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

合集下载

统编版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实践与研究

统编版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实践与研究

统编版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实践与研究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方向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进行传统文学名著的教学。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提出推进整本书阅读,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教学实践和教材设计之中。

这一举措旨在培养学生对于文学名著的整体把握和深入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如何切实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以及如何构建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同时兼顾教学效果和学生需求等问题,仍然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

本文将结合对统编版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初中语文名著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修养。

二、整本书阅读理念的重要性整本书阅读教学是指将一部文学名著作为整体进行深入研读和讲解,学生需要全面理解和把握作品的内容、结构、风格等方面,从中获取文学知识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传统文学教学的一次革新,它突破了以往片段式的文学教学模式,注重使学生全面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和文学鉴赏的能力。

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对于作品的整体把握。

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通过深入研读文学名著,学生能够感受到作品的独特魅力,提高对文学的喜爱和理解,从而培养良好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深入阅读和思考文学名著,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文学鉴赏的水平。

可见,整本书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1.构建适合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合理构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模式。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实践与探索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实践与探索

感谢观看
一、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的价值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内容丰 富、博大精深,涵盖了文化、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开展《红楼梦》整 本书阅读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
1、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 能力
《红楼梦》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小说中的描写语言和人物对话既生动形 象又精炼传神,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素材。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可以接触 到大量的语言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语言规律,提高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
3、你如何看待贾宝玉的人生观?
然后,在分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发言,探讨上述问题的答案。在课堂讲 解阶段,教师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红楼梦》中的主题和艺术手法,以及如何评 价贾宝玉的人生观。最后,教师还引入了其他相关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经历,帮助 学生全面了解这个章节所涉及到的背景、人物性格和故事发展。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红楼梦》的理解和体验,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与小说 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讲座、展览、话剧表演等等。这些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 深入了解小说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内容
引言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巨著,富含人文精神、文化内涵和艺 术价值。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高中语文课程纳入了《红楼梦》 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本次演示将围绕《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其重要 性和方法,为广大师生提供有益的参考。
2、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 能力
《红楼梦》中的人物性格、命运、社会关系错综复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 要进行分析、综合、推理等思维活动。通过深入阅读和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 到锻炼与提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 力。

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虽然一些学校已经尝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但大多局限于单一课文或知识点的整理和梳理,尚未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

对思维导图如何应用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有助于完善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

为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实际应用效果,为教育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究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教育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探讨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理论基础,分析其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升文学理解能力方面的作用机制,为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2. 探究思维导图在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深入剖析如何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和应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分析实践研究设计与实施过程,总结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实践经验,为其他教育工作者在类似领域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旨在探索并验证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为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促进综合素养发展提供实际指导和参考。

1.3 研究意义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全面地阅读一本完整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情感体验能力等多方面的素养。

在现实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阅读理解能力较弱等问题时常出现。

对于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进行思考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旨在通过思维导图这一视觉化工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情感体验和思维深度。

本研究也将探讨如何有效地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本内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课程设计课例研究报告

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课程设计课例研究报告

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课程设计课例研究报告一、关于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概述1、目标“整本书”阅读训练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良好途径之一,从本课题组开题以来,我们按照开题报告里的安排,以期学生在读完一整本书之后,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有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的提升。

2、核心概念名著导读中“整本书阅读”的涉及两个基本层面:一方面是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积累、阅读的速度、阅读的方法等,以及学生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如何指导学生具体实施“整本书”阅读,采取的学法指导、活动设计、交流汇报成果展示等。

二、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研究过程及成效1、前期准备明确书目,初中语文统编本教材各册中名著导读推荐的十二部精读名著为“整本书阅读”的读本;保证书籍,每学期指导学生确定一本名著作为学期的“整本书阅读”读本,从多渠道解决读本,争取人手一部名著。

课题组研究是以年级试点进行,对学生进行研究前的问卷调查,弄清楚学生的名著“整本书阅读”现状及存在问题:兴趣不浓,没有合适的阅读方法,只读不动笔等。

2、课题研究内容(1)强化学生阅读文本的主体意识名著导读“整本书阅读”的研究真正做到了以学生阅读为中心,随时关注学生的实际、兴趣爱好、起点、生长点,以及学生的能力培养,在学生已有的阅读基础上,致力于解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学生阅读的综合素养。

每周至少用一到两节自习课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并关注学生的圈点勾画批注,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整理自己的收获。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让他们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2)培养学生阅读文本的探究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对名著精读篇目的方法进行指导,明确具体的操作步骤,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名著阅读的习惯。

比如精读、跳读,选择性阅读、摘抄做笔记等方法,让学生在边读的过程中边读边圈点勾画批注,掌握科学的名著阅读方法。

高中英语课堂“整本书阅读”实践浅谈

高中英语课堂“整本书阅读”实践浅谈

高中英语课堂“整本书阅读”实践浅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的目标也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向了全面素质的提升。

因此,高中英语课堂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点讲解和语言技能训练,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这种情况下,“整本书阅读”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实践方式。

一、整本书阅读的基本概念整本书阅读,是指学生基于教师指定的文学作品,以整本为单位,分析和体验作品中的语言、情节、人物、风格等方面。

整本书阅读主要依靠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来完成,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了解、探究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整本书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意义1、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整本书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和思想传统,加深学生对外部世界的认知。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整本书阅读的过程需要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理解能力。

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句型、词汇、语言习惯等语言要素,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和理解能力。

4、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

整本书阅读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创新、判断等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自己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整本书阅读的实施策略1、注重阅读前的准备。

教师在教学前应该对整本书阅读的内容进行充分了解,了解本书的主题、情节和人物,为后续的授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和教材的特点,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作品,启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注重课内外的结合。

整本书阅读需要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参加课堂讨论,教师应该重视课堂讨论的情况,及时查缺补漏,弥补学生自我学习的不足。

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补充阅读和研究,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和语言素养。

3、注重学生的参与性。

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教海探索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陈秀平摘要:阅读的本质就是读者的思考过程。

阅读训练也是思维训练的主要手段之一。

阅读教学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在探讨阅读教学策略时,以主问题统领课堂,提升思维的系统性;以专题研习来深化文本,提升思维的深刻性;以拓展迁移来带动研读,提升思维的灵活性;以真问题带动理性思考,提升思维的辩证性的策略,在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做出尝试。

关键词:思维系统性;深刻性;灵活性;辩证性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把思维发展和提升作为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它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应用,发展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同时提升思维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特性等品质。

通过有的放矢地学习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是可以得到明显发展和提升的。

阅读的本质,就是读者的思考过程。

思维训练贯穿读者的阅读过程。

深入阅读,实际上就是在进行不断思考,想象,推理,判断,评价和鉴赏等思维活动。

深入而持续地阅读,不断训练思维,可以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升思维品质,建构以思维发展和提升为导向的阅读教学体系,应该是我们一线语文老师的自觉追求。

目前我们的阅读教学倾向于知识的教授,在教学设计上多沿袭了传统教学模式,比如知人论世,背景介绍,段落分层,内容分析,探究手法,概括主题等,忽视思维发展和提升,以至于学生思维碎片化、浅层化、片面化甚至极端化。

为此,笔者以苏教版必修语文教材的文章为例,旨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阅读教学策略方面做出一些尝试。

一、任务驱动,以主问题引领阅读课堂,提升思维的系统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任务驱动,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具体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在尊重学生现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生性学习。

在教学理念上,许多老师已经树立了任务驱动的理念。

初中英语名著“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

初中英语名著“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

初中英语名著“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摘要:初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较高。

尤其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更加重要,初中英语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能让初中生感受到英语阅读的乐趣。

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内化阅读内容,能发展多元思维。

本文主要从基于文本主题的任务驱动、基于阅读初体验的策略实践、基于目标引领的项目式阅读实施三个方面探讨了初中英语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英语名著都是经过了时间筛选,代表着世界文学艺术高度的经典读物,是师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首选文学读物。

但是目前的名著阅读教学情况并不乐观。

仍存在很多问题,学生方面,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强,欠缺阅读动机。

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英语名著阅读教学关注度较少,导致学生的名著阅读效果不明显,另外学生的迁移能力欠佳,并且不注重更新阅读策略。

导致整体的阅读效果不佳。

一、基于文本主题的任务驱动1.图式驱动,激活原有认知没有图式的引导,学生很难深入理解材料内容。

在进行阅读活动时阅读主体不仅仅要参与解码,还要对自己已形成的图式进行不断修正和验证[1]。

因此这个过程能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能让他们产生必要的联想,从而为进一步阅读做知识储备。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进行有针对性地阅读,他们能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图像,进而对阅读内容产生直观联想,这样才能促进认知水平的提升。

为此,教师要想办法给学生创设阅读情境,将课程内容跟名著材料联系到一起,一方面让学生快速进入阅读状态,另一方面开阔他们的视野。

如在学习译林版教材中“Wild animals”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同学们播放野生动物的纪录片,在这个过程中带领大家认识各种野生动物的名字。

接着带领大家阅读《黑骏马》,在正式阅读前,教师可以先跟同学们探讨跟马有关的话题,如提问:在大家的印象中,马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它的外貌是怎样的?性情又是怎样的?这样提问是为了唤醒初中生脑海中关于马的图式,以此打开学生的思路。

“整本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整本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整本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摘要】本文从整本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定义意义入手,探讨了整本书阅读在课堂实践中的策略和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

同时分析了整本书阅读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挑战与突破,以及与多元文化教育的结合和在素质教育中的角色。

最后展望了整本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未来发展,指出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性。

通过对整本书阅读的探讨,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整本书阅读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体现,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研究、重要性、定义、意义、实践策略、学生语文素养、挑战、突破、多元文化教育、素质教育、展望、综合能力、价值观塑造。

1. 引言1.1 整本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整本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从而提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整本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整本书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引导他们思考作品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整本书阅读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字表达能力。

整本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

1.2 整本书阅读的定义和意义整本书阅读是指学生在语文课程中通过阅读整部作品来获取知识、感悟生活。

整本书阅读不同于片段阅读,它要求学生沉浸在整个故事情节或思想主题中,领略作品的完整性和深度。

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整本书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读能力。

通过读完整部作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进而提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能力。

新课标视野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思考与实践——以《简·爱》名著阅读为例

新课标视野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思考与实践——以《简·爱》名著阅读为例

教学·视角新课标视野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思考与实践———以《简·爱》名著阅读为例文|黄金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味”。

新课标有关语文阅读的这一要求启示义务教育学段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阅读教学工作,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及其能力。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深知整本书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积极探索与实践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及其方法,有效推动了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提升与发展。

一、整本书阅读的定义整本书阅读是指将一本完整的书籍从头到尾地读完,全面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内容、结构和意义的阅读过程。

由定义来看,整本书阅读不仅是对书籍进行快速浏览或片段阅读,而且还需要读者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通过持续的阅读过程,逐渐融入书中,体验作者所创作的故事、思想和情感,以便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情节发展、人物形象等方面的细节,进而实现把握整个故事的线索和主题,理解文学技巧和艺术表达。

二、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有效教学策略以下,我仅以《简·爱》这一经典名著为例,详细论述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明确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奠定整本书阅读教学基调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是指在教授一本完整的书籍时,教师所设定的学习目标和期望学生获得的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仔细阅读所选书籍,了解其内容、主题和结构,分析其艺术特点和学习价值,以此判断教学重点和关键知识点;还要考虑所教学生的认知水平、阅读能力和兴趣爱好等因素,了解他们的整本书阅读学习需求,以此确定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

基于新课标所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框架,结合《简·爱》整本书的实际内容,将其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制订如下。

1.文化自信(1)了解小说《简·爱》所处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理解其中反映的英国乡村生活和社会阶级差异。

指向思维品质发展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以六下《鲁滨逊漂流记》教学为例

指向思维品质发展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以六下《鲁滨逊漂流记》教学为例

小学教学计·语文2021/01、02———以六下《鲁滨逊漂流记》教学为例文|陈雪娟如何基于学生思维发展,适时、适度、适切地开展阅读指导,让阅读从“无趣”走向“有趣”,从“浅层”走向“深度”,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本文以六下“快乐读书吧”《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为例,谈谈深度阅读指导。

一、立足教材,适时推荐,培养思维的层次性对于五、六年级学生来说,阅读小说、名人传记、散文等作品,可以有效地训练思维品质,构建思维体系。

(一)理清书目,前勾后连,让思维有体系教材在每一册“快乐读书吧”都安排了整本书推荐。

细读每次“推荐读物”与“阅读要求”,不难发现编者编排在“体裁要求”“阅读要素要求”等方面呈现逐层递进、螺旋上升的特点,这正符合学生思维发展从直观到抽象、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训练过程。

右为四到六年级“快乐读书吧”阅读推荐读物与阅读要素一览表。

纵观此表,教材在“阅读体裁”上纵向编排,推荐读物由通俗易懂的、口耳相传的民间传说故事到中外经典名著,均有涉猎;在“阅读要素”上从“单一性”到“多样化”。

“边读边想”“用阅读卡记录”“阅读精彩片段”“理清人物关系”“写读书笔记”等阅读方法运用逐层推进。

教师在指导时需关注年段特点,把握阅读要素,整体关照,突显方法指导,强化阅读思维训练。

在六年级“外国名著”的阅读时,要做到勾连已学方法,学会综合运用读书方法,体现六年级“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的综合阅读价值,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二)板块设计,结构教学,让思维有层次按照布鲁姆认知的复杂程度,思维由低级向高级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而通常学生思维只有在愤悱状态中,才有深刻性产生,才有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

教师根据现实需要,从整本书年级推荐读物阅读体裁要求阅读要素要求四上《很久很久以前》阅读神话故事运用边读边想象的方式感受神话人物的神奇。

四下《十万个为什么》阅读科普作品介绍作品内容、展示精彩片段,运用阅读小贴士阅读。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导读策略实践与研究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导读策略实践与研究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导读策略实践与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整本书阅读教学导读策略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存在着教学方法不够系统化、教学效果不够明显等问题。

有必要深入探究整本书阅读教学导读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挖掘其中的有效教学路径,为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只有通过系统研究整本书阅读教学导读策略的实践与效果,才能更好地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阅读能力。

1.2 研究意义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导读策略实践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整本书阅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把握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通过对整本书阅读教学导读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可以深化对教学方法的认识和探索,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

通过对整本书阅读教学导读策略的效果评价和优化研究,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开展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导读策略实践与研究,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果和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整本书阅读教学导读策略的概念整本书阅读教学导读策略的概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整本书的阅读内容和教学目标,通过设计合理的导读方案,引导学生有效获取知识,理解内容,并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导读是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预备知识介绍、主题概述、关键问题提示、重点内容引导、阅读策略讲解等,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抓住重点、理清主线、深入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和阅读能力。

整本书阅读教学导读策略的概念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整本书内容的整体把握,避免片面或零散的阅读,加深学生对书中主题、结构、人物关系等的理解,促进思维的深入和发展。

通过有效的导读,学生在阅读全书时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还能分析人物性格、把握作者写作意图,形成对文本的深刻认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整本书阅读教学导读策略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帮助他们在阅读中形成系统性、全面性的认识和思考。

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7篇

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7篇

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7篇篇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一、整本书阅读的概念与意义整本书阅读是指让学生围绕整本书进行阅读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活动。

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

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更丰富的语言材料和更广泛的阅读领域,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整本书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这些素养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3.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整本书阅读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和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进行阅读,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1. 课堂阅读教学。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围绕整本书进行阅读理解、讨论和评价。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深入理解书籍的内容和意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

2. 课外阅读教学。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教学,让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书籍和知识领域。

通过课外阅读教学,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3. 阅读活动与比赛。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阅读活动,如读书节、读书比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三、整本书阅读的实践策略在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中,教师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策略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和兴趣。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实践策略:1. 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书籍。

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学生被passively 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创造力。

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通过实地实践和案例分析,探讨思维导图在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方面的作用,为未来的语文教学提供新的启示和方法。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即是探讨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效果,通过研究分析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探讨其在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中的效果,总结构建思维导图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深入了解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验证思维导图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有效性。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教师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对语文整本书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推动语文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对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进一步探讨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为提升学生语文整本书阅读能力开辟新的途径。

1.3 研究意义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通过研究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策略,帮助他们建立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深度。

这对于改善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文学素养至关重要。

探讨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重大,对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推动作用。

指向写作思维的《童年》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学设计

指向写作思维的《童年》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学设计

学生根据阅读内容,填写学习单:
(阿廖沙、父亲彼什科夫、的各种图形的人物关系图,如:
学生回顾人物,观看人物关系环形图:
1.以“爬山图”为例,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阿廖沙对“好事情”的感情变化。

2.小组合作完成爬山图,派代表上台板书,并分享交流。

3.投影个别学生文中的批注部分,体会阿廖沙对“好事情”由好奇到吸引再到喜爱与尊敬的感情变化。

4.师生共同整理文中其他人对“好事情”态度与做法的句子。

5.教师顺势而导,使学生了解“好事情”就是当时社会知识分子的一个化身,从周围人对“好事情”的态度就能看出当时的人们对知识、对科学的态度。

和教师共同整理文中其他人对“好
事情”态度与做法的句子:
但院子里几乎所有人都不喜欢“好事情”
大家都取笑他,给他起绰号,如“白粉鼻子”
“药剂师”“巫师”“魔法师”等等。

然后他好像突然又变回了哑巴一样,望
着大家,尴尬地垂下了头,羞愧地走了。


家互相看看,气氛有点尴尬,然后他们就开
始对“好事情”的行为议论起来。

外婆就挪
回到炕炉上的暗影里。

学生交流其他人对“好事情”态度
冷漠的原因。

预设:“好事情”身上有着一种专
注的品质,很喜欢看书。

因为他整天都
在屋子里做一些小实验,周围的人们不
是很喜欢他,总是觉得他很神秘,不接
地气,不善于与人交往,外祖父和外祖
母不喜欢他,总认为他在搞歪门邪道。

小组合作能力、梳理
探究能力、提取关键
信息的能力以及复述
能力。

“整本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整本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整本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一、整本书阅读的理论基础1.整本书阅读的概念整本书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整本书籍来感知、认知和理解书中的内容,而非传统的片段性阅读。

整本书阅读强调通过全面的阅读来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

2.整本书阅读的价值整本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

整本书阅读也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3.整本书阅读的实施要求整本书阅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和思考过程。

整本书阅读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做好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二、整本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1.整本书阅读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可以与课本内容相结合,通过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和意义的经典作品,使学生在阅读中逐步领悟和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和文学内涵,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对课本内容的认知和理解。

2.整本书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融合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深入阅读,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融合课内外的阅读,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整本书阅读与多媒体手段的结合在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如音频讲解、视频解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方式,整本书阅读可以更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整本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1.整本书阅读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通过实施整本书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对整本书的深入阅读和分析,提高其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对整本书的领悟和掌握,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识字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指向思维培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

指向思维培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

指向思维培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作者:马永霞来源:《新课程》2023年第18期阅读在小学阶段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更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学段目标中明确描述了各学段阅读整本书的目标和要求,从“尝试阅读”到“初步理解主要内容”,到“把握主要内容”,再到“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体现了整本书阅读在不同学段的连续性和差异性,更加注重对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

在当前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思维培养,包括对知识的吸收与积累,对文中人物、事件和环境的深入思考,以及阅读后的反思与感悟。

具体而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积累是基础;阅读中的思考则能够锻炼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阅读后的反思和感悟则有助于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基于以上认识,阅读教学应注重从培养学生的积累、思考和反思三个维度出发,以整本书阅读的方式进行深度的思维培养。

一、初读文章:构建阅读积累卡片阅读不仅是获取信息、领略文字之美的过程,也是学生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的过程。

为了强化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积累,在阅读课程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注意文章中基础字、词的学习,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反思。

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利用微写作训练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在《小英雄雨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种微写作任务。

(一)基于人物性格的描述要求学生选择书中的主要人物,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该人物的性格特征,鼓励使用书中的描述作为引证。

从文中描述雨来引导鬼子进入地雷阵的情节,可以看出他的机智和勇敢。

学生可以根据这个情节来描述雨来的性格特征,如:在《小英雄雨来》中,雨来身上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故事“引鬼子进地雷阵”中,他智勇双全的形象深深地打动了我。

面对敌人的逼迫,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巧妙地利用敌人的贪婪和鲁莽将他们引入陷阱。

这个故事中,雨来冷静的判断和果敢的行动让人佩服。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探究与实践分析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探究与实践分析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探究与实践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小学语文课程中的整本书阅读展开探讨,首先从定义和意义的角度阐述了整本书阅读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方面的重要性。

接着介绍了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实施方式,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和策略。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整本书阅读实践,深入探讨了实际操作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结论部分对整个研究进行总结,并展望了未来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整体而言,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小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促进他们语文学习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实施方式,问题与挑战,引导,案例分析,结论,展望1. 引言1.1 引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学生面临着大量碎片化的阅读,整本书阅读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补充。

通过阅读整本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到作品的整体情感和意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

整本书阅读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阅读的耐心和毅力,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不仅是一种教学内容的扩展,更是一种素养的培养。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究,才能更好地发挥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整本书阅读的定义与意义整本书阅读是指学生通过阅读一部完整的书籍来进行学习和体验,而不是只阅读书中的部分内容或片段。

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深入理解一部作品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同时也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发展。

整本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阅读体验。

通过阅读一本完整的书籍,学生可以沉浸在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或主题中,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思想传递。

指向高阶思维提升的小学互文性阅读教学实践

指向高阶思维提升的小学互文性阅读教学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应试教育已然落下帷幕,基础教育的理念与策略与时俱进地不断革新。

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在学生的思维发展与能力培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教师致力于通过多样化与科学性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漫溯。

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模式从低到高分别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以及创造,其中,记忆、理解与应用属于低阶思维,分析、评价与创造属于高阶思维,高阶思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指向学生对问题的求解能力、决策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当及时摒除落后的教育理念,采用科学性与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切实提高。

互文性阅读教学顺应“大语文观”的教育理念,逐步走入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者的视野,打破了传统教学活动中“单一性”的现状,在实践中呈现出良好的阅读效应,优化教学质量的同时,推动了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以“指向高阶思维提升的小学语文互文性阅读教学实践”为主题,详细论述了其具体的优势与实践路径,以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小学语文互文性阅读教学培养高阶思维的具体优势(一)挖掘阅读文本的深度在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不难发现,限制学生思维发展的往往不是学生的理解能力,而是学生的人生阅历与知识结构。

小学阶段学生的阅历与思维储备有明显的局限性,而教材中的内容多为名家的经典篇章,其中一部分与学生当前的生活有较长的历史跨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导致学生思维的发展受到限制。

而互文性阅读教学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面对时代特色明显的文章,教师可以通过互文性阅读教学帮助学生构建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进行思考与理解,为高阶思维的发展提供充分的背景条件。

其次,面对情感和内涵晦涩、深沉的阅读文本,互文性阅读教学可以为学生扫清理解障碍,让学生通过多文本的比对、分析与探索,从感性认识慢慢深入理性思考,引向更深处的情感与内涵解读。

在这个过程中,这些理解性的知识并非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教师只是通过这一教学策略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指明了一个具体的方向,学生基于这一方向从文本之间的互文性关系中实现对文章的深刻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然而当代中学语文教学则以单篇阅读为主,甚至是只有单篇阅读。

直到2001年,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至此读整本书在语文的日常教学中才获得了新生。

可是,面对整本书阅读,广大一线教师却有些手足无措,对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尚茫昧不清。

作为一名指导学生开展阅读的实践者,笔者将从发展与提升学生思维这个角度来谈谈对中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的四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笔者认为整本书阅读对发展与提升学生思维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

这首先是由整本书的教学价值所决定的。

“整本书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提供相对完整的文化场域,推动认识过程的逐渐完善,促进阅读策略的综合运用,承载综合能力的进阶发展。

”[1]由此可见,与单篇课文相较,整本书阅读无论是从文本的内容、主题、形式、手法等还是阅读过程的能力要求、阅读指导的方法手段,都丰富而复杂得多,是阅读思维综合提升的过程。

其次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过程需要线性思维,梳理人物或事件发展演变的过程;需要逻辑思维,由一个人物或事件出发,找出与之相关的人物或事件,比较分析判断演变的实质内涵;需要辩证思维,在更广泛的阅读空间里,探究文本材料间的对立与统一,批判性地思考作品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完成阅读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过程。

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阅读实践中得以发展。

最后,在日常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所花费的课时量始终是无法和教科书的单篇精读课文相比的。

这就要求我们抓住有限的时间,精心设计整本书阅读教学重点难点。

笔者认为以发展与提升学生思维为目标开展整本书阅读指导,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

就此,结合《骆驼祥子》的整本书阅读,谈谈个人的实践与思考。

一、理清情节:发展学生线性思维能力整本书情节内容丰富繁杂,阅读的时间较长,对于刚刚接触的中学生来说,读后留下的往往是零碎的阅读记忆,难以形成前后有逻辑因果的情节链条。

譬如《骆驼祥子》,其中最著名的情节是买车,一般教师和学生就抓住这一点进行情节脉络的梳理。

或有简单概括为“三次买车经历”的;或有将买车和丢车的情节联系起来概括为“三起三落”的: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江苏/许峰摘要: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本书阅读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以《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引导学生理清情节、比较分析、探究思辨,从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认识,提高线性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能力。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思维发展与提升;《骆驼祥子》322019/2《骆驼祥子》阅读记录卡(情节)祥子(章节)(其他人物)记录人:记录时间:24681012141618202224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骗去。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这样的情节梳理显然是难以让人满意的,仍然掉入了阅读碎片化的陷阱里。

学生因此会忽略作者精心描写的其他重要人物,甚至会忽略祥子这个主要人物身上其他重要情节。

这里必须再次强调,阅读整本书光留下情节的一星半点的记忆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要帮助学生以主要事件或主要人物为切入口,通过有效方式,串联起整本书的人物、情节,形成人物与人物、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前后观照,即人物或事件发展演变过程,为进一步深入分析文本做好充足的准备。

这对发展学生线性思维能力是极其有价值的。

为此,笔者设计了以下阅读记录卡,引导学生在填写的过程中,梳理出《骆驼祥子》整本书的情节,以及前后的关联变化。

令人惊喜的是,经过三四次的有效训练,学生可以自主设计阅读记录卡。

丰富多样、形态各异、色彩斑斓而充满意味的阅读记录卡成为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靓丽名片。

二、联系比较: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个骆驼祥子的除“买车”外的其他重要情节:病。

《骆驼祥子》主要描写了祥子的三次病。

第一次在第四章:祥子在海甸的一家小店里躺了三天,身上忽冷忽热,心中迷迷忽忽,牙床上起了一溜紫泡,只想喝水,不想吃什么……刚能挣扎着立起来,他想出去看看。

没想到自己的腿能这样的不吃力,走到小店门口他一软就坐在了地上,昏昏沉沉的坐了好大半天,头上见了凉汗。

第二次在第十九章:祥子昏昏沉沉的睡了两昼夜……他的头像有块大石头赘着,脖子一软,眼前冒了金花,他又倒下了。

第三次在第二十一章:他撒不出尿来了!大家争着告诉他去买什么药,或去找哪个医生。

学生阅读相关情节后,教师追问:我们比较一下骆驼祥子三次生病的原因,并请你说说感想。

很快学生们就热闹地说开了:生一:第一次生病是因为刚从军营里逃出来,又惊又怕又饿;第二次是因为在暴风骤雨中拉车,淋了雨,着凉(也可能是中暑)了;第三次是受了夏太太的诱惑。

生二:从得病的原因上来看祥子逐渐走向堕落。

真是太精彩了!学生在情节梳理的基础上,不仅探求了情节发生的原因,而且还将原因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发现情节的内涵,作者情节安排的意图。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除祥子外的几个其他重要人物:老马儿、小马儿、高个子、二强子。

经过对“生病”情节的考查,学生已经学会了梳理情节、联系比较的阅读思维方式。

很快他们发现老马儿、小马儿出现在第十章,二强子出现在第十七章,高个子在第十六章。

找完之后,学生细细阅读,仔细推敲,认识到:把这四个人按年龄重新排一下序,小马儿(少年)——高个子(青壮年)——二强子(中年)——老马儿(老年),不就是一个车夫的一生吗。

教师继续问:他们对祥子有什么影响。

于是学生在文中找到以下文字:那一老一少似乎把他的最大希望给打破332019/2了——老者的车是自己的呀!——第十章祥子想起白天高个子的话!睁着眼看着黑暗,看见了一群拉车的,作小买卖的,卖苦力气的,腰背塌不下去,拉拉着腿。

他将来也是那个样。

——第十六章他将要变成二强子,变成那回遇见的那个高个子,变成小马儿的祖父。

祥子完了!——第十八章由此可见,这些有姓无名乃至无姓无名的人物着实重要,他们不仅形象地刻划出了祥子甚至是所有人力车夫的人生轨迹,而且给予祥子的心灵以巨大打击。

如果说生病让祥子的身体垮了,那么心灵上的打击则让祥子的精神信仰(拉车、买车)彻底崩塌了。

他“似乎看透了拉车是怎回事,不再想从这里得到任何的光荣与称赞”,“也不想买车,只是(把钱)带在身旁,作为预备——谁知道将来有什么灾祸呢!”(第二十章)三、探究思辨:加强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祥子进城做车夫的志愿是买上自己的车。

自己的车对祥子的意义是多样的。

学生详细阅读第一章后概括为:是祥子生存的保障,是祥子独立自由的前提,是祥子实现人生理想的手段,更是祥子力量、自信、尊严的象征。

为此,他咬牙坚持,不怕吃苦,“没有一般洋车夫的可以原谅而不便效法的恶习”。

他以为“他的聪明和努力都足以使他的志愿成为事实”(第一章)。

然而祥子这个最合理而美好的志愿——自由独立的劳动——在当时的社会里破灭了,这无疑是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是当时的社会毁了健康、要强的骆驼祥子。

然而,通过对病和次要人物的考察、探究,学生对祥子的身心发展有了深入的理解,对小说的主题也有了切实的体认。

整本书的阅读已经被引向更深层次。

他们发现仅仅将祥子希望一次又一次地破灭,与命运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的原因归结于当时恶魔般的社会环境,是片面的,也是肤浅的。

事实上老舍在祥子“努力——毁灭”的个人命运中突出刻画了他的性格,体现了强有力的悲剧意味。

“作者不只从社会环境,而且从这些人物自身发掘出他们悲剧的原因”(赵园),体现了老舍现实主义艺术的深刻性。

小说结尾写道:他的命可以毁在自己手里,再也不为任何人牺牲什么。

为个人努力的也知道怎样毁灭个人,这是个人主义的两端。

——第二十三章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第二十四章祥子已然完全放弃了自己的理想,理性泯灭,自我放纵,在“文化之城”沦为了彻彻底底的“走兽”。

《骆驼祥子》真切地展现了一个劳动者从身体到心灵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全过程。

综上所述,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整本书阅读,把发展学生的线性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作为着力点,分为理清情节——联系比较——探究思辨三个阶段进行实施,基本呈现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层次清晰、方法策略得当的教学特点,而学生在不断阅读、交流、思考中逐渐形成阅读经验,锤炼思维能力,提升阅读境界。

钱梦龙老师说:“语文课要实实在在地教会学生读书。

”对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探索任重而道远,而我们将在教会学生读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1][2]吴欣歆.阅读整本书,整体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7,(1).[3]E·M ·福斯特.小说面面观[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4]老舍.骆驼祥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作者简介:许峰(1978—),男,江苏省太仓市实验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