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问题行为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应对幼儿园儿童行为问题的案例分析 幼儿园儿童情绪问题

应对幼儿园儿童行为问题的案例分析 幼儿园儿童情绪问题

应对幼儿园儿童行为问题的案例分析幼儿园是孩子们教育与成长的重要阶段,但在幼儿园中,一些儿童的行为问题可能会给老师和家长带来困扰。

对于这些行为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从儿童情绪问题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一、背景小明(化名)是一名三岁的幼儿园儿童,从入园开始就展现出一些行为问题。

他经常会在幼儿园里大声哭闹,打闹,甚至对其他小朋友产生攻击行为。

对于这样的行为问题,老师和家长感到非常头疼,因为无论他们采取何种办法,小明的行为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改善。

二、问题分析1. 小明的家庭背景分析小明的家庭背景是影响他行为的重要因素。

通过与小明和家长的沟通,了解到小明所处的家庭环境并不和谐。

父母经常因为琐事吵架,导致小明内心不稳定,情绪容易失控。

2. 小明的个性分析小明是一个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的孩子,但他对待他人却缺乏尊重和耐心。

他容易被刺激,一旦遇到挫折或者不如意的事情,就会情绪失控,采取特殊的行为表达自己的情绪。

三、解决方案1. 家庭教育针对小明的家庭背景,需要加强家庭教育,让家长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可以建议父母共同努力改善家庭氛围,多给小明一些关爱和尊重,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让小明在温暖和稳定的环境下成长。

2. 情绪管理培训针对小明情绪失控的问题,可以给小明进行情绪管理培训。

在幼儿园里,老师可以利用游戏活动的形式,教导小明如何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何理性解决问题,让小明学会尊重他人,控制自己的情绪。

3. 身心平衡的培养幼儿园是培养孩子身心健康的地方,所以在小明的个性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小明缺乏耐心和对他人的尊重,这也和他的自身素养有关。

通过针对性的培养,可以让小明学会从内心去尊重和理解他人,保持身心平衡。

四、效果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行为问题有了明显的改善。

家长在家庭教育上也有了较大的转变,他们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小明更多的关爱和陪伴,让他们之间的家庭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幼儿园常见儿童行为问题案例分析 幼儿园行为管理

幼儿园常见儿童行为问题案例分析 幼儿园行为管理

幼儿园常见儿童行为问题案例分析一、概述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初步接触外部社会的评台。

在这个特殊的成长环境中,儿童的行为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针对幼儿园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和理性的处理,也需要从幼儿园的行为管理角度出发,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和引导。

本文将从案例分析的视角,探讨幼儿园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探讨行为管理的相关方法和策略。

二、案例分析1. 撒谎小明是一位在幼儿园学习的小朋友,但是最近老师发现他经常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隐瞒或者撒谎,比如他在犯错之后常常选择逃避责任,掩饰事实,对于老师的询问也常常选择回避。

这一行为严重影响到了小明在幼儿园的学习和互动,也给其他同学带来了不良示范。

分析: 撒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行为问题,它可能来源于儿童的求知欲望,也可能来源于对现实的不满或者想要逃避责任。

针对撒谎这一行为问题,老师和家长需要通过耐心的沟通和引导,让孩子认识到撒谎带来的负面后果,激发孩子对真实和诚实的认同感。

2. 打架在班级中,小王经常和其他同学发生打架的情况。

不论是因为争夺玩具,还是由于言语冲突,导致了小王频繁地和其他同学发生冲突,甚至有过推搡和拉扯的情况发生。

这种行为严重干扰了班级的秩序,也让其他同学感到恐慌和不安。

分析: 儿童时期的孩子由于个体差异,可能会出现一些冲突行为。

因为儿童的自我控制和冲突解决能力不足,所以常常会出现打架的情况。

对于这种行为,老师和家长需要进行及时干预,教导孩子通过沟通和妥协来解决冲突,同时加强孩子的自我管理和情绪调控能力。

3. 分心在班级中,小红经常表现出分心的行为,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其他活动中,她都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无法集中注意力。

这种行为给小红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也给老师带来了额外的工作压力。

分析: 分心是幼儿园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它可能来源于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也可能来源于孩子的精神状态不稳定。

老师和家长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精神状态,比如通过游戏和故事等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也要给予孩子适当的关心和支持。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报告10篇汇编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报告10篇汇编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报告10篇汇编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报告(一)案例介绍某男孩,独生子,6周岁,非常好动,上课时根本不注意听,要么离开座位搞小动作,要么逗周围的小朋友说话,只有在教师斥责时才稍稍收敛一下,很快又会再犯。

根据老师的回忆,之前有其他大学心理系同学到班上做团体心理辅导,在辅导中,这个男孩表现得比较霸道,常常跟其他其他同学抢玩具,难以协调他跟别的其他同学合作, 玩建构游戏的时候,其他同学都很认真的用积木塑料构建房子、桥等各种建筑,他跑到另一个小朋友那桌面前,看了一下,迅速地从他们搭好的房子中拿走两块拱形的积木。

这时,另一个小朋友喊了起来:“快放下,是我们的。

”可他没理会,就往自己的桌子走去。

这时,另一个小朋友一把抓住他的衣服,他一转身拿起积木就向另一个小朋友的头上砸去,嘴里还喊着:“打死你!”这时别桌的小朋友纷纷退开,好像知道他要打人的样子。

像这样的问题他发生过许多次。

一些小朋友因为他经常打人,不喜欢跟他玩。

根据老师的反映,这个男孩在平时表现还好,但是一旦碰到有竞争的游戏或者没法平均分配的东西时,就会表现得很有倾略性,以打、踢、推、咬等方式攻击其他其他同学来占得优势或者抢夺玩具。

我和这名男孩接触的时候'他表现得比较高兴'愿意拿东西和我分享,也缠着我和他一起玩,但是还是表现了比较强的好动性和控制性,要求我按照他的方式玩,一旦我没达到他的要求或者和他意见向左的时候,就会出言顶撞甚至言语威胁,让我比较惊讶。

在家庭访谈中得知,这名男孩的父亲长期在外工作,半个月回家一次,所以管教的任务主要落在他妈妈身上。

男孩的妈妈说,因为是年纪很大了才得到这个孩子,所以在孩子四岁前对其很纵容,不管合理不合理总是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使得这位男孩从小就非常霸道,无法无天,常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发脾气摔东西。

后来男孩的妈妈听说别人的小孩小时候呗这么娇惯,后来在外面偷钱被人抓住打残废了,心里很慌张,怕自己的小孩以后也会变坏,于是管教变得非常严厉,对他提出的要求合理还是会尽量满足,但是对于他的不合理要求,就会置之不理,对他的一些过激行为,会加以严厉责骂甚至体罚。

幼儿园行为艺术大观:儿童行为管理案例解析

幼儿园行为艺术大观:儿童行为管理案例解析

幼儿园行为艺术大观:儿童行为管理案例解析作为幼儿园教师或者家长,儿童行为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行为特点,而对于教育者来说,如何正确引导和管理儿童的行为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儿童行为案例来探讨幼儿园行为艺术,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儿童的行为问题。

1. 儿童行为案例一:小明在幼儿园打闹捣乱小明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经常在幼儿园里打闹捣乱,给其他孩子和老师带来了困扰。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引导他。

我们可以给他设定一些规则和限制,告诉他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然后及时给予奖励和鼓励,鼓励他遵守规则。

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游戏和活动来引导他,让他将过多的精力和活力转移到有益的方向上,比如参加体育活动和手工课程等。

2. 儿童行为案例二:小红在幼儿园时经常哭闹小红是一个比较内向敏感的孩子,经常在幼儿园里哭闹,给老师和其他孩子带来了困扰。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帮助她。

我们需要给她提供一个安全、轻松和舒适的环境,让她感到自己是被接纳和理解的。

我们可以通过陪伴和引导来慢慢帮助她适应幼儿园生活,让她感受到他人的关爱和支持。

3. 儿童行为案例三:小李在幼儿园时经常与其他孩子发生冲突小李是一个比较叛逆的孩子,经常在幼儿园与其他孩子发生冲突。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引导他。

我们需要给他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情绪管理方式,引导他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轻易发生冲突。

我们可以通过制定一些合作游戏和共享活动来增强他的合作意识,让他懂得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行为案例解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行为特点和问题,而对于教育者来说,正确的引导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儿童的行为问题,同时也可以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和行为特点,从而制定出更加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儿童问题案例分析

儿童问题案例分析

儿童问题案例分析【篇一:儿童问题案例分析】案例介绍:小 a 是一个 10 岁男孩,四年级。

智力正常。

他的不适当行为特别表现为上课随便插嘴,有时站起来离座与人讲话,严重影响课堂正常教学。

对小 a 的这种表现,他的幼儿园老师、小学各任课老师及家长都甚感头疼,曾想过许多办法试图制止,但效果不佳。

经医院诊断,系过分活动症。

根据上述情况,尝试用行为矫正技术对小红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

设计一个行为矫正方案。

设计方案:一、确定目标行为:减少小 a 上课随意插嘴的次数,不影响课堂正常教学。

二、测定基准线:采用事件取样观察法。

在上课 4 5 分钟内记录随意插嘴的次数,为求准确性,选择不同节次的数学、语文课,共观察5 天,观察数学平均每节课插嘴 4~6 次,语文约 5 次。

三、选择增强物:由家庭访问得知,该生很喜爱看课外书,又与该生交谈,知道他更喜欢班内墙上的红星,因此,约定以红星作为增强物。

四、过程与方法:我事先和小 a 谈话,帮助他进一步认识上课随便插嘴行为的不良后果,增强他减少这一不良行为的意愿,向他说明协助他改变的办法。

取得该生的同意后,订立口头契约。

第一阶段,减少数学课插嘴行为,若做到一节数学课插嘴次数比基准期少 1 次,可得代券 1 张;少 2 次,可得代券 2 张,以此类推,3 张代券可换 1 颗墙上的红星。

若超过基准线平均数 1 次。

则罚代券 l 张,以此类推。

时间两周,效果非常显著:处理期第一周即下降到平均每节课 3 5 次,第二周 2 3 次。

第二阶段,数学、语文课上同时控制。

数学课要求保持第一阶段的平均 3~5 次,就可得 l 张代券;若少 1 次。

可得 2 张代券;超过 4 次,罚券 l 张。

语文课也以基准期 5 次为界,减 1 次奖 1 张券。

超 1 次罚1 张券。

其他以此类推,时间 4 周。

结果表明他能够达到预定要求。

第三阶段,数学、语文、外语课同时控制。

数学插嘴保持第二阶段的平均水平 3 次,即可得 1 张券,其他同上。

幼儿园常见儿童行为问题案例分析

幼儿园常见儿童行为问题案例分析

幼儿园常见儿童行为问题案例分析幼儿园常见儿童行为问题案例分析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进入学校第一次与社会接触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变化,他们的行为常常会受到影响。

然而,幼儿园中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是家长和老师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常见的幼儿园儿童行为问题案例,探讨其原因、影响及解决方法。

案例一:小明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好奇心的三岁男孩。

然而,在幼儿园,他经常会出现争吵和攻击其他孩子的行为。

这个问题不仅影响了他自己的交往能力,也给其他孩子和老师带来了困扰。

分析:小明的争吵和攻击行为可能是由于他对自己在幼儿园的地位和交往能力的不安感。

他可能觉得与其他孩子竞争,争夺资源,因此采取攻击行为来维护自己的地位。

另外,他可能还缺乏正确表达情绪的方式,所以采取争吵和攻击这种不良行为。

解决方法:1.建立和谐的幼儿园环境:幼儿园应该营造一个友善、和谐的环境,鼓励孩子们相互尊重和合作。

2.教育情绪管理技巧:教师应该帮助小明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如通过绘画、言语等方式来表达。

3.鼓励分享和合作:幼儿园应该定期组织活动,鼓励孩子们互相合作、分享资源,以减少竞争和攻击行为的发生。

案例二:小红是一个五岁的女孩,经常表现出情绪失控和暴力行为。

她经常发脾气、打翻物品,并对其他孩子大声叫喊。

分析:小红的情绪失控和暴力行为可能是由于她处理情绪的能力尚未成熟。

她可能处于一个难以控制和表达情绪的阶段,进而采取暴力行为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解决方法:1.教育情绪认知技巧:幼儿园老师应该教育小红认识自己的情绪,并提供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如深呼吸、安静思考等。

2.提供情绪识别工具:幼儿园可以引入一些情绪识别的图卡,帮助小红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

3.建立支持体系:幼儿园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共同制定应对小红情绪失控的方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案例三:小杰是一个四岁的男孩,他在幼儿园中经常表现出退缩和孤立的行为。

幼儿园儿童行为管理经典案例详细分析

幼儿园儿童行为管理经典案例详细分析

幼儿园儿童行为管理经典案例详细分析幼儿园儿童行为管理经典案例详细分析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儿童行为管理的重视与日俱增。

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起点,良好的行为管理不仅对于幼儿自身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对整个教育体系的良好开端。

在幼儿园儿童行为管理这一主题上,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并结合经典案例来详细分析。

一、案例一:小明打小红事件在幼儿园儿童行为管理的案例中,小明打小红事件是一次典型的例子。

事件的起因源于小红无意中将小明的玩具损坏,小明因此产生了情绪化的行为,用手打了小红。

在这一案例中,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1. 事实再现:首先需要对事件的整个过程进行再现,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参与者等。

2. 行为原因分析:其次需要对小明打小红的行为进行原因分析,从心理、情感等方面深入挖掘小明的内在动机。

3. 幼儿园处理方法:幼儿园应如何处理这一事件?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是什么?是否采取了有效的解决措施?4. 教育意义总结:最后需要对这一事件进行总结,结合幼儿园儿童行为管理的理论知识,提出相应的教育意义。

二、案例二:小芳与老师的沟通问题另幼儿园儿童行为管理还涉及到幼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问题。

小芳在幼儿园遇到了一些情绪问题,但她却很难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

这一问题在儿童行为管理中也是一个常见的挑战。

对于这一案例,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1. 沟通障碍的原因分析:首先需要挖掘小芳与老师之间沟通问题的根源,从幼儿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2. 儿童情绪管理:针对小芳的情绪问题,幼儿园应如何进行情绪管理?老师又应如何引导小芳主动表达情感?3. 沟通技巧培养:针对小芳与老师的沟通问题,如何进行沟通技巧的培养?幼儿园应该施行怎样的措施来帮助幼儿与老师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模式?4. 教育意义总结:需要对这一案例进行深入总结,并探讨其中蕴含的教育意义与启示。

在幼儿园儿童行为管理的过程中,以上两个案例提供了不同类型的挑战与需求。

幼儿园常见儿童行为问题案例分析 幼儿园行为

幼儿园常见儿童行为问题案例分析 幼儿园行为

问题案例分析一、小明嘴巴不甚干净,经常在教室或餐厅吃东西时一边咀嚼一边跟其他小朋友说话,嘴巴里的食物还时不时地飞出来。

这种情况在幼儿园中并不少见,但是如果出现频繁且严重影响其他小朋友,就需要及时处理。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醒和教育:老师可以通过和小明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耐心地告诉他为什么这样做是不礼貌的,以及会给其他小朋友带来不舒服的感觉。

2. 规范行为:老师可以制定一些规则,比如在餐厅或教室中不得大声喧哗或说话、嘴巴要咬定东西才可以讲话等,让小明明白自己的行为是违反规定的。

3. 示范引导:老师可以给小明提供一些示范,比如吃东西时不说话,先把嘴里的东西咽下去再和别人说话等,让他能够模仿学习。

4. 家校合作:老师可以和小明的家长交流,希望他们能够在家里给予相关引导和教育,共同帮助小明改正这种行为。

二、小红经常在吃完饭后不愿意刷牙,导致口气很重。

这是幼儿园中又一常见的行为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处理措施可以包括:1. 制定规定:老师可以在日常生活规范中加入刷牙环节,让小红知道每天刷牙是必须要做的。

2. 建立习惯:老师可以和小红一起进行刷牙,或者利用其他小朋友的示范来引导他,让他养成每天刷牙的习惯。

3. 游戏教育: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比如让小朋友模拟刷牙过程,或者通过图片故事来教育他们刷牙的重要性。

4. 家长参与:老师可以和小红的家长进行交流,让他们在家里也能够加强关于刷牙的教育,帮助小红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这些是幼儿园中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案例,处理这些问题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通过有效的交流和引导,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在幼儿园中,孩子们的行为问题往往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上文提到的儿童行为问题案例,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情况,比如孩子们之间的打架斗殴、抢玩具或者不愿意共享等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老师和家长的认真对待和有效处理。

一、打架斗殴问题在幼儿园中,一些孩子可能存在打架斗殴的情况。

幼儿园儿童行为问题:案例分析与解决策略探讨

幼儿园儿童行为问题:案例分析与解决策略探讨

幼儿园儿童行为问题:案例分析与解决策略探讨在幼儿园教育中,儿童行为问题是一个常见而又复杂的话题。

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和家长们经常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解决。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探讨,分析幼儿园儿童行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策略,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1. 案例分析在幼儿园教育中,儿童行为问题可能涉及到多个方面,比如情绪失控、攻击行为、社交障碍等。

以小明为例,他是一名3岁幼儿园的学生,经常出现情绪失控、打人和抢夺玩具的行为。

教师们尝试通过规劝和惩罚来纠正他的行为,但效果并不明显。

在家庭中,小明的父母也面临着同样的困扰,不知道如何应对他的行为问题。

2. 行为问题的原因分析针对上述案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小明行为问题的原因。

小明可能面临着情绪管理能力不足的困扰,他缺乏有效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因此常常以攻击行为来释放自己的情绪。

小明可能缺乏社交技能,不懂得与他人合作和共享,因此会出现抢夺玩具的行为。

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教育方式也可能对小明的行为问题产生影响。

3. 解决策略探讨针对幼儿园儿童行为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情绪管理和社交技能培训课程来帮助儿童提升自己的能力,让他们学会有效地表达情感和与他人相处。

家长也需要在家庭中给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引导,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情感管理能力。

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合作也非常重要,他们需要共同努力解决儿童的行为问题,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幼儿园儿童行为问题,我认为关键在于要全面地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情绪管理能力和社交技能。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需要更加积极地与儿童沟通,倾听他们的声音,发现问题所在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引导。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解决儿童行为问题,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结幼儿园儿童行为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常见的话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努力。

托班问题行为案例分析

托班问题行为案例分析

托班问题行为案例分析托班幼儿年龄比较小,自理能力,适应能力都比较差,不愿上幼儿园、与同伴动手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会出现,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引导幼儿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小小班幼儿问题行为案例案例一:“我不要上幼儿园”(拒上幼儿园)。

早晨来园时,在活动室里就能听到天天吵着要回家的声音。

当我从他妈妈手里接过孩子,妞妞哭的更厉害了。

之后,不愿意吃饭、不肯睡觉,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案例二:“子涵咬了我的手!”。

早锻炼时晴川突然哭着向我跑过来,边伸出小手边说:“老师,彬彬咬我的手了……呜……”我心平气和地问:“彬彬,你怎么咬晴川叱?”没想到,彬彬竟然一点没有做错的感觉,兴奋的跑开了。

案例三:“将玩水进行到底”。

中餐前,小朋友都去洗手,过了好久发现怎么这儿少了一个人呢?一看,平平正在盥洗室里玩水呢。

衣服上、裤子上全都是水。

我问:“你怎么不洗手,在玩水呢?”谁料他竟然大发脾气,边踢门边喊:“走开,我要玩,我就是要玩。

”二、小小班幼儿问题行为的预防与引导1.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帮助幼儿逐步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及集体生活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

以游戏的形式教给幼儿与人交流的方法、途径、应遵守的规则,非常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当然在选择游戏是要根据幼儿需要,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愉悦,增强幼儿参与意识,逐步适应幼儿生活。

2.教师鼓励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都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各种是非观念尚未形成。

教师在鼓励和表扬幼儿时,除了运用语言的鼓励外,更应恰到好处地运用表情的鼓励和手势性鼓励以及身体接触性的鼓励等,使幼儿真正感受和强烈体验到自己被教师所喜爱,使其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3.同伴群体的影响幼儿具有思维形象具体、好模仿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托班幼儿的模仿能力特别强。

因此,同伴群体对于幼儿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常见儿童行为问题案例分析

幼儿园常见儿童行为问题案例分析

幼儿园常见儿童行为问题案例分析【幼儿园常见儿童行为问题案例分析】引言:在幼儿园阶段,儿童的行为问题是家庭和教育者普遍面临的挑战。

这些问题包括攻击性行为、沉默、焦虑、情绪失控等,对儿童的个人和社交发展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深度分析儿童行为问题案例,我们能够了解这些问题的背后原因,并寻找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解决方案。

一、案例一:攻击性行为1.1 儿童背景介绍小明,5岁,来自寻常家庭。

在幼儿园,他表现出频繁的攻击行为,会推搡、咬人。

1.2 问题分析(1)可能原因:情绪管理能力不足、需求感满足度不高、对言语表达的困难。

(2)解决方案:提供情绪管理的教育培训、建立积极的社交技能、提供感受安全的学习环境。

二、案例二:沉默2.1 儿童背景介绍小芳,4岁,来自单亲家庭。

在幼儿园,她通常保持沉默,不愿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2 问题分析(1)可能原因:社交不安全感、语言发展滞后、情感问题。

(2)解决方案:建立安全、支持性的环境、提供社交技巧培训、定期进行情感沟通。

三、案例三:焦虑3.1 儿童背景介绍小华,6岁,有一个快要生下来的兄弟。

他在幼儿园出现焦虑症状,例如失眠、胃痛等。

3.2 问题分析(1)可能原因:家庭变化、缺乏适应性应对能力、关注度不足。

(2)解决方案:提供家庭支持、鼓励积极的应对机制、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

总结: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儿童行为问题的多种多样性以及背后的深层原因。

作为家庭成员和教育者,我们需要关注儿童的行为问题,并与儿童一起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

情绪管理教育、社交技能培训、建立安全支持性的环境等都是有效的应对措施。

给予儿童关注与支持,理解他们的需求,也是帮助他们克服问题的重要方式。

通过这样的综合性方法,我们可以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行为习惯与社交能力。

观点与理解:在处理儿童行为问题时,我们需要注意行为背后的原因,避免仅仅对表面行为进行斥责。

儿童行为问题是一种信号,反映了他们的需求、情感和社交技能的发展状况。

儿童教育反面教育案例(3篇)

儿童教育反面教育案例(3篇)

第1篇在我国,家庭教育一直被视为儿童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家庭在儿童教育过程中出现了误区,导致孩子养成了不良习惯,甚至影响其一生。

本文将以一个反面案例,探讨儿童教育中溺爱的危害。

一、案例背景小明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家庭条件优越。

从小,父母便对小明的学业和生活给予极大的关注和照顾。

然而,在关爱孩子的过程中,小明父母却陷入了溺爱的误区。

二、案例经过1. 小明从小被宠爱,父母对他的要求百依百顺。

无论是穿衣、吃饭还是学习,都由父母包办。

这使得小明养成了依赖心理,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2. 在学习方面,小明父母认为只要孩子快乐成长就好,不必过于关注学业。

因此,小明在学习上经常偷懒,成绩一落千丈。

3.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明开始接触电子产品。

父母觉得这是新时代的产物,没有过多干涉。

结果,小明沉迷于网络游戏,荒废了学业。

4. 在人际交往方面,小明因为缺乏独立思考和沟通能力,常常与同学发生矛盾。

父母认为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5. 小明渐渐长大,开始学会撒谎、逃学等不良行为。

父母虽然发现了问题,但仍然觉得孩子还小,长大后会懂事。

于是,他们选择了纵容。

三、案例结果1. 小明的高中生涯过得浑浑噩噩,成绩一塌糊涂。

高考结束后,他连一所普通大学都未能考上。

2. 进入大学后,小明依然沉迷于网络游戏,荒废了学业。

毕业后,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生活陷入困境。

3. 在人际交往方面,小明依然无法融入社会。

他性格孤僻,缺乏自信,很难与他人建立深厚的友谊。

4. 父母意识到溺爱的危害,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然而,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小明的人生轨迹已经被彻底改变。

四、案例分析1. 溺爱导致孩子缺乏独立能力。

在溺爱的环境下,孩子无法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这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都是极大的隐患。

2. 溺爱影响孩子的学业。

父母过度关注孩子的快乐成长,忽视了学业的重要性,导致孩子在学习上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园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案例分析与处理

幼儿园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案例分析与处理

幼儿园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案例分析与处理一、概述幼儿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社会的地方,也是他们性格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

在幼儿园中,老师们需要对孩子们进行行为观察,并及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记录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引导和管教。

本文将围绕幼儿园儿童行为观察记录进行案例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处理方法。

二、行为观察记录案例分析1.案例一小明是一名幼儿园的新生,他经常在上课时打断老师讲话,并且不遵守纪律,总是插队拿玩具。

在外出活动时,他也经常离开集体跑来跑去,给老师带来很大的困扰。

2.案例二小芳是一个内向而胆小的女孩,她在同伴面前总是不敢开口,也不愿意参加游戏和活动,经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哭泣。

三、案例分析1.对于小明的行为,我们需要观察他的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

可能是家庭教育不当,导致他在幼儿园里表现得不守纪律。

也需要观察他的日常生活习惯和社交能力,是否有其他潜在问题。

2.对于小芳的行为,需要从她的性格和家庭环境着手观察。

可能是因为在家中受到了某些刺激或者负面影响,导致她在幼儿园中缺乏自信和社交能力。

四、处理方法1.针对小明的情况,需要及时与他的家长交流,了解家庭教育情况,并给予指导和建议。

需要在幼儿园中制定相应的纪律和行为规范,帮助小明养成良好的习惯。

2.对于小芳,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鼓励,帮助她逐渐融入集体生活,建立更好的自信和社交能力。

也需要与她的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家庭环境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幼儿园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案例分析与处理过程中,我认为关键是要注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和家庭环境。

只有了解孩子的根源问题,才能有效解决他们的行为问题。

也需要在处理过程中注重与家长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品质。

总结幼儿园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案例分析与处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老师们及时发现和记录孩子们的行为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在处理过程中,必须注重个体差异和家庭环境,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幼儿行为观察案例分析

幼儿行为观察案例分析

幼儿行为观察案例分析在幼儿园教学工作中,观察幼儿的行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观察,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行为习惯、情绪状态等,为幼儿的教育和成长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结合实际案例,对幼儿行为观察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帮助老师和家长们了解幼儿行为的特点和规律。

案例一,小明的分离焦虑。

小明是一位3岁的幼儿,最近在幼儿园出现了分离焦虑的表现。

每当父母离开时,小明会哭闹不安,拒绝老师的安慰,甚至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

在观察小明的行为过程中,我发现他在分离时表现出强烈的焦虑和不安,这可能是由于他对父母的依赖较强,缺乏安全感所致。

针对这一情况,我建议老师和家长们可以采取逐渐分离的方法,让小明在父母的陪同下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同时也需要给予小明更多的关爱和安慰,帮助他建立更强的安全感。

案例二,小花的攻击行为。

小花是一位4岁的女孩,最近在幼儿园出现了攻击其他幼儿的行为。

在观察小花的行为过程中,我发现她在与其他幼儿争抢玩具时会出现推搡、打闹的情况,甚至有时会对其他幼儿进行言语上的攻击。

这种行为可能是由于小花在家庭环境中缺乏足够的关爱和教育引导所致。

针对这一情况,我建议老师和家长们可以通过耐心的沟通和引导,帮助小花建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同时也需要给予她更多的关爱和关注,帮助她树立正确的行为模范。

案例三,小强的孤独行为。

小强是一位5岁的男孩,最近在幼儿园出现了孤独的行为。

在观察小强的行为过程中,我发现他更喜欢独自玩耍,不愿意和其他幼儿交流互动,甚至在遇到问题时也不愿意向老师求助。

这种行为可能是由于小强在家庭环境中缺乏充分的关爱和陪伴,导致他在人际交往中缺乏信任和安全感。

针对这一情况,我建议老师和家长们可以给予小强更多的关心和关注,帮助他建立更强的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需要通过耐心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逐渐融入集体生活。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幼儿的行为特点和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

幼儿园偏差行为教育案例探讨 幼儿园行为教育案例

幼儿园偏差行为教育案例探讨 幼儿园行为教育案例

1. 引言幼儿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幼儿园行为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很多幼儿园会遇到孩子偏差行为的问题,如打闹、捣乱、不服从等。

如何有效地应对幼儿园偏差行为,成为了幼儿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2. 案例一:小明的打闹行为小明是一名幼儿园的学生,常常在班级里打闹、推搡同学,给其他孩子造成了困扰。

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班级的正常秩序,还可能伤害到其他孩子。

3. 分析:打闹行为常见于幼儿园中,通常是因为孩子们在放学后长时间没有得到及时的安排和帮助,导致精力无处发泄,只能通过打闹来表达自己的活力和需求。

4. 应对:幼儿园教师需要针对打闹行为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消耗孩子们的多余精力,教师进行及时的引导和规范。

5. 案例二:小红的捣乱行为小红是一名幼儿园学生,经常在课堂上站立、走动,并且大声喧哗,让其他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

6. 分析:捣乱行为可能与小红的兴趣爱好不得到及时发现和培养有关,她可能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导致行为的捣乱。

7. 应对:教师应该明确规定学生的课堂表现规范,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学习秩序。

可以通过多角度的教学方法,调动小红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她的注意力。

8. 案例三:小华的不服从行为小华是一名幼儿园学生,对老师的要求经常不予配合,拒绝完成任务,造成了教育管理的困难。

9. 分析:小华的不服从行为可能与个体差异和家庭教育有关,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解决。

10. 应对:幼儿园教师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校的表现,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教师需要对小华进行耐心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建立起对教师和班级规范的认同感。

11. 结论:幼儿园偏差行为的教育需要全面思考孩子的个体差异和成长环境,采用灵活、耐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和关注,方能有效地解决幼儿园偏差行为问题,为孩子的未来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幼儿园儿童行为管理案例分析

幼儿园儿童行为管理案例分析

幼儿园儿童行为管理案例分析主题:幼儿园儿童行为管理要求:提供具体的案例,字数在1500字左右案例一:小明的缓解情绪计划情况描述:小明是一位4岁的男孩,他家长工作忙碌,经常需要留在幼儿园晚托,这段时间内,小明经常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打其他孩子、摔东西等。

教师为了解决他的情绪问题,与孩子和他的家长开了一次会议,了解到小明常常因为疲劳和忙碌的父母无法关注他,导致他感到孤独,并且没有足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造成情绪失控。

教师萌发了给小明制定一份“缓解情绪计划”的想法。

方法:1.为小明定制自己的放松区域,准备静音阅读、柔和音乐、毛绒玩具、绘画等一系列能够放松情绪的工具。

2.将小明的入园时间提前半个小时,由教师保持与小明交谈,让他有充足的时间逐渐适应变化,并与教师建立积极互动关系。

3.在课前提醒小明今天的重点事项,并营造了一个安静和放松的氛围,让小明可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4.采用正面强化来鼓励小明,在她能够成功处理情绪的时候给予表扬和奖励,并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支持。

效果:这个计划减少了小明的情绪失控事件,增强了他个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了他的社交技能,也能够在更多的时间里独立地完成他的任务,与教师、家长和其他孩子建立了更好的关系。

案例二:小芳的积极行为计划情况描述:小芳是一位3岁的女孩,由于父母离异,她一直生活在单亲家庭中。

她在幼儿园里因常常哭闹、打其他孩子被老师评为不良行为学生,但是她在家中对家人表现出的是温和而遵守纪律的行为。

方法:1.鼓励小芳在幼儿园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在各种情境下给予支持。

2.在具体的任务中管理好小芳的期望,并保持她的积极性,及时奖励她的努力,传递赞美的信号。

3.与小芳的家长保持紧密沟通,分享幼儿园中小芳表现出的积极表现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4.教授小芳积极的任务解决技能,并强化她成功地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效果:这个计划让小芳在学习和生活中充满了自信和动力,并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和社会生活,既改变了她在幼儿园的不良行为,也促进了她在家庭中良好行为的持续发展。

幼儿园行为观察者:儿童行为问题案例分析与解决

幼儿园行为观察者:儿童行为问题案例分析与解决

幼儿园行为观察者:儿童行为问题案例分析与解决一、引言幼儿园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学习社会规范和行为的关键时期。

在幼儿园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儿童行为问题,例如拒绝合作、情绪失控、攻击性行为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儿童自身的发展,也会给老师和家长带来困扰。

本文将从幼儿园行为观察者的角度,对儿童行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行为问题案例分析1. 拒绝合作小明是一名3岁幼儿园的学生,他经常表现出拒绝合作的行为。

在合作游戏中,他总是独自行动,不愿意与其他孩子进行互动。

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他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也影响到其他孩子的参与和团队合作能力。

2. 情绪失控小红是一名4岁幼儿园的学生,她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情绪失控,大哭大闹,甚至会打其他孩子。

这种行为给老师和其他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也影响到了整个班级的气氛。

3. 攻击性行为小刚是一名5岁幼儿园的学生,他经常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比如推搡、扭打等。

这种行为不仅影响到其他孩子的安全,也给老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三、解决方案1. 倾听和理解对于拒绝合作的儿童,我们需要首先倾听和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可能是因为害羞、缺乏自信或者其他原因导致他们不愿意与其他孩子合作。

通过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他们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慢慢地引导他们参与到合作活动中。

2. 情绪管理对于情绪失控的儿童,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学会情绪管理和情绪表达。

可以通过游戏、绘画等方式,让他们学会用言语和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3. 行为引导对于攻击性行为的儿童,我们需要进行行为引导和规范。

可以通过制定班级规则、角色扮演、故事讲解等方式,让他们明白哪些行为是不被接受的,同时也要给予他们适当的奖励和惩罚,让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观念。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幼儿园行为观察者,我深刻理解儿童行为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行为问题也有各自的原因和背景。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案例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案例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案例在学前教育中,对于儿童的行为观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兴趣和发展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和帮助他们成长。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案例一,小明的社交行为观察。

小明是一名三岁的男孩,他在幼儿园中表现出一些社交行为上的问题。

在观察中发现,小明经常会独自玩耍,不愿意和其他孩子交流和互动。

当其他孩子主动和他玩耍时,他也会选择躲避或者发脾气。

在和家长沟通后得知,小明在家中也有类似的行为。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分析,发现小明可能存在社交焦虑的问题,需要及时引导和帮助他建立自信,培养他和其他孩子的良好关系。

案例二,小红的情绪行为观察。

小红是一名四岁的女孩,她在幼儿园中常常表现出情绪波动大的情况。

在观察中发现,小红经常因为小事情哭闹,或者突然变得沉默不语。

她对于老师和其他孩子的态度也经常发生变化,让人捉摸不透。

在和家长沟通后得知,小红在家中也有情绪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分析,发现小红可能存在情绪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需要及时引导和帮助她学会正确的情绪表达和处理方式。

案例三,小华的注意力行为观察。

小华是一名五岁的男孩,他在幼儿园中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在观察中发现,小华经常会在上课时分心,或者无法持续专注在一件事情上。

他的学习成绩也有所下降,让老师和家长都感到担忧。

在和家长沟通后得知,小华在家中也有类似的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分析,发现小华可能存在注意力缺陷的问题,需要及时引导和帮助他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

通过以上案例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学前儿童的行为问题多种多样,需要我们及时发现、观察和解决。

在日常教育中,我们应该重视对学前儿童行为的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和帮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前儿童健康成长。

希望以上案例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儿童流氓行为教育案例(3篇)

儿童流氓行为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小明,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小明性格活泼开朗,但近期在学校的言行举止引起了老师和家长的担忧。

经过了解,小明在课间休息时间经常与其他同学发生争执,甚至动手打人,被同学们称为“小霸王”。

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小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也给其他同学带来了困扰。

二、问题分析1. 家庭因素:小明家庭环境较为宽松,父母工作繁忙,很少关注小明的学习和生活。

这使得小明在家庭中缺乏约束,容易养成不良习惯。

2. 学校因素:小明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较为宽松,对学生的行为缺乏足够的引导和纠正,导致小明在课堂上和课间休息时间行为放任。

3. 社会因素: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小明接触到一些不良信息,如暴力、赌博等,导致他模仿这些行为。

三、教育措施1. 家庭教育(1)加强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小明在学校的表现,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2)引导家长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关爱同学。

(3)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合理安排时间,陪伴孩子度过美好的童年。

2. 学校教育(1)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会与人相处。

(3)举办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3. 社会教育(1)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抵制不良信息。

(2)开展社区公益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四、教育过程1. 家庭教育方面:小明父母意识到问题后,开始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他们每天晚上陪小明一起做作业,关心他的身心健康。

同时,父母还积极参加家长会,与老师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小明在学校的表现。

2. 学校教育方面:班主任针对小明的情况,制定了以下教育措施:(1)加强课堂管理,关注小明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及时纠正他的不良行为。

(2)与小明进行谈心,了解他的心理需求,引导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组织班级活动,让小明在集体中感受到关爱,增强他的团队意识。

幼儿园常见儿童行为问题案例分析

幼儿园常见儿童行为问题案例分析

幼儿园常见儿童行为问题案例分析一、学习障碍小明是一名5岁的男孩,他在幼儿园的学习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学习障碍。

他一开始就很难集中注意力,经常分心或者打瞌睡。

他不愿意合作,经常说“我不想学”或者“我不会这个”。

他会抵制老师对他的指导和支持,并试图分散其他孩子的注意力。

小明的幼儿园老师通过观察和记录他的言行举止,对他进行了认真分析。

老师发现,小明的学习问题可能是由于他在家庭环境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小明的父母都很忙,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他,并且他一直被电视和电子游戏分心。

老师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更多的互动式活动。

老师还跟小明的父母交流,建议他们在家里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亲子互动的机会。

通过这些改进和共同努力,小明的学习状况得到了改善。

二、情绪问题小丽是一名4岁女孩,她常常表现出情绪不稳定。

她经常哭闹,甚至在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出手攻击其他孩子。

她对老师的指导和支持缺乏回应,表现出孤独和无助的感觉。

幼儿园的老师认真观察了小丽的言行举止,并尝试与她沟通。

老师发现,小丽的情绪问题可能是由于她经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在家里,她往往需要独自一个人度过很多时间,因为她的父母有很多工作和家务事。

老师和小丽的家长一起制定了一个帮助小丽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计划。

他们在幼儿园内为小丽提供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并且鼓励她参加更多的团体活动,加强与其他孩子的互动。

在家里,小丽的父母也尽力提供更多的主动关心和呵护,减少她的孤独感。

经过这些共同的努力,小丽的情绪状态得到了改善,她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不再表现出过度哭闹和攻击的行为。

三、自我控制小强是一名5岁男孩,他常常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他很容易失去耐心和说脏话,经常打架和推搡其他孩子。

他还常常打破设备和故意捣乱。

幼儿园老师发现这一问题后,与小强进行了交流。

老师发现,小强的自我控制问题可能是由于他在家庭中得不到令人满意的体验和支持。

小强的父母对待他往往过于宽容或者严厉,导致他无法正确理解和应对自己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问题行为案例分析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案例介绍:小A是一个10岁男孩,四年级。

智力正常。

他的不适当行为特别表现为上课随便插嘴,有时站起来离座与人讲话,严重影响课堂正常教学。

对小A的这种表现,他的幼儿园老师、小学各任课老师及家长都甚感头疼,曾想过许多办法试图制止,但效果不佳。

经××医院诊断,系过分活动症。

根据上述情况,尝试用行为矫正技术对小红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

设计一个行为矫正方案。

设计方案:一、确定目标行为:减少小A上课随意插嘴的次数,不影响课堂正常教学。

二、测定基准线:采用“事件取样”观察法。

在上课4 5分钟内记录随意插嘴的次数,为求准确性,选择不同节次的数学、语文课,共观察5天,观察数学平均每节课插嘴4~6次,语文约5次。

三、选择增强物:由家庭访问得知,该生很喜爱看课外书,又与该生交谈,知道他更喜欢班内墙上的红星,因此,约定以红星作为增强物。

四、过程与方法:我事先和小A谈话,帮助他进一步认识上课随便插嘴行为的不良后果,增强他减少这一不良行为的意愿,向他说明协助他改变的办法。

取得该生的同意后,订立口头契约。

第一阶段,减少数学课插嘴行为,若做到一节数学课插嘴次数比基准期少1次,可得代券1张;少2次,可得代券2张,以此类推,3张代券可换1颗墙上的红星。

若超过基准线平均数1次。

则罚代券l张,以此类推。

时间两周,效果非常显着:处理期第一周即下降到平均每节课3—5次,第二周2—3次。

第二阶段,数学、语文课上同时控制。

数学课要求保持第一阶段的平均3~5次,就可得l张代券;若少1次。

可得2张代券;超过4次,罚券l张。

语文课也以基准期5次为界,减1次奖1张券。

超1次罚1张券。

其他以此类推,时间4周。

结果表明他能够达到预定要求。

第三阶段,数学、语文、外语课同时控制。

数学插嘴保持第二阶段的平均水平3次,即可得1张券,其他同上。

语文以4次为界,其他同上。

外语以3次为界,其他同上,时间4周。

第四阶段为追踪期,取消增强物。

改用“有时提醒,有时鼓励”的方式。

陈澜插嘴次数仍保持在每节课3~4次,一周平均每节课不超过4次。

实际上。

从第一阶段开始他就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

而且,每次插嘴时间都极短,一经暗示,就能自觉控制,一改过去非要一吐为快、止也止不住的状况。

五、成果检查与追踪评估:小A上课随意插嘴行为由基准期的数学每周平均每节课4—6次、语文5次。

下降到3~4次。

从处理第一阶段开始到追踪结束,从数学单课控制开始,到数学、语文、外语3课同时控制,从有强化物到无强化物都能保持这个水平,而且每次插嘴时间极短,自我控制意识大大增强,不至于影响课堂教学。

在处理过程中,由于强化水平是事先约定的,而陈澜对此强化物又非常在意,所以他努力以减少自己插嘴行为来获得强化物。

换句话说,争得强化物的主动权在他手里,这样,就激发了他控制自己行为的主动性。

这也许正是用行为改变技术处理这一行为行之有效的关键所在。

其一,掌握改进目标的分寸。

在行为矫正技术中,要求辅导员与受导对象共同制定改进目标,并且改进目标要制定得恰如其分。

目标要求过高则可实现概率过低,受导学生容易丧失改进的欲望和信心;改进目标太低则失去或降低了行为改变的意义。

在这一运用行为矫正技术辅导受导学生的个案中,辅导员始终坚持与对方一同协商制定行为改变的目标;既不断激发受导学生自我改变的主动性,又注意提醒对方不在过高的热情驱使下,提出不切实际的自我要求。

其二,精心设计强化手段。

对儿童进行行为矫正,能否恰当运用强化手段往往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

这一个案辅导中,辅导员在指导者的帮助下,不仅十分重视和受导学生共同选择最合适的强化物,也十分注意选择实施奖励的时机与方法,以对受导学生改进行为作出及时而又富有激励性的强化。

一、案例介绍:有名幼儿--小红,早上吃饭太慢起码要一个小时。

导致父母送小红去幼儿园时经常迟到,家长甚至因为这个上班迟到被扣工资。

家长对此非常苦恼。

根据上述情况,尝试用行为矫正技术对小红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

二、设计方案:(一)确定终点行为:让小红改掉吃饭太慢的习惯,能在规定时间内吃完并保证去幼儿园不迟到。

(二)选择强化物:根据小红的喜好选择她喜欢的东西(这里选择各种卡通贴纸)作为强化物。

(三)过程与方法:在此之前,家长要与小红一起设计方案,并告诉小红这个方案的目的与方法,让她认识到早上吃饭太慢所造成的坏影响--自己上幼儿园迟到,爸爸妈妈因为这个上班迟到而被扣工资。

告诉她这个方案是为了帮助她的。

(1). 在不影响去幼儿园的时间的情况下,一开始时间不用定的太短,可以定在50分钟。

吃饭时可以在小红的面前放一个闹钟,并告诉小红早上吃饭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

如果在这一时间内小红能够把饭吃完,就立即奖励她1张卡通贴纸,并给与语言夸奖:"你真棒!"。

如果没有吃完就不能再继续吃饭。

在孩子吃饭的时候,家长要注意不能在旁边催孩子,给孩子压力。

(2). 持续几天后,可以适当缩减时间,将时间定在40分钟,告诉小红如果她能在40分钟内吃完就奖励她2张贴纸。

如果小红在规定时间内吃完,除了立即给与奖励贴纸外,同样也要给与语言夸奖:"真厉害!这么快就吃完了!"如果时间到了还没吃完,就不让小红吃了。

(3). 如果持续几天小红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可以继续缩短时间,将时间定在30分钟。

这次告诉小红如果她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就奖励她4张贴纸。

(4). 继续增加难度将时间定在20分钟,告诉小红如果在这一时间内能够把饭吃完就奖励她8张卡通贴纸。

(5). 逐步撤销强化物贴纸,代之以语言鼓励,同时告诉小红如果能在20分钟内吃完早饭,就可以用她之前得到的贴纸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她想要的玩具,故事书等。

在实施的过程中,如果连续几天小红都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除了不再让她继续吃饭,同时可以扣除她得到的贴纸作为惩罚,扣除的贴纸数目也可以按照比例增加。

案例介绍子凯是小班的幼儿,独生子,他各方面表现都比较突出,但是子凯任性、脾气暴躁、好“武力”解决问题。

玩建构游戏的时候,幼儿都很认真的用积塑、花片构建房子、桥等各种建筑,子凯跑到嘉汛那桌面前,看了一下,迅速地从他们搭好的房子中拿走两块拱形的积木。

这时,嘉汛喊了起来:“快放下,是我们的。

”可子凯没理会,就往自己的桌子走去。

这时,嘉汛一把抓住子凯的衣服,子凯一转身拿起积木就向嘉汛的头上砸去,嘴里还喊着:“打死你!”这时别桌的小朋友也围了过来,想看看发生什么事。

像这样的“问题”子凯发生过许多次。

以至于老师提到他就头痛,小朋友呢?则是不停地告他的状。

子凯的确是一个“问题儿童”——任性、好强、喜欢攻击别人、……?根据上述情况,尝试用行为矫正技术对小红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

设计方案:一、确定目标行为:二、选择强化物:老师及时的赞美与鼓励三、过程与方法措施一:及时表扬,培养良好的情绪。

教师及时奖励、鼓励幼儿好的言行,并引导、教会幼儿如何去做非常重要。

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和大家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温馨美好,体验分享的快乐,可以经常举办一些分享活动,让幼儿从家里带来自己最喜欢吃的东西,愉快的游戏后小朋友围坐在桌子跟前一起吃东西,有的喝牛奶,有的喝果汁,有的小朋友喝水,这时教师应鼓励幼儿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其他小朋友和老师,让大家一起分享。

在这样的氛围中,一些平时娇气、小气、霸道的样子看不到了,小朋友们都会显得大方、友好,也学会了团结、互助。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多观察,发现子凯有好的言行及时给予肯定,大加赞赏。

在一些自由活动中多安排子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搭积木时请他给“建筑师”搬运“材料”,吃午饭后请他帮忙将桌上的饭粒扫到垃圾桶等等,以减少他因自我约束差而发生不愉快事情的机会,也给他增加从做好事中得到的表扬的机会,同时一次又一次的表扬鼓励,又可以更好地引导他积极、向善。

措施二:换位思考,防止攻击性。

教师帮助幼儿想象受伤害者的情感,用换位角色的感受方式,在假设的情景中让攻击性幼儿扮演受害者的角色,进行移情换位,设身处地地体验受害者的感觉和心情,从而在同情受害者的基础上抑制自己的攻击性行为。

措施三:家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例如:亲子讲座、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可以增加家长们正确教养孩子的方式及观念,另外也可以透过家长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分享教养子女的方式及经验。

最后,家长应该避免让孩子看有暴力镜头的电影、电视,提醒家长陪伴幼儿看电视、看碟片,注意以正面形象引导、教育幼儿,避免幼儿盲目模仿。

力求家庭与幼儿园同步教育。

案例介绍:冯某是一个中度智障儿童,现在普小随班就读到四年级,对于知识掌握少,除写字外不能独立完成作业。

在学校一些同学不懂事嘲笑辱骂他,加上课程难度太深无法理解,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发展到逃学厌学的地步。

他不喜欢集体生活,感到一切都没有兴趣,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和课堂活动,上课时常常一个人自言自语并做自我暗示,例如我不喜欢上课,我不愿做作业等。

冯某对于与其发生摩擦的同学会进行谩骂,并嘲笑其他有障碍的孩子。

如果有人(包括家长和训练人员)阻碍其完成某事,他会大打出手。

冯某爱看奥特曼的动画片,有些沉迷其中,喜欢想象并模仿有各种能量的怪兽去破坏他不满意的东西。

心里承受能力差,如果遇到难题就会放弃并产生很严重的自责,如“我太笨了,我害妈妈受了一辈子的罪。

”根据上述情况,尝试用行为矫正技术对小红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

方案设计一、确定目标行为:攻击性行为次数减少,直至停止攻击行为。

二、过程与方法(一)爱的教育教师帮助冯某了解周围环境,熟悉老师和同学们。

并提高其自理能力和独立处理引起挫折的外在障碍的能力。

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和自由气氛,给冯某提供充分展示活动的机会,让他积极参与到集体生活中去,享受集体温暖,体会集体游戏的乐趣。

另外,训练冯某降低内在的紧张情绪,从而抑制某些可能发生的攻击行为。

(二)利用消弱法减少学生攻击行为对于冯某的某些攻击行为,在不对他人和自己人身安全产生伤害时,可以采取不加理睬的方法,使他得不到注意和强化而逐渐减少攻击别人的行为。

(三)隔离法当冯某发脾气较长时间,并产生有可能伤害他人的攻击行为时,就会被强制带到隔离室独坐,直到不良行为消失。

(四)负强化反映代价是指在问题行为发生以后,可以是钱,玩具或看电视,旅游的机会等。

例如如果冯某发生打小同学的不良行为后,拿走他所嗜好的强化物,如取消其本日观看动画片的权利。

(五)使用代币制增加冯某的良好行为例如,根据冯某的具体情况,拟定一个代币交换系统,确定代币为1张卡片,如上课认真听讲的行为价值为1张卡片;主动擦黑板的行为价值为1张卡片;对同学一起友好的玩五分钟的行为价值为2张卡片;打同学的行为会失去5张卡片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