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而中小学阶段作为孩子人生中非常关键的时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教育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1. 教育资源不足: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往往被边缘化,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教育资源依然十分匮乏。

2. 缺乏系统性: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往往只是通过一些单一的活动或者课程来进行教育,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

3. 忽视个体差异:学校往往将学生视作整体来进行教育,而忽视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不同性格和心理状态的学生,缺乏个性化的关怀和教育。

4. 缺乏持续性:学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只是在某个时间段进行教育,缺乏持续性和系统化的教育,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充分的关注和解决。

二、对策1. 提高教育资源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并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设施,确保学校能够开展系统化和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2. 建立系统化课程:学校可以结合相关的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建立起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确保学生接受到全面、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

3. 个性化关怀:学校要重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起关怀机制,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关心和帮助。

4. 强化持续性教育:学校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育中,确保学生能够长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建立起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持续性监测和关注。

5. 家校合作:学校应该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合作,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宣传和普及,引导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来,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和支持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6. 提高教师素质:学校要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确保教师能够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小学生是处在成长阶段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健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关注并关心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并应对这些问题,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下面将就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1. 学习压力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面临来自老师、家长和同学等多方面的学习压力。

课业负担重,学习任务繁重,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压力,容易导致学习焦虑和情绪问题。

2. 自我认知小学生正处在自我认知能力的发展阶段,他们可能会出现自卑、自悲、自卑等问题。

对自己的认知不清晰,容易对自己的责任和能力产生怀疑。

3. 人际关系小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都会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的友情、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都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如果遇到人际关系问题,会产生自闭、孤独、恐惧等不良情绪。

4.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家庭环境不稳定、父母教育方式不当等因素会给小学生带来心理困扰。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应对措施1. 增加正面情绪教育者和家长需要给予小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肯定,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引导他们学会乐观地面对和解决问题。

2.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家庭应该注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会他们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如何有效应对学习压力等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3. 创设舒适的学习环境学校和家庭应该为小学生创设舒适的学习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学习压力。

让他们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4. 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老师和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人际关系,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方式,帮助他们解决人际关系问题,让他们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成长。

5. 关注家庭情况教育者和社会工作者要密切关注小学生家庭环境,及时发现家庭问题并加以解决,为孩子提供一个稳定和温馨的家庭环境。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需要共同努力,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一、什么是心理健康1946年,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对心理健康下的定义是:“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能保持同他人不相矛盾,并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状态」'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适应良好二、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一)入学适应问题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

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

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

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

一般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应,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

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

(二)学习方面的问题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

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据辽宁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1995年辽宁省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高于国家教委规定标准60%,而许多家长还给子女开“小灶”使学生夜读时间越来越长,多数城市有近70%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

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

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

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

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存在问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其教学特点、社会形势等因素,存在以下问题。

1、教育目的单一决定了内容狭窄:目前,大部分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对心理问题的解释和缓解,只强调心理问题的消极影响,一味地强调减轻症状,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与心理素质。

2、教育方式不尽完善:大多数中小学生依然是在课堂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然而,教学内容有限,缺少足够的互动讨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提高。

教育者也难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

3、教育师资短缺:部分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缺乏了解、熟悉心理学教育、有经验教师。

有时使用无资格的教师代替,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和教学方式,难以根据学生特点及时发现心理问题。

4、实施执行中存在偏差: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部分教师存在用笼统的、语言简单的教学方式代替心理测评等专业方法,直接传达经验而不是针对个人个性的情况分析,教育无法正常落地。

有时存在私下让学生互相评价的的情况,相对来说是方式错误的铺垫导致了后期的心理恶果。

二、对策为使中小学生得到充分的心理健康教育,改变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

1、教育目的应更为完善:应该根据学生个性、心理问题和成长发展阶段进行细致科学的分析,运用专业的方法探索更有针对性,更为精细的心理健康设置,增强维护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度。

2、教学方式应更为多样化:心理教育应涵盖多个维度、多个方面,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模式、手段,例如教师辅导、学生互动讨论、文本教材等方式,树立把握部分细节,而非一味情感宣泄的防范意识。

3、教师教育培训应该增强:教师应该具有较为良好的专业素质,能够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身体状况、学习情况和其他特殊情况,提出正确的指导与建议,提升自己识别问题的能力,基于学生个性及时反映问题,引导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

4、落实执行更加科学:学校重视并支持心理健康教项计划的实施,应切实加强评估,对教育实验不同阶段的表现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引导学生成为自我调整自我控制能力自强的人,在保护、全面发展学生单一目的的指导下,确保教育在岗位纯净且获得预期目标。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而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其心理健康问题也备受关注。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提出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教育资源不足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都相对不足。

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导致教育教学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够全面和深入。

2. 教育内容单一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缺乏自我认识和情感管理的能力,甚至出现问题时不知道如何应对的情况。

3. 教育手段陈旧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主要还是传统的课堂教学,缺乏与时俱进的互动式教育方式。

这样就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心理健康需求,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评估方式不够科学当前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主要还是依靠一些常规的问卷调查和简单的检查方式,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无法准确的反映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难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干预。

二、对策1. 完善师资培训学校应该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和补充力度,增加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数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2. 拓展教育内容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并且,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科实际运用能力。

3. 多元化教育手段应该多方面尝试使用新的教育手段,如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游戏化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

4. 科学评估体系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评估体系,引入心理学专业的评估方法和工具,全面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

中小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问题一:教育主体的认识不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包括教师、家长和学校。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较强,许多教师和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并不了解,导致其在实践中存在认识不足的情况。

对策一:加强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在教师和家长的培训课程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提高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邀请心理学专家进行授课,讲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方法和技巧,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二: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在许多中小学校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投入并不充分,主要体现在师资力量不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缺乏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设施不完善等方面。

对策二:加大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投入学校可以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投入,包括招聘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等方面。

学校还可以积极争取政府、社会和企业的支持,共同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

问题三:学生心理压力大随着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都在不断增加,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学校可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到如何正确应对各种压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调节情绪、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问题四:缺乏有效的心理咨询机制在许多中小学校中,缺乏专业的心理咨询机制,学生在面临心理问题时无人可依。

对策四: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机制学校可以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机制,专门聘请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服务。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心理健康重要性认识的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实际实施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师资不足、课程设置单一、缺乏有效评估机制等,制约了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问题分析,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心理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介绍,可以更好地了解其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必要的说明和依据。

1.2 研究意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心理健康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应对情绪、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心理韧性,有效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个人发展,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自我调节、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行为,推动社会心理健康的建设。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社会心理健康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2. 正文2.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有效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与压力。

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普遍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

许多学校依靠零散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主题班会来开展心理教育,缺乏系统性规划和专业师资支持,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单一,主要关注心理问题的认知和理性方面,忽视了情感和行为的培养,缺乏全面性和多样性。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案心理健康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更是重要。

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期,他们身心发生的很多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现代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本文将探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学业压力过大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考试成绩,这给中小学生增加了很大的学业压力。

很多学生不仅要面对每天的功课和考试,还要参加各种培训班,这样压力就会不断增加。

长期承受学业压力会导致中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例如紧张、抑郁、焦虑等。

2.家庭问题家庭是中小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但是一些家庭问题会给中小学生带来心理负担。

例如,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缺少关爱等,这些问题会影响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3.社交压力社交压力也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方面。

与同龄人相比,有些学生可能缺乏社交技能,导致不适应班级、学校,或者和同学之间关系紧张,难以融入群体。

4.互联网成瘾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过度使用互联网会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沉迷游戏、网瘾等,会使中小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影响学习并对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二、解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案1. 建立健康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中小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掌握好学习方法,并在课外活动中寻找适合自己的爱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同时,中小学生的生活也应该规律有序,保证足够的睡眠和适量的锻炼。

2. 家庭关爱和支持家庭是中小学生的主要社会环境,父母的关爱和支持对他们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家长应该关心孩子的学业和生活,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随时给予帮助和支持,并通过与孩子的沟通来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3. 讲授心理健康知识中小学应该从最早的课堂教育开始就让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前预防和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然而,尽管有着普遍的关注,但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不够科学、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不够等。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够科学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够科学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 制定科学的课程标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制定科学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基本心理知识、认知行为技能进行规范,明确中小学生认知与情感、认知与行为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

2.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讲座、互动活动、案例分析等,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下进行体验和实践,增加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感性认知,培养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二、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师的缺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出现闹心事件、事件的不良后果也随之出现。

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应该是:政府应加大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督促学校安排足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2. 培训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学校应该积极组织教师培训班,帮助教师掌握基础心理健康知识和技术,从而更好的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

三、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不够中小学生普遍认为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不重要,对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逃避、不关心等问题,这是在社会化过程中造成的一种认为绝对思维模式,对此,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学校应该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个人成长、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从而增加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竞争压力的增加,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变得愈加重要。

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问题一:教育资源不足: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教材资源严重不足。

很多学校缺乏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无法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关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也缺乏统一和系统。

对策一:培养专业师资力量:学校应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力度,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学术支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鼓励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养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

对策二:完善教材和教辅材料:政府和教育部门可以制定统一的标准和教材,确保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开发和提供,丰富教育资源。

问题二:教育内容单一: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主要集中在应对学业压力和心理调适方面。

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育需求,如人际交往、情绪管理、自尊和人生规划等。

对策一:综合发展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涵盖多个方面的内容。

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制定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方针,明确各年级的教育内容和重点,确保中小学生能够受到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对策二:多元化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使学生能够在互动中学习和实践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

可以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问题三: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体系相对较弱,主要以学业成绩和学生行为为主要评判指标,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全面评价。

对策一: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和体系,包括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应对能力、个人发展和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评判。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教育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然而,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与扩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当前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因此,我们应该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从根本上进行思考,制定出针对性的对策,一步步改进和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1. 单一的教育价值观:现代社会的教育风气十分浓厚,但是一些家长、学校和社会对学生成绩的要求过高,重视分数而不是个人素质,从而降低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国度。

2. 家庭教育的短板:现在的家庭教育主要是以家长对孩子的教导和引导为主,但大多数家长缺少系统的教育方法和理论的支持。

3. 学业压力和课业环境:现在的课业往往过于单调口味、枯燥乏味,而且学校安排的作业太多了,发生压力很大,既出现了无法自行解决问题,也不敢向家长或老师商讨问题,逐渐形成了心理障碍。

4. 网络游戏的诱惑:现在的中小学生特别是初中生, 学习压力大之余,还会沉迷于网络游戏,有时连睡觉的时间都耽误了。

网络游戏的附带毒瘤非常毒辣,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甚依从影响。

二.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1. 培养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家庭教育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去了解如何科学的进行家庭教育,并注重培养中小学生的人品、习惯、兴趣和爱好,切实做到关心、支持、保护能胜似抨击,成为孩子的坚实后盾。

同时,亲子活动也可以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温馨舒适的家庭氛围会更有利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2. 摆脱死板的教育价值观学校和社会应该摆脱单一的教育价值观念,注重培养中小学生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能力和兴趣,引导他们发展自我、自信积极、有主见、有独立性,让他们学会发现、创新、思考和实践,尽早成为合格的自我管理者。

此外,学校和家长应该更为注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让中小学生活得更加有意义和有价值。

3. 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应该加强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同时应该制定更合理的作业安排和学习计划,让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实现自我价值。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现实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育资源匮乏、教师专业素养不足等。

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应当积极探讨相应的对策,实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推进。

一、存在的问题1. 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很多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单一、缺乏科学性。

有的学校甚至将心理健康教育挤压到课余时间进行,导致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

2. 教育资源匮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各种教育资源的支持,但是目前存在着教材、教具、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匮乏现象,这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产生了制约。

3. 教师专业素养不足。

很多中小学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缺乏系统的培训机制和师资队伍建设,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对策研究1. 加强课程设置。

应当根据学生年龄段和心理发展特点,设计科学、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课程内容既要涵盖心理学基础知识,又要包括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心理健康保护等方面内容,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多层次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2. 优化教育资源。

教育部门应当增加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教具,建设更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积极筹集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资源,比如与企业合作、举办募捐活动等。

3.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学校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师资培训方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可以鼓励教师参加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学术交流和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 增设心理健康教育岗位。

学校可以新增心理健康教育岗位,招聘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可以负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收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等工作,从而更加专业、系统地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这一领域中,仍然存在着部分问题,需要探究与解决。

本文将从该领域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问题一:教师缺乏心理素质和职业能力,难以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解决方案:首先,需要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职业能力。

其次,学校可以与心理学科研机构或心理专业的组织合作,开展相应的专业培训和支持活动,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问题二: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高。

解决方案:学校可以积极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他们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学校可以与家长开展合作,共同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支持和帮助。

问题三:学生心理健康测试和评估机制不完善。

解决方案:学校可以建立完善的学生心理健康测试和评估机制,以帮助学生及其家庭了解自身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心理问题。

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习惯。

问题四:教材内容的不充分和不科学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解决方案:学校可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资源建设,开发和引进内容丰富、科学合理的教材、教具、课件和多媒体教材等,以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

同时,学校还可以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研究和评估,不断更新和完善教育内容。

问题五: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评估机制。

解决方案:学校可以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在教育实施中进行有效的监管和评估,确保教育实施质量和效果。

同时,学校还可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总体而言,学校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吸引专业人才、加强家校合作、优化教育资源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焦虑、自卑、孤独、攻击性行为、学习压力、注意力不集中、网络成瘾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应对:1. 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为小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

班级应该有秩序,教室整洁干净,教师尊重并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让学生感到被重视和喜爱。

2. 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健康乐观的心态。

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学生鼓励和赞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情绪。

3. 增强社交能力:鼓励小学生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拓宽交友圈子。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让他们从小就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协作。

4. 锻炼身体: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学校应该开设适合小学生的体育活动,同时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体育运动。

5. 家庭关爱:家长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互动,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要给予孩子们充足的关爱和支持,积极参与孩子的学校生活和学习中。

6. 管控学习压力:学校和家庭应合理安排学习任务,避免给小学生过重的学业压力。

老师和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对症状进行干预和调整,让孩子学习既有兴趣又能保持适度。

7. 引导正确使用网络:网络对小学生的影响日益增强,家长和学校应该引导他们正确使用互联网,培养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防止网络成瘾的发生。

8. 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教育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合理饮食、多参与体育活动等。

建立并严格执行科学的学习计划,避免熬夜和堆积过多的学业任务。

9. 引导合理表达情感:家长和老师要鼓励小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通过和他们交流、绘画、写作等方式帮助他们释放负面情绪,培养积极的情感管理能力。

10. 建立健康心理教育机制:学校应该加大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力度,开展相关培训和宣传活动,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生活的各种挑战。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中小学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会导致严重后果。

本文将探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一:教育资源不足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未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大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安排不充分,教育资源不足。

在许多学校中,心理健康教育被当做一项“扯淡”的课程,缺乏实际意义和操作性。

此外,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也是教育资源不足的一个因素。

对策一:加强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的正式课程中。

此外,政府还应该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导和管理。

学校应该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安排,并加强培训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问题二:心理健康教育观念落后在一些地区的社会和家庭中,传统观念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面对压力时往往缺乏应对能力,导致出现一系列问题。

政府、学校和家长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普及,积极宣传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同时,还应该给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尊重与关爱,将他们看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对象,积极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问题三:缺乏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当前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为传统的书本知识讲解,缺乏实际的操作和体验。

这样的课程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产生反感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对策三:多样化、灵活性的课程安排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用性强,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动手考虑。

学校和政府应该鼓励学校制定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课程体系,增设一些实践性和趣味性课程,如“情绪调节”、“幸福学”的实践,加强学科性与实践性。

同时,可以借助网络、音像等现代技术手段,建立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师资力量不足、教育内容单一、宣传推广不足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为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以下将从问题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1. 师资力量不足当前,很多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很多学校只有一名心理老师,而且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也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2. 教育内容单一大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都是围绕着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缺乏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深入探讨,导致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3. 宣传推广不足很多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足,很少进行相关的宣传推广活动,导致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积极参与的意识。

二、对策1. 提升师资力量加强心理老师的培训和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2. 丰富教育内容在教育内容方面,应该注重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深入探讨和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解决心理问题,同时也要注重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家庭关系、社交关系等方面的结合,促进全面健康发展。

3. 加强宣传推广学校需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推广力度,通过举办讲座、展示活动、宣传栏等形式,提高学生和家长的认识,让他们更深层次地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参与的积极性。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师资力量不足、教育内容单一、宣传推广不足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策主要包括提升师资力量、丰富教育内容、加强宣传推广等。

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将迎刃而解,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2,000字】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若有其他需求,可以随时联系我。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对策1、焦虑、紧张的情绪状态焦虑状态常表现为持久地出现强烈的担心、烦躁不安的情绪体验,这是一类初中生较常见的情绪问题。

这些学生总是诉说内心的烦躁不安,他们经常为小事抱怨父母、抱怨周围环境,总是不高兴、不满意,感到精神紧张和无法放松。

无故地担心亲人、担心学业失败、人际关系不良或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等。

小处方:对于焦虑状态,家长和老师应给以更多的关怀,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批评以委婉为宜,特别是对于他们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以鼓励。

心理治疗(对学生及家属)、松弛疗法、生物反馈治疗都是一些可以选择的应对方法。

严重焦虑症的学生可适当地使用一些药物。

2、考试焦虑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学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的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等在情绪上的反应都可称之为考试焦虑。

当考试焦虑加剧时,其状态反应也更为强烈,如眼花耳鸣、头痛脑昏、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处于僵滞停顿状态,严重的还可能引发呼吸困难、尿急、尿频、呕吐、腹泻甚至昏厥等症状,“晕场”就是其最为典型的一种表现。

小处方:每位学生对考试的意义都要有客观正确的认识,认真准备,适度降低求胜动机,减轻心理负担,真正做到轻装上阵。

当怯场现象发生时,只要掌握必要的技巧,也可以顺利度过这一危机期。

3、人际关系紧张在人际关系方面,有调查显示,有22.45%的中学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同学、老师、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处不融洽,不善与人交往,与别人合作有困难;其中,有3.8%的中学生人际关系很差,很难与他人融洽、愉快地相处。

这些学生给人的感觉缺乏热情、缺乏耐心,有的甚至喜欢强词夺理,不合群、孤僻,或者爱发脾气、骂人等,包括亲子冲突、师生关系紧张等。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

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中小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

学生心理辅导对策及建议

学生心理辅导对策及建议

学生心理辅导对策及建议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引起关注,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已成为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探讨学生心理辅导的对策和建议,以帮助学校和教师更好地关注并提供支持。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1. 集中精力在预防上。

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或专题讲座,向学生普及常见心理问题和应对方法,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

2. 制定完善的课程计划。

在现有教育体系中融入关于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内容,并适时组织实践活动来巩固所学知识。

二、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1. 开设专门接待处。

在校内设立专职心理咨询师办公室,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听诊与咨询服务。

2. 畅通多元化渠道。

除传统面对面咨询外,也可以引入在线平台或电话热线等方式,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寻求帮助。

三、提供个性化辅导服务1. 采用全面评估方法。

通过心理评测工具,了解每位学生的个别需求和心理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辅导方案。

2. 配备专业人员队伍。

确保学校内部配备足够的心理咨询师,以满足学生在情绪调节、压力缓解等方面的指导需求。

四、开展有效的支持活动1. 组织心理团体活动。

借助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经验和情感,并互相支持和帮助。

2. 提供志愿者机会。

为有意向参与辅导工作及自我成长发展的学生提供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经验。

五、加强家庭与学校合作1. 家校联动教育。

加强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并向他们传授一些正确引导孩子心理发展的知识。

2. 留出时间进行定期沟通。

定期邀请家长前来学校举行座谈会或家长会议,汇报孩子在校内表现以及心理健康情况。

六、提供长效的辅导机制1. 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系统。

将学生在辅导过程中的表现和进展记录下来,形成有效信息反馈,为持续性心理辅导提供参考依据。

2. 联合当地心理咨询机构。

与社区或专业机构建立密切联系,以确保学校提供的心理服务能够得到有力补充。

结语:学生心理辅导是促进学生成长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教育领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学习压力大、自卑、焦虑、孤独、情绪不稳定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心理技能的培养,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并学会正确表达和调节情绪。

2. 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可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设置宽松的课程安排和合理的作业量,减轻小学生的学习压力。

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分享知识,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建立亲师沟通平台:学校可以建立亲师沟通平台,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小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教育和支持。

4. 鼓励兴趣爱好:学校应该鼓励小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和社团,培养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5. 培养适应能力:学校可以组织适应训练,帮助小学生逐渐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变化。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训练,提高小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6. 注重家庭教育:家长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和需求,给予他们温暖和支持。

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信任,给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7. 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鼓励小学生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友谊和团结精神。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团队活动和集体游戏,提供良好的交流和合作机会。

通过采取这些应对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成绩。

还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和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摘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青春期心理问题、挫折适应问题。

为促使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地全面发展,学校必须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挫折耐受力,塑造健康人格,这样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塑造健康人格培养挫折耐受力1.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

可以把以上表现归类为以下问题:1.1 学习问题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1.1.1 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1.1.2 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1.1.3 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

1.2 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小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

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 与教师的关系问题。

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中小学时期,教师是学生的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爱、理解和激励。

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不能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同学,不能以表扬、鼓励代替批评、指责,学生则会失望,就会缺乏成就感。

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不尊重,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

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往往病态地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

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抑感,消极情绪产生,师生关系日趋紧张。

1.2.2 同学间的关系问题。

中小学生除了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

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的情况。

1.2.3 与父母的关系问题。

民主型的和睦友好的家庭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

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1.3 青春期心理问题1.3.1 青春期闭锁心理。

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

因而闭锁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处于消极情况下的心理而言的。

中学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

1.3.2 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

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小学生情感上的激荡。

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

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或秘密想对别人倾吐,但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1.3.3 早恋。

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

中学时代,特别是初中高年级和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中学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是一个令人十分关注的问题1.3.4 挫折适应问题中小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

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

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小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

所谓消极反应是指人在遭遇挫折时伴随着强烈的紧张、愤怒、焦虑等情绪所做出的有悖于正常行为的反应,是对挫折的一种退缩、逃避、屈服。

这种反应如不及时纠正,并在心理和行为上固定下来,便会形成对挫折的不良反应,较大时期内影响着心理行为的正常发展。

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

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2.维护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2.1 对中小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小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

课程可分为两部分: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理论部分和实际训练操作部分。

前一部分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后一部分是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

其实际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

防患于未然。

2.2 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

实践证明,热线信箱十分有利于与中小学生进行交谈,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害羞的忧虑,而且中小学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组织得更为严密。

这样可以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2.3 设立心理服务室,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由于学生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心理咨询服务室的建立势在必行。

无论初中高中,城市乡村,中小学生们已开始从拘束、害羞地进入到落落大方自然地进行心理咨询;从以试探性的心情谈话到充分倾吐心中之烦闷。

时代的发展彰显出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已不仅仅是个别中小学生的要求,而是一种时代的发展趋势。

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老师要信任理解学生。

同时遵循聆听、保密、疏导、交友性原则。

这样就能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

信任关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

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双方的情感与心理方面得以充分交流,如此才能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

有些情况下要进行心理治疗,因此心理咨询老师要有意识地和有心理问题的同学建立起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并依据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减轻或消除学生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培养适应习惯,促进心理的健全发展。

2.4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2.4.1 培养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

因此,老师和家长不是怎样设法减少孩子可能遇到的挫折情境,而是帮助孩子以正确的方式和心态去对待困难和挫折。

首先要摒弃遇到挫折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的错误思想。

我们虽然常常将“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挂在嘴边,实际上却仍以成败论英雄,尤其是在学习成绩上。

如果考试成绩好,不但有父母给予的各种物质上的奖励,还有教师给予的表扬和青睐。

一旦考试成绩不好,不但要挨父母的训斥,还要接受教师毫不留情的批评。

这就无形之中让孩子意识到,只有成功才能受到别人的认可,一旦失败就意味着不可救药。

对于失败的过度恐惧,常常导致考试焦虑,甚至考试恐惧。

不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是如此,即使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同样深受其苦。

2.4.2 培养情绪调控能力。

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有益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之间发生人际关系的冲突,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当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好冲动的学生尤其如此。

因此,教师要及时抓住机会,教会学生一些简单易行的情绪调控方法和策略。

比如,对于那些情绪容易冲动的同学,可以让他请一个稳重的同学在自己情绪冲动前提醒自己;在感觉到压力太大的时候,可以通过写日记、谈心的方法来舒缓压力;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可以听听音乐,散散步。

学生掌握了一些具体的情绪调控方法,可以大大降低心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2.4.3 学会人际交往。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需要得到别人的关心、支持和重视,因此不可避免要与他人进行交往。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所以,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彼此的权利和责任,要平等对待对方,要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

其次,要乐于与他人交往,能够与同伴合作,能够与教师和家长沟通、交换意见。

同时,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只考虑自己的需要,还要关心他人的需要,懂得体谅他人。

再次,要让学生有正确的沟通技巧和有效的交往态度,能够宽以待人,真诚地赞美他人,也能够接受善意的批评。

最后,要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人格的独立和完整。

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有自己独特的行为模式,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能够适当迁就别人,随和的态度在人际交往中是必要的,但是这种迁就是有限度的,随和并不意味着放弃原则,更不等于失去自己完整的人格。

中小学阶段是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从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着手也是发展中小学生品德最有效的方法。

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首先,要制订具体细致的行为规范。

由于中小学生对道德规范认识有限,对于许多事情还不能作出是非、善恶的判断,因此必须依靠具体的行为规范来加以引导。

有许多中小学生之所以犯错误,并不是他们故意去犯错误,而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

因此,当孩子们犯错误的时候,不要只是用大道理来批评教育孩子,而是要告诉他们究竟错在哪里,这样才不至于下次犯同样的错误。

其次,在行为规范执行的过程中,教师要有耐心,要做到公正。

中小学生由于自制力差,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违反行为规范,因此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有急躁情绪,经过几次耐心示范,他们就会自觉遵守行为规范。

对行为规范的执行不但要严格,而且还要做到公平。

有的教师因为是成绩好的学生违反了行为规范就手下留情、网开一面。

这样做固然是给个别同学留足了面子,但却降低了教师在大部分学生中的威信,不利于以后工作的开展。

再次,要树立榜样。

树立榜样也是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一个重要途径。

树立榜样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向好榜样学习,而不是在学生面前建立一座高不可攀的道德高峰。

因此,树立榜样的时候不要一味地寻找那些高、大、全的人物,要在学生能够直接感知到的人群中树立榜样,这样学生更能找到学习的切入点。

为使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地全面发展,学校必须从实际出发,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有针对性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