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
张跃伟00904160 本书中道金斯使用通俗的语言、形象的叙述、充实的案例,将生物学的一个新理论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他提出的基因具有自私性的理论可以完美的解释诸多的生物学现象,而这一全新的理论又使每一个读者感到惊异。

基因,作为生物体的遗传密码,是构建整个有机体的蓝图,生物的复杂的行为都几乎完全受控于基因。

对于基因的认识,是认识生命的重要过程,道金斯为我们打开了认识基因的一个新的角度——基因具有自私性。

道金斯提出,“本书的论点是,我们以及其他一切动物都是我们自己的基因所创造的机器”1。

本书中,作者为了清楚地阐明自己的论点,将基因人格化,基因似乎具有目的性,就是要让自己更完整的保存下来,这便是其自私性的来源,这个比喻恰到好处的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使“自私的基因”清晰地展现了出来。

“成功的基因的一个突出的特性是其无情的自私性”2,这就引入了第一个论题,即利他性与自私性的矛盾。

既然基因是具有“无情的”自私性的,那么所有的生物应该都是生来自私的,但是很多动物所表现出的利他性行为又是怎样解释呢?执行刺蛰任务的工蜂为了完成抵御侵略者的任务不得不面临死亡,小鸟在捕食飞禽飞近时会发出“警告声”,在地面筑巢的鸟类在捕食动物接近时上演“调虎离山计”等,这一系列实例都是动物利他行为的快照。

在解释这些利他行为的众多论点中,“群体选择理论”可能由于和人类的道德观念相符,因而似乎可以给出较完善的解释,却存在无法自圆其说的困境,本书中也多次提到群体选择的错误之处。

道金斯通过一些生物的利他性行为告诉我们,在他的论点中,基因固然是自私的,而动物的一些利他行为也并非与此矛盾,而正是“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其自私的目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滋长一种有限的利他主义”3,也就是说“基因自私”与“个体自私”并非完全等价,不能混为一谈。

这一观点在第一章中就阐释出来,使整本书的逻辑体系更为完善。

基因具有无情的自私性,道金斯使用这一论点,依托于达尔文的自然进化论,对生命起源、遗传机制、种群斗争等一系列问题做了详尽的解释,充分展现出“自私的基因”这一论点的正确性及其深厚的生物学内涵。

原始汤中有机物不断聚集,偶然形成了一个非凡的分子——复制基因,它们为了保存自己而大量增殖,伴随着复制错误的发生,在原始汤中形成种群,基因的自私性在物种形成前就使成功的基因具备了几个主要特性,即长寿、生育力和复制的准确性,满足上述特性的基因能够稳定的增殖。

复制基因为了保证自己的存在,它们渐渐的从原始汤中走了出来,并最终寄居于众多生存机器。

各种各样的生物体就是基因的生存机器。

基因的自我保护式的发展过程或许就是原始生命的诞生过程。

基因具有潜在的永恒性。

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中,具有颗粒性,是因为遗传单位越短,其生存的时间可能就越长,因为基因总是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尤其对有性生殖,子代基因总是成为父母基因的混合,混合的过程中会发生染色体的交换、倒位等,因而染色体的寿命就是一代。

在交换的过程中,颗粒越小的基因自然就越容易保存,而交换本身概率就并不高,因而基因的永恒性体现在小的基因片段的永恒性上。

基因的改变会造成生物体相应性状的改变,对于特定的环境来说,生物体适者生存,因而总是那些更能让生物体适应环境的基因能够更好的保存下来。

1《自私的基因》page2
2《自私的基因》page2
“生存机器最初是作为基因的贮藏器而存在的”1。

基因拥有生存机器的整个构造蓝图,但生存机器是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并在生物圈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以动物为例,神经系统完全可以控制动物的行为,那么基因又是怎样参与到对相应生存机器的控制中呢?道金斯用一个形象的例子论述了这个过程。

基因就像编程人员控制计算机那样去控制它们的生存机器。

基因所构造的蓝图中,不仅包含生存机器的外形,还包含生存机器的大致生命过程,几乎可以预见到未来,但基因所预见的只能说是特定环境中的情况。

在一些难以预见的环境中,基因就采用更高明的手段:预先赋予生存机器以一种学习能力。

模拟是一种睿智的生存策略,那些善于让生存机器进行模拟的基因总是能够更好的扩散,“模拟能力的演化似乎终于导致了主观意识的产生”2,如果说意识是进化的终点,那么进化就必然导致生存机器摆脱基因的束缚,变成独立于基因的有执行能力的决策者,最终使基因不能够正常的发挥其功能。

就像人一样,如果有一天,人类的科技水平足以轻易的实施基因组计划,并在DNA上大做文章,将势必导致进化过程的中断,这对自私的基因们来说就像篡夺皇位的佞臣,所以意识的发展对基因应该是致命的伤害,那么基因既然还处在能够掌控一切的阶段,它们是否会趁早竭力阻止意识的产生呢?但初级的意识,如模拟、学习甚至推理判断,将会给生存机器带来更大的生存优势,而那些携带初级意识遗传能力的基因必然会得到迅速的广泛的传播,另一方面,基因又预见到这位得力助手具有最终成为最棘手的反臣的潜在可能,又必然会产生负反馈,阻止意识的进一步发展,那么人类的智慧又是怎样产生的呢,这是否与基因的自私性相矛盾呢?这或许已经成为独立于生物学的哲学问题了。

此外,如果按照以上的论断继续进化,那么有基因的自私性可以推断,所有生物都会向着具有更高“初级智慧”的方向发展,至于“初级智慧”的定义则与相应基因的实际掌控能力有关,但可以预言已经存在的人类智慧应该永不会被超越。

“自然选择有利于那些能够控制其生存机器从而充分利用环境的基因,包括充分利用相同物种和不同物种的其他生存机器。

”3不同物种的生存机器总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相互发生影响,有相互利用也有相互的竞争,这就需要生存机器针对不同的境况制定不同的生存策略,对于竞争对手,自然是对手越少对自己就越有利,但竞争的方式总是多种多样的,涉及到动物间的博弈。

然而,总有一些特定的生存策略能够使生存机器本身或整个种群稳定的保存下去,稳定策略成为ESS(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如果有策略有悖于ESS,在最初阶段可能会产生有限的繁荣景象,但最终总会趋向于灭亡,或者在最初阶段就无法存在下去,而ESS的产生又总是与环境息息相关,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稳定策略,在特定环境下的稳定策略在新的环境中也有可能不再适用。

物理学知识告诉我们,自然界中物体的实际运动是作用量变分为零的运动。

那么在生物中是否也有类似的原理呢?能否将种群的稳定策略归结为某种类似的“作用量的变分为零”的策略呢?如果可以这样解释,那么生物的稳定生存策略在其所处的环境中就应该是“作用量变分为零或趋于零”。

在物理学中,作用量是拉格朗日函数对时间的积分,而拉格朗日函数在忽略势能的影响下就是系统的能量,所以可以这样理解:物体的实际运动大致可以看作物体沿能量消耗最少的过程进行。

推广到生物学中,是否同样可以考虑,基因所主导的生存机器采取的稳定策略就是消耗能量最少的策略。

那些在生存中耗能多的策略所对应的基因,总是会在竞争能力上略为逊色,所以这些基因就会渐渐消失,而那些总是以耗能最少为原则的基因就得以广泛的增殖扩散。

如恃强凌弱的策略似乎比还击策略耗能更多,因为还击策略只有在受到侵犯时才会采取行动,而恃强凌弱策略则需要不断的采取欺凌的行为。

当然,简单的物理模型相对于极度复杂的生物过程来说总是过于苍白,它只能给出大致的方向,而无
1《自私的基因》page62
2《自私的基因》page80
法给出更多的细节。

例如,试探还击策略与还击策略的差别,似乎就很难由此作出区分。

总的来说,个体作为一种自私的生存机器,它的程序的编制就是为了完成对它的作为一个整体的全部基因来说是最有益的任何事情。

基因之间的绝大部分的相互作用,是在个体的内进行的,躯体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它们是进化上稳定的自私基因的产物。

基因在种群中所体现的自私性使种群趋向于选择稳定的生存策略,对于某个特定的生存机器,它所携带的基因会使它对种群的稳定作出有限的贡献,而与个体联系较为紧密的当属它的亲属们。

亲属之间的基因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相同的片段,出于自私性,这些基因会驱使它们的生存机器更友好的对待自己的亲属,出现近亲利他行为。

近亲利他的程度由亲缘关系决定,也就是两个亲属之间共有一个基因的概率,通过这个概率可以发现不同亲属关系之间利他性的差别。

由此可见,近亲选择是基因选择所产生的一个特殊后果。

近亲选择在动物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群体中个体之间的有限的利他行为,甚至利他的收养行为等都是具体表现。

由于亲缘关系的判定在动物中并非易事,甚至多数的父亲并不能确切的指出自己的孩子,更不必说兄弟姐妹或叔侄等关系的确定了,所以选择哪些“亲属”表现出具体的利他行为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因此,我认为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所主导的利他应该主要体现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而种群中的极为有限的利他,可能是基因为了使可能的自己的一部分保全而采取的对可能的“亲属”的利他行为,例如鲸群把无力游上水面的鲸鱼托出水面,它们当然并不知道相互间是否有亲缘关系,我认为基因对亲缘关系的无法确定,导致了有限的基因道德。

既然基因是自私的,那么种群中携带在同样基因的个体岂不是越多越好,这样一来,对一对夫妇来说,岂不是生育的子女越多,它们体内的基因就会找到更多的寄存者,而自然界中所有动物都并不是不顾一切地进行生殖,而是存在十分清晰的“计划生育”。

一个明智的基因,当然会考虑到让自己所居住的生存机器能够健壮的生存下去,并能够完成将基因传给后代的任务,而不能够过早的夭折,否则它所携带的基因也就从此消失。

“计划生育”也正是由于同样的原因。

生育过多的幼体,会因父母精力有限、食物匮乏等原因,使超出承担能力的幼体过早的死亡,因而可以说“饥饿以及其他的死亡因素是野生动物不可能无限制增长的根本原因”1,所以“只要动物能调节其出生率,就永远不会发生饥饿”2。

但是,自私的基因并不能够预见未来,也不可能把整个物种的福利放在心上,经过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就是那些生育数量与能最大限度地抚养后代数量相接近的基因。

从整体的角度来看,生物进化使那些遵守“计划生育”的基因能够更好的保存并延续,如果从个体的角度考虑,基因之间的自私性使生存机器个体具有普遍的自私性,少数情况下,才会为了更好的实现其利益最大化而采取有限的利他行为,不可否认的是,种内斗争是更为普遍的现象,即便有亲缘关系的个体之间,也总是存在类似的斗争。

例如,世代之间的斗争,两性之间的斗争等。

亲代在子代身上进行投资时,资源的分配往往不均等,亲代对子代某个个体进行任何形式的投资,从而增加了该个体生存的机会,因而得以成功的繁殖,却以牺牲对子代其它个体进行投资的的能力为代价。

基因的自私性决定着亲代利他行为,即促使亲代对更需要帮助的个体而不是对自身进行投资,这样基因才能在基因库中取得优势。

所以,母亲在等幼儿成长到了一定年龄后,会选择停止抚养它,转而生殖或养育更幼小的个体,这就导致亲代与子代、子代之间均形成一定的斗争关系。

子代希望亲代给予更多的抚养时间,而亲代想要尽快抚养更多的子女,从而形成对立,同样,子代相互争斗,以从有限的资源中争取到更多的份额。

这样就可以解释子代对亲代的欺骗等行为。

如果说亲代与子代之间存在血缘联系,因而自私的基因会主导它们之间的利害冲突,那1《自私的基因》page155
么,毫无血缘关系的配偶之间的冲突又会是怎样的呢?性别的一个基本特性是,雄性的配子比雌性的配子要小得多,数量也多得多,所以在交配、生殖过程中,雄性付出的代价远远低于雌性所付出的代价,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表述为,雌性个体总是受到剥削,其进化的主要基础就是卵子比精子大而且少。

交配过程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内在的不平等,对后代的抚养又会迎来新的问题,作者认为抚养方式主要有两种:家庭幸福策略和大丈夫策略。

家庭幸福策略中,两性都会选择延长订婚期,最终共同抚育后代。

大丈夫策略中,母亲几乎不在乎以后的父亲是否会对抚养孩子给予自己任何帮助,而将注意力放在培育优质基因上,选择更有魅力更具男子汉气概的雄性与其交配。

这两种方式都能够确保基因的稳定遗传,所以换种说法就是基因主导着性选择的方式。

为了使论述完整,作者又在第十章中讨论了群居动物中的相互作用。

群居生活可以为自私的个体带来各种各样的好处,使它们的基因在交往中得到诸多的好处。

但实际上,群居动物中很多看似利他的行为,均是自私性的。

例如,鸟在敌人靠近时发出警报声是出于对自己的利益的考虑,瞪羚在发现敌人时会有个体跳跃报警是向敌人展示自己的健壮以告诫敌人追捕别的目标。

此外,不同物种的成员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也是对个体有利的一个稳定策略。

进化似乎在人类身上终止了,人类的发展变成了文化的传播与延续,这和基因有着共通之处,作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觅母——一种新的复制基因,表示文化的遗传过程。

基因具有三个主要特性:长寿、生殖力和精确的复制能力。

觅母,作为文化的载体,能够广泛而持久的传播发展是非常显而易见的,至于“精确的复制能力”,则未免有些牵强,基因的复制具有物质即DNA作为载体,保证了突变等的发生几率微乎其微,但觅母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则是抽象的,没有普遍的具体的载体,所以似乎并不能保证觅母的精确复制,相反文化总是会随时间、地点的改变而有巨大差异。

但总的来说,觅母的说法是存在一定的意义的。

乍看书中的论点,似乎总会有这样的感受:所有生物体都是由众多的自私的为了保存自己而相互勾心斗角的基因构成的,而生物体只是它们的生存机器,人也毫不例外。

我们发展道德、法律,探索文明、智慧,却终究无法遗传。

事实上人类的存在也只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人类的一切行为似乎都是为了保全寄托在我们身上的基因。

这或多或少会引发我们对人生的意义认真思考,人活着难道就真如机器一样,只是为了保全体内那些“狂妄”的基因吗?但是,人毕竟是理性的,我们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最大特点就是思考,用思想触摸世界,用智慧探求真理,我们品味酸甜苦辣,感受喜怒哀乐。

可以说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思考,思考活着的意义,不断追求、探索,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样一个人一生所传递的不仅仅是基因,更多的是生命的价值!
正如道金斯在书后的总结:“我们是作为基因机器而被建造的,是作为觅母机器而被培养的。

但我们具备足够多的力量去反对我们的缔造者。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我们人类,能够反抗自私的复制基因的暴政。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