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超宽带技术调研
超宽带技术的应用前景
![超宽带技术的应用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5b0ea9cd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ea.png)
超宽带技术的应用前景超宽带技术,简称UWB技术,是一门非常重要的通信技术,其可用于无线传感、高速数据传输、室内定位、车联网和智能家居等众多领域。
本文将从其技术原理、应用前景等多个角度来探讨超宽带技术的应用前景。
一、UWB技术原理UWB技术是一种利用极短脉冲波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技术。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发射极短脉冲信号,利用超宽带的频谱传输数据,使其在传输过程中不被其它信号所干扰。
同时,由于其信号的短暂性,可避免多径效应,从而提高了信道传输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二、UWB技术的应用前景1. 无线传感随着无线传感网技术的逐渐成熟,UWB技术的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泛。
利用UWB技术,可以在传感器之间快速地传递数据,实现实时监测并采集海量数据,从而提高传感网络的效率和准确度。
2. 高速数据传输在大数据时代,需要进行大规模数据的传输和处理,而传统的有线光纤和无线通信技术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利用UWB技术,可以实现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高的传输安全性,更好地满足大数据时代的需求。
3. 室内定位UWB技术在室内定位方面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通过在物品上安装UWB标签,可以实时、准确地追踪其位置,对于物流、人员定位、宠物定位等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4. 车联网目前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快速发展,车联网也逐渐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
利用UWB技术,对车辆进行高精度的距离判断和位置感知,可以实现自动泊车、自动驾驶、车辆通信等方面的应用,进一步推动车联网的发展。
5. 智能家居UWB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通过将UWB技术应用于智能家居中,可以实现家庭智能化、智能电视、智能家电、智慧音箱等方面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家居生活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三、总结综上所述,UWB技术具有应用广泛、传输速率快、抗干扰能力强、定位精度高等优点,其应用前景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同时,可以预见,随着 UWB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其在未来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将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商业和科技进步带来更大的贡献。
2020年有线数字电视系统超宽带技术探讨论文
![2020年有线数字电视系统超宽带技术探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107eb5f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bd.png)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超宽带技术探讨论文摘要:我国的有线电视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有线电视系统普及到千家万户,广电行业也开始考虑怎样在原先的服务基础上增加更多优质的服务。
这时超宽带技术就成了有线电视系统当中最值得关注的技术。
关键词:有线;数字电视系统;超宽带技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正在广泛的应用到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变得更加便捷。
通信服务领域,计算机超宽带技术和有线电视的结合是一种全新的大胆尝试。
由于超宽带技术具备自身特有的优势,比如造价不高、传输速度快、计算便捷等等。
所以,超宽带技术受到通信传输行业的高度关注,也肯定越来越好的服务在有线电视当中。
伴随着有关技术的高速运转,超宽带技术和有线数字电视的结合肯定会给人们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
因而,分析有线数字电视系统当中应用超宽带技术十分必要。
超宽带技术就是能够在雷达与遥感领域广泛使用,而且所占到的宽带频率超过中心频率的1/4的无线发射。
具体实施之后可以保证无线通信功能。
超宽带和传统的窄带无线通信技术不一样,而且这样的不一样不单单体现在带宽频率的占用当中,还体现在更多的方面上。
与3G蜂窝通信扩频宽带技术比较,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不需要载波也可以对脉冲信号直接进行调制,同时产生了带宽高出传统带宽,高达几MHz的窄脉冲波形。
单纯从带宽宽度来说,超宽带技术要比现如今使用到商业无线通信当中的所有通信技术所占据的带宽都大。
超宽带技术自身所具有的低频、高速率的优势直接决定了通信传输事业当中的优点,不仅仅和窄带系统一同使用相同的频段,降低频段闲置浪费,将建设成本降低,将频段的利用价值有效提升,还可以更好更快的将短距离用户高速通信实现,同时确保高速数据通信的可依赖性。
目前,超宽带技术已经在商业通信系统当中获得了十分广泛的使用,同时在多媒体设施、家庭网络以及个人网络当中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超宽带技术的传输过程中,将占用带宽频率最小化,同时保证传输效率最大化。
超宽带通信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研究与分析
![超宽带通信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研究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012316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eb.png)
超宽带通信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研究与分析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通信技术的不断创新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超宽带通信作为一种新兴的通信技术,正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超宽带通信,简单来说,是一种具有极宽频谱、低功率谱密度、高速数据传输能力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与传统的通信技术相比,它在许多方面都有着显著的特点和优势。
超宽带通信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在室内定位方面,它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大型商场、仓库、医院等场所,通过超宽带技术可以实现对人员和物品的高精度定位,精度甚至可以达到厘米级别。
这为物流管理、人员追踪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想象一下,在一个繁忙的仓库中,工作人员能够迅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货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智能家居领域,超宽带通信也有出色的表现。
它可以实现各种智能设备之间的快速、稳定连接和数据传输。
比如,智能门锁、智能家电等设备之间的通信,能够让我们更加便捷地控制和管理家居环境。
当您下班回家,还没进门,家里的空调已经调整到舒适的温度,灯光也为您自动打开,这一切都离不开超宽带通信的支持。
在工业自动化方面,超宽带通信同样不可或缺。
工厂中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设备需要实时、准确地进行通信和协调。
超宽带技术能够提供低延迟、高可靠的数据传输,确保工业生产的高效运行。
而且,在一些危险的工业环境中,超宽带通信还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操作,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
此外,超宽带通信在交通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
比如,车辆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超宽带技术实现,从而提高交通安全和交通效率。
当车辆之间能够快速传递信息,及时预警潜在的危险,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将大大降低。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超宽带通信的发展趋势也呈现出一些显著的特点。
首先,超宽带通信的传输速率将不断提高。
随着人们对数据传输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超宽带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优化,以满足这一需求。
未来,我们有望看到超宽带通信能够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为高清视频传输、虚拟现实等应用提供更好的支持。
超宽带通信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研究
![超宽带通信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e98a12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17.png)
超宽带通信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研究在当今信息时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超宽带通信作为一种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众多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呈现出令人瞩目的发展趋势。
超宽带通信,简单来说,是一种使用极宽频谱进行通信的技术。
与传统的通信技术相比,它具有许多显著的特点。
超宽带信号的带宽非常宽,能够实现高速的数据传输;同时,它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能够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稳定工作;而且,超宽带通信的定位精度高,这在一些需要精确位置信息的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在消费电子领域,超宽带通信的应用正在逐渐普及。
以智能手机为例,超宽带技术使得手机之间可以实现快速、高精度的文件传输和共享。
不仅如此,它还为手机的近场交互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例如,当我们拿着手机靠近支持超宽带的设备时,无需繁琐的配对过程,就能快速建立连接,实现数据的同步或控制操作。
这为智能家居的控制、智能穿戴设备与手机的互动等场景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在工业领域,超宽带通信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工厂自动化生产中,超宽带技术可以实现对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的精确控制和定位。
通过实时获取设备的位置和状态信息,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误差,保障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此外,超宽带通信还可以用于仓库管理和物流追踪。
通过为货物和运输工具配备超宽带标签,能够实现对物品的实时定位和跟踪,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医疗领域,超宽带通信同样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
在医院内部,超宽带技术可以用于医疗设备的定位和追踪,确保医疗设备能够及时、准确地被调配使用。
同时,它还可以应用于患者的定位和监护,为医护人员提供实时的患者位置信息,保障患者的安全。
在远程医疗中,超宽带通信能够支持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为远程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除了上述领域,超宽带通信在公共安全、交通运输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公共安全领域,超宽带技术可以用于消防救援人员的定位和通信,提高救援效率和安全性。
基于Chirp超宽带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基于Chirp超宽带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ceafe8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77.png)
基于Chirp超宽带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超宽带通信技术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迅猛发展。
研究表明,Chirp超宽带通信技术具有高速传输、抗干扰、高精度定位等优点,已经成为超宽带通信技术中广泛使用的技术之一。
Chirp超宽带通信技术应用广泛,例如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车联网、移动支付等领域。
目前,Chirp超宽带通信技术结合线性调频信号的特点,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距离测量和定位,对于工业、物流、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研究内容:1. 研究超宽带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征;2. 深入探讨Chirp超宽带通信技术的原理和优势;3. 探究Chirp超宽带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优化方案;4. 基于Chirp超宽带通信技术,设计并实现一个物联网设备的示例系统。
三、研究意义:Chirp超宽带通信技术是目前应用前景广泛的超宽带通信技术之一。
其准确定位、高速传输等特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业、物流、交通等领域的运营效率。
本研究通过对Chirp超宽带通信技术的研究,能够更好地实现物联网设备的定位和数据传输,提高安全性和效率,并对实现实际物联网应用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四、预期研究结果:通过对Chirp超宽带通信技术的研究,预计能够得出以下结果:1. 对Chirp超宽带通信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2. 实现基于Chirp超宽带通信技术的物联网设备系统,达到定位和数据传输的目的;3. 探究优化Chirp超宽带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方案;4. 有力地推广和应用Chirp超宽带通信技术,并对未来的物联网发展做出贡献。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取以下研究方法:1. 理论研究:研究超宽带通信技术和Chirp超宽带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特征、实现方式等相关理论;2. 实验研究:通过实验验证和比较Chirp超宽带通信技术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优越性;3. 方案设计:结合实际场景需求和实验结果,提出优化方案并进行相关系统的设计;4. 应用推广:将实验结果及优化方案推广应用至物联网设备中,进行实际使用测试。
关于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技术的分析研究
![关于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技术的分析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c15f25b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36.png)
关于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技术的分析研究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技术也在逐步提升。
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已逐
渐被工业界和学术界广泛认可。
本文将对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进行分析研究。
首先,超宽带技术是指利用极短的脉冲信号进行通信的一种无线通信技术。
它具备宽带、低功耗、高速、高精度、低干扰等优点,可以在短距离范围内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定位服务。
与传统的无线通信技术相比,超宽带技术具有更高的频带利用率和系统容量,可以实现更安全和高效的通信服务。
其次,超宽带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在物联网领域,超宽带技术可以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多个领域,可以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加便利和舒适的体验。
在电子商务领域,超宽带技术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快速支付,可以为现代商业带来极大的便利和效益。
此外,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也可以应用超宽带技术。
再次,超宽带技术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超宽带技术的系统复杂,需要高精度的硬件和软件支持。
此外,超宽带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可靠性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无线通信领域的热门技术之一。
尽管它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但它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提升和完善,相信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超宽带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研究概要
![超宽带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研究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c4cf407f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1a.png)
超宽带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研究概要超宽带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 CR)是一种新型的无线通信技术,它通过实时感知、学习和优化无线电环境来提高频带利用率和网络性能。
在传统的无线通信中,频谱资源被固定分配给特定的用户或系统,导致频谱利用率低下。
而CR技术则能够通过智能化的方法,根据具体的无线环境和通信需求,实时调整频谱使用策略,提高频带利用效率。
首先,频谱感知是CR技术的基础,也是CR系统实现自适应频谱使用的关键。
频谱感知通过对周围无线环境的实时监测和分析,获取空闲频谱的信息,为CR系统提供频谱资源的选择和动态分配。
频谱感知的关键技术包括能量检测、频谱监测、频谱分析等,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实现对无线环境的深入了解,发现和分析可用的频谱资源。
其次,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是CR系统实现高效利用频谱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调制与编码技术通常采用固定的调制方式,无法适应不同的无线环境和通信需求。
而CR系统则可以根据频谱感知的结果和通信要求,动态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和编码方案,以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传输可靠性。
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技术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信道质量、频谱利用率、传输延迟等,通过智能化的算法和优化方法,实现最佳的调制与编码选择。
功率控制是CR系统实现频谱共享和干扰管理的重要技术。
CR系统共享已经被其他用户或系统占用的频谱,需要避免对原有用户的干扰。
因此,CR系统需要通过控制传输功率,使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根据实时的频谱感知结果进行调整。
功率控制技术可以通过动态调整传输功率和分配资源,以最大化系统性能,实现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
最后,频谱管理是CR技术实现频谱共享的关键技术。
频谱管理涉及到频谱的分配、调度和协调等方面。
传统的频谱管理方法通常是通过固定的频谱分配方式进行管理,而CR系统通过频谱感知和动态频谱分配等技术,实现对频谱资源的动态管理。
频谱管理涉及到多个问题,如频谱共享机制、频谱分配策略、频谱交换和协商等,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使不同用户和系统能够共享频谱资源,提高频带利用率。
超宽带天线的研究报告
![超宽带天线的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7b7038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9e.png)
超宽带天线的研究报告一、引言在当今无线通信领域,超宽带技术因其具有高速率、低功耗、高精度定位等优势而备受关注。
而超宽带天线作为超宽带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通信质量和效率。
因此,对超宽带天线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超宽带天线的基本原理超宽带天线是指能够在很宽的频带上工作的天线,其相对带宽通常大于 20%。
超宽带天线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波的辐射和接收,通过天线结构的设计和优化,实现对宽频带内电磁波的有效辐射和接收。
超宽带天线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带宽、增益、方向性、阻抗匹配等。
带宽是衡量超宽带天线性能的关键指标,它决定了天线能够工作的频率范围。
增益表示天线在特定方向上辐射或接收电磁波的能力,方向性则描述了天线辐射或接收电磁波的方向性特征,阻抗匹配则影响着天线与传输线之间的能量传输效率。
三、超宽带天线的类型(一)单极子天线单极子天线是一种常见的超宽带天线类型,其结构简单,通常由一个垂直的金属导体构成。
单极子天线具有较宽的带宽和良好的辐射特性,但方向性较差。
(二)偶极子天线偶极子天线由两个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金属导体组成。
它在超宽带应用中具有较好的性能,但其尺寸相对较大。
(三)平面天线平面天线是一种结构紧凑、易于集成的超宽带天线类型,如平面单极子天线、平面偶极子天线等。
平面天线具有低剖面、易于制造等优点,在无线通信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四)缝隙天线缝隙天线是在金属平面上开缝隙形成的天线,通过控制缝隙的形状和尺寸来实现超宽带特性。
缝隙天线具有低剖面、重量轻等优点,但带宽相对较窄。
四、超宽带天线的设计方法(一)数值计算方法数值计算方法是超宽带天线设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如有限元法(FEM)、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等。
这些方法可以精确地模拟天线的电磁场分布和性能,但计算量较大,耗时较长。
(二)经验公式法经验公式法是基于大量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得出的一些经验公式,通过这些公式可以快速估算天线的性能参数,为天线设计提供初步的参考。
超宽带技术挑战分析报告
![超宽带技术挑战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87b9b6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0.png)
超宽带技术挑战分析报告声明: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技术难题与挑战超宽带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具有极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极低的功耗,被广泛应用于高清视频传输、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等领域。
然而,随着超宽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所面临的技术难题与挑战也日益凸显。
(一)信道建模与特性分析1、信道建模:超宽带信道具有极高的带宽和复杂的传播特性,如何准确建立超宽带信道模型以描述信道的时变、频率选择性和非线性特性是一个重要难题。
2、信道测量:由于超宽带信号的宽带特性,传统的信道测量方法可能无法准确获取信道特性,需要研究新的信道测量技术和算法。
(二)高效传输技术1、高速调制技术:为实现超宽带系统的高速数据传输,需要研究高效、可靠的调制技术,如正交频分复用(OFDM)、单载波频域均衡(SC-FDE)等。
2、多天线技术:利用多天线技术可以提高超宽带系统的传输性能,但同时也面临天线间干扰、同步等问题。
(三)低功耗设计1、射频前端设计:超宽带系统需要高性能的射频前端,如何在保证性能的同时降低功耗是一个重要挑战。
2、高效信号处理算法:研究低功耗的信号处理算法,如低复杂度均衡、压缩感知等,以降低系统整体功耗。
(四)干扰与共存问题1、干扰识别与抑制:超宽带系统可能受到来自其他无线通信系统的干扰,如何准确识别并抑制这些干扰是一个重要问题。
2、共存机制:超宽带系统需要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共存,如何设计有效的共存机制以减少相互间的干扰是一个重要挑战。
(五)安全与隐私问题1、加密与安全通信:超宽带通信可能涉及敏感信息的传输,如何保证通信过程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是一个重要问题。
2、隐私保护:在超宽带应用中,用户的隐私保护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需要研究如何在保证通信性能的同时保护用户隐私。
(六)标准化与产业化1、标准制定:目前超宽带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如何推动超宽带技术的标准化是一个重要任务。
超宽带技术研究报告
![超宽带技术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729c738192e45361066f52c.png)
目录1.介绍 (2)2.超宽带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演化 (2)3.主流超宽带通信技术介绍 (3)3.1 MB-OFDM技术介绍 (4)3.1.1为什么采用OFDM技术 (4)3.1.2频谱划分 (5)3.1.3OFDM技术 (6)3.1.4时频码 (7)3.2 DS-CDMA技术介绍 (7)3.2.1频谱划分 (7)3.2.2DS-CDMA技术 (8)3.2.3共同信令模式 (10)4.UWB系统的MAC层发展现状 (11)5.超宽带系统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的兼容 (14)5.1 FCC的UWB频谱规划 (14)5.2 ETSI的UWB频谱规划 (15)5.3 ITU的UWB电磁兼容性研究 (16)5.4 中国对UWB电磁兼容性研究 (18)6.超宽带通信技术的标准化、产业化及应用 (18)6.1 UWB技术的标准化进程 (18)6.2 UWB技术的应用前景 (19)7.IEEE 802.15.4A标准化近况 (22)8.结论与未来工作展望.........................................................................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介绍超宽带(Ultra Wideband,UWB)技术是现在正在被广泛研究的一种新兴无线通信技术。
一方面,由于其具有高数据率(可达100Mbps~1Gbps)、低功耗和低费用等特点,为无线通信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机遇。
另一方面,由于其占用极宽的带宽,与其他通信系统共享频段,又给干扰、兼容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带来了挑战。
最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已经规定UWB系统可以使用3.1GHz~10.6GHz的频段,但有效各向同性发射功率(EIRP,Effective Isotropic Radiated Power)不得超过-41.3dBm/MHz。
频谱规划的确定使UWB技术的研发骤然加速。
在过去的一两年中,各种技术方案围绕国际标准的制定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超宽带技术进展分析报告
![超宽带技术进展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e3fd82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04.png)
超宽带技术进展分析报告声明: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最新研究成果(一)超宽带技术的最新进展1、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优化:针对超宽带技术中的无线通信系统,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提高系统性能、降低能耗以及增强其抗干扰能力。
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更高效的信号处理算法、先进的调制技术和创新的网络架构,这些都能提高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
2、超宽带天线技术的突破:天线作为超宽带技术中的关键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表现。
最新的研究在天线的设计和优化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包括开发出更高效、更小型化的超宽带天线,以及改善天线的方向性和增益。
3、超宽带在物联网中的应用: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超宽带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最新的研究集中在如何利用超宽带技术实现物联网设备间的高效、安全通信,以及如何处理和分析超宽带物联网产生的大量数据。
(二)超宽带技术面临的挑战1、频谱管理和干扰问题:随着超宽带设备的日益普及,频谱资源的紧张和干扰问题也日益突出。
目前的研究正在寻找有效的频谱管理和干扰抑制技术,以优化超宽带系统的性能。
2、能量效率和绿色通信:如何提高超宽带设备的能量效率,实现绿色通信,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这涉及到对设备硬件的优化、对通信协议的改进以及对能量管理策略的研究。
3、安全和隐私问题:随着超宽带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何确保通信的安全和用户的隐私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目前的研究正在探索各种加密技术和匿名通信技术,以增强超宽带通信的安全性。
(三)未来研究方向1、超宽带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超宽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
未来的研究将探索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超宽带系统的性能,例如通过深度学习技术改善信号处理和干扰抑制的效果。
2、超宽带在6G及未来通信网络中的应用:随着5G网络的普及和6G网络的研究开始,超宽带技术在未来通信网络中的角色将更加重要。
关于超宽带技术调研
![关于超宽带技术调研](https://img.taocdn.com/s3/m/1c00033d80eb6294dc886c05.png)
关于超宽带技术调研目录一、前言 (1)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4)三、超宽带技术发展趋势 (8)四、总结 (9)参考文献 (12)一、前言1.1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超宽带(UWB)技术为拥挤的无线电频谱带来了新的应用理念,其创新的使用模式和用有线链接无法实现的产品特性正在吸引着全球的目光。
这种短距离的传输技术具有耗电量低、安全性高、高速传输、不易产生干扰、低成本的芯片结构等优点,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帮助家庭和办公室中的各种信息设备摆脱有线的束缚而实现互联互通。
目前,许多国家正在致力于超宽带技术的研究开发,尽管还没有成熟产品进入市场消费阶段,但将推动超宽带与大部分消费电子、移动设备和个人电脑的连接嵌入。
UWB技术在1994年以前主要限于军方使用,限制了UWB的软件和硬件开发。
由于UWB使用许多专用频段,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直到2001年才正式开放UWB技术的广泛研究,此后全球对UWB的研究进入高速探讨阶段。
随着互联网、多媒体和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高速率、高质量无线业务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可用的频谱资源却日渐匮乏。
这激发了人们对各种新技术的不断探索,其中超宽带(Ultra Wideband,UWB)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崭新途径。
超宽带技术适合于密集多径环境下的高速率、低功耗、短距离无线接入场合,可作为无线个域网(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WPAN)、无线传感器网(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等网络的物理层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市场前景。
超宽带技术的历史可追溯到1895 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采用火花隙脉冲信号实现的无线通信,这被认为是超宽带技术的萌芽,之后,随着窄带载波无线通信的兴起,使无载波的超宽带技术陷入了较长时间的沉寂。
直到20 世纪60 年代,Ross 等人论证了超宽带在雷达和通信方面应用的可行性,才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超宽带技术。
认知超宽带关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认知超宽带关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6764cd2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2.png)
认知超宽带关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人们对信息传输速度和容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有线和无线通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同时随着网络应用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产生海量数据,急需高速、高效的传输技术。
因此,新的高速通信技术——认知超宽带技术应运而生。
认知超宽带技术是在超宽带技术和认知无线电的基础上,利用信息认知的思想实现的一种高速通信技术,具有高速、低功耗、安全等优点。
本课题旨在对认知超宽带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二、课题意义认知超宽带技术是未来高速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对促进国家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它将成为无线宽带通信的重要支撑技术,可以应用于高速数据传输、实时视频传输、智能物联网等领域。
因此,对认知超宽带技术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三、研究内容本课题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认知超宽带物理层技术:包括硬件设计、信道建模、信号识别等方面的研究。
2.认知无线电技术深入研究:对认知无线电技术进行分析,结合发展趋势提出新的方法。
3.认知超宽带系统安全性分析:对认知超宽带技术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安全策略。
4.认知超宽带网络架构设计:对认知超宽带技术在网络架构方面的设计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方案。
四、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分析法、数学模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分析调查其他学者和团队的研究成果,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和实验数据,提出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
五、研究进度安排第一年(2021年):1.对认知超宽带技术的发展进行调研。
2.研究认知超宽带物理层技术,包括硬件设计、信道建模、信号识别等方面的研究。
3.初步探究对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分析,结合发展趋势提出新的方法。
第二年(2022年):1.对认知超宽带系统安全性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安全策略。
2.进一步研究认知超宽带物理层技术,并开展相关实验研究。
3.研究认知超宽带网络架构设计,提出相应的方案。
超宽带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技术研究与分析
![超宽带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技术研究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09a847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97.png)
超宽带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技术研究与分析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通信技术的不断革新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
超宽带通信系统作为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通信技术,凭借其独特的性能优势,正逐渐在众多领域崭露头角。
超宽带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发送极窄脉冲来传输信息,其带宽远远超过了传统的通信系统。
这种宽带特性使得超宽带通信系统能够在短距离内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同时具有低功耗、高精度定位等优点。
在超宽带通信系统的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脉冲的产生。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超宽带脉冲,通常采用纳秒级甚至皮秒级的窄脉冲发生器。
这些脉冲发生器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电路的稳定性、脉冲的宽度和幅度等因素。
天线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由于超宽带信号的带宽极宽,对天线的带宽要求也相应很高。
常见的超宽带天线有平面单极子天线、缝隙天线等。
这些天线的设计需要在保证宽带性能的同时,尽可能减小尺寸,提高辐射效率。
此外,信号的调制和解调技术也是超宽带通信系统设计的关键。
直接序列扩频、脉冲位置调制等调制方式在超宽带通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解调过程中,需要精确的时间同步和信号检测算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恢复。
在实现超宽带通信系统时,硬件平台的搭建是基础。
高性能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射频芯片等组件的选择和集成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性能要求和成本因素。
同时,软件的开发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信协议的编写、信号处理算法的实现都需要专业的软件工程师来完成。
为了提高超宽带通信系统的性能,多径衰落的抑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由于超宽带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经历多条路径,导致信号的衰落和失真。
通过采用分集接收、均衡技术等手段,可以有效地减轻多径衰落的影响,提高通信质量。
另外,超宽带通信系统与其他通信系统的兼容性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超宽带通信系统往往需要与蓝牙、WiFi 等其他无线通信技术共存。
因此,如何避免相互干扰,实现和谐的频谱共享,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超宽带定义与特性分析报告
![超宽带定义与特性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2daaee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20.png)
超宽带定义与特性分析报告声明: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超宽带的定义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利用极宽的频谱带宽进行数据传输。
相较于传统的窄带和宽带技术,超宽带技术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功耗以及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超宽带技术在精确定位、无线通信、雷达探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超宽带的基本原理超宽带技术通过发送和接收具有极宽频谱的信号来实现通信。
这些信号的带宽通常大于500MHz,或者相对带宽(即信号带宽与中心频率之比)大于20%。
超宽带信号可以采用脉冲无线电(ImPUlSeRadiO)或多频带正交频分复用(MB-OFDM)等方式产生。
1、脉冲无线电:脉冲无线电是超宽带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它通过发送极短时间的脉冲信号来传输数据。
这些脉冲信号的持续时间通常在纳秒级别,具有极宽的频谱。
接收端通过检测脉冲信号的到来时间以及幅度等信息来恢复原始数据。
2、多频带正交频分复用:MB-OFDM是另一种超宽带实现方式,它将可用频谱划分为多个正交子载波,并在每个子载波上进行数据调制。
通过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MB-OFDM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较低的误码率。
(二)超宽带的特性1、高数据传输速率:由于超宽带信号具有极宽的频谱带宽,因此可以实现非常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这使得超宽带技术在需要传输大量数据的场景下具有优势,如高清视频传输、实时数据采集等。
2、低功耗:超宽带技术采用脉冲无线电或多频带正交频分复用等高效调制方式,使得在相同传输速率下,相较于其他无线通信技术,具有更低的功耗。
这有利于实现更长的设备续航时间,适用于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低功耗应用场景。
3、强抗干扰能力:超宽带信号的宽频带特性使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超宽带技术可以保持稳定的通信性能,降低误码率。
超宽带通信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超宽带通信技术研究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216aa27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8.png)
超宽带通信技术研究及其应用随着互联网及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网络技术。
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传输和视频下载,而是愈发高速、高质量的数据传输和交互,超宽带通信技术随之应运而生。
超宽带通信技术是指一种宽频传输技术,其信号带宽可覆盖几十甚至几百兆赫兹的范围。
与传统的窄带通信技术相比,它可以实现更高速的数据传输,并且可以在更广泛的频率范围内传输更多的信息。
这种技术可以被用于数字电视、VoIP电话、移动通信、无线局域网、高清视频流和云计算等应用。
超宽带技术最初在1990年代被研究出来。
在最初阶段,超宽带通信技术被用于军事应用,用于传输高带宽的雷达数据和图像信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探索将其应用于民用领域。
现在,超宽带通信技术已经成为新一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超宽带通信技术的核心部分是传输技术。
它使用了多种传输方案,其中最常见的是直接序列扩频和码分多址。
扩频技术可以将数据转换为高带宽的信号,以使其能够跨越更广泛的频带进行传输,从而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码分多址技术则通过分割数据流来实现更快的传输速度。
此外,超宽带通信还需要适配器、信号分析仪和信号发生器等设备的支持。
适配器是一种将超宽带信号转换为其他接口标准的设备,如PCI或USB的设备,以便将其与计算机或其他设备进行连接。
信号分析仪和信号发生器则用于分析和生成高速信号,以便进行研究和开发。
超宽带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例如,在家庭网络中,它可以用于将多个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上,并同时实现高速互联网访问和视频流媒体。
在汽车领域,超宽带技术被用于车间通信,为车辆提供智能化和自动驾驶系统的支持。
在医疗健康领域,超宽带技术可以传输高分辨率的医学图像和精确的健康参数数据,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总之,超宽带通信技术作为新一代通信技术和数字化智能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的数字化世界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我们需要不断加强技术研究,推进应用落地,以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数据传输和交互需求。
超宽带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共3篇
![超宽带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23687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d4.png)
超宽带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共3篇超宽带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1超宽带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人们已经离不开无线通信技术,而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即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比传统无线通信技术,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传输带宽更宽,传输速度更快,通信容量更大,具有更高的抗干扰性和隐蔽性,对于未来的无线通信发展具有很好的前景。
超宽带无线通信是一种利用超短脉冲技术实现高速通信的无线通信技术。
其特点在于采用脉冲调制技术,通过传输超短宽度的脉冲信号实现信息传输。
在传输过程中,不同频率的载波被混合在一起,传输的信号一般都是高功率、宽带的信号,因而可以具有很高的传输速度和通信容量。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超短脉冲发生器技术超短脉冲发生器技术是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它通过发生器生成超短脉冲信号。
发生器的质量对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有直接影响,因此发生器是研究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目前,脉冲发生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可以实现更高的工作频率和更短的脉冲时长,提高了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传输速度和通信容量。
2.超宽带天线技术超宽带天线技术是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超宽带天线的特点在于可以实现宽频带、过渡带和窄带的匹配。
当前的超宽带天线技术面临着多种技术难题,如频带选择、串扰、功率消耗、天线失真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
3.多天线系统技术多天线系统技术是提高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传输速度和通信容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目前,多天线系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4G和5G通信中,对于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多天线系统技术可以通过利用多天线接收器和多天线发射器,减少信道衰落和多径效应所带来的影响,提高信号的稳定性和传输速度。
4.编解码技术编解码技术是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主要涉及信号的产生、调制和解调。
编解码技术的研究涉及到很多方面,如扰码技术、Turbo码技术、LDPC技术等,各种编解码技术的研究有助于提高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传输速度和通信容量。
浅谈超宽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超宽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ba0b7084431b90d6c85c7d6.png)
浅谈超宽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摘要】通过对超宽带技术概念和特点的说明,以及对目前国内外超宽带技术发展状况的介绍,增强了广大的科研人员、学者及爱好者对超宽带技术的认识,揭示了我国在超宽带技术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形势,以及所处的角色和地位,为进一步促进超宽带技术的发展,增强我国信息化的进一步建设起着促进作用。
【关键词】超宽带技术;UWB;高速短距离通信;高速无线传输1.超宽带技术研究1.1超宽带技术概述超宽带(Ultra-Wide-band以下简称UWB)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线通信技术。
它通过对具有很陡上升和下降时间的冲击脉冲进行直接调制,是信号具有GHz 量级的带宽。
超宽带技术解决的困扰传统无线技术多年的有关传播方面的重大难题。
它具有对信道衰落不敏感、发射信号功率谱密度低、低截获能力、系统复杂度低、能提供数厘米的定位精度等优点,在短距离无线通信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并且由于UWB是对现在已被占用的频率资源的重用,因而可以缓解目前日趋紧张的频带资源需求。
目前,基于UWB的技术主要应用于高速短距离通信、雷达和精确定位等领域,还可以应用于Channel Sounding或者测量无线信道的冲击响应。
此外,UWB也非常适合室内密集多径传输环境下的高速无线传输。
1.2超宽带技术特点1.2.1共享频谱。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对超宽带系统所要求的-41.3dB/MHz等价于75nW/MHz,将它们归入非蓄意辐射体范畴,诸如电视和计算机显示器。
这样的功能限制使得超宽带系统存在于典型的窄带接收机的噪声底线之下,并且使得超宽带信号以最小或者没有干扰的方式与当前的无线业务共存。
然而,这些都取决于超宽带系统中用于数据传输的调制类型。
1.2.2大信道容量。
对超宽带脉冲而言,大带宽的一个主要优势就是信道容量的提高。
信道容量或者数据速率,被定义为在每个通信信道上每秒通信所能发射的最大数据量。
1.2.3低信噪比下工作。
超宽带通信系统能够在具有低信噪比的苛刻通信信道中工作,并且由于其大的带宽而仍旧保证大的信道容量。
浅谈超宽带技术的
![浅谈超宽带技术的](https://img.taocdn.com/s3/m/04829c4d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8.png)
超宽带技术可以用于构建高速、短距离的 无线局域网,提高网络覆盖范围和传输速
率。
智能家居
超宽带技术可以用于智能家居中的无线通 信和控制,例如实现智能照明、智能安防 等功能。
无线个人局域网
超宽带技术可以用于构建高速、短距离的 无线个人局域网,例如实现手机、平板电 脑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和同步。
02
超宽带通信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超宽带通信系统通常由发射机、接收 机、天线等组成。
发射机负责将低频信号进行调制、滤波等 处理,然后通过天线发送出去;接收机则 负责接收天线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滤 波等处理,恢复出原始信息。
在超宽带系统中,由于信号的带宽 很宽,因此可以具有很高的传输速 率和抗干扰性能。同时,由于信号 的功率谱密度很低,所以对其他设 备的干扰也很小。
浅谈超宽带技术的
2023-11-05
目录
• 超宽带技术概述 • 超宽带技术的基本原理 • 超宽带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 超宽带技术的应用案例 • 超宽带技术的未来展望
01
超宽带技术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超宽带(UWB)是一种无载波通信技术,它利用纳秒至微微 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因此具有频谱宽、穿透力 强、低功耗等特点。
超宽带技术的信号传播特性需要 进一步研究和优化,以提高信号 的覆盖范围和传输质量。
超宽带技术的标准化发展
国际标准
超宽带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国际标准,各种标准化组织正在积极推动超宽带技术的标准化发展。
国家标准
各国政府和标准化组织也在积极推动超宽带技术的国家标准制定和推广,以促进超宽带技术的应用和 发展。
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超宽带技术将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如基于位置的服务、车联网、 智能制造等,为相关行业带来新的商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超宽带通信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超宽带通信技术的原理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f195a5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0e.png)
超宽带通信技术的原理与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通信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而超宽带通信技术正是满足人们这种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应用场景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对超宽带通信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技术原理
超宽带通信是指一种利用大带宽、短脉冲的无线传播技术。
其工作原理是将信息信号通过调制后转换成短时域脉冲信号,再使用非连续频率的电磁波进行传播,最后通过接收端对信号进行解调还原。
这种通信方式有很强的穿透力和传播能力,能够穿过建筑物和地球等障碍物,即使在恶劣环境下也具有优良的可靠性。
二、应用场景
超宽带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安防、交通、电源、电信等行业。
其中,医疗领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行业。
医疗设备传输的重要数据,如心电图、血氧等数据需要高速和安全的传输。
采用超宽带技术可跨越医院的多个房间,突破WiFi的距离限制和
干扰问题,保证数据实时稳定地传输。
此外,超宽带技术还广泛应用于车联网、无人机、智能家居、安防监控、智慧城市、电力监测等领域。
三、未来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超宽带通信技术的应用前景仍十分广阔。
未来,超宽带技术将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如智能交通、智慧农业、智能电网等。
同时,为了满足大带宽、长距离、大数据传输的需求,超宽带技术也将不断加强技术研究,实现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
总之,超宽带通信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通信方式,其应用范围也正在不断扩大。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它的未来发展将是光明的,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超宽带技术调研目录一、前言 (1)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4)三、超宽带技术发展趋势 (7)四、总结 (8)参考文献 (11)一、前言1.1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超宽带(UWB)技术为拥挤的无线电频谱带来了新的应用理念,其创新的使用模式和用有线链接无法实现的产品特性正在吸引着全球的目光。
这种短距离的传输技术具有耗电量低、安全性高、高速传输、不易产生干扰、低成本的芯片结构等优点,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帮助家庭和办公室中的各种信息设备摆脱有线的束缚而实现互联互通。
目前,许多国家正在致力于超宽带技术的研究开发,尽管还没有成熟产品进入市场消费阶段,但将推动超宽带与大部分消费电子、移动设备和个人电脑的连接嵌入。
UWB技术在1994年以前主要限于军方使用,限制了UWB的软件和硬件开发。
由于UWB使用许多专用频段,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直到2001年才正式开放UWB技术的广泛研究,此后全球对UWB的研究进入高速探讨阶段。
随着互联网、多媒体和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高速率、高质量无线业务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可用的频谱资源却日渐匮乏。
这激发了人们对各种新技术的不断探索,其中超宽带(Ultra Wideband,UWB)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崭新途径。
超宽带技术适合于密集多径环境下的高速率、低功耗、短距离无线接入场合,可作为无线个域网(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WPAN)、无线传感器网(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等网络的物理层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市场前景。
超宽带技术的历史可追溯到1895 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采用火花隙脉冲信号实现的无线通信,这被认为是超宽带技术的萌芽,之后,随着窄带载波无线通信的兴起,使无载波的超宽带技术陷入了较长时间的沉寂。
直到20 世纪60 年代,Ross 等人论证了超宽带在雷达和通信方面应用的可行性,才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超宽带技术。
超宽带技术的理论体系则建立于20 世纪80 年代,最初受到了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efense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Agency, DARPA)的高度关注,当时该技术被称为基带、无载波、或冲激无线电(Impulse Radio,IR),直到1989年美国国防部将其命名为超宽带,并将它应用于雷达、无线通信、成像和高精度定位系统。
1993 年,Scholtz 等人提出了跳时多址脉冲无线电概念,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奠定了将IR 作为无线通信载体实现多址通信的理论基础。
为了促进超宽带技术的发展,2002 年4 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ederal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FCC)通过了超宽带无线设备在严格功率辐射限制下的商用规范,并重新对超宽带进行了定义。
自此,超宽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许多国家政府都大力支持该项技术,一些知名公司(如Intel、AT&T、TI、IBM 和摩托罗拉等)以及大学科研机构(如斯坦福大学、南加州大学等)都在该领域投入了大量的研究。
我国也很重视这项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技术,在2001 年发布的“十五”国家863 计划通信技术主题研究项目中,首次将“超宽带无线通信关键技术及其共存与兼容技术”作为无线通信共性技术与创新技术的研究内容,积极推动国内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
在2008 年发布的“十一五”国家863 计划信息技术领域中,支持并开展了“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研发与应用示范”重点项目。
拟通过该项目的支持,突破UWB 相关芯片设计和组网等一些关键技术,研制出基于自主芯片的试验与验证系统,推广UWB 技术的应用范围。
在国家一些重大项目的持续资助下,我国在UWB 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已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具备了一定的芯片、软件以及实际应用系统的开发能力。
1.2 超宽带的概念超宽带早期被称为脉冲无线电(IR),即采用持续时间极短的基带脉冲来传送信息,是一种无载波通信方式,当时主要被应用于雷达、定位及测距等领域。
直到1989 年美国的DARPA 首次使用超宽带这一术语。
为了推动该技术进一步发展,2002 年4 月,美国FCC 发布了超宽带无线通信的初步规范,将超宽带信号定义为绝对带宽大于500MHz 或相对带宽大于20%的信号,这里绝对带宽是指10dB 带宽,即信号功率谱密度的峰值衰减10dB 时所对应的上限频率fH和下限频率fL之差,而相对带宽则定义为绝对带宽与中心频率之比。
为了促进超宽带技术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同时为了避免其对现有无线通信系统的干扰,FCC 一方面为超宽带系统开放了免授权的3.1~10.6GHz 频段。
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无线电管理机构则于2008 年12 月发布了“超宽带(UWB)技术频率使用规定”,规定中明确了超宽带设备的发射信号带宽至少为500MHz,同时分别给出了几个频段的超宽带发射信号的EIRP 限值,见表1.1所示。
1.3 超宽带的特点与其它无线通信技术相比,超宽带技术的主要特点可概括如下。
(1)高速率、大容量超宽带信号的带宽极宽,包含了高达7.5GHz 的频谱资源,根据香农信道容量理论,即使在-10dB 左右的低SNR 下,也可提供约1Gbps 的通信容量,这使得超宽带适合于高速率无线传输应用。
与其它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相比较,超宽带系统的空间通信容量(即单位面积上的传输速率)约为1000 kbps/m,其分别是IEEE802.11b 和蓝牙系统的空间通信容量的1000 倍和33 倍。
(2)低成本、低功耗脉冲超宽带无需采用正弦载波而直接进行调制,因此,系统的射频前端、模拟以及数字信号处理部分都相对较简单,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并且易于全数字化实现。
此外,超宽带脉冲的持续时间极短,一般在0.20ns~1.5ns 之间,占空比很低,约为0.01~0.001,加之FCC 对超宽带信号的辐射功率的严格限制,低于-41.3dBm/MHz。
这些因素使得超宽带系统的功耗很低,仅为几百μW 至几十mW,约是蓝牙设备所需功率的二十分之一左右。
因此,超宽带设备在成本和功耗上,相对于传统无线设备有着很大的优势。
超宽带系统中接收技术研究(3)良好的多径分辨率、高精度定位在时域上,超宽带脉冲的极短持续时间和低占空比的特性使其具有极高的多径分辨率和良好的时间解析力,一般带宽超过1GHz 的超宽带系统,能分辨出时延小于1ns 的多径分量,这有利于Rake 接收机收集较多路径的能量,从而提高超宽带系统的抗衰落能力。
研究表明,对其它无线电信号多径衰落达10~30dB 的传播环境,对超宽带无线电信号的衰落则不超过5dB。
超宽带系统良好的时间解析力,也使其具有精确的测距与定位能力,定位精度可达厘米量级。
这远远高出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和其它无线系统的定位精度。
精确定位功能可用于人员三维定位跟踪和精准的存货追踪管理等领域。
(4)高度安全性超宽带信号的发射功率非常小,而带宽却极宽,因而其功率谱密度很低,信号淹没在背景噪声和其它无线电信号中,不易被一些侦测设备所截获。
此外,超宽带系统中可采用跳时、跳频、直接序列等扩频技术,这也进一步提高了其安全保密性能。
(5)共享频谱资源美国FCC 规定的超宽带系统的工作频段为 3.1~10.6GHz,这与现有的大多数通信系统的工作频段相重叠,为了避免对其它系统的干扰,FCC 同时对超宽带信号的辐射功率提出了十分严格的限制(EIRP 不超过-41.3dBm/MHz),这样超宽带可以与其它系统共享频谱资源,这对于频率资源日趋稀缺的今天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6)穿透能力强超宽带基带窄脉冲中含有较丰富的低频分量,所以具有很强的穿透地表、墙壁以及其它物体的能力,可应用于隔墙成像或探地雷达等领域二、国内外发展现状2.1 国外研究现状现在有许多公司在进行UWB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
美国XtremeSpectrun公司能够提供在各种设备之间无线传输音频、视频的UWB芯片组,他采用双相调制技术和IEEE 802.15.3 MAC协议,传输速率达到100 Mb/s。
Intel在2000年成立了UWB研究实验室,其实验室产品在2~3年内能达到100 Mb/s的数据速率。
Intel认为UWB在短距离内可以达到400~500 Mb/s,因此Intel称UWB为无线USB。
Time Domain公司利用UWB PPM技术,开发了两代PulsON芯片,第三代PulsON商用产品也即将问世。
2003年1月,Philips和GA签订了一个备忘录,利用Philips在BiCOMS的优势和GA的UWB 技术联合开发速率达480 Mb/s的UWB芯片组,并支持IEEE 802.15.3a标准。
Pulse Link公司在2003年第一季度推出了传输速率达400 Mb/s的UWB芯片组。
新加坡的Cellonics公司开发了基于非线性动态理论的新技术,他只需要使用一个电感器和一个二极管就可以实现数字调制解调器,不需要混频器、振荡器和锁相环。
该技术可以改善UWB接收器设计中的相关接收,而且简单、成本低,功耗也低。
美国Discrete Time公司开发了多频段UWB技术,他采用不同频段发送信息而不是发射单个脉冲。
与单频段UWB相比,多频段UWB系统的每频段内可以用较低的速率发送信息,这降低了UWB的成本,具有较好的自适应性,可以与802.11a共存。
目前有不少技术公司都对UWB技术加大了开发力度。
但由于之前UWB技术民用化的政策还没有得到批准,许多UWB技术公司目前主要是通过向美国军方出售UWB技术来维持生计。
如Time Domain公司2002年在获得了的军方合同以后,其全年总销售收入达到了750万美元,比他在2001年所取得的500万美元的销售额有所增长。
该公司最近已经在开始销售他的第一批UWB芯片集产品。
在FCC批准了UWB技术民用市场之后,在硬件方面,美国Multispectral Solutions公司已经达到了即将开始提供UWB芯片组工业样品的阶段。
在操作系统的支持方面,如果继续使用现有的软件,那么制造商的负担也许并不大,这是因为UWB只不过是相当于接口最下层的物理层规格。
比如,英特尔将UWB定位于/无线USB2.00。
实际上,尽管还面临着如何认证与个人电脑连接的设备等无线技术所特有的问题,但是只需提供用于控制终端产品的设备驱动程序,基本上就可以直接沿用上层程序。
与此同时,飞利浦电子与美国通用原子公司(GeneralAtomics,GA)已经开始联手进行UWB芯片组的开发工作了。
飞利浦将接受GA的包括多频带技术/关键子频带0在内的UWB相关技术,使用面向RF的BiCMOS技术开发RF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