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滕王阁序》教案(3)2023-2024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修之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滕王阁序》教案

王勃

教学目标

1、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2、积累“故、尽、属、即”等实词的义项和“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3、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

4、玩味本文优美的语言,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

5、揣摩文中多处用典,体会其中的寓意。

6、学习作者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

2、玩味本文优美的语言,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

3、揣摩文中多处用典,体会其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感情,理解文中出现的典故。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改写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

1.王勃和他的《滕王阁序》

①王勃(公元650-675),英才早逝的年轻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为振兴初唐诗坛,转变魏晋形成的萎靡诗风,促进近体格律诗的成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其有众多的传世佳作和名句,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又如本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

②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

王勃于上元二年(675)秋,前往交趾省父,路过洪州(今南昌),恰逢洪州都督阎公于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借此一展才情,祈望大志得申。有人称此文为王勃的“投名帖”,盼望得到赏识。

2.骈文小知识

骈文,又称骈俪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也称“四六文”。骈文讲究对偶,注藻饰、用典。

3.写作背景

欧阳修《新唐书王勃传》记载: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王定保《唐摭言(卷五)》记载:“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报云‘落霞与孤鹜齐飞,长天共秋水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使王勃赢得了“天才”之誉;但是,《滕王阁序》的美不仅在于此……

二、初读

1.范读并指导

A、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B、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C、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D、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2.整理文言知识点,理解课文

(1)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初步理解文本;

(2)分组讨论并整理文言知识点

3.梳理文章内容和思路

第一节:故郡新府

第二节:访阁所见(风光篇)

第三节:登阁见闻

第四节:兴尽悲来(过渡)

第五节:表信念——不甘沉沦

第六节:言志向——投笔从戎(抒怀篇)

第七节:诉心愿——渴盼提携

A.写景——抒情

B.“四美具,二难并”统领全篇

三、研读

1、本文属于骈体文,多用四六句,亦多对偶句式,用词工整,注重藻饰。

2、本序为《滕王阁诗》前的序言,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这里应为赠序。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王勃前往交趾县省父,恰逢滕王阁盛宴,名流云集,王勃挥毫作赋一展才华。当王勃吟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后,宴会主人都督阎公拍案叫绝……

(一)第一部分(1-3段):风光篇

【第1节】

1.自读并疏通文句。

2.整合理解

豫章故郡——历史悠久

洪都新府——面貌一新

星分、地接

三江、五湖——位置优越

雄州雾列、阎公雅望;夷夏之交、宇文懿范

俊采星驰、人才辈出、胜友高朋、东南之美、学士将军

——地势雄伟、物产珍异,人才杰出、宾主尊贵【第2-3节】

3.赏析句子: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对仗:“落霞”对“秋水”,“孤鹜”对“长天”,这两句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对仗工整贴切,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意境:秋水长天,水天一色,两相衬映,落霞流金,自上而下;孤鹜凌空,自下而上。意境开阔高远,情致深婉飘逸,充满了喜悦、欢畅、旷达的意蕴和情调。

这是一幅大自然和谐、优美相融合的秋暮水墨画面,千百年来盛传不衰,可谓“千古绝唱”。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这两句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可谓“写尽九月之景”。

(3)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这四句借不同视角,写出了上下浑成之美:上联写出了阁前仰望,群峰竞秀、耸入云霄之势;下联写出了阁前俯看,滕王阁凌空而起,“流丹”写出了倒影之美,“无地”写出了悬空之感。

(4)“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就冈峦之体势。”“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写出了远近变化之美。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登阁所见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闾阎扑地”四句则写远景。

(5)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这几句尽现虚实相衬之美。“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4.王勃所言“四美具”在文中指什么?是如何表现的?

“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1)良辰: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中秋时节)

“潦水尽”“寒潭清”(雨后傍晚)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喜逢假日)

(2)美景:

美丽的意象:潭水、山峦、楼阁、鹤凫、山原、落霞、孤鹜、秋水、渔舟、雁阵……

鲜亮的色彩:清、紫、翠、丹

多样的动作:上出、下临、扑地、弥津、齐飞、唱晚、惊寒

悦耳的音符:钟鸣、渔歌、雁声

(3)乐事:阎公设宴、躬逢胜饯

(4)赏心:风光之美、宴饮之欢

5.王勃之言“二难并”,何以见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