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山歌的艺术特征浅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家山歌的艺术特征浅析

“客家”是因历代战乱而多次从黄河流域大批南迁的汉族居民。

1933年罗香林在《客家研究导论》一书中考证,客家人员现居住的地方,大概北起并州上党,西至司州弘农,东达扬州淮南,中至豫州新蔡安丰。自东晋开始,这些中原人陆续向南迁移,近者到达江西赣州、远者到达福建上杭、广东梅州、台湾。

据历史记载,客家先民大规模的迁徙有五次(见表1)。

在前三次大迁徙中南来的中原移民,大都定居在闭塞的闽、粤、赣山区,由于山川阻隔,交通不便,不易接受外来影响,加上客家本身强烈的宗族观念和长期形成的文化礼俗,使他们无论在江西,还是在福建、广东,都形成了自己的生活集团,保持了独特的风俗人情和语言习惯,这三次迁徙基本形成了闽、粤、赣三省客家人的独立体系。今天客家方言的主要基地是广东东北部、江西南部和福建的西部、北部。而我要谈的是广东客家山歌的艺术特征。

由于客家山歌是客家人民在劳动生活产生和创造出来的一种地方民歌,它跟客家山区的风俗习惯、地理习惯、风土人情、演唱条件、语言发音等都有密切联系,而广东客家山歌跟山西客家山歌和福建客家山歌相比也不例外,均有各自的艺术特征。

1 广东客家山歌的语言特征

客家语言是沿袭了祖地黄河流域一带中州韵的影响,经几次迁徙后,客家先民逐渐来到粤东地区,再与当时在此居住的瑶族、畲、苗族相互交往和融化,而形成为一种带有中原语气的客家语。广东客家语以梅县语为代表,各市、县经过长期生活也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客家语。如:兴宁语、紫金语、五华语、丰顺语等。

客家语言与普通话相比,发音比较靠前,位置比普通话稍低,发音着力点多在舌、齿、牙、唇。同时鼻根音稍浓。如:吃饭的“吃”字,普通话是chi,用上下齿齐呼往外而着力,同时舌尖翘起。而客家话则用舌尖上下齿轻轻齐呼张嘴,显得气比声先出,听起来声音较浅,字的发音不一样,发出的音量和韵味也不一样。其实,客家人发翘舌音相对难些,因为客家语中翘舌音较少。然而,客家山歌的演唱恰恰是发挥唇、齿、舌、牙、颚等,而普通话的民歌演唱也充分发挥了“五音

“。因此,语言的区别是形成民歌风格区别的重要因素之一。广东客家山歌也不例外。

2 广东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

2.1 腔词结合,声情并茂

腔与词紧密结合,即咬字准确,以字带音,字里含形。客家老歌手在这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在唱腔表现语言感情上有很深的功底。他们能在几千人、甚至上万人的山歌擂台演唱中,不用幻灯字幕,连续演唱几小时,听众则鸦雀无声,句句真切,何理之有?正是歌手做到唱腔与词紧密结合,充分表现了语言的感情。同样是一首梅县松口山歌,若用十首不同山歌词来演唱,就会有十首不同的微妙的唱腔变化。这种微妙的变化就体现了歌手对歌词的理解、体会、以及字行腔的高超艺术,在字里行间的不同变化,不管是平韵山歌,还是仄韵山歌,都唱得清楚悦耳。

现以梅县松口山歌为例,它有四句乐句,歌词的语言音节是每句七言,音节长短结合,每句又有四顿,如:《八月十五光华华》。

八月——十五——光华——华

郎端——糕饼——妹——端茶

食郎——糕饼——甜到——肚

饮妹——细茶——开——心花

松口山歌的音节是和当地的语言紧密相连的,语言的节奏就是音乐节奏的基本,因而松口山歌的由式结构正是以它音节基础组成的。谱例:

这首著名的松口山歌在梅州地区广泛传唱,优美动听,它的语言(歌词)与曲调的紧密结合,使客家人倍感亲切,且每个字听得清清楚楚,也符合字正腔圆的要求,若换不同的歌词,就不能生搬硬套了,否则就达不到字正腔圆的要求了。就以松口山歌的长一句歌词为例,不同的歌曲就会有不同微妙变化。

如:《橘子跌落古井心》一句,就应唱:

由于歌词语音变化,所以这句除了第四小节相同外,前面一、二、三小节均有变动。有的地方还相差四度。

又如:《入山看见藤缠树》

这句几乎每小节都有变化,词变腔则变为了表现语言的准确和感情,必须在演唱中再以字行腔的基础上进行现创造。但千变万变落音不变,原版山歌的基音或基本格式变了就“走板”了。

又如:《蝴蝶飞入百花园》一句

这一例与以上三例有所不同,午是一、二、三小节又有不同变化,但第四小节落音是相同的,有百川流东海之感。

客家山歌的老歌手,在几十年的演唱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尽管有些歌词比较拗口(如:仄韵山歌等)经过他们的精心设计,都能准确和富有韵味地演唱出来,充分做到语言(歌词)与唱腔紧密结合,使表达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使演唱声情并茂。

2.2 装饰巧妙,风格独特

由于各地区、各民族的语言风格不同,装饰音的润腔也不同。客家山歌中也有很多装饰音。如:滑音、倚音、直音、嗖音等。这些装饰音在客家山歌演唱中的丰富的感染力和艺术再现力。

3 准确咬字,过渡完美

客家山歌中的装饰音对山歌的风格起着重要作用。唱不好,就会损伤它的风格,而装饰音在山歌演唱中,不但对准确咬字起作用,而且对山歌中句与句、段与段的链接也有过渡作用,使山歌表达得更加完美。

如:龙川山歌《老俩口爱唱歌》中一句:

龙川山歌中婆字按歌唱咬字十三辙是归“梭波”类,或称“波歌”类,含主要发韵母“O”。而山歌的“婆”(po)前面有一个字母“P”为双唇爆破音,发出声音没有色和共鸣,更谈不上歌曲的润腔。因此,歌中通过装饰音,把歌中的“婆”过渡到“哦”(O)不但解决了咬字的问题,同时对歌曲的润腔也起到完美的作用。

又如:纪录片《潮梅风光》主题歌《一轮红日照河山》中一句

《一轮红日照河山》是根据梅县松口山歌改编,歌中①是倚音,在歌曲表现中使“河”(he)字过渡到“啊”(a)字。歌曲拖腔中若是“河”字,不但好听,优美流畅,且还好唱,符合客家人的语言习惯,同时,为了歌曲拖腔完美,在山歌咬字中用了变辙,歌中②采用了颤音和上滑音等装饰音,对表现客家山歌中的运用不但可使歌者行腔准确,咬字准确,且对表现山歌的风格,也有完美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