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分析

一、人际交往的心理功能

人际交往是个体能够适应生活环境,适应社会生活,担当一定社会角色,形成丰富健全人格的基本途径。它既有社会功能又有心理功能。其心理功能有:

(一)交流信息,丰富思想

研究认为,在一般的人际交往沟通中9%以书面写作方式进行,16%以阅读方式进行,其余75%分别用听取别人和自己说话的交谈方式沟通。在许多情况下,一个人百般探索,长期冥思苦想而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在与他人交谈中,得到启示产生灵感。正如萧伯纳所说:“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通过人际交往获得的信息比书本上学到的信息内容更广泛,渠道更直接,速度更迅速。

(二)协调行为,提高效率

人际交往有协调人际间亲密关系及提高行为效率的作用。通过人际交往,增进了解,沟通思想,求得谅解,让紧张的关系和矛盾冲突得到缓解,达到协调和平衡,进而使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合的主体,形成一股合力。若个体间能相互协调、密切合作,其合力会大于各个局部之和,行为更加一致高效。

(三)以人为镜,认识自我

人对自己的认识往往是通过人际交往、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产生和发展的。首先,个人以他人为镜,从与他人的比较中认识自己。费斯廷格(Festinger)的社会对比理论认为,当人们缺乏客观的社会标准时,他们将通过与他人的对比来评估自己。通过与他人的对比来获得有关自己的智力、性格、能力等方面的信息,增强对自己的认识。离开了交往的对象或可供比较的对象,人就失去了衡量自己的尺度与照鉴自己的镜子。其次,人们还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与评价,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来认识自己的形象。日本心理学家铃木敬二曾说,人们常常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与评价中了解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与社会地位,并参照别人的评价来客观地认识自己。

(四)排解情绪,心理保健

人都具有强烈的交往需求与合群愿望,正是通过交往诉说、排解各自的喜怒哀乐,增进彼此感情,在心理上形成必要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增强心理保健。特别是当一个人处于危急、孤独、焦虑、压抑的境遇中时,更加需要与人交往,也更看重交往的价值。即使在很平静和安逸的状况下,当一个人被剥夺正常的交往,也会产生不安全感和孤独感,使人难以忍受。

二、大学生成功进行人际交往的意义

对大学生而言,在学习、生活乃至以后的工作上的困扰或障碍,很可能首先就是人际关系出现问题。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他们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一)有助于知识的获得

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同学之间能相互仿效,相互帮助,交流心得,畅谈理想,切磋未来;使师生之间情感相融,教学相长,从而使学生视野不断得到扩展,思想不断受到启迪,逐步提高他们的理想层次,激发起他们为理想的实现而努力学习的积极性。

大学生决不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吸取自身发展需要的养料而成为国家有用之才的。大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激励以及在知识上互相补充与促进,也是他们成才的重要条件,而这种互补都是在良好人际关系的条件下实现的。

(二)有助于加快个体社会化的进程

大学阶段是青年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已经站到了社会的大门口,距离色彩斑斓、瞬息万变的社会舞台只有一步之遥,人际关系是他们加速实现社会化的重要途径。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大学生在与家人、同学、老师的交往中积累深化社会经验,学到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态度、伦理道德规范,意识到自我在社会中的地位与责任。尤其是在当前,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更使莘莘学子感到压力较大。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在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时,往往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有的学生心虚胆怯,不善言辞,反应迟缓,答非所问;有的则充满自信,大方得体,言谈举止热情而又注意掌握分寸。后者大多是在学校积极承担适量社会工作的同学,他们主动接触老师和同学,愿意在各种场合抛头露面,展现自我。可见,积极进行人际交往对于加快大学生个体社会化进程至关重要。大学生应努力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掌握交往主动权,尽早学会扮演适宜的社会角色。

(三)有助于个性的完善

丰富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塑造自我、完善个性的重要条件。一方面,由于在良好的人际关系条件下,大学生能通过他人对自己形象的映射,了解自己行为表现的恰当性与能力的高低,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努力进取,完善个性,使自己的潜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广泛的人际交往中,可以把他人的态度、价值观念、优良品质、精神风貌等吸收过来,取人之长,丰满自己,使自己的个性更加完善。

(四)有助于心理健康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法宝。人际交往的时间与空间越大,人的精神生活就越丰富,得到支持的机会就越多,心理也就越能保持平衡。因交往而赢得的友谊、支持和理解,能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增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大学时期是个性定型的关键时期。如果人际交往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常常发生障碍,情感孤寂、惆怅、空虚,就会增加孤独感、挫折感,引发内心的矛盾冲突,带来一系列不良情绪反应。这些不良情绪又会成为各种疾病的催化剂,削弱人的抗病能力,削弱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导致心理障碍。如果建立了良好协调的人际关系,能得到周围人的广泛支持和赞许,就能保持积极的情绪体验,使个性变得乐观、开朗、主动、向上,极大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三、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类型

依照不同线索,人际关系可分为多种类型。这里,根据大学生人际关系建立的动因,将其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血缘型

血缘型是大学生的一种天然人际关系,他们与父母、兄弟、姐妹、姑舅亲属等的关系均属此类。

(二)地缘型

地缘型主要指大学生因地域相同的缘故而结成的人际关系。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是同乡会,它在刚入学的新生中尤为突出。每当新学期伊始,大学里的同乡会就十分活跃,老生们忙忙碌碌地查找新生同乡,往往是开学后几天就开始张贴海报,举行同乡聚会,所谓“三秦子弟”、“江淮儿女”......济济一堂。同乡会总能使新生们在异地感到乡情的温暖。

(三)业缘型

业缘型指大学生以所学专业为纽带形成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同班同学关系、同系或同院同学关系、校右关系、同专业的校际同学关系等。同班同学关系是大学生业缘人际关系中最主要的关系,由于朝夕相处,他们不仅有认识上的深刻了解、情感上的深厚联系,也有业务上的合作与竞争,因此,这种关系大多都保持终生。在成年人中,同事、同行都属于业缘关系。

(四)趣缘型

趣缘型指大学生以兴趣为主而结成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对学业的追求、业余文体生活的爱好,都能导致相互之间的意气相投。从对政治的理解、对经济的看法到对绘画、音乐、电影、体育等各种爱好见解的相似性,都会使双方感到欣悦。尤其是在事关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上态度相同,则更是如此。观点、意见和态度的趋向,不仅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赞同,自尊心也得到了满足,可以使交往双方进一步加深好感,相互欣赏对方,乐于与对方协调行为,进而倾心、深入地与其交往,使友谊加深。趣缘型人际关系专指业余兴趣形成的人际关系,像诗社、剧团、球类的各种团队,棋类、武术的各种协会等等。同时,专业兴趣所造成的业缘人际关系也属此列。趣缘型的人际关系在大学生中是相当常见的交往类型。

(五)情缘型

情缘型指男女大学生为满足爱情的需要,通过与异性交往而建立的人际关系。在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需求中,爱情需要占了重要位置。情缘型人际关系日趋成为大学生中最为主要的人际关系。在北京市两所高校中的调查发现,积极考虑和正在考虑恋爱的大学生占89.36%。一个班通常都有3—5对,多则20多人,占全班人数的50%左右,几乎班班都有谈恋爱者,其中以女性追求情缘关系的为多。调查表明,某年级102名女生中,有99人已恋爱,占总数的97%。[1] 情缘型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诸种人际关系中比例较高的一种。男女大学生一旦找到异性朋友,就会全身心投入,把一切精力与时间都花在上面,两个人龟缩在爱情的小天地里,无心也无暇再去顾及原来的同性朋友,将原有的地缘、趣缘型人际关系都冷下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际交往面。

除了这种分类外,还有其他一些分类方法。如依据交往心理与行为的不同,可以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类型划分为:积极型、被动型与沉静型;从大学生人际关系建立基础的角度来划分,还可分为学习型、生活型和活动型三种类型。

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的一个特殊群体,既具有当代青年人际交往的特点,又有着自身交往的显著特征,体现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