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团队式合作学习 打造有效教学新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团队式合作学习打造有效教学新模式
——解读北京市大兴区团河小学“QCT”体验学习模式
04月27日 | 北京市大兴区团河小学课改模式解读新课程改革已有十年,教学新思维、新方法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百花齐放。
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越来越成为一线教师们的追求。
2011年,北京市大兴区团河小学经过细致的调研,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教授韩立福等专家的引领下,探索出了“问题•建构•团队(QCT)”体验学习模式。
短短半年多的时间,该模式效果已经初显:充分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的角色转变为主动探究的角色,教师和学生都变成了教与学的真正主人,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
——题记
在新时期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把学生的参与、感受和体验作为课堂教学过程的先导原则。
但是冷静地思考、分析和总结新课标自实施以来小学教学改革的成果时发现,有的教师为了进行课程改革,往往只重视形式的改革,导致课改偏离了正常的轨道。
教学中仍有以灌输法为主的教学,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较少考虑,对探究式的教学不愿尝试,对研究性学习缺乏热情,对合作交流、探究等教学方法缺乏研究,往往停留在形式上等。
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建构高效课堂,一直是团河小学追求的目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越发清醒地认识到:一个成功的高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的互动,彼此相互探讨问题。
教师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更能够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去利用课余的时间去探讨更深层次的学问。
使得教学在课堂外也能更大限度的延伸,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去攻克学问的堡垒。
培养学生独立的求知能力,引领学生攀爬学问的巅峰,这应该是新时期全体教师的共同任务。
基于此,团河小学在专家的引领下,探索出了“问题•建构•团队(QCT)”体验学习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注重学思结合。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
学校是孩子们学习、成长的地方,作为办学者有责任有义务将学校建成老百姓心中的口碑校。
张桂明就是这样一位校长,团河小学所构建的“问题•建构•团队(QCT)”体验学习模式为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谈到课堂教学改革,有两个问题不容回避:其一是学生厌学的问题;其二是课堂效率的问题。
多数人也认为,这两个问题也正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点。
团河小学的“QCT模式”,也是从这两个方面突破,通过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和真正的课堂开放,进而实现减负增效。
我们看一下“QCT模式”的,来剖析感悟一下该教学模式的丰富内涵。
【“问题•建构•团队(QCT)”体验学习模式框架图】
——理念:每位同学指学校的所有教职工及学生。
闪光指学校的全体师生在“问题•建构•团队(QCT)体验学习模式”中都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像天空中的繁星一样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都能在团河小学这片沃土上有所发挥,有所发展。
——要素:“问题导学”“建构体验”“团队协作”是指以问题导学为核心、以建构体验为方法、以团队协作为平台实施教学模式。
——课型:运用体验教育创新课型六类《问题发现体验课》《问题生成体验课》《问题解决体验课》《问题拓展体验课》《综合解决体验课》《回归拓展体验课》。
以行求知,体验中学,是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一个基本点。
“体验教育”就是让教育对象在问题生成解决中认知,明理中发展。
体验教育即注重课堂教学的形式与过程,更注重问题导学在学生内心的体验。
——工具:是指《导读体验评价单》、《解决体验评价单》、《拓展体验评价单》。
体验单具的开发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能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
让学生在问题导读中拓展思维,在问题解决中唱响思维,在问题拓展中训练思维。
——目标:人人体验成功,人人享受幸福。
它是实施“问题•建构•团队(QCT)”体验学习模式的最终理想。
学生是快乐的,教学是幸福的。
每个学生都喜欢学习,每位教师都喜欢教学。
学生在学习中成长,教师在教学中提高,学校在模式中发展。
张桂明校长概括说,QCT体验学习模式即以问题导学为核心、以建构体验为方法、以团队协作为平台实施的教学模式,以《问题发现体验课》、《问题生成体验课》、《问题解决体验课》、《问题拓展体验课》、《综合解决体验课》、《回归拓展体验课》为基本课型,开发出《导读体验评价单》、《解决体验评价单》、《拓展体验评价单》三种工具单为抓手,体验评价单具的开发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能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
让学生在问题导读中拓展思维,在问题解决中唱响思维,在问题拓展中训练思维。
始终让学生在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中进行有效学习。
学校教师逐渐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有效教学,给了孩子们一个快乐健康的学习生活。
教学中,如果单纯依靠教师拉动,作为唯一动力的“火车头”,教师必将筋疲力尽,被拉动的学生也将枯燥疲惫。
正如作家冯骥才所揭示的那样,他说:“风
儿可以吹飞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跑一只弱小的蝴蝶。
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可见,没有内在的驱动,学生难以在外力的作用下前进。
出于对生命的尊重,也出于对学生求学愿望的信任,以学生合作学习为基点的教学,旨在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如果把班级比作列车,那么当学生之间在学习上相互合作彼此帮扶时,他们就会成为不同车厢里的分动力。
当这些分动力加以合成时,其合力就远非车头的单一力量所能比及。
张桂明校长介绍,教师与学生共同创建学习共同体,学习形式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传授者,知识权威的象征者,而是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伙伴,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也是学生学习效果的研究者。
教师的主要责任是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带着三大工具单,教师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更有抓手了。
三年级的英语教师赵静向记者介绍,课前教师以《导读体验评价单》引领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预习,用《问题体验评价单》总结、梳理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中给予指导、引领共同解决问题,通过《拓展体验评价单》拓展思维,整个过冲始终使学生在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中进行有效学习。
这种“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职能发生转变,成为一个导学者。
以三年级英语《Unit 2 How much?》复习课为例,学生的《解决体验评价单》中共设有4个问题,分别为:1、在故事中,找出本单元的重点句型;2、写出本单元的重点单词;3、你能说出以下两组对话的区别吗?(有关语法中单复数的问题)4、准确读出下列单词和句子(本单元中易读错的单词,及拓展句子)。
在这些问题的驱使下,学生进行自主预习。
课上,赵老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修改单子中的问题并进行小组展演。
在展演的过程中,赵老师通过悄悄递小纸条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集中在课堂上强调。
四个问题用了2个课时的时间,使学生们自主学习、探究出了本单元中有价值的内容,复习效果非常显著。
当学生的学习潜能被充分挖掘、学生的发动机被激活自转的时候,他们身上所激发出来的巨大的能量、热情和智慧是成人始料未及的。
课堂唯一的主人就是学生自己。
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激发者、观察者、引导者、督促者、鼓
励者、服务者,为学生问题生成创设有效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他人。
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敢于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作用,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学会一些容易的知识,有难度的问题进行结对和小组交流,确实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寻求老师的帮助,进行全班交流展示。
这样,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实现了课堂的高效,更重要的是彻底改变了灌输式、训练式的学习方式,使学习活动完全变成了学生自主、自觉的行为,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竞争,学会了合作,掌握了方法,提升了能力,感悟了创造,升华了品格。
学生的付出化作了精彩,努力得到了尊重,才智得到了发挥。
学生找到了自我,也超越了自我!
张桂明指出,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改变学生单调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激励学生真正投入到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索中去。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增强,进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其终生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传统课堂教学大多是“教师支持型”,知识由教师传授,课堂由教师组织,板书由教师来写,作业由教师来留——学习变成了教师的事情。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是通过以有的知识结构对新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
在团河小学的课堂上,教师们创设了民主、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大胆交流,实现思维的碰撞,彼此启发,不断提升。
五年级二班的一节数学课——《梯形的面积》,其中有个环节是“根据所学知识编题”。
孩子们兴趣盎然,每个组都竭尽全力的编题,并把编好的题目写在黑板上。
当时是几十个老师在听课,谁都没有注意到出的题有问题,都在关注学生是否掌握解题方法。
有一个小组出了一个这样的实际问题“电影院有30排座位,第一排20个座位,后一排都比前一排多1个座位,第30排有40个座位,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很多学生都应用梯形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求出共有多少个座位,即(20+40)×30÷2=900(个)。
这时一名同学
举手示意说:“老师这道题出错了!最后一排的人数不对!”接着,老师让她说说自己的想法,她很有条理的把自己的想法写在黑板上。
她的解答不但使同学们恍然大悟,学生们的自主性被完全调动了起来,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课堂上,成为了学生们思想碰撞的舞台,教师仅仅是课堂上的导演,而演员则是全班的每一名孩子!
自参加“问题•建构•团队(QCT)”体验学习模式实验以来,教师们也悄然发现,这个教学模式正在悄然改变着师生:
——学生学得轻松了。
以前学生课前很少读书,更不会提问题,上课就是听老师讲,动手动脑的能力很少得到锻炼。
现在完全不同了。
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不仅要自己提出问题,还要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解决一部分问题。
课堂上学生互相合作解决问题,老师只是个别点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激发,学得更加轻松。
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了师生间、生生间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使学生的思维和智慧火花迸发,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尤其在教学重难点之处,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发挥每个人的长处。
在合作中,学生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到集中,个人思维在集中的智慧中得到发展。
这样,同学间相互弥补、帮助、启发、点拨、借鉴,形成立体思维网络,往往产生“l + l > 2 ”的效果。
——学生之间的差距缩小了。
以前老师在课堂上只能照顾部分学生。
照顾了中优生,“学困生”就没办法照顾;照顾了“学困生”,中等生就没办法提高,优生也吃不饱。
老师永远只能烦恼。
现在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优生帮教,小组竞争,每个学生都在动。
大家形容为:“优生拉着学困生一起跑。
”开展实验后,教师们发现,原来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学生的学习差距缩小了。
——教师上课“轻松”了。
以前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就是看教案,有时教材没有吃透就备课。
虽然课前轻松,上课却要费九牛二虎之力,经常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没听懂。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课前熟读课文,吃透教材,进而整合资料,设计出“问题导读体验单”以及学案。
上课时,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说得多了,真正达到了老师“引”、学生“学”的境界。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教育智慧不断激发,逐步走向智慧型教师!
后记: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打破“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模式,打破教育的单向传承形式,打破教师压抑学生学习天性的课堂霸权。
把教师的“传道”为学生知识的引路人;变“解惑”为学生发现问题的启发者;变“授业”为学生“创业”的参与人,建立平等、民主、人本的课堂氛围。
团河小学开展的“问题•建构•团队(QCT)”体验学习模式实验,必将为学生的成长创设更广阔的空间,为教师的发展搭建更大的舞台,为学校的腾飞创造更优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