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d_谐音广告词的利与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谐音广告词论文资料

一、内容

开篇:1、随着在新世纪中经济的飞速发展,广告业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不知从何时开始,以前从不被人们所重视的广告,开始发挥出自己天生的优势,而利用汉字的谐音改编成语、俚语、俗语等常用语制作成的广告词,也成了众

多商家津津乐道的新创意。因此,大量的谐音广告词便纷纷涌现在大街小巷,

电视电报,如:“饮”以为荣、随心所“浴”、默默无“蚊”、百“衣”百顺、“骑”乐无穷等,不胜枚举。有人认为这样一改既有独创性又符合产品的形象

特征,能够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对祖国语言也是一种丰富;也有人

认为这样滥用成语不利于语言健康文明的发展,而且会产生一种负面效应。当然,孰是孰非自在人心。

利:1、谐音广告词的利首先广告语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语言,向来是被大众

所接受的。作为广告的优势,大众化和受众广的特点决定了其辐射的范围会相

当的广泛,因此,在广告中的谐音部分,如果能用的好的话,同样也会收到令

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像饮料类广告中的“有口皆‘杯’”、华素片广告“‘快’

‘治’人口”、黄河冰箱广告“领‘鲜’一步”、燃灶器具广告“‘烧’胜一筹”等等这样形神兼备、绘声绘色的广告既温馨又雅致,富有个性特色,体现了商

品的亲和力,同时拉近了顾客与商家的距离,丰富了广告用语,给人耳目一新

之感。谐音广告词作为一种语言,一种艺术,是允许创新的。另外汉字作为方块文字,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象形、会意,一个字往那儿一放,就会引起许多形、意联想,这是字母文字所不具备的,而且旧词新用、旧语翻新,语意延伸或改

变原意,或者在原有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意思,这在汉语中既是允许的,又是常

用的一种手法,正是汉字的这些特点,才使得中国的语言文化能够得以丰富和

发展。而谐音广告词在这方面也发挥了此种作用。在广告词中恰当的运用谐音

手段,可以给人们留下无比绚丽的想象空间,同时也可以起到强化广告词艺术

魅力的效果,要达到这些,就要学会巧妙的运用,使语言健康文明的发展。例如:a、在外面望眼欲穿,到里面望眼欲“穿”——92南京穿着商品评销会广告该例两次利用了“望眼欲穿”这个成语,其中前面用的是它的本义,指的是盼望真切,把眼睛都望穿了;而后面把“穿”字加了引号,表示的是把衣服等

穿在身上。像这样运用转换成语某个语素义来做广告的方式,其效果还是不错的。a、白手起家——某石灰厂广告“白手起家”的“白手”原义是指“空手”,而这里借用“白”来为石灰厂做广告,很是巧妙。

弊:谐音广告词的弊谐音广告词为商家牟利、赢得消费者的同时,也给汉

字、社会文明和教育事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害,如果广告词做的不好就会变成滥用谐音肢解成语。借谐音乱用成语、常用语几乎成为商家广告词的主要修辞手段。而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各种谐音字广告,有很多都会对未成年儿童造成危害,混淆他们的视听,使未成年人对于成语和单词的理解发生错乱。谐音广告应遵

循幽默、风趣、不失文字原汁原味的原则,切不可滥用。这些“歪招怪词”,虽

然能满足部分人的猎奇心理,但却有悖于社会公德,和我们提倡的文明不和谐。如某涂料的广告语“好色之涂”、某品牌的痔疮药广告语“有‘痔’无恐”。这些广告语实际上是为迎合部分人低俗与猎奇的心态而对成语进行的乱改,使既有成语面目全非,造成了语言使用的混乱。如此“策划”,看似“非凡”和“大胆”,其实暴露更多的是恶俗和无聊,对青少年很容易产生误导作用,对孩子的成长会不可避免地留下不良的心灵影响和语言影响。具体举例如下:2、譬如

——“天尝地酒”。“尝”谐“长”,“酒”谐“久”。“天尝地酒”,什么意思呢?

谁能给出有意味的解释?而且容易让小孩子在看广告之后写字时写上错别字,要不就是标音错误,这些大大破坏了中国文化的精髓。5、把冰箱说成是“制冷鲜锋”。难道冰箱除了冷藏冷冻食品之外就没有其他用途了吗?“制冷先锋”其谐音用法没有把冰箱的用途很好的体现出来,而且让人觉得好像是英雄作战一样,毫无美感可言。如上所述,在目前频繁涌现的谐音广告中,既存在牵强附会甚至故意恶搞之低级之作,同时也不乏大量绘声绘色、寓意巧妙的精品。因此,我们必须客观、理性地对待这一语言现象,那种为“尊重汉字、尊重母语”而对谐音广告采取“一刀切”的封杀方式,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话题。

结语: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告业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局

面,各种媒体上面广告铺天盖地,商家也竭尽全力使自己的广告语与众不同。合理运用谐音双关就是商家宣传产品的一种有效手段。但与此同时,很多商家为了迎合观众低俗和猎奇的心理,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运用谐音双关时对一些熟语、成语等滥改滥换,甚至污染语言文明。给人们带来了不良影响。

马克思的哲学告诉我们,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看待广告语中的谐音双关现象也不例外。适当地对熟语、成语作些改动,同样也会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像服装类广告中的“‘衣衣’不舍”、饮料类的“有口皆‘杯’”、华素片广告“‘快’‘治’人口”、黄河冰箱广告“领‘鲜’一步”、燃灶器具广告

“‘烧’胜一筹”等等这样形神兼备、绘声绘色的广告既温馨又雅致,富有个性特色,体现了商品的亲和力,拉近了顾客与商家的距离,丰富了广告用语,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为了迎合观众的低俗和猎奇心理而对一些熟语进行滥改滥换。总之,只要扬长避短,谐音双关就能在广告用语中作出新的贡献,再造辉煌。语言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社会现象,本文就广告语中的谐音双关的语言现象的研究只是泛泛而谈,略触皮毛,隐含在广告用语现象背后的更多复杂的语言问题,亟待于研究者们进一步去考察研究!

二、谐音含义谐音就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

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的修辞格。汉字中同音字(词)较多,这些字(词)读音相同而意义各异。汉语的谐音正是巧妙地利用了汉字的这一特点来表达耐人寻味的意思。从上古时期起,汉字谐音现象就已经出现,《诗经》中就留存了不少谐音双关的诗句。这种汉字的谐音技巧经过反复使用之后,就逐渐形成为一种修辞手法——谐音体。很久以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民俗生活中,谐音

手法被广泛地采用[1]。例如,每逢过年,在大门上贴一个倒着的“福”字,取“福到了”的口彩,这里的“到”与“倒”谐音。再如,民间年画中往往有这样的图案:莲池之上,一个光身娃娃双手抱着一条大鱼。这里的“鱼”谐“余”(富余),“莲”谐“连”(连年),于是,这幅画的主题就成了“连年有余”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