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角度看环境政策

从经济学角度看环境政策
从经济学角度看环境政策

不同环境政策背后的经济学思想分析

聂耳聪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学号:515143910022)摘要:过去人们认为,环境问题是人类的生存问题,环境保护是道德问题,

环境管制是法律问题,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待环境问题,用经济学的原理分析环境问题,用一些经济学的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环境经济学应运而生,把经济学工具用于环境保护上逐渐得到普遍承认。本文以一些常见的环境政策为例,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审视这些政策,试图对这些不同的环境政策所蕴含的经济学原理进行阐释,并分析不同的环境政策所受到不同经济学思想流派的影响。

关键词:环境问题;污染;环境政策;经济思想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热点问题。这其中既包含诸如中国这种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问题,也包含气候变化、拯救濒危动物、碳排放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于人类与环境之间的不断相互影响和作用,环境问题能否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人类自身的行为。用经济学的手段对人类权衡取舍行为的研究有很好的效果,因此如果用同样的手段来研究环境问题,把环境问题纳入到研究经济问题的体系中来,也会带来许多新的思路。过去人们常常认为不应该把环境问题货币化,因为环境是无价的,但是现在许多有关通过市场激励来解决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等诸如此类的环境问题的研究也产生了许多创新的政策①。

正如经济思想流派众多一样,针对同一环境问题也有许多种类繁多的环境政策。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每一种环境政策背后都能找到一些经济思想的影子。本文将以具体的几个环境政策为例,对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和思想进行分析。

一、税收

1.政策内容

保护环境是一项综合的系统性工程,污染治理、节能减排离不开多种政策措施的协调配合。税收作为国家调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推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调节功能和引导作用②。目前,各个国家针对环保问题征收的环境保护税的种类有燃油税、消费税、污染税等。这些税收分为受益税和矫正税③。受益税是指国家针对准公共产品的征税,准公共产品介于私人产品和纯公共产品之间,具有排他性。受益税符合“谁受益,谁付费,多受益,多付费”的原则进行征税,燃油税是对燃油、燃气在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环节征收的专项性税收,燃油税体现了“用路者缴税,多用路者多缴税”的原则,具有受益税属性,可被视为一种受益税。矫正税是一种纠正一些给社会带来成本和不利影响的税收。污染税是一种典型的矫正税。197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了“污染者付费”原则,这一原则的定义是“污染者应当承担由政府决定的控制污染措施的费用,以保证环境处于可接受的状态”。

2.分析

企业的污染行为给社会带来不利影响,在现代经济学中,当一个人从事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产生的无补偿的影响称为外部性④。如果对旁观者的影响是不利的,就称为负外部性;如果这种影响是有利的,就称为正外部性。污染对整个社会造成了不利影响,使除生产者以外人的福利减少,按照现代自由主义的观点,这是一种典型的负的外部性。

一种理想的针对污染的税收结果应该是总的税收等于污染引起的负外部性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污染能否得到有效遏制呢?企业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污染这一负的外部性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当政府对污染进行征税时,企业的成本增加,产量降低,带来的污染也减少;同时,税收作为一种激励也会促使企业提高科技能力,主动开发更环保的技术。此外,政府得到的税收收入可以用来治理污染,进一步降低负外部性的影响,提高社会总福利。

3.结论

税收是一种典型的政府通过市场手段进行干预的政策。现代自由主义思想具有综合的性质,既承认市场的能力,同时强调政府的重要性。因此税收这一以市场为基础的政府进行干预的环境保护手段和现代自由主义的思想是一致的。

二、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1.政策内容

污染许可证是污染许可证拍卖局向污染者拍卖的既定数量的污染许可。建立污染许可证拍卖制度是利用市场机制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一种方法。它的基本思路是:在污染严重的地区设立一个“污染许可证拍卖局”。该局的任务是:首先,根据这一地区的最优污染水平确定污染许可证的数量:然后,向污染者拍卖这一既定数量的污染许可证,并规定,只有购得许可证的人才有权进行所容许的一定量污染⑤。20世纪80年度,美国的环境保护署把可交易的许可证用于淘汰含铅汽油。1990年,《清洁空气修正法案》在美国通过,该修正案要求美国发电站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同时该修正案建立了允许工厂交易其二氧化硫许可证的制度,这样可以更有效率的降低排污量的企业可以把它们的排污许可量卖给污染重的企业,这项计划已经超过了其把酸雨量减少到1980年的一半水平的目标。在中国,上海等地也有利用污染许可证制度来解决污染问题的实例。这种环境保护的思路也同样运用到了全球气候问题的解决上。面对全球变暖这一世界环境问题,各个国家共同面对这一难题时,采用了碳排放交易机制减少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分析

把污染许可证作为具有价值和价格的产品投放到市场中进行交易,创造了一个排污权市场。企业根据自身对技术、成本、消费者需求等市场因素的考虑来调整对废弃物的处理方式。这正是古典主义者坚信的市场所具有的保护环境的能力。这种政策可以有效的使企业通过市场自发的调整自己的决策,使利润最大化。由于不同企业的治污能力、治污潜力和对污染的需求有所不同,在污染总量相同的情况下,不同企业通过市场交易各取所需,提高社会福利。

事实上,污染许可证制度创造了一种新的稀缺资源:排污权。交易这种许可证的市场和其他市场一样受供求关系的力量所支配。在理想情况下,看不见的手会使这种新市场有效率的配置排污权。通过市场的力量,无论最初排污权的分配如何,最后的配置都将会是有效率的。治污成本高的企业对许可证的支付意愿大,

不同企业会根据其支付意愿的不同得到最符合其利益的排污权。同样的,面对全球气候问题,国家间也是采取了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商品的市场机制共同应对这一问题。

污染许可证以及碳排放交易是一种高效率的方法,它利用了市场规律,政府评估确定一个污染或排放总量,具体的配置方式就由企业通过市场自发形成。

3.结论

排污权成为了一种具有稀缺性的资源,利用市场的调节作用使污染水平达到可控甚至最优的效果,这种治理污染的思路和古典自由主义信奉市场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三、政府直接管制

1.政策内容

政府可以直接规定或禁止工厂的一些行为来保护环境。这也是政府在解决环境问题时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政府的直接管制一般会采取多种形式。例如通国制定法律规定把有毒废水直接排入供水系统是一种犯罪行为,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法律的实施。有时政府还可以规定工厂可以排放的最高污染水平,并制定一系列管理条例。政府还可以要求企业进行技术升级,采用某些减少排污量的技术。

2.分析

政府直接管制是对待环境问题最普遍的一个政策。然而这种方式却并不总是有效的,即便是管理能力和执行力都很强的政府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信息的不充分。为了制定出良好的规则,政府管制这都需要了解有关某些特定行业的情况以及这些行业可以采取的各种技术的详细信息,但政府管制者得到准确时效的有关信息是很困难的。同时,在一些寡头或垄断市场中,政府管制的效力也是值得怀疑的,当企业的权利受到管制的损害时,公司会采取寻租、媒体等方式抵制管制,使管制效力得到削弱。地方政府作为环境规制的主要规制者,同时受到来自中央政府、企业、公众等对其施加的压力,以中国PM2.5治理为例,正是由于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的博弈均衡点更多地偏向于污染企业一方,导致政府、污染企业、消费者三方的博弈均衡点偏离了社会福利最大化⑥。为了解决这种情况,一些激进主义者呼吁使环境质量而不是私人的利润成为决定自然资源用途的导向力量⑦。

3.结论

激进主义者重视政府的管制,强调共同体的利益和个人的结果平等。希望通过国家直接管制解决环境问题的人也正是受到了激进主义思想的影响。

四、公共资源变为私人物品

1.政策内容

向私人出售公共资源也是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的一个方法。在非洲一些国家,由于猖狂的偷猎者的存在,许多野生动物都面临着灭绝的危险。一些国家,例如博茨瓦纳、马拉维、纳米比亚和津巴布韦并没有将捕杀大象作为违法行为,这些国家允许人们捕杀大象,但是只能捕杀自己拥有的大象,从而使大象成为一种私人物品。结果是大象的数量开始增加了。

2.分析

一旦资源归私人所有,个人便有了很大的激励去保护其财产的价值⑧。野生的珍稀动物属于公共资源,不属于任何人,每个偷猎者都有尽可能多的猎杀它们

获取最大利益的激励。而如果把它们作为私人物品,人们便有了保护自己土地上动物的激励。在解决拯救濒危动物的问题上,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但是对于空气、河流等公共资源,产权的划分就成为了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对保护空气、治理水污染等环境问题这种方法并不十分有效。

3.结论

受到古典自由主义思想有关产权的启发,政府通过对有价值的东西在法律上确定控制它的所有者,进行产权的界定,便可释放市场的力量,解决一些环境问题。

五、结语

环境本身是无价的,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思考环境问题并不是对人们享有清新空气和清洁的水的基本人权的贬低,而是通过更有效的经济手段,更好地达到保护环境的目标。

① Jessica Vascellaro, “Green Groups See Potent Tool in Economics,”The Wall Journal 2005-08-25》.

②吴秋余:《发挥税收对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的重要作用我国将加快环境保护税立法》,《人民日报》,2014-04-10(10).

③胡小红:《受益税、矫正税简论》,《税务研究》,2009年第9期:第30-32页。

④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01-203页。

⑤百度百科:“污染许可证”词条

⑥吕守军:《中国PM2.5治理困局及对策研究——基于环境规制理论视角的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第50-59页。

⑦Barry Commoner, The Politics of Energy, New York: Alfred A.Knopf, 1979, and Robert Engler, TheBrotherland of Oil: Energy Policy and the Public Interest,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7.

⑧巴里·克拉克:《政治经济学——比较的视点》,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358-376页。

当前环境形势与七大环境经济政策

当前环境形势与七大环境经济政策 2007-09-12 15:06:37 全新的环境经济政策包括:第一,绿色税收;第二,环境收费;第三,绿色资本市场;第四,生态补偿;第五,排污权交易;第六,绿色贸易;第七,绿色保险。新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将成为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重要标志。一旦推行环境经济政策,不仅对中国环保事业有重大意义,也为中国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 今年,“环境”已是无可争议的关键词。 有人说,环境污染是任何一个致力于现代化的国家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也有人说,环境保护是一个后现代的命题,即富裕国度富裕民众“吃饱了”以后提出的更高需求。我本来也同意。但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如果学西方那种“吃法”,中国还没“吃饱”就要提前为生态环境付账。我们不仅要对自己的人民,也要对世界人民负责。我们只能在人均3000美元时提前解决环境问题。况且,解决环境问题也为中国各项变革提供了试验田。因为环境问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方面面,几乎囊括了这个时代中所遇到的绝大部分信息,是一个大转型社会的缩影。 一个大国发展需要有个魂,科学发展观就是魂;有了魂就需要有个方向,这就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了方向就需要有行动机制去完成,这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现行体制进行的变革;为完成这一变革,就需要一套新政策。 环保总局四年来搞了四次环评执法,靠的全是行政手段。这些手段是现有法规制度框架内的最大创新,虽然在短时间内立竿见影,但长期效果却十分有限。 30年来中国的改革历程,从某种角度看是一个从中央向地方“放权让责”的利益调整过程。通过向地方分权进而促进地方政府间竞争的改革模式,被认为是造就中国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目前传统财税制度下,地方政府的税收主要靠GDP,“短期行为的决策导向”必然决定他们力争“任期内效益最大化”。他们有两种选择,要么自主创新“开源节流”,要么依赖资源“杀鸡取卵”。而后者显然费时少、见效快。其结局必然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除了环境指标的考核问责制度未到位外,从经济上讲,还缺乏一套激励各级政府和企业长期有效配置环境资源的机制。 温家宝总理指出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实现“历史性转变”,即“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必要的行政办法”指的便是“区域限批”这类手段,而“经济手段”则指的是全新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全新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包括以下七方面内容。 第一,绿色税收。 环境税(绿色税)已被西方广泛采用。如果宽泛理解,环境税包括专项环境税、与环境相关的资源能源税和税收优惠,以及消除不利于环保的补贴政策和收费政策。严格来讲,环境税主要是指对开发、保护、使用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污染、破坏和保护的程度进行征收或减免。 通常做法仍是“激励”与“惩罚”两类。一方面,对于环境友好行为给予“胡萝卜”,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如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的减免以及加速折旧等;另一方面,针对环境不友好行为挥舞“大棒”,建立以污染排放量为依据的直接污染税,以间接污染为依据的产品环境税,以及针对水、气、固废等各种污染物为对象的环境税。 我们如果引进环境税,就可以实现税收增加、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的“三赢”目标。实行环境税,环境经济政策等于成功了三分之一。但鉴于环境税收涉及面大,认识不一,还需

市场营销环境的概念、特点、内容

市场营销环境的概念、特点、内容 市场营销环境的慨念 市场营销环境泛指一切影响和制约企业市场营销决策和实施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总和。市场营销环境是指企业在其中开展营销活动并受之影响和冲击的不可控行动者与社会力量,如供应商、顾客、文化与法律环境等。企业得以生存的关键,在于它在环境变化需要新的经营行为时所具有的自我调节。 市场营销环境的特点 1.客观性 市场营销环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不以企业的意志为转移的,有着自己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对营销环境变化的主观臆断必然会导致营销决策的盲目与失误。营销管理者的任务在于适当安排营销组合,使之与客观存在的外部环境相适应。 2.关联性 构成营销环境的各种因素和力量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如经济因素不能脱离政治因素而单独存在;同样,政治因素也要通过经济因素来体现。 3.层次性 从空间上看,营销环境因素是个多层次的集合。第一层次是企业所在的地区环境,例如当地的市场条件和地理位置。第二层次是整个国家的政策法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国情特点、全国性市场条件等。第三层次是国际环境因素。这几个层次的外界环境因素与企业发生联系的紧密程度是不相同的。 4.差异性 营销环境的差异主要因为企业所处的地理环境、生产经营的性质、政府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不仅表现在不同企业受不同环境的影响,而且同样一种环境对不同企业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5.动态性 外界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常处于变化之中。例如,外界环境利益主体的行为变化和人均收入的提高均会引起购买行为的变化,影响企业营销活动的内容;外部环境各种因素结合方式的不同也会影响和制约企业营销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6.双重性格 即市场机会与环境威胁并存 市场营销环境的内容。 市场营销环境可分为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微观市场营销环境是指与企业紧密相连、直接影响企业营销能力和效率的各种力量和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企业自身、供应商、营销中介、消费者、竞争者及社会公众。由于这些环境因素对企业的营销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又称直接营销环境。宏观市场营销环境是指企业无法直接控制的因素,是通过影响微观环境来影响企业营销能力和效率的一系列巨大的社会力量,它包括人口、经济、政治法律、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及自然生态等因素。由于这些环境因素对企业的营销活动起着间接的影响,所以又称间接营销环境。微观市场营销环境和宏观市场营销环境之间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微观市场营销环境受制于宏观市场营销环境,微观市场营销环境中的所有因素均受到宏观市场营销环境中的各种力量和因素的影响。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 1、资源的概念: 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所发现的有用且稀缺的物质、能量及其功能过程的总和,它们往往以原始(自然)状态进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费过程以提高人类当前或未来的福利。 资源经济学角度考虑: 1)具有用途并产生价值的物质 2)资源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信息、技术的变化,人们能够拓宽资源的范围) (随着人们需求、物质相对稀缺性的变化都能将以前没有价值的物质变成资源) 3)稀缺性。在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强调资源的数量和人们的需求相比的数量是有限制的,有别于资源与环境科学中的资源范畴。 4)天然性: (强调资源以自然或以原始物质形式进入人类的经济过程) 2、资源的分类 非再生资源: 1)又称为不可更新资源或耗竭性资源2)资源的存储量一定,主要是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 可再生资源: 1)又称可更新资源或非耗竭性资源2)该类资源的存储量是在自然过程中或在人类参与下可以更新或持续补充 2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的联系: 1.在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 2.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可以避免可再生资源成为不可再生资源或者非再生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3、共享资源 指没有明确的所有者或虽具有法律上的所有者,但不能行使其权利的例如:公海、草原、河流 4、资源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地域性(区域具有资源优势,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3多用性(可以在多种用途之间分配,如水资源) 4数量有限性与潜力的无限性(数量在技术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 第二章 1、资源稀缺的概念: 由资源的自然有限性所引起的在经济上表现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取得和使用资源的一种状态。主要标志:资源在市场上价格的存在。 2、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资源短缺是怎么回事,举例,判断 稀缺:经济社会中资源的一般内在性质,是指一般的、所有的资源而言。 短缺:是资源的一种个别性状,是相对于其他资源而言的一种市场上相对供不应求的现象,反映着某种资源在市场上供应的程度和供求状况。 两者之间存在联系但变化不总是一致的。稀缺是永久的而短缺是暂时的。 稀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具有时间属性。 3.两个模型概念: 边拓模型是指相对于资本和劳动的供给量来说自然资源的供给量非常充足的一种经济状态。 李嘉图模型是指原材料生产的单位成本随生产规模的增加而增加,资源可用性受目前利用率和累积用量影响的一种状态。举例:农地 4、两者的函数模型判断 边拓模型中:g(*)函数表现为不变的规模报酬;生产可能性曲线PPF为直线,且平行地向外推移(图2-2)。由于自然资源充裕,自然资源产品生产函数为不变规模报酬(!),资源可随劳动资本的投入而扩大,最终产品G的生产受制于劳动或资本的限制,而非自然资源。 李嘉图模型中:g(*)表现为递减的规模报酬;存在自然资源利用的约束。即L1的增加速度比R0的增加速度快——成本增加定律;生产可能性曲线为弧线型,以一种不对称的方式向外推移(图2-1)。 5、两个模型的比较反映的实质是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率: 理解: n 通过两个模型的比较,可以找到反映自然资源产品稀缺性变化的指标,即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率。 n 追求G最大化的经济系统中,两种要素的相对价值由他们在生产G的过程中相互替代的比率决定,该替代率也就是G 等产量曲线与PPF在切点的斜率。 n 在PPF上,如果斜率越来越小,R0就越有价值,或越稀缺;反之,则L0越有价值,越稀缺。在图2-1中,显示出R0 的相对价值随经济扩张而提高的特征。在图2-2中则显示出不变的相对价值和稀缺。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 当前,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进程中,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经济与环境的辨证关系 1.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首先,人类的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它通过一系列的劳动加工,从自然界获取自然资源,转化为生产和生活资料,经过分配、流通以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生产模式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种。扩大再生产较之简单再生产要求较多的把自然资源转化为生产和生活资料。无论是扩大再生产还是简单再生产,都是把环境作为再生产的物质基础。没有环境资源这个基础,无论是哪一种生产都将无法进行。保护好环境资源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遭受污染与破坏的环境必定会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其次,经济活动过程中的生产和生活消费活动,总有一定数量的废物排入环境,而环境具有扩散、贮存、同化废物的机能,利用环境这种机能可以减少人工处理设施的投资与费用。如果保持环境的这种机能,就要危害人类健康,要付出昂贵的处理废物和恢复环境机能的费用,影响经济的发展。 因此,不论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获取资源,进行经济再生产,还

是生产和生活消费活动向环境排放废物,都说明经济发展以环境资料为条件,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发展对环境的主导作用 在原始社会,人类以“牧童式”的方式生活,以采集和狩猎为主,自然界有丰富的资源,人类可以享用,因此,他们对周围的资源索取要求不高,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不大。 当人类逐渐学会经营畜牧业及种植业后,生产方式由游牧生活过渡到耕种土地,实行定居生活时,人类通过各种劳动增加生活资源。这种农业生产活动实际上是在自然再生产遵循环境的生态规律,不但可以向自然界索取大量的物质财富,而且能够使自然再生产实现永续的良性循环,保证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我国黄河流域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由于人为的长期活动,使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使当今的农业生产处于恶性循环中。 工业生产的发展,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采掘工业直接面对自然资源;原料工业是分解和富集自然资源;加工工业是按照社会需要改变自然资源的用途,这些都离不开资源。所以工业生产也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但是,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向自然环境索取的资源越来越多,超过了环境容量,出现了目前的第二类环境问题,即生产和生活消费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要解决这两类环境问题,一是合理开发资源,提高利用率,最大限度的将其转化为产品;二是废物再生资源化,既可以增加资源,又可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市场营销环境分析试题 单项选择题: 1.代理中间商属于市场营销环境的()因素。 A、内部环境 B、竞争 C、市场营销渠道企业 D、公众环境 2.下列属于有限但可以更新的资源的是()。 A、水 B、森林 C、石油 D、煤 3.市场营销环境中()被称为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力量。 A、新技术 B、自然资源 C、社会文化 D、政治法律 4.理想业务的特点是()。 A、高机会高威胁 B、高机会低威胁 C、低机会低威胁 D、低机会高威胁 5.购买商品和服务供自己消费的个人和家庭被称为()。 A、生产者市场 B、消费者市场 C、转售市场、 D、组织市场 6.旅游业、体育运动业、图书出版业及文化娱乐业为争夺消费者一年内的支出而相互竞争,它们彼此之间是()。 A、愿望竞争者 B、属类竞争者 C、产品形式竞争者 D、品牌竞争者 7.()指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态度和看法。 A、社会习俗 B、消费心理 C、价值观念 D、营销道德 8.()是指企业所在地邻近的居民和社区组织。 A、社团公众 B、社区公众 C、内部公众 D、政府公众 9.协助厂商储存并把货物运送至目的地的仓储公司的是()。 A、中间商 B、财务中介 C、营销服务机构 D、实体分配公司 10.身边没有孩子的老年夫妻是家庭生命周期的()。 A、空巢期 B、满巢期 C、孤独期 D、离巢期 11.消费习俗属于()因素。 A、人口环境 B、经济环境 C、文化环境 D、地理环境 12.消费流行属于()因素。 A、社会文化环境 B、人口环境 C、地理环境 D、顾客环境 13.以下哪个是影响消费者需求变化的最活跃因素()。 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B、个人收入 C、个人可支配收入 D、个人可任意支配收入 14.与企业紧密相连直接影响企业营销能力的各种参与者,被称为()。 A、营销环境 B、宏观营销环境 C、微观营销环境 D、营销组合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市场营销微观环境的是()。 A、辅助商 B、政府公众 C、人口环境 D、消费者收入 E、国际市场 2.人口环境主要包括()。 A、人口总量 B、人口的年龄结构 C、地理分布 D、家庭组成 E、人口性别 3.影响消费者支出模式的因素有()。 A、经济环境 B、消费者收入 C、社会文化环境 D、家庭生命周期 E、消费者家庭所在地点 4.以下属于宏观营销环境有()。

中国环境规制政策工具的比较与选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f18908809.html, 中国环境规制政策工具的比较与选择 作者:王红梅 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年第09期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逐步构建起了命令一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公众参与型和 自愿行动型“四维一体”的环境政策工具体系。针对不同政策类型工具的有效性,很多学者已经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大多数学者只关注其中某一种工具的治理效果,同时考虑所有政策工具效果的文献并不多见。本文首次运用贝叶斯模型平均(BMA)方法实证分析了不同类型环境政策工具在当前中国环境治理体系下的相对贡献程度,实证结果表明:命令一控制型工具和市场激励型工具仍然是当前中国治理环境污染最为有效的政策工具,公众参与型工具和自愿行动型工具的有效性相对较差。基于此,本文的政策建议是:首先,中国政府不仅需要构建完善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更需要加大环保执法投入,提升环保执法的主动性;其次,中国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市场激励型工具,建立更加弹性化的排污收费标准和更为严格的排污惩罚制度,推动排污权交易制度更广泛地实施;再次,积极推动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降低社会公众的参与成本,使得社会公众能更加便捷地参与环境治理;最后,积极鼓励非政府组织、企业发起自愿性环保项目,对于推动环保标准的提升和环保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加强居民、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全社会环境问题的治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充分运用命令一控制、市场激励、公众参与、自愿行动等正式和非正式的环境治理措施,形成一个有机、有序的环境治理体系,才能提升所有环境规制政策工具的有效性,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规制政策工具;贝叶斯模型平均;绩效评价;中国 中图分类号 F0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6)09-0132-07 doi: 10.3969/j.issn.1002-2104.2016.09.0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针对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境治理政策。中国的环境规制政策工具从1980年初的完全依赖政府部门行政命令—控制模式逐步转化为命令—控制型工具、市场激励型工具、公众参与型工具、自愿行动型工具“四维一体”的环境规制政策体系。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政策法规的颁布和实施,更是明确了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能和职权范围、公众监督在环境治理体系中的重要意义,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环境保护体系改革方案等重要问题。尽管中国环境规制政策体系在不断健全和完善,但是环境问题依然突出,那么我们目前使用的不同类型环境规制政策工具对治理中国环境问题究竟有多大贡献?如何评价各种政策工具的环境保护效果?这对于各类环境规制政策工具使用和调整,以及未来环保政策体系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思考题整理

资源环境经济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简述资源与环境的概念 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空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要素的总称。 环境是指人类和其它生物赖以生存的客观物质和生态系统组成的一个整体。 2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1)土壤资源遭到破坏,110个国家的可耕地肥沃程度在降低; (2)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威胁着人类(世界在近100年间上升了0.5℃/年); (3)生物的多样性在减少; (4)森林面积日益减少(全球减少森林面积3万hm2/天); (5)水污染与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发展中国家80~90%的疾病和1/3死亡者的死因与此有关;(6)化学污染日趋严重; (7)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混乱的城市化; (8)海水污染、海洋生态危机加剧; (9)空气污染严重; (10)极地臭氧空洞在扩大,其中北极臭氧层损失20~30%,南极损失50%以上 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概念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指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供给、需求、分配和保护等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第二章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 1影响市场竞争程度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第一,市场上厂商的数量; 第二,厂商之间各自提供的产品的差别程度; 第三,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控制的程度; 第四,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 2简述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含义,并简要市场价格、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三者之间的关系。 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不同消费者的个人偏好有所不同,其支付意愿也就不一样。 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市场价格、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见图): 消费者剩余=支付意愿(本质是假设价格)—实际支出(本质是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仅是支付意愿的一部分,并且小于或等于支付意愿,因此市场价格只是商品经济价值的近似表达。 ?消费者剩余是支付意愿的一部分,并且小于或等于支付意愿,因此市场价格很低或者等于零的商品,消费者剩余也就越等于支付意愿,并可以用消费者剩余表征其经济价值。 ?大多数资源与环境物品没有价格或价格过低,其消费者剩余也应当是很大的。 ?通过加总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就可能评估环境改善的经济价值和环境破坏的经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我国的经济发展确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通过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尤其是高能耗、高排放的粗放式生产,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近年来我国的资源消耗告急,而且经济增速明显下滑,这也警示我们保护环境成为我们当前亟待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国的环境现状 我国当前的环境现状是比较恶劣的,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一样,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与工业化基本上是相伴而行的。突出表现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土地、草原、森林的退化,同时,我国的乡镇小企业是污染的主要排放源。我国的大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最严重时期的水平,大气污染以煤烟气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氧化硫,大气污染与我国的汽车尾气排放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的水资源紧缺,许多城市的地下水和城市下游水段不适合饮用,城市中80%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但同时城市人口的增加也使得地下水遭到过度提取,造成地面沉降。中国的耕地面积严重缺乏,而另一面又围田造路,一面退耕还林,一面又大量的砍伐树木,开垦草原。华北沙尘暴,西北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等问题非常严重。 自然资源和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经济发展受到自然资源的制约。 矛盾的体现 中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突出表现在: 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我国经济发展还处于工业化时代惯性阶段,经济产值的增长主要是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的,自然资源不断受到破坏、资源基础削弱,同时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式生产方式也造成一些地区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超过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和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第十章 环境经济政策

第十章环境经济政策 第一节 有效率的污染水平 1.边际治理成本和边际损害成本 1.1 决定环境容量有效利用(或者污染物有效排放)水平的两项关键因素是 边际治理成本和边际损害成本。 1.2 边际治理成本曲线MAC向右下方倾斜表明治理成本随着排放水平的提高而减少;边际损害成本曲线MEC向右上方倾斜表明损害成本随着排放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治理成本与损害成本之和是社会总成本。 2.有效率的污染水平 理想的排放水平和治理水平是在E点,此点又称为有效率的污染水平。此时边际治理成本等于边际损害成本,社会总成本最小,资源实现有效率的配置。 3.实现有效率的污染水平的手段 ①强制执行各类环境法规; ②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手段。 第二节 污染者付费原则 1.命令- 控制型政策与环境经济政策 1.1强制执行的各类环境法规又称为命令-控制型的环境政策,包括各种环境 标准、必须执行的命令和不可交易的配额。 1.2为了降低执行成本,同时获得理想的环境效果,无论是正在从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还是已经建立了市场经济的国家,在环境管理 工作中,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手段,或称环境经济 政策。 2.环境经济政策的特点 ①环境经济政策是以市场为基础,着重间接宏观调控,通过改变市场信号,

影响政策对象的经济利益,引导其改变行为。这种间接宏观管理模式,不需要全面监控政策对象的微观活动,从而大大降低了政策执行成本。 ②环境经济政策通过市场中介,把经济有效地保护、改善环境的责任,从政府转交给环境责任者,环境管理更加灵活,可以适用于具有不同条件、能力和发展水平的政策对象。 ③环境经济政策可以有效地配置保护环境所需要的资金,这些资金不仅可投 资于对环境有利的项目,还可以用于纠正其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 3.污染者付费原则 污染者付费原则可以被解释为“非补贴规定”,即污染者应当承担污染控制的全部费用。 广义的污染者付费原则:在这种广义的形式中,当污染者利用环境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时,环境被看作是由污染者使用的资源。因此,污染者应支付其资源使用中产生的全部社会费用,这些费用不仅包括污染削减费用,而且还包括由于污染造成的各种环境损害。 第三节 环境经济政策的一般形式 1.“调节市场”和“建立市场” 1.1根据如何发挥市场在解决环境问题上的作用,环境经济政策分为“调节 市场”和“建立市场”两类。“调节市场”是利用现有的市场来实施环境 管理,例如,征收各种环境税费、取消对环境有害的补贴、建立抵押金 制度。“建立市场”包括明晰产权、可交易的许可证、国际补偿体制等。 1.2调节市场型的环境经济政策主要是通过“看得见的手”即政府干预来解 决环境问题,其核心思想是由政府给外部不经济性确定一个合理的负价 格,由外部不经济性的制造者承担全部外部费用。这类环境经济政策又 称为庇古手段。 1.3建立市场型的环境经济政策主要通过“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机制本身来 解决环境问题。又称之为科斯手段。 2.两类政策手段的实施途径和效果的不同 ①庇古手段多依赖于政府。而科斯手段更多地依赖市场机制。如果不存在“政策失效”,两种手段都可行。但如果出现政府“寻租”的情况,科斯手段比庇古手段更有效。 ②庇古手段需要政府实施收费或补贴,管理成本较大;而科斯手段需要政府界定产权。在产权制度不健全,污染者数量比较多情况下,环境资源的产权界定比较困难,企业间交易成本比较大。这又使得科斯手段效率降低。 ③实施庇古手段,除了使社会获得环境效益外,还可使政府获得经济收益。 ④庇古手段一般提供不了刺激,因为费率或税率一般是固定的,而且经常低于治理污染的边际成本。它对所有厂商的标准一样,这又造成厂商之间的不公平。而科斯手段一般能刺激厂商采取措施改进生产设备,减少排污。 ⑤如果被税收保护的人企图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税负和税收,实施庇古税可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华莱士 姓名: 专业: 学号: 班级:

目录 一、华莱士简介 二、营销环境 三、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方法 四、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的作用和意义 五、销售图 六、市场营销环境特点 七、认识与把握市场营销环境的特征 八、企业的对策和措施 九、结语

一、华莱士简介 总体情况:华莱士快餐连锁店是中国本土最大的一家集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西式快餐企业。华莱士服务的主题是“倡导绿色、环保、健康的生活”,华莱士对原材料的来源严格把关,绝对用最高品质的原材料,烹制最高品位的生活享受。它还与国际知名供应商合作,保证了产品原材料的卫生安全,保障产品的高品质,时时刻刻都把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本地情况:在抚州东华理工大学附近拥有三家分店。 二、营销环境 1、微观营销环境 自然人口因素 经济环境因素 自然物质因素 技术环境因素 政法环境因素 文化环境因素 2、宏观营销环境 企业内部 供应商

营销中介 顾客 竞争者 公众 三、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方法 1、SWOT分析法 2、威胁分析矩阵图 3、机会分析矩阵图 四、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的作用和意义 适应环境变化。通过环境分析,要求华莱士适应环境及其变化。 分析机会与风险。通过环境分析,发现华莱士发展的有利机会和面临的风险。 调整营销策略。通过环境分析,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实现华莱士的目标。 为华莱士企业进行营销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有助于企业准确进行市场定位,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差异化需求。 华莱士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五、销售图 六、市场营销环境特点 1、动态性:每个华莱士快餐都可以作为一个小系统与市场营销环境这个大系统处在动态平衡之中。 2、差异性:华莱士即餐饮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使得不同品牌快餐企业受到不同市场环境的影响。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二版思考题

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思考题 第一章 1.经济学,自然资源经济学,水资源经济学之间逻辑关系是怎么样的? 水资源经济学是自然资源经济学中研究水资源的一个分支学科,而自然资源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研究自然资源配置问题的学科。水资源经济学含于自然资源经济学,自然资源经济学含于经济学,三者是包含于被包含的关系。 2.什么是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目前我国大约处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什么位置?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由经济学家库兹涅茨首次提出,描述了收入差异由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开始收入差异随着经济增长而加剧,达到峰值后,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收入差异开始缩小。 目前我国大约处于最低点右侧上升阶段。U曲线的什么位置?曲线,我国目前大约处于资源依赖性倒2.什么叫资源依赖型倒U型曲线的轨迹,即在工业化在工业化进程中,一个区域社会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呈现出倒U达到初期,区域社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在工业化中期,社会对资源的依赖性,峰值;而进入工业化后期,区域社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有逐步减弱。曲线的中期。我国目前处于资源依赖性倒U 增长的极限主要观点有什么?该报告有什么贡献?存在什么缺陷? 3. 种趋势是:加5主要观点:人类社会的增长由5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发展趋势构成。(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以及生态环境粮食短缺和普遍营养不良、速发展的工业化、人口剧增、的日益恶化)它们都是呈指数型增长的。. 贡献:它提出了全球概念,探讨了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问题,提高了人们对人类面临困境的警觉。缺陷:忽视了社会因素对世界发展的根本影响,低估了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因此,只能提出“零增长”的错误理论。 第二章 1.什么叫外部效应?外部性的本质是什么? 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它生产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 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 外部性是一种经济力量对另一种经济力量“非市场性”附带影响,是经济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2.结合资源与环境问题,举例说明外部性类型。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进入21世纪,环保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城更美”,成为人们的共同心声。江总书记在建党80周年讲话中强调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 环境的一般概念是指围绕某一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中心物不同,环境的概念也随之不同。我国《环保法》中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产、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保护就是采取行政、经济、科技、宣传教育和法律等方面的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使之适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它具有明显的地区性。环境保护的内容大体可分两方面:一是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包括保护城乡环境,保持乡土景观,减少和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环境的调节净化能力,确保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库的持续发展,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二是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即防治在生产建设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污染物质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尽管中央把环境与资源保护作为基本国策之一,但环境保护形势仍然十分严竣,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的问题还未彻底解决,城市生活污染和农村面临污染问题又接踵而来,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的遏制。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解决环保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我国要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展开,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但是,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因此,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持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针。

环境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1.在使用相同资源的条件下,日本可生产30辆汽车或40台计算机,美国可生产40辆汽车或50台计算机,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D ) A 日本在汽车生产上有比较优势 B 美国在计算机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C美国在这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比较优势 D日本在计算机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2.假定玉米市场中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玉米的产量等于销售量且等于需求量,恶劣的气候使玉米的产量下降20%,在这种情况下:( D ) A玉米的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为玉米的产量下降了20% B玉米的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的价格将上升低于20% C玉米的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的价格将上升超过20% D玉米的生产者的收入不变 3.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了5%,需求量增加了4%,则这种商品( b )。 A.需求富有弹性 B.需求缺乏弹性 C.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 D.不能确定其需求是否有弹性 4 说“资源是稀缺的”,指的是( B ) A世界上普遍存在着贫困 B 相对于人们对资源的需要来说,资源总是不足的 C 资源必须留给后代 D 生产资源最终会枯竭 4.不完全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是( d )。 A.垂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 C.水平线 D.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 5.已知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10元,平均成本为11元,平均可变成本为8元。则该企业在短期内( c )。 A.停止生产且亏损 B.继续生产且存在利润 C.继续生产但亏损 D.停止生产且不亏损 6.经济学中所说的长期与短期的划分依据( b )。 A.时间的长短 B.以所有生产要素能否得到调整为界限 C.以实际量能否达到计划产量为界限 D.以上都不是 4下列项目中可称为可变成本的是( D ) A管理人员的工资B生产工人的工资 C厂房和机器设备的折旧D生产房屋的租金 5.在同一平面图上有( C ) A.三条无差异曲线 B.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C.许多但数量有限的无差异曲线 D 只有一条无差异曲线

市场营销环境及其特点

市场营销环境及其特点 美国著名市场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博士将市场营销环境定义为:市场营销环境是由企业营销管理职能外部的因素和力量所组成,这些因素和力量影响营销管理者成功地保持和发展同其目标市场顾客交换的能力。企业营销管理职能外部的因素和力量的内容广泛,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且不断变化的综合体。一般说来,企业市场营销环境具有以下特点: 1.市场营销环境的差异性与同一性的统一 市场营销环境的差异性不仅表现在不同企业受不同环境的影响,而且同样一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对不同企业的影响也不同。由于外界环境对企业作用的差异性,使企业采取的营销策略各有其特点。市场营销的同一性表现为在同一国家里或同一行业中,企业所面对的市场营销环境又有其共同性,如同处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等背景下。市场营销环境的同一性,使企业有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前提和保证。 2.市场营销环境的多变性与相对稳定性的统一

构成企业市场营销环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每个因素都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只是这些变化有快慢强弱之分。一般来讲,科技、经济、政治与法律因素的变化相对其他因素变化要比较快些和强一些,它们对企业市场营销的影响就相对较短且跳跃性较大,特别是科技因素的变化最快最强,它是促使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的主要动力之一。而自然、社会和人口因素的变化则相对较弱较慢一些,但它们对企业市场营销的影响则相对较长期和稳定。市场营销相对稳定性的特点,使企业对调查其现状和预测其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提供了可能。 3.市场营销环境的不可控性与企业能动性的统一 市场营销环境的多变性决定了其不可控性的特点。企业一般不可能控制市场营销环境因素及其变化,比如少数企业是不可能改变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法令和社会风俗习惯的,更不能控制人口的增长等。市场营销环境不可控性特点要求企业必须不断适应变化着的市场营销环境。当然,企业对其市场营销环境的适应,不仅仅是一种被动地适应,它可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主观能动性。企业可以在变化的市场营销环境中寻找新机会,主动调整市场经营战略,并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变市场营销环境中的某些可能被改变的因素,从而冲破市场营销环境的某些制约。许多企业在逆境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破釜沉舟,抓住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资料讲解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大气、水与海洋污染日益严重,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许多物种正濒临灭绝,森林的过度砍伐与矿产资源的过渡开采都给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了现实的与更严峻的潜在威胁。环境资源的稀缺性逐步表现出来,治理环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一个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从远古天然和谐,到近代工业革命时期的征服与对抗,到当代的自觉调整,努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矛盾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反映。有些人认为环保与经济发展是对立的,认为要保护环境必然要牺牲经济的发展。这些年的实践证明,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可以达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美国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状况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可资借鉴的范例。 当今,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成为新世纪的标志。用环保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因此,如何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坚持实现保环境的基本国策的关键,实现可持续发展。 矿产资源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基础,广泛应用于建筑、能源等行业。但是伴随而来的粉尘污染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困扰,首当其冲的作业人员甚至矿区的周边环境都在遭受着迫害。清新的城市空气开始变得污浊,让人失去了旅游的向往;人们脸上的笑容,也开始消失。 很多国家都经历了一个工业发展中不同的衍变过程,同时也是经历了一个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矛盾斗争的过程。发展中的矛盾固然会有,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应该思索如何解决这些矛盾。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对于现状我们应该积极地去思考,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_各章重点

第一章 1.环境经济学:这是研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从本 质上讲,它是一门经济学的分支。 2.库式曲线: 3.环境经济学是基于资源的稀缺性而建立的。 4.4.环境的四种功能分别是,自然资源的提供者、废弃物的接受者、舒适的 5.提供者、生命支持系统。 5.画图说明经济发展与环境损害之间有哪三种关系,并说明每种关系的含义。 ACDEF :典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适用于环 发达国家、实行先污染后治理。 境损 D ACG:不可持续发展曲线。经济发展—环境 恶化;退化超过阈值时,仍不采取保C E 护措施,导致环境急剧恶化,同时经B F 济发展也恢复到零点。 A ABEF:在经济发展初期,人们就采取预防性措施保护环境,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在良好状态,真正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对环境库式曲线的评价。①客观上鼓励先污染,后治理,代价惨重。 7.②许多国家要达到$1200-2000这一水平所用时间太长。 8.③发展过程中有些环境代价可以避免。④有些环境破坏具有“一去不复返”的性质。 9.⑤国内环境可能改善,但问题也许转嫁到了国外。 10.为什么说环境经济学本质是经济学?①所有损害环境的行为都有经济上的驱动力,不消除这种驱动力,环境保 11.护将不可能是有效的。②一切较为普遍的,或长期存在的环境损害通常都有经济制度上的原因, 12.这是有关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③与环保有关的技术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投入产出分析等,是环境保护 13.的技术和工程不可或缺的。 第二章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2.帕累托最优: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臵,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差的情况下,改善某些人的境况,则称此时的资源配臵已处于帕累托最优。 3.帕累托改进:对于一种既定的资源配臵进行改变,改变的结果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好,而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差。这种重新配臵就是帕累托改进。意味着社会福利的增加。

“十二五资料”全国环境保护法规跟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

附件: “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 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 —3—

目 录 一、“十一五”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基本情况 (6) (一)环境保护法规建设 (6) 1、主要进展 (6) 2、存在问题 (7) (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 (8) 1、主要进展 (8) 2、存在问题 (10)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11) (一)指导思想 (11) (二)规划原则 (11) (三)主要目标 (12) 三、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12) (一)环境保护法规建设 (12) 1、做好《环境保护法》修订 (12) 2、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12) 3、推动环保行政法规进程 (13) 4、加快环保部门规章步伐 (14) 5、积极参与其他领域立法 (14) 6、大力支持地方环保立法 (14) 7、推进环境经济政策法制化 (15) 8、开展环境立法后评估 (15) 9、探索环境司法保障机制 (15) 10、创新环境立法模式 (16) —4—

(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 (16) 1、推动现有税制“绿色化” (16) 2、完善环保收费制度 (17) 3、改革环境价格政策 (17) 4、深化环境金融服务 (18) 5、健全绿色贸易政策 (18) 6、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 (19) 7、构建生态补偿机制 (19) 8、完善公共财政支持环保政策 (20) 9、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综合名录 (20) 10、推进污染损害鉴定评估 (20) 四、保障措施 (21) (一)加强组织协调 (21) (二)加大经费保障 (21) (三)建设人才队伍 (21) (四)强化培训宣传 (22) (五)扩大公众参与 (22) —5—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试题答案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代理中间商属于市场营销环境的()因素。 A、内部环境 B、竞争 C、市场营销渠道企业 D、公众环境 2.下列属于有限但可以更新的资源的是()。 A、水 B、森林 C、石油 D、煤 3.市场营销环境中()被称为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力量。 A、新技术 B、自然资源 C、社会文化 D、政治法律 4.理想业务的特点是()。 A、高机会高威胁 B、高机会低威胁 C、低机会低威胁 D、低机会高威胁 5.购买商品和服务供自己消费的个人和家庭被称为()。 A、生产者市场 B、消费者市场 C、转售市场、 D、组织市场 6.旅游业、体育运动业、图书出版业及文化娱乐业为争夺消费者一年内的支出而相互竞争,它们彼此之间是()。 A、愿望竞争者 B、属类竞争者 C、产品形式竞争者 D、品牌竞争者 7.()指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态度和看法。

A、社会习俗 B、消费心理 C、价值观念 D、营销道德 8.()是指企业所在地邻近的居民和社区组织。 A、社团公众 B、社区公众 C、内部公众 D、政府公众 9.协助厂商储存并把货物运送至目的地的仓储公司的是()。 A、中间商 B、财务中介 C、营销服务机构 D、实体分配公司 10.身边没有孩子的老年夫妻是家庭生命周期的()。 A、空巢期 B、满巢期 C、孤独期 D、离巢期 11.消费习俗属于()因素。 A、人口环境 B、经济环境 C、文化环境 D、地理环境 12.消费流行属于()因素。 A、社会文化环境 B、人口环境 C、地理环境 D、顾客环境 13.以下哪个是影响消费者需求变化的最活跃因素()。 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B、个人收入 C、个人可支配收入 D、个人可任意支配收入 14.与企业紧密相连直接影响企业营销能力的各种参与者,被称为()。 A、营销环境 B、宏观营销环境 C、微观营销环境 D、营销组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