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发展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国古代从先秦诸子到明清文人土子,曾 留下了很多专著和笔记史料,为我们提供 了各个时代工艺设计的思想及理论认识。 这些工艺设计思想作为整个社会思潮的一 部分,它折射出整个社会思想意识和哲学 思想,带有强烈的政治和社会伦理的色彩, 积淀着那个时代特定的价值观和造物的理 性思考,对当代的设计艺术而言仍有其可 资借鉴的价值和启示。
郭守敬创建的天文仪器(元代)
南京云锦(元代)
明清的设计
• 明清一改宋元理学而转向实学。由于经济 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需要,设计更加注重 实务,注重对象的意境。明清设计的重要 成就是家具和园林。
• 明式家具的美在于追求神态韵律,以造型 古朴典雅为特色,结构严谨,线条流畅, 尺度适宜,兼之材质本身的纹理色泽,将 传统的中国文化所推崇的内敛而高贵的风 范浸润于细节中。
• 五、顺物自然、素朴质真

人原本就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并
依赖大自然的环境而生衍繁殖。因此,先民们
在进行一些工艺设计的创造活动中,非常强调 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设计作品与自然生态之
间的协调与共生。自古以来,设计与自然之间
从来都是紧密关联的。中国古园林设计中就讲 求三境一体,即物境、情境、意境,说的就是
• 九、虚实相生

在古代造物的设计过程中,人们已逐渐认识到
实体与空间关系的转化,以便使空间效用得到更好
的发挥。提出这一观点最早为《老子·第十一章》 中所云:“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
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
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古代的木轮车是由30根木条作为轮毂的,毂是车轮
顺乎自然。明代的计成在《园冶》中云:“虽 由人作,宛白天开”,此论可以说概括了中国
园林设计的最高境界。其价值取向,符合老、
庄“返璞归真”、“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和 审美追求。
• 六、制器尚象
• 古代先哲们仰望天空,远眺大地,观四时 流转,察宇宙变化,以诗意的目光打量世 界,进而上升为哲学的表达,由此形成了 中国古典哲学“诗性智慧”的品格。正是 在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世界观与“物 我同一”的审美观念的关照下,构成了中 国传统文化中整体的、辩证的、因果循环 的思维方式,以及独具特点的中国古代设 计的哲学思想。
明式家具
留园(苏州)
中国工艺设计思想
• 人类自从有了造物和为造物而进行的设计,便同 时产生了对设计、造物的认识和思考。无论中外, 工艺设计思想都有着十分丰富的历史内涵,它反 映了当时社会工艺设计实践的发展与变化。值得 注意的是,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工艺美术”、 “设计”等专用名词,但实践中却进行着同样重 要的归纳与总结。在古汉语中的“工”、“百 工”、“工巧”、“艺”、“纹”、“样”、 “造物”、“制器”、“尚象”、“巧思”、 “意匠”等概念,都与西方的同类概念相似,甚 至产生得更早。而与这些名词概念相联系的中国 古代工艺设计思想对人类文化建设仍具有深远意 义。
人的行为,而是在自然界这个大系统中各方面条件综合
作用的结果。天时乃季节气候条件,地气则指地理条件,
材有美为工艺材料的性能条件,而工有巧,则指制作工
艺条件。一件优秀的工艺品,必须考虑季节、气候的因
素以及物理性的影响,包括对材料的选择和人的做工技
巧,四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才能生产出合乎要求的、
精良的器物。这是立足于阴阳五行观的文化背景下所提
• 唐代雕版印刷已经很发达。现存最早的雕版印 刷实物是在敦煌发现的唐代的《金刚经》,印 刷工艺相当精美。
唐代大佛寺
天下第一桥
宋元的设计
• 宋元是充满理性的时代。宋儒根据儒家经 典,研究自然和社会的起源与构成,阐明 天地、万物、人性、身心的道理,故为宋 元理学。
• 宋人怀疑古训,重新释义经典,阐发学术 新见,标新立异。朱熹说:“借经以通乎 理尔。”陆九渊说:“六经注我。”理学 以心性为核心,强调“事要知其所以然”, “格物致知”,“即物穷理”。
中间车轴贯穿处的支承圆木。车毂是中空的,用以 支承车轴和底盘,才能发挥车的功用。埏埴是指和
土制作陶器,有了器皿中虚空的地方,器皿才能盛
物。盖房子要开门窗,有其空间,才能发挥房子之 功用。有与无,即实体与空间、虚与实在这里是互
为作用的。
• 十、居移气,养移体

建筑的功用在人类社会中必须也必然与文化观念建立起联系。认
汉代根据五行原则,确立了东青、西白、南朱、北玄四 方位,中央为土,即黄色,阴阳五行说已经与“礼制” 结合起来,成为设计的指导思想。从实用造物中体现的 阶级意识和社会观念极为鲜明,正如宋代理学大家程颢、
程颐所说:“天下无一物无礼乐”。一切造物都反映了 统治阶级的观念意识,设计思想也不例外,幸好有道家 的思想作为互补,才使中国的设计思想有完整发展的空 间。
中国设计发展史
主要内容: 1、石器时代设计历史 2、晋魏至隋唐的设计 3、宋元的设计 4、明清的设计 5、中国工艺设计思想
原始社会的设计
(17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石器时代
• 石器时代,是考古学家假定的一个时间区段,为考 古学上的术语。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 时代与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对早期人类历史分期的 第一个时代,即从出现人类到青铜器的出现,大约 始于距今二三百万年,止于距今5000至2000年左右。
• 这一名称是英国考古学家卢伯克于1865年首先提出 的,这个时代在地质年代上已进入全新世。石器时 代只是个时间区段概念,石器时代并不代表那个时 候的人类只会使用石器;据近代考古出土大量的文 化遗存表明,几千年前的古人已经步入冶铸、稻作、 制陶、纺织等文明时期。青铜、铁器为金属品,遗 存几千年的较少;陶器、玉器可存时间长,出土的 遗存较多。
魏晋至隋唐的设计
• 魏晋至隋唐,在设计思想上表现为更加具 体地面对器物对象本身,把器物作为实体 而研究其风格。这种变化是和魏晋“玄学” 明理之风再到隋唐“天人不想预”的思想 变化相一致的。
• 设计思想表现出从先秦“道器”同质的思 想到隋唐“神形”观的转变,从器物的象 征到器物的对象风格的探索,从神话到实 证的转变。
• 这一时期经历了魏晋、隋唐五代几个社会 形态的更迭,更加注重实际的儒家学说和 科学技术自然观的进一步发展对设计都有 很大的影响,这可以从瓷器造型设计、佛 教寺塔及洞窟造像、雕版印刷、桥梁设计 等体现出来。
• 其中唐代越窑盛产青瓷,一瓷的青色为美, 追求似玉的效果。长石釉的应用,是釉质 匀润,釉色柔美。
• 唐代越窑青瓷,器胎较厚,胎质较粗,柸 色呈灰白而深。釉色有青灰、青黄和青绿 几种,流釉痕迹显著。但在越窑青瓷中, 而以秘色釉瓷最为名贵。所谓“秘色釉”, 即釉呈青中泛灰蓝色,匀而无光的那种青 瓷器皿。传世品甚为少见,今扬州博物馆 藏有几件珍品。
• 越窑青瓷除作茶具外,也作酒具。当时还 有在12只杯中加入不同量的水作敲击乐的 记载,由此可见越瓷胎体坚薄,发音清脆。
• 八、象以载器,器以象制
• “器以象制,水以轮济”出自北宋范仲淹一句很有名的赞 美水车的话。指人要想达到提水灌溉的目的,这个器(提 水功能)必须依附一个象即形式来实现,也就是说功能要 靠形式来承载(“象以载器”)。
• “象以载器,器以象制”,是古代哲人对造物形式与功能 提出的合理的设计标准和器用思想。从人类造物的本质特 征而论,形式服从功能无疑是正确的、基本的。作为为人 而用的器物、建筑等人为事物,其形式必然来自功能的结 构,而不是功能来自于形式。“器以象制”中的“象制”, 就是功能内部因素中的一次成像,即“器”的原理、结构、 材质、工艺、形态、色彩等的内在凝练。器(功能)是受象 (形式)制约或规定的。古代将“器、象、制”三者联系在 一起思考,是因为功能必须通过形式这个载体表现出来, 即通过具体的形象、合理的形式表现出来,功能与形式的 统一构成了人为事物功能美的基本范畴,表现出古人的造 物意匠和讲究实效的传统。
“巧为鲵,拙为鸢。”这里拙与巧的差别,不是两
者制作技艺的差别,而在于“巧者”巧于实用,因
而是善的,也就是美的;“拙者”在于无用,必然
是不善的,因而是丑的。评定巧拙的尺度是实用功
能,区别美丑的标准也是实用功能,善是美与巧、
拙与丑的中介和杠杆。这些强调物之为用的思想还
体现在对人体工学的原理与工艺造物关系的关注,
甚至是自觉。从陶器、青铜器、漆器、灯具和家具
等生活用品的尺度来看,基本上与人体的各种尺度
和需要是相适应的。这种尺度的适宜,在工艺造物
中,反映了艺术造物中追求的科学精神。
• 四、文质彬彬 • 在工艺设计中,用与美的统一实际上就是文与
质的统一,作为工艺设计的原则,早在先秦时 期就已被人们所认识。“文”一般指文饰、文 采、花纹装饰、文章。所谓“文章”也是针对 那些精美的装饰而言,由此引申为人的品貌。 • 中国古代长期以来持续不断的关于文与质的论 争,反映在工艺设计上,正是功能与装饰性的 论争。 • 所谓“美善相兼”、“尽善尽美”作为先秦诸 子重要的美学思想,对古代设计文化产生了广 泛而深刻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式各 样的器物无不感性地证实了文质兼备、美与善 的统一。
• 二、材美工巧

《考工记》不仅记录了先秦时期官府手工业的设计
成就、制造工艺和制作规范,更重要的是阐述了一些重
要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观念。如“天有时,地有气,材有
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
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
国工匠就已意识到,任何工艺设计的生产都不是孤立的
识到建筑对人类文化性的能动造就作用乃是对建筑艺术主动把握的标
志之一,这在孟子《尽心篇》中有明晰而深刻的论述。孟子云:“居
移气,养移体。”将建筑对人的气质的造就作用与营养对人的体格的
造就作用并提,强调身心造就的并重,明确提出了建筑的精神作用。
古代文人园林的彰显就借助于多种形式,可归为:山水情怀沉潜、精
出的设计思想,反映了古代人系统的设计观念。天、地、
材都是自然因素,也是造物的基本条件,而工巧则指人
的主观因素,包括劳作、创造、技艺。
• 三、物以致用为本

在中国美与善始终是统一的,即荀子所谓的
“美善相乐”,人们高度重视把美的社会价值与善
的合目的性联系在一起,把实用功利观与审美之间
Leabharlann Baidu
联系起来正是善的观念。墨子在议论木鸢时云:
• 一、技艺相通
• 在中国夏、商、周时期,技术与艺术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器”的概念是物质生产的产品,器的制造包含了生产技 艺与艺术创造。“技艺相通”的观点,最早见于庄子《天 地篇》中的记载:“能有所艺者,技也”。古代把“大工” 称为“木工”,“工”字在这里与“匠”字的意思相同, 意味着“巧妙”、“工艺”、“意图”等。综合这些意义, 又说成是“工匠”;“工作”、“巧丁”、“巧匠”、 “匠人”等。在《魏书》中,也有“百工技艺”的记载。 所以,技艺一词,不仅指工匠的技能,也指艺术活动的技 巧。古代的技术通常主要表现为手工的技术及个人的技术, 是人的手艺、技巧、技艺和技能的总称。技术的“术”字 意味着“技能”、“手艺”。但是,通过“术语”等词来 表达,则具备了专门的制作方法的意义。韩愈在《师说》 里讲到“术有专攻”,就是将技术作为某种专门工作来理 解。也可以是“道”,这当然是应该掌握的“方法”和 “手段”。
越窑青瓷(唐代)
• 晋魏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入,大批佛寺、塔、 石窟等建筑,兴盛起来。据记载,南朝都城建 康,有佛寺五百多所,北魏都城洛阳有一千多 所,隋代已经采用图纸和模型向结合的方法进 行建筑设计。
• 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的 敞肩式石拱桥,反映了当时桥梁设计的水准。 唐代城市与宫殿设计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设计 已趋成熟,唐都长安规划严整,分区明确,唐 代宫殿尤其气势恢弘。
• 七、物以载道

在传统设计中,色彩的阴阳五行说、图案的十二章
文饰、佩授制度,甚至要建城池的大小、城墙的高矮、
城门几重、宫室多少,都与人的等级有关,属于“礼”
的范畴。中国古代的宇宙观认为,一切事物都有阴阳之
分,宇宙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组成,阴阳在 这里成为五行的原动力。与此有关的数字频繁出现在古 代衣、食、住、行的设计中。古代皇城的布局包括了与 阴阳五行有关的许多数字,如四方八位组成的九宫图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