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疗效影响因素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疗效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对
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本次选取2011年4月〜2015 年2 月,我院接收原发性肝癌50 例,分析对预后造成影响的因素。结果本组肝细胞腺癌40例,1 年生存率为
87.5%,2年为42.5%,3年为10%,4年为5%。肝细胞腺癌中位生存期为21 个月,混合型腺癌12个月,胆管细胞癌11 个月,有统计学差异(P<0.05)。TACE 中位生存期为20个月,TAI 中位生存期为10 个月,有统计学差异(P<0.05)。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门静脉高压、组织坏死、大体分型、供血情况、表面抗原、肝外转移均为诱导因素(r 均值=0.033,P<0.05),使生存风险增加。结论供血情况、门静脉高压、HBsAg,大体分型、肝外转移、组织坏死是独立的对肝癌患者生存造成影响的因素,血供丰富、无门静脉高压、HBaAg 阴性、小癌型、无肝外转移、无组织坏死的肝癌病例,有较高生存率。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预后;影响因素
原发性肝癌(PLC)有较高恶性程度,发病隐匿,
大部分患者到院初诊时手术指征已丧失,至中晚期。
介入微创方案具效果确切、创伤小优势,对介入治疗
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展开分析,是指导临床病例选取
的关键[1]。本文就此内容展开探讨,现将结果总结
如
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选取2011年4月〜2015年2 月,我院接收50例原发性肝癌作研究对象,男39例,女11例,年龄35〜78岁,
平均(60.8±9.4)岁。均依据CT检查、甲胎蛋白
(AFP)检测,并结合临床表现确诊。组织学分型:混合型腺癌3 例,肝管细胞癌7 例,肝细胞腺癌40 例。大体分型:小癌型2 例,块状型20例,弥漫型8例,结节型20例。
1.2方法本次选取的患者41 例采用肝动脉选择性或超选择性化疗栓塞术(TACE),9 例采用肝动脉选择性局部化疗术(TAI )。药物:表阿霉素40mg,氟尿嘧啶1000mg,奈达铂100mg,碘化油4〜18ml。介入步骤:完成肝动脉造影操作,应用Seldinger 法,经股动脉插管,在导丝引导下达肝固有动脉,后轻柔操作,经其左支、右支达靶动脉;细致观察血管分布特点及肿瘤直径。
1.3指标观察完成介入后1 个月,对CT 复查,
获取肿瘤横径、长径,以对肿瘤变化评估。后每月
3个安排1次复查,1年后,复查时间为每6个月1
次。以总胆红素(TBIL )、腹部CT、谷草转氨酶(AST)、甲胎蛋白(AFP)、谷丙转氨酶(ALT)、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为测定内容。
1.4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字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肝细胞腺癌40 例,1 年生存率为87.5%,2 年为42.5%,3年为10%,4年为5%。肝细胞腺癌中位生存期为21 个月,混合型腺癌12个月,胆管细胞癌11 个月,有统计学差异(P<0.05)。TACE 中位生存期为20 个月,TAI 中位生存期为10 个月,有统计学差异(P<0.05)。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门静脉高压、组织坏死、大体分型、供血情况、表面抗原、肝外转移均为诱导因素(r均值=0.033,P<0.05),使生存风险增加。
3讨论实践显示,肝癌患者为小癌型时,生存率居较高水平,块状居其次,再后为结节型、弥漫型,临床总结弥漫型癌特点,有最差的预后。小癌型为单个存在,
癌肿直径<5cm,通常恶性程度低,有完整包膜,属早期肝癌类型[2]。应用TACE 法行瘤体栓塞及局部灌注,对供血动脉主干阻断,因栓塞彻底,体积小,通常侧枝循环不易形成,故有较高生存率。
分析血供与生存率的相关性。正常肝脏组织有肝动脉及门静脉双重血供,肝动脉仅1/4〜1/3,其它1/3〜3/4为门静脉,而90%的肝肿瘤病灶血供于肝动脉来源,自门静脉的仅10%。故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可使药物在肿瘤内的浓度高于周围静脉给药。按供血动脉粗细、肿瘤染色深浅,病理血管多少,可将血供按少血供型和多血供型划分,少血供型1 年生存率经统计示为42%,多血供型为86%,少血供型2 年生存率为0,多血管型为41%。原发性肝癌在不同组织学分型中,血供最丰富,获取的临床效果也最为理想[3,4]。
应用Cox 回分分析模型,对结果进行分析,独立影响肝癌患者生存率的是肝外转移、门静脉高压、供血情况、大体分型等,表明无组织坏死、大体分型属小癌型,无门静脉低压,无肝外转移,血供丰富,HBsAg 阳性,此类患者有较高生存率例PLC
。Mondazzi 等报道,42 患者采用TACE 治疗,认为碘
化油深积程度、年龄、肿瘤大小、血清胆红素、肝功能分级、肿瘤在
治疗前后的变化均对预后有一定相关性。有报道应用
Cox 回归模型分析,结果示肝功能、肿瘤类型、治疗方法、门脉高栓等为对PLC 预后主要造成的因素[5] 。也有报道显示,对PIC 预后造成明显的因素为治疗方法、门脉癌栓、肿瘤大小,与本文结果具一定一致性。同时,还需重视穿刺部位及术侧肢体照护,术毕拔针部位实施15〜20min的压迫止血操作。因术后患者需较长时间卧床,且局部加压包扎,术肢活动受限,血流出现缓慢状况,易有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故需对患者术侧皮肤色泽、感觉、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行密切观察,若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对术肢膝关节以下部位在卧床期间每隔1〜2h行一次按摩,以对血液循环起到促进作用,保障临床安全。
综上,供血情况、门静脉高压、HBsAg ,大体分
型、肝外转移、组织坏死是独立的对肝癌患者生存造成影响的因素,血供丰富、无门静脉高压、HBaAg 阴性、小癌型、无肝外转移、无组织坏死的肝癌病例,有较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吴洁,陈敏华,严昆,等.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
2011,92(1 1):735-738.
[2]Burrel M ,Reig M ,Forner A,et
al.Survival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