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教材分析】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司马迁受父亲影响,努力学习历史。第二自然段写司马迁牢记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每天认真整理史料。第三自然段写横祸降临,司马迁忍辱写史。第四自然段写司马迁用毕生心血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诗中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4.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有意识地关注《史记》,并搜集其中的一两个故事

【学习重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二、三自然段,理解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难点:理解司马迁受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及为什么能忍辱负重、发愤著书。

第一课时

【课时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资料链接】

▲司马迁:司马迁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被后人尊为“史圣”。10岁时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懂为止。20岁从长安出发,到处游历,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曾多次同汉武帝出游,去过很多地方,见广博闻。因李陵出兵匈奴,兵败投降,史马迁为他辩护,触怒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宫刑。后获赦出狱,为中书令,发愤著书,用一生的心血完成了史学巨著《史记》的撰写,《史记》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五史的第一部。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史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该书取材丰富,作者曾广泛查阅并实地调查了大量史料和事件,记叙了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及帝王、公侯、将相和其他重要人物的事迹,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也是一部优秀的史

传文学作品。与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2.抄写词语(两遍)

入狱酷刑耻辱泰山嘱托

耗尽呼啸隶书辉煌摊开

3.选字填空

(1)克刻

()苦()服立()攻()(2)廷庭

朝()家()()院宫()法()

3.认真读课文,找出文中介绍《史记》的相关语句并写下来,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二、课堂研讨。

(一)名言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读名人名言能够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能使我们有很大的收获。谁来说一句名人名言?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2.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条名言,请同学们一起读:(大屏幕出示)

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3.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呢?今天让我们到一篇课文中一起去寻找。

齐读课题

4.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找到解释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

出示: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读这句话,请对照司马迁的名言,看看“固”和“或”是什么意思?

让我们再来读读司马迁的名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二)理解课题,初步感知

1.你知道司马迁吗?《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交流)

2.课文中有一段话是这样介绍《史记》的找到没有?

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并朗读: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3.课题中有个“发愤”这段话中也“发愤”这个词,课前有没有查过工具书?“发愤”是什么意思?(精神受到刺激而产生向上的内动力下决心努力)“发奋”的意思呢(发奋指精神振作起来,如发奋努力、发奋有为等)

4.司马迁在发愤写《史记》之前就开始专心致志写《史记》了呀!

出示: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得资料。

司马迁既然已经写《史记》了,为什么还要发愤写《史记》呢?这就是这节课要探讨解决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感悟司马迁早年发愤写《史记》的原因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在读懂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写在书上。写完后同桌可以练着说一说。

2.全班交流。交流时注意,先读一读你划的句子,再概括地说一说。

板书:环境的熏陶

家庭的影响

临终的嘱托

3.环境的熏陶、家庭的影响将司马迁与史学紧紧相连。父亲的临终嘱托对司马迁的影响更是举足轻重。

出示: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你千万不要忘记我平生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师:司马迁的父亲官职是太史令,负责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在当时太史令的官职有这样一条规定:父亲死了传给儿子,哥哥去世若没有儿子传给弟弟,如若既没有儿子也没有弟弟则另选定他人,因此父亲会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

4.师范读,你听到这位老父临终的心声了吗?(说说自己的听到了什么)

5.父亲的遗言悲凉而执着,让我们用心感受,学生再次齐读句子。

6.身为儿子的司马迁岂能不明白老父的心?此时此刻,望着泪流满面的父亲,聆听着他的嘱托,司马迁在想些什么呢?

7.学生交流。

8.司马迁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出示: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文中的“嘱托”能否换成“嘱咐”为什么?

(嘱托是指求助,拜托。嘱咐是吩咐。文中用“嘱托”更能表现出父亲司马谈迫切希望儿子能帮他完成编写《史记》的心愿。要不然自己死不瞑目。嘱咐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