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学

合集下载

摩擦学知识点总结

摩擦学知识点总结

摩擦学知识点总结摩擦是指两个表面之间的相对运动受到的阻力。

摩擦学是研究摩擦现象的科学,涉及到力学、材料学、表面科学、润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摩擦学的研究对于工程和日常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摩擦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摩擦力的产生机制、摩擦系数、摩擦的影响因素、摩擦的应用以及摩擦的减小等内容。

一、摩擦力的产生机制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两个表面之间的微观不平整的凸起和凹陷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

当两个表面接触时,由于其不光滑的表面,导致表面之间存在着局部的微小接触点。

在这些接触点处,由于原子和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和斥力,产生了摩擦力。

这种微观不平整的表面结构导致了摩擦力的产生,这也是为什么光滑的表面摩擦力更小的原因。

二、摩擦系数摩擦系数是用来描述两个表面之间摩擦性质的参数。

通常用符号μ来表示。

摩擦系数的大小取决于两个表面之间的物理性质以及表面之间的状态。

通常来说,摩擦系数分为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

静摩擦系数是指在两个表面相对静止的情况下,需要克服的摩擦力与正压力之比。

而动摩擦系数是指在两个表面相对运动的情况下,需要克服的摩擦力与正压力之比。

摩擦力与正压力之比就是静摩擦系数或者动摩擦系数。

摩擦系数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系数差异很大,所以在工程设计和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摩擦系数。

三、摩擦的影响因素影响摩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1. 表面形状和粗糙度:表面的形状和粗糙度对摩擦力的大小影响很大。

通常来说,表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

2. 正压力大小:正压力越大,摩擦力也就越大。

正压力是指两个表面之间的垂直于接触面的力。

3. 材料的性质: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系数是不同的,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表面粗糙度都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

4. 温度:温度的变化也会对摩擦力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会使摩擦力减小。

5. 润滑情况:润滑剂的使用会减小摩擦力,从而减小磨损和能量损失。

四、摩擦的应用摩擦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力,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摩擦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摩擦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摩擦学原理知识点总结摩擦学是研究物体之间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摩擦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摩擦学原理包括摩擦的定义、摩擦力的产生原因,摩擦力的类型、摩擦力的计算方法等内容。

通过了解摩擦学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摩擦力的作用和影响,从而在工程、物理学和机械设计等领域得到应用。

一、摩擦的定义摩擦,是指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在它们接触表面上由于微观不平整而发生的阻力,这种阻力叫做摩擦力。

摩擦力是一种非常微小的力,通常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忽略它的存在。

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压力大小以及接触面积等因素。

二、摩擦力的产生原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的不规则微观结构,当两个物体表面接触时,这些微不足道的不规则结构会相互干涩地牵引、压迫、撞击对方而产生的一种相对运动阻力。

三、摩擦力的类型1、静摩擦力当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接触面会产生一个阻碍相对滑动的摩擦力,这就是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正压力成正比,即F_s = μ_sN,其中F_s为静摩擦力大小,μ_s为静摩擦系数,N为正压力的大小。

静摩擦力通常比动摩擦力大,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小于静摩擦力时,物体不会发生相对滑动。

一旦施加的力达到或超过了静摩擦力,物体就会开始发生相对滑动。

2、动摩擦力当物体产生相对滑动时,接触面会产生一个与相对滑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即动摩擦力。

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静摩擦力相关,通常小于静摩擦力,通常F_k = μ_kN。

其中F_k为动摩擦力大小,μ_k为动摩擦系数,N为正压力的大小。

动摩擦力通常比静摩擦力小,所以一旦物体开始运动,需要施加的力就变小了。

四、摩擦力的计算方法1、静摩擦力的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即F_s = μ_sN。

其中F_s为静摩擦力大小,μ_s为静摩擦系数,N为正压力的大小。

静摩擦系数是一个无量纲的常数,它取决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

静摩擦系数的大小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或者查找资料获得。

2、动摩擦力的计算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即F_k = μ_kN。

摩擦学的古典四大定律

摩擦学的古典四大定律

摩擦学的古典四大定律
一、摩擦力与法向载荷成正比
定律表述:摩擦力F与两接触体之间的法向载荷P成正比,即F=uP(其中u为摩擦系数,但需注意,此公式在重载情况下可能不成立,因为此时摩擦力与法向压力可能呈非线性关系,法向载荷愈大,摩擦力增加得愈快)。

解释:这一定律说明了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之间的正压力有关,正压力越大,摩擦力也越大。

二、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积无关
定律表述:摩擦系数与表观接触面积无关。

但这一定律的适用性有限,它一般适用于具有屈服极限的材料(如金属),而不适用于弹性及黏弹性材料。

对于黏弹性材料,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是有关的。

解释:这一定律表明,在接触面积改变的情况下,只要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度不变,摩擦系数就不会改变。

三、摩擦因数与滑动速度无关
定律表述:两个相对运动物体之间的摩擦系数与它们的滑动速度无关。

但这一定律也并非绝对,它对于金属来说基本符合,但对于黏弹性显著的弹性体来说,摩擦系数明显与滑动速度有关。

解释:这一定律说明,在滑动速度改变的情况下,只要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度不变,摩擦系数就不会改变。

但实际上,在高速滑动时,由于摩擦热和表面变形等因素的影响,摩擦系数可能会发生变化。

四、静摩擦因数大于动摩擦因数
定律表述:静摩擦系数通常大于动摩擦系数。

但这一定律同样不适用于黏弹性材料,因为黏弹性材料的静摩擦因数可能不大于动摩擦因数。

解释:静摩擦力是使物体开始滑动所需要的力,而动摩擦力则是维持物体滑动持续进行所需要的力。

由于静摩擦时接触面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更大,因此静摩擦力通常大于动摩擦力。

摩擦学的进展和未来

摩擦学的进展和未来

摩擦学的进展和未来一、本文概述摩擦学,作为一门研究物体间接触表面相互作用及其产生的摩擦、磨损和润滑现象的学科,自其诞生以来就在工业、交通、能源、生物医学等众多领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摩擦学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新的理论、技术和应用不断涌现。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摩擦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我们将回顾摩擦学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经典摩擦理论到现代的纳米摩擦学、生物摩擦学等新兴分支。

接着,我们将重点介绍摩擦学在材料科学、机械工程、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等领域的最新应用,如高性能涂层材料、纳米摩擦调控技术、智能润滑系统等。

我们还将讨论摩擦学在能源转换与存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在展望未来部分,我们将分析摩擦学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如跨学科融合、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等。

我们还将探讨摩擦学在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医疗等领域的发展前景,以及其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中的潜力。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摩擦学的进展和未来,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者、工程师和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摩擦学的基础理论摩擦学,作为一门研究物体表面间相互作用和摩擦现象的科学,其基础理论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和力学等。

这些基础理论为摩擦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同时也为未来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

接触力学理论:接触力学是摩擦学的基础,主要研究物体表面的接触行为和接触应力分布。

该理论通过研究接触表面的形貌、材料属性和载荷等因素,揭示了接触界面上的应力分布规律,为摩擦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弹塑性理论:弹塑性理论主要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行为,包括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该理论为摩擦学提供了关于材料表面在摩擦过程中变形和损伤机制的重要认识,有助于深入理解摩擦现象的本质。

摩擦热学:摩擦过程中,由于摩擦力的作用,物体表面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摩擦热学主要研究摩擦过程中的热量产生、传递和消散等问题。

摩擦学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

摩擦学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

摩擦学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摩擦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研究了摩擦、磨损以及表面物理化学等基本问题。

目前,摩擦学已被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列车、医疗器械、机械化农业、工厂等领域,成为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摩擦学的基本概念摩擦学是研究摩擦、磨损和润滑等现象的力学学科,在力学、材料学、化学、表面物理学等学科的交叉领域中深入探讨了摩擦学原理、机理和应用。

摩擦是指两个接触表面相对运动时的阻力,它是产生于两个表面之间的接触力。

磨损是物体表面由于与物质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形态变化和质量损失。

磨损现象的产生是由于两个相对运动的表面之间的微观接触,导致这些表面在一些局部的地方发生结合和断裂。

润滑是在两个表面相对运动的情况下,通过在表面之间引入润滑剂,使两个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降低的现象。

摩擦学的分支学科有干摩擦学、润滑摩擦学以及磨损学等。

二、摩擦学的研究意义摩擦学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工程设计水平。

摩擦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思路和设计指导方案,达到规避机械性能下降、磨损加剧、寿命缩短等弊端的结果。

2. 进行润滑设计。

润滑剂、润滑油脂等润滑剂厂家可以进行润滑设计,为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

3. 开拓新材料需求领域。

目前,涂层、纳米材料等新型材料的研究及应用已经成为摩擦学研究的热点领域。

这些新型材料可以增加润滑能力、降低磨损程度,从而提高机械设备寿命。

三、摩擦学的应用现状摩擦学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机械制造、医疗器械、化妆品等多个领域。

1. 汽车工业。

摩擦学理论的应用在汽车行业中表现尤为突出。

现代汽车工业是材料和摩擦学领域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产物。

摩擦学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从发动机、变速器和轮胎到制动系统、转向系统,都需要基于摩擦学原理的设计和研究。

2. 航空制造业。

航空材料的研究和使用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

摩擦学技术也在航空工业中应用。

涂层材料、传感器、及精密丝锥这些领域都获得了摩擦学的应用,从而提高了飞机的性能,增加了安全和舒适性。

摩擦学基础知识

摩擦学基础知识

(1)表面被污染,摩擦系数主要取决于材料 组合、表面特征和环境条件。
(2)粘着起作用,摩擦系数开始上升,假如 微凸体断裂,产生旳磨粒将产生犁沟作用, 使摩擦系数升高。
(3)滑动表面旳磨粒数增长,犁沟作用增大, 摩擦系数急剧上升。
(4)进入和离开界面旳磨粒数相等时,摩擦 系数保持不变,即稳定摩擦状态。
摩擦学基础知识
概述
1. 摩擦旳定义:
2. 两个接触物体表面在外力 3. 作用下相互接触并作相对 4. 运动或有运动趋势时,在 5. 接触面之间产生旳切向运 6. 动阻力称为摩擦力,这种 7. 现象就是摩擦。
2 . 摩擦旳分类
1. 摩擦按摩擦副运动状态可分为:
静摩擦:两物体表面产生接触,有相对运动趋势但 还未产生相对运动时旳摩擦。 动摩擦:两相对运动表面之间旳摩擦。 2. 按相对运动旳位移特征分类:
(2)具有牵引力旳滚动---滚动元件受到法向 载荷和牵引力旳作用产生旳滚动形式。
(3)伴随滑动旳滚动---几何形状造成接触面 上切向速度不等时,必将伴有滑动。
3. 滚动摩擦系数
(1)有量纲滚动摩擦系数: 驱动力矩与法向载荷之比,即: μ=FR/W=W´e/W=e
(2)无量纲滚动摩擦系数:
称为滚动阻力系数,数值上等于驱动力矩 在单位距离所作旳功与法向载荷之比,即:
(4)无法解释脆性材料具有旳和金属材料相 同旳摩擦性能。
(5)粘着理论很好解释了“相溶性较大旳金 属之间轻易发生黏着,摩擦系数较大”现象.
对于大多数金属, τb =0.2σs ,计算旳摩擦系数 为 0.2左右.正常大气中测旳摩擦系数都高达 0.5 ,在真空中更高.
5.机械—粘着—犁沟综合作用理论
(了解)当刚性滚轮沿弹性平面滚动时,在 一整周内滚轮走过旳距离要不不小于圆周长。 (了解)当弹性滚轮沿刚性平面滚动时,在 一整周内滚轮走过旳距离要不小于圆周长。

摩擦学的三个公理

摩擦学的三个公理

摩擦学的三个公理在摩擦学中,存在着三个重要的公理,它们在研究物体之间的摩擦力时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这三个公理分别是:1. 马丁摩擦定律:马丁摩擦定律是摩擦学的基础,它表明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与它们之间的压力成正比。

即,摩擦力与物体之间的压力大小有直接关系。

这是一个经验规律,适用于大多数情况下。

2. 库仑摩擦定律:库仑摩擦定律是描述干摩擦力与物体之间相对速度的关系的规律。

它指出,干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间相对速度的乘积成正比。

换句话说,当物体之间的相对速度增加时,摩擦力也会增大。

3. 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切换条件: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两者之间的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

而当一个物体开始相对滑动时,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则变为滑动摩擦力。

这一转换发生的条件是,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达到一个临界值,这个临界值称为静摩擦力的极限,也被称为摩擦系数。

通过这三个公理,我们能更准确地描述物体之间的摩擦力现象,进而研究和解决与摩擦相关的问题。

除了上述的三个公理外,摩擦学还涉及到一些其他的概念和原理,以下是与摩擦相关的一些补充内容:1. 摩擦系数:摩擦系数是一个量化摩擦力大小的物理量,用符号μ表示。

它描述了两个物体间的摩擦力与压力的比值。

通过测量和实验,可以确定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在工程和科学应用中方便地计算摩擦力。

2. 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摩擦力可以分为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两种形式。

滑动摩擦力发生在两个物体表面之间相互滑动的情况下,而滚动摩擦力则是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滚动摩擦力通常比滑动摩擦力小。

3. 摩擦力的应用:摩擦力是生活中和工程实践中非常常见和重要的现象。

正是通过摩擦力,人类可以正常步行、操控车辆以及使用工具等等。

摩擦力也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运输工程、建筑和材料科学等领域,例如在设计车辆刹车系统时需要考虑摩擦力的大小,以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

摩擦磨损与润滑课件第一章绪论

摩擦磨损与润滑课件第一章绪论
抗氧化性
表示润滑剂在长期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抵抗氧 化变质的能力。
05
CATALOGUE
润滑理论简介
润滑理论的发展历程
01
古代润滑理论
古代人类在实践中发现某些物质可以减少摩擦,如油脂、动物脂肪等,
但缺乏科学理论支撑。
02
近代润滑理论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润滑理论逐渐形成。例如
,库伦提出了关于摩擦的定律,奠定了现代摩擦学的基础。
02
CATALOGUE
摩擦现象与原理
摩擦现象的分类
01
02
03
干摩擦
表面之间没有润滑剂,如 金属之间的摩擦。
流体摩擦
表面被润滑剂分开,如滑 轮中的润滑油与金属表面 之间的摩擦。
边界摩擦
表面间有一层极薄的润滑 剂,如滑动轴承中的润滑 油膜与轴颈之间的摩擦。
摩擦产生的原理
表面粗糙度
由于表面微观不平度,实际接触面积 小于名义接触面积,导致实际接触点 承受压力,产生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从而产生摩擦。
疲劳剥落
由于循环接触应力作用 ,使表面材料发生疲劳
裂纹并剥落。
粘着与撕脱
由于粘着作用,使材料 从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 个表面,或从一个表面
撕脱。
腐蚀与磨损
由于腐蚀介质的作用, 使表面材料发生腐蚀并
导致磨损。
04
CATALOGUE
润滑及其作用
润滑剂的种类
润滑油
主要用于液体润滑,如发动机 机油、齿轮油等。
交通运输领域
润滑理论在交通运输领域中涉及汽车、飞机和船舶等交通 工具的发动机润滑、传动系统润滑和液压系统润滑等方面 。
科研领域
润滑理论也是摩擦学、流体力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重要 研究方向之一,对于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摩擦学原理

摩擦学原理

摩擦学原理
摩擦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摩擦的原理,及其在物理现象中的运用。

摩擦学的发展始于古希腊,当时科学家把它归结为三个基本原理:动摩擦、静摩擦和摩擦力的作用。

在这三个原理的基础上,科学家们进一步发展出了关于摩擦的更多理论。

动摩擦是指当两个物体相互滑动时,会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会对物体的运动产生阻力。

这种力可以用来减慢物体的运动,也可以用来增加物体的运动。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动摩擦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滑动速度和摩擦力有关。

静摩擦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的静止接触,也就是说,它们不会发生相互滑动。

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一种叫做摩擦力的力,这种力会影响物体的运动,使其变得更加困难。

静摩擦的大小取决于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系数,以及它们之间的重量。

最后,摩擦力是指当两个物体接触时,会产生的一种力,这种力可以阻挡物体的运动,也可以促使物体的运动。

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重量、摩擦系数和滑动速度有关。

总之,摩擦学原理主要包括动摩擦、静摩擦和摩擦力三个基本原理。

摩擦力可以影响物体的运动,因此它有着重要的应用,如机器的运行、车辆的制动等。

因此,摩擦学原理有助于我们理解物理现象,
为物理实验和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摩擦学的应用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摩擦学的应用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摩擦学的应用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摩擦学,是一个研究摩擦现象、摩擦性能、摩擦机理、摩擦控制等方面的学科,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摩擦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如何应用摩擦学,是现代工程设计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主要探讨摩擦学的应用以及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一、摩擦学的应用领域摩擦学最初是一个纯学术领域的研究,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摩擦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以下是摩擦学的具体应用领域:1.汽车工业领域:摩擦学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很多,例如发动机缸套、扭力减震器、离合器、刹车等,这些产品的性能都与摩擦学相关。

2.航空航天领域:在飞行器的制造和运行中,摩擦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旋翼轴承、发动机内部的部件、型号翼面等。

3.电子电器领域:摩擦学在微电子制造和电气设备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如电气接触材料、固体电解质等。

4.环保领域:摩擦学在颗粒材料输送、废水污泥处理、清洗除尘等方面都有应用。

5.生物医学领域:人造心脏瓣膜、关节模拟器、骨修复材料等都与摩擦学相关。

6.材料科学领域:材料表面性质的改变,如光学透明薄膜、涂层材料、晶体稀土材料等,也与摩擦学有关。

以上仅是摩擦学应用领域的一小部分,其实摩擦学在工业、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二、摩擦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摩擦学在机械设计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许多机器的稳定性、耐久性、人机交互性等方面的性能,与摩擦学的应用相关。

1.摩擦材料的选择在机械设计中,摩擦材料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在制动系统中,制动器摩擦衬垫的材料对于性能和使用寿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选材时,必须考虑到材料的摩擦性能、耐磨性、抗腐蚀性等,这就需要涉及到摩擦学知识。

2.摩擦力的控制在机械设计中,摩擦力的控制非常重要。

例如在工业机械的设计中,需要借助降低机械变形和能量损失的方式来减少摩擦。

摩擦力的控制还可以通过材料处理、设计调整等方式来实现。

3.润滑剂的选择在机械设计中,润滑剂在工作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润滑剂不仅能减少摩擦力,还能延长机器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机械设计摩擦学基础

机械设计摩擦学基础
*
3、流体摩擦 指摩擦表面被流体膜隔开,摩擦性质取决于流体内部分子间粘性阻力的摩擦。流体摩擦时的摩擦系数最小,且不会有磨损产生,是理想的摩擦状态。
4、混合摩擦 指摩擦表面间处于边界摩擦和流体摩擦的混合状态。两摩擦表面之间同时存在边界膜和较厚的油膜,也可能有个别的微凸体直接接触。
*
粘着磨损 也称胶合,当摩擦表面的轮廓峰在相互作用的各点处由于瞬时的温升和压力发生“冷焊”后,在相对运动时,材料从一个表面迁移到另一个表面,便形成粘附磨损。
疲劳磨损 也称点蚀,是由于摩擦表面材料微体积在交变的摩擦力作用下,反复变形所产生的材料疲劳所引起的磨损。
腐蚀磨损 当摩擦表面材料在环境的化学或电化学作用下引起腐蚀,在摩擦副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磨损即为腐蚀磨损。
*
摩擦 是相对运动的物体表面间的相互阻碍作用现象;
磨损 是由于摩擦而造成的物体表面材料的损失或转移;
润滑 是减轻摩擦和磨损所应采取的措施。
关于摩擦、磨损与润滑的学科构成了摩擦学(Tribology)。
摩擦学
摩擦学是研究相对运动的作用表面间的摩擦、磨损和润滑,以及三者间相互关系的理论与应用的一门边缘学科。
“机械说” 产生摩擦的原因是表面微凸体的相互阻碍作用;
“分子说” 产生摩擦的原因是表面材料分子间的吸力作用;
一、摩擦机理
“机械-分子说” 两种作用均有。
2.2 摩擦学基本理论
*
三、 4种摩擦状态
1、干摩擦
2、边界摩擦
指相对运动表面间无任何润滑剂或保护膜的摩擦。
两摩擦表面间存在一层极薄的起润滑作用的膜,有的只有一两层分子厚 ,其摩擦性质取决于边界膜和表面的吸附性能时的摩擦。
磨损是运动副之间的摩擦而导致零件表面材料的逐渐丧失或迁移。

摩擦学的研究对象及应用

摩擦学的研究对象及应用

摩擦学的研究对象及应用摩擦学是研究物体表面接触和相互运动中的摩擦行为的科学学科。

它涉及到材料表面特性、摩擦力与摩擦系数、润滑机理以及摩擦磨损的影响因素等多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摩擦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固体、液体以及气体界面之间的摩擦力和磨损行为。

在固体的摩擦学研究中,它主要关注固体与固体之间的摩擦效应,如金属、陶瓷、塑料、复合材料等材料之间的摩擦与磨损。

而在液体的摩擦学研究中,主要关注流体介质中摩擦与阻力的产生与减小,如润滑油在机器设备中的应用。

在气体的摩擦学研究中,主要关注气体介质中的摩擦与气体流动的特性,如气体润滑与气体密封等。

摩擦学在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机械工程中,摩擦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摩擦学,可以了解摩擦力对机械设备的影响,以及如何设计与选用合适的润滑材料和润滑方式来减少摩擦磨损,提高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其次,在汽车工程中,摩擦学的研究为车辆的制动系统、发动机和悬挂系统等关键部件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另外,摩擦学在航空航天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例如减小航空发动机的摩擦和热损失以提高燃油效率。

此外,摩擦学还在材料科学、电子学、生物医学领域以及纳米科技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摩擦学的研究也引发了一些热门领域的兴趣,例如润滑和摩擦控制技术、摩擦降低技术、自润滑材料、摩擦与磨损的表征与评估方法等。

润滑和摩擦控制技术是通过使用润滑材料和优化润滑方式来降低摩擦力和磨损的技术。

摩擦降低技术是通过利用减小表面粗糙度或引入润滑层等方法来降低摩擦力的技术。

自润滑材料是指具有自我润滑性能的材料,例如凝胶、聚合物、润滑涂层等,它们能够在工作过程中持续释放润滑剂以减小摩擦力。

而表征和评估摩擦与磨损的方法包括表面形貌分析、摩擦力测试、磨损机理分析等,通过这些手段可以更好地了解摩擦与磨损的本质以及评估材料的摩擦性能。

总之,摩擦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不仅有着广泛的研究对象,涵盖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不同状态的介质,还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机械工程、汽车工程、航空航天领域以及材料科学等。

机械工程中的摩擦学理论研究

机械工程中的摩擦学理论研究

机械工程中的摩擦学理论研究摩擦学是机械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分支,涉及到各种摩擦现象的分析与解决方案。

摩擦学理论的研究对于提高机械装置的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以及减少能源损耗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摩擦学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其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摩擦学的基本概念摩擦学是研究两个物体之间相对运动产生的力与接触面之间压力之间的关系以及摩擦力的起源与性质的学科。

摩擦力可以分为干摩擦力和润滑摩擦力两种类型。

干摩擦力是指无润滑剂存在时,两个物体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力;润滑摩擦力是指润滑剂存在时,润滑油膜起到缓冲作用后形成的摩擦力。

了解和研究这些摩擦现象对于设计和制造高效的机械设备至关重要。

二、摩擦学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1. 摩擦学在机械零件设计中的应用机械零件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摩擦力对零件的影响。

例如,在滚动轴承的设计中,需要考虑滚子和滚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摩擦力,以避免因摩擦力过大而导致零部件的损坏。

此外,摩擦学还涉及到材料的选择以及表面处理等方面,以提高零件的耐磨性和摩擦性能。

2. 摩擦学在润滑剂研究中的应用润滑剂在机械系统中起到减少摩擦和磨损的作用。

因此,研究润滑剂的性质和效果对于提高机械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

摩擦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润滑剂的流动性、黏度、润滑膜的形成以及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变化规律。

这些理论的应用可以指导制定合理的润滑剂选择和使用方案,减少机械系统的摩擦和磨损。

三、摩擦学理论研究的挑战尽管摩擦学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被广泛接受,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难题需要克服。

首先,摩擦学理论研究需要考虑到各种条件下的摩擦现象,包括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高温、高速、冲击等极端工况下的摩擦行为。

其次,摩擦学的研究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材料的特性、润滑剂的性质、表面处理等。

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与耦合关系使得摩擦学的理论研究更加复杂和困难。

四、未来的研究方向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揭示摩擦学的本质和规律。

摩擦学理论

摩擦学理论

摩擦学理论摩擦学理论是关于摩擦现象的研究,是材料科学、力学和化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

摩擦学理论涉及了摩擦的各个方面,包括摩擦力的产生机制、摩擦表面的形态和性质、润滑剂的作用、摩擦磨损机理等。

摩擦学理论的研究对工程制造和材料科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指导现代工业生产的进步和产品的优化,也可以为新材料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1. 摩擦力的产生机制摩擦力是在两个物体接触的表面上产生的一种力,是由于两个物体表面微观形态的不规则性导致的。

在两个物体表面接触时,它们之间产生了各种应力和变形,导致接触面的形态改变和互相嵌入,这就形成了摩擦力。

而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接触力、表面形态、材料力学性质、润滑条件等因素都有关系。

2. 摩擦表面的形态和性质摩擦表面的形态和性质对摩擦力的大小和性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摩擦过程中,物体表面的形态会发生变化,形成颗粒、凸缩或其他微观结构,这些结构会影响物体之间的接触变形和应力分布,从而改变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而在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过程中,表面性质的差异也会导致摩擦力的变化,比如表面的粗糙程度、化学成分、硬度等。

3. 润滑剂的作用润滑剂是一种能够减少物体表面摩擦的化学物质,可以降低摩擦力,减少磨损和热量的产生。

润滑剂的作用可以通过两种机制实现:一种是分子层润滑,润滑剂分子与物体表面分子形成一层保护膜,使物体表面光滑并且防止直接接触;另一种是滚动润滑,润滑剂作用在物体之间,减少物体之间的接触,在润滑层中发生滚动运动,从而减小了摩擦力的产生。

4. 摩擦磨损机理摩擦磨损是摩擦学理论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包括摩擦表面的磨损机理、材料的磨损机理、表面处理方式对磨损的影响等。

摩擦磨损的主要机制包括粘着磨损、表面疲劳磨损、压痕磨损等。

在这些机制中,表面的化学成分、硬度、表面处理方式等的差异都会对摩擦磨损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综上所述,摩擦学理论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摩擦学理论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为工程制造和材料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摩擦学的研究与应用

摩擦学的研究与应用

摩擦学的研究与应用第一章摩擦学的基础概念摩擦学是机械工程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力的特性和规律。

在现代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摩擦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理解和控制摩擦成为降低能量损失、提高机械效率和稳定性的关键。

摩擦可分为干摩擦、润滑摩擦和粘着摩擦三种。

干摩擦是指在无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物体表面间直接相互接触而产生的摩擦力。

润滑摩擦则是在物体表面间插入合适的润滑剂,以使物体表面间接触,减小摩擦力的一种摩擦。

粘着摩擦则是指物体表面间出现的一种间接摩擦,例如吸附、化学反应过程等。

第二章摩擦学的研究方法摩擦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试验研究和理论研究两种。

试验研究是对不同材质、不同接触条件下作用力、摩擦力、表面变形、表面磨损等进行实验测量,从而研究摩擦学规律。

而理论研究则是采用数学模型,通过对摩擦力、表面变形、表面磨损等进行分析、推导,从而探究摩擦过程的本质规律。

常用的摩擦试验仪器有摩擦副试验机、转动摩擦试验机等。

然而,由于摩擦过程十分复杂,无法通过单一的试验方法完全揭示其规律。

因此,研究摩擦学必须综合应用多种试验方法,如红外光谱、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

第三章摩擦学的应用摩擦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中,研究摩擦学规律是提高机械制造工艺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汽车工业中,人们通过涂覆表面润滑剂或使用液压升降器、减震器等装置,有效地降低了摩擦力、延长了试验机器的寿命。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更是广泛应用于干式切削、高速切削、摩托车启动器、机械密封等领域。

此外,摩擦学还被应用于运动学领域。

在竞技运动中,摩擦与运动员体能、运动装备的接触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针对冰上运动的摩擦力学研究,在保持足够附着力的同时减小空气阻力,从而提高滑行轨迹和速度。

总之,摩擦学作为一门交叉性强的学科,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活安全、提升机械性能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摩擦学基本知识

摩擦学基本知识

摩擦学基本知识目录1. 摩擦学简介 (3)1.1 摩擦学的定义和学科范围 (4)1.2 摩擦学的重要性与应用领域 (5)2. 摩擦的分类与机制 (6)2.1 摩擦的分量和类型 (7)2.2 摩擦机理的基本概念 (8)2.3 不同表面相互作用的摩擦特性 (9)3. 摩擦因数的测定与预测 (10)3.1 摩擦因数的测定方法 (13)3.2 摩擦因数的预测模型 (14)3.3 摩擦因数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16)4. 接触力与接触压力 (17)4.1 接触力产生的基本原理 (18)4.2 接触压力分布分析 (19)4.3 表面纹理与非线性接触压力 (21)5. 摩擦系数与磨损 (22)5.1 摩擦系数的影响因素 (23)5.2 磨损理论与磨损机制 (25)5.3 表面损伤与摩擦副寿命 (26)6. 润滑理论与技术 (27)6.1 润滑的基本原理 (29)6.2 润滑剂的种类与性能 (29)6.3 润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30)7. 润滑与摩擦学研究进展 (32)7.1 高温润滑与表面化学 (33)7.2 纳米润滑与摩擦纳米技术 (34)7.3 非传统润滑方法 (36)8. 摩擦与润滑系统分析 (37)8.1 摩擦与润滑系统的建模 (38)8.2 系统分析和仿真方法 (39)8.3 设计原则与优化方法 (42)9. 摩擦与润滑材料 (43)9.1 摩擦与润滑基体材料 (44)9.2 摩擦系数与材料特性 (46)9.3 摩擦与磨损材料的研究 (47)10. 表面工程与表面特征对摩擦的影响 (48)10.1 表面工程技术 (50)10.2 表面特征与摩擦性质 (51)10.3 表面处理与润滑原理 (52)11. 摩擦与润滑的可持续性与环境考量 (54)11.1 环境保护与绿色润滑 (55)11.2 可持续设计与材料选择 (56)11.3 摩擦与润滑的节能减排 (57)12. 摩擦与润滑的科技伦理与社会责任 (58)12.1 专利与知识产权保护 (59)12.2 技术创新与科技伦理 (61)12.3 摩擦与润滑的社会责任 (62)13. 摩擦与润滑的未来趋势 (63)13.1 新兴技术的应用前景 (64)13.2 智能化与信息化在摩擦学中的应用 (65)13.3 摩擦学与当代科技发展的交融 (66)1. 摩擦学简介摩擦学是一门研究涉及相互接触并相对运动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摩擦学研究及其应用

摩擦学研究及其应用

摩擦学研究及其应用摩擦学是研究固体相互接触时表面间微观相互作用的学科,摩擦学理论是许多工程、科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理论。

摩擦学的研究有助于发展新型的摩擦材料,提高产品的性能,降低产品磨损以及扩展摩擦材料的应用领域。

一、摩擦学的基本原理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间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主要与两个物体间的摩擦系数以及物体间的压力有关。

摩擦系数是物体间相互接触时的摩擦特性,通常用μ表示,可以分为干摩擦系数和润滑摩擦系数。

干摩擦系数指在无任何润滑剂存在的情况下,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系数。

而润滑摩擦系数指在润滑剂的存在下,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系数。

摩擦是由于固体表面之间的互相接触作用而产生的,主要包括离子键、分子键、Van der Waals力等。

这些力作用下,固体表面间存在摩擦,进而限制固体相互间的相对运动。

而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间的摩擦系数、受力的面积、物体的质量大小以及摩擦力的方向等因素有关。

二、摩擦学的应用摩擦学的研究和应用广泛,从机械工程、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化学工业、电子工业、微电子工业、医学、生物工程等领域都能够看到摩擦学的身影。

以下简要介绍摩擦学在几个领域的应用:1.机械工程领域的应用机械工程是摩擦学最广泛应用的领域之一。

例如,针对汽车行业,汽车的刹车系统的设计和制造需要考虑摩擦系数以及摩擦材料的性能。

同时,在润滑系统设计方面也需要有摩擦学理论的指导,从而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性能。

此外,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摩擦学理论也是制造过程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例如,在空气动力学领域,涉及到飞机或者火箭的发动机中,需要润滑材料具有极高的性能和极高的摩擦系数。

2.电子工业领域的应用摩擦学在电子工业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例如,在微电子制造过程中,精细的电子元件需要用到非常好的润滑材料,以保证元件的制造质量;同时,在磁盘驱动器的生产过程当中,需要涉及到多面磁头的碟片表面摩擦适合性的问题,以达到在高速旋转时切换盘片的目的。

摩擦学ppt

摩擦学ppt

对于尺寸在毫米以下甚至毫微米级范围的微 型机械,如可清除血管内壁沉积物的微型机器人 等,此时表面效应非常明显,摩擦则是重要的因 素之一。 在通讯卫星中,天线需要精确的定位机构和 展开机构,要求轴承扭矩在7—10年内不变,经过 107 次循环使用后精度不变,此时必须研制新型 润滑剂以减少微观尺度的摩擦力和磨损的变化。
纳米摩擦学研究方法
(1)现代表面分析方法 纳米摩擦学的实验广泛应用表面力仪 (SFA)和扫描探针技术.包括扫描隧道显微 镜 (ST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激光检 测摩擦力显微镜(FFM)。它们用于测量原 子尺度的表面形貌和表面微观动态力学行 为.在微磨损、微划痕、纳米磨损与超精 加工以及分子膜边界润滑等研究中发挥巨 大的作用。
2.表面形态与混合润滑理论
摩擦学现象发生在极薄的表面层, 因此对于摩擦表面形态的形成、变化 和作用的分析,将深化摩擦学机理研 究,并就改善使用性能寻求合理的表 面形态和工艺方法提供依据。研究内 容包括:表面形貌的表征及其摩擦学 效应,表面物理化学状态在摩擦、磨 损过程中的行为与变化等。
分析表明,工程中大多数摩擦表面是 处于混合润滑状态,即部分润滑膜与表面 粗糙峰点相接触同时存在。磨损的发生是 混合润滑状态的特性。 目前有关混合润滑的设计尚停留在半 经验阶段,因此建立工程适用的混合润滑 设计理论是当前急迫的任务。这一领域的 研究集中在:部分膜润滑和微观弹流润滑 理论,各类润滑膜的失效准则和润滑状态 转化过程,粗糙表面的接触分析与载荷分 配,混合润滑的模型化和定量化研究等。
3.磨损形成机理及其控制
研究目的在于了解磨损形成过程、变化及其影响因 素,从而寻求提高耐磨性和控制磨损的措施。工程中的 磨损现象多种多样,根据形成机理可归纳为:磨粒磨损、 粘着磨损、疲劳磨损、化学腐蚀磨损等基本类型。实际 机械中的磨损大多是几种磨损类型同时发生,因此磨损 研究必须强调针对性,即密切结合各种典型零件的具体 工况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在累积数据的基础上,建立磨 损机理以及抗磨损设计方法与对策. 实际零件的磨损经历着复杂的过程,涉及因素很多, 包括工况参数、材料与表面形态、润滑与环境介质的作 用等的影响。因此,磨损研究还应强调运用多学科的综 合研究和系统工程分析的方法。

摩擦学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

摩擦学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

摩擦学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摩擦是指两个物体表面相对运动时由于相互接触而产生的阻力现象,它是工程学、物理学、材料学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基础理论。

摩擦学是研究材料表面摩擦行为、摩擦现象的发生、摩擦力的产生及其与其他物理性能关系的学科。

本文将从摩擦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摩擦学的基础理论1. 摩擦力的产生机理摩擦行为的产生是由于接触表面的几何形状和表面材料性质不同,在相互接触的过程中,由于分子间力和表面形貌所导致的相互作用力,使得接触界面出现局部的非弹性变形和平面内的相对移动,从而产生摩擦力。

在摩擦过程中,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滑动速度以及对接面的实际接触面积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2. 摩擦学中的基本参数在摩擦学的研究过程中,通常需要了解和考虑的基本参数包括:摩擦系数、界面温度、压力、表面形貌、物体材料性质等。

摩擦系数是由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与垂直于物体接触面方向的另一个力(如重力或施加的压力)之比,它是反映摩擦性能的一个基本指标。

同时,界面温度、压力与摩擦系数具有复杂的力学和热学关系,二者相互影响,彼此耦合,对摩擦行为及其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3. 摩擦学的实验研究为了探索摩擦学的基本规律和行为,人们设计了许多实验研究。

在这些实验中,常见的方法包括:滑动摩擦试验、滚动摩擦试验、组合摩擦试验以及摩擦磨损试验等。

这些实验通常能够测定摩擦系数、摩擦力、接触压力等参数,并对其机理和相互作用进行分析。

二、摩擦学的应用研究1. 摩擦副设计在制造机械设备和各类传动系统时,与之相关的摩擦副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实际工作条件,选用合适的材料和表面处理方式,以便达到所需的设计要求。

微机电系统(MEMS)的应用也需要考虑材料选择和表面加工等问题,以便在尽可能小的空间内实现合理的机械传动。

2. 摩擦-磨损机理摩擦-磨损机理是摩擦学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常情况下,摩擦副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磨损,这不仅会降低机械性能,还可能会使其失效。

摩擦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摩擦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摩擦学原理知识点整理1.摩擦力的定义和表达式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通常用F来表示摩擦力,其大小与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A和物体间的摩擦系数μ有关,可以用公式F=μN来表示,其中N是正压力。

2.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当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克服静摩擦力才能开始运动。

静摩擦力的大小一般大于动摩擦力。

一旦物体开始运动,摩擦力会变为动摩擦力,其大小通常较小,并且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

3.摩擦系数的意义摩擦系数μ是描述两个物体之间摩擦程度大小的物理量。

摩擦系数越大,摩擦力就越大,物体间的摩擦越明显。

摩擦系数的大小与物体的性质相关,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到。

4.摩擦力的影响因素除了两物体间的摩擦系数之外,摩擦力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物体的表面状态、压力、速度等。

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压力的增大会使得摩擦力增大。

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动摩擦力就越小。

5.一维理想化模型和摩擦力的变化趋势在一维理想化模型中,摩擦力和物体的压力成正比。

当物体间的压力小于其中一临界值时,摩擦力是静摩擦力,大小为μsN;当压力大于临界值时,摩擦力为动摩擦力,大小为μkN,其中μs是静摩擦系数,μk 是动摩擦系数。

6.摩擦力的减小和消除为了减小或消除摩擦力,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例如,在两物体接触面上涂抹润滑剂,可以减小摩擦力。

选择适当的材料,使接触表面光滑,也可以降低摩擦力。

此外,采取外力来克服摩擦力,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

7.摩擦学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总之,摩擦学原理是研究摩擦现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它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摩擦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摩擦系数的意义和变化趋势,以及摩擦力的减小和消除方法,对于改进机械设备和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界面分子膜物理性态

Israelaohvih等人提出摩擦界面的分子薄膜 具有3种物理模型,即类固体(凝结状),玻璃态、 类液体(熔融状)。并认为粘滑是薄膜在类固体与 类液体之间周期性相变的过程,凝结时粘着,熔 融时滑动。当超过临界速度时,分子膜因来不及 凝结而保持熔融状态的平滑运动。边界润滑状态 下的滑动摩擦反映分子膜在剪切中的能量消耗。 实验研究表明,摩擦副表面相对滑动使界面上分 子膜剪切所产生的能量消耗与润滑材料聚合物的 粘弹性行为以及表面粘着滞后现象密切相关。
纳米摩擦学的学科基础是现代表面科学,在理论分析中 主要采用计算机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建立一 个离散的粒子系统来模拟所研究的摩擦表面和界面行为,利 用嵌入原子模型或蒙特卡罗模型和数值分析技术,计算系统 中所有粒子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再由统计平均得到该系 统的宏观性质和行为。大尺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系统可由上 千个粒子组成,模拟的空间尺度达到纳米,时间尺度达到毫 微微秒(fem-toseoond)。系统中各粒子间的作用根据量子力 学计算,而整个系统的轨迹则由牛顿运动方程来确定。分子 动力学模拟已经成功地应用于仿真相对运动表面间的接触粘 着、材料转移、相转变和分子薄膜的分子结构有序行为。纳 米摩擦学的实验测试仪器广泛采用表面力测量仪(SFA)和扫 描探针显微镜(SPM),SPM包括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 力显微镜(AFM)和摩擦力显微镜(FFM)。用它们来测量表面原 子尺度的形貌和力学性能,揭示摩擦过程中表面微观动态行 为。这些仪器在微摩擦和粘着机理及其与形貌的相关性、表 面微划痕、磨损与超精加工以及分子膜边界润滑等的研究中, 已经发挥巨大的作用。

19 世纪末,开创了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研究模式。
到了20 世纪20年代以后,摩擦学发展成为涉及力学、热处理、材料科 学和物理化学等的边缘学科,从此开创了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模式。 1965 年首次提出 Tribology(摩擦学)一词,简要地定义为“关于摩 擦过程的科学”。 随着现代测试技术和计算技术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摩擦学 工作者在科研实践中意识到未来摩擦学的发展趋势是由宏观性能的考 察深入到微观机理、性能,从而发展了纳米摩擦学。
2.4固体微摩擦或超滑状态
利用AFM对微摩擦的研究表明,分子光滑表面的微观摩擦因数远低于宏观摩 擦因数。微摩擦力直接与接触面积和粘着极限剪切应力有关。通过对摩擦力与 表面形貌二维分布图像的对照分析表明,二者分布相互对应,并具有相同的变化 周期。但是最大摩擦力与最大粗糙峰高度在位置上存在一定的偏移,这是由于零 件表面加工中粗糙峰的非对称性引起的。
2.5微划痕与微磨损
采用AFM的探针对表面的微压痕实验,根据压下载荷和 压痕投影面积可以测量材料纳米尺度的微硬度,还可以研究 材料微观弹性行为和材料粘着转移。实验表明,材料纳米尺 度的硬度和弹性都比宏观数值高,因而材料抗微观磨损能力 提高。微磨损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磁记录装置。文献表明,微 磨损集中发生在表面划痕处,而划痕又萌生于表面缺陷,无 缺陷和初始划痕的地方抗磨损能力强,因而微磨损的分布是 不均匀的。Belak等人对于纳米切削加工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表明,金刚石单点刀具切削金属铜时,切屑仍保持为晶体, 切削中的塑性变形机制是产生位错,刀刃构成直线位错源。 而切削共价材料硅时,硅原子粘附在刀具表面,切削中的应 力引起硅材料非晶化,切屑为非晶体。

纳米摩擦学的历 史回顾发展过程
摩擦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 生产要求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有关摩擦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末,Amontons 在1966年通过对 现象的观察与实验,首次归纳出固体摩擦定律。
18世纪摩擦学的特点是以试验为基础的经验研究模式。



到此后,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 摩擦学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国际上开始兴起纳米摩擦学研 究时,我国摩擦学工作者迅速启动该领域的研究,并取得 可喜的研究成果。

纳米摩擦学是在原子、分子尺度(0.1~100mm)上研究 相对运动界面的摩擦、磨损与润滑行为和机理。它是一种新 的研究模式与思维方式,即从分子、原子尺度上揭示摩擦磨 损和润滑机理,建立材料微观结构和宏观特性之间的构型关 系,因此更加符合摩擦学的研究规律,标志着摩擦学学科发 展到一个新阶段。
2.1表面接触与粘着
宏观摩擦学认为,滑动摩擦过程中存在的表面 接触、粘着、磨损等现象是由载荷作用下材料的体 相变形所致,而不考虑界面间的分子作用。纳米摩 擦学的近期研究结果表明,表面力或表面粘着能是 产生变形和粘着的主要原因,某些材料甚至在零载 荷时由于表面力作用将出现接触和变形。Landman 等人进行大尺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硬的镍探 针向软的金基片之间的法向移动过程。在法向趋近 过程中,当接近到4人时,基片表面逐渐向探针鼓 起,尔后突然向探针形成金的单分子粘着层。当探 针插入基片后,基片晶格出现滑移和大范围的塑性 流动。在分离过程中,基片材料韧性拉伸,形成丝 状的“颈缩”,最后断裂。以上分析已被AFM实验 所证实。
人们在摩擦研究中试图最大限度地降低摩擦,寻求实现零摩擦或超滑 (superlubri)状态的可能性。
Hirano和Shinio对零摩擦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1990年他们根据Frenkel 一Kontorova动能方程计算了固体摩擦中原子运动的能量变化,得出对于三维系 统,非绝热运动条件不存在,即原子运动属于绝热过程的结论。同时,根据一维 原子运动系统的准稳态滑动(即极低速滑动)分析证明超滑区存在,并指出滑动速 度越高,粘着作用强度越低,就越容易实现超滑。随后Shinjo和Hirano又分析计 算了多维运动系统固体摩擦中原子运动的能量变化。得出多维系统原子运动具有 柔性,此时更容易获得超滑条件;固体摩擦还具有各向异性性质,摩擦系数与两 表面晶格方向之间的错位角有关等结论,并通过实验验证。
例如:大容量、高密度计算机磁记录装置中,磁头与磁介质 之间的距离小于50nm,而软磁盘磨损率应该小于一层原子 /10~100km,硬磁盘磨损率要求为零。为此,人们利用纳米 材料和表面改进技术研究磁盘表面图层,如:类金刚石膜、 Ni-P非晶膜和非晶碳膜等硬盘材料作为磁盘表面膜以及应用 LB膜技术在固体表面通过单分子膜组装构成分子有序润滑薄 膜,这些表面图层具有优异的减摩耐磨性能。研究表明单分 子层的LB膜可使金属薄膜的动摩擦因数由0.8降至0.2。 现代机械科学的发展出现机械一体化、超精密化和微型 化的趋势,许多高新技术装备(如微电子装置、微型机器人、 医疗器械和精密测试仪器)的摩擦副间隙常处于纳米量级。 此外,微型机械中受尺寸效应的影响使表面黏着力、摩擦力 和润滑膜粘性力相对于传统机械中的体积力而言显得十分突 出,因而微摩擦磨损和纳米薄膜润滑就成为这些设备研制中 的关键问题。
纳米摩擦学的研 究意义和特点
Hale Waihona Puke 纳米摩擦学是90年代兴起的纳米技术的重要分支,有着 广泛的应用需求。随着精密机械和高新技术装备的发展,特 别是纳米科技所推动的新兴学科,例如:纳米电子学、纳米 生物学和微机电系统的研究都涉及到微观摩擦和表面界面行 为。由于尺度效应和表面效应的影响,这些问题所遵循的规 律已不再是宏观摩擦学原理。 纳米摩擦学是摩擦学学科的创新与拓展,具有重要的理 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纳米摩擦学提出了一种新的 思维方法,由于摩擦副材料和润滑膜的宏观特性与它们的纳 米尺度的结构密切相关,纳米摩擦学从原子、分子的微观结 构出发,研究材料的宏观摩擦学特性,从而建立其构性关系, 必将深入揭示摩擦学机理、推动性能模化和量化研究,进而 建立符合工程应用的摩擦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在应用研究方面,纳米研究学还包括在纳米尺度上有目的地 排布原子,以及进行表面和界面分子工程研究,通过表面改 性和实现新的润滑状态来改善材料的减磨抗磨性能。
S.Tarasov将纳米Cu粉加入到发动机润滑油中,发现在高 载荷及高速下,纳米Cu能有效地提高润滑油的抗磨性能,且能 降低摩擦。这些结果说明纳米金属粉具有显著改善润滑油抗磨 减性能的效果。俄罗斯利用纳米金刚石作润滑油添加剂生产了 牌号为N—50A磨合润滑剂,专门用于内燃机磨合。该产品可使 磨合时间缩短50%-90 %,同时可提高磨合质量,节约燃料, 延长发动机寿命。若用于精密加工机床的润滑, 该油品较普 通机床油减少用油50%。 尽管将纳米微粒加入到润滑材料中显示了优良的性能,但 是其中也有问题存在,如纳米微粒的分散。因为纳米微粒具有 大的比表面积,它们很容易就团聚在一起,而且只要它们团聚 在一起,再次分散就会非常的困难。团聚在一起的纳米微粒, 非但不能改善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反而会造成很严重的破坏。 所以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也是迫在眉急的。
纳米摩擦学的研 究现状和前景
目前,针对纳米润滑油添加剂摩擦学性能的研究已经受 到了广泛关注。随着微观摩擦学的进展,纳米级金属粉作为 新型润滑介质添加剂在近年来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有研究 表明纳米金属粉作为添加剂加入润滑油中表现出了极好的极 压性能,超细金属粉以适当方式分散于各种润滑油中可形成 一种稳定的悬浮液,这种润滑油每升中含有数百万个超细金 属粉末颗粒,它们与固体表面相结合,形成一个光滑的保护 层,同时填塞微划痕,从而大幅度降低摩擦和磨损,尤其在 重载、低速和高温振动条件下作用更为显著。纳米金属粉制 成的浓缩液具有许多一般润滑油添加剂不可比拟的优良性能、 作用机理,有以下几种观点: (1)、吸附、渗透和摩擦化学反应观点。 (2)、滚珠观点。 (3)、载体作用观点。 (4)、沉积膜观点。
2.2边界润滑中的粘一滑现象
近期关于边界润滑状态下的粘滑现象的微观研究取得重要 进展。通过SFA研究静摩擦特性,得出粘滑过程中滑动发生时, 相应于在该润滑膜厚度下分子层数具有的界面粘着能处于最小 值。极限剪应力(单位面积的静摩擦力)与分子层数存在着定量 关系,而且各个分子层之间的剪应力不同,彼此可相差一个量 级。此外,当润滑膜的分子层数不变时,极限剪应力的数值与 滑动速度、载荷无关。体相状态完全不同,它是一种分子有序 排列的“约束流体”。当膜厚小于5一10个润滑剂分子直径时, 连续介质和牛顿粘度的概念已不适用,界面间的作用主要是 “结构化”力,即迫使液体分子规律排列的力。“结构化”力 随间隙改变在吸力和斥力之间振荡,周期等于液体原子平均直 径。粘滑交替是滑动摩擦的固有特征。当边界膜分子层数减少 时,静、动摩擦交替的幅值增加,而变化频率减少。随着滑动 速度增加,幅值降低,频率增加,直到临界速度时,粘滑现象 完全消失。某些聚合物如乙酸双十六烷氯化二甲基钱的单分子 层边界润滑膜在更高的滑动速度下,将出现超动(superkineti) 摩擦,呈现出比通常的动摩擦更低的摩擦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