑。

生二:从得病的原因上来看祥子逐渐走向堕落。

真是太精彩了!学生在情节梳理的基础上,不仅探求了情节发生的原因,而且还将原因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发现情节的内涵,作者情节安排的意图。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除祥子外的几个其他重要人物:老马儿、小马儿、高个子、二强子。

经过对“生病”情节的考查,学生已经学会了梳理情节、联系比较的阅读思维方式。很快他们发现老马儿、小马儿出现在第十章,二强子出现在第十七章,高个子在第十六章。找完之后,学生细细阅读,仔细推敲,认识到:把这四个人按年龄重新排一下序,小马儿(少年)——高个子(青壮年)——二强子(中年)——老马儿(老年),不就是一个车夫的一生吗。

教师继续问:他们对祥子有什么影响。于是学生在文中找到以下文字:

那一老一少似乎把他的最大希望给打破

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