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指导书
偏心拉伸实验(指导书)
偏心拉伸实验一. 实验目的1.测定如图2所示试件, 沿A-A 加载时, 即偏心拉伸时的拉应力和弯曲应力。
2.测定如图2所示试件, 沿A-A 加载时, 即偏心拉伸时, 横截面中性轴位置。
3. 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二. 实验仪器和设备1. 拉压实验装置一台2. YJ-4501静态数字电阻应变仪一台3. 偏心拉伸试件一根(已粘贴好应变片)三. 实验原理拉压实验装置见图1, 它由座体1, 蜗轮加载系统2, 支承框架3, 移动横梁4, 传感器5和测力仪6等组成。
通过手轮调节传感器和移动横梁中间的距离, 将万向接头和已粘贴好应变片的偏心试件(见图2), 安装在上、下夹具中间。
若载荷作用在试件的对称轴线上, 则此时试件横截面上只有拉应力, 应力FSσ=F 为作用在试件上的力, S 为试件横截面面积。
若沿A-A 加载, 则此时试件受偏心拉伸, 横截面上即有拉应力, 也有弯曲应力, 应力ZF M y S I σ=± M 为0.02F, IZ 为形心轴惯性矩, y 为距形心轴距离(见图3)。
偏心试件弹性模量为70GN/m 2。
偏心试件上共粘贴有6片应变片, 粘贴位置如图2所示, 并已两两串联连接, 见图4(a )。
另有一个补偿块, 补偿块上共粘贴四片应变片, 其中绿色线为两片应变片串联连接线, 见图2(b )。
四. 实验步骤1.首先将偏心试件安装至拉压实验装置的上、下夹具间, 并通过试件对称轴。
2. 接通测力仪电源, 将测力仪开关置开。
3. 将应变片按图5串联单臂半桥接线法接至应变仪各通道上。
4.检查应变仪灵敏系数是否与应变片一致, 若不一致, 重新设置。
5. 实验:a. 加初始载荷, 初载菏取0.3KN, 将应变仪各通道置零(可反复进行)。
b. 加载荷至1.3KN, 记录各通道应变读数。
c. 载荷退至0.3KN, 记录各通道应变读数, 不为零时需重新置零。
d.再次加载至1.3KN, 记录各通道应变读数。
教学实验指导书
教学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实验器材与药品1. 实验器材:- 试管架、试管夹、玻璃棒、滴管等;- 显微镜、移液器、离心机等。
2. 实验药品:- 乙醇、盐酸、氢氧化钠等。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 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 准备所需药品,确保药品的正确性和有效期。
2. 实验操作:(这里根据具体实验内容进行描述,确保每个步骤都清晰明了)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记录:- 记录每个步骤的实验结果,包括观察到的现象、实验数据等。
2.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实验现象解释。
五、实验讨论与总结1. 实验讨论:- 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探讨原因和解决方法。
2. 实验总结:- 总结实验的目的、步骤和结果,指出实验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六、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验过程中应佩戴实验室必要的防护用具,如实验手套、护目镜等。
3. 实验中使用的化学药品要小心操作,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气体。
4.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和废弃物,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七、实验报告要求1.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与药品、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讨论与总结等内容。
2. 实验报告应规范书写,语句通顺,段落结构清晰。
3. 实验报告中的数据应准确无误,并配以合适的图表或图像进行展示。
4. 实验报告应标明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和实验人员姓名。
八、参考文献(根据实验内容提供相关参考文献)以上为《教学实验指导书》的基本格式和内容要求,具体实验内容和步骤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本指导书能够对您的实验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了解实验原理,并通过实践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器材•实验仪器:XXXX仪器•实验材料:XXXX材料•其他:XXXX设备、器皿等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将仪器、材料摆放整齐,确保周围环境整洁,无杂物影响实验操作。
•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确保所有连接线插好且牢固。
•准备好所需试剂和药品,按照实验要求进行配制。
2. 实验操作步骤1.步骤一:XXXX–具体操作细节1–具体操作细节2–具体操作细节32.步骤二:XXXX–具体操作细节1–具体操作细节2–具体操作细节33.步骤三:XXXX–具体操作细节1–具体操作细节2–具体操作细节3…3. 实验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安全,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操作时要认真仔细,确保操作步骤正确,避免误操作导致实验失败或事故发生。
•注意保持实验器材的清洁和完整,实验后应及时清洗器材并归还到指定位置。
4. 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操作细节、观察结果和数据。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实验现象或结论。
•可将实验结果用图表展示,以增加可视化效果。
四、实验拓展•针对本实验,可以进行进一步拓展,例如探究不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扩展实验的应用范围等。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的操作,学生对实验过程、实验原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实验技能也得到了提升。
同时,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2]。
实验项目指导书
实验项目指导书一、实验项目简介实验项目指导书是用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一份重要文件。
它主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要求等内容。
本指导书旨在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达到预期的实验目标。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同时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三、实验原理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实验所涉及的原理和基本概念。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和理解实验原理,为实验的操作和结果分析提供基础。
四、实验材料与设备接下来,我们将列出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清单。
请学生在进行实验前确认所有物品齐全,并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五、实验步骤本节将提供实验的详细步骤说明,包括涉及到的操作方法、操作顺序以及注意事项等。
学生需要按照指导书的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六、实验要求与注意事项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列出实验所需遵守的要求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学生需要仔细阅读并理解这些要求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和准确性。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完成实验后,学生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他们应该能够根据实验的数据和观察结果得出结论,并能够解释实验结果的科学原理。
八、实验总结最后,学生需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总结。
他们应该能够回顾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和思考,提出改进实验的意见和建议。
九、参考文献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列出所参考的文献和资料。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一步阅读这些文献,扩展知识和深入理解实验原理。
希望以上指导书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进行实验,获得预期的实验结果,并通过实验的过程培养实验设计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这个实验项目,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堂知识,并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医学实验操作作业指导书
医学实验操作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指导学生完成医学实验操作,使其掌握相关实验技巧和操作流程。
二、实验材料1. 医学实验仪器:根据实验要求准备相应的医学仪器。
2. 医学实验药品:根据实验要求准备相应的医学药品。
3. 个人防护用品:戴口罩、手套、实验服等,保证个人安全。
三、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1. 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完好,如有损坏,请及时更换或修理。
2. 检查实验药品的标签和有效期,如有问题,请及时更换或补充。
步骤二:个人防护1. 穿戴实验服,确保衣物干净整洁。
2. 戴口罩,避免实验药品引起的气溶胶对人体的影响。
3. 戴手套,避免药品直接接触皮肤。
4. 戴护目镜,防止实验药品飞溅入眼。
步骤三:操作流程1. 根据实验要求,准确称取实验药品并放入容器中。
2. 根据实验要求调配实验液体,并进行均匀搅拌。
3. 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时间和温度,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如实验中需要进行观察和记录,请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并保证记录的准确性。
步骤四:实验结束1. 关闭实验仪器,清理实验台面,保证实验环境的整洁。
2. 将使用过的实验仪器和容器进行清洗,确保下次使用时干净。
3. 适当处理废弃物和实验残留物,遵循环保原则。
四、注意事项1.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室安全,严禁一人独立操作。
2. 操作前请仔细阅读实验操作指导书,确保操作步骤清晰明了。
3. 如有实验中出现突发情况,请立即向实验室管理员或教师求助。
4. 在实验过程中,严禁食品和饮料进入实验室。
5. 完成实验后,请注意清理实验工作区域,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以上为医学实验操作作业指导书,希望能够对学生顺利完成医学实验提供指导和帮助。
在实验过程中,请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指导书中的步骤进行,确保个人安全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祝实验成功!。
研发实验作业指导书
研发实验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研发实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研发项目的策划、实施和评估等关键环节。
二、实验准备1. 实验器材和材料准备:根据实验要求准备相关实验器材和材料,并确保其正常可用。
2. 实验环境搭建: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宜的实验环境,包括实验场地和相关设施设备。
三、实验步骤本实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学生可根据实验要求和指导,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和任务分配。
1. 项目策划a)明确项目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
b)制定项目计划和时间表。
c)分析项目需求和资源情况。
2. 技术调研a)对相关技术领域进行调研和学习,了解当前技术发展状况。
b)掌握所需技术和工具,为项目的实施做好准备。
3. 原型设计a)根据项目要求,设计整体架构和功能模块。
b)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并进行评审和修改。
c)完成原型的绘制或搭建,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4. 系统开发a)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系统编码和开发工作。
b)合理分配任务,组织团队成员进行开发。
c)定期进行代码评审和集成测试,及时修复bug。
5. 功能测试a)制定功能测试计划和用例。
b)进行系统功能测试,确保各项功能正常运行。
c)记录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并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6. 系统验收a)组织相关人员对系统进行全面评估和验收。
b)总结评估结果,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改进。
c)确认系统达到验收标准,准备部署和实施。
7. 项目总结a)对整个研发项目进行总结和归档。
b)分析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c)总结并分享项目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实验过程中,注意保障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 团队合作: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合作能力。
3. 项目管理:督促学生按照计划执行,并进行进度和质量的监控。
4. 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勇于尝试和创新,培养创新思维。
5. 结果评估:学生完成实验后,进行实验结果评估和自我总结。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实验仪器的使用水平,培养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本实验所需器材如下:1. 显微镜2. 高压电源3. 量筒4. 试剂瓶5. 称量瓶6. 烧杯7. 导线8. 静电仪9. 板卡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检查所需实验器材是否准备齐全。
b. 清洗实验器材,确保没有污染物。
c. 与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确定实验计划和操作流程。
2. 实验操作a. 根据实验要求,配置实验所需试剂。
b.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量筒、称量瓶等设备的校准工作。
c. 进行实验样品的制备或准备好实验样品,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d. 启动实验仪器,根据仪器指南进行操作。
e.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以及观察到的现象。
f.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和处理。
3. 实验结果分析a. 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包括数值计算和统计处理。
b. 根据实验结果,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合理的结论推理。
4. 实验报告编写a. 撰写实验报告,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排版。
b. 在实验报告中清晰地介绍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c. 分析实验结果,展示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
d. 提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e. 根据实验所得结果,进行相关的讨论和思考。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佩戴实验手套、实验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实验安全。
2. 实验前请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并熟悉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3. 操作实验仪器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操作失误和仪器损坏。
4.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实验台面的整洁。
5.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器材进行清洗归位,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五、实验安全提示1. 实验过程中要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品,如酸碱溶液等。
2.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电源的正确使用,以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3. 实验中如遇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实验室管理员报告。
六、实验评分标准1. 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流程的掌握程度。
土壤试验作业指导书样本
土壤实验作业指导书土壤实验作业指导书1.0前往现场进行土壤取样。
2.0对土样进行登记、编号、记录。
3.0含水量实验环节:3.1取代表性试样, 粘性土15~20g,砂性土有机质±50g, 放入称量盒内盖上盒盖, 将盒置于烘箱内, 在105~110℃恒温下烘干;烘干时间, 粘性土不得少于8h,砂性土不得少于6h。
3.2将称量盒从烘箱中取出, 放入干燥容器内冷却至恒温, 称干土质量(精确至0.01g)。
3.3含水量按下式计算:m0W0=( -1)×100m d3.4含水量应进行两次平行实验, 两次平行测定的差值当含水小于40%时不得大于1%;当含水量等于或大于40%时不得大于2%, 取两次测试值的平均值。
4.0密度实验环节(环刀法):4.1将环刀垂直压入土中, 取出后削去环刀两端余土, 擦净环刀外壁, 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并取余土测定含水量, 取出环刀内土样称重。
4.2试样的湿度按下式计算:m0P0 =v4.3试样的干密度按下式计算:P0P d =1+W15.0击实实验:5.1试样制备: 取代表性土样20kg,风干碾碎后过5mm筛, 将筛下土样拌匀, 并测定土样的风干含水量;根据土的塑限预估最优含水量, 取5个土样, 按不同的含水量加水拌匀, 装入盛土器内润湿一昼夜;相邻两个含水量的差值宜为2%。
5.2将击实筒固定在刚性底板上, 装好护筒, 在击实筒内涂一薄层润滑油, 将试样倒入击实箱内, 轻型击实分三层进行, 每层25击;重型击实分五层进行, 每层56击, 每层试样高度宜相等;二交界处的土面应刨毛, 击实后超过击实筒顶端的试样高度应小于6mm。
5.3拆去护筒, 用刀修平击实筒顶部的土样, 拆除底板, 擦净筒外壁, 称筒和试样的总质量(精确至1g), 算出试样的湿密度。
5.4对不同含水量的试样按上述方法依次进行击实实验。
5.5按下列计算试样的干密度:popd =1+W15.6当试样中粒径大于5mm的土的质量小于或等于试样总质量的30%时, 应对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进行校正。
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材料工程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熟悉常用材料工程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材料的取样、制备和测试方法;•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结果判断。
2. 实验仪器和材料•金相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金属材料样品•试样切割机•研磨机•电解腐蚀仪3. 实验步骤3.1 样品制备1.使用试样切割机根据需要制备样品,并在样品上进行标记。
2.使用研磨机对样品进行粗磨,直到表面光洁。
3.使用细研磨纸进行细磨,直到样品表面无瑕疵。
4.清洗样品,确保表面无污染物。
5.在电解腐蚀仪中对样品进行电解腐蚀处理,以去除样品表面的氧化物和污染物。
3.2 金相显微镜观察1.将样品放置在金相显微镜上,并调整焦距和光源亮度,使样品清晰可见。
2.使用目镜和物镜对样品进行观察,并记录所观察到的结构特征。
3.3 电子显微镜观察1.将样品放置在电子显微镜上,并调整电子束亮度和对比度,使样品清晰可见。
2.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并记录所观察到的微观结构特征。
3.4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1.将样品放置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上,并调整电子束亮度和扫描速度,使样品清晰可见。
2.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并记录所观察到的表面形貌特征。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需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分类;•对观察到的结构特征和形貌特征进行描述;•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对观察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5.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应包括实验数据记录、结构特征描述和形貌特征描述。
针对实验结果,可进一步进行数据图表绘制、实验结果分析和相关结论总结。
6. 实验注意事项1.在操作实验仪器时要遵循相应的操作规范,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应保持样品的完整性和纯净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在观察样品时,应注意调整仪器参数,保证样品清晰可见。
盐雾实验测试指导书
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项金属底材于电镀后、有机或无机涂装后等各项表面处理的盐雾试验方法。
2.试验方法本方法是使用盐水喷雾试验机将氯化纳溶液, 以雾状喷于被覆膜上之一种腐蚀试验方法。
表1 主要的试验条件3.试验液之配制溶解氯化纳(化学纯、分析纯)于蒸馏水(或总溶解固体量小于200 ppm以下的水中), 调配成浓度为5±0.1%的试验液。
此试验液在35℃喷雾后, 其收集液PH值应为6.5~7.2。
且喷雾前, 此试验液不能含有浮态物。
4.烟雾试验机的基本操作4.1 打开电源向试验室内加水至显示试验室指示灯灭后停止加水。
4.2 打开压力桶阀门向内加水至压力桶指示灯灭后停止加水, 关闭阀门。
4.3 打开盐水桶阀门向内加入已调配好的试验液至指示灯灭后停止加试验液, 关闭阀门。
4.4 在试验室内合理摆放要进行试验的产品, 切记所试验的产品相互挨靠接触。
4.5 试验产品摆放好后盖上试验室盖板并向试验室周边加入适量的水使之密封。
4.6 打开压力桶及试验室开关使之内部温度达到测试要求, 注意观察各显示屏温度。
4.7 当温度达到测试要求后调整测试所需周期(时间), 打开喷雾开关正式进行试验。
4.8试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各显示屏参数, 确保试验正常进行, 试验在未结束之前不得开启试验室盖板。
4.9试验结束后关闭各开关, 小心拿出试验产品不得损伤表面, 及时用低于38℃的清水洗去表面粘附的盐粒并立即用干净的压缩空气干燥之。
4.10 做好相应的各项记录数据, 及时用清水清洗试验室、压力桶、盐水桶等, 方确保后续试验的数据准确性。
5.判断方法5.1腐蚀评级5.1.1根据腐蚀缺陷所占总面积的百分数, 按公式Rp = 3 ( 2 - LogA )得出腐蚀缺陷面积与腐蚀评级的关系, 与表2对照得出结论。
注(1)Rp: 腐蚀的评级数, 化整到最接近的整数A: 机体金属腐蚀所占总面积的百分数, 如表2所示。
(2)对缺陷面积极小(如小于0.046%)的试样, 如果按照上述公式计算, 将导致腐蚀评级大于10, 因此上述公式仅适用于A ( 0.046%的试样);(3)在某些情况下, 可能难以计算出准确的面积, 尤其是深度加工的试样, 如螺纹、孔等, 在这种情况下检查者要尽可能精确的估计此面积;(4)对于SECC(镀锌钢板)在进行缺陷面积计算时, 试件加工的切口处可以不计在内;(5)在计算缺陷面积时涉及到的“总面积”是指试件在箱体内喷雾所能覆盖到的试验面积, 其它所不能覆盖的面积不计在内;5.1.2试验结果的判定5.1.2.1: Rp=9-10的试验结果可以直接通过;5.1.2.2: Rp=7-8的试验结果, 如果没有用户特殊的要求, 可以让步接收;5.1.2.3: Rp=3-6的试验结果, 需要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评估, 然后根据评估的结果进行判断;5.1.2.4:Rp=0-2的试验结果, 则判为不合格;5.2金属涂层表面评级5.2.1目测后与表3对照得出结论。
生物实验操作作业指导书
生物实验操作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并提高对生物实验安全性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认识。
二、实验材料和设备1. 实验材料:- 试剂:X溶液、Y溶液、Z溶液等(根据具体实验需求)- 培养基:A培养基、B培养基等(根据具体实验需求)- 实验动物/植物样本等(根据具体实验需求)- 实验器材:试管、培养皿、移液管、显微镜等2. 实验设备:- 离心机- 恒温培养箱- pH计- 显微镜三、实验前准备1. 仔细阅读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了解实验目的和要求。
2. 检查实验设备是否齐全,确保实验器材的完好和洁净。
3. 准备所需的试剂和培养基,确保其质量和浓度符合实验要求。
4. 检查实验动物/植物样本,确保其健康并符合实验要求。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a) 将所需试剂和培养基按照实验要求配制好。
b) 调节pH值:使用pH计将培养基的pH值调节至所需范围内。
c) 温度控制:将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使其温度达到实验要求。
d) 样本处理:根据实验要求,对实验样本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清洗、消毒等。
2. 实验操作:a) 实验操作步骤一:详细描述实验操作步骤,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b) 实验操作步骤二:详细描述实验操作步骤,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c) 实验操作步骤三:详细描述实验操作步骤,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d) 实验操作步骤四:详细描述实验操作步骤,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实验记录:a) 记录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包括观察结果、实验条件、实验时间等。
b)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结果分析和解释。
五、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过程中,需佩戴实验手套、实验眼镜和口罩,确保个人安全。
2. 使用有毒、腐蚀性或易燃的化学试剂时,注意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危险事故发生。
3. 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保持实验环境整洁有序。
六、实验结果和结论根据实验记录和结果分析,得出实验结果和结论,可以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释。
环境监测实验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实验作业指导书【环境监测实验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 环境监测设备:包括空气质量检测仪、水质监测仪等。
2. 采样容器:例如空气样品采集瓶、水样采集瓶等。
3. 标准物质:包括空气标准物质、水质标准物质等。
4. 实验仪器:如pH计、电导率仪等。
5. 其他辅助器材和试剂。
三、实验步骤1. 确定实验目的并选择适当的环境监测设备,如需要监测空气质量,则选择空气质量检测仪。
2. 准备好采样容器,并清洗干净,确保无杂质的干扰。
3. 校准实验仪器,例如使用标准气体校准空气质量检测仪,校准pH计等。
4.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取样点位,并进行采样。
如需要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则在不同房间进行采样。
a) 空气采样:打开空气质量检测仪,根据仪器指示进行采样,将样品采集瓶置于适当位置。
b) 水样采样:使用水样采集瓶,将待测水样采集到瓶中。
5. 将采样容器密封并标记好采样点位、时间等信息,确保样品不受污染。
6. 将采集到的样品送至实验室,或者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现场分析。
7.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各项分析,如使用pH计测试水样的酸碱度,使用电导率仪测试水样的电导率等。
8. 记录实验结果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后续可以制作相关数学图表进行展示。
9. 按照实验要求对实验器材和试剂进行清洗和储存。
四、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并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如实验手套、眼镜等。
2. 操作时注意不要弄破采样容器,以免造成污染。
3. 使用实验仪器时,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步骤,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4. 样品采集过程中,要注意环境因素的干扰,如风力、温度等。
5. 实验结束后,要妥善处理并储存实验器材和试剂,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五、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可以比较不同样品的环境参数,例如不同地点的空气质量、水体的酸碱度等。
利用统计和图表分析,可以得出对环境质量的评价和建议。
实验室作业指导书模板
一、前言实验室作业指导书是实验室进行各项实验操作的基本依据,为确保实验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指导书。
本指导书适用于实验室所有实验人员,旨在规范实验操作流程,提高实验质量和安全系数。
二、实验目的1. 确保实验人员掌握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培养实验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提高实验数据准确性。
4. 确保实验过程安全、环保。
三、实验原理(一)实验名称(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原理图示四、实验器材与试剂1. 实验器材:(1)主要器材:仪器名称、规格、数量(2)辅助器材:仪器名称、规格、数量2. 实验试剂:(1)主要试剂:试剂名称、规格、数量(2)辅助试剂:试剂名称、规格、数量五、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2)熟悉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3)穿戴实验服、手套等防护用品。
2. 实验操作(1)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观察现象。
(2)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时间、温度、浓度等。
(3)如遇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实验,并向实验指导老师报告。
3. 实验结束(1)整理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台面清洁。
(2)回收实验试剂,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3)填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数据、结论等。
六、实验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过程安全。
2. 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数据。
3. 实验过程中,如遇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实验,并向实验指导老师报告。
4. 不得擅自更改实验参数和步骤。
5.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器材和试剂。
七、实验报告要求1.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数据、结论等。
2. 实验报告应规范书写,字迹清晰。
3. 实验报告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
八、附则1. 本指导书适用于实验室所有实验人员。
2. 实验人员应认真学习本指导书,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监督本指导书的实施。
4. 本指导书由实验室负责解释和修订。
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实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化学实验与技术作业指导书
化学实验与技术作业指导书第1章实验室安全与基本操作 (4)1.1 实验室安全规则与防护措施 (4)1.1.1 实验室通用安全规则 (4)1.1.2 防护措施 (4)1.2 基本实验操作技巧 (4)1.2.1 称量 (4)1.2.2 溶解与稀释 (4)1.2.3 过滤 (4)1.2.4 加热 (5)1.2.5 冷却 (5)1.2.6 装置搭建与拆卸 (5)1.2.7 记录与数据处理 (5)第2章溶液配制与浓度计算 (5)2.1 溶液配制方法 (5)2.1.1 称量法 (5)2.1.2 体积法 (5)2.1.3 摩尔法 (5)2.2 浓度计算及应用 (5)2.2.1 摩尔浓度计算 (5)2.2.2 质量浓度计算 (6)2.2.3 体积浓度计算 (6)2.2.4 应用 (6)第3章酸碱滴定与分析 (6)3.1 滴定原理与操作 (6)3.1.1 滴定原理 (6)3.1.2 滴定操作 (6)3.2 酸碱滴定曲线及终点判断 (7)3.2.1 酸碱滴定曲线 (7)3.2.2 终点判断 (7)3.3 滴定分析应用实例 (7)3.3.1 碱滴定酸 (7)3.3.2 酸滴定碱 (7)3.3.3 混合酸碱滴定 (7)第4章沉淀与溶解平衡 (7)4.1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 (7)4.1.1 沉淀溶解平衡表达式 (7)4.1.2 沉淀溶解平衡常数 (8)4.2 沉淀滴定分析 (8)4.2.1 基本原理 (8)4.2.2 操作步骤 (8)4.3 溶解度与溶度积 (8)4.3.1 溶解度 (8)4.3.2 溶度积 (8)第5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9)5.1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 (9)5.1.1 氧化与还原 (9)5.1.2 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9)5.1.3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 (9)5.2 电化学分析方法 (9)5.2.1 电位分析 (9)5.2.2 伏安分析 (9)5.2.3 电化学阻抗谱 (9)5.3 电池与电化学腐蚀 (9)5.3.1 电池的原理与分类 (9)5.3.2 电化学腐蚀 (10)5.3.3 防腐蚀措施 (10)第6章热力学与动力学实验 (10)6.1 热力学基本概念 (10)6.1.1 系统与状态 (10)6.1.2 热力学第一定律 (10)6.1.3 热力学第二定律 (10)6.1.4 热力学第三定律 (10)6.2 动力学基本原理 (10)6.2.1 反应速率 (10)6.2.2 动力学方程 (11)6.2.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1)6.2.4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1)6.3 热力学与动力学实验方法 (11)6.3.1 热力学实验方法 (11)6.3.2 动力学实验方法 (11)6.3.3 热力学与动力学综合实验 (11)第7章有机化合物分离与提纯 (11)7.1 萃取与分液 (11)7.1.1 原理 (11)7.1.2 实验操作 (12)7.1.3 注意事项 (12)7.2 色谱法 (12)7.2.1 原理 (12)7.2.2 实验操作 (12)7.2.3 注意事项 (12)7.3 结晶与重结晶 (12)7.3.1 原理 (12)7.3.2 实验操作 (12)7.3.3 注意事项 (13)第8章橄榄石型复合氧化物的合成与表征 (13)8.1 橄榄石型复合氧化物的合成方法 (13)8.1.1 溶胶凝胶法 (13)8.1.2 燃烧合成法 (13)8.1.3 水热合成法 (13)8.1.4 熔融盐法 (13)8.2 结构与形貌表征技术 (13)8.2.1 X射线衍射(XRD) (14)8.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14)8.2.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14)8.2.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14)8.3 功能测试与分析 (14)8.3.1 电化学功能测试 (14)8.3.2 热稳定性分析 (14)8.3.3 光催化功能评价 (14)8.3.4 磁性功能测试 (14)第9章催化剂制备与应用 (14)9.1 催化剂制备方法 (14)9.1.1 液相沉淀法 (15)9.1.2 溶胶凝胶法 (15)9.1.3 共沉淀法 (15)9.1.4 蒸镀法 (15)9.1.5 机械混合法 (15)9.2 催化剂活性评价 (15)9.2.1 实验室活性评价 (15)9.2.2 工业应用活性评价 (16)9.3 催化剂应用实例 (16)9.3.1 石油化工领域 (16)9.3.2 环保领域 (16)9.3.3 能源领域 (16)第10章环境化学分析 (16)10.1 水质分析 (16)10.1.1 方法与原理 (16)10.1.2 水质指标 (16)10.1.3 实验操作 (16)10.2 空气质量分析 (17)10.2.1 方法与原理 (17)10.2.2 空气质量指标 (17)10.2.3 实验操作 (17)10.3 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价 (17)10.3.1 方法与原理 (17)10.3.2 土壤污染指标 (17)10.3.3 实验操作 (17)10.3.4 土壤污染评价 (17)第1章实验室安全与基本操作1.1 实验室安全规则与防护措施1.1.1 实验室通用安全规则(1)进入实验室前,必须穿戴合适的实验服、实验帽、实验鞋,佩戴防护眼镜及手套,保证个人安全。
密立根油滴实验-指导书
密立根油滴实验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likan )在1909年到1917年通过实验测量微小油滴上所带电荷的电量,证明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的电量q 为基本电荷e 的整数倍,明确了电荷的不连续性,并精确地测定出基本电荷e 的数值。
由于密立根油滴实验设计巧妙、原理清楚、设备简单、结果准确,所以它是历史上一个著名而有启发性的物理实验,1923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带电油滴在重力场和静电场中运动的测量,证明电荷的不连续性,并测量基本电荷e 的大小。
2.通过实验中对仪器的调整、油滴的选择、跟踪、测量及数据处理,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
3.了解现代测量技术在试验中的应用。
二、实验仪器MOD-5型密立根油滴仪,钟表油,喷雾器三、实验原理一个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油滴处在二块平行板之间,在平行板未加电压时,油滴受重力的作用而加速下降,由于空气阻力f e 的作用,下降一段距离后,油滴将匀速运动,速度为V g ,此时f e 与mg 平衡。
如图1所示。
由斯托克斯定律知,粘滞阻力为g r V a f ηπ6=mg = (1) 式中η为空气粘滞系数,a 为油滴的半径。
此时在平行板上加电压V ,油滴处在场强为E 的静电场中,其所受静电场力qE 与重力mg 相反,如图2所示。
当 qE 大于mg 时,油滴加速上升,由于f r 的作用,上升一段距离后,将以V e 的速度匀速上升,于是有(2) 由(2)式可知,为了测定油滴所带的电荷量q ,除应测平行板上所加电压V 、两块平行板之间距离d 、油滴匀速上升的速度V e 和V g 外,还需知油滴质量m 。
由于空气中的悬浮和空气表面张力的作用,可将油滴视为圆球,其质量为(3)由(2)和(3)式得油滴半径为(4)由于油滴半径a 小到10-6 米,所以,空气的粘滞系数η应修正为⎪⎩⎪⎨⎧=⋅==+mg V a d V q qE mg V a g e ηπηπ66ρπ334a m =g Vg a ρη29=(5)将(5)代入(4)式,得(6) 于是,带电油滴质量m 为 (7) 设油滴匀速下降和匀速上升的距离相等,均为l ,则有所以油滴所带的电荷量为(8) 令(8)式中 ,则(8)式变为(9)该式就是动态法测量油滴带电荷的公式。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器材四、实验步骤五、注意事项六、实验结果及分析七、思考题八、参考文献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某种物质的化学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了解化学反应的特点和规律,并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本次实验采用A与B两种物质进行化学反应,其中A为XXX,B为XXX。
在一定条件下,A与B会发生XXX反应,产生XXX物质。
该反应符合化学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三、实验器材1.XXX试剂2.XXX试剂3.XXX试剂4.容量瓶5.移液管6.烧杯7.玻璃棒8.加热板等四、实验步骤1.将XXX试剂按要求加入容量瓶中。
2.将XXX试剂按要求加入容量瓶中。
3.使用移液管将两种试剂充分混合。
4.观察化学反应过程,记录反应时间和反应现象。
5.将反应产物过滤,收集固体产物。
6.使用玻璃棒将固体产物均匀搅拌,使其充分干燥。
7.称取干燥后的产物质量,并计算出反应的收率。
五、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气体。
2.试剂的加入顺序要按照实验指导书中的要求进行。
3.操作时要认真仔细,避免出现误操作和漏操作。
4.实验器材要保持清洁干净,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A与B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并得到了XXX产物。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到了该反应的收率为XX%。
同时,在观察化学反应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XXX现象,并对其进行了解释和分析。
七、思考题1.XXX试剂与XXX试剂在该化学反应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本次实验中是否存在误差?如何减小误差?3.如果将XXX试剂的用量加倍,该反应会发生什么变化?八、参考文献1.XXX,《化学实验指导书》。
2.XXX,《化学实验技术手册》。
3.XXX,《化学实验原理与应用》。
化学分析实验作业指导书
化学分析实验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二、实验原理化学分析实验是利用化学反应的性质和特点,通过实验方法来确定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含量等信息的分析方法。
常见的化学分析实验包括滴定法、比色法、重量法等。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容量瓶、量筒、滴定管、分光光度计等。
2. 试剂:标准溶液、指示剂、样品等。
四、实验操作步骤1. 样品准备:按照实验要求,取适量样品并进行预处理,如溶解、稀释等操作。
2. 滴定法实验操作步骤:(1) 准备容量瓶:用适量试剂将容量瓶冲洗干净,并定量转移一定量的试剂到容量瓶中。
(2) 滴定操作:在滴定管中加入少量指示剂,然后将标准溶液滴加到待测溶液中,直至指示剂产生颜色变化。
(3) 记录滴定体积:记录滴定开始和结束时的滴定体积,并计算滴定所需试剂的体积。
3. 比色法实验操作步骤:(1) 准备试剂:按照实验要求,将样品与试剂按一定比例混合,生成一定特征的色彩。
(2) 测量吸光度:将混合液置于分光光度计中,测量吸光度,并记录下测量值。
4. 重量法实验操作步骤:(1) 准备样品:称取一定量的样品,并记录下初始质量。
(2) 烘干处理:将样品放入烘干器中进行烘干处理,直至质量不再发生改变。
(3) 计算质量差:记录最终质量,并计算烘干后样品的质量差。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要细致、准确,尽量避免误差的产生。
2.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不可随意更改和省略步骤。
3. 在进行滴定法实验时,应掌握正确滴定和指示剂的使用方法。
4. 在进行比色法实验时,应注意保持光度计的准确性。
5. 在进行重量法实验时,应避免外界因素对样品质量的影响。
六、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样品的含量、浓度等相关数据。
2.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化学分析实验,我们掌握了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并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
灼热丝实验作业指导书
灼热丝实验作业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通过灼热丝实验,了解电阻的热效应,以及掌握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
1. 电源
2. 灼热丝
3. 导线
4. 电阻箱
5. 摄像机(可选)
三、实验原理:
当电流通过一个电阻时,电阻会产生热量。
通过对电阻进行灼热丝实验,可以观察到电阻的热效应,验证热效应定律。
四、实验步骤:
1. 连接电路:
a. 将电源连接好,确保电源已经关闭,然后插入电源线。
b. 将灼热丝的两端分别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上,确保灼热丝与电源连接正确。
c. 将电阻箱的输出端与灼热丝的一端用导线连接起来,确保电路连通。
d. 将摄像机设置在适当位置,以便记录实验过程(可选)。
2. 设置实验参数:
a. 打开电源,将电流调至合适的大小,一般不宜超过灼热丝的额定电流,避免造成过热。
b. 通过电阻箱调节电阻值,确保灼热丝的电阻不发生变化。
3. 开始实验:
a. 打开电源,记录下灼热丝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数值。
b. 观察灼热丝的变化情况,如颜色的变化、热量的释放等。
c.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各种观察结果。
4. 记录数据:。
灼热丝实验作业指导书
灼热丝实验作业指导书同学们,咱们今天要一起来探索一个有点神秘又有趣的实验——灼热丝实验!别害怕,这可不是什么危险的“大怪兽”,只要咱们按照步骤来,就能轻松搞定它。
先来讲讲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
有一天我走在路上,看到一个电线插头有点发黑,我就在想,这是不是因为电流过大或者温度过高导致的呀?这就跟咱们今天的灼热丝实验有关系啦。
通过这个实验,咱们就能知道一些材料在高温下的表现,是不是很神奇?那咱们开始准备实验吧!一、实验前的准备1、首先,咱们得把实验台收拾得干干净净,可不能有乱七八糟的东西影响咱们的实验。
2、检查灼热丝实验设备,看看线路是不是都接好了,仪器有没有损坏的地方。
就像咱们出门前要检查书包有没有带齐东西一样。
3、准备好要测试的材料样品,一定要选质量好、没有瑕疵的哦,不然实验结果可就不准确啦。
二、实验步骤1、打开电源,预热灼热丝设备。
这时候你会看到灼热丝慢慢变红,就像烧红的铁丝一样,可别伸手去摸,会烫伤的哟!2、把准备好的材料样品固定在实验台上,要固定得稳稳的,不然在实验过程中样品乱跑可就麻烦了。
3、调整灼热丝的位置,让它正好对准样品的测试点。
这一步可得仔细,就像瞄准靶心一样,不能有偏差。
4、设定好实验的温度和时间,这要根据不同的材料和实验要求来哦。
5、按下启动按钮,开始实验。
这时候要瞪大眼睛观察,看看样品在灼热丝的作用下会发生什么变化。
三、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戴好防护手套和护目镜,保护好自己,千万别受伤。
2、要保持实验环境通风良好,不然那些热气会让你感觉像在蒸笼里一样。
3、时刻关注实验设备的运行情况,如果有异常情况,比如冒烟、起火,要赶紧按下紧急停止按钮。
四、实验结果的判断1、观察样品在灼热丝作用后的燃烧情况,有没有明火,火焰持续了多久。
2、看看样品有没有留下烧焦的痕迹,痕迹的大小和深度也很重要。
有一次我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因为太着急,没有把样品固定好,结果实验一开始,样品就滑下去了,整个实验都得重新做,真是浪费了好多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标卡尺测内外径1 目的要求① 掌握游标卡尺测量的原理② 了解游标卡尺的结构,学会用游标卡尺测量内、外径的方法2 测量原理游标卡尺采用直接测量的方法进行,测量示值即为被测尺寸。
测量内径与测量外径的方法相同,是以量爪相对的两个测量面与工件表面接触,通过主尺及游标尺读出被测值。
3 游标卡尺简介图1.4为游标卡尺结构示意图,卡尺由定尺、动尺、锁紧螺钉、内、外量爪五部分组成,测量范围有120、150、200…mm 等几种规格,精度有0.02mm 、0.05和mm 和0.1mm 。
长测爪用于测量外径,短测爪用于测量内径。
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其测量原理为定尺在50mm 标准长度内以1mm 的间距等距刻上50条线,动尺在49mm 标准长度内以0.98mm 的间距等距刻上50线,动尺与定尺刻线间距相差0.02mm 。
测量时动尺零刻线前的定尺示值为被测尺寸的整数值,动尺与定尺刻线对齐处的动尺示值为被测尺寸的小数值。
4 操作步骤① 右手拇指和食指夹住动尺,其余三指与手掌握住定尺,左手拇指与食指夹住定尺左端。
测量时用右手带动动尺与被测零件接触,通过右手控制测量力的大小,测量力以卡尺测爪与零件可靠接触为准。
② 检查零点读数 用棉花浸汽油将尺的测量面擦净后,将两测量面合拢检查零点读数应为零,否则记下零点示值误差,取其负值作为校正值。
③ 将工件表面擦净后测量图1.5所示阶梯轴的四段外径,每个外径测一个截面,每截面测3次,取3次测量的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图 1.5 阶梯轴零件图图1.6 轴套零件图④测量图1.6所示3个轴套的内孔,每孔测量两个截面,每截面测3次,取3次测量的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⑤将测量结果依次填入实验报告并与图纸标注尺寸对比,判断零件是否合格。
⑥根据测量结果判断对应孔轴的配合性质,将孔轴装配检验测量结果是否正确。
5 思考题①试分析用游标卡尺测量轴径和孔径有哪些测量误差?内径指示表测内径1 目的要求①掌握内径比较测量的原理② 了解内径指示表的结构,学会用内径指示表测量内径的方法2 测量原理用内径指示表测量内径,是采用比较测量的方法进行的。
测量内径与测量外径的比较方法略有不同,要将量块组装在量块夹子中,通过卡脚形成内尺寸L ,再用它来调准内径指示表的指针到达零位,然后用内径指示表去测量孔径。
从指示表上读出的指针偏移量,即为被测孔径量块尺寸之差值∆L ,则被测孔径为L L x ∆+= 。
3 仪器简介图1.8所示的内径指示表是两点式,它与孔壁接触的是固定测头1和活动测头2,活动测头向里位移,通过等臂直角杠杆3,推动挺杆4向上,压缩弹簧5,并推转指示表9的指针顺时针回转,弹簧反力使活动测头向外,对孔壁产生测力。
在活动测头2的两侧有定心板6,它在两只弹簧7的作用下,对称地压靠在孔壁上,以保证两测头与孔壁接触的两点落在横截面的直径上。
仪可更换使用,以测量各种大小不同的孔径。
内径指示表的测量范围有6~10,10~18,18~50,50~100,…mm 几种规格。
指示表采用钟表型百分表,其示值范围有3、5和10mm 。
4 操作步骤① 根据被测孔径的基本尺寸L 组合量块,将量块组和专用卡脚5一起放入量块夹4内夹紧,构成标准内尺寸卡规。
②根据被测孔径尺寸,选择合适的固定测头1,拧入内径指示表的螺孔中,扳紧螺母7。
③用标准内尺寸卡规调准指示表零位,一手握隔热手柄8,另一手将活动测头2压入,使两测头的距离小于量块组尺寸后,放入两卡脚5之间,让两测头与卡脚两平面接触,摆动内径指示表,当指针顺时针回转到转折点(读数最小)时,表示内径指示表测头与卡脚接触的两个点的连线与卡脚平面垂直,此时,两接触点间的距离等于量块尺寸。
转动指示表9的滚花环,使刻度盘的零位转到指针的转折点处。
再摆动内径指示表,转动滚Array花环,如此反复几次,直到指针准确地在刻度盘的零位处转折为止。
④测量图1.6所示3个轴套的内孔,每孔测量两个截面,每截面测3次,取3次测量的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测量孔径时手握隔热手柄,将内径指示表伸入孔中,先伸进定心板和活动测头,再伸进固定测头。
当测头达到指定的测量部位时,按图上箭头方向摆动内径指示表,记下指针顺时针回转到转折点时的读数,此时表示两测头与孔壁接触在直径上。
若读数取偏离零位的格值,乘上指示表的分度值,即为被测孔径的实际偏差。
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超过零点的读数是负值,因为此时,孔径小于量块尺寸,活动测头缩入。
将实际偏差加上量块尺寸,得被测孔径的实际尺寸。
⑤按图1.9b测三个横截面上的直径,每个界面测两个大致相互垂直方向的孔径x,用以代表孔的各处尺寸。
⑥将测量结果依次填入实验报告并与图纸标注尺寸对比,判断零件是否合格。
⑦根据测量结果及千分尺测轴径的结果,判断对应孔轴的配合性质,将孔轴装配起来并检验测量结果是否正确。
5 思考题① 试分析用内径指示表测量孔径有哪些测量误差?② 用内径指示表与游标卡尺测量孔径,从测量方法上讲有何异同?产生测量值偏差的原因是什么?百分表测量平面度误差1目的与要求① 了解平板测量方法;② 掌握平板测量的评定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
2 测量原理测量平板的平面度误差主要方法有:用标准平板模拟基准平面,用指示表进行测量,如图2.5所示。
标准平板精度较高,一般为0级或1级。
对中、大型平板通常用水评仪或自准直仪进行测量,可按一定的布线方式.测量若干直线上的各点,再经适当的数据处理,统一为对某一测量基准平面的坐标值,不管用何种方法,测量前都先在被测平面度上画方格线(图2.5),并按所画线进行测量。
测量所得数据是对测量基准而言的,为了评定平面度误差的误差值,还需进行坐标变换,以便将测得值转换为与评定方法相应的评定基准的坐标值。
3 实验步骤本实验是用标准平板作为测量基准,用指示表测量小型平板(图2.5)。
① 如图2.5所示,将被测平板沿纵横方向画好网格,本例中为测量9个点,四周边缘留10mm ,然后将被测平板放在基准平台上,按画线交点位置,移动千分表架,记下各点读数并填入表中。
② 由测得的各点示值处理数据,求解平面度误差值。
4 平面度误差的评定方法 ① 按最小条件评定参看图2.6,由两平行平面包容实际被测表面时,实际被测表面上应至少有三至四点分别与这两个平行平面接触,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此时这两个包容平面之间的区域称为最小包容区域。
最小包容区域的宽度即为符合最小条件的平面度误差值。
a. 三角形准则:有三点与一个包容平面接触,有一点与另一个包容平面接触,且该点的投影能落在上述三点连成的三角形内(图2.6a)。
b. 交叉准则:至少各有两点分别与两平行平面接触,且分别由相应两点连成的两条直线在空间呈交叉状态(图2.6(b))。
c. 直线准则:有两点与一个包容平面接触,有一点与另一个包容平面接触,且该点的投影能落在上述两点的连线上(图2.8(c))。
② 按对角线平面法评定用通过实际被测表面的一条对角线且用平行于另一条对角线的平面作为评定基准,以各测点对此评定基准的偏离值中的最大偏离值与最小偏离值之差作为平面度误差值。
测点在对角线平面上方时,偏离值为正值。
测点在对角线平面下方时,偏离值为负值。
③ 按三远点平面法评定用实际被测表面上相距最远的三个点建立的平面作为评定基准,以各测点对此评定基准的偏离值中的最大偏离值与最小偏离值之差作为平面度误差值。
测点在三远点平面上方时,偏离值为正值。
测点在三远点平面下方时,偏离值为负值.5 思考题测量基准和评定基准是如何确定的,能否采用评定基准进行测量?摆差测定仪测量跳动误差1 实驻目的① 掌握径向圆跳动、径向全跳动和端面圆跳动的测量方法。
② 理解圆跳动、全跳动的实际含义。
2 仪器简介摆差测定仪主要由百分表、悬臂、支柱、底座和顶尖座组成,仪器外观及测量示意如图2.7所示。
图2.7中各零部件名称、代号如下:底座1、滑板2、调整滑板手轮3、顶尖座固定螺钉4、顶尖固定螺钉5、顶尖座6、图 2.6 最小包容区域的判断调整悬臂升降螺母7、回转盘8、提升百分表搬手9和百分表10。
3 实验步骤与数据处理本实验的被测工件是以中心孔为基准的轴类零件如图2.8所示。
① 径向圆跳动误差的测量测量时,首先将轴类零件安装在两顶尖间,使被测工件能自由转动且没有轴向窜动。
调整悬臂升降螺母至千分表以一定压力接触零件径向表面后,将零件绕其基准轴线旋转一周,若此时百分表的最大读数和最小读数分别为max a 和min a 时,则该横截面内的径向圆跳动误差为:min max a a f -=↑同法测量n 个横截面上的径向圆跳动,选取其中最大者既为该零件的径向端面圆跳动误差。
② 端面圆跳动误差的测量零件支承方法与测径向跳动相同,只是测头通过附件(用万能量具时,百分表测头与零件端面直接接触)与端面接触在给定的直径位置上。
零件绕其基准轴线旋转一周,这时百分表的最大读数和最小读数之差为该零件的端面圆跳动误差↑f 。
若被测端面直径较大,可根据具体情况,在不同直径的几个轴向位置上测量端面圆跳动值,取其中的最大值作为测量结果。
③ 径向全跳动误差的测量:径向全跳动的测量方法与径向圆跳动的测量方法类似,但是在测量过程中,被测零件应连续回转,且指示表沿基准轴线方向移动(或让零件移动),则指示表的最大读数差即为径向全跳动↑↑f 。
4 思考题① 径向圆跳动测量能否代替同轴度误差测量?能否代替圆度误差测量? ① 端面圆跳动能否完整反映出端面对基准轴线的垂直度误差?摆差测定仪测量园度误差1实验目的① 了解圆度误差的测量原理。
② 掌握在摆差测定仪上测量圆度误差的方法及圆度误差判断方法。
2仪器简介摆差测定仪同上。
3实验步骤① 将被测零件装在摆差测定仪两顶尖之间,并将指示表的测头靠在零件上,前后移动指示表,使其测头与零件最高点相接触(即指针的转折点位置),② 在零件的园分度线上作标记,记下指示表上的读数。
③ 转动零件,注视分度线,使零件每转过30º,就由指示表上读取一个数值。
测完一周,共记下12次读数。
按下述数据处理方法求该截面轮廓的圆度误差。
测量若干截面轮廓的圆度误差,取其中最大值作为该圆柱面的圆度误差0f ,若0f 小于或等于圆度公差0t ,则此项指标合格。
4 数据处理上述用指示表测量圆周12等分处轴的半径差是表示以中心孔为圆心的极坐标轮廓,评定圆度误差时,需要确定理想圆的圆心,其方法有四种:最小区域圆法、最小二乘法、最小外接圆法和最大内接圆法。
本实验采用最小区域法。
最小区域是指包容实际轮廓的两个半径差为最小的同心圆,包容时至少有四个实测点内外相间地在两个圆周上。
确定圆度误差的方法如下:① 将所测各读数都减去读数中的最小值,使相对读数全为正值;按适当比例放大后,用红笔将各数值依次标记在极坐标纸上,如图2.9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