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粉体材料与技术方向课程指南

合集下载

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主要课程有哪些

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主要课程有哪些

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主要课程有哪些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主要课程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物理效应、纳米材料的结构、尺寸和形貌的表征技术、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与表面修饰、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纳米结构材料的制备、纳米材料的物理特性与应用、纳电子器件的基本原理和微加工技术、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等。

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中局部问题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纳米材料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的科学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

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简介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着重于纳米材料制备、纳米结构及性能表征、纳米材料加工技术和应用等技术方面的培养,满足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从事与纳米相关的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卓越工程师的用人需求,并为纳米科技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就业方向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可以在相关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或者在电子信息、新能源、航空航天、仪器仪表、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企业从事新材料研制、新产品开发及新技术工艺研究等高科技含量的工作。

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或者在电子信息、新能源、航空航天、仪器仪表、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企业从事新材料研制、新产品开发及新技术工艺研究等高科技含量的工作。

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以目前纳米科技整体发展状况而言,欧、美、日已大力发展多年,而我国的纳米科技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无论是科研水平或市场契合度,与欧、美、日均有一定差距。

但是差距大也意味着潜力大、空间大,一旦纳米技术进入日常生活,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肯定会急剧上升。

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材料科学以及与纳米材料相关的数学、物理、化学、微电子、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纳米粉体材料制备技术PPT课件

纳米粉体材料制备技术PPT课件

磨法
到纯元素、合金或复合材料
的纳米粒子
深 度 塑 原先材料在准静态压力的作 纯度高、粒度可
性 变 形 用下发生严重塑性形变,使 控,设备要求高

材料的尺寸细化到纳米量级
编辑版ppt
8
4.2 化学方法
❖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的原子进行组排,这种过程决
定物质的存在形态。
❖ 特征:
❖ (1)固体之间的最小反应单元取决于固体物质粒子
23
1.5 通电加热蒸发法
原理:通过碳棒与金属相接触, 通电加热使金属熔化.金属与高 温碳棒反应并蒸发形成碳化物超 微粒子。
编辑版ppt
24
1.6 混合等离子法
直流输入 (-)
(+)
水入口
等离子用气体 原料+载气
分解用气体 高频线圈
反应用气体
特点:
①钠米粉末的纯度较高;
②反应物质停留时间长;
③可使用非惰性的气体(反应性气体)
超细粉体制备与应用技术之
纳米粉体材料制备技术
编辑版ppt
1
第一节 纳米材料制备综述
一、对纳米材料的要求
尺寸可控(小于 100 nm) 成分可控 形貌可控 晶型可控 表面物理和化学特性可控
(表面改性和表面包覆)
编辑版ppt
2
二、制造纳米产品的技术路线
❖ Top-down:是指通过微加工或固态技术, 不断在尺
编辑版ppt
12
(二)制备状态
气相法:在气体状态下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最后在 冷却过程中凝聚长大形成纳米微粒的方法。
液相法:溶质和溶剂反应、分离,得到前驱体,加热分解 后得到纳米颗粒的方法。
固相法:是把固相原料通过降低尺寸或重新组合制备纳米 粉体的方法。(尺寸降低过程、构筑过程)

《纳米粉体制备》课件

《纳米粉体制备》课件

纳米粉体制备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
增强材料性能
纳米粉体可以增强材料的 力学、热学、电学等性能 ,如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 和韧性,改善塑料的耐热
性和阻隔性。
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
通过纳米粉体制备技术, 可以将不同性质的纳米粒 子均匀分散在基体中,制 备出高性能的复合材料。
发展新型功能材料
利用纳米粉体制备技术, 可以开发出新型的功能材 料,如光催化材料、超导
生物法制备纳米粉体的优缺点
• 生物法制备纳米粉体具有环保、高效、可大规模生产等优点, 同时能够制备出结构独特、性能优异的纳米粉体。然而,生物 法制备纳米粉体也存在一些缺点,如生产成本高、产品批次间 稳定性差、反应条件难以控制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 据具体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
05
纳米粉体制备的应用与前景
《纳米粉体制备》PPT课件
CONTENTS
• 纳米粉体制备概述 • 物理法制备纳米粉体 • 化学法制备纳米粉体 • 生物法制备纳米粉体 • 纳米粉体制备的应用与前景
01
纳米粉体制备概述
纳米粉体的定义与特性
纳米粉体定义
纳米粉体是一种粒径在纳米级别 (1-100纳米)的粉末材料,具 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 。
机械研磨法
总结词
通过球磨或振动研磨的方式,使原料在 机械力的作用下破碎成纳米级颗粒,通 常需要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如热处理 或化学处理。
VS
详细描述
机械研磨法是一种制备纳米粉体的方法, 其中原料在球磨或振动研磨的作用下被破 碎成纳米级颗粒。该方法通常需要与其他 方法结合使用,如热处理或化学处理,以 进一步优化纳米粉体的性能。机械研磨法 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等优点 ,但制备的纳米粉体粒径分布较宽。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设置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设置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设置一、专业简介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粉体材料的性质、制备、加工及应用的学科。

粉体材料是指颗粒尺寸在1微米到1毫米之间的物质。

作为一种新兴材料,粉体材料在能源、环境、电子、化工、冶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设置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粉体材料的基本原理和工程技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专业课程设置1.材料科学基础:介绍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晶体学原理等。

2.粉体物理学:讲授粉体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颗粒的力学性质、表面现象、流变学、分散性等。

3.粉体化学:介绍粉体与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包括反应动力学、反应机理、粉体表面化学等。

4.粉体工程原理:讲解粉体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工艺,包括制备方法、成型技术、表征方法等。

5.粉体材料性能测试:介绍粉体材料性能测试的原理和方法,包括粒度分析、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性能测试等。

6.粉体材料应用与开发:讲授粉体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开发技术,包括能源储存材料、催化剂、涂料、金属粉末等。

三、实践教学环节1.实验课程:安排粉体材料相关的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操作并实践学到的知识。

2.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参加粉体材料相关的实习和实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粉体材料领域选择一个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并撰写毕业设计论文。

四、专业发展前景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粉体材料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粉体材料广泛应用于能源、环境、电子、化工、冶金等领域,对于提高产品性能和降低能源消耗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能够在材料研发、制造、工艺优化等领域找到广泛的就业机会。

以上为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设置的1200字文档,介绍了该专业的简介、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以及专业发展前景。

粉体材料《毕业设计》教学大纲

粉体材料《毕业设计》教学大纲

《毕业设计》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50051002课程英文名称:Graduation project课程类别:实践教学环节课程性质:必修课程总学时:32学分(16周)适用专业: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0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地位及目标毕业设计(论文)是完成教学计划、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在毕业前进行的全面综合训练,是巩固、加深所学的理论、技能和专业知识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掌握运用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专业技能情况的检验和评估。

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心和勇于开拓、勇于实践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独立思考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通过本教学环节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本专业相关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能够进行粉体材料加工、合成、检测等实验方案设计;进一步巩固粉体材料实验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本专业相关设备及仪器的操控技能;具有外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绘图识图基本技能;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具有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具体的要求为:1. 选题要求:(1)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涉及的内容较广泛,要求指导教师的毕业设计选题应充分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题目难易程度适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体现本专业的研究与发展方向;(2)课题方向应该是和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的粉体材料的合成、粉体材料的加工、粉体复合材料的制备、粉体加工设备的设计以及和粉体结构理论研究等相关的分析与设计,及其相关技术领域范围内内容,可以是产品开发研究类、相关理论研究类,所选题目在技术上应该比较成熟,具备相应的实验条件和研究经费。

(3)题目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宜,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工作饱满,并包括学生的基本训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内容;2. 对指导教师的要求:(1)提供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制定任务进度,确定研究课题的内容,内容要具有完整性,能够包含资料的收集、方案设计、参数计算、实验过程、结果分析等环节;(2)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及查阅文献资料的范围,审阅学生的文献综述,指导学生进行开题、实验(设计)方案的论证;(3)指导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的进度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每周至少进行一次答疑和督促检查;(4)在指导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创新,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5)保证每人一个题目。

粉体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粉体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粉体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粉体工程课程编号:16118528学时/学分:24/1.5开课学期:6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类型:院系选修课一、课程说明粉本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院系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粉末粒径与粒径分布的基本理论,各种粒径测试方法的理论与技术,粉体性质表征的理论与技术。

掌握材料粉末与超微颗粒的制备工艺原理与过程。

掌握粉体工程中粉碎、分级、分离、干燥、运输、粒化与均化等主要的单元过程的理论与技术。

了解粉体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材料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2.2:能够应用物理、化学知识对材料的组成、结构、物相、性能以及相互关系进行识别、表达和分析,并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4研究:掌握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分析方法、实验设计和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工艺,具备设计和开展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有效分析并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4.1:掌握材料制备与加工的方法和相关设备,能够根据材料研究的需求选择不同设备、工艺条件、操作过程,并能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1.理解粉体材料的制备与加工、性能及其相互关系。

2.掌握粉体材料的制备、加工和应用等工程问题的基本原理和专业知识。

四、课程基本内容和学时安排1.颗粒物性(4学时)知识点:颗粒粒径和粒度分布、颗粒形状、颗粒的表面现象、颗粒间的作用力、颗粒的团聚与分散;重点:粒度分布规律,粒度分布方程、粉体的凝聚力。

2.粉体物性(4学时)知识点:颗粒堆积参数、球形颗粒的堆积、粉体的磨擦性、粉体流动性、颗粒堆积参数、球形颗粒的堆积、粉体的磨擦性、粉体流动性;重点:颗粒的填充结构、磨擦性和流动性。

3.颗粒流体力学(2学时)知识点:颗粒在流体中的沉降和悬浮;重点:颗粒的沉降速度求解的Stokes公式和沉降速度的讨论。

2022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有哪些就业方向是什么

2022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有哪些就业方向是什么

2022粉体材料科学与⼯程专业课程有哪些就业⽅向是什么粉体材料科学与⼯程专业课程应包括复合材料学、复合材料研究⽅法、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复合材料制备与加⼯、⾼分⼦化学、⾼分⼦物理、⽆机材料等内容。

学⽣毕业后,可在⾼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新技术企业等部门从事粉体材料加⼯制备、粉末冶⾦⼯作。

粉体材料科学与⼯程专业实践课程实验课程实验课程分为以下3个类型:(1)公共基础实验主要包括物理实验、化学实验、计算机基本操作实验、电⼦电⼯实验等。

(2)专业基础实验主要包括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材料⼯程基础实验、材料研究与测试⽅法专业基础训练及综合实验。

依据相应课程⼤纲,每门课程⾄少开设4个实验项⽬,且能⽀持专业培养⽬标的达成。

(3)专业实验主要包括专业技能训练、材料制备与性能综合实验等。

要求开设材料的⼒学、热学、电学等性能相关实验⾄少7项,同时完成⾄少1种材料的制备,包括原料的选择—配⽅计算—⼯艺⽅案设计—制备—相关性能测试及结构分析等全过程训练。

课程设计(1)机械零件设计进⾏⼯程设计基本技能训练。

(2)材料制备装备设计结合专业知识进⾏设备设计训练。

(3)⼯⼚⼯艺流程设计针对⾄少1种材料⽣产⼯艺进⾏车间⼯艺流程设计。

粉体材料科学与⼯程专业就业⽅向本专业学⽣毕业后可到科研院(所)、⾼等院校、国防军⼯及其他产业部门从事纳⽶材料、信息材料、⽣物材料、军⽤新材料等新型粉体材料的科研、设计、开发、⽣产、教学、管理等⼯作。

从事⾏业:毕业后主要在⽯油、新能源、机械等⾏业⼯作,⼤致如下:1.⽯油/化⼯/矿产/地质2.新能源3.机械/设备/重⼯4.原材料和加⼯5.其他⾏业6.建筑/建材/⼯程7.环保8.采掘业/冶炼。

《纳米材料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纳米材料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纳米材料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英文)中文名称:纳米材料和技术英文名称:Nano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二、课程代码及性质专业选修课程三、学时与学分总学时:32学分:2四、先修课程《大学物理》、《半导体物理》、《固体物理》、《物理化学》五、授课对象本课程面向功能材料专业学生开设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注:教学目的要突出各项“能力”,且与表1中的某项指标点相对应】本课程是功能材料专业的选修课之一,其教学目的包括:1、掌握常见纳米材料的制备工艺和原理,培养解决实际生产和科研工作的纳米材料制备、测试和应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掌握常见纳米材料的基本性能及表征方法,掌握典型纳米材料与器件的应用范围以及检测方法,具备典型纳米材料制备方案设计、性能表征和测试的能力。

3、了解目前广泛研究和应用的几种主要纳米材料,了解当前纳米材料和技术前沿和发展趋势,正确认识该技术领域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现代网络搜索工具的使用方法。

能够应用现代工具撰写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课程重点:(1)纳米材料的典型制备方法,包括气相制备法、液相制备法和固相制备法。

(2)纳米材料的种类和性能有很多,深入理解纳米材料的力学、电学、磁学、光学和热学性能及应用也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

(3)重点学习的章节内容包括:第2章“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4学时)、第3章“纳米材料性能”(6学时)、第4章“纳米材料检测技术”(4学时)。

课程难点:(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充分理解纳米材料生长的物理和化学机理以及纳米材料生长过程中的结构演变机制。

(2)通过对纳米材料生长的物理化学机理的掌握,能够掌握各种典型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和工艺,并将此工艺应用于实际实验和生产中。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1)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全面而又有所侧重地阐述各章节的主要教学内容。

纳米陶瓷粉体材料制备工艺、方法培训课件

纳米陶瓷粉体材料制备工艺、方法培训课件

三 液相分散包裹法
将纳米粉末分 散于基体溶液
超声振动、分散 剂及调整pH
破坏粉末团聚
调整工艺参 数Leabharlann 无析晶、沉淀 、团聚、沉降
使体系冻结、 凝胶或聚合
热处理
均匀分散的复 合粉末
优点:
液态下分散、无团聚、沉降,故均匀性可以保证; 基体组分均匀分散在纳米颗粒周围。热处理过程
中成核、长大,有可能形成具有“内晶型”结构 雏形的包团结构的复合粉末。 制备高性能纳米级复相陶瓷
存在的问题
• 脆性是陶瓷材料难以克服的缺点,通过纳米化,易碎的陶 瓷可以具有和塑料一样的韧性。在制备纳米陶瓷中还存在 以下问题:纳米陶瓷粉体的尺寸、形貌和粒径分布的控制, 团聚体的控制和分散,块体的形态缺陷、粗糙度以及成分 的控制等等。
• 虽然纳米陶瓷还有许多关键技术问题需要解决,但是 纳米陶瓷的制备已经较为成熟,新工艺和新方法不断涌现。 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纳米陶瓷的制备将更加完善,使纳 米陶瓷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从而使纳米陶瓷的优良特 性得以造福人类。
• 气相法:是直接利用气体、或者通过各种手段将物质转变 为气体,使之在气体状态下发生物理变化或者化学反应, 最后在冷却过程中凝聚长大形成纳米粒子的方法。
• 优点:容易控制气氛,所得的纳米陶瓷粉体纯度高、团聚 较少,烧结性能也往往较好
• 缺点:设备昂贵、产量较低、不易普及。
纳米粉体的分散技术
按照纳米粒子的 分散或形成方式
第三 光致发光 退火温度低于673K时,纳米非晶氮化硅 块体在紫外光到可见光范围的发光现象与常规非晶氮化硅 不同,出现6个分立的发光带。
电磁学性能
• 纳米材料与常规材料在结构上,特别是在磁结构上有很大 差别,因此在磁性方面会有其独特的性能: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概述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指培养从事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本科人才的学科专业。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工程技术知识,熟悉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原理和技术,具备粉体材料的开发、制备、应用与控制的能力。

课程设置1.自然科学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大学物理–大学化学–高等英语2.专业基础课程–粉体科学与工程导论–粉末冶金学–粉末复合材料制备与应用–粒度学与颗粒表面化学–粉体流变学–粉体技术实验3.专业核心课程–粉状金属材料–粉末陶瓷制备与应用–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粉末冶金工程设计与实践–粉体材料表征与分析4.专业选修课程–粉末冶金材料与工艺–粉末冶金成型技术–粉体涂敷技术–粉末冶金模具设计与制造–粉末冶金材料的性能与应用实践环节1.实验教学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验课程设置多样,旨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其中包括粉末制备与加工实验、粉末颗粒表面化学实验、粉末流变学实验、粉体材料性能测试与表征实验等。

2.实习实训学生需要参加规定的实习实训活动,以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

实习实训地点可以设在企事业单位的科研实验室、生产车间等。

3.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需要结合所学课程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完成一个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

就业方向与前景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可在粉体冶金、高性能陶瓷、纳米材料、材料表面工程、粉末涂层等领域从事产品研发、工艺设计、生产制造、技术支持等工作。

随着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的发展,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将会有更广泛的发展前景,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以上是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简要介绍,通过系统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将具备掌握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无机材料制备技术-微纳粉体材料制备技术

无机材料制备技术-微纳粉体材料制备技术
微波加热是介质材料自身损耗电磁场能量而发热。 《无机材料化学》制备技术-微纳粉体材料制备技术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对于金属材料,电磁场不能透入内部而是被
反射出来,所以金属材料不能吸收微波。水
是吸收微波最好的介质,所以凡含水的物质 必定吸收微波。
激光能在10-8秒内对任何金属都能产生高密度
蒸气,能产生一种定向的高速蒸气流。 《无机材料化学》制备技术-微纳粉体材料制备技术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D. 电子束轰击:
利用静电加速器或电子直线加速得到高能电子
束,以其轰击材料,使其获得能量,(通过与
《无机材料化学》制备技术-微纳粉体材料制备技术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1.1 气相法生长纳米线的机理 1.1.1气-液-固(VLS)生长机制 VLS生长机制的一般要求必须有催化剂的存在 ,在适宜的温度下,催化剂能与生长材料的组元互 熔形成液态的共熔物,生长材料的组元不断从气相 中获得,当液态中熔质组元达到过饱和后,晶须将 沿着固-液界面一择优方向析出,长成线状晶体。
有两种情况不能使用这种方法进行加热和蒸发: ①两种材料(发热体与蒸发原料)在高温熔融后形 成合金。 ②蒸发原料的蒸发温度高于发热体的软化温度。 目前使用这一方法主要是进行Ag、Al、Cu、 Au等低熔点金属的蒸发。
《无机材料化学》制备技术-微纳粉体材料制备技术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doc

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doc

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
容学什么
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
就业方向,该专业的毕业生一般都可以在科研院校及纳米材料、黏合剂、涂料、电镀、陶瓷等相关领域从事相关产品开发、生产和检测等工作。

与材料专业方面的学生基本有着相似的职业发展道路。

从专业网站招聘信息中可以发现,所招聘的纳米材料人才主要承担工作任务为纳米材料表征、石墨烯及碳纳米材料研发、纳米材料改性、纳米材料合成、无机纳米材料制备以及交叉学科纳米材料应用。

总体而言,纳米材料专业同学可以有以下去处:一是选择继续出国深造或者进高校、研究院从事纳米材料研发工作,这是纳米材料人才继续本领域内研究的主要途径。

二是选择进入纳米材料行业企业。

三是进入传统材料相关企业。

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主干课程,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物理效应、纳米材料的结构、尺寸和形貌的表征技术、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与表面修饰、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纳米结构材料的制备、纳米材料的物理特性与应用、纳电子器件的基本原理和微加工技术、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的最新进
展和发展趋势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纳粉体材料与技术方向课程指南
气固两相流
课程编码:01322020
英文名称:Gas-solid Two Phase Flow
课程类别:专业课
先修课程: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热工过程与设备
开课学期:3
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划学时:32
学 分:2
授课教师:段广彬、刘宗明、沈远胜等
课程简介:气固两相流这门课的开设,可以使学生能够了解气固两相流的基本概念、粉体性质目,提供与专业有关的气固两相流的基本知识和该领域的发展
动态,增加知识的储备。

本课程将主要从以下部分展开:第一章首先阐
述气固两相流的基本参数、流型和基本方程,然后讨论如何计算它们的
压力降;主要将讨论颗粒的特性、作用在颗粒上的力,流动型式以及颗
粒在气力输送过程中所产生的压降及能量的消耗、流化床的一般原理等。

第二章将介绍气固两相流的研究方法;第三章将介绍气固两相的测量与
控制技术;第四章将介绍气固两相流的发展动态和实际应用。

教材资料:(一)教材
刘宗明,《气固两相流》,济南大学,2003年。

(二)参考教材
1.王文琪,《两相流动》,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2.于荣宪,《工程流体力学》,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

3.郑少华等,《粉体工程与设备》,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4.黄标,《气力输送》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

教师简介:
段广彬,男,博士,讲师;研究领域:主要从事流体与热工、流体机械
以及工程测试方面的研究。

刘宗明,男,博士,济南大学教授;研究领域:主要从气力输送、热工
窑炉诊断等方面的研究。

沈远胜,男,博士,副教授;研究领域:流体力学、数值计算、工业节
能以及测控方面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