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版指南

合集下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一、前言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是一种严重的医疗相关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本指南旨在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关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实用技术指导,以降低其发生率。

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与危害(一)定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 48 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二)危害CRBSI 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它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败血症、心内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

三、导管置入前的预防措施(一)患者评估在置入导管前,应对患者的病情、治疗需求、感染风险等进行全面评估。

对于可以通过外周静脉输注治疗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中心静脉导管。

(二)手卫生医务人员在进行导管置入操作前,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包括洗手和手消毒。

使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消毒。

(三)皮肤准备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对穿刺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

常用的消毒剂包括碘伏、氯己定等。

消毒范围应大于敷料覆盖的面积,以确保彻底消毒。

(四)选择合适的导管根据患者的治疗需求和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导管类型和规格。

尽量选择管径较细、材质柔软、生物相容性好的导管,以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和损伤。

四、导管置入时的预防措施(一)无菌操作在导管置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操作人员应穿戴无菌手术衣、帽子、口罩和手套,使用无菌器械和敷料。

(二)最大无菌屏障采用最大无菌屏障措施,包括铺无菌大单、穿戴无菌手术衣和手套、使用无菌口罩和帽子等,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s,简称CRBSI)是一种严重的医院感染,给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据统计,CRBSI的发病率高达5.11%~7.43%,而且与其相关的疾病死亡率也很高。

因此,防治CRBSI非常关键。

本文将详细介绍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1.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害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是指由于导管与人体内环境不兼容而导致导管周围组织感染和血流感染。

它是医院感染中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患者的痛苦:导管插入部位的感染会导致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舒适度;(2)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医院感染,治疗和康复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这不仅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还会增加患者和家属负担;(3)增加医疗费用:由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治疗需要使用大量的药物和医疗设备,因此会大大增加医疗费用,严重影响患者和家属的经济负担。

2.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1)导管选择与管理:正确选择导管、保持导管的清洁,并对导管实施规范化管理,是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关键。

在选择导管时,应优先考虑使用全身静脉营养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简称PICC),尽量避免使用中央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简称CVC)。

在使用导管时,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插管,避免频繁更换导管,减少导管留置时间。

(2)导管置入时的操作:导管插入时应遵循无菌操作流程,注意手卫生和穿戴无菌手套等防护措施。

导管插入后应用透明贴膜固定,保持导管留置部位的干燥和清洁。

导管不得与其他导管或管路交叉使用,避免污染。

(3)导管周围皮肤护理:导管周围皮肤护理至关重要。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PPT课件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PPT课件
❖ 2.肺动脉插管时,应使用无菌套管进行保护。(ⅠB类)
9
2011 急救 继教 培训
五、插管部位皮肤准备
❖ 1.在进行周围静脉置管前,采用消毒剂(70%酒精、碘酒、聚维酮碘 或葡萄糖酸氯己定)进行清洁皮肤。(ⅠB类)
❖ 2.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周围动脉置管和更换敷料前,应用含氯己定 浓度超过0.5%的酒精溶液进行皮肤消毒。若患者禁忌使用氯己定,则 可选用碘酒、聚维酮碘或70%酒精。(ⅠA类)
插管。(Ⅱ类) ❖ 3.根据插管目的、维持时间、了解相关感染和非感染并发症、插管操
作者的个人经验等因素,选择导管种类。(ⅠB类) ❖ 4.避免在给药或输液时使用钢针,以防止液体外渗时发生组织坏死。
(ⅠA类) ❖ 5.当静脉输液治疗可能要超过6天时,应使用中线导管或经外周中心
静脉导管(PICC)。(Ⅱ类)
直至本问题解决。(Ⅱ类) ❖ 3.当敷料潮湿、松弛或明显弄脏时,应更换。(ⅠA类) ❖ 4.除透析导管外,不要在插管部位使用抗菌膏或油脂,因其易导致真
菌生长及抗菌药耐药。 ❖ 5.不要使导管及插管部位浸入水中。在做好防护措施后(例如导管与
接口用防透水覆盖),可进行淋浴。(ⅠB类) ❖ 6.对于短期CVC置管部位,每2天更换纱布敷料。(ⅠB类)
5
2011 急救 继教 培训
二、导管及插管部位选择
❖ (二)、中心静脉导管(CVC) ❖ 1.在选择置管部位前,须权衡降低感染并发症和增加机械损伤并发症
(如气胸、刺入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裂伤、锁骨下静脉狭窄、血 胸、血栓形成、空气栓塞,置管错位)的风险。(ⅠA类) ❖ 2.对于成人,避免选择股静脉作为穿刺点。(ⅠA类) ❖ 3.当对成人进行非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时,应选择锁骨下静脉而 非颈静脉或股静脉,以减少感染风险。(ⅠB类) ❖ 4.对于隧道式CVC放置部位,尚无适宜推荐意见。(未明确) ❖ 5.对于血液透析或终末期肾病患者,应避免选择锁骨下静脉部位,以 防锁骨下静脉狭窄。(ⅠA类)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教学课件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教学课件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教学课件ppt 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概述•血流感染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基本概念•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疗流程•临床案例分析•学习与思考01概述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类型之一,对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构成严重威胁。

规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手段。

背景和意义1教学目标23掌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的核心内容。

理解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点。

掌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和操作规范。

教学内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和分类。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和操作规范。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病原学特点。

02血流感染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基本概念血流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液循环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不同,血流感染可分为细菌性血流感染、真菌性血流感染、病毒性血流感染等。

血流感染的定义与分类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指留置血管内导管期间或拔除血管内导管后48小时内发生的原发性菌血症。

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具体可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与诊断标准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医院内感染的常见类型,对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感染后可能导致病情加重、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等问题,同时也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害0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严格掌握血管内导管留置的适应征和禁忌征,选择合适的导管类型和置管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置管。

最大化限度的减少导管与外界接触的接口,如采用一体化无针输液接头等。

定期对导管及置管处进行评估,及时拔除不再使用的导管。

03置管后定期对导管及置管处进行评估和维护,更换敷料、冲洗导管等。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控制01对有置管指征的患者,置管前应认真评估其感染风险,选择合适的置管部位。

指南最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诊治

指南最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诊治
➢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entral Venous Access;A Report by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Task Force;Anesthesiology, 2023,V 116 • No 3。
➢ Strategies to prevent 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acute care hospitals: The Society for Healthcare Epidemiology of America 2023 update。
➢血行播散型病原菌感染(菌栓),转移性感染。 ➢连续或反复出现定皮肤植菌感染
诊疗措施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acteremia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vascular catheters: That provides a new clinical practice guide.Med Intensiva. 2023 Jan - Feb;42(1):5-36.
定义
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旳患者出现菌血症或 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烧(>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体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 其他明确旳感染源。
导管有关旳血流感染 catheter-associated BSIs
留置导管旳病人发生血流感染 继发于手术切口感染、腹腔内感染、院内取得性肺 炎、泌尿系感染等
➢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linical guidelines of the Spanish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SEIMC) and the Spanish Society of Spanish Society of Intensive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and Coronary Units (SEMICYUC).Med Intensiva. 2023 Jan - Feb;42(1):5-36.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一、导管置入前的准备1、患者评估在决定置入导管之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治疗需求以及感染风险。

对于存在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长期使用激素等,应谨慎选择导管类型和置入时机。

2、医务人员准备执行导管置入操作的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并接受相关的培训和考核。

操作前应规范洗手、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3、环境准备操作应在清洁、宽敞、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

可以采用紫外线消毒或空气消毒机对操作区域进行消毒。

4、选择合适的导管根据患者的治疗需求、预计留置时间和血管条件等,选择合适的导管类型和规格。

一般来说,中心静脉导管应优先选择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选择股静脉。

二、导管置入过程中的操作要点1、皮肤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用含有效碘浓度不低于 05%的碘伏或 2%氯己定乙醇溶液进行消毒,消毒范围直径应大于15cm,消毒次数不少于 2 次。

2、最大无菌屏障在置入导管时,应采用最大无菌屏障措施,包括铺无菌大单、戴无菌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并覆盖患者全身。

3、规范穿刺操作穿刺过程应动作轻柔、准确,避免反复穿刺,以减少对血管内皮的损伤。

一旦穿刺成功,应立即将导管固定好,防止导管移位。

4、导管固定使用无菌透明敷料或无菌纱布对导管进行固定,敷料应定期更换,保持清洁干燥。

如果发现敷料有潮湿、污染或松动,应及时更换。

三、导管使用过程中的维护1、严格无菌操作在进行导管连接、输液、注射药物等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和输液器。

2、保持导管通畅定期冲洗导管,防止血液回流和导管堵塞。

对于中心静脉导管,应使用肝素盐水进行封管。

3、注意观察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液、疼痛等异常情况,以及患者有无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4、输液管理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和速度,避免药物配伍禁忌。

输注高渗、刺激性强的药物时,应加强观察。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监测规范及操作手册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监测规范及操作手册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监测规范及操作手册筛选指征:在ICU 病房内携带中心静脉导管超过48小时,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烧或低血压的患者,儿童患者出现低体温者。

处置方法:临床医护人员送检微生物学标本。

感控人员填写《ICU-CRBSI病人目标监测日常记录表》送检方法:临床医生首先判断导管是否仍有保留的必要性.按导管保留与否分别采用不同的送检方法。

1、保留情况:采取至少2套血培养,其中至少一套来自外周静脉,并做好标记,另外的一套则从导管中心或VAP隔膜无菌采获,两个来源的采血时间必须接近(不>5分钟),各自做好标记。

2、不保留情况:从独立的外周静脉无菌采集2套血培养.无菌状态下取出导管并剪下5cm导管尖端或近心端交付实验室进行Maki 半定量平板滚动培养或者定量培养(following Vortex或超声降解)。

采血方法:1.消毒:①采血者用速干乙醇消毒液洗手②75%的乙醇消毒培养瓶的橡胶塞,待干60秒.③用安尔碘(络合碘)消毒皮肤待干60秒钟才能进行穿刺.2。

两个部位采血时间接近(不〉5分钟)。

3.每瓶采血10mL,尽量保证两套血培养采血达40mL,提高阳性检出率。

4.采血后,血培养瓶应尽快送至微生物实验室。

采血后的血培养瓶室温放置不能超过12小时.实验室工作流程:①血培养孵育时间5天。

②第4天早晨进行早期阴性报告③报告内容:血培养第四天,阴性.注:如无阳性,不再重复阴性报告④阳性标本进行早期涂片、镜检,早期阳性报告,转种,进一步鉴定、药敏试验,报告最终鉴定药敏结果。

诊断标准1.保留导管者结果解释:如果两套血培养阳性且为同种菌:(1)如缺乏其它感染证据,提示可能为CRBSI;(2)来自导管的血培养报阳时间比来自外周静脉的早120分钟:提示为CRBSI(报阳时间差异小于120分钟,但耐药谱一致,同时缺乏其它感染证据,也可能提示为CRBSI);(3)来自导管血培养的细菌数量为至少5倍于外周静脉血培养,如果缺乏其它感染证据,提示可能为CRBSI(用于手工定量血培养系统)如果仅是来自导管的血培养为阳性:不能确定为CRBSI,可能为定植菌或采集血标本时污染如果仅是来自外周静脉的血培养为阳性:不能确定为CRBSI;但如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念珠菌,在缺乏其它感染证据则提示可能为CRBSI如果一套或多套血培养阳性,且导管末梢培养阳性,根据鉴定和药敏谱提示两种培养为同种菌:提示可能为CRBSI如果一套或多套血培养阳性,而导管末梢培养阴性:如培养为金葡菌或念珠菌且缺乏其它感染的证据则提示可能为CRBSI,确认可能要求额外的血培养阳性结果且是同种菌如果血培养为阴性而导管末梢培养为阳性:提示为导管定植菌,不是CRBSI备注:1、对参与项目监测ICU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掌握美国CDC 的CRBSI定义标准。

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dc指南解读)

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dc指南解读)
在导管插入前,对穿刺部位的皮肤进行严格的消毒,以减少感染的 风险。
导管插入后的护理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导管的通畅性和固定情况,以及穿刺 部位的皮肤状况。
保持清洁
定期清洁和消毒导管及其附件,防止细菌滋生。
记录护理过程
对导管的护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感染的症状与诊断
1 2
发热
不明原因的发热可能是感染的征兆。
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DC指南解读)
• 引言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概述 • CDC指南的主要内容 • CDC指南的解读与实施建议 •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01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 染,对患者健康和医疗资源造成严重负担。
02
导管插入过程中,皮肤表面的微生物可能通过导管 侵入血液,引发感染。
推动行业规范
CDC指南的发布和实施,有助于 推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规范操 作,提高预防感染意识和能力。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

CDC指南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 响力,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提供 了平台,促进了相关领域的发展 和进步。
对未来的展望与建议
加强基础研究
进一步深入开展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基础 研究,探索更为有效的预防方法和手段。
推广新技术
积极推广和应用新的预防感染技术,如抗菌涂层导 管等,提高预防效果和安全性。
完善监测体系
加强医疗机构内感染监测体系建设,及时发 现和解决感染问题,保障患者安全。
THANKS
感谢观看
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手卫生、选择合适的导管、 减少不必要的导管留置、定期更换导 管、保持导管连接处清洁干燥等。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这个话题可是非常重要哦,因为它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导管进入人体的血液系统中,引发的感染。

这种感染可不好玩,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

那么,如何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呢?这里有一些简单的方法:1. 选择合适的导管。

在使用导管之前,医生会根据我们的病情和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导管。

这样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2. 严格消毒。

使用导管之前,要确保导管已经彻底消毒。

每隔一段时间,还要对导管进行检查和更换。

3. 加强护理。

我们要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清洁。

要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发现异常要及时告诉医生。

4. 合理用药。

在治疗过程中,要遵医嘱用药,不要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这样可以降低细菌耐药的风险。

这些方法只是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基本措施。

要想真正做到有效预防,还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

下面,我给大家讲几个小故事,希望大家能从中受到启发。

从前,有一个叫做小明的患者。

他因为生病需要住院治疗,医生给他安排了一根导管。

小明非常担心导管会引发感染,于是他不辞辛劳地学习如何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知识。

他每天都要按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清洁。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最终康复出院。

还有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小护士的经历。

她刚刚工作不久,对于如何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还不是很了解。

有一天,她接到了一个新患者的护理任务。

在给患者换导管的过程中,她不小心把手指弄破了。

她立刻用洗手液和酒精消毒伤口,然后贴上创可贴。

虽然这次操作没有造成感染,但她深感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从那以后,她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护士。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并不是一件难事。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导管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作为医院感染的重要来源之一,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为了降低CRBSI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制定了本《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本文将从理论层面对CRBSI的预防与控制进行详细阐述。

一、导管使用前的准备1.1 选择合适的导管在选择导管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类型和尺寸。

要确保导管的质量合格,避免使用劣质产品。

1.2 皮肤消毒在使用导管之前,必须对患者的皮肤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可以使用75%乙醇、碘伏等消毒剂,但要注意消毒时间和浓度,以确保有效灭菌。

二、导管使用的注意事项2.1 保持导管通畅为了避免导管堵塞,需要定期冲洗导管。

具体操作方法是:将生理盐水或抗生素溶液用注射器注入导管内,然后通过反复抽吸的方式将分泌物排出。

要定期更换导管,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条导管。

2.2 防止导管滑脱在使用过程中,要确保导管稳定地固定在血管内。

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使用止血带、贴上透明敷料等。

还要注意患者的活动幅度,避免导管因外力而滑脱。

2.3 严格无菌操作在进行导管相关的操作时,必须遵循严格的无菌原则。

包括洗手、穿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器具等。

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避免病原体从患者传播到医务人员。

三、导管拔除后的处理3.1 拔除导管的时机选择在拔除导管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综合考虑。

通常情况下,当导管的功能已经完成或者出现严重感染迹象时,应及时拔除。

3.2 拔除导管的方法拔除导管时,应选择适当的方法。

对于外周静脉插管,可以直接拔出;对于中心静脉插管,则需要先关闭泵浦,然后缓慢拔出。

在拔除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出血情况。

如果出现异常反应,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之一,它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增加医院患者的病死率和住院时间,给患者造成巨大的负担。

因此,预防和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下面将介绍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一、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机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指的是导管插入口的细菌穿透导管壁进入血管系统,形成全身性感染和败血症。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点:1、导管周围皮肤和黏膜的细菌定植:导管插入后,身体免疫系统的缺陷和局部创伤会导致细菌的定植。

2、导管壁的微结构和材料因素:导管壁的微结构和材料因素会影响导管周围环境的微生物层和营养物质分布,从而引起导管周围微生物的生长,导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3、医护操作不规范:导管插入和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操作不规范很容易导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

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1、导管插入前的准备工作导管插入前的准备工作是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导管插入前,医务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评估和无菌化处理,包括:1.1 确认患者的血流感染风险等级,应用相应的保护性措施;1.2 洗手、戴帽、穿无菌衣、手套和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1.3 为患者打开一个无菌场,准备导管插入所需的一次性材料,并进行消毒处理。

2、导管插管方面的预防措施2.1 确定合适的导管类型和规格:在选择和安置导管的时候,选择合适的导管类型和规格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

具体而言,选择适合患者情况的导管,规避不必要的血管损伤。

2.2 插管位置的选择:要选择最合适的插管位置,防止导管与伤口等直接连接,避免感染发生。

2.3 插管技术的选择和操作规范性:在选择插管技术和进行操作时,尽可能正确的掌握导管插管技术和规范,操作时要做到熟练,手法轻柔快速,避免二次操作造成患者的疼痛和创伤。

3、导管插入后的护理3.1 维持导管的固定和清洁:插管后要立即对导管进行适当的固定和清洁,防止导管的移位和感染性病变的发生。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一、导管的选择与置入1、评估患者需求在决定为患者置入导管之前,医护人员应仔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求,确定导管置入的必要性和合适类型。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导管使用,降低感染风险。

2、选择合适的导管根据治疗目的、预计使用时间、患者血管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材质、管径和长度的导管。

一般来说,聚氨酯或硅胶材质的导管感染发生率相对较低。

3、置入部位的选择优先选择非股静脉部位进行置入,如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

这是因为股静脉部位的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同时,要避免在有皮肤破损、感染或其他病变的部位进行置入。

4、无菌操作置入导管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医护人员应洗手、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并使用无菌手术衣和铺巾。

对穿刺部位进行彻底的消毒,范围应足够大,以确保无菌区域。

二、导管的维护与管理1、敷料的更换定期检查和更换敷料,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和干燥。

透明敷料每 5 7 天更换一次,纱布敷料每 2 天更换一次。

如果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污染等情况,应及时更换。

2、导管的固定确保导管固定妥当,避免导管移动和脱出。

同时,要注意避免导管对血管壁的过度刺激和损伤。

3、冲管与封管在每次使用导管前后,应进行正确的冲管和封管操作。

使用适当的冲管液和封管液,按照规范的操作方法进行,以防止血液反流和血栓形成。

4、监测与评估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寒战、穿刺部位红肿、疼痛等,及时发现可能的感染迹象。

定期进行导管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培养等。

三、手卫生与环境清洁1、手卫生医护人员在接触导管和患者前后,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

正确的洗手方法包括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消毒。

2、环境清洁保持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和消毒。

特别要注意对经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床栏、床头柜等进行消毒。

四、教育培训1、医护人员培训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操作技术和感染预防知识。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宣传和教育,使其了解导管相关血流 感染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
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和 登记,及时发现并报告感染病例。
VS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找出感 染的高危因素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 措施。
一旦发生感染,立即采取措施并追溯感染源
对感染病例进行隔离和治疗,防 止感染扩散。
02
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01
02
03
无菌操作技术
在置管、更换敷料、输液 等操作前,必须进行严格 的无菌操作。
无菌物品管理
确保无菌物品的存放、取 用、运输等环节均符合规 范,防止污染。
消毒剂选择和使用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并按 照规定浓度和时间使用, 确保消毒效果。
规范导管置入及维护操作
2023-11-30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指南
汇报人:
目 录
• 指南介绍 • 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 •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控制措施 • 特殊情况下的感染预防与控制 • 指南的实施、监测和评估
01
指南介绍

目的和背景
01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是 一种严重的医院感染,可能导致 患者死亡或病情恶化。
1 2
设立监测指标
设立明确的监测指标,如感染率、感染防控措施 执行率等,以评估指南实施的效果。
定期检查
定期对指南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收集相关数据 和信息,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3
综合评估
对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原因,提出改进 措施和建议,持续改进指南的实施效果。
对指南进行定期更新和修订的机制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留置血管内导管是救治危重患者、实施特殊用药和治疗的医疗操作技术。

置管后的患者存在发生感染的危险。

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管留置的时间、置管部位及其细菌定植情况、无菌操作技术、置管技术、患者免疫功能和健康状态等因素。

一、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简称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要点(一)管理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

2.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血管内导管的正确置管、维护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3.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静脉置管专业护士队伍,提高对静脉置管患者的专业护理质量。

4.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措施。

5.医疗机构应当逐步开展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

(二)感染预防要点。

1.置管时。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

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

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指南是在2008年版指南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更新修订,旨在用简洁实用的方式为急症医院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的预防提供建议。

指南全文发布在2014 年7 月的Infection Control and Hospital Epidemiology 上,现将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指南编写山美国医疗机构流行病学学会(SHEA)发起,III SHEA、美国传染病学会(IDSA)、美国医院学会(AHA)、感染控制和流行病学专业学会(APIC)以及联合委员会(The Joint Commission)组织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完成。

第一部分理论基础与关注要点一、急重症医疗机构患者出现CLABSIs的风险1. ICU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出现CLABSI的风险很高。

原因包括多种导管的频繁使用,只用于ICU患者的特殊类型导管伴有相肖大的风险(如带导管导引器的肺动脉导管)。

在紧急情况下,需要重复放置导管,而且常常需要长时间放置。

2.非ICU人群:虽然在过去20年,主要关注ICU人群,但大多数的CLABSIs发生在ICU以外的住院部或门诊患者。

3•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丄作应涵盖其他易感人群,如通过导管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术中患者和肿瘤患者。

4.除了中央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外周动脉导管也有感染的风险。

二、医院获得性CLABSI的后果1.增加住院时间。

2.成本增加(每出现一次CLABSIs,增加成本从3700美元至39000美元不等)。

三、发生CLABSI的独立的危险因素(至少有2篇CLABSI研究的支持)1.风险增加的相关因素1.1.导管插入术前的长期住院1.2.长时间放置导管1.3.插入位点岀现大量微生物定植1.4.导管转换器出现大量微生物定植1.5.颈内静脉插管1.6.成人股动脉插管1.7.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8.早产儿(如,孕妇年龄较小)1.9. ICU病人护士比例较小1・10・全胃肠外营养1・11・不合格的导管护理(例如,过多的操作)1・12・输注血液制品(儿童)2.与风险降低的相关因素2.1.女性2. 2.抗生素使用2. 3.米诺环素-利福平涂层的导管笫一•部分背景一如何检测CLABSI 一、CLABSIs的定义和监测方法1.使用一致的监测方法和定义可以比较不同医疗机构的数据。

2.适当的监测方法学,请参阅国家医疗保健安全网络(NHSN)手册:病人安全的组合方案。

包括血液标本采集,以及CLABSIs监测定义。

手册相关章节为“在国家医疗保健安全网络(NHSN)中识别医疗机构相关感染(HAI)” , “设备相关模块,方法学”和“设备相关模块: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 " o二、最近的数据表明,NHSN 定义的可信区间低于预期,这也会影响公共报告的可靠性。

此外,NHSN对CLABSI 监测的定义不同于临床上对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定义。

第三部分背景一如何预防CLABSI 一.现有的指南和建议1.目前有一些政府,公共卫生,及专业组织公布的以证据为基础的指南和/或预防CLABSI的措施。

包括以下内容: 1. 1.医疗机构感染控制措施建议委员会(HICPAC),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1.2. 医疗机构促进学会1.3.医疗机构研究和质量评价部门1.4.美国外科协会和临床试验委员会1.5.联合委员会1・6•感染控制和流行病学专业学会1.7. 输液护士协会2.本文的建议集中在中心静脉导管,除非另有说明。

这些建议为 2.1.不根据导管类型分层(如隧道,植入,铐式,非铐式导管,和透析管)和2. 2. 可能不适用于其他血管内装置预防血液相关感染。

二、基础设施的要求如下:1. 感染预防和控制程序有足够人手的来负责那些符合CLABSI监测定义的患者。

2. 信息技术可以收集和计•算导管天数,作为计算CVC时的分母。

信息系统所得的导管天应与手工方法进行验证,误差不大于±5%。

3.足够的资源提供适当的教育和培训。

4.足够的实验室支持,及时处理标本并报告结果。

第四部分预防CLABSI策略的建议CLABSI的预防建议分为(1)所有医院都应采用的基本做法或(2)当基本做法无法控制CLABSIs时,推荐住院病人所使用的特殊方法。

基本做法降低CLABSI风险的作用要明显大于其可能的不良影响。

使用特殊方法降低CLABSI风险时,必须考虑其不良后果。

医院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优先提高预防CLABSI的基本做法。

如果CLABSI的监测或其他风险评估表明还有改善的空间,医院应考虑采取一些或所有特定的预防方法。

根据相关的数据、风险评估和具体的要求,这些方法可以运用在特定的地方,患者群体或不同的医院。

每一个预防感染的建议都有一个证据质量等级(见表1)。

表1证据质量等级等级定义I•高级有设计良好的实验、临床或流行病学研究支持;出现偏倚可能性很小II.中级有提示意义的临床或流行病学研究支持或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出现混杂、偏倚可能性小III•低级山于缺乏充足的证据或确切的疗效支持, 尚无定论的情形,仅为专家共识下列的一些措施都集成在导管插入的“预防系列措施”中。

(例如,B.2, 3, 6, 7,和C.3) o众多的研究已经证明,在成人和儿童上使用这些系列措施是有效的、可持续的以及符合成本效益的。

对患者进行安全教育后,这些系列措施最有可能成功,而且其成功与否取决于不同措施的依从性。

但是,最近的数据表明,不是所有的措施都是必需的。

在导管插入后, 一系列的措施可以保障导管的最佳护理。

但是哪些措施是降低感染风险必不可少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一、预防和监测CLABSI的基本做法:对所有急症医院的建议1.插入之前1.1.评估CVC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的指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CVC置入(证据等级:III) o 1.2.对中心静脉导管插入,护理相关的医疗人员要进行预防CLABSI的教育(证据等级:II) o (1).包括导管的使用指征、适当的导管插入和维护、CLABSI的风险与一般感染的预防策略。

(2).相关医护人员在进行导管置入和维护前,都应完成预防CLABSI基本措施的教育课程,并进行定期培训与能力评估。

(3).在医疗专业人员进行独立置入CVC前,要经过一个认证过程,确保其具有独立插入CVC的能力。

(4).当医院在实践中改变其输液系统时,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再教育(例如,当医疗机构引入无针连接器时,需要对护理工作进行升级,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5).进行导管插入的模拟训练。

1.3.对年龄超过2个月的ICU患者,在基本护理的基础上,每日进行氯己定(洗必泰)药浴(证据等级:I) o (1).氯己定(洗必泰)每日药浴可以作为一种预防性措施。

⑵•非ICU患者进行洗必泰药浴的作用仍然未知。

(3). 2个月以下儿童抗菌药物的最佳选择仍不可知。

然而,目前洗必泰广泛应用于2个月以下的儿童。

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在大多数新生儿加护病房(NICU),洗必泰已经广泛应用于这一年龄的导管插入。

基于葡萄糖酸氯己定(CHG)的局部抗菌产品,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FDA)建议“在小于2个月的婴儿中要小心使用,这些产品可能会造成刺激或化学烧伤。

”美国儿童外科协会建议使用CHG,但指出:“在早产儿或新生儿中使用氯己定也应该注意皮肤刺激和全身吸收的风险。

”对于2个月以下儿童的关注在其它地方也引起了注意。

48小时内极低出生体重儿对CHG的皮肤反应已有相关报道。

然而,一项小规模的对至少7日龄儿童的新生儿试点试验中,虽然发生了皮肤吸收,但研究未发现严重的接触性皮炎。

最近的试验针对体重^1500g的新生儿,但结果与上述不同。

一些机构使用含有洗必泰的海绵敷料外敷CVC,以及清洗CVC的置入位点,这些措施可以降低这个年龄组的不良反应。

供应商必须充分权衡CHG 预防2个月以下儿童发生CLABSI潜在的利益和风险,还要认识到早产儿可能的不同风险。

其他药物,如聚维酮碘或酒精,也可以在这个年龄使用。

2.插入时2. 1.在ICU或非ICU中,插入CVC时要有一个操作规范,以确保操作符合感染预防规范(证据等级:II级)°(1)・坚持无菌操作。

①.建议列个操作步骤以确保导管插入的规范。

如果有这样的文件,应有其他人员在旁指导。

②. 在进行CVC插入时,应该有其他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生,护士或其他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在旁指导,以确保操作的无菌。

③.上述操作中,医护人员如果观察到违反无菌原则的操作,有权终止操作。

2.2.在导管插入之前,操作人员要进行手部清洁(证据等级:II)o (1).用无水酒精产品或抗菌肥皂和水。

①.使用手套并不能忽略手部卫生。

2. 3.在一定的条件下,肥胖患者应避免采用股静脉中心静脉通路作为导管放置点(证据等级:I)o (1).额外的因素可能会影响股静脉导管患者出现CLABSI的风险。

(2).小儿可以在不进行全麻的情况下进行股静脉置管,而且不增加感染的风险。

(3).不同CVC短期穿刺点出现感染和非感染性并发症存在争议。

不同穿刺点的风险和收益必须具体问题(例如,刚刚做过气管造口术的患者,如进行颈静脉穿刺可能有较高的感染风险)。

⑷.不使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s),以此来减少CLABSI的风险。

①.ICU 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出现感染的风险等同于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

②•大多数PICC引起的CLABSIs发生在非ICU患者。

PICC相关性CLABSI 的风险可能在ICU外是不同的匚2. 4.使用全套的静脉穿刺和导管包(证据等级:II) o (1).全套的静脉穿刺和导管包包含所有必要的无菌导管插入组件,而且摆放整齐,使用方便。

2. 5.使用超声引导颈内静脉导管的插入(证据等级:II)o (1).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减少了CLABSI以及CVC非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

2. 6.在CVC插入过程中,使用最大限度的消毒隔离防护措施(证据等级:II) o (1).使用最大限度的消毒隔离防护措施。

①.所有医疗人员在导管插入过程中都应穿戴面具,帽子,无菌手术衣,无菌手套。

②. 病人应该在导管插入过程中全身覆盖无菌洞巾。

(2).当用导管来交换导丝时,都应遵循这些措施。

⑶.一项针对外科病人的询瞻性随机研究显示最大限度的消毒隔离防护措施没有额外的好处;然而,大多数可用的证据表明,这种干预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2. 7•使用含酒精的洗必泰消毒皮肤(证据等级:1)。

(1). 在导管插入前,使用含有超过0.5% CHG的酒精洗必泰溶液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

①.要等到消毒液挥发干净后再进行皮肤穿刺。

3.插入后3・1・确保适当的护士和病人比例和限制ICU护士的流动(证据等级:I)o (1).观测性研究表明,在ICU护理有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时,护士和病人的比例至少为1到2o 在ICU丄作的护士流动性应该降到最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