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
一、三上语文教材编排的两个关键词
(一)双线组织单元
1.教科书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8个单元,其中6个单元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组成的单元。另外两个单元比较特殊:第四单元“预测”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第五单元“留心观察”是一个习作单元。2.语文要素与课程标准的联系、各年级语文要素之间的螺旋上升关系。
乍一看,八个单元,各有各的任务。但统观八个单元,会发现一些有趣的教学逻辑关联。例如《课标》在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提到的“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第六单元“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和第八单元的“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这两个语文要素中,就有了螺旋上升的要求。
另外,例如默读、理解词语等语文要素,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依然有纵向联系,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梯度。
(二)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
从本册教科书开始,教材安排了略读课文,形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他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快乐读书吧”使课外阅读课程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实践。这样就使得课内外阅读有机整合,
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三上语文教材的五个显著特点
(一)加强单元整合,落实课程目标
统编教材的编撰有着极其严密的内部逻辑,各单元内部有着紧密的横向联系。从本册教科书开始,每个单元设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语文要素;单元中的某些课文落实语文要素,贯穿着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交流平台”栏目,进一步强化语文要素,梳理总结,提炼学习方法;某些单元的“词句段运用”和“习作”还引导学生实践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单元内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使每个单元形成一个系统。
教学建议:
(1)心中有全局,树立整体意识。避免孤立地处理教材,忽视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
(2)加强整合,灵活处理单元内各板块的内容。避免机械地按照教材顺序实施教学。
(3)人文内涵与语文要素要有机融合;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要重视。
(4)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助力系统,即课后练习。
(5)关注传统课文的新功能。我们发现,不少课标版教材中的老课文又被重新选入统编版教材中。面对这些“老面孔”时,我们老师要注意,不能原封不动照搬原有的教案,而是要从单元语文要素、学科阶段目标等方面着手,为我们的“老面孔”做出全新的设计。
(二)加强方法指导,促进素养提升
1.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集中体现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运用。
教材中“交流平台”的呈现有几种形式:例子+分享体会、活动、学习伙伴交流收获等,都是聚焦学习方法,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总结出一些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学习经验,使学生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教学建议:
(1)树立方法意识,将方法的学习与运用贯穿整个单元,灵活处理交流平台与其他版块的关系。避免孤立处理教材内容,忽视交流平台与其他内容的联系。
(2)将方法指导有机融入教学过程。避免学习方法与阅读教学割裂。
(3)引导学生自主交流学习收获。避免机械实施教学,让学生读背交流平台。
2.在课后练习活动中,也有方法的渗透,培养了学生的方法意识。
教科书的每一个练习活动,都是引导学生运用某种方法完成学习任务,这些练习活动蕴含的学习方法,都可以举一反三地迁移运用于今后的阅读和表达实践。例如《司马光》这一课的课后练习就教给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建议:
(1)依据课后练习设定教学目标。
(2)通过多种方式激发阅读文言文的兴趣,避免囫囵吞枣,不加
理解地朗读和背诵。
(3)引导学生主动借助注释阅读,避免拔高要求,要求逐词逐句翻译。
(三)加强语言实践,强调积累运用
教材着力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无论练习活动的设计,还是语文园地的内容安排,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在生活情境中运用语文。例如,关于词语的练习活动,既关注词语的结构特点,又促使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运用词语。
(四)安排特殊单元,实现特殊功能
1.第四单元:阅读策略单元
教材第四单元是以“预测”为主线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这个单元的编排体例不同于其他单元。先安排一篇精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预测策略,接下来安排了两篇未呈现完整内容的课文,引导学生运用预测策略进行阅读。整个单元中,还穿插安排了一系列阅读活动,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尝试运用阅读策略。
教学建议:
(1)避免像普通单元一样教课文。
(2)基于学生真实的阅读经历,引导学生回顾思维的过程。提供表达范例,如:“我读到哪儿,就猜到…因为…”。避免只关注对未完成的故事结尾的预测,忽视交流阅读思考的过程。
(3)借助旁批中学习伙伴的思维过程,进一步完善自己阅读行为。避免一边读课文一边读旁批,导致丧失阅读乐趣,丧失思考空间。
(4)要在丰富的阅读实践中尝试运用。
2.第五单元:习作单元
第五单元“留心观察”是以培养习作能力为核心编排的单元。通过几个板块,形成习作单元的完整结构:“导语”明确习作要求,“精读课文”学习表达方法,“交流平台”梳理总结表达方法,“初试身手”初步尝试运用表达方法,“习作例文”进一步感悟、积累经验,“单元习作”呈现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1)精读课文的教学目标直接指向表达方法。
(2)将方法指导(即“交流平台”的内容)有机融入整个单元教学的全过程)。
(3)准确定位习作例文,避免机械使用习作例文,一一对应进行仿写。
(4)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有效激发观察和想象的兴趣,避免对习作成果要求过高,对观察方法的指导过多过细,超出单元学习要求。(五)重视交际表达,听说读写并重。
1.习作
除了专门的习作单元,教材其他每个单元中,也都精选话题内容,安排了习作。话题的情境创设力求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有话可写,乐写愿写。
教学建议:
(1)准确把握起步阶段的目标要求,避免拔高习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