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色釉

合集下载

陶瓷色釉工艺

陶瓷色釉工艺

陶瓷色釉工艺
陶瓷色釉工艺是一种古老而又精湛的工艺,它是将陶瓷器物表面涂上不同颜色的釉料,然后在高温下进行烧制,使得釉料与陶瓷器物表面融为一体,形成美丽的色彩和纹理。

陶瓷色釉工艺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陶瓷色釉工艺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陶瓷原料,经过粉碎、筛选、混合等工序,制成坯料。

然后,将坯料制成所需的器型,进行初次烧制,形成胎体。

接着,将釉料涂在胎体表面,再次进行高温烧制,使釉料与胎体融合,形成色彩斑斓的陶瓷器物。

陶瓷色釉工艺的特点是色彩丰富、纹理细腻、质地坚硬、耐磨耐用。

不同的釉料和烧制工艺可以制作出不同的效果,如青花、五彩、釉里红等。

其中,青花是中国陶瓷色釉工艺的代表之一,它以蓝色为主色调,配以白色和黑色,形成独特的花纹和图案,深受人们喜爱。

陶瓷色釉工艺不仅具有美观的艺术价值,还有实用的功能价值。

陶瓷器物经过高温烧制后,表面形成了一层坚硬的釉料,使得器物不易磨损、不易污染,可以长时间保存和使用。

因此,陶瓷器物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如餐具、茶具、花瓶等。

陶瓷色釉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美观的艺术价值,还有实用的功能价值。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艺的改进,
陶瓷色釉工艺将会更加精湛和多样化,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美好体验。

色釉瓷介绍

色釉瓷介绍

色釉瓷介绍色釉瓷,是一种釉面上带有颜色的瓷器。

其产生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是中国古代陶瓷中的一种珍品。

色釉瓷以其绚丽多彩的色彩和高超的制作工艺而著名,成为了中国陶瓷艺术的杰作之一。

色釉瓷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

首先是瓷胎制作,然后涂上一层白色的釉,接着在釉面上绘画图案,最后进行釉化,使表面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效果。

色釉瓷的釉料是由瓷石、石英、长石、黏土、氧化物等多种原材料调制而成。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掌握火候的把握,使得釉面颜色和纹理达到最佳效果。

色釉瓷具有浓郁的艺术气息和历史文化价值。

它的色彩丰富,包括红、黄、绿、蓝、紫、黑等多种颜色,每一种颜色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象征。

例如,红色代表着喜庆和吉祥,黄色则象征着富贵和光荣,绿色则意味着生命和自然,蓝色则代表着清新和高雅,紫色则象征着尊贵和神秘。

除了色彩斑斓的外观,色釉瓷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其釉面坚硬,不易磨损,而且不易沾污,清洗起来非常方便。

因此,色釉瓷逐渐被人们用于装饰和收藏。

在中国古代,色釉瓷是贵族和官僚们最喜欢的物品之一。

宋代的官窑、钧窑、汝窑、宜兴紫砂陶等名窑,都出产了色釉瓷,成为了中国古代陶瓷的代表之一。

其中,官窑的汝瓷、钧瓷、宜兴紫砂陶的紫砂壶,都是色釉瓷中的经典之作。

如今,色釉瓷已经成为了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内,很多陶瓷厂家都在生产色釉瓷,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同时,国际市场对于色釉瓷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欣赏和收藏这种传统的艺术品。

色釉瓷是中国古代陶瓷中的一种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它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色彩斑斓,包含着丰富的意义和象征。

如今,它已经成为了中国陶瓷文化的代表之一,为人们带来了视觉和审美上的享受。

颜色釉介绍

颜色釉介绍

颜色釉介绍1. 什么是釉料?在陶瓷制作过程中,釉料是一种用来给陶瓷器物上釉的材料。

釉料可以赋予陶瓷器物丰富多样的色彩和光泽,同时还能保护器物表面,增加器物的耐磨性和耐水性。

釉料主要由一种或多种含有玻璃形成元素的氧化物以及一定比例的石英、白云石、长石等酸性氧化物制成。

不同的釉料成分和釉料的烧制温度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颜色和效果。

2. 颜色釉的分类颜色釉是指通过添加了金属氧化物或某些特殊成分的釉料,使陶瓷器物表面产生各种不同的颜色。

根据不同的金属氧化物或成分的添加,颜色釉可以被分为以下几类:2.1 氧化铁系列釉料氧化铁系列釉料是最常见的一类颜色釉。

通过添加氧化铁(Fe2O3)可以制作出茶色、红褐色、红色和黑色等釉料。

茶色釉是氧化铁系列釉料中的一种常见釉料。

茶色釉具有一种深浅不一的棕色,给人一种宁静和温暖的感觉。

茶色釉常用于茶具和日常用陶瓷器物的制作。

2.2 氧化铜系列釉料氧化铜系列釉料可以制作出绿色和蓝绿色的釉料。

通过在釉料中添加氧化铜(CuO)可以产生独特的绿色效果,常用于景德镇青花瓷的制作。

蓝绿色釉是氧化铜系列釉料中的一种常见釉料。

蓝绿色釉可以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常用于装饰瓷器、花瓶等陶瓷作品。

2.3 氧化钴系列釉料氧化钴系列釉料是制作蓝色釉料的常用材料。

通过在釉料中添加氧化钴(CoO)可以制作出不同深浅不一的蓝色釉料。

氧化钴的添加量可以影响蓝色的深浅和明暗度。

蓝色釉是氧化钴系列釉料中的一种常见釉料。

蓝色釉可以给人一种清新、纯净的感觉,常用于制作青花瓷等陶瓷作品。

2.4 氧化铬系列釉料氧化铬系列釉料可以制作出绿色和黄绿色的釉料。

添加氧化铬(Cr2O3)可以制作出不同深浅的绿色釉料,特别适合制作山水画瓷和花卉瓷。

黄绿色釉是氧化铬系列釉料中的一种常见釉料。

黄绿色釉可以给人一种清新、明亮的感觉,常用于装饰瓷器、盘子等陶瓷作品。

3. 颜色釉的使用与应用颜色釉在陶瓷制作中起到重要的装饰作用,可以给作品增添美感和艺术价值。

古陶瓷色釉的化学成分及制作方法

古陶瓷色釉的化学成分及制作方法

古陶瓷色釉的化学成分及制作方法A 氧化亚铁与青瓷陶瓷虽有种种颜色,但除去近代发明的以外,可说各种颜色大都是由铁或铜所出。

既然铁和铜在釉中起着这样巨大的作用,那么单凭这两种元素,为什么竟能作出那样多的不同颜色来呢?在这里首先应该探讨一下它的原因。

先就铁来就,氧化铁中有氧比例少的氧化亚铁(FeO),和氧化例多的三氧化二铁(Fe2O3)。

釉中的铁如用还原焰加以煅烧,就能变成氧化亚铁;如用氧化焰加以煅烧,就能变成三氧化二铁,这些都已经在前面详加叙述过。

在长石釉中如果氧化亚铁占到0.8%左右时,就能出现淡绿色,像廉价的窗玻璃和瓶子的绿色都属于这一类。

随同铁量的增多,从而颜色也渐浓。

如果达到1~3%左右时,就会出现美丽的绿色或青绿色。

假使铁再增多,那时还原将要发生困难,颜色渐呈褐色。

达到5%时,就呈糖稀一样的米黄色。

到8%左右,就呈赤褐色乃至暗褐色。

由于颜色过浓,如果釉累积到1.5毫米上下那样厚,看起来就变成纯黑色了。

这种含有1~3%氧化亚铁的釉,正是自古相传已久的青瓷釉。

上面已经提到过,一般的岩石和土都是多少含有铁分的。

因此即使用含铁比例较少的长石质的岩石和土,若不格外加以注意除去其中的铁分,纵然毫不吝惜地任意焚去许多薪炭,结果仍不会得到纯白色的器物,大多自然成为带有绿色的陶瓷器。

至于颜色的浓度,也如前面所理解的那样,若想使青瓷的颜色变浓,纵然增多其铁分,却不一定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就是说,假如过多地增加铁分,反而会变成褐色。

为了达到使青瓷的颜色变浓这个目的,恰像是水深便增其青色一样,必须厚厚地挂釉,才能使它的青色具有深厚的感觉。

如宋代的郊坛窑与龙泉窑的青色釉,大多挂上两三层而后才有浓厚之感,便是这个道理。

根据目前看到的龙泉青瓷标本,一般约在0.5~1毫米之间,最美的“梅子青”釉甚至厚达1.5毫米以上。

正因为釉层特别厚,所以上釉技术也复杂很多,越发难能可贵。

如果釉中富于长石而且含有多量的硅酸,就会增加釉的蓝色而近于青色。

【陶瓷色釉】八大陶瓷釉面分类及特点分析

【陶瓷色釉】八大陶瓷釉面分类及特点分析

【陶瓷⾊釉】⼋⼤陶瓷釉⾯分类及特点分析 釉指的是覆盖在陶瓷表⾯的⽆⾊或有⾊的玻璃质薄层,是⽤矿物原料(长⽯、⽯英、滑⽯、⾼岭⼟等)按⼀定⽐例配合,经过研磨制成釉浆,施于坯体表⾯,经⼀定温度煅烧后所形成的。

釉⾯能增加陶瓷制品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还有美化器物、便于拭洗、不被尘⼟腥秽侵蚀等特点,其种类繁多,按烧成温度,可分为⾼温釉、低温釉;按外表特征,可分透明釉、乳浊釉、颜⾊釉、有光釉、⽆光釉、裂纹釉(开⽚)、结晶釉等;按釉料化学成分,可分为⽯灰釉、长⽯釉、铅釉、⽆铅釉、硼釉、铅硼釉等。

釉的发明与使⽤,是原始瓷器出现的必备条件。

⼤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古代先民在烧制⽩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实践中,在不断地改进原料选择与处理以及提⾼烧成温度和器表施釉的基础上,就创造出了原始的瓷器。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产技术的发展,我国历朝历代瓷器涌现出了各具时代特⾊的釉⾯,本⽂将介绍⼋⼤釉⾊瓷器。

1、青釉瓷器 青瓷⾊调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定量的氧化铁,在还原⽓氛中焙烧所致。

但青瓷中还因含铁量的不同和还原⽓氛的差异,⾊调呈现青黄⾊或黄褐⾊。

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的原始青瓷,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东汉时开始成熟。

在浙江、江苏、江西、安徽、湖北、河南、⽢肃等地的东汉墓葬和遗址中,都出⼟了⼤量的青瓷器。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各地瓷窑烧制青瓷更为普遍,种类繁多,质量进⼀步提⾼。

南⽅和北⽅所烧青瓷各具特⾊:南⽅青瓷⼀般胎质坚硬细腻,呈青灰⾊,釉⾊晶莹纯净,常⽤如冰似⽟来形容。

北⽅青瓷胎体厚重,釉层玻璃质感强,流动性⼤,釉⾯有细密的开⽚,釉⾊青中泛黄。

⾄唐代越窑青瓷⼤兴,以“千峰翠⾊”的釉⾊擅场⼀时,其⾊泽最佳者被称为“秘⾊”瓷。

隋唐之际各种釉⾊的瓷器相继出现,⾄宋代更是名瓷迭出,但青瓷并未因此⽽没落,还衍⽣出许多著名的品种。

宋代五⼤名窑中,汝、官、哥窑均属于青釉瓷器。

宋代官窑、哥窑青瓷,为显出庄重凝厚、古拙质朴的美感,特意在胎体中加⼊适量的含有氧化铁的紫⾦⼟,以形成“紫⼝铁⾜”,其釉⾯⾃然⽣成的开⽚纹饰更是饶有趣味。

陶瓷釉色分类(图)-瓷库中国

陶瓷釉色分类(图)-瓷库中国

陶瓷釉色分类(图)-瓷库中国釉是附着于陶瓷坯体表面的一种连续的玻璃质层,或者是一种玻璃体与晶体的混合层。

釉的产生可能是古代垒石烹食时所用含钙石头与炭灰而生成,也可能是受贝壳表面美观质感的启发,有意识地用贝壳粉作为原料制成。

其实,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学会了用岩石和泥巴制成釉来装饰陶瓷了。

后来陶瓷艺人利用窑灰自然降落在坯体上能化合成釉的现象,进而用草木灰作为制釉的一种原料。

现代陶瓷日用品生产所用的釉分为石灰釉和长石釉。

石灰釉是用釉果(类似瓷石的一种天然矿物原料)和二灰(主要成份氧化钙)配制而成,长石釉主要由石英、长石、大理石、高岭土等组成。

在石灰釉和长石釉中加入金属氧化物,或渗进其它化学成份,就会成为各种各样的釉色。

一、颜色釉颜色釉又称色釉,也可称为一色釉或一道釉,是瓷釉的一个种类,以其纯净典雅、较少人工雕饰而闻名。

颜色釉是依靠釉水色彩的变化来装饰瓷器的,通常是在釉料中调整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加入铁、铜、锰、钴等氧化金属,然后再加以适当的烧成条件,就能达到改变釉色的目的,釉面就会呈现青、褐、红、蓝等各种色泽。

釉里含有一定的铁,烧成后就呈青色;含一定的铜,烧成后就呈红色或绿色。

另外,釉色还可以分成单色釉、结晶釉、花色釉、纹片釉。

明嘉靖颜色釉鲤鱼闹莲大碗二、青釉青釉是以铁为着色剂,以氧化钙为主要助溶剂的高温釉,是中国瓷器最早出现的颜色釉。

所谓“青釉”,颜色并不是纯粹的青,而是具有黄、绿、青等几种颜色,但多少总能泛出一点青绿色。

同时,古人往往将青、绿、蓝三种颜色,一律统称为“青色”,例如: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称:“占瓷尚青,凡绿也、蓝也,皆以青括之。

”刘子芬在《竹园陶说》中也说:“青色一种,常与蓝色相混。

雨过天晴,钧窑、元窑之青,皆近蓝色。

……惟千峰翠色、梅子青、豆青乃为纯青耳。

天色本蓝,有时为青。

”宋代青釉鬲式炉三、梅子青釉梅子青釉是龙泉青瓷的一种釉色,创烧于南宋时期。

其釉色浓翠莹润,恰似青梅色泽,故名梅子青。

各种色釉的介绍

各种色釉的介绍
松石绿松石绿又叫秋葵绿,是清雍正时期创烧的绿釉新品种。现代配方系用硫酸钡、碳酸钙、硼酸等配制而成。其呈色为淡黄色中微微发绿,与绿松石色泽相似,故名“松石绿”。
蓝釉的介绍
蓝釉蓝釉最早见于唐三彩中。但这时还是低温蓝釉,只有绮丽之感,缺乏沉着色调。高温蓝釉的出现是在元代。入明以后,特别是在宣德时,蓝釉器物多而质美,被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至清康熙时,更出现洒蓝、天蓝等多种新品种。
洒蓝洒蓝又名“雪花蓝”、“青金蓝”。因其浅篮地上有水迹般的深蓝色斑点,犹如洒落的蓝色水滴一样,故称“洒蓝”。洒蓝明宣德时就已出现,但清康熙时才完全成熟。这时的施釉工艺也有所不同:先在胎坯上吹青料,形成青色小点;然后再吹白釉。烧成后青蓝中飘洒点点雪片,颇为可爱。还有在洒蓝上描绘各式金花或青花图案的,均属珍品。
孔雀蓝一般蓝釉是高温烧成,所以釉面不易脱落。孔雀蓝釉则常于制好的素坯上直接挂釉,或于白釉器上挂釉烧制,为低温釉。在素坯上直接挂釉的,釉层极易开片剥落。孔雀蓝釉器物中,多为不同规格的大盘类,小件器较少。另有类似弘治牺尊的双耳罐,为嘉靖官窑的祭器。器型较弘治是略矮,满施孔雀蓝釉,色呈艳丽,但欠匀净。
霁蓝霁蓝又叫积蓝、祭蓝,其特点是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亦比较稳定。霁蓝釉盛于明代宣德朝,《南窑笔记》中把它和霁红、甜白相提并论,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霁蓝器物除了单色釉外,往往用金彩来装饰,还有刻、印暗花的。宣德时的产品以暗花为多。清康熙时的霁蓝亦颇有成就,其薄釉者无开片,釉色较昏暗。
玳瑁釉的介绍
玳瑁釉是吉州窑的产品,釉面黑、黄等色交织混合,色调滋润。玳瑁釉器的坯体,系用含铁量较少的瓷土做成;生坯挂铀,入窑焙烧后挂一次膨胀系数不同的釉,并重烧一次,由于釉层的龟裂、流动、密集、填缝,便在黑色中形成玳瑁状的斑纹,故称玳瑁釉。除吉州窑外,广西地区有仿吉州窑玳瑁釉标本的发现。

环境陶瓷中色釉的“仿生设计式”装饰

环境陶瓷中色釉的“仿生设计式”装饰
数、 釉 的熔 融性 能 、 弹性 指数 和抗拉 强 度 、 坯釉 的适 应 性 型完美地结 合在一起 并且 能够恰 到 自然地 表现 出色釉 的 等 .所有这 些外在 的 因素 都会直接 或间接 地影 响到釉 面 自然 丽质及 中 国的传 统色釉 其高雅 的审美 情趣 。釉 色的
所 示 的色彩及肌理效 果 。 此外 . 对 于 装 饰 效 果 会 造 成 影 响 的 还 试 验 样 板 如 图 1
高温 色 釉 是 取 之 于 自然 且 具 有 独特 魅力 的 陶瓷 材 系。所 以说 , 仿生式 的设计 是 以人 为 中心沟通 及统 一 的 , 料, 其结合 了西方现 代艺术 中 的观念 和色 面语 言 , 其传 达 它 充分揉合 了人 的各种感 官需求且 融 洽 了人 与产 品及 其 的是一 种水 、 火、 土 的 自然艺术 形 态 , 其表 现 出 的是一 种 空 间环境 、 信 息流程之 间的关系 。 生 于象外 的质朴 与典雅 、 博 大与灿烂 的东方意韵 。 在环境 陶瓷 的设计及装 饰 过程 中 ,必须 要很好 地 协 种视觉 艺术形 态 , 能更 富有情 趣性 和人情 味 , 作 品能 引 审视 当前 我 国 的现代 环境 陶瓷 由于 发展 起步 较 晚 , 调“ 人、 陶艺作 品 、 环境” 这 三者 的关 系 , 使 环 境 陶瓷 构 成
西方 的艺术交 流正 向着更深层 次 的方 向而发展 。现 当代 介 。 一 方面其仿 生的产 品审美 造型会直 接与产 品相 联系 。 的西 方画家越 来越多 地选择 抛开彻底 具象 .以各 种形 状 既是 产 品的功能构 成与结构 方式 的对立 统一 ,且又 是产 的色块 、 线条 或图案去 直接表 达 出内心 的感 触和情 感 . 其 品 的内在结构与外 观形式 的对立统一 。另一方 面 , 仿 生产 这种 做法和 东方绘 画的一些 特点显 得非 常相似 .甚 至会 品其审美 的造型会 与人相联 系 。既会 和人们 的现实 生 活 有着 更多 的“ 东方情 结 ” 。 作 实际联 系 ,又会 和人们 的素质 功能 的构成 组合 产生联

陶瓷釉调色配方及秘笈

陶瓷釉调色配方及秘笈

朱红色+ 黑色少量= 啡色天蓝色+ 黄色= 草绿、嫩绿天蓝色+ 黑色+ 紫= 浅蓝紫草绿色+ 少量黑色= 墨绿天蓝色+ 黑色= 浅灰蓝天蓝色+ 草绿色= 蓝绿白色+ 红色+ 黑色少量= 禇石红天蓝色+ 黑色(少量)= 墨蓝白色+ 黄色+ 黑色= 熟褐玫红色+ 黑色(少量)= 暗红红色+ 黄+ 白= 人物的皮肤颜色玫红色+ 白色= 粉玫红蓝色+ 白色= 粉蓝黄色+ 白色= 米黄玫红色+ 黄色= 大红( 朱红、桔黄、藤黄) 朱红色+ 黑色少量= 啡色天蓝色+ 黄色= 草绿、嫩绿天蓝色+ 黑色+ 紫= 浅蓝紫草绿色+ 少量黑色= 墨绿天蓝色+ 黑色= 浅灰蓝天蓝色+ 草绿色= 蓝绿白色+ 红色+ 黑色少量= 禇石红天蓝色+ 黑色(少量)= 墨蓝白色+ 黄色+ 黑色= 熟褐玫红色+ 黑色(少量)= 暗红红色+ 黄+ 白= 人物的皮肤颜色玫红色+ 白色= 粉玫红蓝色+ 白色= 粉蓝黄色+ 白色= 米黄粉柠檬黄= 柠檬黄+ 纯白色藤黄色= 柠檬黄+ 玫瑰红桔黄色= 柠檬黄+ 玫瑰红土黄色= 柠檬黄+ 纯黑色+ 玫瑰红熟褐色= 柠檬黄+ 纯黑色+ 玫瑰红粉玫瑰红= 纯白色+ 玫瑰红朱红色= 柠檬黄+ 玫瑰红暗红色= 玫瑰红+ 纯黑色紫红色= 纯紫色+ 玫瑰红褚石红= 玫瑰红+ 柠檬黄+ 纯黑色粉蓝色= 纯白色+ 天蓝色蓝绿色= 草绿色+ 天蓝色灰蓝色= 天蓝色+ 纯黑色浅灰蓝= 天蓝色+ 纯黑色+ 纯紫色粉绿色= 纯白色+ 草绿色黄绿色= 柠檬黄+ 草绿色墨绿色= 草绿色+ 纯黑色粉紫色= 纯白色+ 纯紫色啡色= 玫瑰红+ 纯黑色基本色的调和:红加黄变橙,红加蓝变紫,黄加蓝变绿。

红、黄、蓝是三原色,橙、紫、绿则是三间色。

间色与间色相调合就会变成各类灰色。

但灰色都应该是有色彩倾向的,譬如:蓝灰,紫灰,黄灰等。

1.红加黄变橙——2.少黄多红变深橙,3.少红多黄变浅黄4.红加蓝变紫——5.少蓝多红变紫再加多红变玫瑰红,6.黄加蓝变绿——7.少黄多蓝变深蓝,8.少蓝多黄变浅绿9.红加黄加少蓝变棕色——10.红加黄加蓝变灰黑色(按分量多少调可调出多种深浅不一的颜色)-------------------------------------------------11.红加蓝变紫再加白变浅紫12.黄加少红变深黄加白变土黄13.黄加少红变深黄14.黄加蓝变绿加白变奶绿15.红加黄加少蓝加白变浅棕16.红加黄加蓝变灰黑色加多白变浅灰17.黄加蓝变绿加蓝变蓝绿18.红加蓝变紫再加红加白变粉紫红(玫瑰)19.少红加白变粉红………………红、黄、蓝是三原色,橙、紫、绿则是三间色。

中国陶瓷色釉料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陶瓷色釉料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陶瓷色釉料行业发展现状陶瓷色釉料是每一件陶瓷产品所不可或缺的材料,除了表面有明显上釉痕迹的陶瓷产品之外,没有上釉的陶瓷产品也普遍使用了坯体色料,色釉料对于一件陶瓷产品来说,虽然没有像空气对于人那样重要,但其重要性已经是举足轻重的了,已经是陶瓷产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是一直以来,人们对我国陶瓷色釉料的发展现状存在认知和评估的一些误差,对此,我们通过近年来对整体行业陶瓷产品产能的考察及对色料行业的考察,做出以下关于陶瓷色釉料行业发展现状的解析,以期对业内人士的决策给出一定的参考。

一、陶瓷色釉料产量产值分析1、陶瓷矿物原料年消耗为2.5亿吨卫生陶瓷、日用陶瓷、琉璃瓦西瓦产品几乎都是百分之百的上釉产品,陶瓷砖产品至少三分之二也是上釉产品,而三分之一没有上釉的产品普遍大量使用坯体色料,可以说陶瓷色釉料几乎使用在每一件陶瓷产品中。

根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相关统计数据表明,2010 年我国建筑陶瓷砖的产量为75.7566 亿平方米;卫生陶瓷产量为 1.7784 亿件;日用陶瓷年产量达270亿件,其中艺术陶瓷产量50多亿件。

建筑陶瓷、卫生陶瓷、日用陶瓷都是世界第一生产制造大国。

陶瓷砖产品平均以每平方米消耗25公斤原材料计,2010年75.76亿平方米的陶瓷砖将需要1.9亿吨陶瓷原材料。

计上1.78亿件卫生陶瓷、270亿件日用陶瓷(包括工艺美术陶瓷)以及没有计入的琉璃瓦、西瓦等陶瓷产品,估计目前我国传统陶瓷行业每年消耗各种陶瓷矿物原料约2.5亿吨。

2、陶瓷色釉料年产值约300亿元近几年随着仿古砖产品的流行,仿古砖产品的产量越来越大,陶瓷砖产品中上釉产品的比例逐年增加,陶瓷色釉料的品种、用量都在不断增长。

最近全抛釉产品、微晶产品及喷墨印花的流行,不仅增加了新的色釉料品种,也大大提升了色釉料的用量。

宏观上来看,中国75.76亿平方米陶瓷砖的产值约2500亿元,色釉料约占总产值的8~10%,粗略估算我国陶瓷砖方面色釉料的产值约为200~250亿元,如果涵盖卫生陶瓷、日用陶瓷,我国陶瓷色釉料的市场总量约300亿元。

色釉工艺的陶瓷

色釉工艺的陶瓷

色釉工艺的陶瓷色釉工艺是一种将彩色釉料添加到陶瓷表面的工艺,它可以使陶瓷器物更加美观,丰富了艺术价值。

色釉工艺在陶瓷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和其他古代文明。

色釉工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中国商朝。

在此之前,陶器通常只是素色的,而色釉的发明使得陶器上可以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颜色和图案。

最早的色釉是采用天然矿物颗粒进行制作的,比如铁、铜和钴等。

后来,人们开始使用不同的矿石和化学物质来制作更多种类的色釉。

色釉工艺有很多种类,每种釉料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效果。

常见的色釉包括青绿釉、白釉、素釉、蓝釉、红釉和黑釉等。

这些釉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进行混合使用来创造更多的种类和效果。

色釉可以在陶瓷烧制过程中与陶器表面结合,或者在烧制完成后再进行上釉。

无论是哪种方法,色釉都能够增加陶瓷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色釉的制作过程十分繁琐,需要经验丰富的陶艺师来进行操作。

首先,陶艺师需要选择合适的釉料,并对其进行处理,以便达到理想的效果。

釉料通常是由天然矿物颗粒和添加剂组成的混合物,通过研磨和搅拌等工艺制作而成。

然后,陶艺师需要将釉料均匀地涂抹在陶瓷表面上,确保整个表面都被釉料覆盖。

接下来,陶瓷会被放入窑中进行烧制,烧制温度和时间根据釉料的种类和陶艺师的需求来决定。

烧制完成后,陶瓷会被取出并进行修整和打磨,最后得到一件美观的陶瓷作品。

色釉工艺在古代中国的陶瓷制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中国南方的宋代陶瓷以青绿釉和白釉为主,釉色纯正而华丽,深受人们喜爱。

而明代的青花瓷则以蓝釉为主,其形成过程中需要将瓷器涂上含有金属氧化物的釉料,然后放入高温窑中进行烧制。

青花瓷因其独特的蓝色和精细的图案而成为中国陶瓷艺术的代表作品。

除了中国,其他许多古代文明也有类似的色釉工艺。

例如,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陶瓷常常使用红釉和黑釉,这种效果可以通过在烧制过程中控制氧气的供应来实现。

古埃及和古印度的陶瓷也常常采用色釉工艺,其特点是色彩饱满且富有装饰性。

陶瓷色釉

陶瓷色釉

1.陶瓷发展的历程和主要特点: 1).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陶器:具有粗糙、古朴和制作部精良等特点;2).商、周时代开始出现瓷,但此时出现的瓷与当今的瓷有很大差别,叫原始青瓷;3).秦汉:开始出现砖、瓦;4).南北朝北朝:白瓷的烧成,是陶瓷史上又一件大事5).隋:烧制陶瓷上有了突破,有青瓷和白瓷,并出现了贴花瓷;6)唐:发展的成熟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金属氧化物,便形成以黄、白、绿三色为主的多种色彩。

发展的特点是南青北白;7)五代十国:青瓷为主;8)宋:瓷器发展的鼎盛时代,五大名窑(官、哥、汝、定、钧)9).元:以青瓷和釉里红为代表10).明清:以彩瓷为主的灿烂的黄金时期,清瓷器可谓登峰造极。

2.陶瓷颜料:引入所有陶瓷着色材料中最基本的发色物质;彩料:能在陶瓷坯体上或釉面上直接进行粉饰作用的着色材料;着色剂:给物体上色的物质的总称。

3.陶瓷色料的分类:1)按使用条件分:高温釉,低温釉2)按晶体结构分;3)按颜色分;4)按组成分氧化物型、复合氧化物型、硅酸盐型、硼酸盐型、硫酸盐型和镉酸盐型。

4.陶瓷色料在组成上与普通无机颜料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组成中氧化铬(Cr2O3)和氧化锌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氧化铬:铬元素是陶瓷色料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铬离子是硅酸盐中最难融入的阳离子。

氧化锌:不可缺少的成分。

(Zn)[Cr2]O4在所有尖晶石型中最稳定。

呈色机理:在锆英石系色料中着色离子在矿化剂的作用下在ZrO2与氧化硅形成ZrSiO4过程中进入ZrSiO4晶格。

5.各种颜料的获得:1)黑色:CoO是不可缺少的成分,Mn有益于黑色呈色,但易使釉中产生气泡2)灰色:锑锡灰是氧化锡中溶了锑故呈灰色3)钒、镨4)棕色:氧化锌是尖晶石型棕色色料的主要成分之一5)绿色:维多利亚绿6)蓝色:CoO·Al2O3作为主晶相的色料统称钴蓝6色料与陶瓷的复合形式:釉上彩、釉下彩、颜色釉。

色釉餐具安全吗

色釉餐具安全吗

色釉餐具安全吗色釉餐具是一种常见的餐具类型,其外表色彩丰富多样,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重视,关于色釉餐具是否安全的疑问也逐渐浮出水面。

那么,色釉餐具到底安全吗?这里将从色釉餐具的材质、生产工艺、使用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以解答这一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色釉餐具的材质。

色釉餐具通常由陶瓷制成,而陶瓷是一种经过高温烧制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耐高温、耐磨损、不易变形等优点。

在正常情况下,陶瓷材质是相对安全的,不会释放有害物质。

然而,一些低质量的色釉餐具可能会掺杂有害物质,因此在购买色釉餐具时,建议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并注意查看产品的相关认证信息,以确保其安全性。

其次,色釉餐具的生产工艺也是影响其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优质的色釉餐具在生产过程中会进行严格的筛选和加工,采用环保的釉料和工艺,确保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而一些小作坊或无资质生产厂家生产的色釉餐具可能会存在质量问题,甚至可能会使用含有铅、镉等有害物质的釉料,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在购买色釉餐具时,建议选择知名品牌或有良好口碑的产品,以降低安全风险。

另外,正确的使用和保养也是确保色釉餐具安全的关键。

首先,使用色釉餐具时应避免过高温度或急剧温度变化,以免引起餐具破裂。

其次,在清洗色釉餐具时,应避免使用硬物刷具和研磨性清洁剂,以免刮伤釉面,导致有害物质渗透。

此外,长时间浸泡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也会损害釉面,因此在清洗时应选择中性洗涤剂,并尽量避免浸泡时间过长。

综上所述,色釉餐具在正常情况下是相对安全的。

然而,为了确保色釉餐具的安全性,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时仍需谨慎选择,避免购买低质量或无资质产品,同时注意正确使用和保养,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色釉餐具的安全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新编《细说清代瓷器》(三十)乾隆颜色釉、单色釉

新编《细说清代瓷器》(三十)乾隆颜色釉、单色釉

新编《细说清代瓷器》(三十)乾隆颜色釉、单色釉为乾隆瓷器写十篇的目标已经达到,从民间收藏看,从拍卖记录看,从馆藏品看,乾隆的瓷器艺术品的确品种和工艺琳琅满目。

那么乾隆对于颜色釉的艺术品又有什么样的贡献?来看看!一、颜色釉的划分颜色釉是指在釉中掺入不同金属氧化物和天然矿石为着色剂,施在瓷器的胚胎上,再高温焙烧而成。

由于窑变的不确定性,每件颜色釉瓷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绝品,故而显得异常珍贵。

它有三种划分方法:一是按烧成温度分类,分高温颜色釉(1300度左右)、中温颜色釉(1200度左右)和低温颜色釉(1000度左右),若以1250度为界,分为高、低两种。

二是按烧成后的火焰性质分为氧化焰颜色釉、还原焰颜色釉两种。

三是按烧成后外观特征分类,可分为单色釉、复色釉(花釉)、裂纹釉、无光釉、结晶釉等。

传统颜色釉:以铁为着色剂的青釉;以铜为着色剂的红釉;以钴为着色剂的蓝釉。

历史上,许多时代都有颜色釉的杰出代表作,如宋代的青釉和钧红,明代的霁红,清代的郎窑红、乌金釉、茶叶末釉等。

颜色釉与普通色釉的不同在于颜色釉的特殊烧制工艺和配方。

颜色釉的釉面,必须经过125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煅烧,才能显现出它光若流油,色若虹霞,纹若流云飞瀑的独特魅力。

1、颜色釉的种类颜色釉五彩缤纷,种类繁多。

青色的有:豆青、影青、粉青、龙泉天青等;红紫色的有:祭红、郎窑红、均红、玫瑰紫、美人醉、釉里红、火炎红等;黄色的有:钛黄、象牙黄、蟮鱼黄、粉黄等;绿色的有:翠绿、孔雀绿、金星绿、哥绿等;黑色的有:乌金、铁锈花、无光黑。

其他还有结晶釉、窑变花釉、茶叶末、钛花釉、裂纹釉、唐三彩、龙泉釉、蜡光釉、金砂釉、变色釉、'三样开泰'、霁蓝釉等。

还有低温颜色釉:西洋红、胭脂红、孩儿面、粉红、辣椒红;鹦哥绿、苹果绿、浅绿、鱼子绿、瓜皮绿、炉均翠苦绿、浇绿;正黄、浇黄、淡黄、鱼子古铜、黑地浇紫等。

【清乾隆外粉青釉浮雕芭蕉叶镂空缠枝花卉纹内青花六方套瓶】拍卖价:1.49亿元人民币【清乾隆豆青釉浮雕瑞蝠双鱼「百寿」图如意耳瓶】拍卖价:8860万港元【清乾隆祭红釉长颈瓶】拍卖价:195万人民币2、颜色釉的起源瓷上色釉,源于商代陶器黄釉;汉末晋初,创青釉瓷器;到唐代,则又创造了以黄、紫、绿为主的三彩;宋代又出现天青釉、粉青釉、红宝釉、紫宝釉和黑釉。

中国陶瓷色釉最全种类都在这里

中国陶瓷色釉最全种类都在这里

中国陶瓷色釉最全种类都在这里一件绝美瓷器的问世,一定少不了出色匠人背后的精细用料及其巧夺天工的制作工艺,除了瓷质细腻、通透,造型圆润、流畅,当然还有釉彩的功劳,釉彩赋予瓷器华丽的外衣,有的洁白如玉,有的五彩缤纷。

釉彩的增光添彩,让瓷器愈发的美轮美奂、道法自然、浑然天成。

釉彩是对陶瓷胎体的装饰和保护,瓷器上釉不仅可使自身表面光洁,防止对液体、气体的吸收,提高机械强度和绝缘性能,而且还使瓷器更具观赏性,成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世人对中国古代瓷釉的成就有说不尽的赞美。

中国瓷器釉彩变化丰富,五彩渗透,各种色彩交织在一起,变化万千。

釉上彩通常是在已烧好的素器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600—900℃的温度烘烤而成,因彩绘在釉上得名,品种有斗彩、五彩、粉彩、珐琅彩等,最早见于宋代,明清景德镇窑釉上彩广泛应用。

釉上彩山水笔洗釉下彩指在胎体上彩绘之后,再罩上一层无色透明釉,入窑经1300℃左右高温一次烧成,因彩绘在釉下得名。

釉下彩最早见于唐代长沙窑青釉褐绿色彩绘瓷器,元代景德镇窑的青花、釉里红瓷,使釉下彩工艺更臻完美。

釉下彩青花瓷花瓶缠枝莲玉壶春青釉以铁为主要着色元素,釉中含有<1%~2.5%范围的铁量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焙烧,便呈现青色,故名。

商周原始青瓷是青釉的始创期,汉代趋于成熟,宋代达于高峰,出现了粉青、梅子青等名贵品种。

北宋青釉刻划纹天鸡尊白釉釉料中的含铁量降低到0.75%以下,施于洁白的瓷胎上,入窑经高温烧制,就会产生白釉。

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白釉,是东汉墓葬出土的白瓷。

唐代邢窑白瓷、宋代定窑白瓷、元代景德镇窑卵白釉、明代永乐甜白釉、明清德化窑象牙白釉等都是有名的白釉品种。

民国白釉花觚黑釉以铁为主要着色元素,釉中含有5%以上的铁量在高温中焙烧,便呈现黑色,故名。

东汉时早期越窑已烧制出黑釉,但黑釉不纯。

东晋到南朝初的浙江德清窑,烧制的黑釉瓷釉面光泽,色黑如漆。

唐宋时期由于饮茶的盛行,黑釉茶盏风靡一时,把黑釉瓷的制作推向新水平。

故宫博物院藏颜色釉陶瓷简介

故宫博物院藏颜色釉陶瓷简介

故宫博物院藏颜色釉陶瓷简介
故宫博物院藏有许多颜色釉陶瓷,其中明代景德镇御窑烧造的颜色釉瓷是主要的品种之一。

这些颜色釉瓷无论是高温、中温还是低温釉瓷,都制作得精益求精,呈色纯正美观,品种多达20余种。

明代颜色釉瓷中最受人称道的包括永乐、宣德的朝鲜红、祭蓝、甜白釉瓷,弘治朝的浇黄釉瓷,正德朝的孔雀绿釉瓷,嘉靖朝的瓜皮绿釉瓷,以及万历朝的淡茄皮紫釉瓷等。

特别是永乐、宣德朝的鲜红、祭蓝、甜白釉瓷,被后人誉为当时颜色釉瓷中的“三大名品”,对后来颜色釉瓷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甜白釉瓷是明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创烧的一个白釉品种,其特点是白如凝脂,素若积雪。

之所以称“甜”,是因其洁白的釉色给人一种甜美之感。

此外,故宫博物院还藏有正德素三彩瓷器,这是一种含有三种或三种以上低温釉彩但不含或含有极少量红彩的瓷器。

正德素三彩瓷器色彩搭配协调,彩色素雅,给人以柔和悦目之美感。

总的来说,故宫博物院藏的颜色釉陶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展示了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和深厚文化底蕴。

陶瓷色釉的化学成分及制作方法八转

陶瓷色釉的化学成分及制作方法八转

陶瓷色釉的化学成分及制作方法八转如上所述,我国古代许多美不胜收的色釉,大多是用铁、铜和钴等着色的,而使用其他金属的几乎可以说没有。

由于近代烧窑技术的不断进步,才逐渐大量使用金、锰、锑等作为瓷釉的着色剂。

现在就这三种元素的作用简单分述于后。

金和胭脂红金色的辉煌灿烂早就已经为人们所注意,并且用来作成了种种的装饰,而把它贴在陶瓷器上当作装饰的,恐怕从有史以前就已经开始了,只是还缺少可靠的遗物来证实这种推测。

目前流落在国外的早期作品,有银铠上的金箔闪闪发光的唐俑(日人永末新次郎所藏),有四川出土的贴着金箔的唐人墓俑(英博物馆所藏)。

后来发现的还有唐懿德太子及永泰公主墓出土的描金唐三彩陶俑,以及在定窑和建窑作品上烘烤或贴附金箔的盘、碗等。

直到明代时才盛行在瓷器上着金,而清代主要是用金粉代替金箔。

现在除去金粉以外,更发明了使用金水的方法。

当把金烘烤在陶瓷上的时候,若是金箔就先用它裁成图样贴在器物上,若是金粉可以用笔画成图样。

因此由图样来看,前者是用直线集成,后者是由曲线而成。

根据这一点也可大致区分明代以前或以后的作品。

不过还不能肯定说明代绝对没有烘烤金粉的,相反地,现代也可能用金箔补作。

所以说,单凭箔或粉来决定一件陶瓷器的时代是不十分可靠的。

用金画着图样的瓷器,如果放在700~850℃的温度下煅烧,金便可烘烤在器物上,然后用玛瑙棒或石英砂磨擦使其发光。

普通金在800℃左右就容易固着在陶瓷器上。

假使还未固着时,可以在金粉内多少加些煤熔剂。

媒熔剂可使用硼砂、红粉或弱火性玻璃等。

然后照这样使用纯金的方法不仅很费手续,并且消耗的金也较多,所以目前许多的廉价品改用了金水。

金水的制造,最初为德人居恩(Kuhn)在1830年所创制。

其调制方法过去各守秘密,大概用金的氯化物与挥发油及氯仿(Chloroform)等调制而成。

这种溶液虽在暗处也有吸收光线的作用,因而金易于分离或分解,仅含有少量的金便可成为充分发生光辉的金液。

另外再加入树脂酸铋为溶剂,就可以施于釉中用低火度烧成。

五六七时期的颜色釉瓷

五六七时期的颜色釉瓷

12颜色釉是陶瓷装饰的始祖。

古今中外的诗人无不赞美景德镇的颜色釉瓷:“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

”“窑变如波涛翻滚,红釉如美人醉酒,花釉千变万化,青釉雨过天靑……”颜色釉是以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制成釉浆,施于坯胎或瓷胎上,在窑炉内经高温或低温烧成。

精致完美的器型,丰富多彩的釉色,被誉为“人造宝石”,讲述着“窑变万彩”的传奇。

景德镇的颜色釉是与瓷器同时出现的,渊源和演变也是从青色釉开始。

历代瓷工利用天然原料制造了很多名贵品种:元代,成功烧造了卵白釉;青花和釉里红问世以后,蓝釉和铜红釉便随之烧制成功;明代永宣年间的鲜红釉(亦称祭红)具有浓厚滋润之感;还有永乐的翠青釉、宣德的霁蓝、弘治的黄釉、正德的孔雀绿都冠绝一时;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颜色釉进入鼎盛时期,既有集数种色釉于一器的“三阳开泰”,又有变幻莫测的窑变花釉,还有别具一格的茶叶末、结晶釉。

突出的红釉以郎窑红、豇豆红(亦称美人醉)最为名贵;乾隆后期,用各种色釉仿制漆器、木纹、竹器、铜器等工艺品,且无不乱真。

清代中晚期,颜色釉每况愈下,至民国时期,不少色釉濒临失传,但仍有以“汝、定、哥、官、钧”五大名窑为蓝本的仿古品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颜色釉研制和生产有了很大发展。

笔者仅以20世纪50、60、70年代(简称五六七)的颜色釉瓷作一简述。

一1949年,景德镇瓷业生产开始走上了全面恢复和发展的道路。

由于党和政府对祖国优秀传统工艺的重视,于1950年成立了建国瓷厂,1954年成立了陶瓷研究所,把那些失业返乡、转行他业身怀绝技的老艺人从四面八方调来,给予优厚的生活待遇和安静的工作环境,恢复颜色釉研究制作。

陶瓷研究所成立伊始,接受了中德技术合作总结景德镇制瓷技术的任务,特别是要提供颜色釉的制作技术资料与实物样品资料。

当时,几十种颜色釉的制作技术分别掌握在几十位老艺人手里,各人技术水平不同,思想状况各异,有的隔了多年没有搞过这个行当,有的为祖传配方保守秘密,要在短期内拿出资料,把技术全部公开是个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陶瓷发展的历程和主要特点: 1).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陶器:具有粗糙、古朴和制作部精良等特点;2).商、周时代开始出现瓷,但此时出现的瓷与当今的瓷有很大差别,叫原始青瓷;3).秦汉:开始出现砖、瓦;4).南北朝北朝:白瓷的烧成,是陶瓷史上又一件大事5).隋:烧制陶瓷上有了突破,有青瓷和白瓷,并出现了贴花瓷;6)唐:发展的成熟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金属氧化物,便形成以黄、白、绿三色为主的多种色彩。

发展的特点是南青北白;7)五代十国:青瓷为主;8)宋:瓷器发展的鼎盛时代,五大名窑(官、哥、汝、定、钧)9).元:以青瓷和釉里红为代表10).明清:以彩瓷为主的灿烂的黄金时期,清瓷器可谓登峰造极。

2.陶瓷颜料:引入所有陶瓷着色材料中最基本的发色物质;彩料:能在陶瓷坯体上或釉面上直接进行粉饰作用的着色材料;着色剂:给物体上色的物质的总称。

3.陶瓷色料的分类:1)按使用条件分:高温釉,低温釉2)按晶体结构分;3)按颜色分;4)按组成分氧化物型、复合氧化物型、硅酸盐型、硼酸盐型、硫酸盐型和镉酸盐型。

4.陶瓷色料在组成上与普通无机颜料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组成中氧化铬(Cr2O3)和氧化锌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氧化铬:铬元素是陶瓷色料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铬离子是硅酸盐中最难融入的阳离子。

氧化锌:不可缺少的成分。

(Zn)[Cr2]O4在所有尖晶石型中最稳定。

呈色机理:在锆英石系色料中着色离子在矿化剂的作用下在ZrO2与氧化硅形成ZrSiO4过程中进入ZrSiO4晶格。

5.各种颜料的获得:1)黑色:CoO是不可缺少的成分,Mn有益于黑色呈色,但易使釉中产生气泡2)灰色:锑锡灰是氧化锡中溶了锑故呈灰色3)钒、镨4)棕色:氧化锌是尖晶石型棕色色料的主要成分之一5)绿色:维多利亚绿6)蓝色:CoO·Al2O3作为主晶相的色料统称钴蓝6色料与陶瓷的复合形式:釉上彩、釉下彩、颜色釉。

7.色料的种类与呈色的均匀性:大多数的陶瓷颜料是通过高温下的固相反应得到的,要得到均匀的颜料必须严格控制工艺参数且一次不宜生产过多。

8.釉:覆盖在陶瓷坯体表面上的一层薄薄的玻璃状物质。

釉的性质:加和性、析晶能力、高温粘度。

釉的结构:网络形成体,由硼组成;网络外体;网络中间体。

9.熔块:一种用水浴或水冷金属轧辊将熔体急速冷却后形成的无机玻璃混合物。

10.釉的分类:1)按坯体分,陶釉,精陶釉,瓷釉2)制备方法:生料釉、熔块釉、部分熔块釉、盐釉3)按主要或重要原料分:铅釉、硼釉、长石釉、镐釉等。

4)按烧成温度分:低温釉、高温釉5)按微观组成与光学性质分:透明釉、乳浊釉、结晶釉等。

11.熔块的制备目的:使可溶性及有毒成分通过与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结合而成为不溶和无毒的物质;有助于在较低温度下形成更均匀的釉层,利于工艺控制,提高釉的表面质量和呈色的均匀性。

12.熔块的分类:按外观和用途:光泽透明釉块、光泽乳浊釉快、无光或丝光釉块、助熔剂釉块、颜色釉块。

13.怎样使Cr2O3分散均匀:先将Cr2O3混入高岭土或腊石中稀释,再加入到釉中,就很容易分散了,这样就使呈色变得很均匀。

1.陶瓷色料的组成:1)着色剂:使陶瓷色料,颜料,彩料呈现颜色的物质统称陶瓷色剂或着色剂,是制备陶瓷色料、颜料和彩料的基础原料;2)载色母体:是构成陶瓷色料的结构骨架,保证色料的稳定性和其他性质。

2. 哪些物质可作为着色剂或载色母体:着色剂:大多属于过渡元素(d能级被电子填充),还有少数稀土元素(f能级被电子填充),和三个主族元素:砷(As)、锑(Sb)、硒(Se)载色母体:通常为无色氧化物,盐类,较纯的天然矿物或固溶体。

3.陶瓷色料的命名:以“呈色”命名;“呈色”前冠以着色元素命名;“呈色”前冠以着色元素和主要载色母体命名;呈色”前冠以着色元素、主要载色母体和矿物名称4.陶瓷色料的分类:按组成分氧化物型、复合氧化物型、硅酸盐型、硼酸盐型、硫酸盐型和镉酸盐型六类。

5.(1)色料和氧化铬:铬是陶瓷色料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陶瓷色料中黑色、棕色中的铬几乎都是以尖晶石的形式存在。

某些绿色色料和红色色料中,铬都是主要成分。

此外,微量的铬固溶在一些矿物中会产生各种颜色,如玛瑙红、紫色和坯用黄色中铬也是主要成分。

就数量而言,铬固溶形成的色料占陶瓷色料总数的一半以上。

铬是硅酸盐玻璃中最难溶入的阳离子,因此,Cr 3+在釉中是最稳定的阳离子。

(2)色料和氧化锌:棕色、绿色、蓝色、桃红色的尖晶石型色料中,氧化锌是不可缺少的成分。

氧化锌在1200℃以下烧成的釉中,ZnO,CaO,BaO均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但是,ZnO对维多利亚绿,铬锡红等传统色料的呈色起副作用。

(3)色料和阳离子的配位选择性顺序的关系:Zn 2+在所有阳离子中,4配位选择性最强,而Cr 3+则在所有阳离子众配位选择性最强。

将主要的阳离子按其配位选择性顺序排列,大体上有以下关系:Zn 2+ ,Mn 2+ , Fe 3+ , Ga 3+ , Co 2+ , Mg 2+ , Fe 2+ , 四配位Cu 2+ , Al 2+ , Ni 2+ , Mn 3+ , Cr 3+,六配位(4)各种颜色的获得和所用色料的说明黑色:大部分为尖晶石型色料,CoO,Mn不含ZnO,在石灰-钡釉或含铅的熔块釉中呈色鲜明。

灰色:SnO2中固溶了Sb,或由CoO,Ni形成的ZrSiO4灰。

黄色:新型色料的开发首先是在黄色色料上取得进展的。

有SnO2[ V],ZrO2[V] ,TiO2[Cr, Sb],Pb2Sb2O7[Fe],锆英石包裹CdS棕色:和黑色色料一样,大部分为尖晶石型色料,ZnO 是主要成分。

ZnO(Al,Cr,Fe)2O3 是尖晶石型固溶体绿色:有钙铬石榴石,CoO,Cr尖晶石,或黄蓝调和色蓝色:CoOAl2O3尖晶石为主晶相,称钴蓝;含ZnO的这类色料专称海碧;ZrSiO4[V]为蓝色的主流红色:Mn,Cr,Fe,Cd(S,Se)微量Cr固溶在锡榍石(CaO ﹒SnO2﹒SiO4)中,在不含ZnO,MgO,且Al2O3含量低的釉中呈桃红色;而尖晶石型ZnO(Al,Cr)2O3在ZnO, Al2O3含量高的釉中呈鲜艳的桃红色。

6.锆基三基色色料制备:配方锆钒蓝的化学组成成分 ZrO2 SiO2 V2O5质量百分比(%) 35~80 10~55 3~17(2)锆基色料合成机理标记示踪实验结果: SiO2一侧仍为白色,而在ZrO2一侧则出现了蓝色的锆英石。

并且包围了所有ZrO2颗粒的表面。

结果表明:色料形成过程中移动的是Si 4+和O2-, 反应发生在与ZrO2的交界面上。

结论:硅是以气相形式扩散的。

由此推断:SiO2与卤素矿化剂反应产生一种挥发性物质。

SiO2+4MX———SiX4(g)+2M2OSi 4+究竟以何种方式通过产物层到达ZrO2表面与其发生反应?激光标记产物跟踪结果观察到了Si 4+的两种扩散过程:A. 首先SiX4(g)以气相形式离开SiO2,在产物层表面分解产生表面缺陷,方程式如下:SiX4 ——— Si4+4e-+2X2然后Si 4+和4e-都通过产物层扩散到ZrO2层的相界面上,并在界面上发生如下反应:Si4+4e-+ ZrO2 +O2——— ZrSiO4B. SiX4和O2以气态形式穿过产物层的空隙,并在ZrO2的相界面上与ZrO2发生如下反应:Si4+4e-+ ZrO2 +O2———ZrSiO4通过标记实验发现:钒不管以什么形式作为反应物,最后生成物的结果是一样的。

这说明钒也是以气态形式与SiX4(g)一起扩散到反应带的。

锆镨黄的形成机理:同样的研究结果表明,首先SiO2与矿化剂反应生成挥发性的卤化物,然后扩散至ZrO2区,与未反应的ZrO2反应。

Pr6O11与 SiO2 混合越均匀得到的效果也就越好,这点说明Pr6O11也能和矿化剂反应然后以气态形式扩散到反应带。

(3)用溶胶-凝胶法合成钒锆黄(ZrO2-V2O5)色料的研究:自然界中二氧化锆有多种晶,常温下氧化锆为单斜晶型;当温度高于1100°时,逐渐转变为四方晶型;当温度高于2370°时,转变为立方晶型。

纯净的氧化锆是白色固体,含有杂质时会呈现灰色或淡黄色,添加着色剂还可显示各种其它颜色。

(4)钒锆黄的形成机理探讨:有人认为是V2O5在ZrO2晶体外表面形成了单分子薄层;有的学者则认为是V2O5在 ZrO2中形成了固溶体;还有的学者认为是ZrO2由单斜向四方晶系的晶型转变引起的。

作者采用固相粉体烧结、溶胶凝胶和聚合凝胶的方法分别制得了钒锆黄粉体,通过XRD、红外光谱分析、紫外光谱分析、热分析、测定清洗液中钒的溶出量以及对钒的表面密度采用SEM测定的方法,得出ZrO2-V2O5体系不是固溶体,而是以包裹体形式存在。

结论:(1)溶胶试样中V2O5的存在,导致单斜相ZrO2出现的温度降低,并造成相变范围变窄。

(2)当ZrO2相变完成后ZrV2O7开始生成,但在由聚合凝胶法制备的含V2O5很低的试样中,不含ZrV2O7晶相。

(3)XRD分析证明,V2O5 和ZrO2两者间不存在固溶关系。

(4)CG和PG法比用CE制得的试样颜色要黄。

清洗液中钒离子浓度很低,钒的表面分布密度也很低。

以上表明,这种色料是一种以包裹体形式存在的色料。

7.锆铁红色料合成工艺的研究1)铁难以扩散?:标记示踪实验结果表明,如果矿化剂和Fe 3+均匀分散在ZrO2和SiO2两侧,反应后Fe-ZrSiO4只在ZrO2界面上形成,却不出现在坩埚的整个周边。

这表明SiF4挥发了,但铁却没有挥发,当铁粉只与ZrO2混合,SiO2中不加铁粉,无论有没有矿化剂存在,ZrO2一边的界面上都有锆铁红生成,如果只把铁粉混在SiO2这一边,由于SiF4的气相扩散,在ZrO2一侧有无色锆英石生成,却形成不了锆铁红。

以上结果与钒和镨比较就足以说明铁是难以扩散移动的。

因此在制备锆铁红时要求反应带必须有铁,它不可能通过扩散途径达到反应带。

就锆铁红色料合成期间如何促进和改善氧化铁与ZrO2间的相互接触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实验要确定的工艺有:氧化铁的选择,预球磨和预烧。

以工业纯ZrO2与SiO2、氧化铁(红色氧化铁和黄色氧化铁及)及矿化剂为原料制定了两个配方。

2)结论:改善氧化铁和ZrO2的反应活性是锆铁红色料合成工艺的核心。

这些技术的要点是:以适当的温度预烧ZrO2和氧化铁;采用干法对ZrO2和氧化铁进行预磨处理;选择活性较高的氧化铁。

(1)DTA表明锆铁红配合料在300 ℃、410 ℃、570 ℃、700 ℃处发生了反应,采取在570 ℃处预烧ZrO2和氧化铁然后再配入SiO2和矿化剂的方法可得到改良的锆铁红色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