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日本如何保护古建筑
日本古典建筑的保护和发展
日本古典建筑的保护和发展摘要:在世界范围内,日本古典建筑的保护和发展非常具有代表性,同时又具有传统和现代特征.古典建筑是为特定目的而建造起来的,它存在的本身就是其文化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古典建筑的使用和管理系统的变化会对他的价值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要平衡持续性利用和文化意义保护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日本古典建筑;建筑保护;发展本文是通过对日本古典建筑保护方法的历史背景的阐述,然后从各个阶段的修缮事例,以及文献资料来研究日本保护古典建筑方法的特征和发展过程.一、日本古典建筑的传统保护修缮1.日本古典建筑的传统修缮保护形式日本的古建筑里面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但是,日本气候具有雨量大,湿度高的特点,这样的气候条件对木材的长期保存造成了很大影响,特别是长久暴露在外的木质构件,加剧了木材的腐朽和虫蛀带来的损坏。
因此,修缮保护尤为重要,这也是古典建筑得以有效保护的重要因素之一。
干预在传统的修缮中一般是最小的,是为了减少开支都是尽可能的保留原始木料,如果只是一个大构件损坏,只需要更换腐坏的地方就行了。
若是小构件损坏,就可以更换整个构件。
另外,如果不能重复在原来的位置使用腐朽的构件,就会被重新加工并用到不同的地方。
所以腐朽构件的修缮和替换都是对其它结构在最小的干预下单独进行的,如果木构件已经全部损坏,就要对结构实施部分拆解,此外,根据需要还可以重新增加加固构件。
日本大部分的木构建筑都是根据这种方法进行修缮和保存的,如果开始就使用高质量的木材,同时结构坚固,外在环境条件不恶劣,这样经过修缮木结构建筑是可以存留几百年的,同时还能保留一大部分的原始材料。
现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古结构的建筑法隆寺西院伽兰建筑就是最好的证明。
法隆寺的五重塔已经历1300年的悠久历史,经历了14次大修缮,其中最重要的修缮是1010年,1283年和1604年,这几次的修缮在对它的保护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位于三重县的被森林所包围的伊势神宫,是日本道教的大型建筑群。
如何保护古建筑的建议
如何保护古建筑的建议
保护古建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代表着历史和文化的珍贵
遗产。
以下是一些建议,以确保古建筑得到有效的保护:
1. 文物保护法律,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文物保护法律是保护古建
筑的关键。
这些法律应该包括对古建筑的保护、修复和维护的具体
规定,以及对违反规定者的处罚。
2. 定期维护,古建筑需要定期的维护工作,包括修复受损的部分、清理和保养建筑结构。
定期的维护可以延长古建筑的寿命并保
持其原貌。
3. 合适的使用,古建筑的合适使用是保护的关键。
建筑物应该
被用于符合其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活动,同时要避免对建筑物造成损
害的使用方式。
4. 教育和宣传,通过教育和宣传,增强公众对古建筑保护的意
识和重视程度。
这可以通过举办展览、讲座和发布宣传资料来实现。
5. 技术保护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监控摄像头、温湿度
传感器等设备,对古建筑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6. 国际合作,古建筑的保护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国际合
作可以提供资源和经验交流,促进古建筑保护工作的开展。
总的来说,古建筑的保护需要政府、专家、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法律、技术手段和教育宣传等多种途径来保护这些宝贵的
文化遗产。
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对古建筑的保护工作有所帮助。
日伪建筑保护方案
日伪建筑保护方案日伪建筑保护方案一、引言日伪建筑是指二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占领区修建的各类建筑物。
这些建筑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还承载着珍贵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和各种原因,这些建筑物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破坏和消失的危险。
因此,保护日伪建筑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提出一项日伪建筑保护方案。
二、保护日伪建筑的意义1. 历史见证:这些建筑物见证了二战期间的战争和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保留下来有助于我们记住历史,警示未来。
2. 文化传承:这些建筑物反映了日本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是中国建筑文化宝库的一部分,保护它们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3. 学术研究:这些建筑物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保存和研究它们对于理解历史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保护日伪建筑的挑战1. 年代久远:这些建筑物多经历了多年的风雨侵蚀,造成了严重的破损和退化,修缮难度大。
2. 资金和技术:保护日伪建筑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专业的技术支持,而目前资源有限,难以达到全面保护的要求。
3. 调查和记录工作不足:目前关于日伪建筑的调查和记录工作相对薄弱,信息不完整,难以为后续保护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
四、保护日伪建筑的措施1. 加强调查和记录工作:成立专业的调查研究小组,对日伪建筑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调查和记录,包括建筑特点、历史背景等方面的信息。
2. 制定保护规划和措施: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日伪建筑保护的整体规划和具体措施,包括修缮、维护、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根据不同建筑物的特点和状况,制定不同的保护方案。
3. 加强资金和技术支持:政府应加大对日伪建筑保护的资金投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同时引入国内外专业人才和技术,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保护指导。
4.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组织展览、举办讲座等方式,加强公众对日伪建筑保护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大众的文化自觉和参与意识。
5. 加强法律法规保护: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日伪建筑的保护范围和保护义务,加强对违法破坏的打击力度,营造良好的保护环境。
文旅融合视域下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文旅融合视域下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一方面,日本的文化遗产面临着受损和流失的风险。
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古老的建筑和文物面临着自然环境的侵蚀和人为破坏的危险。
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古老的建筑和文物都面临着拆迁和改建的命运。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保护这些文化遗产,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传承日本文化遗产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传统的习俗和技艺渐渐失传。
茶道、日本园艺等传统文化艺术,由于缺乏传承人和接受者,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如何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旅融合视域成为了保护和传承日本文化遗产的重要路径。
文旅融合视域,是指通过文化与旅游之间的深度融合,实现文化与旅游双向互动、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新的发展模式。
在这样的视域下,保护和传承日本文化遗产的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可以通过旅游的方式宣传和保护日本文化遗产。
日本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例如京都的古建筑、奈良的佛教文化、东京的现代化建筑等等。
通过旅游的方式,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这些文化遗产,从而加强对这些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旅游,还可以为保护文化遗产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从而保障这些遗产的持续发展。
可以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方式传承和弘扬日本文化遗产。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文化资源为原料,通过创意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形成文化产品和服务,从而创造经济价值。
在传承和弘扬日本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将传统的文化元素与现代的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有现代感和吸引力的文化产品,从而为这些文化遗产注入新的生命力。
可以设计出具有日本传统元素的服装、饰品,推出以日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品等等,从而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加强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可以通过教育的方式传承和弘扬日本文化遗产。
在教育领域,可以加强对日本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推广工作,从小学开始,就可以让学生接触并了解日本传统文化,学习和体验茶道、日本园艺、日本传统乐器等等,从而培养学生对这些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为传承和弘扬这些文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日本海啸灾害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
日本海啸灾害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海啸是一种灾害性极强的自然现象,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在日本这个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岛国,海啸灾害经常发生。
然而,正是这些灾害,塑造了日本的历史与文化。
在保护与修复日本海啸灾害的历史文化遗产方面,日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的意义日本海啸灾害是这个国家历史的一部分,每一次灾害都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些遗产见证了日本人民在灾难中的勇敢与坚强,是国家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与修复海啸遗址以及与之相关的古迹,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也是对灾后重建的纪念。
二、日本海啸灾害的文化遗产保护1. 海啸遗址的保护:日本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对海啸遗址进行科学保护。
这些遗址包括倒塌的房屋、破坏的渔船等。
政府不仅加强了对这些遗址的管理和监测,还建立了相关的博物馆和纪念馆,向人们展示灾难的严重性和给予灾民的帮助。
2. 损毁文物的修复: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海啸灾害中,许多宝贵的文物受到了破坏。
为了保护这些文物,专业修复人员采取了一系列手段,包括修复、保护、复原等,使它们重新展现出往日的辉煌。
三、日本海啸文化遗产修复的挑战与展望1. 灾后重建:海啸灾害给日本的城市和农村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在保护与修复文化遗产的同时,政府还需要重建受灾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
这对于政府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需要调动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
2.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修复文化遗产的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创新。
现代科技的应用,如激光扫描、三维重建等,能够更加准确地还原被损毁的文物和建筑。
这些技术的应用为文物修复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3. 国际合作:海啸灾害是全球性的问题,不仅仅是日本所面临的挑战。
在保护与修复海啸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国际机构和专家的协助,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修复受损的遗产,同时也促进了文化交流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日本遗产管理制度
日本遗产管理制度日本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遗产管理制度不仅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详细介绍日本的遗产管理制度,包括遗产类型、管理机构、保护政策以及具体案例等内容。
1. 遗产类型日本的遗产类型非常丰富多样,主要包括自然遗产、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和历史遗产等。
其中,自然遗产主要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特定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等。
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古迹、古文物、传统建筑、传统工艺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传统工艺、传统舞蹈、传统剧院、传统音乐等。
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考古遗址等。
历史遗产主要包括历史遗址、古代建筑、城堡、古寺庙等。
这些遗产类型涵盖了日本丰富多样的文化和历史内涵,是日本遗产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管理机构日本的遗产管理机构主要包括文化庁(文化厅)和日本遗产委员会。
文化庁是日本政府设立的专门负责文化艺术事务的机构,负责制定遗产保护政策、组织遗产保护活动、管理遗产基金等。
日本遗产委员会是一个独立的非政府组织,其主要职责是评定和登记遗产、制定遗产管理规划、开展遗产宣传教育等。
这两个机构共同负责日本遗产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形成了日本遗产管理制度的主体框架。
3. 保护政策日本的遗产保护政策主要包括遗产认定、遗产评价、遗产登记、遗产修复、遗产利用、遗产传承等。
遗产认定是指对可能具有价值的遗产进行初步调查和评估,确定其是否具有保护价值。
遗产评价是指对已经认定的遗产进行详细的考察和评估,确定其具体的保护措施和修复计划。
遗产登记是指将已经认定和评价的遗产进行登记,形成一份可供查询和利用的遗产名录。
遗产修复是指对遗产进行必要的修缮和保护工作,确保其保存完好。
遗产利用是指对遗产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实现其文化和经济价值。
遗产传承是指通过教育、宣传、展览等形式,推动社会对遗产的认知和传承工作。
这些保护政策构成了日本遗产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为日本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重要保障。
法隆寺五重塔的保护措施
法隆寺五重塔的保护措施法隆寺五重塔是日本法隆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日本现存最古老、最高的木结构塔。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遗产,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法隆寺五重塔进行定期维护和修复。
由于木结构的特殊性,五重塔容易受到风雨的侵蚀,需要定期进行维护。
每年都会有专业的修复工作人员对五重塔进行维修,确保其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这些维护工作包括木材更换、漆面修复以及搭建临时支架等。
五重塔采用了防火措施。
由于木结构的塔楼容易受到火灾的威胁,为了保护五重塔,人们在其周围设置了防火带。
防火带内禁止使用明火和烟火,同时还安装了灭火设备和报警系统,一旦发生火灾,可以及时进行处置。
五重塔还使用了防震措施。
日本地处地震带,为了防止地震对五重塔的破坏,人们在塔内设置了防震装置。
这些装置可以减轻地震对塔楼的冲击力,保证塔楼的稳定性。
五重塔还采取了防腐措施。
由于塔楼是以木材为主要结构材料,容易受到虫蛀和腐朽的侵害。
为了延长塔楼的使用寿命,人们在木材表面进行了特殊处理,使用了防腐剂和防虫剂,以保护木材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五重塔还进行了环境保护措施。
法隆寺周围环境的改善对于保护五重塔也十分重要。
人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治理污水等,使法隆寺周围的环境更加干净整洁,减少了对五重塔的污染和危害。
五重塔的保护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
法隆寺作为日本的重要文化遗产,得到了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政府加大了对五重塔保护的投入,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并组织了专门的保护机构。
同时,民众也积极参与到五重塔保护的行动中,通过募捐、参观等方式,为五重塔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和人力支持。
为了保护法隆寺五重塔这一珍贵的历史遗产,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定期维护和修复、防火措施、防震措施、防腐措施、环境保护措施以及社会参与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保证了五重塔的安全稳定,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为保护和传承这一历史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旅融合视域下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文旅融合视域下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一、文旅融合带来的机遇和挑战1. 机遇文旅融合使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随着游客的增加,政府和民间对于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也在提高。
这使得文化遗产的保护得到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有助于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2. 挑战文旅融合也带来了一些挑战,比如过度开发、商业化等问题。
一些文化遗产可能因为过度开发而失去原有的风貌和内涵,甚至受到破坏。
商业化也可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二、日本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及其保护1. 日本文化遗产的独特性日本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涵盖了建筑、传统工艺、古老传统等多个领域。
京都的古建筑、和服、茶道、日本园林等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日本文化遗产。
2. 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日本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
日本的非营利性文化保护组织也开展了大量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针对古建筑的维护保护、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培训等都是日本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重点。
三、文旅融合中的文化遗产传承1. 传统工艺的传承文旅融合为传统工艺的传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通过旅游体验、手工课程等形式,游客们可以亲身感受并学习到日本的传统工艺,这对于传承工艺非常有益。
2. 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一些古老的建筑也可以通过文旅融合的方式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一些古老的庭园、庙宇等,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展览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源用于保护工作。
四、日本文化遗产的传统与现代融合1.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日本文化遗产的传承并非止于传统,还包括了对现代的传承。
一些古老的传统工艺在当今社会得到了更新和发展,如和服的现代设计、工艺品的现代应用等。
2. 传统与现代的互动文旅融合中,在对文化遗产的传承中,也融入了现代的元素。
一些古老的传统技艺可能通过现代的展示形式,如数字化展览、VR体验等,使得传统与现代更加融合。
五、结语文旅融合为日本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文旅融合视域下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文旅融合视域下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一、文旅融合的涵义文旅融合是指将旅游和文化产业相结合的一种发展趋势。
这种趋势有利于弘扬地方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开发。
它不仅推动了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二、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经验和案例日本是世界上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它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面拥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功的案例。
其中,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1、规范严格的管理制度日本的文化遗产管理机构非常严格,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修缮、开发等方面都有着详细的规定和管理制度。
比如说,对于古建筑的修缮,必须要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需要经过多次的现场勘查和专家论证。
这种规范的管理制度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2、多元化的文化遗产资源利用日本充分利用了其多样化的文化遗产资源,打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和文化活动。
比如说,日本的古建筑和美术馆经常会举办展览和文化活动,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这种多元化的利用方式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3、社群参与和传统知识的继承日本社群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非常积极。
比如说,日本有许多由居民自行管理的传统民居和神社。
这些地方通过社群的参与,不仅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修缮文化遗产,还能够传承当地的传统知识和文化。
三、文旅融合在日本的实践随着文旅融合理念的深入推广,日本也积极尝试将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相结合。
比如说,日本正在建设一条连接京都和奈良的文化遗产旅游路线,这条路线将把京都和奈良的许多文化遗产连接起来,成为了一条独一无二的旅游路线。
此外,日本旅游业也越来越倾向于将旅游与文化体验相结合,比如说,在日本,游客可以体验金鱼养殖、手作陶瓷等传统文化活动,这样的体验旅游能够更好地传承和推广文化遗产。
四、结论本文从文旅融合视角出发,探讨了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问题。
日本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其中,多元化的文化遗产资源利用、社群参与和传统知识的继承等都值得借鉴和学习。
文化遗产修复与保护的最佳实践案例
文化遗产修复与保护的最佳实践案例在当今社会,文化遗产的修复与保护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文化遗产遭受了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时间侵蚀的影响。
因此,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人们开始寻找最佳的实践案例。
一、敦煌莫高窟的修复与保护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然而,由于长期的风沙侵蚀和游客的涂鸦破坏,莫高窟的壁画和石雕面临着严重的危险。
为了修复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首先,敦煌研究院成立了专门的团队,由专业的艺术修复师和考古学家组成。
他们使用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对受损的壁画进行了细致的修复。
同时,他们还开展了大规模的风沙治理工程,以减少风沙对莫高窟的侵蚀。
其次,敦煌研究院还加强了对游客的管理和教育。
他们设置了严格的参观规定,禁止游客触摸壁画和进行涂鸦。
此外,他们还开展了公众教育活动,提高游客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这些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如今,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得到了有效的修复和保护,游客的涂鸦现象也得到了明显的减少。
这一成功的案例为其他文化遗产的修复和保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埃及金字塔的修复与保护埃及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化的象征,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文化遗产之一。
然而,由于长期的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金字塔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修复和保护这些宏伟的建筑,埃及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埃及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金字塔的修复和保护工作。
他们聘请了一批专业的建筑师和工程师,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受损的金字塔进行了细致的修复。
同时,他们还加强了对金字塔周围环境的管理,减少了自然侵蚀的影响。
其次,埃及政府还采取了严格的措施,保护金字塔免受游客的破坏。
他们设置了严格的参观规定,禁止游客攀爬金字塔和进行涂鸦。
此外,他们还加强了对游客的教育,提高了他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这些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如今,埃及金字塔得到了有效的修复和保护,游客的破坏现象也得到了明显的减少。
日本京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
日本京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京都,作为日本的古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座古城从过去的时光中汲取着智慧和力量,而如何保护这份珍贵的遗产并将其展现给游客,成为京都面临的重要问题。
首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京都发展旅游业的基石。
京都市政府重视历史建筑物的修复和保养工作。
他们与专业机构合作,制定详细的保护计划,确保历史建筑物得到适当的维护。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还成立了专门的部门,负责监督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制定相关政策。
其次,京都注重旅游和文化的结合。
京都的每个景点都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故事。
当游客在古老的街道上漫步时,他们能够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氛围。
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京都的文化,市政府为游客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导览服务,包括专业的讲解员和导游讲解。
此外,京都还注重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在旅游业的发展中,京都政府将可持续性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
他们鼓励游客采取环保的旅游方式,例如步行或骑自行车观光,减少汽车的使用。
同时,他们还限制游客人数,避免过度拥挤对历史建筑物造成损害。
除了以上的措施,京都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全球共识。
京都市政府与其他国家的文化机构合作,交流保护经验和技术。
他们举办国际研讨会和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世界各地文化遗产的互相了解和保护。
不过,尽管京都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之一是人们对历史建筑物的过度商业化。
一些古老的庙宇和寺庙变得商业化程度过高,失去了原有的宗教和历史意义。
此外,因为京都具有高度的文化吸引力,一些景区的环境可能因过度开发而受到破坏。
面对这些问题,京都市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历史建筑物的商业化程度合理。
其次,要增加宣传教育力度,让游客更加了解历史建筑物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保护历史遗产的重要性。
最后,应加强与专业机构和学者的合作,寻求更好的保护和管理方法,确保古都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
民居保护案例-日本合掌村
5
背景介绍
• 日本岐阜县素有“森林与溪流之国”美称,合掌村就坐落在岐阜县白川乡的山麓里。“合掌造”房屋建造于 约300年前的江户至昭和时期。为了抵御大自然的严冬和豪雪,村民创造出的适合大家族居住的建筑形式。 屋顶为防积雪而建构成60度的急斜面,形状有如双手合掌,因此得名。
• 合掌村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上具有世界领先水平,沿袭并创造出一系列独特的乡土文化保护措施,如今 这里被称为“日本传统风味十足的美丽乡村”。
500年前的庄严的佛坛,以及其他美术品器物等。3、
4楼展示着勾起思乡之情的旧时生活用具。
浊酒节之馆:通过人偶和模型等再现浊酒祭盛况的
展示馆。位于白川八幡神社内,参观的同时还可以参 拜神社的其他宝物。
明善寺乡土馆:村落内的真宗大谷派寺院。少见的
本堂、库里、钟楼与合掌造的结合。在本堂内可以欣 赏到在京都的东寺和醍醐寺里也有展示的浜田泰介的 屏风壁画。
• 民宿产业:对合掌屋室内做了改装,建筑外形不变,内装基本都是现代化家庭设施,配有电视、冰箱、洗
衣机等家用电器,还有漱洗间设备、厨房煤气灶等,但依然保留了一些可观赏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民具和农 村过去的乡土玩具
• 基础配套产业:饮食店、小卖部、旅游纪念品店、土特产店等,店面装饰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资源,
以植物花草为装饰元素,体现了一种温馨的朴实美
3
节庆活动
浊酒节
在巨大的酒盅前展开隆重仪式,从祝词到乐器演奏、 假面歌舞、化妆游行等内容以及服装道具都系统设计。 节日时合掌建筑门前张灯结彩,村民都来参与和庆贺 节日。村里八幡神社内的浊酒节之馆,会利用木偶人 模型介绍在节日上举行的狮子舞等,十分热闹。客人 们来到村里,还能喝上一盅混有米饭的白浊酒。
亮灯仪式
文旅融合视域下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文旅融合视域下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问题。
特别是在日本这样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的国家,如何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
在文旅融合的视域下,日本正积极探索并实践如何将文化遗产与旅游结合起来,实现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本文将从文旅融合的角度探讨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一、日本文化遗产的特点由于日本拥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很多古建筑和艺术品都面临着破损、老化和失传的风险。
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文旅融合的意义文旅融合是一种将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旨在通过旅游推动文化传承,通过文化提升旅游体验。
对于日本的文化遗产来说,文旅融合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还可以唤起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通过旅游的推动,更多的人可以走进古老的庙宇、寺院,感受传统的节日和民俗习俗,从而增加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理解。
文旅融合也可以提升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水平。
通过旅游的推动,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会更加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加大对文化遗产的投入,加强管理力度,提升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
在文旅融合的理念下,日本正在积极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一方面,日本加大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投入。
不少古建筑和艺术品在面临退步的危机中,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资金支持和重视。
日本也在积极推动旅游业与文化遗产的结合。
在一些古城市,政府会举办传统节日和表演,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如京都的花见小径、东京的浅草寺等,这些措施都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除了政府的努力,日本的社会组织和非营利机构也在推动文旅融合下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他们通过举办文化活动、举办传统艺术表演、成立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向公众传播传统文化,唤起人们对于文化遗产的重视和热爱。
四、日本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挑战与对策尽管日本在文旅融合下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日本文化管理制度
日本文化管理制度日本是一个充满传统和文化的国家,其文化管理制度在这片土地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管理制度不仅仅是一种机构或者规范,更是一种包容和传承文化资源的机制。
在日本社会中,文化管理制度贯穿了从政府到各种组织、团体直到个人的方方面面,保护和传承着日本的丰富文化遗产。
历史背景日本在历史上曾长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
在日本的历史中,文化管理制度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早在奈良时代就开始有了一些文化机构,如“国家学校”和“寺院学校”,这些机构对日本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过,真正完善的文化管理制度是在江户时代形成的,这也是日本文化管理制度的起源。
江户时代是日本历史上一个比较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管理制度逐渐完善。
在这个时期,朝廷和幕府统治机构的合作,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文化管理制度。
朝廷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规定,对文化事务进行管理,同时幕府则设立了文化机构,如书院、文库等,推动日本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在这个时期,古典文学、绘画、音乐等诸多文化领域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得益于完善的文化管理制度。
文化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日本的文化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机构:在日本,有很多专门从事文化事务的机构和组织,如文化厅、博物馆、图书馆等。
这些机构负责对日本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同时也扮演着文化交流和教育的角色。
文化机构在日本文化管理制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日本文化。
2. 文化政策:文化政策是国家对文化事务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法规。
在日本,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规定,保护和传承日本的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全民的文化参与。
文化政策的制定,不仅仅是一种政治行为,更是对国家文化发展的规划和引导。
3. 文化财产:文化财产是指那些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社会等价值的文化遗产。
日本有很多珍贵的文化财产,如古建筑、古典文学、传统工艺等。
日本把古建筑当宝贝
屋顶。
们 把 各 自区 内 的古 建 筑 等 当作 宝 贝 ,并 对传 统 建造 工艺 、材 料 、保 存 手 法 等 进
行研究。 上 世 纪 五 六 十 年 代 ,城 市 化 进 程 使 日本 的街 区、 农村 面貌 发 生 了巨 大 变 化 ,并 由 此导 致 很 多 历史 建 筑 消 失 。在
日本把古建筑 当宝贝
文/ 寅 崔
定 ,地 方可 以依 据 规 定 ,指定 各 自区 域 内 的文 化 遗 产 ,并 为 其 保 存和 有 效 利 用 采取 必要 措 施。 因此 , 日本各 都 道 府 县
在 廊 檐 下 享 受午 后 阳 光。 与 记 者 同行 的
很 多 日本 老人 感 叹 ,与 这 样 的 房子 和 生
温 、 隔 音、 透 气 性好 、质 量 轻 等都 是 其
火导 致 古 寺 法 隆寺 金 堂壁 画被 烧 毁 ,吸 取 这 一 事 件 的教 训 , 1 5 年 日本 制 定 l 90 了 以 保 护 文 化 遗 产 为 目 的 的 综 合 性 法
的保 护 、 再 生 、利 用 工作 。 冲 绳 县今 年
在 东 京不 经 意 间找 到 江 户 时期 的建 筑 印
以及 下 辖 地 区都 制 定 了 “ 文化 遗 产 保 护 条例 ” 。 比如 ,东 京 都 的各 区教 育 委 员
会 一 般 都 设 有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责 文 化遗 产 的部 门 ,他
难度极大,根据 《 消防法 》的要求,在
翻 修 栗 山 家主 屋 时 ,工 人 们在 尽 量 保 持
传统 节 目 ,古 民居 还 被 装点 一 番 ,重现
日本文化遗产的分类体系及其保护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次演示化遗产保护的举国体制不仅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还十分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从民间艺术、传统音乐到传统节庆活 动等,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确保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 以保存和传承。这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反映了日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全 面性和深入性。
结论
从法令规制的角度看,日本次演示化遗产的保护及利用呈现出了较为完善的 法令规制体系。在保护方面,日本政府通过《文化财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了文化遗产的范围、保护方法、管理体制和法律责任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的 规定,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永久性保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利用方面,通过《文化财利用促进法》和《文化财保护利用措施大纲》等 法律法规,对文化遗产的利用主体、内容、方式和程序等方面进行了指导和规范, 促进了文化遗产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保护。
文化遗产保护法令的概述
日本的文化遗产保护法令是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主要包括《文化财保护 法》、《文物保护法》、《有形文化财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对文化遗 产的范围、保护方法、管理体制和法律责任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这些法律,日本的文化遗产保护对象主要分为以下几类:自然遗产、历 史遗产、民俗遗产、传统艺术和工艺品等。针对不同的遗产类型,政府采取了不 同的保护方法和措施,以确保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永久性保存。
综上所述,日本次演示化遗产保护的举国体制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启示意义。 通过制定法律、设立专业机构、严格管理与执行以及广泛的社会参与,日本成功 地保护和传承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展现了其卓越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这些经 验对于世界各国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有助于推动全球文化遗产保护事业 的发展与进步。
日本次演示化遗产的分类体系
日本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和启示
日本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和启示作者:虎文琼来源:《丝绸之路》2015年第08期[摘要]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记载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变迁,传承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是该国和该民族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标记。
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当今丰富多彩、壮丽灿烂的人类文明。
作为全球屈指可数的经济发达国家,日本政府和社会近年来在保护本国文化遗产方面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投入了规模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对于我国而言,近邻日本在保护本国文化遗产方面的各项举措不乏可资参考之处。
[关键词]日本;文化遗产;保护经验[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10-0047-03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目前成为我国社会尤其是相关学界及各级地方政府的一个重要议题。
而东亚的邻国日本,是世界上较早意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并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保护工作加以制度化和体系化的国家。
日本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有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日本文化遗产概述日本文化遗产,日语为“文化财”,是日本为保护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所建立的标准,其资格依日本《文化财保护法》订立。
“文化遗产”在此为对应转译,直译为“文化财富”,实际上不仅涵盖了文化、历史、学术等人文领域,也包含动物、植物、景观等“自然遗产”,日语为“天然纪念物”。
日本的文化遗产由日本《文化财保护法》进行规范,它规定了对日本文化遗产认定、管理、保护的方法。
该法还对日本文化遗产进行划分与界定。
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第一,物质性文化遗产。
日语为“有形文化财”,包括了建筑物和工艺美术品(即绘画、雕刻、工艺品、书籍典籍、古代文件、考古资料、历史资料等)。
其中还分为:重要文物,日语为“重要文化财”,即物质性文化遗产中特别重要的部分;国宝,日语为“国宝”,即重要文物中有特别高文化价值的部分。
登记文物,日语为“登录有形文化财”,指尚未被日本政府或地方公共团体认定的物质性文化遗产。
日本传统建筑风格的传承与保护
(一)自 质朴、 然、 温馨的日 式建筑
在东京, 我最喜欢带有小小庭院、 独门 独户的日 式住宅, 日文叫它“ 一户建”也就是 。 一家居住一座二层小楼, 外带庭院加围墙, 它 是东京人最理想、 髦的住宅。 最时 每每与东京 人谈起它, 都会看到他们充满憧憬的神态。 一眼望去, 日式住宅的外型和室内布置 简朴实用, 远不及西洋式建筑华丽。 但这简朴 的房屋设计与庭院间的灌木、 假山、 水塘交织 在一起, 又是那样和谐自然。 静静地坐在开放 的日式厅堂中, 一边品尝日 本茶肴, 一边观赏 窗外美丽的园中景色, 有一种置身世外桃园 的感觉。 由此让我联想到北京的四合院:一道 厚重的木门, 四周高高的围墙, 把里面的人与 外间嘈杂的尘世相隔, 其中所体会的家的温 馨远远胜过住在高楼公寓中的人们。 日本人生活在湿度大、 地震多的环境 里, 木结构的和式住宅正是适应这一特殊生 活环境而产生的。 首先它防湿。 式建筑的所 日 有木料都不上油漆, 因为裸木可用来粘糊日 式拉门、 拉窗、 隔扇的纸, 也可 通过收缩纸中的小孔, 限制湿气进入室内。 再 有就是地板兼床铺的榻榻米, 其厚厚的草席 阻断了地下传来的湿气, 使人免于受潮着凉。 其次, 日本人建房不用砖瓦、 石料, 而采 用弹性较大的木材。 的是为了 目 防震。 式住 日 宅在结构上有许多抗震的设计, 为避免整个 建筑物由一块地基来支撑, 通过顶梁柱的巧 妙设计, 由多根柱子来支撑房屋, 并使建筑物 的压力落在柱脚石上.地震时.柱子依地盘起
是 林统筑护 一做 。 日 建保 的贯 法
1 关键词1 日 住 和 保 式 宅 谐 护
一、 传统建筑的魅力
的 个 要途 。 对 统 筑 格 生活 式的 持, 城市 古 貌 以 承, 一 重 径 通过 传 建 风 及 方 坚 使 的 都风 得 传 这
中日历史古城保护观念之差异
中日历史古城保护观念之差异---以平遥古城和京都为例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平遥古城和日本京都在保护利用上的差异,以指出中国在保护古城方面的不足和可改进之处。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中日在保护古城的行政管理制度和资金支持方面的差异,而后以平遥和京都为例,具体阐述在对待古城的保护和与开发观念差异。
最后指出中国应借鉴日本的经验,应以人类文化的眼光善待尚存的古城。
关键词:古城、保护、开发、观念、差异同时浸润在传统儒家文化之下,同时东方之邦,而同时作为世界遗产的平遥和京都,他们如今的现状却相差甚远,为何?细究来看,具体如下。
一、中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之差异1、行政管理制度方面的差异。
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行政管理实行国家及地方两级管理。
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共同负责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监督及管理工作;地方一级的名城保护及管理由地方城建或规划管理部门、地方文物、文化主管部门共同承担,也有的地方设立专门的名城保护机构。
不难发现,多头管理是我国现行历史文化名城管理体制的一个显著特征。
虽然有着众多的管理机构,但没有一个能对历史名城负主要责任。
历史名城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必然会出现有利大家争、无力没人管的情况。
这种管理模式的最大弊端是易导致法律管理中的“真空地带”。
而日本的管理体制却相当清晰,日本的行政管理机构体系为阶梯型结构。
“与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密切相关的行政管理主要由文物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两个相对独立、平行的组织机构负责。
与文物保护直接相关的事务归国家文部省文化厅,与城市规划相关的事务归国家建设省城市局。
为了给政府决策提供高层次的参谋,使行政与学术有效地结合起来,地方政府机构中还设立法定的常设咨询机构———审议会。
”①每个层级都有自己的责任,责任主体明确,而每个层级又有细分主体,以文化厅为例(见图1)。
2、法律制度方面的差异。
中国关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立法是以地方法规的制定为先导,还有国家颁布的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办法及审批程序有关文件,但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立法体系尚未形成。
日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概述
中图分类号 TU-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19)01-0009-04 收稿日期 2017-12-11路方芳 | Lu Fangfang日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概述Overview of Japan'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System1 日本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发展概况伴随着我国快速城镇化的进程,城市风貌正面临着日益衰落的危机,城市文脉的日趋断裂令人们精神的家园无处可归。
于是探求城市风貌的复兴、借鉴国外城市在风貌保护方面的经验,成为当今中国城市研究的重要课题。
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报告以地缘背景与我国类似的日本金泽市为介绍对象,展示、梳理其在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方面的历史经验,给我们提供借鉴,本文以日本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研究为基础,希望可以为日本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供基础资料。
1.1 日本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高速经济发展阶段下的早期地方保护,在19世纪中叶,日本开始了快速的工业化进程,自然环境受到破坏,民众开始有了保护城市历史风貌的意识。
第二阶段:社会价值的转变和传统建筑物群保护地区的确立,这个阶段日本开始把城市风貌保护作为整个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面,各类地方性的保护组织和团体兴起。
第三个阶段:经济泡沫导致的风貌破坏阶段,由于房地产市场调控失败,许多日本历史建筑在这个阶段受到了破坏,飞涨的地价催生了社会要求放松土地使用管制,提高城市开发强度,给城市风貌带来了“建设性”的破坏。
我国目前也正遇到这样类似的问题。
第四阶段:城市风貌保护的共识、传统与现代的并重,在这个阶段,日本加大了通过立法措施来保护城市风貌的力度。
中央政府也提高了对传统建筑群等历史风貌空间保护的财政预算。
自上而下的,地方民众也自发地组织起了对城市历史风貌的保护。
1.2 日本文化遗产的发展的重要转折纵观整个发展阶段,可以看出日本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立法进程,是伴随经济发展而逐步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趣味知识
看日本如何保护古建筑Array
唐招提寺(资料图片)
过度的商业化,不仅减弱了历史氛围,而且增加了火灾隐患,堪称古建最大杀手。
在日本各地,存在着大批号称“小京都”或“小江户”的古城。
置身其中,仿佛时
空错乱,让人多了一份思古的幽情。
例如,秋田县角馆号称“陆奥(指日本东北地区)小京
都”,广岛县竹原号称“安艺(广岛县古称)小京都”,角馆原汁原味展示了旧时武士的住
宅,周围没有大批的商店销售土特产,一片静寂。
竹原的古建仍有很多居民居住,但并未
改造成酒吧一条街。
在以保存大量盛唐风格建筑而著称的古都奈良,从著名的唐招提寺沿着一条小路往南
步行没多远,就到达了另一座古刹药师寺。
这条称为“历史之道”的小径,两旁是低矮的
版筑墙、翠绿的竹林、木制的传统住宅,似乎让人仿佛回到了1000多年前的奈良时代。
这
条“历史之道”连接两座古刹,无疑是搞商业的黄金路线,但是两旁看不到商店,也没有
摊贩,古风犹存。
为了维护古都的景观,奈良市内没有高大的建筑,天际线非常平整。
正是在如此的精
心呵护之下,古老的奈良直到今天仍让游客感受到1300年前唐风建筑的魅力,使中国游客
也能从中窥见一些大唐的风采,而这也正是奈良吸引大批游客的魅力所在。
根据日本《文化遗产保护法》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传统建筑群和文化景观都属于文
化遗产。
1966年1月,日本还制定了《古都历史性风土保存特别措施法》,简称《古都保存
法》,主要是为了保护古城的历史性景观,它确定了如何指定“历史性风土地区”、限制
地区内的开发补偿等。
61
趣味知识
该法制定的契机是古都镰仓开展的居住环境保护运动,目的是为将奈良市、京都市等古都以及镰仓市等市町村的历史性景观留传给下一代,以期增加对国土的热爱,并有助于文化
的发展。
在“历史性风土保存地区”,新建建筑物、改建或增建、建造宅基地、开垦土地、
采伐树木、采集土石都需要向府县知事或者市长提出申请。
历史性风土保存地区中的核心地
区被划为“历史性风土特别保存地区”,建筑物改变颜色、打室外广告等,都要提交申请。
此外,日本各地的地方政府还通过了各种保护历史性景观的特别条例。
相关法律的严密规定可以避免文化景观的过度商业化,保留历史气息,自然也大幅减少了火灾隐患。
千年古
都京都市还将保护文化遗产列入市民宪章,将继承文化遗产作为重要使命。
文化遗产在日本被称为“文化财”,日本是将文化遗产作为财富看待的。
但是,这并非是将文化遗产作为摇钱树,只重视眼前的经济效益,其更重视的是保护遗产的文化内涵,从
而实现文化的传承。
在日本各地采访,当地的居民介绍起本地的文化遗产都如数家珍,充满
自豪感。
可以说,正是这种热爱乡土的感情,极大地增进了人民对国家的认同。
(本刊编辑:薛婧 选自:新华网)
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任教。
1958年起在费城开设共同事务所。
1964年和洛奇一起
开办事务所。
1965年曾代表美国国务院赴苏联讲学。
1966年任罗马美国艺术学院住
宅建筑师及该学院理事(1966-1971),1977年任普林斯顿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学
院顾问。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