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科学学科中的渗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在科学学科中的渗透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科学素养较之传统科学教育目标的一个区别是更为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但日常科学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视科学探究,而忽略了科学学科的德育功能。《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科学的三个分目标为: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科学知识。而德育方面的目标,主要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关联,但在“科学探究”和“科学知识”也有所体现。所以说科学教学的德育功能已渗透在各目标之中。下面就个人的点滴体会谈谈:

一、结合课程,正面接触

1、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好的德育渗透就是具体化、形象化,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容易理解、更好地接受,在科学课中这方面的题材始终贯穿整个教材。在备课时,要努力做到挖掘教材,揭示“知识点”和“德育点”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把二者结合起来,同步进行。如《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这一课时,学生观察时要求“尽量不要惊动或伤害有生命的物体;如果是到校园外面去寻找,记得一定要和成人打招呼,也可以要求成人陪同。”使学生能保护和珍爱有生命的物体,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时让学生与成人打招呼或有成人陪同,一方面考虑到学生的安全,一方面也使学生受

到懂礼貌的思想品德教育。

2、配合科学探究进行德育渗透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但在探究的过程中,不能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标准》指出: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我认为在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首先,在猜想、假设、制定计划阶段,要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现代社会绝大多数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由于不同程度的溺爱,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自私自利的心理得以滋生、蔓延。而且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宽广,信息积累越来越丰富,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滋长了学生过于自信,盲目自大的情绪,认为自己知识渊博,无所不知。基于这些特点,学生在讨论问题制定探究计划时就会出现各抒己见,各方争执不下的现象。这一现象在高年级尤为突出。这种盲目自大会无形中阻碍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甚至会影响他们对事物做出较理性的正确判断,因此开展活动中如何纠正这些不良心理倾向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其次,在实验验证阶段,要注重事实,乐于合作,克服困难,善始善终。从众心理是一种心理特征,这种特征在儿童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当自己的研究数据或结果与别人不同时,往往倾向于

用别人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精神。在实验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如语言行为的表达、知识含量的多少、工具材料的使用、操作技能的掌握,以及对所收集的信息的处理等各个方面都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难题。对待这些困难的积极态度是意志锻炼的开始,解决这些困难是动机、信心、意志磨炼的过程,也是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合作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其就包括了平等待人,善于与人沟通,能够团结他人,合作共事的团队精神。开展小组合作是科学探究学习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学生的不少分组实验往往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实验的完成需要相互配合,有利于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另一方面,小组讨论中,在四人或两人的交流中,学生的内部思维通过语言表达了出来,更有利于体现学生的参与。

最后,在交流汇报阶段,要能与人交流,取长补短。学生探究中获得的成果要进行交流,除了小组之间内部交流以外,还有小组之间的交流。让学生通过自己所擅长的表达方式,把自己通过探究所获得的新知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交换意见。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用口头、书面、事实证据等方式去说服其他人及反驳他人。使学生体会到“一个苹果换一个苹果,得到的是一个苹果;一种思想换另一种思想,得到了两种思想。”只有当学生了解到交流的价值,能够尝试着去交流,并且在交流中得到了鼓励和承认,获得了成

功与自信,才会形成乐于交流的沟通意愿,才有利于形成开放、开朗的良好个性品质。

3、利用校外考察进行德育渗透

科学课程中有一些如:水域的空气的污染情况,家乡的岩石,土壤等内容,需要学生校外进行考察研究,作为教师要结合这些内容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方面的渗透。例如:在教学《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我带领学生到家乡的白沙河,进行实地考察,一幕幕事实,让学生认识到是人为因素使环境遭到破坏,让美丽的水库失去了往日清彻、明净。我让学生写出考察报告和心得体会,使他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办了一期专栏,“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并且举办了一次以“水、水、水”为主题的考察汇报活动,通过实际的考察案例,让学生对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比在课堂上一些枯燥乏味的说教要有力得多。

二、以身作则,侧面引导

作为科学教师要认真领会《标准》精神,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之中。要学生实事求是、质疑探究、说话要有依据,教师自己要起表率作用,不要轻易把答案、结论等告诉学生。例如,在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学生提出猜测:可能与摆锤的轻重有关、可能与摆线的长短有关、可能与摆动的角度大小有关、也可能与摆动时的力量有关。进行实验验证时,由于受到实验条件、器材、学生对无关因素的控制等原因,学生

实验的结果往往与科学的结论不相同,这时老师不要直接说“你们的结论不正确,正确的是……”而应该带领学生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让学生再次实验有效的控制这些干扰因素,引导学生得到比较科学的结论。同时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学生可能存在的贪图省力、不肯动手、粗枝大叶、抄袭数据等不良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进行批评纠正。

在科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只要我们不懈努力、认真探索,科学课将不但是传播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的主战场,也将成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它必将能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