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及诊疗指南
尿路感染及诊疗指南
尿路感染及诊疗指南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由细菌感染尿道、膀胱或肾脏引起。
尿路感染的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腹胀、血尿等。
诊断尿路感染通常通过尿液分析,确定感染的细菌和抗生素敏感性。
本文将介绍尿路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该疾病。
一、诊断标准尿路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
常见的诊断标准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下尿路症状,并伴有尿液分析或尿培养阳性结果。
确诊尿路感染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存在典型的尿路感染症状,如尿痛、尿频、尿急等;2. 阳性的尿液分析或尿培养结果,细菌数量≥10^3 CFU/ml,且单一菌种生长,或酒精酸杆菌数量为10^2 CFU/ml。
二、治疗原则尿路感染的治疗原则包括抗菌治疗和辅助治疗。
抗菌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目的是消除细菌感染并缓解症状。
辅助治疗主要包括保持良好的水分摄入、适当的休息和避免刺激性食物等。
三、抗菌治疗方案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物敏感性测试,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一线药物包括头孢菌素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以及硝基呋喃类药物。
具体的治疗方案如下:1. 对于尿频、尿急等下尿路症状轻微的患者,可选择口服一线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药物。
2. 对于症状明显且泌尿系感染症状较重的患者,可选择口服或静脉注射氟喹诺酮类药物。
3. 对于复发性尿路感染的患者,应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测试,并根据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四、辅助治疗辅助治疗在尿路感染的康复中起到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辅助治疗方法:1. 充足饮水:保持良好的水分摄入可以促进尿液排出,减少细菌滞留。
2. 休息与调节饮食:尿路感染时,适当的休息可以提高身体免疫能力,调节饮食可以减轻胃肠的负担。
3. 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食物、酒精和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加重症状,应尽量避免。
五、注意事项在尿路感染的治疗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坚持完成疗程:尿路感染通常需要7-14天的抗生素治疗,患者需要按时并坚持完成疗程。
尿路感染及诊疗指南
常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属、假单胞菌属
、白色念珠菌属
感染途径
直接感染
泌尿系统周围器官、组织感染时,病原菌偶可直接侵入泌 尿系统
淋巴道感染
罕见,盆腔和下腹部器官感染时,病原菌可从淋巴道感染 泌尿系统
机体防御功能
正常情况下,进入膀胱的细菌很快被清除,是否发生 尿路感染除与细菌的数量、毒力有关外,还取决于机 体的防御功能
辅助检查
(一)尿液检查 常规检查 白细胞排泄率 细菌学检查 亚硝酸盐还原试验 其他:尿比重、尿渗透压、肾小管酸中毒
辅助检查
常规检查 可有白细胞尿、血尿、蛋白尿 • 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HP称为白细胞尿,对尿路感染诊 断意义较大 • 部分肾盂肾炎患者可见白细胞管型 • 部分患者有镜下血尿,尿沉渣镜检红细胞数多为310/HP,呈均一性红细胞尿,极少数急性膀胱炎可出现 肉眼血尿 • 蛋白尿多为阴性-微量
膀胱输尿管反流 机体免疫力低下
–
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长期卧床、严重的慢性病、 艾滋病等 脊髓损伤、糖尿病、多发性硬化→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障碍 →长时间尿液潴留和/或应用导尿管引流尿液
神经源性膀胱
–
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
妊娠
–
孕期输尿管蠕动功能减弱,暂时性膀胱输尿管活瓣关闭不全 、妊娠后期子宫增大致尿液引流不畅 女性尿道短,中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致尿路梗阻 性生活将尿道口周围细菌挤压入膀胱 导尿、留置导尿管、膀胱镜和输尿管镜检查、逆行性尿路造 影→尿路黏膜损伤、将细菌带入尿路 肾发育不良、肾盂及输尿管畸形、移植肾、多囊肾
可能由于逼尿肌与膀胱括约肌功能不协调、妇科或肛
周疾病、神经焦虑等引起,也可能是衣原体等非细菌 感染造成
尿路感染临床指南和诊疗常规
尿路感染临床指南和诊疗常规尿路感染【概述】泌尿系统感染又称尿路感染,是致病菌侵入泌尿系统内大量繁殖而引起的炎症。
致病菌大多为革兰阴性杆菌(大肠杆菌最常见)。
好发于女性及尿路梗阻患者。
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包括肾盂肾炎和输尿管炎)和下尿路感染(包括膀胱炎和尿道炎)。
【临床表现】1.急性肾盂肾炎(1)全身感染症状:包括突发寒战、高热,体温上升至39℃以上,头痛、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呕吐等。
常伴有白细胞计数升高和血沉增快。
(2)泌尿系统症状: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单侧或双侧腰痛,肾区压痛、肋脊角叩痛明显。
尿液外观浑浊,可见脓尿或血尿。
2.膀胱炎起病急骤,以泌尿系统症状为主,尿频、尿急、尿痛明显,常见终末血尿,多无全身感染症状,少数可有低热。
3.实验室检查(1)尿常规检查:尿中白细胞增多,若见白细胞管型,则说明肾脏有感染。
红细胞也可增多,甚至为肉眼血尿。
尿蛋白可增多。
(2)尿细菌检查:不沉淀尿涂片镜检10个视野,平均有一个以上细菌者为阳性。
(3)尿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是诊断尿路感染的主要依据。
临床常用清洁中段尿作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菌落计数≥10的5次方/ml者为尿路感染,≤10的4次方/ml者为污染,10的4次方~10的5次方/ml之间者为可疑。
(4)尿荧光免疫反应试验和尿酶测定等用于尿路感染的定位。
(5)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可轻度或中度增加,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血沉加快,多见于急性肾盂肾炎。
4.影像学检查包括泌尿系平片、尿路造影、B超、CT、磁共振和放射性核素检查等,有助于了解尿路情况,发现引起感染发作的不利因素和相关疾病。
【诊断要点】1.有既往发病史及相关疾病。
2.有典型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10的5次方/ml;或尿细菌检查阳性结合临床症状确诊。
4.影像学检查利于明确病因和鉴别诊断。
【治疗方案及原则】1.一般治疗症状明显时需卧床休息,多饮水,勤排尿,予易消化、富含热量和维生素饮食。
泌尿系感染诊断及治疗完整版ppt
表15-1 复杂性尿路感染潜在诱发因素
留置导尿管,支架管,或间歇性膀胱导尿
残余尿>100ml 任何原因引起的梗阻性尿路疾病,如膀胱出口梗阻、神经源性膀胱、结石和肿瘤
膀胱输尿管返流或其他功能异常
见到细菌。 3)无症状性菌尿症患者虽无症状,但在近期(通常为1周)有内镜检查或留置导尿史
,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数≥105CFU/ml应视为尿路
感染。 4)耻骨上穿刺抽吸尿液细菌培养只要发现细菌即可诊断尿路感染。
第七页,共五十三页。
第一节 总论 治 疗 (Zhi)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Liao)指南
第一页,共五十三页。
泌尿(Niao)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第一节 总论
一、基本定义
二、分类
三、尿路感染的诊断(Duan) 四、治疗
第二节 各论
一、单纯性尿路感染
二、复杂性尿路感染
三、导管相关的尿路感染
四、尿脓毒血症
第三节 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相关指南
一、特殊情况下的抗菌药物应用
脲基青霉素(哌拉西(Xi)林)加BLI 头孢菌素(3b代) 霉素氨丁三醇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联合治疗: ——氨基糖苷类+BLI ——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
不推荐用于经验治疗的抗菌药物
氨基青霉素,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
甲氧苄啶一磺胺甲基异噁唑(仅用于病原体的药敏已知时)
BLI=ß-内酰胺酶抑制剂
60%~100%,特异性49%~100%。应注意,尿检没有WBC不能除外上尿路感染,同时尿
2023国内外泌尿道感染诊治指南解读
2023国内外泌尿道感染诊治指南解读
引言
本文旨在解读2023年国内外泌尿道感染诊治指南。
该指南汇集了国内外专家的意见,提供了最新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应对泌尿道感染。
诊断方法
根据指南,泌尿道感染的诊断通常需要收集患者的症状、医学史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常用的泌尿道感染诊断方法包括尿液分析、尿培养和其他相关检测。
治疗原则
指南总结了国内外对泌尿道感染治疗的共识。
常见的治疗原则包括:
- 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如止痛药、抗炎药等。
- 抗生素治疗: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同时,应注意抗生素的使用原则,避免滥用和产生耐药性。
- 改善个人卫生惯:提倡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如勤洗手、
避免过度清洁等,以预防泌尿道感染的发生。
预防措施
指南提到了一些预防措施,以减少泌尿道感染的发生。
预防措
施包括:
- 增强免疫力:通过均衡饮食、合理运动、充足睡眠等方式增
强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 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避免因轻微疾病而滥用抗生素,以减
少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
- 维持良好的生活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如坚持勤洗手、避免过度清洁等,有助于预防泌尿道感染。
结论
2023国内外泌尿道感染诊治指南为医生提供了最新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识别和治疗泌尿道感染。
我们应该遵循指
南的建议,并加强预防措施,以减少患者的不适和病情加重。
尿路感染诊治指南
尿路感染诊治指南尿路感染诊治指南疾病简介:尿路感染(UTI)是指病原体侵犯尿路粘膜或组织引起的尿路炎症。
根据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前者为肾盂肾炎,后者主要为膀胱炎。
根据有无基础疾病,还可分为复杂性尿感和非复杂性尿感。
疾病分类:尿路感染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前者为肾盂肾炎,后者主要为膀胱炎。
肾盂肾炎和膀胱炎又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慢性肾盂肾炎常由复杂性尿路感染迁延不愈所致,根据基础病因不同分为伴有反流的慢性肾盂肾炎、伴有阻塞的慢性肾盂肾炎和特发性慢性肾盂肾炎。
其中前两种类型尤为常见。
发病原因:尿路感染95%以上是由单一细菌引起的。
其中90%的门诊病人和50%左右的住院病人,其病原菌是大肠埃希杆菌。
致尿感型大肠埃希杆菌与病人粪便中分离出来的大肠埃希杆菌属同一种菌型,多见于无症状菌尿或无并发症的尿感。
其他细菌如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克雷白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粪链球菌等多见于再感染、留置导尿管、有并发症之尿感者。
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感染多见于糖尿病及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的病人及肾移植后。
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于皮肤创伤及吸毒者引起的菌血症和败血症。
病毒、支原体感染虽属少见,但近年来有逐渐增多趋向。
多种细菌感染见于留置导尿管、神经源性膀胱、结石、先天性畸形和、肠道、尿道瘘等。
发病机制:1、细菌菌落在肠道和尿道口周围,播散至尿道。
2、通过尿液反流,细菌在泌尿道内逆行并与泌尿道的上皮细胞的相应受体结合,局部繁殖,产生炎症。
3、通过输尿管中尿液的湍流,细菌上行至肾脏。
如炎症未及时控制,导致肾组织损伤,最终发生纤维化。
病理生理:1、解剖因素可能是女性尿路感染比男性更普遍的原因。
女性尿道相对短,肛门距离尿道口近,容易感染。
2、乳酸杆菌、正常尿流和粘膜防御因子可以提供抗感染保护。
绝经前内有产过氧化的乳酸杆菌群,可以预防尿路病原增殖。
因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乳酸杆菌减少,pH值上升,二者易引起病原增殖。
泌尿系感染诊疗指南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中华泌尿外科学会诊疗指南系列(转载)发表者:江伟凡710人已访问目录第一节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一、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二、指南制定的方法三、说明第二节总论一、基本定义二、分类三、流行病学四、致病菌与发病机制五、细菌耐药性六、诊断七、鉴别诊断八、治疗九、预后第三节各论一、单纯性尿路感染二、复杂性尿路感染三、导管相关的尿路感染四、泌尿外科脓毒血症第四节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相关指南一、特殊情况下的抗菌药物应用二、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第五节泌尿系感染的随访、预防和患者教育一、尿路感染的随访二、尿路感染的预防三、尿路感染患者教育附录常用抗菌药物名称中英文对照第一节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一、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目前国内泌尿外科医师在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及抗菌药物应用方面研究较少,在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缺乏明确的指导,同时由于泌尿外科各类导管的普遍使用、内腔镜操作的增加等,使得相关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增加,而在治疗方面却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关指南以提高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并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以期达到中国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和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化的目的。
二、指南制定的方法由于泌尿系感染几乎涵盖临床各个科室,而且涉及抗菌药物使用问题,所以我们在制定过程中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与方法,检索了国内外大量文献(以近五年的文献为主),经过反复讨论,并与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以确保指南的准确性。
在我们的文献评判过程中,根据以下标准判断具体文献的可信度:Ⅰ度 Meta分析和随机对照研究Ⅱ度非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或实验性研究Ⅲ度非实验性研究:比较研究、相关调查和病例报告Ⅳ度专家委员会报告或临床权威人士的经验推荐意见的定义:推荐已经被临床验证,并且得到广泛认可的内容可选择在部分患者得到了临床验证不推荐尚未得到临床验证三、说明本指南的适用范围为成人的泌尿系统非特异性感染性疾病。
尿路感染临床诊疗指南
尿路感染【概述】尿路感染是由各种病原体在泌尿系统异常繁殖所致的尿路急性或慢性炎症,简称尿感。
通常伴随有菌尿和脓尿。
【临床表现】1.急性单纯性膀胱炎发病突然,女性患者发病多与性活动有关。
主要表现是膀胱刺激征,即尿频、尿急、尿痛,膀胱区或会阴部不适及尿道烧灼感;尿频程度不一,严重者可出现急迫性尿失禁;尿混浊、尿液中有白细胞,常见终末血尿,有时为全程血尿,甚至见血块排出。
一般无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体温正常或有低热。
2.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1)泌尿系统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血尿;患侧或双侧腰痛;患侧脊肋角有明显的压痛或叩击痛等;(2)全身感染的症状如寒战、高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常伴有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和血沉增快。
3.无症状菌尿无症状菌尿是一种隐匿性尿路感染,多见于老年女性和妊娠期妇女,患者无任何尿路感染症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4.复杂性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常伴有增加获得感染或治疗失败风险的其他疾病,可伴或不伴有临床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腰背部疼痛,脊肋角压痛,耻骨上区疼痛和发热等)。
复杂性尿路感染常伴随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和肾功能衰竭;其导致的后遗症也较多,最严重和致命的情况包括尿脓毒血症和肾功能衰竭,肾衰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可逆和不可逆等。
【诊断要点】1.病史采集(1)临床表现尿路感染相关症状的特点、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2)既往史、药物史及相关疾病史等寻找发病的可能原因、伴随疾病、曾经的药物治疗史及可能影响疾病发展、转归的因素等;2.体格检查包括泌尿外生殖器的检查;腹部和肾区的体检。
盆腔和直肠指诊对鉴别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有意义。
3.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尿涂片镜检细菌、中段尿细菌培养+药敏、血液细菌培养+药敏、肾功能检查等;(2)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等,必要时可选择CT或MRI检查。
【治疗原则】1.女性非妊娠期尿路感染(1)急性单纯性膀胱炎治疗建议采用三日疗法治疗,即口服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或氧氟沙星;或左氧氟沙星。
尿路感染诊治指南 ppt课件
ppt课件
20
复发
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菌转阴后在6周内再出现菌尿,菌种与上次相 同,切为同一血清型。
复发且为肾盂炎者,特别是复杂性肾盂肾炎,在去除诱发因素,如 结石、梗阻、尿路异常等的基础上,应按药敏选择强有力的杀菌抗 生素,疗程不少于6周 反复发作者,给予长程低剂量抑菌疗法。
ppt课件
ppt课件
4
病原微生物
尿路感染95%以上是由单一细菌引起的。其中90%的门诊病人 和50%左右的住院病人,其病原菌是大肠埃希杆菌,多见于无症状 菌尿或无并发症的尿感;变形杆菌[尿道结石]、产气杆菌、克雷白 肺炎杆菌、铜绿假 单胞菌[尿路器械检查后]、粪链球菌等见于再感 染、留置导尿管、有并发症之尿感者;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感 染多见于糖尿病及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的病人及肾移植后; 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于皮肤创伤及吸毒者引起的菌血症和败血症; 病毒、支原体感染虽属少见,近年来有逐渐增多趋向。多种细菌感 染见于留置导尿管、神经源性膀 胱、结石、先天性畸形和阴道、 肠道、尿道瘘等。
ppt课件
12
鉴别诊断
(1)全身性感染疾病。 (2)慢性肾小球肾炎。 (3)肾结核(Renal tuberculosis)。
(4)尿道综合征(Urethral syndrome)。多见于妇女,有症状无真性细菌尿。
由于逼尿肌与膀胱括约肌功能不协调、妇科或肛周疾病、神经焦虑有关。衣原体等非细 菌感染。
ppt课件
11
四、不典型尿路感染:
①以全身急性感染症状为主要表现,而尿路局部症状不明显;②尿 路症状不明显,而主要表现为急性腹痛和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症状; ③以血尿、轻度发热 和腰痛等为主要表现;④无明显的尿路症状, 仅表现为背痛或腰痛;⑤少数人表现为肾绞痛、血尿;⑥完全无临床 症状,但尿细菌定量培养,菌落≥105/ml。
尿路感染检查治疗指南
诊断方法
尿液检查:尿常规、尿 培养等
影像学检查:B超、CT 等
尿流动力学检查:尿流 率、尿道压力等
膀胱镜检查:直接观察 尿道、膀胱等器官情况
鉴别诊断
01
尿路感染:尿频、 尿急、尿痛等症 状,尿液检查可
见白细胞增多
02
肾结石:腰痛、 血尿等症状,尿 液检查可见红细
胞增多
03
前列腺炎:尿频、 尿急、尿痛等症 状,尿液检查可
05
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预 防疾病发生
谢谢
解痉药:如阿托品、山莨菪碱 等,用于缓解尿路痉挛和疼痛
非药物治疗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多喝水:增加尿量, 帮助冲洗尿路,减 少细菌在尿路中的 停留时间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如勤洗澡、勤 换内衣裤、保持外 阴清洁等
避免久坐:久坐容 易导致尿液在膀胱 中停留时间过长, 增加细菌感染的风 险
尿路感染检查治疗指南
演讲人
目录
01. 尿路感染的症状和诊断 02. 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法 03. 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
1
尿路感染的症状和诊断
常见症状
01
尿频、尿急、尿痛
02
尿液浑浊、有异味
03
腰痛、腹痛
04
发热、寒战
05
尿液检查异常,如白细胞、红细胞增多
0 6 尿液培养阳性,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见白细胞增多
04
膀胱炎:尿频、 尿急、尿痛等症 状,尿液检查可
见白细胞增多
05
尿道炎:尿频、 尿急、尿痛等症 状,尿液检查可
见白细胞增多
06
肾炎:尿频、尿 急、尿痛等症状, 尿液检查可见白
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法
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法
尿路感染,也被称为泌尿系感染,是指细菌侵入尿路系统引起的感染。
治疗尿路感染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饮水:增加饮水量有助于稀释尿液,从而减少细菌在尿液中的浓度,并促进细菌排出。
2. 抗生素治疗:使用合适的抗生素是治疗尿路感染的关键。
医生会根据尿液培养结果确定细菌的敏感性,选择对细菌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3. 维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外阴、会阴和肛门区域的清洁,尤其是女性要注意从前向后擦拭,避免将肠道细菌带入尿道。
4. 服用止痛药: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尿路感染相关的不适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此时可以服用一些止痛药缓解症状。
5. 避免刺激性饮食:某些辛辣食物、咖啡因和酒精等可能会刺激尿道,加重症状,应尽量避免食用。
6. 镇痛敷贴:可以在下腹部附近贴上保暖的热敷贴,有助于缓解膀胱和尿道的不适。
7. 忌烟酒刺激:尼古丁和酒精可能会刺激尿道,让感染症状更加严重,应尽量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
8. 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及时排尿,避免憋尿,可以有效预防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的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请及时就医。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泌尿系感染是泌尿系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它是由细菌感染泌尿系统引起的疾病,包括膀胱炎,尿道炎和肾盂肾炎。
该感染通常会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本文将介绍泌尿系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诊断1. 临床症状泌尿系感染的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发热,腰痛等。
同时,不同类型的泌尿系感染也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如膀胱炎主要表现为下腹痛,尿道炎多表现为尿道口疼痛等。
2. 实验室检查对于泌尿系感染的诊断,实验室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尿液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式之一,通过检查尿液中的白细胞、蛋白质和细菌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
此外,还可以进行细菌培养和血液清除率等进一步检查。
二、治疗1. 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是治疗泌尿系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选择敏感性较高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清除细菌感染。
对于膀胱炎和尿道炎等轻度感染,则可以使用口服抗生素治疗。
对于肾盂肾炎等较为严重的感染,则需要静脉注射抗生素。
2. 对症治疗除了抗生素治疗,还需要对症治疗,比如可以使用解热药和止痛药来缓解发热和疼痛等症状。
对于膀胱炎等轻度感染,可以通过多饮水等方法来加速细菌排出。
3. 预防预防泌尿系感染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减少发病率:•常规清洗和维护私处的卫生;•饮食健康,保持便秘小便通;•防止过度疲劳和精神压力过大。
三、泌尿系感染是常见的疾病,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而言都需要掌握相关的诊断和治疗知识。
本指南目的在于提供一些基础的诊治技能,以帮助患者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泌尿系感染。
尿路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尿路感染诊断治疗指南引言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主要发生在泌尿系统的不同部位。
本指南旨在提供关于尿路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的指导。
诊断尿路感染的诊断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 症状评估: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症状询问,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
2. 尿液分析:对患者进行尿液检查,检查是否存在细菌、白细胞和红细胞。
3. 尿培养:将尿液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培养,确认是否存在致病菌及其敏感性。
治疗尿路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抗生素治疗:根据尿培养结果确定致病菌及其敏感性,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按时服药,并完成整个疗程以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2. 饮水排尿:多饮水有助于冲洗尿路,帮助排出细菌,缓解症状。
患者应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并经常排尿。
3. 避免刺激性食物:少吃辛辣、咖啡因和酒精等刺激性食物,以减轻尿路的刺激。
4. 维持个人卫生:保持外阴和会阴区域的清洁,使用温和洗液,避免过度清洗。
5. 其他治疗:对于部分复杂的尿路感染,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措施,如膀胱冲洗等。
预防为了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每天清洗外阴区域。
2. 喝足够的水,经常排尿,避免憋尿。
3. 避免使用过度刺激性的洗液、避免泡澡。
4. 注意尿布更换频率,保持婴儿的尿布清洁干燥。
5. 注意正常排便,避免便秘。
以上是尿路感染诊断治疗的指南,希望对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并遵循相关指南和临床实践。
泌尿系统感染指南
泌尿系统感染指南
病理生理
3、引起尿潴留的机械性异常因素易导致 尿路感染,包括盆腔器官脱垂或抗尿失禁 手术相关的尿路梗阻、下尿路憩室或结石。 功能异常导致的尿潴留,如逼尿肌收缩功 能低下或神经源性膀胱导致的膀胱排空不 全同样也可引起尿路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指南
4、人体免疫力下降:如糖尿病、肝硬化、 慢性肾功能不全、晚期肿瘤、免疫抑制剂、 激素等。
泌尿系统感染指南
复杂性尿路感染
诊断
1.病史采集(推荐)复杂性UTI的病史采集包 括:①尿路感染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 等下尿路刺激症状,及腰痛和(或)下腹部痛 等;②全身感染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 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③伴随疾病本身引 起的症状:如尿路结石、糖尿病引起的症状; ④先前的治疗史,尤其是抗菌药物的应用史。
2.菌尿和脓尿 不推荐单纯根据菌尿和脓尿的 情况对可能发生的有症状感染进行预测。
泌尿系统感染指南
导管相关的尿路感染
导管相关感染的治疗
1.无症状菌尿的治疗 大多数的无症状菌尿不 推荐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以下情况下推荐根据具体情况应用适当抗菌药物: (1) 为处理由特别有毒力的微生物造成的院内感染,
2.绝经后女性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治疗 治疗方案同绝经期 前非妊娠妇女的急性单纯性膀胱炎。可在妇科医师的指导下 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
泌尿系统感染指南
单纯尿路感染
3.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的治疗 对仅有轻度发热和(或)肋脊 角叩痛的肾盂肾炎,或3日疗法治疗失败的下尿路感染患者,应口服有效 抗菌药物14日。如果用药后48-72小时仍未见效,则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 有效药物治疗。 治疗后应追踪复查,如用药14日后仍有菌尿,则应根据药敏试验改药,再 治疗6周。 对发热超过38.5℃、肋脊角压痛、血白细胞升高等或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 症状、怀疑有菌血症者,首先应予以胃肠外给药(静脉滴注或肌内注 射),在退热72小时后,再改用口服抗菌药物(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 三代头孢菌素类等)完成2周疗程。 药物选择:①第3代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②半合成广谱青霉素,如 哌拉西林、磺苄西林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③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如 头孢他啶、头孢哌酮 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疗效;④对社区高氟喹 诺酮耐药药和ESBs阳性的大肠杆菌的地区,初次用药必须使用8一内酰胺 酶复合制剂、氨基糖苷类或碳青霹烯 类药物治疗;⑤氨基糖苷类抗菡药 物,但应严格注意其副作用。
中医内科泌尿系统感染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是由细菌感染(多数为大肠杆菌)引起的泌尿道炎症的总称。
常见的有肾盂肾炎、膀胱炎和尿道炎,多见于女性尤其是孕妇。
属于中医“淋证”、“腰痛”范畴。
病理表现初起多为湿热侵犯肾与膀胱,下焦气化不利;若湿热迫血妄行,可出现血尿;后期慢性者,因湿热久留,可致肾的气阴受伤。
【诊断】1.常见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偶有血尿,或伴腰部酸痛。
急性期多见恶寒发热,慢性期可见低热。
2 .有尿道疼痛为尿道炎;伴有下腹部不适或胀痛、压痛者为膀胱炎;腰部酸痛并向下腹部、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放射,上输尿管点(腹直肌外缘与脐平线交叉点)或肋腰点(腰大肌外缘与十二肋交叉点)有压痛,肾区有叩击痛者,为输尿管炎或肾盂肾炎,亦可伴高血压、轻度浮肿;慢性肾盂肾炎常伴高血压甚至肾功能不全。
3 .尿常规检查有蛋白质、红细胞、大量脓细胞。
中段尿培养可鉴别菌种。
【治疗】一、辨证论治急性发作期多属实热证,以下焦湿热为主,治当清利湿热。
慢性期,多属虚实夹杂证,以肾虚为本,湿热为标,治应补肾清利,标本兼顾。
1.实热证尿频,尿急,尿痛,尿赤而浑,臭味很重,小腹坠胀,腰痛,或伴寒热往来,苔薄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举例:八正散加减。
生柴胡10〜15g,黄苓10g,滑石15g,瞿麦、篇蓄各15g,木通5g,草海12g,车前草30g,败酱草或紫花地丁30g。
加减:恶寒发热,寒重于热,口渴不喜饮,加桂枝3〜6g。
壮热汗出,口渴引饮,去滑石、木通;加知母10g,生石膏60g。
胸闷、呕恶、苔腻,去木通、败酱草或紫花地丁;加姜半夏10g,苍术、黄柏各IOgo血尿,酌加大小蓟各15g,白茅根30g,焦桅子10g。
兼见热重便秘者,加生大黄5〜10g。
小腹坠胀,加乌药10g,川楝子IOgo2.虚实夹杂证腰酸痛,神疲乏力,头昏耳鸣,尿频,尿急,少腹部不适,脉细弦,苔薄或黄,舌质红;或无明显症状,但尿常规检查不正常,尿培养阳性。
治法:益肾清利。
方药举例:知柏地黄汤加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能由于逼尿肌与膀胱括约肌功能不协调、妇科或肛周疾
病、神经焦虑等引起,也可能是衣原体等非细菌感染造成
鉴别诊断
肾结核 膀胱刺激症状更为明显 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 尿沉渣可找到抗酸杆菌
尿培养结核分枝杆菌阳性
静脉肾盂造影可发现肾实质虫蚀样缺损
部分患者伴有肾外结核
鉴别诊断
慢性肾小球肾炎 多为双侧肾脏受累,且肾小球功能受损较肾小管功能受损 突出,常有较明确蛋白尿、血尿和水肿病史
治疗
(2)根据病变部位选择抗菌药物 下尿路感染 选择抗菌药在尿中有高浓度
注意:体外药敏阳性,但尿中浓度不足,也不能有效清除尿中病原菌
上尿路感染 不能除外血流感染,选择抗菌药在尿和血中均有较 高的浓度 肾盂肾炎 最好能选用杀菌剂,迅速灭菌,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4)联合用药 指征: • 单一药物治疗失败
尿路感染
概述
定义: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尿路 感染性疾病 好发人群:育龄期妇女、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及尿路畸形 者
尿路感染是临床较常见细菌感染性疾病之一,在感染性疾
病中仅次于呼吸道感染而屈居第二
解剖生理
尿路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上尿路:肾脏、输尿管 下尿路:膀胱、尿道
分界点:膀胱输尿管开口
诊断
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
除反复发作尿路感染病史之外,尚需结合影像学及肾脏功能检查 (1)肾外形凹凸不平,且双肾大小不等 (2)静脉肾盂造影可见肾盂肾盏变形、缩窄
(3)持续性肾小管功能损害
具备上述1、2条的任何一条再加3可诊断慢性肾盂肾炎
鉴别诊断
尿道综合征 妇女多见 有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不适等尿路刺激症状,但多次 检查均无真性细菌尿
•
短疗程疗法(推荐):磺胺类、喹诺酮类、半合成青霉素 或头孢类,任选一种,连用3天,停服抗生素 7天后,需进 行尿培养定量培养,结果阴性表示急性膀胱炎已治愈
注意:
•
抗生素的选择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基于患者的过敏史与耐 受性、当地习惯于当地耐药流行情况、药物可供性与花费、 治疗失败风险的综合考虑
•
(2)细菌培养
• •
取清洁中段尿、导尿、膀胱穿刺尿做细菌培养 中段尿细菌培养≥105/ml,真性菌尿,确诊尿路感染 104-105/ml,可疑阳性,复查 < 104/ml,可能污染
•
耻骨上膀胱穿刺尿培养有细菌生长即为真性菌尿
辅助检查
尿培养假阳性
• • • • • • • •
中段尿收集不规范,标本被污染 尿标本在室温下存放超过1小时才进行接种 检验技术错误
复杂性尿路感染:指伴有尿路梗阻、尿流不畅、结石、尿
路先天畸形、膀胱输尿管反流等功能上或解剖上的异常的 尿路感染,或在慢性肾实质性疾病基础上发生的尿路感染 非复杂性尿路感染
分类
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分类 有症状尿路感染 无症状尿路感染 根据病史分类
初发尿路感染
再发尿路感染:复发、重新感染
病因
细菌 G-杆菌(最常见)
泌尿系统周围器官、组织感染时,病原菌偶可直接侵入泌尿系 统
淋巴道感染
罕见,盆腔和下腹部器官感染时,病原菌可从淋巴道感染泌尿 系统
机体防御功能
正常情况下,进入膀胱的细菌很快被清除,是否发生尿路 感染除与细菌的数量、毒力有关外,还取决于机体的防御 功能
机体的防御机制 排尿的冲刷作用 尿道和膀胱黏膜的抗菌能力 尿液中高浓度尿素、高渗透压和低pH值
前列腺分泌物中含有的抗菌成分
感染出现后,白细胞很快进入膀胱上皮组织和尿液中,起 到清除细菌的作用 输尿管膀胱连接处的活瓣,具有防止尿液、细菌进入输尿 管的功能
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
尿路梗阻
结石、前列腺增生、狭窄、肿瘤→尿液积聚→细菌不易被冲刷清除,
而在局部大量繁殖
膀胱输尿管反流 机体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长期卧床、严重的慢性病、艾滋病等
治疗
抗感染治疗原则:
(1)选用致病菌敏感抗生素
开始治疗前及时留取合格尿标本,怀疑血流感染时应留取血标
本送病原学检测 无病原学结果前,可根据感染部位(上尿路还是下尿路)、发 病情况、发病场所(医院还是社区)、既往抗菌药用药史,并 结合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先给予经验性治疗,一般首选
对G-杆菌有效的抗生素,常用喹诺酮类或复方磺胺甲噁唑
当不确定是膀胱炎还是早期肾盂肾炎时,应该避免使用某 些抗生素,如呋喃妥因、磷霉素氨丁三醇和匹美西林等, 因为这些药物在肾组织不能达到足够的浓度
肾盂肾炎
首次发生的急性肾盂肾炎致病菌80%为大肠埃希菌,在留取尿细菌检查 标本后应立即开始治疗,72h显效者无需换药
轻症:门诊口服药物10-14天
常用药:喹诺酮类(氧氟沙星0.2g Bid,环丙沙星 0.25g Bid) 半合成青霉素类(阿莫西林0.5g Tid)
正常情况下,前尿道和尿道口周围
定居着少量细菌,如链球菌、乳酸 菌、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等,但 不致病
感染途径
血行感染
少见(<3%),病原菌通过血运到达肾脏和尿路其他部位 多发生于患有慢性疾病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常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属、假单胞菌属、白色
念珠菌属
感染途径
直接感染
并发症
肾周围脓肿 致病菌:大肠埃希菌 多有糖尿病、尿路结石等易感因素
除原有症状加剧外,常出现明显的单侧腰痛,且在向健侧
弯腰时疼痛加剧
超声、X线腹部平片、CT有助于检查
治疗:抗感染、局部切开引流
辅助检查
(一)尿液检查 常规检查 白细胞排泄率 细菌学检查
亚硝酸盐还原试验
其他:尿比重、尿渗透压、肾小管酸中毒
神经源性膀胱
脊髓损伤、糖尿病、多发性硬化→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障碍→长时间
尿液潴留和/或应用导尿管引流尿液
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
妊娠
孕期输尿管蠕动功能减弱,暂时性膀胱输尿管活瓣关闭不全、妊娠后
期子宫增大致尿液引流不畅
性别和性活动
女性尿道短,中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致尿路梗阻 性生活将尿道口周围细菌挤压入膀胱
常不超过38℃
肾盂肾炎 急性肾盂肾炎
育龄女性多见,急性起病 临床表现与感染程度有关
全身症状:发热、寒战、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等,体
温>38℃,多为弛张热,也可呈稽留热或间歇热 泌尿系症状: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下腹部疼痛、腰 痛,部分患者下尿路症状不典型或缺如 体格检查:除发热、心动过速和全身肌肉压痛外,还可发现一 侧或两侧肋脊角或输尿管点压痛和/或肾区叩击痛
• • • •
准确留取3小时尿液,立即进行尿白细胞计数,所得白细胞 数按每小时折算 白细胞计数<2*105/h 正常人 白细胞计数>3*105/h 阳性 白细胞计数(2-3)*105/h 可疑
辅助检查
细菌学检查 (1)涂片细菌检查
•
清洁中段尿沉渣涂片,计算10个视野细菌数,取平均值, 若每个视野下可见1个或更多细菌,提示尿路感染
•
• •
严重感染
混合感染 耐药菌株出现
(5)对不同类型的尿路感染给予不同治疗时间
治疗
尿路感染目前采用分型治疗
急性膀胱炎 急性肾盂肾炎 再发性尿路感染 妊娠期尿路感染 无症状性细菌尿
急性膀胱炎
•
单剂量疗法:磺胺甲噁唑2.0g、甲氧苄啶0.4g、碳酸氢钠 1.0g、1次顿服(STS单剂);氧氟沙星0.4g,一次顿服; 阿莫西林3.0g 一次顿服
辅助检查
常规检查 可有白细胞尿、血尿、蛋白尿
• • • •
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HP称为白细胞尿,对尿路感染诊断意 义较大 部分肾盂肾炎患者可见白细胞管型 部分患者有镜下血尿,尿沉渣镜检红细胞数多为3-10/HP, 呈均一性红细胞尿,极少数急性膀胱炎可出现肉眼血尿 蛋白尿多为阴性-微量
辅助检查
白细胞排泄率
医源性因素
导尿、留置导尿管、膀胱镜和输尿管镜检查、逆行性尿路造影→尿路
黏膜损伤、将细菌带入尿路
泌尿系结构异常
肾发育不良、肾盂及输尿管畸形、移植肾、多囊肾
遗传
临床表现
膀胱炎 肾盂肾炎 无症状细菌尿
膀胱炎 占尿路感染的60%以上 致病菌:大肠埃希菌 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下腹部疼痛等 一般无全身感染症状,少数患者出现腰痛、发热,但体温
诊断
定位诊断 判定上尿路或下尿路感染 根据临床表现定位
上尿路感染:发热、寒战、甚至出现毒血症症状,伴明显腰痛,输尿 管点和/或肋脊点压痛、肾区叩击痛
下尿路感染:以膀胱刺激征为突出表现,少发热、腰痛等
根据实验室检查定位
出现下列情况提示上尿路感染 膀胱冲洗后尿培养阳性 尿沉渣镜检有白细胞管型,并排除间质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 尿NA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升高、尿β2-MG升高 尿渗透压降低
注意: 复发磺胺甲噁唑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用于治疗耐药菌感染 的急性肾盂肾炎失败率较高,是经验性治疗的次选方案 口服β-内酰胺类药物应谨慎用于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的治 疗 氨苄西林对革兰阴性细菌耐药率的增加,该药应当限定用 于可疑肠球菌感染的患者(基于既往史),并且应该与氨 基糖苷类联用
再发性尿路感染
头孢菌素类(头孢呋辛0.25g Bid)
严重感染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者:住院静脉给药 药物:氨苄西林( 10-2.0g Q4h )头孢噻肟( 2.0g Q8h )头孢曲松 (1.0-2.0 Q12h)左氧氟沙星(0.2g Q12h),必要时联合用药 时间:经上述治疗若好转,可于热退后继续用药 3天再改口服,完成2 周疗程;治疗72h无好转,据药敏更换抗生素,疗程不少于2w
解剖生理
解剖生理
解剖生理
女性尿道短,长仅2.5-5cm,平均3.5cm,直径约 8mm,易于扩张,可达10-13mm,没有弯曲,在阴 道之前耻骨联合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