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力学性能

合集下载

织物的基本力学性质

织物的基本力学性质

织物的基本力学性质织物是由纤维通过编织、织造等工艺形成的平面结构,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

了解织物的基本力学性质,对于合理使用和设计织物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织物的拉伸性能、强度和弹性以及其与纤维属性的关系。

1. 拉伸性能织物的拉伸性能是指织物在受到拉力作用时的变形和破坏性能。

一般来说,织物在受到拉伸力作用时会产生一定的变形,取决于纤维的延性和结构布局。

织物的拉伸行为可以通过拉伸试验来研究。

拉伸试验会将样品固定在拉伸试验机上,使之受到拉力,并测量拉力与伸长之间的关系。

通过拉伸试验可以得到织物的应变-应力曲线,从而确定织物的拉伸性能。

织物的拉伸性能可以用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来衡量。

拉伸强度是指织物在拉伸过程中承受的最大力量,断裂伸长率是指织物在被拉断前能够延长的比例。

2. 强度和弹性织物的强度是指织物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织物的强度与其纤维的强度、结构布局和加工工艺等因素有关。

纤维的强度会直接影响织物的强度,而结构布局和加工工艺对织物的强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织物的设计和使用中,强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如果织物的强度不符合要求,可能会导致产品的破损和功能受限。

因此,合理选择纤维材料和设计结构布局,以提高织物的强度是非常重要的。

织物的弹性是指织物在受到应力后恢复原状的性能。

织物的弹性可以通过测试织物的弹性模量来评估。

弹性模量是指织物在受到应力后,单位变形时所需的应力。

织物的弹性模量与纤维的弹性模量和织物的结构布局有关。

纤维的弹性模量越大,织物的弹性模量也越大。

而结构布局则会影响织物的内部相互作用和变形程度,从而影响织物的弹性。

3. 织物性能与纤维属性的关系织物的性能与纤维的属性密切相关。

不同纤维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这会直接影响织物的性能。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纤维属性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纤维强度对织物的强度有直接影响。

纤维强度越高,织物的强度也会相应提高。

•纤维的弹性模量决定了织物的弹性,纤维弹性模量越高,织物的弹性也会越好。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材料,具有优良的性能,如承压、耐久、抗震等,是建筑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是决定其使用效果的关键,因此深入了解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对混凝土的设计、施工及维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1.抗压强度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指混凝土承受压力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其材料的质量、配合比、水灰比、龄期等因素有关。

抗压强度的测试方法有标准试块法、小试块法、非标准试块法等。

2.抗拉强度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是指混凝土承受拉力的能力。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较低,常常会出现裂缝。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通常采用钢筋等材料进行加固。

抗拉强度的测试方法有直接拉伸法、间接拉伸法等。

3.抗剪强度混凝土的抗剪强度是指混凝土承受剪切力的能力。

混凝土的抗剪强度与其抗压强度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完全相同。

抗剪强度的测试方法有直接剪切法、间接剪切法等。

4.弹性模量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是指混凝土在受力时所表现出来的弹性特性。

弹性模量越大,混凝土的刚性越大,反之则越柔软。

弹性模量的大小与混凝土的配合比、材料等因素有关。

5.泊松比混凝土的泊松比是指混凝土在受力时横向变形与纵向变形之间的比值。

泊松比的大小与混凝土的材料等因素有关。

三、混凝土的影响因素1.材料混凝土的材料包括水泥、骨料、砂子、水等。

这些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一般来说,水泥的种类和品质、骨料的种类和粒径、砂子的种类和粒径以及水的质量等因素都会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产生影响。

2.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材料的比例。

不同的配合比会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一般来说,配合比中水泥的比例越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越大,但是若水泥的比例过高,混凝土的韧性和抗冻性会下降。

3.水灰比混凝土的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和水泥的比例。

水灰比的大小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越大,但是若水灰比过小,混凝土的可加工性和耐久性会降低。

岩体的基本力学性能

岩体的基本力学性能
整理ppt
图4-5 节理面的起伏度与粗糙度
A↑和 ↓的节理表面起伏越急峻。
整理ppt
返回
第二节 结构面的变形特性 法向
切向 一、节理的法向变形 (一)节理弹性变形(齿状接触)
022m d n2(1 hE 2)
按弹性力学
式中:d-为块体的边长; n-为接触面的个数;
Boussinesq公式 计算齿状节理接 触面弹性变形引
A( V )t VmcV
-原位应力 V Vmc A,t-回归参数
整理ppt
(3)状态方程的 几何表示
A(Vm c VV)t
当t=t A=1时,有
V VmcV MC
整理ppt
最大闭 合V mc
(4)试验方法(VmC的确定) a.无节理 c.配称接触
步骤:
(1)备制试件;
(2)作σ-ε曲线(a);
JRC arctan(n)b lg(JCSn)
JRC为节理粗糙系数 JCS为节理壁抗压强度
整理ppt
3、转动摩擦
(1)基本假设
在张开节理中,经常有块状充填物,或 节理切割成碎块。当剪切时,可使充填物或 碎块发生转动。设转动的碎块为平行六面体, 其模型见图4-15。假设模型受法向力N;剪切 力T。
(2)稳定性分析
4、滚动摩擦
当碎块的翻倒角 减少时,其内摩擦角也将 减小。当碎块剖面为n个边的规则多角形时, 其翻倒角为:
1800
n
当碎块的边数不断增加,则碎块趋向球, 0
对于一个完全圆球质点,其抗翻倒阻力就是 它的滚动摩力,其摩擦系数为
fR
T N
tanR
钢圆柱滚动其摩擦系数为 fR [0 .00,0 .0 40 ]返2回
1 3 m 2 C in f 3 1 f 2 f

力学性能指标

力学性能指标

力学性能指标: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硬度、弹性模量、冲击强度。

影响力学性能的因素:温度、拉伸速度、环境介质、压力等。

弹性变形特点:可逆变形虎克定律弹性变形量很小,一般不超过0.5%-1% 材料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结合键的本性和原子间的结合力,而材料的成分和组织对它的影响不大共价键的弹性模量最高.弹性比功:又称弹性比能,表示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

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

滞弹性: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

循环韧性的意义:循环韧性越高,机件依靠自身的消振能力越好,所以高循环韧性对于降机器的噪声,抑制高速机械的振动,防止共振导致疲劳断裂意义重大金属材料常见的塑性变形方式滑移和孪生金属应变硬化机理与高分子应变硬化机理的区别:金属机理:位错的增殖与交互作用导致的阻碍高分子机理:发生应变诱导结晶、分子链接近最大伸长韧性断裂:金属断裂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有一个缓慢的撕裂过程,在裂纹扩展过程中不断消耗能量。

脆性断裂:突然发生断裂,基本上不发生塑性变形,没有明显征兆,因此危害性很大。

α值越大,表示应力状态越“软”,金属越易于产生塑性变形和韧性断裂。

α值越小,表示应力状态越“硬”,金属越不易于产生塑性变形而易于产生脆性断裂。

拉伸时塑性很好的材料,在压缩时只发生压缩变形而不断裂。

硬度:布氏、洛氏、维氏缺口效应:缺口根部产生应力集中,同时缺口截面上的应力分布发生改变。

断裂韧性:由于裂纹破坏了材料的均匀连续性,改变了材料内部应力状态和应力分布,所以机件的结构性能就不再相似于无裂纹的试样性能,传统的力学强度理论就不再适用。

断裂力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断裂强度科学,是在承认机件存在宏观裂纹的前提下,建立了裂纹扩展的各种新的力学参量,并提出了含裂纹体的断裂判据和材料断裂韧度。

分析裂纹体断裂问题的方法:应力应变分析方法:考虑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场强度,得到相应的断裂K判据。

岩体的基本力学性能与分级标准

岩体的基本力学性能与分级标准

岩体的基本力学性能与分级标准一、岩体破坏形式挠曲、剪切、拉伸及压缩等四种形式。

二、岩体变形特征(一)岩体应力一应变曲线分析岩体中存在各种裂缝和空隙,因此在受载的开始阶段体积减小,但到一定的阶段体积又增大。

根据目前的试验研究,可把岩体受力后产生变形和破坏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其应力应变曲线见图1-21<.(I)压密阶段。

该阶段是受力的更杂多裂隙岩体首先出现的(图1-21中I)。

其变形主要是非线性的压缩变形,表现为应力应变曲线呈凹状缓坡。

(2)弹性阶段。

岩体经过压密后,可认为是连续介质。

如果继续加载就进入弹性阶段(图1-21中II)。

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岩体中的结构体开始承载和变形,岩体变形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弹性变形。

即变形随载荷的增加基本上按比例增长,表现为应力应变曲线呈直线型。

(3)塑性阶段。

如果继续加载当应力达到屈服点以后,岩体变形就进入塑性阶段(图1-21中III)。

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以沿结构面滑移变形为主的剪切滑移变形,伴随着结构体的变形,开始出现微破裂并逐渐增加,出现扩容、应变强化等现象。

(4)破坏阶段。

如岩体承受的载荷不断增长,其变形增长率也不断增大,当应力达到极限强度时,岩体会沿着某些破损面滑动,于是就从塑性阶段进入破坏阶段(图卜21中IV)。

其特点是,应力应变曲线基本上缓慢下降,标志着岩体处于破裂积累阶段,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岩体才失去稳定而发生完全破坏。

此时,岩体内不仅出现因原有裂缝的扩展而发展的新裂缝,并且出现因结构体转动以及结构面滑移所产生的内部空洞,因而,岩体体积较之前大大膨胀,其纵向变形也由于岩体开始破坏而大为增加。

图1-21岩体成力应变曲线I-转化点;2-屈服点;3-极限强度(二)影响岩体变形的因素(1)岩体结构的影响①整体结构岩体:岩体的应力应变曲线与其组成岩石的变形曲线类似,但纵、横向变形都比岩石大,这是由于岩体内部包含较多微裂隙,体积远大于其结构岩块的缘故。

②层状结构岩体:岩体的变形特征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

材料的常用力学性能有哪些

材料的常用力学性能有哪些

材料的常用力学性能有哪些材料的常用力学性能指标有哪些材料在一定温度条件和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材料的力学性能.锅炉、压力容器用材料的常规力学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等.(1)强度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对变形或断裂的抗力.强度指标是设计中决定许用应力的重要依据,常用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σS或σ0.2和抗拉强度σb,高温下工作时,还要考虑蠕变极限σn和持久强度σD.(2)塑性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断裂前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塑性指标包括:伸长率δ,即试样拉断后的相对伸长量;断面收缩率ψ,即试样拉断后,拉断处横截面积的相对缩小量;冷弯(角)α,即试件被弯曲到受拉面出现第一条裂纹时所测得的角度.(3)韧性韧性是指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负荷的能力.韧性常用冲击功Ak和冲击韧性值αk表示.Αk值或αk值除反映材料的抗冲击性能外,还对材料的一些缺陷很敏感,能灵敏地反映出材料品质、宏观缺陷和显微组织方面的微小变化.而且Ak对材料的脆性转化情况十分敏感,低温冲击试验能检验钢的冷脆性.表示材料韧性的一个新的指标是断裂韧性δ,它是反映材料对裂纹扩展的抵抗能力.(4)硬度硬度是衡量材料软硬程度的一个性能指标.硬度试验的方法较多,原理也不相同,测得的硬度值和含义也不完全一样.最常用的是静负荷压入法硬度试验,即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A、HRB、HRC)、维氏硬度(HV),其值表示材料表面抵抗坚硬物体压入的能力.而肖氏硬度(HS)则属于回跳法硬度试验,其值代表金属弹性变形功的大小.因此,硬度不是一个单纯的物理量,而是反映材料的弹性、塑性、强度和韧性等的一种综合性能指标.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哪些指标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不同环境(温度、介质、湿度)下,承受各种外加载荷(拉伸、压缩、弯曲、扭转、冲击、交变应力等)时所表现出的力学特征.性能指标包括:弹性指标、硬度指标、强度指标、塑性指标、韧性指标、疲劳性能、断裂韧度.钢材的力学性能是指标准条件下钢材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性能和冲击韧性等,也称机械性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有哪些一:弹性指标1.正弹性模量2.切变弹性模量3.比例极限4.弹性极限二:强度性能指标1.强度极限2.抗拉强度3.抗弯强度4.抗压强度5.抗剪强度6.抗扭强度7.屈服极限(或者称屈服点)8.屈服强度9.持久强度10.蠕变强度三:硬度性能指标1.洛氏硬度2.维氏硬度3.肖氏硬度四:塑性指标1:伸长率(延伸率)2:断面收缩率五:韧性指标1.冲击韧性2.冲击吸收功3.小能量多次冲击力六:疲劳性能指标1.疲劳极限(或者称疲劳强度) 七:断裂韧度性能指标1.平面应变断裂韧度2.条件断裂韧度衡量钢材力学性能的常用指标有哪钢材的力学性能是指标准条件下钢材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性能和冲击韧性等,也称机械性能.1. 屈服强度钢材单向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中屈服平台对应的强度称为屈服强度,也称屈服点,是建筑钢材的一个重要力学特征.屈服点是弹性变形的终点,而且在较大变形范围内应力不会增加,形成理想的弹塑性模型.低碳钢和低合金钢都具有明显的屈服平台,而热处理钢材和高碳钢则没有.2. 抗拉强度单向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中最高点所对应的强度,称为抗拉强度,它是钢材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由于钢材屈服后具有较大的残余变形,已超出结构正常使用范畴,因此抗拉强度只能作为结构的安全储备.3. 伸长率伸长率是试件断裂时的永久变形与原标定长度的百分比.伸长率代表钢材断裂前具有的塑性变形能力,这种能力使得结构制造时,钢材即使经受剪切、冲压、弯曲及捶击作用产生局部屈服而无明显破坏.伸长率越大,钢材的塑性和延性越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是钢材的三个重要力学性能指标.钢结构中所有钢材都应满足规范对这三个指标的规定.4. 冷弯性能根据试样厚度,在常温条件下按照规定的弯心直径将试样弯曲180°,其表面无裂纹和分层即为冷弯合格.冷弯性能是一项综合指标,冷弯合格一方面表示钢材的塑性变形能力符合要求,另一方面也表示钢材的冶金质量(颗粒结晶及非金属夹杂等)符合要求.重要结构中需要钢材有良好的冷、热加工工艺性能时,应有冷弯试验合格保证.5. 冲击韧性冲击韧性是钢材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它用钢材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来衡量.单向拉伸试验所表现的钢材性能都是静力性能,韧性则是动力性能.韧性是钢材强度、塑性的综合指标,韧性越低则发生脆性破坏的可能性越大.韧性值受温度影响很大,当温度低于某一值时将急剧下降,因此应根据相应温度提出要求.力学性能指标符号是什么?任何机械零件或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往往要受到各种形式外力的作用.如起重机上的钢索,受到悬吊物拉力的作用;柴油机上的连杆,在传递动力时,不仅受到拉力的作用,而且还受到冲击力的作用;轴类零件要受到弯矩、扭力的作用等等.这就要求金属材料必须具有一种承受机械荷而不超过许可变形或不破坏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表现来的诸如弹性、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等特征就是用来衡量金属材料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力学性能的指标.1.1.1 强度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强度指标一般用单位面积所承受的载荷即力表示,符号为σ,单位为MPa.工程中常用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屈服现象时的应力,或开始出现塑性变形时的最低应力值,用σs表示.抗拉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拉力的作用下,被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用σb表示.对于大多数机械零件,工作时不允许产生塑性变形,所以屈服强度是零件强度设计的依据;对于因断裂而失效的零件,而用抗拉强度作为其强度设计的依据.1.1.2 塑性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工程中常用的塑性指标有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伸长率指试样拉断后的伸长量与原来长度之比的百分率,用符号δ表示.断面收缩率指试样拉断后,断面缩小的面积与原来截面积之比,用y表示.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越大,其塑性越好;反之,塑性越差.良好的塑性是金属材料进行压力加工的必要条件,也是保证机械零件工作安全,不发生突然脆断的必要条件.1.1.3 硬度硬度是指材料表面抵抗比它更硬的物体压入的能力.硬度的测试方法很多,生产中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有布氏硬度测试法和洛氏硬度试验方法两种.(一)布氏硬度试验法布氏硬度试验法是用一直径为D的淬火钢球或硬质合金球作为压头,在载荷P的作用下压入被测试金属表面,保持一定时间后卸载,测量金属表面形成的压痕直径d,以压痕的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平均压力作为被测金属的布氏硬度值.布氏硬度指标有HBS和HBW,前者所用压头为淬火钢球,适用于布氏硬度值低于450的金属材料,如退火钢、正火钢、调质钢及铸铁、有色金属等;后者压头为硬质合金,适用于布氏硬度值为450~650的金属材料,如淬火钢等.布氏硬度测试法,因压痕较大,故不宜测试成品件或薄片金属的硬度.(二)洛氏硬度试验法洛氏硬度试验法是用一锥顶角为120°的金刚石圆锥体或直径为f1.558mm(1/16英寸)的淬火钢球为压头,以一不定的载荷压入被测试金属材料表面,根据压痕深度可直接在洛氏硬度计的指示盘上读出硬度值.常用的洛氏硬度指标有HRA、HRB和HRC三种.采用120°金刚石圆锥体为压头,施加压为600N时,用HRA表示.其测量范围为60~85,适于测量合金、表面硬化钢及较薄零件.采用f1.588mm淬火钢球为压头,施加压力为1000N时,用HRC表示,其测量硬度值范围为25~100,适于测量有色金属、退火和正火钢及锻铁等.采用120°金刚石圆锥体为压头,施加压力为1500N时,用HRC表示,其测量硬度值范围为20~67,适于测量淬火钢、调质钢等.洛氏硬度测试,操作迅速、简便,且压痕小不损伤工件表面,故适于成品检验.硬度是材料的重要力学性能指标.一般材料的硬度越高,其耐磨性越好.材料的强度越高,塑性变形抗力越大,硬度值也越高.1.1.4 冲击韧性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用ak表示,单位为J/cm2.冲击韧性常用一次摆锤冲击弯曲试验测定,即把被测材料做成标准冲击试样,用摆锤一次冲断,测出冲断试样所消耗的冲击AK,然后用试样缺口处单位截面积F上所消耗的冲击功ak表示冲击韧性.ak值越大,则材料的韧性就越好.ak值低的材料叫做脆性材料,ak值高的材料叫韧性材料.很多零件,如齿轮、连杆等,工作时受到很大的冲击载荷,因此要用ak值高的材料制造.铸铁的ak值很低,灰口铸铁ak值近于零,不能用来制造承受冲击载荷的零件.低碳钢的力学性能指标低碳钢由于含碳量低,它的延展性、韧性和可塑性都是高于铸铁的,拉伸开始时,低碳钢试棒受力大,先发生变形,随着变形的增大,受力逐渐减小,当试棒断开的瞬间,受力为“0”,其受力曲线是呈正弦波>0的形状.铸铁由于轫性差,拉伸开始时,受力是逐步加大的,当达到并超过它的拉伸极限时,试棒断开,受力瞬间为“0”,其受力曲线是随受力时间延长,一条直线向斜上方发展,试棒断开,直线垂直向下归“0”.同样的道理:低碳钢抗压缩的能力比铸铁要低,当对低碳钢试块进行压缩实验时,受力逐渐加大,试块随外力变形,当试块变形达到极限时,其受力也达到最大值,其受力曲线是一条向斜上方的直线.铸铁则不然,开始时与低碳钢受力情况基本相同,只是当铸铁试块受力达到本身的破坏极限时,受力逐渐减小,直到试块在外力下被破坏(裂开),受力为“0”其受力曲线与低碳钢拉伸时的受力曲线相同.以上就是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和压缩时力学性质的异同点.简述常用力学性能指标在选材中的意义?钢材常见的力学性能通俗解释归为四项,即: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简单的可这样解释:强度,是指材料抵抗变形或断裂的能力.有二种:屈服强度σb、抗拉强度σs.强度指标是衡量结构钢的重要指标,强度越高说明钢材承受的力(也叫载荷)越大;硬度,是指材料表面抵抗硬物压人的能力.常见有三种:布氏硬度HBS、洛氏硬度HRC、维氏硬度HV.硬度是衡量钢材表面变形能力的指标,硬度越高,说明钢的耐磨性越好;即不容易磨损;塑性,是指材料产生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有两种表示方法:伸长率δ、断面收缩率ψ.塑性是衡量钢材成型能力的指标,塑性越高,说明钢材的延展性越好,即容易拉丝或轧板;韧性也叫冲击韧性,是指材料抵抗冲击变形的能力,表示方法为冲击值αk.冲击韧性是衡量钢材抗冲击能力的指标,数值越高,说明钢材抵抗运动载荷的能力越强.一般情况下,强度低的钢材,硬度也低,塑性和韧性就高,例如钢板、型材,就是由强度较低的钢材生产的;而强度较高的钢材,硬度也高,但塑性和韧性就差,例如生产机械零件的中碳钢、高碳钢,就很少看到轧成板或拉成丝."钢材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有哪些(1)拉伸性能反映建筑钢材拉伸性能的指标,包括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屈服强度是结构设计中钢材强度的取值依据.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之比(强屈比)是评价钢材使用可靠性的一个参数.强屈比愈大,钢材受力超过屈服点工作时的可靠性越大,安全性越高;但强屈比太大,钢材强度利用率偏低,浪费材料.钢材在受力破坏前可以经受永久变形的性能,称为塑性.在工程应用中,钢材的塑性指标通常用伸长率表示.伸长率是钢材发生断裂时所能承受永久变形的能力.伸长率越大,说明钢材的塑性越大.试件拉断后标距长度的增量与原标距长度之比的百分比即为断后伸长率.对常用的热轧钢筋而言,还有一个最大力总伸长率的指标要求.预应力混凝土用高强度钢筋和钢丝具有硬钢的特点,抗拉强度高,无明显的屈服阶段,伸长率小.由于屈服现象不明显,不能测定屈服点,故常以发生残余变形为0.2%原标距长度时的应力作为屈服强度,称条件屈服强度,用σ0.2表示.(2)冲击性能冲击性能是指钢材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钢的化学成分及冶炼、加工质量都对冲击性能有明显的影响.除此以外,钢的冲击性能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冲击性能随温度的下降而减小;当降到一定温度范围时,冲击值急剧下降,从而可使钢材出现脆性断裂,这种性质称为钢的冷脆性,这时的温度称为脆性临界温度.脆性临界温度的数值愈低,钢材的低温冲击性能愈好.所以,在负温下使用的结构,应当选用脆性临界温度较使用温度低的钢材.(3)疲劳性能受交变荷载反复作用时,钢材在应力远低于其屈服强度的情况下突然发生脆性断裂破坏的现象,称为疲劳破坏.疲劳破坏是在低应力状态下突然发生的,所以危害极大,往往造成灾难性的事故.钢材的疲劳极限与其抗拉强度有关,一般抗拉强度高,其疲劳极限也较高.硬度硬度,物理学专业术语,材料局部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称为硬度。

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二

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二

c
fc
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强度和峰值应变的比 值,即峰值割线模量(N/mm2)。
αa=a1,规范称之为曲线上升段参数。 物理意义:混凝土的初始切线模量与峰值割线模量之比E0/Ep; 几何意义:曲线的初始斜率和峰点割线斜率之比。 上升段曲线方程为:
x 1
y a x (3 2 a ) x ( a 2) x
x 1
解得:
x y d ( x 1) 2 x

u 1 (1 2 d 1 4 d ) c 2 d
分析或验算结构构件时,混凝土的单轴压应变不宜超过值εu。
按上述公式计算随混凝土抗压强度而变化的各项参数值,经 整理后如表。 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的参数值
0 u
x 1
c fc
y 1 (1 x) n y 1

c x 0
y
c
fc
曲线方程可改写为 式中各参数都随混凝 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 标准值fcu,k而变化,计 算公式为:
cu 1 x 0
1 n 2 ( f cu 50) ≯2.0 60 0 0.002 0.5( f cu 50) 10 6
≮0.002
≯0.0033
u 0.0033 ( f cu 50) 10 6
上升段:
0
c n c f c [1 (1 ) ] 0

70
C80
60
下降段: 0 u
c fc
50
C60
40
1 n 2 ( f cu 50) ≯2.0 60 0 0.002 0.5( f cu 50) 10 6

钢筋的基本力学性能

钢筋的基本力学性能
2。应力-应变关系的数学描述 硬钢的应力-应变关系一般采用 Ramberg-Osgood 模型来描述。 已知弹性极限(σe,εe)和一个参考点 P(σP,εP=σP/Es+eP),则对应任意
4
一点应力σs 的应变为
ε s = σ s / Es 0≤σs≤σe
εs
=
σs Es
+
e
P
σ σ
s P
−σ e −σe
•单向单调荷载下,钢筋受拉应力-应变关系等同于其受压应力-应变关 系;
• 对于(c)类全曲线型,曲线的形状与钢筋的强度、化学成分以及试验条 件有关,最全面的反映了钢筋的所有力学性能;
3
• 在结构设计中,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破坏时钢筋的应变不大于 1%(在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规定:当受弯构件混凝土达到其极限压应变
5
一、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 钢筋在拉力重复加卸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所示,在钢筋的屈服
点之前加卸载无残余应变,且加载与卸载路径相重合。 钢筋进入屈服段后,卸载曲线基本上与弹性段的直线相平行,卸载至零应
力时,存在残余应变,残余应变的大小与卸载时的应变有关,随之增长而增 长。再加载时,再加载曲线也基本上与弹性阶段的直线平行(试验中,在卸 载和再加载中,存在微小的滞回部分,表示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不可恢复的 能量耗散)。
拉压反复循环加载的钢筋应力-应变曲线
骨架部分应力-应力曲线的连接
二、反复循环荷载作用下钢筋应力-应变关系的数学描述 反复循环加载下钢筋力学性能的数学描述应包括骨架曲线和滞回曲线,其
中滞回曲线包括卸载曲线和体现 Bauschinger 效应的软化段构成。 尽管与实际的试验曲线有差异,仍假定:但无论是正向或反向都近似认为

03 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001

03 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001

2、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强度理论
● 应力张量、Haigh-Westergaad坐标系 4) 八面体应力 主应力空间中,主应力轴等倾的八个面围成一个正八面体 作用在等倾面上的应力成为八面体应力
σ oct = τ oct = 1 I (σ 1 + σ 2 + σ 3 ) = 1 = σ m 3 3 1 3
6)断裂力学本构关系——断裂强度因子、J积分绕过裂纹尖端 7)损伤力学本构关系——考虑材料裂化、刚度降低 σ = ( I − D ) : C0 : ε
2、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强度理论
Saenz 模型
σ = E 0ε E0 ε ε − 1+ 2 E ε + s 0 ε 0
σ 11 σ 12 σ 13 σ x τ xy τ xz = τ σ ij = σ σ σ σ τ 22 23 y yz yz 21 σ 31 σ 32 σ 33 τ zx τ zy σ z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应力不变量

ij
− σδ ij ) n j = 0
表层下30mm电镜图
1、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微观机制
裂纹形成及过程区
• 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离散性
• 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离散性

混凝土单轴力学性能—循环加卸载
单轴应力-应变曲线是循环加载破坏的包 络曲线 加载应力低于50%fc,一般认为不会出 现疲劳破坏
If we unload in the stress range under 50 percent of fc ', the unloading curve exhibits slight nonlinearity. If reloading takes place, a small characteristic hysteresis loop is formed. However, for unloading from stress at above 50 percent of fc ', the unloading-reloading curves exhibit strong nonlinearity, and a significant degradation of stiffness can also be observed.

基本力学性能

基本力学性能

30 1640 2.03 1.36 2.3
35 40 45 50 55 1720 1790 1850 1920 1980 1.96 1.90 1.84 1.78 1.71 1.65 1.94 2.21 2.48 2.74 2.1 2.0 1.9 1.9 1.8
60 2030 1.65 3.00 1.8
d 3 y 6d [d 2 x 4 6d 2 x 2 ( 8d 2 4d )x ( 3d 2 4d 1 ) ] 0
d 3x
[d (x 1 )2 x] 3
计算结果如图, 与试验数据一致。
对参数取αa 和αd 赋予不等的数值,可得变化的理论曲线。
对于不同原材料和强度等级的结构混凝土,甚至是约束混凝 土,选用了合适的参数值。都可以得到与试验结果相符的理论 曲线。过镇海等建议的参数值见表,可供结构分析和设计应用。
①应用电液伺服阀控制的刚性试验机直接进行试件等应变速 度加载;
②在普通液压试验机上附加刚性元件,使试验装置的总体刚 度超过试件下降段的最大线刚度,就可防止混凝土的急速破坏。
按上述方法实测的混凝土棱柱体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如图。
1.3.2全曲线方程
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及图像化的本构关系,是研究 和分析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受理性能的主要菜形依据,为此需要 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2、用于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的受弯构件、偏心受压构件和大偏
心受拉构件等,在内力作用下截面上将出现沿局部或全截面的不
均匀压应力分布。在计算这类构件的正截面极限承载力时,混凝
土规范所采用的基本假定中,规定了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曲线
方程为:
上升段:
0
c fc[1(10c)n]

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

1、力学性能: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特性。

力学性能包括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疲劳特性、耐磨性。

强度包括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

测试方法有布氏硬度法、洛氏硬度法、维氏硬度法。

布氏硬度优点是测量误差小,数据稳定;缺点压痕大,不能用于太薄件或成品件。

洛氏优点操作方便、压痕小、适用范围广;缺点测量结果分散度大。

维氏优点可根据工件硬化层的厚薄任意先选择载荷大小,可以测定由软到硬的各种材料。

塑性:只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破坏前可承受最大塑性变形的能力。

衡量指标为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物理性能:密度、熔点、导热性、热膨胀性、磁性。

化学性能:耐腐蚀性、抗氧化性。

工艺性能指机械零件在冷、热加工的制造过程中应具备的性能,包括:铸造性能、锻压性能、切削加工性能、热处理性能。

2、晶格:描述原子排列方式的空间格架;晶胞:晶格中能代表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晶格常数:晶胞的棱边长度a b c。

单晶体:多晶体;晶界:晶粒之间的交界;亚晶界:亚晶粒之间的交界;位错:在晶体中某处有一列或几列一原子发生有规律的错排的现象;位错密度:单位体积中包含的位错线总长度;各向异性:同素异构体转变:在固体下随温度的改变,由一种晶格转变为另一种晶格的现象;试说明缺陷的类型,内容及对性能的影响:1点缺陷:当晶体中某些原子获得足够高的能量,就可以克服周围原子的束缚,而离开原来的位置,形成空位的现象;点缺陷的存在,使晶体内部运动着的电子发生散射,使电阻增大,点缺陷数目的增加,使晶体的密度减小,过饱和的点缺陷可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但降低了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2线缺陷:降低了金属的强度;3面缺陷:晶体中存在的一个方向上尺寸很小,另两个方向上尺寸很大的缺陷;提高了金属的强度和塑性。

3、因为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总是低于理论结晶温度,所以总会产生过冷现象;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就越大;说明纯金属的结晶过程:总是在恒温下进行,结晶时总有结晶潜热放出,结晶过程总是遵循形核和晶核长大的规律,在有过冷度的条件下才能进行结晶。

力学性能基本知识

力学性能基本知识
试样的形状
1、机加工试样
2、不经加工的原始试样
3、短比例式样(保证原始标注不小于15mm的情况下优先采用)
4、长比例式样
试样加工要求
1、加工过程中,防止冷变形和受热影响性能。
2、矩形试样保留表面层,并防止损伤。试样上毛刺要清楚
3、不经加工的铸件上的夹砂毛刺飞边要清除。
4、加工后的尺寸和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表面不得有横向的刀痕和机械损伤,明显的淬火裂纹和其它冶金缺陷。
4、正确的判定下屈服一定低于上屈服。
断裂
1、脆性断裂:
2、塑性断裂:
仅测抗拉强度:在弹、塑性范围内应变速率可达0.008s-1
位移速率=应力速率×试样平行长度/弹性模量
位移速率=应变速率×试样平行长度
哪里有变形,哪里就有强化
试验结果的处理
下列试验结果无效:
1、试样断裂于标距外或标距上造成断后伸长率不合格的。
2、试验期间设备故障和停电,影响实验结果的。
3、两个或两个以上缩颈以及断样后显示肉眼可见的冶金缺陷应在记录中注明。
有效数字修约
四舍六入五单双法,2ຫໍສະໝຸດ 法。力学性能指标修约
抗拉强度:1MPa,收缩率1%,延伸率0.5%
影响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
1、试验机、引伸仪、测量器具的精度。
2、试样形状(影响上屈服)、尺寸(面积减小抗拉、端面收缩增加)、表面粗糙度(强度和塑性指标有所降低)、试样夹持、试验速度(速度增加强度增高、延伸性能降低)(对屈服有影响,对抗拉影响不大)等。
1、大直径圆钢取直径的1/2处(GB/T2975-1998)
2、对实际零件取样时取一般取零件最危险最薄弱处。
取样的状态
1、交货状态:从产品成型和热处理完工之后,或试样应与交货产品相同条件下热处理。

水泥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能探究

水泥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能探究

水泥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能探究一、重度和相对密度由于水泥浆的重度与土的重度相近,所以形成的水泥土重度与天然软土的重度相差不大。

如表1所示,当水泥掺量αw=25%时,水泥土的重度仅比天然软土增加4.5%。

由此可见,用水泥土加固软土地基,其加固部分对下卧层不致产生过大的附加荷载,从而也不会引起较大的附加沉降。

由于水泥的相对密度(3.1)比一般土体的相对密度(2.65~2.75)大,故水泥土的相对密度也比天然土的相对密度稍大,且随着水泥掺入比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大的幅度很小,见表1。

表1 水泥土的物理性质二、渗透系数水泥土的渗透系数,随水泥掺入比的增加和含水量的降低而降低,8%~10%的掺入比是最经济的,再提高水泥掺入比也不能显著减小渗透系数;随养护龄期的增长而减小。

加固初期,水泥水化释放大量的Ca2+,离子溶度和化合价增加,双电层厚度降低,土颗粒发生絮凝作用,形成一种大空隙的结构,水泥土渗透系数增大。

但是随着水泥的水化反应和火山灰反应的进行,产生大量的水化产物,填充在土颗粒集合之间,固化土的含水量或者孔隙比也随之降低,土体渗透系数降低。

三、无侧限抗压强度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是水泥土在侧向应力为零的条件下,施加轴向压力使试样破坏,与三轴压缩中围压σ3=0相对应。

由于试样是在压缩条件下破坏的,因此把这种情况下水泥土所承受的最大轴向压力称为无侧限抗压强度(unconfined compression strength),通常以q u或f cu表示。

无侧限抗压强度是水泥土最重要的力学指标,有关试验研究和分析将在后面几章做详细论述。

四、抗拉强度水泥土的抗拉强度可以由传统的拉伸试验和劈裂试验确定,但是前者测定的抗拉强度较后者测定的抗拉强度高,且离散性也大。

随着水泥掺入比的增加,抗拉强度也随之增大,但是破坏时的应变随之减少。

水泥土的抗拉强度σ1随无侧限抗压强度f cu的增加而增加,抗压和抗拉这两类强度有密切关系。

高亚成得出结论是抗拉强度为抗压强度8%~16%,一般为14%。

工程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

工程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
材料的屈服和强化都是材料微观组织发生变化,主要是晶体滑移产生的结 果。 由于这种滑移,经过抛光的试样表面在屈服阶段会出现许多与试样轴线约 成 45°的条纹,称为滑移线( Lüder 线) ,如图 3 -6 所示。 大批晶体滑移的结果改 变了材料的微观组织,使产生进一步的晶体滑移更为困难,这就是强化现象。 由 于晶体滑移是不可逆的,所以在屈服 和 强 化 阶 段 由 晶 体 滑 移 而 产 生 的 宏 观 变 形 即使在载荷完全卸去以后也不会消失,这种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在屈服阶段以后试样出现明显的变形变形量较大用试样的原始横截面面积a和标距长度l表示的名义应力和工程应变已经不能代表真实的应力和应变的大小应该用瞬时截面面积at和标距瞬时长度lt来表示这样得到的应力和应变称为真应力和真应变
第三章 工程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
§ 3 -1 工程材料在常温静载下的拉压力学性能
一、 常温静载拉压试验
了解材料基本力学性能的主要手段是在常温静载下对细长杆进行轴向拉伸
试验,或对短粗试样进行轴向压缩试验。 常温即室温,静载则指加载速度极其平
稳缓慢。 试验所用的试样的制备和形状尺寸,试验方法和测试要求,各国都制定
了相应的标准,我国的国家标准①中也作了详细规定。
拉压试验得到的是拉伸( 压缩) 图,即轴向载荷 F 与伸长( 压缩) 量 Δl 的关
(4) 局部变形阶段:de 段。 强 度极限 σb 是整个应力应 变曲线的最高点的 应力值。 应力达到 σb 以后,试样某一小段内的变形突然迅速增加,使该段横截 面的尺寸急剧缩小,出现“ 缩颈” 现象,如图 3 -6 所示。 这一阶段试样的变形集 中发生在缩颈区,故称为局部变形阶段。 在该阶段由于截面减小,试样承载能力 降低,F 随之减小,相应的名义应力 σ=F /A 也随之减小,σ-ε 曲线急剧下降。 最后试样在缩颈区中部断裂。 低碳钢断裂时的应变可达最大弹性应变的 300 倍 左右。

承重用钢材应保证的基本力学性能内容有

承重用钢材应保证的基本力学性能内容有

承重用钢材应保证的基本力学性能内容有承重用钢材是具有良好高强度、高刚性和高弹性的材料,能够经受极高的承载力。

要想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就需要承重用钢材具有一定的性能要求。

首先,承重用钢材应具有良好的硬度以及韧性特性,以提高它的耐磨性和较高的耐冲击性能,使其能够承受极大负荷后不变形或断裂。

其次,承重用钢材应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以提高它的使用寿命,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使用环境的条件。

此外,承重用钢材的力学性能也应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断裂强度以及塑性,这些性能必须符合国家制定的标准,以确保其将来能够正常使用的性能。

所以,要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承重用钢材必须具有良好的硬度以及韧性特性,以及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强度和塑性,而这种材料能够满足上述要求,也是安全可靠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隙、微裂缝等原因造成。 由于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存在,混凝土偏碱性。
PH值:
由于水泥凝胶体的硬化过程需要若干年才能完成,所 以,混凝土的强度、变形也会在较长时间内发生变化,
强度逐渐增长,变形逐渐加大。
由于混凝土材料的非均匀微构造、局部缺陷和离散性较大 而极难获得精确的计算结果。因此,主要讨论混凝土结构的 宏观力学反应,即混凝土结构在一定尺度范围内的平均值。 宏观结构中混凝土的两个基本构成部分,即粗骨料和水泥砂 浆的随机分布,以及两者的物理和力学性能的差异是其非匀 质、不等向性质的根本原因。
随混凝土强度而单调增长
过镇海在分析了混凝土强度 fc=20~100N/mm2的试验数据后, 给出的关系式为
p (700 172 f c ) 106
各国的设计规范中,对强度等级 为C20至C50的混凝土常常规定单 一的峰值应变值,例如: εp=0.002。此值稍高于材性试验 值,但用于结构和构件分析中, 由于存在应变梯度和箍筋约束等 有利因素而得到补偿。
1.2.3主要抗压性能指标
1、棱柱体抗压强度
混凝土的棱柱体抗压强度随立方体强度单调增长
fc 0.70 0.92 ~ f cu
各国设计规范中,出于结构安全 度考虑,一般取用偏低的值。例 如,我国《规范》给出轴压强度 标准值为
f ck 0.88 c1 c 2 f cu ,k
2、峰值应变
对于曲线的上升段和下降段,有的用统一方程,有的则给出分段公 式。其中比较简单、实用的曲线形式如图。
过镇海、张秀琴等建议,《规范》所采用的分段式方程为:
1.微裂缝相对称定期(σ/σmax<0.3~0.5)
即使荷载的多次重复作用或者持续较长时间,微裂缝也不致有大发展,残余变形很小。
界面裂缝伸展,水泥砂浆中也产生少量微裂缝。但是,当荷载不再增大,裂缝形态保持 基本稳定。荷载长期作用下,混凝土的变形将增大,但不会过早破坏。 粗骨料的界面裂缝加宽和延伸,进入水泥砂浆;水泥砂浆中的裂缝加快发展,界面裂缝 相连。裂缝连通,构成连续裂缝,或称纵向劈裂裂缝。也可能发生骨料劈裂。这一阶段,
从结构工程的观点出发,将一定尺度,(例如≥70mm或3~4倍 粗骨料粒径)的混凝土体积作为单元,看成是连续的、匀质的 和等向的材料,取其平均的强度、变形值和宏观的破坏形态等 作为研究的标准,可以有相对稳定的力学性能.并且用同样尺 度的标准试件测定各项性能指标,经过总结、统计和分析后建 立的破坏(强度)准则和本构关系,在实际工程中应用,一般 情况下其具有足够的准确性。
1.1.3受力破坏的一般机理
由于混凝土材料组成的复杂性,混凝土在不同的应力状态 下发生的破坏过程和形态差别显著。混凝土在结构中主要用作 受压材料,最简单的单轴受压状态下的破坏过程最有代表性。
混凝土微裂缝的扩展及破坏,可分作3个阶段:
粘 结 裂 缝 σ=0 σ=0.85σmax 用X光观测的混凝土单轴受压的裂缝过程 σ=0.65σmax σmax
①应用电液伺服阀控制的刚性试验机直接进行试件等应变速度加载;
②在普通液压试验机上附加刚性元件,使试验装臵的总体刚度超过试件下 降段的最大线刚度,就可防止混凝土的急速破坏。
实测的混凝土棱柱体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
1.3.2全曲线方程
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的相应数学模型即本构关系,是 研究和分析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受理性能的主要依据。 将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用无量纲坐标表示: s x y p fc
第一篇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1 基本力学性能
第1章 基本力学性能
1.1混凝土的组成结构和材性特点 1.1.1材料的组成和内部构造
混凝土是由水泥、水、骨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过硬化后形成 的人工石。其为一多相复合材料,其质量的好坏与材料、施工 配合比、施工工艺、龄期、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通常将其组 成结构分为: 宏观结构:两组分体系,砂浆和粗骨料。 亚微观结构:水泥砂浆结构。 微观结构: 水泥石结构。 特 点:非弹性、非线性、非匀质材料,较大离散性。
其几何特征的数学描述: 1. x 0, y 0; d2y 2. 0 x 1段, 2 0, 即曲线斜率(dy / dx)单调减小,无拐点; dx
3. x 1 , y 1, dy / dx 0,即单峰值; 时
d2y 4. 当 2 0时,xD 1,即下降段有一拐点(D); dx d3y 5. 当 3 0时,xE 1,即下降段上的最大曲率点(E); dx
参考教材 [1] 钢筋混凝土原理,过镇海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与板壳极限分析,沈聚敏、王传志、江见鲸,清 华大学出版社,1993 [3] 混凝土及土的本构方程,Chen W F著余天庆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04 [4] 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王传志、藤智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5 [5] 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分析,朱伯龙、董振祥,同济大学出版社,1985 [6] 钢筋混凝土结构,Park R,Paulay T. 秦文钺等译,重庆大学出版 社,2002 [7] 混凝土结构设计,Nilson A H,方鄂华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4 [8] Plasticity in Reinforced Concrete,Chen W F,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982
混凝土的受压应力-应变曲线方程是其最基本的本构关系,又是多轴本构模 型的基础。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分析中,例如构件的截面刚度、截面 极限应力分布、承载力和延性,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和全过程分析等过程中, 它是不可或缺的物理方程,对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起决定性作用。
1.3.1试验方法
在棱柱体抗压试验时,若应用普通液压式材料试验机加载,可毫无困难 地获得应力应变曲线的上升段.但试件在达到最大承载力后急速破裂,量测 不到有效的下降段曲线。 要获得稳定的应力-应变全曲线,主要是曲线的下降段,必须控制混凝土试件 缓慢地变形和破坏。有两类试验方法:
2.稳定裂缝发展期( σ/σmax <0.75 ~ 0.9)
3.不稳定裂缝发展期( σ/σmax >0. 75 ~ 0. 9)
应力增量不大,而裂缝发展迅速,变形增长大。即使应力维持常值,裂缝仍将继续发展, 不再保持稳定状态。纵向的通缝将试件分隔成数个小柱体,承载力下降而导致混凝土的
最终破坏。
破坏机理可以概括为:
在试件高度的中央、靠近侧表面的位臵上出现竖 向裂缝,然后往上和往下延伸,逐渐转向试件的 角部,形成正倒相连的八字形裂缝。继续增加荷 载,新的八字形缝由表层向内部扩展,中部混凝 土向外鼓胀,开始剥落,最终成为正倒相接的四 角锥破坏形态。
1.2.2棱柱体试件的受力破坏过程
为消除立方体试件两端局部应力和约束变形的影响,最简单的办法是改用棱柱 体(或圆柱体)试件进行抗压试验。根据Saint Venant's Principle 原理。加载面上的 不均布垂直应力和Σx=0的水平应力,只影响试件端部的局部范围(高度约等于试 件宽度),中间部分已接近于均匀的单轴受压应力状态。 受压试验证明,破坏发生在棱主体试件的中部。试件的破坏荷载除以其截面积, 即为混凝土的棱柱体抗压强度 fc,或称轴心抗压强度。
⑴骨料的弹性变形 ⑵水泥凝胶体的粘性流动
⑶裂缝的形成和扩展
不同原材料和组成的混凝土,在不同的应力水平下,这三部分变形所占比例 有很大变化。 ①当混凝土应力较低时,骨料弹性变形占主要部分,总变形很小; ②随应力的增大,水泥凝胶体的粘性流动变形逐渐加速增长; ③接近混凝土极限强度时,裂缝的变形才明显显露,但其数量级大,很快就 超过其它变形成分。
3.应力状态和途径对力学性能的巨大影响
混凝土的单轴抗拉和抗压强度的比值约为1:10,相应的峰值 应变之比约为1:20。两者的破坏形态也有根本区别。 混凝土因应力状态和途径的不同而引起力学性能的巨大差 异,是其材料特性和内部微结构所决定的。材性的差异足以对 构件和结构的力学性能造成重大影响,在实际工程中不能不加 以重视。
主要材料构成的不规则的三维实体结构,且具有非匀质、非线性和不连续的 性质。
混凝土在承受荷载(应力)之前,就已经存在复杂的微观应力、应变和 裂缝,受力后更有剧烈的变化。
2.变形的多元组成
混凝土在承受应力作用或环境条件改变时都将发生相应的变 形。从混凝土的组成和构造特点分析,其变形值由3部分组成:

粗骨料(分散相)
带核凝胶体
孔隙 砂浆 (基相) 宏观结构 水泥石 (基相)
细骨料(分 散相)
晶体 凝缩 凝胶体 干缩 亚微观结构 晶体骨架
混凝土组成结构
多尺度力学
氢氧化钙
微观结构
晶体骨架: 塑性变形: 破坏起源:
由未水化颗粒组成,承受外力,具有弹性变形 特点。 在外力作用下由凝胶、孔隙、微裂缝产生。
粗骨料和水泥浆体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的典型值
施工和环境因素引起混凝土的非匀质性和不等向性。 当混凝土承受不同方向(即平行、垂直或倾斜于混凝土的浇 注方向)的应力时,其强度和变形值有所不同。
1.1.2材性的基本特点
混凝土的材料组成和构造决定其4个基本受力特点:
1.复杂的微观内应力、变形和裂缝状态
将一块混凝土按比例放大,可以看作是由粗骨料和硬化水泥砂浆等两种
3、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Elastic Modulus
s
s ε
e
εp
sHale Waihona Puke ’ ’ Ec’= tan ’
Ec= tan

Ec’ tan ’ =


原点切线模量 Elastic Modulus
割线模量 Secant Modulus
切线模量 Tangent Modulus
ds Ec d
s 0
s Ec e Ec Ec , s
1.2抗压强度
1.2.1立方体抗压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