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脂肪水平对红白锦鲤体色、生长及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料脂肪水平对红白锦鲤体色、生长及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

崔培;姜志强;韩雨哲;张志明;石红月;于丽娜
【摘要】本实验以初始体重为(5.85±0.19)g的红白锦鲤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在虾青素添加量为130 ms/kg时饲料脂肪水平(5.60%、7.93%、9.95%、11.93%、14.20%)对锦鲤体色、生长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饲养10尾鱼,表观饱食投喂60d后,实验结果显示:脂肪水平为9.95%时,实验鱼体表红质的a*值最高,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脂肪水平为5.60%~9.95%时,锦鲤增重率、饲料转化率随脂肪添加比例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脂肪水平对实验鱼的谷草转氨酶、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无显著影响(P<0.05).脂肪水平为5.60%~9.95%时,实验鱼肝胰脏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随脂肪水平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上述研究说明,虾青素添加量一定时,使锦鲤生长、着色达到最好效果的适宜饲料脂肪水平为
9.95%.同时,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配合饲料中,提高饲料的脂肪水平不会持续提高锦鲤对虾青素的利用效率.
【期刊名称】《天津农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18)002
【总页数】9页(P23-31)
【关键词】锦鲤;脂肪水平;体色;生长;生理生化指标
【作者】崔培;姜志强;韩雨哲;张志明;石红月;于丽娜
【作者单位】大连海洋大学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大连海洋大学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大连海洋大学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大连海洋大学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大连海洋大学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大连海洋大学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5.116
锦鲤 (Ornamental Carp),其观赏价值取决于雄健的体魄躯干和花纹图案及色调的配合,因此,如何提高体色的观赏价值是锦鲤研究的重点之一。

鱼类的体色主要由类胡萝卜素决定[1],而其自身并不具备合成类胡萝卜素的能力[2],只能从食物中获得,所以需要在饲料中添加类胡萝卜素来增加鱼的体色。

锦鲤等大部分淡水鱼类都具有将黄体素、玉米黄质等类胡萝卜素转变形成虾青素的能力,它们也可将食物中的虾青素直接贮于体内,从而增加体色。

虾青素Astaxanthin(3,3 -二羟基-4,4 -二酮基-β,β-胡萝卜素)属于萜烯类不饱和化合物,有11个共轭双键,是脂溶性艳丽红色色素——类胡萝卜素的着色剂,因其能被动物吸收利用而广泛应用于水产饲料中[3],对多种水产动物都有着色作用[4-5],特别是对鲑、鳟类[6]。

虾青素还是一种良好的自由基猝灭剂,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能有效地阻断细胞内的链式自由基反应,具有促进动物生长、繁殖和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等功能[7]。

脂肪是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作为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的来源,而且能够节约蛋白质[8-9]。

研究表明,饲料脂肪水平通过影响虹鳟对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利
用率而影响其体色[10-11]。

目前,对于不同脂肪水平的虾青素饲料对锦鲤影
响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本实验研究了饲料脂肪水平对锦鲤体色、生长以及免疫的影响,以获得在不影响锦鲤生长及健康的条件下其配合饲料中脂肪的适宜添加量。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饲料
实验用饲料原材料:褐鱼粉 (80~100目);玉米蛋白粉;小麦麸;豆粕;面粉;小麦蛋白粉;α-淀粉;豆油;混合维生素;混合矿物质;虾青素。

其中,混合维生素与混合矿物质均购于北京桑普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虾青素购于德国巴斯夫 (BASF)公司,有效含量为10%。

饲料原料经混合后用XL型旋转制粒机 (江阴市鑫达药化机械有限公司)挤压成颗粒料,每组饲料两种规格(Φ =1.5 mm 和 3.2 mm),在烘箱(DK400,YAMATO)中,40℃烘干2 h,至水分12%左右,保存于-20°C冰箱中 (饲料配方、生化组成及类胡萝卜素含量见表1)。

表1 实验饲料组成g·kg-1注:1.混合维生素 (mg/kg预混料):维生素E 4 100,维生素K3330,维生素B1830,维生素B21 600,维生素B6830,维生素A 25
万IU,维生素D38.3万IU,胆碱42 000,烟酸2 000,泛酸2 000,叶酸80,肌醇8 300,高稳定VC6 600,其余用玉米蛋白粉补充至1 kg;2.混合矿物质(mg/kg预混料):镁13 000,铁25 000,锰2 500,锌8 000,铜290,碘50,
硒40,其余用沸石粉补充至1 kg项目 ZX1 ZX2 ZX3 ZX4 ZX5原料褐鱼粉22 22 22 22 22玉米蛋白粉7小麦麸8豆粕7 7 7 7 8 8 8 8 15 15 15 15 15面粉
20 20 20 20 20小麦蛋白粉12 12 12 12 12 α -淀粉 11.087 9.087 7.087 5.087 3.087豆油0混合维生素2混合矿物质2 2 4 6 8 2 2 2 2 2 2 2 2 013
营养成分/% 粗蛋白 34.40 35.60 34.63 35.41 34.虾青素 0.013 0.013 0.013 0.013 0.38粗脂肪 5.60 7.89 9.95 11.93 14.20灰分 7.81 8.25 8.05 7.55 7.64.54 64.94 65.96 63.52 66.49 30水分 8.86
9.08 8.70 8.88 8.39类胡萝卜素含量/mg·kg-1 类胡萝卜素
1.2 饲养管理
实验用红白锦鲤由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小汤山良种繁育中心提供,选用锦鲤红白幼鱼,初始体重为 (5.85±0.19)g。

空运至大连海洋大学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实验鱼暂养期间用基础饲料 (蛋白水平34.61%,脂肪水平10.02%,不添加虾青素)投喂。

经2周驯化,实验鱼适应实验室条件后,挑选体格健壮的个体分别放于15个200 L的蓝色水槽中,每槽放置10尾。

实验共分5
个组,每组设立3个平行。

实验用水采用暴气24 h以上的自来水,每天投喂两次(早7:00,晚4:00),投喂量约为体重的3%。

每天换水一次,吸底并收取粪便,换水量为总水量的1/3,饲养实验期间水温为15~25℃,24 h充气。

实验周期60 d。

1.3 色素的提取和测定
1.3.1 锦鲤体表红质L*、a*、b*值的测定
Robinson[12]等 (2002) 以 L* (明度)、a*(+a*代表偏红,-a*代表偏绿)、b*
值 (b*代表偏黄,-b*代表偏蓝)来代表颜色的状态。

本实验即采用测色色差计(GEB-104 Pantone Color-Cue)测出各组实验鱼体色的体表L*、a*、b*值并进行统计分析,以检验饲料脂肪水平对其体色的影响。

测定各组每尾实验鱼体表L*、a*、b*值时,先用吸水纸将鱼体表面的水分吸干,
再将色差计的探头紧贴于实验鱼体表红斑处,并记录结果[13]。

1.3.2 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
参考陈晓明等[14]的方法并略作修改,用电子分析天平 (Sartorius BS210,德国)准确称取鲜样样品0.1 g,剪碎后,用丙酮定容至5 mL,放入超声波清洗机,低温超声波振荡40 min后取出,4 000 r/min离心10 min,放入4℃冰箱中静置24 h。

将所得的鱼皮、血清、肝胰脏的色素萃取液分别置于1 cm比色皿中,以丙
酮为空白对照管 (比色皿加盖,以防止丙酮挥发影响比色效果),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200~800 nm波长范围内进行扫描,找出最大吸收峰所处的波长,在该波长下测定各组色素萃取液的吸光度值。

总类胡萝卜素含量 (mg/kg) = (A*K*V) /(E*G)
其中:A为吸光度值,K为常数 (104),V为提取液体积 (mL),E为摩尔消光系数(2 500),G为样品重量 (g)。

1.4 生长和饲料利用效果计算
实验期间鱼的体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摄食率、肥满度、肝指数、蛋白质效率、成活率分别按以下公式计算:
其中,W0为实验鱼的初始体重;Wt为实验鱼的终末体重;t为实验天数;C为摄饵量(干重,g);W为实验鱼体重;L为鱼体长度;Cp为蛋白质摄入量(干重,g)。

1.5 饲料成分的测定
饲料水分含量按照国标GB/T 6435-1986测定;饲料粗蛋白含量按照国标GB/T 6432-1994测定;饲料粗脂肪含量按照国标GB/T 6433-1994测定;饲料粗灰分含量按照国标GB/T 6438-1992测定。

1.6 养分消化率的测定
实验饲养第二十天开始投喂添加0.5%Cr2O3的实验饲料,待粪便成形后正式开始实验。

每天在投饵2 h后开始收集粪便,采用虹吸法收集。

用镊子选择新鲜、外表带有包膜的、比较成形、完整的粪便,待自然干燥后,放入-20℃冰箱中冷冻保存。

粪便收集到实验结束为止。

Cr2O3含量采用湿氏灰化定量法测定[15],养分消化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A'和A分别为饲料和粪便中的营养物质含量;B和 B'分别为饲料和粪便中
的 Cr2O3含量。

1.7 消化酶的测定
参考王庆恒[16]等的方法。

蛋白酶活力采用福林-酚试剂法进行测定;蛋白含量
应用双缩脲法进行测定;脂肪酶活力使用南京建成科技有限公司脂肪酶测定试剂盒
进行测定。

1.8 红白锦鲤体内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实验样品的采集:饲养实验结束后,每槽随机取3尾实验鱼,立即用不含有抗凝剂
的针管进行尾部取血。

4℃下低温4 0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血清,进行谷丙
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AST)、葡萄糖 (GLU)、总胆固醇(CHO1)、甘油三
酯 (TG)和血清溶菌酶(LZM)活力的测定。

血清溶菌酶LZM活力使用酶标仪测定,其它指标使用日立生化718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

解剖鱼体取其肠和肝胰脏,剪碎,按质量体积比1∶9(w/v)加入预冷纯水,玻璃匀浆器匀浆,制成10%匀浆液,经5 000 r/min,4℃低温离心10 min,取肠上清液以备肠消化酶活力的测定,取肝胰脏上清液以备碱性磷酸酶 (AKP)、过氧化氢酶 (CAT)的测定。

再以去离子水10倍稀释制成1%的匀浆液,以备测定考马斯亮蓝蛋白、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使用。

均选用南京建成科技有限公司试剂盒进行测定。

测定仪
器为754型紫外分光光度计。

CAT:可见光法,其定义为每毫克组织蛋白每秒钟分解1 μmol的H2O2的量为一
个活力单位(U/mgprot)。

AKP:磷酸苯二钠法,其定义为每克组织蛋白在37℃与基质作用15 min产生1
mg酚为1单位(U/gprot)。

LDH:其定义为每克组织蛋白37℃与基质作用15 min,反应体系中产生1 μmol
丙酮为1单位(U/gprot)。

SOD:黄嘌呤氧化酶法,每毫克组织蛋白在1 mL反应液中的SOD抑制率达50%时所对应的SOD量为1个SOD活力单位 (U/mgprot)。

LZM:血清溶菌酶的测定采用空白对照检测法,其定义为:在450 nm波长处吸光度值每分钟降低0.001为一个血清溶菌酶活力单位 (U/mL)。

组织匀浆蛋白质含量用蛋白质测定试剂盒(考马斯亮兰法)测定。

1.9 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用EXCEL软件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实验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

采用SPSS16.0进行相关性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实验组间显著性检验,若组间差异显著 (P<0.05),则做Duncan氏多重比较分析。

2 结果
2.1 饲料脂肪水平对锦鲤体色影响
2.1.1 饲料脂肪水平对锦鲤体表红质L*、a*、b*值的影响
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验鱼体表红质a*值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呈现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当脂肪水平为9.95% (ZX3组)时,a*值最大,体表红质最红,但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

而实验鱼红质L*值和b*值随脂肪添加比例的升高没有产生规律性变化,各实验组差异也不显著 (P>0.05)。

表2 饲料脂肪水平对锦鲤体表L*、a*、b*值的影响处理 ZX1 ZX2 ZX3 ZX4 ZX5 L*亮度 66.96 ±2.44 64.78 ±0.67 65.24 ±5.96 69.10 ±0.74 67.06 ±2.54 a*红度 26.40 ±1.59 29.86 ±0.87 31.90 ±3.59 30.00 ±3.20 26.55 ±5.43 b*黄度 22.42 ±3.47 25.90 ±5.93 22.62 ±5.81 23.83 ±3.89 28.16 ±9.23
2.1.2 饲料脂肪水平对锦鲤各组织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饲养60 d结束后,饲料脂肪水平对锦鲤皮肤(带鳞片)、肝胰脏和血清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饲料脂肪水平对锦鲤皮肤中类胡萝卜素
的含量有一定影响,表现为:随着脂肪添加比例的升高,类胡萝卜素含量先升高再
下降,当脂肪添加比例为9.95%(ZX3组)时,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含量达到最大值,并且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 (P<0.05)。

各实验锦鲤肝胰脏和血清中类胡萝卜素含量随脂肪添加比例的升高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大值均出现在ZX3组(脂肪添加比例为9.95%)。

表3 饲料脂肪水平对锦鲤皮肤、肝胰脏和血清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mg·kg-
1注:各指标平均值上标字母的不同表明组间差异显著 (P<0.05)处理 ZX1 ZX2 ZX3 ZX4 ZX5皮肤 106.70 ±1.40b 123.60 ±2.35c 142.90 ±3.83d 96.85 ±3.37a 90.85 ±9.05a肝脏 15.56 ±1.42a 17.40 ±0.98ab 22.52 ±1.28b 15.34 ±0.70a 20.37 ±3.56b血清 7.05 ±2.79a 7.88 ±1.00ab 16.58 ±0.02b 12.51 ±1.72bc 10.65 ±2.19ab
2.2 饲料脂肪水平对锦鲤生长的影响
不同实验饲料对锦鲤生长指标的影响见表4。

各处理组间BWG、FCR均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即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在脂肪比例为9.95%(ZX3)时达到最大值,并且显著高于其它实验组(P <0.05)。

而PER随脂肪添加比例的升高而出现递增的趋势,ZX3、ZX4、ZX5组显著高于ZX1和ZX2组 (P<0.05)。

在对FI
的分析中发现,随脂肪添加比例的升高,FI先升高再下降,当脂肪添加比例超过9.95%后,实验鱼的FI显著下降 (P<0.05)。

而饲料的脂肪添加水平没有对实
验鱼SGR、CF以及HSI产生显著影响(P > 0.05)。

各处理实验鱼的存活率均为100%。

表4 锦鲤的生长指标及饲料利用效率注:各指标均值上标字母的不同表明组间差异
显著 (P<0.05)处理 ZX1 ZX2 ZX3 ZX4 ZX5增重率 BWG/% 110.10
±5.54a 113.80 ±3.15a 152.80 ±4.84b 128.50 ±5.18a 116.90
±1.98a特定生长率SGR/%·d 1.31 ±0.17 1.22 ±0.09 1.53 ±0.31
1.27 ±0.24 1.29 ±0.15饲料转化率 FCR 1.44 ±0.20a 1.59 ±0.08a 2.03 ±0.09b 1.56 ±0.16a 1.44 ±0.14a蛋白质效率 PER 1.69
±0.30a 1.56 ±0.23a 2.30 ±0.38b 2.03 ±0.38ab 2.32 ±0.09b摄食量FI/g·fish-1 10.51 ±0.52b 10.67 ±1.21b 10.72 ±0.31b 8.99
±0.30a 9.55 ±0.39a肥满度 CF 1.56 ±0.02 1.41 ±0.09 1.51
±0.02 1.55 ±0.13 1.51 ±0.06肝指数 HSI/% 3.62 ±0.64 3.43
±1.05 3.53 ±0.64 3.98 ±0.61 3.35 ±0.28
2.3 饲料脂肪水平对锦鲤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经过60 d的饲养实验,各处理实验鱼的养分消化率见表5。

从表5中可以看出,饲料脂肪水平没有对锦鲤的饲料干物质消化率、蛋白消化率和脂肪消化率产生显著影响 (P>0.05)。

表5 饲料脂肪水平对锦鲤养分消化率的影响处理 ZX1 ZX2 ZX3 ZX4 ZX5饲料干
物质消化率/% 95.76 ±0.74 90.52 ±7.82 93.93 ±7.22 96.48
±2.97 96.03 ±3.05蛋白质消化率/% 97.13 ±0.72 95.46 ±3.57 91.27 ±8.71 98.11 ±1.59 97.91 ±1.47脂肪消化率/% 95.27
±1.13 94.88 ±4.45 92.14 ±7.67 98.16 ±1.68 97.76 ±1.01
2.4 饲料脂肪水平对锦鲤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实验饲料对锦鲤消化酶的影响如表6所示。

随脂肪添加比例的升高,脂肪酶
活力也随之升高,当脂肪水平分别为11.93%、14.20%时,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其它组 (P<0.05)。

在对蛋白酶活力结果的分析中发现,当脂肪水平为14.20%时,锦鲤肠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其它实验组 (P<0.05)。

表6 饲料脂肪水平对锦鲤肠消化酶活力的影响注:各指标均值上标字母的不同表明
组间差异显著 (P<0.05)处理 ZX1 ZX2 ZX3 ZX4 ZX5蛋白酶活力 406.60
±1.94ab 399.00 ± 3.98a 396.48 ±9.82a 393.00 ±11.76a 423.61
±2.38b脂肪酶活力 388.20 ±23.74a 379.90 ±22.23a 383.00
±4.24a 802.20 ±38.91b 887.00 ±31.42b
2.5 饲料脂肪水平对锦鲤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2.5.1 饲料脂肪水平对锦鲤血液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血液指标的检测结果如表7。

从表7中可以看出,谷丙转氨酶 (ALT)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呈现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脂肪水平为9.95%时,ALT活性显著低于
ZX4和ZX5组 (P<0.05);在对谷草转氨酶 (AST)的分析结果中发现,AST呈现出与ALT相同的趋势,但各实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0.05)。

脂肪添加比例对锦鲤的血清葡萄糖 (GLU)浓度有一定影响,随脂肪添加比例的升高,GLU呈现出先
升后降的趋势,当脂肪添加比例达到9.95% (ZX3组)时,GLU达到最高值,显
著高于其它实验组 (P<0.05)。

而饲料脂肪添加比例对锦鲤血清的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 (TG)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P>0.05)。

表7 饲料脂肪水平对锦鲤血液指标的影响注:各指标均值上标字母的不同表明组间
差异显著 (P<0.05)处理 ZX1 ZX2 ZX3 ZX4 ZX5谷丙转氨酶ALT/U·L-1 209.70 ±26.08ab187.30 ±30.66ab171.30 ±19.50a 219.50
±16.26b 217.70 ±9.07b谷草转氨酶ALT/U·L-1 824.00 ±39.60 798.70 ±57.13 731.70 ±25.93 794.00 ±41.01 814.00 ±72.38葡
萄糖GLU/mmol·L-1 1.33 ±0.24a 1.58 ±0.32a 3.58 ±0.31c 2.99
±0.34b 1.67 ±0.07a总胆固醇CHOl/mmol·L-1 0.13 ±0.02 0.13
±0.02 0.14 ±0.02 0.13 ±0.01 0.15 ±0.02甘油三酯TG/mmol·L-1 5.71 ±2.35 4.82 ±1.59 4.47 ±0.53 4.14 ±0.53 3.74 ±0.57 2.5.2 饲料脂肪水平对锦鲤肝胰脏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
不同实验饲料对锦鲤肝胰脏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见表8。

由表8中可以看出,随着脂肪添加比例的升高,AKP活力先下降再升高,脂肪比例为9.95% (ZX3组)时,
AKP活力最低。

而LDH活力随脂肪添加比例的升高先升高再下降,脂肪水平为11.93%(ZX4组)时显著高于ZX1组 (P<0.05),其它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 (P>0.05)。

在对SOD、CAT活力的分析中发现,随着脂肪添加比例的升高,SOD
和CAT均出现下降再升高的趋势,其中,脂肪水平为9.95%时,SOD显著低于其它组 (P<0.05)。

各组间的血清LZM活力没有显著差异 (P>0.05)。

表8 饲料脂肪水平对锦鲤生化指标特性的影响注:各指标均值上标字母的不同表明
组间差异显著 (P<0.05)处理ZX1 ZX2 ZX3 ZX4 ZX5 AKP/U·gp rot-1 6.04 ±0.11c 4.53 ±0.75b 2.44 ±0.40a 3.66 ±0.03ab 3.98 ±1.00b LDH/U·gprot-1 151.10 ±15.69a 215.30 ±26.13b 229.10
±27.07bc263.00 ±3.54c 258.10 ±7.13bc CAT/U·mgprot-1 6.21
±0.44b 5.81 ±0.66b 4.94 ±0.01a 5.27 ±0.10a 7.05 ±0.40c SOD/U·mgprot -1 52.43 ±5.48b 61.67 ±7.94bc 23.16 ±1.00a 67.44 ±5.39c 69.14 ±5.01c LZM/unit·mL-1 154.30 ±6.36 134.20 ±9.52 135.30 ±9.29 141.70±3.76 151.20 ±11.02
3 讨论
3.1 饲料脂肪水平对锦鲤体色的影响
虾青素是鱼虾类体色中红色系中的主要色素[17],同时也是类胡萝卜素合成的
终点,它进入动物体后可以直接贮存沉积在组织中,并可与肌红蛋白非特异性结合,故鱼类和甲壳类对虾青素的吸收和积累要比其它类胡萝卜素如角黄质(Canthaxanthin)、叶黄素 (Lutein)和玉米黄素(Zeaxanthin)有效得多[18]。

本实验采用测色色差计 (GEB-104 Pantone Color-Cue)测出各组实验鱼体色的体表L*、a*、b*值并进行统计分析,以检验饲料脂肪水平对其体色的影响。

色差仪
所测出的实验鱼红质红度值是对红色的定量分析指标,值越高,表示色块越红。

亮度是指发光体(反光体)表面发光 (反光)强弱的物理量,它是颜色的一种性质,或与
颜色多明亮有关系的色彩空间的一个维度。

对于锦鲤的红质而言,亮度越高,表示颜色越鲜亮。

在本实验中,虽然各实验组间的锦鲤体表红质a*值没有显著差异 (P
>0.05),但脂肪水平为9.95%(ZX3组) 时a*值最高,即锦鲤体表红质最红。

Torrissen[17]等在对虹鳟的研究中发现,虾青素的表观消化率会随着脂肪添加
比例的升高而增加,说明脂肪通过影响虾青素的消化率而影响鱼类皮肤的色素水平,从而对鱼的体色产生影响。

Nickell和Bromage[19]用不同脂肪水平的饲料喂
虹鳟,结果发现,虾青素的着色程度和着色效率随脂类物质含量的升高而提高。

Lee[20]等对虹鳟的研究结果也说明了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能够促进鱼体虾青素含量的升高。

本实验结果与上述研究相类似,各实验组锦鲤皮肤中的色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与此同时,脂肪添加比例在5.60% ~9.95%时,色
素含量随脂肪添加比例的升高而升高,说明饲料脂肪对锦鲤体色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而Choubert等[21]则认为脂类对鱼体着色影响不大。

原因可能是:类胡萝
卜素是脂溶性的,因此脂类一方面可以促进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另一方面,脂类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产生的自由基可使类胡萝卜素褪色。

韩学哲发现,油脂添加量在0~20%时,虾青素对红剑尾鱼的着色效果先增加后降低,在油脂添加量为20%时着色效果最差[22]。

Gaby[23]等认为,鱼类的体色并非始终随饲料中添加色素量的增加而加深,如色素添加量超过一定限度,鱼体中沉淀的色素量会随其饲料中添加色素量的增加而下降。

本实验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当饲料脂肪添加比例超过9.95% (ZX3组)时,皮肤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说明脂肪对鱼体成色的促进作用
不是随着脂肪添加比例的升高而无限增强的。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鱼体沉积色素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饲料的脂肪添加比例为9.95%(ZX3组)时,鱼体沉积的色素量已经饱和,超过这个饱和度,会导致一部分色素不能沉积在鱼体内,而是随着代谢将一部分色素排出体外,进而出现鱼体色素含量下降的情况。

袁立强
[24]等在对黄颡鱼的研究中也发现类似的情况,当脂肪含量超过7.02%时,
瓦氏黄颡鱼皮肤中的叶黄素含量不再上升,而是处于相对稳定的含量,并推测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脂肪含量升高导致瓦氏黄颡鱼的摄食率下降所致。

本研究在脂肪添加比例超过9.95%后,实验鱼的摄食率也出现显著下降的情况 (P<0.05)。

类胡萝卜素在鱼体各组织中的分布是不同的。

虹鳟在幼苗期其色素主要存在于皮肤中;在鱼种阶段之后,其色素主要存在于肌肉中;性成熟时,雄性肌肉中的类胡萝卜素转移至皮肤中,雌性肌肉中的类胡萝卜素转移至生殖腺中[22]。

Hardy等发现,鱼类通过消化系统吸收类胡萝卜素后主要沉积于皮肤、肌肉、肝脏和肾脏中,在吸收代谢过程中,胆汁和血浆作用显著[25]。

在对本实验锦鲤肝胰脏和血清
中的色素含量分析中发现:随脂肪添加比例的升高,肝胰脏、血清中的色素含量与
皮肤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即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且相对于皮肤而言,肌肉、血清中的色素含量要少得多,由此推测,皮肤是锦鲤的色素沉积主要部位。

张晓红[26]等人在对血鹦鹉体色的研究中也发现,添加虾青素对鱼
体的着色顺序主要从体表开始,其次是肝脏。

与本实验结果相类似。

3.2 饲料脂肪水平对锦鲤生长的影响
脂肪是维持机体正常生长和发育的重要能量和脂肪酸来源。

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油脂以提高脂肪含量,将有助于提高蛋白质的利用效率,促进鱼类的生长,具有节约蛋白质、增加摄食量、提高饲料效率等效果。

Wilson等认为,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对脂肪的一般需要量为5% ~6%[27];甘晖等认为,奥尼罗非鱼幼鱼饲料中脂肪的适宜添加量为4% [28]。

本实验的结果表明,在促生长方面,锦鲤的增重率、特定增长率以及饲料转化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在ZX3组表现出最好的生长性能;在对锦鲤摄食量的分析结果中发现,脂肪添加比例的持续升高会对摄食量造成负面影响,当脂肪添加比
例升高至11.76%时,锦鲤的摄食率显著下降 (P<0.05)。

对军曹鱼(Rachvcentron canadum) [29]、斑点叉尾鮰[30]、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Ilstus)[31]、菖鮋 (Sebastess schlegeli)[20]的研究结果也
说明,饲料脂肪含量升高引起鱼类摄食量下降。

肝指数是评价鱼体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较低的肝指数可以说明鱼体的肝脏负荷在其自身肝功能调节的可控范围内[32]。

在本实验中,脂肪水平没有对实验鱼的HSI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当脂肪添加比例达到11.93%(ZX4组)时,HSI 略有升高,有学者曾报道,脂肪水平的持续升高会引起 HSI升高,如长吻鮠[33]、军曹鱼[29]等,与本实验结果相类似。

3.3 饲料脂肪水平对锦鲤血液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机体内关键性的抗氧化酶主要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和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等。

其中SOD可催化O-2生成H2O2,从而清除
O2-,而CAT能催化H2O2生成水和氧气。

本实验中,饲料脂肪水平在5.60% ~9.95%之间时,SOD活力随脂肪水平的升高而降低,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脂肪添加比例的升高促进了虾青素的积累,而虾青素作为一种特异性消
除超氧自由基的循环酶,它的强抗氧化性使自由基减少,而SOD的主要作用就是消除自由基,这样就导致了SOD底物量的降低,从而导致酶活力降低。

与此同时,CAT活力也显著下降,与SOD活力的变化情况较为吻合,从二者的作用机理和实验数据可以推测,CAT和SOD活力的变化应该保持同步,这与Mourente[34]等对金头鲷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随着饲料中脂肪添加比例的继续升高,SOD有逐
渐上升的趋势,可能是因为虾青素在鱼体内的累积已达到饱和,鱼体通过代谢将多余的虾青素排出体外,维持体内的动态平衡。

鱼类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够反映动物机体的健康状况和生理状况,也是其疾病诊断和测定的依据之一。

谷丙转氨酶(ALT)
活性的升高常反映肝功能障碍,谷草转氨酶 (AST)活性的升高常反映心脏或肌肉组
织发生障碍。

本实验中,ALT活性有随脂肪添加比例的升高而递增的趋势,分析
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饲料脂肪水平的持续升高对鱼体肝脏细胞组织结构造成一定影响,导致细胞坏死或通透性增加,ALT释放于血清中,从而导致血清中ALT活力
的升高。

而AST没有随脂肪水平的升高而产生显著差异 (P>0.05),说明鱼体心脏和肌肉组织均处于健康状态。

血糖含量可作为机体营养状况的指标,在一定范围内,血糖升高表示鱼体的消化吸收作用加强,健康状态良好。

本实验GLU浓度在
脂肪水平为9.95%时显著高于其它实验组,说明在此脂肪水平下,鱼体的消化吸收能力最强。

血脂水平是反映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脂肪代谢水平的重要生化指标,各实验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无显著差异,说明鱼体的健康状况和代谢水平没有因脂肪添加比例的升高而造成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冷向军,李小勤.水产动物着色的研究进展[J]水产学报,2006,
30(1):138-139.
[2]Goodwin T W.The biochemistry of the carotenoids[M]
London:Chapman and Hall,1985:64-69.
[3]Ingle G,Arredondo J L,Ponce J T,et al.Comparison of red
chilli(Capsicum annuum)oleoresin and astaxanthin on rainbow
trout(Oncorhynchus mykiss)fillet pigmentation[J]Aquaculture,2006,258(1-4):487-495.
[4]Chatzifotis S,PavlidisM,Jimeno C,et al.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arotenoid sources on skin coloration of cultured red porgy(Pagrus pagrus) [J]Aquaculture Research,2005,36(15):1517-1525.
[5]Gomes E,Dias J,Silva P.Utilization of natural and synthetic sources of carotenoids in the skin pigmentation of gilthea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