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智慧社区:文化康养及基本养老
智慧养老 实施方案
![智慧养老 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ea517e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1.png)
智慧养老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智慧养老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我们制定了以下智慧养老实施方案。
一、智慧养老基础设施建设1.建设智慧养老社区:通过引入智能化设备和技术,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水平,包括智能化医疗设备、远程医疗服务、智能化安防设备等,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
2.智能化养老院建设:引入智能化设备,提高养老院的服务水平,包括智能化床铺、智能化监控系统、智能化用餐系统等,提高养老院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1.智慧健康管理: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通过智能化设备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定期体检、远程医疗咨询等。
2.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立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整合社会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包括健康养老知识传播、养老服务预约、社交活动组织等。
三、智慧养老人才培养1.智慧养老技术人才培养:加强智慧养老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养老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包括智慧养老设备维护、智慧养老服务管理等。
2.智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加强养老服务人才的培训和引进,提高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包括老年人心理疏导、老年人健康护理等。
四、智慧养老政策支持1.智慧养老政策倡导:制定智慧养老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智慧养老设施和服务的建设和发展,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
2.智慧养老服务标准制定:制定智慧养老服务标准,规范智慧养老设施和服务的建设和运营,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五、智慧养老宣传推广1.智慧养老知识宣传:开展智慧养老知识宣传活动,提高老年人对智慧养老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促进智慧养老服务的普及和推广。
2.智慧养老典型案例宣传:宣传智慧养老的典型案例,展示智慧养老的成果和优势,吸引更多的养老机构和个人参与到智慧养老的建设和发展中来。
通过以上智慧养老实施方案的落实,我们相信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人性化的养老服务,让老年人能够健康、快乐、安心地享受晚年生活。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智慧居家养老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智慧居家养老](https://img.taocdn.com/s3/m/8625a14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77.png)
提升服务质量
建立服务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 提高服务水平,确保社区智慧居
家养老服务的安全和有效性。
创新服务模式
探索适应老年人需求的智慧居家 养老服务模式,如远程医疗、智 能照护、健康监测等,提升老年
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创新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智慧居家养老的服务模式
个性化服务
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和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案,满足其 生活、心理和健康等方面的需求。
研究展望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老年人,开 展更加细致的研究,以制定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的服务方案。
进一步探索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智慧居家养老的可持续 性和长期效果,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基
础和实践经验。
进一步深入研究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智慧居家养 老的具体模式和机制,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社 会工作的专业优势和服务效果。
加强社区合作
加强社区合作,整合社区资源,为老 年人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智慧 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 效率。
04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智慧居家养 老的策略与建议
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专业人才
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通过高校教育、职业培训等途 径,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 社会工作人才。
02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智慧居家养 老的必要性
社会工作在社区智慧居家养老中的作用
链接资源
提供心理支持
社会工作能够为老年人链接各种养老服务 资源,包括医疗、康复、文娱等。
社会工作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心理支持和情 绪疏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 战和困难。
促进社区参与
提升生活质量
社会工作能够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活 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融入感和归属感。
智慧康养建设实施方案
![智慧康养建设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46e63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8.png)
智慧康养建设实施方案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智慧康养建设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我们制定了以下智慧康养建设实施方案。
一、智慧康养基础设施建设。
1.建设智慧养老社区,在城市规划中,加大对智慧养老社区的规划建设力度,将智慧科技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2.智慧医疗设施建设,建设智慧医疗机构,引入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智能化医疗管理系统,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智慧康复设施建设,建设智慧康复中心,配备先进的康复设备和专业的康复医护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服务。
二、智慧康养服务体系建设。
1.智慧健康管理服务,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和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实现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动态监测和个性化健康管理。
2.智慧护理服务,引入智能护理机器人和远程医疗服务,提供24小时全天候的护理服务,解决老年人护理需求的难题。
3.智慧生活服务,整合社区资源,提供老年人生活所需的各类服务,如餐饮、清洁、购物等,为老年人创造便利的生活环境。
三、智慧康养管理体系建设。
1.智慧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智慧康养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老年人健康、护理、生活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2.智慧安全监控系统,建立智慧安全监控系统,对养老社区的安全进行全方位监控和预警,保障老年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3.智慧评估考核体系,建立智慧康养服务评估考核体系,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进行动态评估和考核,激励机构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在智慧康养建设实施方案的指导下,我们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不断完善智慧康养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养老服务,助力社会构建更加和谐、健康的养老环境。
智慧养老服务内容
![智慧养老服务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ace3775f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84.png)
智慧养老服务内容
1.健康管理:定期健康检查、健康咨询、医疗陪护、康复服务、营养指导等。
2. 生活服务:定期家庭保洁、居家修缮、代购物品、日常清洁、烹饪等。
3. 休闲娱乐:兴趣小组、文化培训、室内外活动、社交聚会、旅游等。
4. 安全防护:居家安全设备、应急救援、安全培训、防范疾病、心理疏导等。
5. 交通出行:代步车配备、接送服务、旅游服务、医疗陪护等。
6. 家居环境:住宅改造、家具配备、安全设备配置、环保清洁等。
7. 专业护理:身体和心理护理,常见疾病的日常护理等。
8. 购物消费:家庭日用品购买代理、优惠券折扣提供等。
9. 法律咨询:家庭法律咨询、代理委托等。
10. 社区服务:社交组织、活动组织、志愿者服务、社会参与等。
社区智慧养老模式:成效、问题与建构——以太原市为例
![社区智慧养老模式:成效、问题与建构——以太原市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48870d1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bc.png)
社区智慧养老模式:成效、问题与建构——以太原市为例于浩,樊睿静(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太原030012)〔摘要〕近年来,探索全新的社区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成为我国各地区做好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举措。
太原市以强化城乡社区服务功能为基础,积极探索社区智慧养老新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同时也要看到,实践中仍然存在着政策保障体系欠缺、行业标准和监管缺失、社会主体的参与程度不高、基础设施薄弱、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制约了社区智慧养老的发展。
为此,需要通过强化政策引领和宏观指导、增强各类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加快社区智慧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专业养老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进一步整合养老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形成集约、高效的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推动社区智慧养老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社区智慧养老;基层治理;信息技术〔中图分类号〕D66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8442(2021)06-0067-05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深入,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和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社区智慧养老应运而生,成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趋势。
构建新型社区智慧养老模式涉及公共服务的提供问题,也关系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提升,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太原市在社区智慧养老方面多措并举,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是,由于整体起步较晚且发展时间也较短,太原市在社区智慧养老模式构建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探析社区智慧养老模式未来可行的构建策略,以期为其他城市建构社区智慧养老模式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社区智慧养老模式的实践探索及成效社区养老是一种在家庭养老模式的基础上,由社区提供一定专业服务的养老方式。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社区智慧养老应运而生。
社区居家智慧养老策划书3篇
![社区居家智慧养老策划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eae58e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8a.png)
社区居家智慧养老策划书3篇篇一社区居家智慧养老策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因此,发展智慧养老模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社区居家智慧养老模式是一种将养老服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它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养老服务。
二、项目目标1. 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养老服务。
2. 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3. 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内容1. 智能化设备安装:为老年人家庭安装智能化设备,如智能床垫、智能健康监测仪、智能门锁等,实现对老年人健康状况和生活起居的实时监测。
2. 健康管理服务: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健康评估、健康监测等服务,及时发现和解决老年人的健康问题。
3. 生活照料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务、餐饮服务、洗衣服务等,解决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困难。
4. 精神文化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心理咨询、社交活动等服务,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5. 紧急救援服务:建立紧急救援系统,为老年人提供 24 小时紧急救援服务,保障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四、项目实施步骤1. 需求调研:对社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进行调研,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服务需求等信息。
2. 方案设计:根据调研结果,设计社区居家智慧养老服务方案,包括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流程等。
3. 设备采购:根据服务方案,采购智能化设备和生活用品。
4. 人员培训:对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5. 服务推广:通过社区宣传、活动推广等方式,向社区老年人推广智慧养老服务。
6. 服务实施:按照服务方案,为老年人提供智能化设备安装、健康管理、生活照料、精神文化、紧急救援等服务。
7. 服务评估:定期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不断优化服务方案,提高服务质量。
我国智慧社区养老现状及对策
![我国智慧社区养老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e2af8e1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f7.png)
我国智慧社区养老现状及对策目录1. 内容概览 (2)1.1 背景概述 (3)1.2 研究意义 (4)1.3 研究思路 (5)2. 我国智慧社区养老现状分析 (6)2.1 智慧社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7)2.1.1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8)2.1.2 智能硬件设备 (9)2.1.3 数据平台及共享机制 (11)2.2 智慧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现状 (13)2.2.1 远程医疗服务 (14)2.2.2 居家养老服务 (16)2.2.3 在线社交及文化娱乐服务 (18)2.2.4 智能家政服务 (18)2.3 智慧社区养老面临的挑战 (19)3. 智慧社区养老发展对策 (21)3.1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22)3.1.1 政策引导 (23)3.1.2 产业扶持 (25)3.1.3 资金投入 (26)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7)3.2.1 广覆盖物联网网络 (28)3.2.2 智能硬件设备升级 (29)3.2.3 完善数据安全体系 (31)3.3 创新养老服务模式 (32)3.3.1 个性化定制服务 (33)3.3.2 加强健康管理服务 (35)3.3.3 开发多元化活动 (36)3.3.4 推广共享养老服务 (37)3.4 增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39)3.5 加强智慧社区养老宣传教育 (40)1. 内容概览智慧社区在推动养老服务智能化、便捷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社会福祉的关键力量。
本文将从智慧社区养老的当前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其在技术应用、服务模式创新、特色案例等方面的成就和不足,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智慧社区养老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第一部分“智慧社区养老现状分析”将详细介绍目前智慧社区养老的发展趋势,包括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在老年人健康监测、居家安全、医疗服务、娱乐休闲等领域的应用。
第二部分“智慧社区养老面临的挑战”将概述智慧社区养老模式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如技术融合的难度、老年人接受度的差异、隐私和安全问题,以及经济投入与运营成本之间的平衡等。
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方案
![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661b5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dc.png)
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方案社区基本养老方案是指通过社区组织和提供一系列支持和服务,来满足老年人基本养老需求的一种养老保障方式。
一、总体要求以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为牵动,以困难失能部分失能老人为重点,以服务全体老年人为目标,积极推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适老化改造、智慧养老、居家上门服务等重点任务落实,形成较为完备的发展环境和推动机制,引领带动全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普遍增强,为阜新高质量转型、全方位振兴做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任务(一)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推进措施: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
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技能培训,普及居家护理知识,增强家庭养老照护能力。
鼓励支持养老服务机构或社会服务机构为长期照护对象的家庭成员提供“喘息服务”。
工作目标:到2025年,培训养老护理员和有需求的家庭照护者2500人次。
责任单位:×××(二)足额配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设施)推进措施:落实新建居住(小)区“四同步”工作机制,严格按政策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达到100%;推进老旧城区、已建成居住(小)区基本补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利用“四同步”规划移交设施、政府无偿划拨设施、社会力量兴办设施、依托现有养老机构等多种途径,在街道(乡镇)层面建设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助餐、助浴、助医、助洁等综合功能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在社区层面建设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设施)或日间照料中心。
已建成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室、老年食堂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要提升服务质量,优化经营方式,充分发挥作用。
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项目,积极争取省补助资金支持建设省示范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工作目标:到2025年,全市街道范围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80%,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继续巩固100%,“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基本建成。
智慧养老包含哪些内容
![智慧养老包含哪些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a711add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e2.png)
智慧养老包含哪些内容智慧养老是指通过科技、智能化手段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的生活幸福感和健康水平。
智慧养老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健康养老。
健康是智慧养老的基础,包括定期体检、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和康复护理等。
通过智能医疗设备和健康管理系统,老年人可以实时监测身体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床垫、智能家居等产品也可以帮助老年人监测健康数据,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2. 智能化生活。
智慧养老还包括智能化的生活方式,例如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帮助老年人实现远程控制家电、智能安防监控、智能灯光调节等功能,提高生活便利性和安全性。
智能健身设备、智能厨房电器等也可以帮助老年人更便捷地进行日常生活。
3. 社交互动。
智慧养老还包括社交互动方面,老年人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参与各种线上社交活动,避免因为身体状况限制而导致的社交孤立。
同时,智能化的社区服务也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和活动。
4. 老年教育。
智慧养老还包括老年教育方面,通过互联网、智能终端等技术手段,老年人可以参与各种在线学习课程,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保持头脑活跃,丰富精神生活。
5. 安全保障。
智慧养老还注重老年人的安全保障,包括智能安防监控系统、紧急呼叫设备、智能定位追踪等技术手段,可以帮助老年人及时应对突发情况,保障其人身和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智慧养老包含了健康养老、智能化生活、社交互动、老年教育和安全保障等内容,通过科技的应用和智能化手段,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利、安全、健康、愉悦的生活方式,是老年人幸福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
智慧“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智慧“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创新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1d3ff3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0.png)
智慧“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创新研究作者:吴婵君郭佳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4年第12期摘要:如今日益加剧的人口老龄化、失能化,家庭空巢化、少子化已成为我国必须面对的重要社会问题。
老年人对长期居住的社区环境具有较强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依赖性,所以在积极应对老龄化的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大有可为。
老年人不仅需要常规基础的生活服务、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在基础医疗、健康管理、治未病、康复、精神慰藉护理等方面的医疗需求也十分迫切。
因此,以浙江省绍兴市为例,研究其现有的“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智慧“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创新。
关键词:智慧“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创新;绍兴市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12-0101-04引言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21.1%,同时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提高到78.2岁,2022年我国人口出现近61年以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
老龄化、空巢化、失能化、少子化的趋势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现实冲击,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也给机构养老带来前所未有的负担,而社区居家养老大有可为。
老年人不仅需要常规基础的生活服务、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在基础医疗、健康管理、治未病、康复、精神慰藉护理等方面的医疗需求也十分迫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绍兴市作为浙江省地级城市,截至2022年底,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8.66%,居全省第二,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因此,本文以绍兴为例,研究其现有的“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智慧“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创新。
一、绍兴“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现状近年来,对于积极应对老龄化,构建完善的具有兜底性、普惠性、多样性特征的“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医养、康养需求,绍兴市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支持“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相关政策。
智慧养老的知识点总结
![智慧养老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8682f9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0b.png)
智慧养老的知识点总结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智慧养老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智慧养老不仅仅是利用科技手段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更是一种关爱与尊重老年人的态度。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智慧养老进行知识点总结。
一、智慧养老的概念和意义1、智慧养老的定义:智慧养老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养老模式。
2、智慧养老的意义:智慧养老能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延长他们的健康寿命,并且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智慧养老的技术支持1、智慧医疗:智慧医疗包括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智能诊断等技术手段,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减轻看病就医的难度和成本。
2、智慧健康管理:智慧健康管理通过智能穿戴设备、移动健康应用等技术手段,监测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3、智慧居家养老:智慧居家养老包括智能家居设备、智能安防系统等技术手段,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居家环境。
4、智慧养老社区:智慧养老社区通过智能化设备、互联网服务等技术手段,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养老服务,为老年人创造更加温馨的社区环境。
5、智慧养老平台:智慧养老平台通过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为老年人提供各类便民服务和精神慰藉。
三、智慧养老的实施路径1、政府引导:政府应建立健全智慧养老政策,引导和支持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参与智慧养老的推进。
2、科技支持:科技部门应加大对智慧养老相关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提高智慧养老技术的普及和成熟度。
3、产业发展:企业应积极投身智慧养老产业,研发并推广具有实用性和可持续性的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
4、社会参与:全社会应加强对智慧养老的关注和支持,共同营造以人为本、尊重老年人、关爱弱势群体的社会氛围。
四、智慧养老的发展趋势1、智慧医疗的深化: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智慧医疗将更加便捷、精准,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
社区康养: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
![社区康养: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0dd0c33f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66.png)
社区康养: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作者:钱雪飞韩锦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1年第18期摘要: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将健康、养生与养老相结合,并以健康预防为核心,提倡健康养老、品质养老的“康养”这一养老新理念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并衍生出有别于传统社区医养结合模式的社区康养这一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现阶段该模式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仍存在着许多不足,需要从舆论保障、人才保障、资金保障、资源保障、政策保障五方面着手,解决健康教育不到位、专业康养人员缺乏、资金来源单一、康养资源碎片化、评估指标不合理等问题。
关键词:社区康养模式;影响因素;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18-0019-05一、问题的提出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2.5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8.1%[1]。
随着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预计2030年,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3.49亿,其中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将增加到7 611万人,约占老年人口总量的21.8%[2],从中不难看出,尽管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口数量较多,但从老年人口总量来看,还是自理老人占比更多。
因此,在我们重视非自理老人时,也要关注自理老人的健康需求,从根源上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理老人失能、半失能的风险。
在此养老形势和大健康理念的指导下,社区养老服务对象不应该只局限于有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弱势老人,而是应该将服务普及到整个社区老年群体,重视自理老人。
同样,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方向也不应该只局限于医养结合服务,而是应该涉及休闲、预防、保健等多重领域,推动被动消极养老逐渐向积极健康养老转变。
在老人尚可自理的时候,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康养服务,延长他们的健康周期,使他们更有质量地度过晚年。
在此背景下,强调健康预防基础性作用,主张向全体老年人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养老服务的社区康养模式应运而生。
康养中心规划思路建设智慧康养社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康养中心规划思路建设智慧康养社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https://img.taocdn.com/s3/m/a4107dc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6f.png)
康养中心规划思路建设智慧康养社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智慧康养社区是当今社会应对老龄化挑战的一种创新解决方案。
为了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康养中心的规划思路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智慧康养社区的规划思路,并提供几个建设方面的建议。
一、智慧康养社区的规划初衷智慧康养社区的规划初衷是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舒适、安全、便利的生活环境,促进身心健康和社交互动。
这种社区的建设有望通过各种科技手段,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居住和养老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目标。
二、智慧康养社区的要素智慧康养社区的规划需要考虑以下要素:1. 基础设施与建筑设计:社区内的建筑设计应该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安全、舒适性和易用性。
例如,将公共设施和服务设在地面层,方便老年人出行;配备无障碍设施,如坡道、扶手和电梯,方便行动不便的居民。
2. 养老服务与医疗保健:社区应该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包括日常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
通过智能化技术,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智能化医疗辅助和定制化的康复护理方案,满足居民的个性化需求。
3. 社交互动与文体娱乐:社区应该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交互动和文体娱乐活动。
例如,设置健身房、阅读室、多功能活动室等,提供多样化的文体娱乐设施;开展各种社区活动和养老教育,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4. 安全保障与应急响应:社区应该重视安全保障和应急响应能力的建设。
智慧化技术可以应用在社区内的安全监控、紧急呼叫系统、火灾报警和防护设施等方面,提高居民的安全感和生活质量。
三、智慧康养社区的建设建议1. 引入智能化技术:在康养中心的规划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利用智能化技术来提升服务质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例如,引入智能家居系统,实现家庭自动化管理、智能安防和节能环保;建立智能化的医疗健康管理平台,提供远程医疗、健康监测和老人健康档案管理等。
2. 开展丰富多样的养老活动:社区应该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养老活动,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例如,定期组织健康讲座、手工艺品制作、舞蹈表演等;设立养老书屋,鼓励老年人共享文化资源;组织郊游和旅游活动,增强老年人的社交互动和生活乐趣。
我国智慧养老的运营模式
![我国智慧养老的运营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6d4e49c5daef5ef7bb0d3c16.png)
中国人口老龄化及智慧养老的模式、案例一、人口老龄化根据全国老龄办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有超过4200万失能老人和超过2900万80岁以上老人中国社科院老年研究所预计,目前中国养老市场商机约4万亿元,到2030年有望增至13万亿元二、什么是智慧健康养老三大内涵:智慧助老、智慧用老、智慧孝老三大特征:大数据收集存储、需求发现与智慧化决策、服务从供给端精准投放到需求端三点共识:发展前景优越;全国各地都在积极进行探索;政府扶持力度大,发展势头迅猛三、健康养老产业的运作方式机构养老方面,要关注跨行业准入与合作居家和社区养老方面,关注资源整合和服务能力的提升PPP模式助力健康养老产业的综合发展四、健康养老产业投资基金示例“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齐续春说,“养老问题则是当前我国最重要的社会热点之一。
康养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头连接民生福祉,一头连接经济社会发展,可以被打造成我国又一个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全厚曾提到,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我国老龄化具有“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孤独终老”等典型特征,养老问题将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最严峻的矛盾和问题之一。
养老产业的产能是不足的,商机也是无限的,在许多西方国家已经贡献了超过10%的GDP,带来数万亿产值。
但养老产业不是暴富行业,需要有战略眼光,有长期、理性、智慧的投资者参与。
01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全国老龄办最新统计,2017年全国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过1000万,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4亿,占总人口比重达17.3%。
到2030年,占比将达25%。
中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
根据全国老龄办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有超过4200万失能老人和超过2900万80岁以上老人。
其中空巢老人、失能老人和高龄老人占到总老年人口的78%。
这巨大的老年人口为健康养老服务产业消费提供了强劲的支撑。
社区智慧养老系统服务方案设计方案
![社区智慧养老系统服务方案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97a0c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ed.png)
社区智慧养老系统服务方案设计方案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区智慧养老系统服务方案的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智慧养老系统的建设和运营,可以提供一系列相关服务,满足老年人的生活和养老需求。
下面是一个社区智慧养老系统服务方案设计的例子。
一、系统建设1.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网络设备、服务器、数据库、传感器设备等。
建设智能化养老环境,如智能门锁、智能照明系统、智能床垫等。
2. 数据采集和处理: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采集老人的生活和健康数据,如体温、心率、运动量等。
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相关指标,供医护人员参考。
3. 平台建设:建设一个智慧养老平台,将各种功能模块集成在一起。
平台包括前端用户界面和后台管理系统。
二、服务内容1. 健康监测:通过定期测量和监测老年人的生理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如体温过高、心率异常等。
并及时向医护人员报警或提供提示,以便采取紧急救助措施。
2. 医疗服务:提供在线预约挂号、在线问诊、远程医疗等服务。
老人可以通过系统预约医生,进行线上咨询和诊断。
医生也可以通过系统查看老人的健康数据,为其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3. 紧急救援:当老人遇到突发情况,如意外摔倒、心脏骤停等,可以通过智能设备上的紧急呼叫按钮,向社区医护人员发送求助信号。
医护人员收到信号后,可以立即进行紧急救援。
4. 社交活动:通过养老系统,老人可以参与一系列社交活动,如线上聊天、线上棋牌游戏、线上学习等,可以有更多的社交机会,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5. 安全保障:通过智能防护设备,如智能门锁、烟雾报警器等,确保老人居住环境的安全。
同时,可以设置家庭监控系统,远程监护老人的安全。
6. 营养饮食:提供老人营养餐预约、供应等服务。
老人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预订规定的营养餐,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运营模式1. 建立运营团队:建立一个专门负责运营智慧养老系统的团队,包括技术人员、医护人员、运营人员等。
2. 宣传推广:通过社区广播、社交媒体等渠道,对智慧养老系统进行宣传推广,让更多的老年人了解并使用系统。
北京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思考
![北京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c2013531a37f111f0855b33.png)
北京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思考近年来,为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网络智能化逐渐成为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建设的新趋势,“智慧养老”也开始成为学界热议的高频词。
社区智慧养老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构成之一,是新时期北京社区治理创新的具体表征之一。
当前,北京市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迫切需要我们在梳理当前社区智慧养老发展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社区养老模式,优化首都养老服务具体路径。
一北京市老龄化态势严峻以及发展社区智慧养老的必要性尽管相关研究表明,“北京市外来人口、户籍人口数量自2017年以来便呈现双下降趋势”[1];然而由于老年人口基数大、高龄人群数量增速快等影响,北京市老龄化形势仍然不可小觑。
2018年10月15日发布的《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白皮书(2017)》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人已达333.3万人,占到北京市户籍人口总量的24.5%[2],也就是说,每4个人中就可能有1位老人;较之2012年262.9万人的数量增加了26.8%,年平均增幅为5.36%。
照此推算,等到2030年,北京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估计将增至约600万人,北京市将达到重度老龄化阶段。
由此可见,如何应对北京市老龄化的严峻形势需要得到各界迫切重视。
以此为背景,解决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供需矛盾问题,就需要我们基于新时代发展理念创新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不断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2.0版,即社区层面的智慧养老。
关于何谓社区智慧养老,目前学界并无明确的定义。
笔者认为,社区智慧养老主要是指: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搭建O2O社区养老智慧信息服务平台,基于平台数据储备、传输、共享等功能,为社区有需要的老年居民提供集生活照顾、医养照护、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于一体的照顾资源并能及时完成线上线下的功能对接;其宗旨在于通过整合社区内外的养老资源,基于智能化的互联网平台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选择多样的智慧养老服务,提升其生活质量。
2023-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整体建设方案-1
![2023-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整体建设方案-1](https://img.taocdn.com/s3/m/e8df15f6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76.png)
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整体建设方案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整体建设方案是当前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它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好、更方便的养老服务,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以下是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整体建设方案的分步骤阐述。
第一步:建设智慧化的住宅区智慧住宅区是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整体建设方案的基础。
在住宅区内,应建设完善的网络技术和智能管理系统,以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
同时,应配备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包括智能手环、智能体温计、智能心率仪等,以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提前预警。
此外,还需加强社区安防管理,配备智能摄像头、智能门禁、安全警报等设备,确保老年人的安全。
第二步:推广智慧医疗服务对于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智慧医疗服务是最为重要的服务之一。
在社区内配备智能医疗设备,如远程医疗平台、智能医疗服务机器人等,能够方便老年人就医,减少出门就医的繁琐流程。
同时,智能医疗设备也能够保证老年人的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并全面解决老年人的就医问题。
第三步:提供智慧养老服务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整体建设方案的重点是提供全方位的智慧养老服务。
社区应设有养老卫生站、健康食堂、社区活动室等设施,老年人可以通过在线预约服务,享受到有品质、有服务的生活各项服务。
同时,要建立智慧家庭养老服务体系,实现老人居家养老的全面覆盖,解决其生活与护理问题。
第四步:推动智慧社区建设的普及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整体建设方案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广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政策。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智慧社区建设,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持和帮助,共同营造一个美好的养老环境。
总之,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整体建设方案的实施,能够满足老年人更为个性化的需求,使得养老服务更贴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这一建设不仅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居住品质,也能减轻家庭的养老压力,提升整个社区的幸福感。
社区建设机构和政府要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智慧社区建设,推动居家养老的普及,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未来。
社区智慧养老开展情况汇报
![社区智慧养老开展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5744178e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93.png)
社区智慧养老开展情况汇报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服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各地纷纷开展了社区智慧养老服务,通过整合社区资源,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让老年人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好的养老生活。
以下是我对社区智慧养老开展情况的汇报。
首先,社区智慧养老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各地政府加大了对社区养老设施的投入,建设了一批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养老服务中心和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养老服务项目,如康复理疗、文化娱乐、健康体检等,满足了老年人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
其次,社区智慧养老服务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各地社区智慧养老平台的建设成效显著,老年人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者智能终端轻松获取养老信息、预约服务、参与活动等,方便快捷地享受到社区提供的各类养老服务。
同时,社区也通过信息化手段对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和智慧养老指导,提高了养老服务的科学性和个性化水平。
再者,社区智慧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团队不断壮大。
各地纷纷成立了由医护人员、社工人员、心理咨询师等组成的专业化养老服务团队,他们为老年人提供定期的健康体检、心理疏导、居家护理等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全面和专业的养老服务保障。
除此之外,社区智慧养老服务的社会参与度不断提高。
各地政府和社会组织积极鼓励和支持老年人参与社区建设、志愿服务等活动,让老年人在参与中感受到尊严和价值,增强了老年人的社会归属感和幸福感,促进了社区和谐发展。
总的来说,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在我国各地的开展情况良好,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也要看到,社区智慧养老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服务质量不均衡、服务内容不够丰富、服务对象覆盖面不够广等。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社区智慧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让更多的老年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美好愿景。
希望各级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共同推动社区智慧养老服务的发展,为我国老龄化社会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做出应有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康养及基本养老漫话文化康养所谓“文化康养”,一般是指“在文化生态的环境下或方式,开展(从事)健康养心、养身、养护的工作(产业)”。
所谓“文化生态”,一般是指具有文化艺术范畴特征(或途径),并与自然生态环境紧密结合的康养方式等。
此文化艺术,泛指大文化、跨文化等概念,包括节气文化、旅居文化、饮食文化、健身文化、休闲文化、健康文化、种植文化、乡野文化等。
其中,尤以哲学、文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等学科综合性的指导。
包括最为贴切的具体有:《周易》、《黄帝内经》、《道德经》、美学等专业书籍导入,知行合一,健身与康养结合。
所谓“养心、养身、养护”,主要是指康养中人的心理健康和身体素质最为基本和重要。
人在晚年,有的归纳“康养、医养、护养”这必须经过的三个阶段。
康养阶段,一般是指老年人还处于健康或亚健康的特征。
医养,则主要是要通过医学手段或途径来达到;而护养,则基本处于需要专业护理的阶段。
三个不同阶段,有着三种不同的康养方式和康养需求。
我国泰康保险提出了“文化养老”模式。
泰康人寿创新实践“文化养老”社区,尝试重塑国人健康养老价值观和社区关系。
目前已完成北京、上海、广州、三亚、苏州、成都、武汉7座城市的布局。
其中,北京燕园已在2015年6月第一个开业。
主要是实施“医养融合”和核心战略以及文化养老创新养老价值观。
集高端居住、疗养度假、体育休闲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社区。
推行“时间银行”,推进志愿者活动。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提高,对于退休人员如何发挥余热,如何在再就业中延缓衰老过程,也提到相关国家的议事日程。
文化康养需要国家的政策和制度提供支持和保障。
据日本共同社11日获悉,日本厚生劳动省将在18日的社会保障审议会小组会议上出示方案,提议将目前为60岁至70岁的领取养老金起始年龄可选区间,扩大至75岁。
日本政府另外还在讨论修改制度,以促进老年人就业和为退休生活积聚资产。
2019年9月12日保障基础性养老,适应多元化需求继2013年9月6日国务院发文《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来,今年10月23日,财政部会同民政部、全国老龄办联合发文,明确全国推行将养老补贴列入财政预算的制度。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早就(浦东率先)全面实行这一公共性财政政策,需要借这东风,进一步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为全面加快实施国务院养老服务业政策,高度认识养老服务业已上升到国家战略之一,统一部署,统筹发展。
据我所知,养老财政补贴包括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民办养老机构的床位补贴、养老服务组织的购买服务补贴等,最终实际受惠对象基本都是一批高龄、失能老人等。
随着地方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政府确实应该加强力度,充分保障这些基础性养老的公共财政投入,并视条件适当调整提高资金补贴的额度,倡导实施“适度普惠型”养老服务制度。
上海60岁以上老人已经占到全市户籍人口的27%,数量庞大,并呈现低、中、高不同品质的多元化需求。
对于那些经济实力偏低、年龄处于接近高龄、身体功能还没进入全面衰退等这批“夹心层”老年人的服务需求,由于政府公共资金杯水车薪,这就需要通过实施扶持性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建立养老服务产业基金,鼓励民间机构积极参与并创办养老服务业。
要有效采用政府调控中的市场竞价服务。
建议积极争取国家选择上海在崇明、浦东、闵行、徐汇等地区,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在财政、金融、用地、税费、人才、技术及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综合创新。
为使财政养老补贴具有高效性,应定期开展对财政养老服务补贴的后评估。
同时加强对开展提供养老服务咨询的民办机构主要人员,加强业务专业培训。
可引入国际先进养老服务业理念和管理经验,促进本市的养老服务业朝投入、产出、消费、服务等的良性循环产业链健康发展。
2014年11月1日(莫忽视“夹心层”老人的服务需求—《联合时报》2014年11月4日第2版“三人谈”栏目)创新养老思路,推进养老服务一、老年社会快速到来已是全球共同应对的社会发展难题在2015年10月1日国际老年人日,联合国发布一份报告说,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约9.01亿,占世界人口12.3%。
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6.5%。
全球范围内,60岁以上的人口数如今已超过5岁以下儿童的人口数,到2050年,60岁以上的人口数将超过15岁以下的人口数。
报告称目前中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有2.09亿。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世界人口正在快速老龄化。
2000年至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从11%增长至22%。
预计绝对数从6.05亿增长到20亿。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的老年人口日益增多。
如:截至2014年底,上海的老龄化率达28.8%;徐汇区户籍人口91.82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26.95万人,占全区人口的29.4%;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5.51万人,占全区老年人总数的20.5%。
全区共有纯老家庭老年人6.39万人,独居老人1.7万人。
具有老年人口总量多、比重大、高龄化突出、独居纯老家庭较多的特点。
二、健康中国伴随养老产业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2013年9月6日国务院直接发文《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年35号文),明显把养老服务业提高到一个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部署。
201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当时预测我国老年人口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
笔者曾经参与浦东“十一五”养老财政资金补贴后评估及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咨询课题等,在2012年就提出影响养老服务业发展中的三大瓶颈:一是“以房养老”探索的金融瓶颈,这主要涉及到支撑养老服务业的金融体系还没有建立和健全。
二是民办机构养老土地属性瓶颈。
这主要是涉及扶持民办养老机构的土地政策。
三是社会力量养老融资平台瓶颈。
这涉及到养老机构难以招募到高水准的养老护理人才。
许多民办养老机构融资相当困难。
今年9月初,国家卫计委已全面启动《健康中国建设规划(2016-2020年)》编制工作,十八届五中全会10月26日召开,“健康中国”将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与养老服务业紧密结合起来。
麦肯锡预测医疗健康将引领中国下一轮重大创新。
三、创新思路,养老服务业要大力推进医养结合徐汇区多年来围绕构建“9073”养老服务格局,从本区深度老龄化的实际出发,从政府职能、服务形态、工作方法和联动机制上不断探索和实践,提出了“搭建平台(组织、政策、沟通)、建立机制(意见、办法、规则)、形成可能(政府、市场、社会)、确保基本(优抚、困难、弱势群体)、激发市场(规模、产业、购买力)、实施监督(计划监督、过程监督、绩效评估)”的老龄工作发展思路。
并设计了“三横”(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服务)、“三纵”(不同的服务类型,服务形态和服务对象)、“两交叉线”(项目化服务和信息化服务;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的“三社互动”,政府、社会、市场的“三方合作”)的老龄工作管理服务网络。
还是需要跳出传统的以民政为主的9073框架模式,不断创新养老思路,树立养老新的理念。
1、根据不同阶段年龄的老年需求,制定和提供相应的服务2014年7月,笔者在上海《每周广播电视周报》评论版,就今天我们如何关爱老人,认为:关键是要了解和适应不同阶段、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从而提供相应的基础服务。
(1)一般而言,男60岁、女55岁退休后的十年,这阶段,朋友聚会、外出旅游、上老年大学,参观画展、或仍旧被回聘(外聘)工作等。
是一生中经验智慧集聚爆发的钻石岁月。
关键是不能让刚退休的老人产生失落和寂寞感。
期间,可以多做些公益事业。
(2)男70岁、女65岁后十年,一般老年病(属身体自然退化发生)的病症会多发。
这阶段,继续要锻炼和保养身体,继续阅读学习和旅游社交。
知识分子则一般要著书立说。
(3)男80岁,女75岁后,继续要延年益寿,到了90岁后,则是要坦然面对生命的归宿和灵魂的转续。
《西藏生死书》是一帖提供临终关怀的精神慰藉。
是修身养心圆满的最终体现。
2、大力借鉴和推广国内外创新的养老理念和模式(1)荷兰的“生命公寓”快乐养老模式及《第二人生的智慧》生命公寓在规划时,囊括医疗、照料、养生、生活等内容,使养老机构成为一个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需求的场所,而不是单一的存在。
选址上,是基于以社区为基础的城市开发,包括老年住宅与养护,避免形成痛苦的孤岛。
居民、零售商、看护人员和运营公司等利益相关方汇聚一体,将建筑开发和城市规划与指导运营机构的专业技能紧密结合。
更突出的是:在一个居住区域里,至少有1/3的居住者是身体健康和生活自理的老人,不同年龄、种族、经济条件的老年人生活、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在生命公寓系统里,提供大量机会让老年人自理生活,并保持独立和自尊。
生命公寓采用的是鼓励和积极的生活方式,“Yes”文化强调通过老年人与环境互动,保持个人对生活的最佳掌控。
(2)我国泰康保险提出的“文化养老”模式泰康人寿创新实践“文化养老”社区,尝试重塑国人健康养老价值观和社区关系。
目前已完成北京、上海、广州、三亚、苏州、成都、武汉7座城市的布局。
其中,北京燕园已在2015年6月第一个开业。
主要是实施“医养融合”和核心战略以及文化养老创新养老价值观。
集高端居住、疗养度假、体育休闲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社区。
推行“时间银行”,推进志愿者活动。
(3)万科携手两大重量级伙伴,打造三条养老产品线。
携手上海地产集团、上海中医药大学,将三方各自在经营管理、项目获取、医疗护理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成立三方合资公司,着力打造“社区嵌入中心、城市全托中心、持续照护社区”三条产品线,满足全面及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2014年,首个嵌入式中心已在上海万科城市花园开展。
3、促进“智慧养老”与“智慧社区”相结合徐汇区民政局已通过购买服务,依托久久关爱为老服务信息平台,为全区老年人提供分类服务。
截止目前,加入平台有5万余名老年人,其中主动关爱5000名。
还可以通过为老服务平台,整合各类为老服务资源。
如“掌上社区”。
包括:1号秘书、便民服务、个人中心三大版块。
其中1号秘书有特色服务、站点分布、问卷调查等。
在特色服务中有7大版块,第一就是家政服务,包括养老护理等。
目前已在嘉定等社区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