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学与教过程的宏观模式

教学实践意义:

1、提供学与教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

2、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1、初创时期

美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俄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俄卡普杰列夫《教育心理学》——俄国第一本

2、发展时期

3、成熟时期

4、深化拓展时期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

2、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

3、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

4、研究社会环境的影响

5、研究实际情境的影响

6、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

7、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

8、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量化研究量的研究)

假设——抽样——资料收集(问卷/实验)——统计检验

质性研究(质的研究)

几种基本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调查法

实验法(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

教育经验总结法

行动研究法——美勒温

特点:1、情境性2、合作性3、参与性4、自我评价

设计型研究

研究的步骤:

1、科研选题

2、形成研究问题

3、确定变量及其测量技术

4、提出假设和选择研究方法

第二章学生心理

第一节学生的认知发展

图式: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

同化: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

顺应:改变旧观点适应新情况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恒性:当一个客体从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不存在

2、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性、刻板性尚未获得物体守恒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思维可逆性去集中化

4、形式运算阶段

影响发展的因素:

1、成熟(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2、练习和经验

物理经验:来源于物体本身

逻辑数理经验: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

3、社会性经验: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4、平衡化: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自我调节

皮亚杰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影响:

1、不主张交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即不主张毫无根据地或人为地加速儿童的发展;同时,过于简单的问题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作用也不大。

2、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3、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

维果茨基的发展观

维列鲁学派:维果茨基列昂节夫鲁利亚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两种心理机能:1、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

2、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机能,如记忆的精细

加工。它的实质是以心理工具为中介,受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心理发展观

由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发展有四个主要的表现:

1、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

2、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

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最近发展区

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内化学说

个体将社会环境中吸收的知识转化到心理结构中的过程

维果茨基的理论对教学的影响

1、支架式教学

2、教学是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

3、对于合作学习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4、在情境认知理论及其教学模式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第二节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理论

1、信任对怀疑(0—1.5岁)建立起对周围世界的基本信任

2、自主对羞怯(1.5—3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

5、角色统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6、有爱亲密对孤独(18—30岁)

7、繁殖对停滞(30—60岁)

8、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岁以后)

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1、帮助学生适应勤奋和自卑危机

2、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

自我意识、自我概念与自尊

自我意思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思维及行为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果的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调节。

自我意识包括两个方面:主体的我,即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观察,比如自我的性格、能力和行为等;

客体的我,即被察觉到的我

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自我意识的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

自我认识——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自我体验——自尊心和自信心是自我体验的具体内容。

自我调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中直接作用于个体行为的环节。

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身的观念、情感和态度组成的混合物。它是个体对自己的综合看法。

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价值或者是个体是否接受自己、尊重自己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