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现代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
定理3.4 对于n阶连续时间线性定常系统 x=Ax+Bu y=Cx+Du
输出完全能控的充要条件;是
r a n k C B C A B C A n - 1 B D m
2 能达性定义:对于给定连续时间线性定常系统
xAx+Bu
若存在一个分段连续的输入ut;能在有限时间区间t0; tf 内;将状态xt从原点转移到任一指定的终端目标状 态xtf;则称系统是能达的&
对线性定常系统;能控性和能达性是完全等价的&
分析状态能控性问题时 xAx+Bu 简记为 Σ(A, B)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测性的关系 3.9 线性系统结构按能控性和能观测性的分解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1
3.1 能控性和能观测性的概念
ut能否引起xt 的变化?
yt能否反映xt 的变化?
能控性 已知系统的当前时刻及其状态;研究是否存在一
个容许控制;使得系统在该控制的作用下在有限时间内到
达希望的特定状态&
能观测性 已知系统及其在某时间段上的输出;研究可否
7 0 0 0 1
(III) x0 0
5 0
0x4 1 7
50uu12
7 0 0 0 (II) x0 5 0x5u
0 0 1 7
7 0 0 0 0
(IV) x0 0
5 0
0x4 1 7
05uu12
解 A阵具有互不相同的特征值&系统I和III是能控的&
注意:特征值互不相同条件& 某些具有重特征值的矩阵;也能化成对角线标准形&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19
3.2 连续时间线性定常系统的能控性
2 4 5 1

《现代控制理论》课件

《现代控制理论》课件
现代控制理论
目录
• 引言 • 线性系统理论 • 非线性系统理论 • 最优控制理论 • 自适应控制理论 • 鲁棒控制理论
01
引言
什么是现代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是一门研究动态系统控制的学科,它利用数学模型和优化方法来分析 和设计控制系统的性能。
它涵盖了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多变量系统、分布参数系统等多种复杂系统的控 制问题。
20世纪60年代
线性系统理论和最优控制理论得到发展,为现代控制理论的建立奠定 了基础。
20世纪70年代
非线性系统理论和自适应控制理论逐渐发展起来,进一步丰富了现代 控制理论的应用范围。
20世纪80年代至今
现代控制理论在智能控制、鲁棒控制、预测控制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 展,为解决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提供了更有效的工具。
01
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系统进行建模和学习,实现更高
效和智能的自适应控制。
多变量自适应控制
02 研究多变量系统的自适应控制方法,以提高系统的全
局性能。
非线性自适应控制
03
发展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控制方法,以处理更复杂的
控制系统。
06
鲁棒控制理论
鲁棒控制的基本概念
鲁棒控制是一种设计方法,旨在 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使其 在存在不确定性和扰动的情况下
自适应逆控制
一种基于系统逆动态特性的自适应控制方法,通过对系统 逆动态特性的学习和控制,实现系统的自适应控制。
自适应控制系统设计
系统建模
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包括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控制器设计
根据系统模型和性能指标,设计自适应控制器,包括线性自适应控制器和 非线性自适应控制器。
参数调整
根据系统运行状态和环境变化,调整控制器参数,以实现最优的控制效果 。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课件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课件

预测控制
预测控制是一种基于模型预测 未来系统行为的控制方法。
控制器
控制器是控制系统中的核心 组件,负责计算并施加控制 信号。
操作对象
控制系统的操作对象可以是 各种各样的设备或系统,了 解操作对象的特性是设计有 效控制策略的基础。
模型化
系统状态方程
通过建立系统状态方程,我们 可以描述控制系统的动态行为。
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是描述输入和输出之 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常用于 分析系统的频率响应。
通过绘制根轨迹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2 Nyquist法
利用Nyquist图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鲁棒性设计
扰动抑制
了解如何设计鲁棒控制器来抑制 系统中的扰动。
鲁棒控制
鲁棒控制是一种能够保持系统稳 定性和性能的控制策略。
H∞控制
H∞控制是一种能够优化系统鲁 棒性和性能的控制策略。
非线性控制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PPT课件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是一门关于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模型化、控制器设计、 稳定性分析、鲁棒性设计、非线性控制和优化控制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您将掌握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知识和思想,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际控制问题。
控制系统基本概念
控制过程
了解控制过程是理解控制系 统工作原理的重要一步。
1 反馈线性化
通过反馈线性化技术,我们可以设计控制器来稳定非线性系统。
2 滑模控制
滑模控制是一种鲁棒而有效的非线性控制方法。
3 非线性规划
非线性规划方法可以用来优化非线性系统的控制策略。
优化控制
最优化法
最优化法是一种通过优化目标 函数来设计最优控制策略的方 法。
非线性规划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第六章书上第三章(1)PPT课件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第六章书上第三章(1)PPT课件
是系统输出对输入的稳定性
两种稳定性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
2
⑶ 本章内容

稳定性:内部稳定性与外部稳定性 本章重点是内部稳定性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和方法
适用范围: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和离散系统 常用的判据:李雅普诺夫函数法稳定性判据
李雅普诺夫方程稳定性判据
3
3.1 线性系统的外部稳定性
线性系统的外部稳定性或零状态响应的稳定性,是对应于系 统输入输出描述的稳定性 。是有界输入有界输出稳定性,简 称为BIBO 稳定性。
g (s)的一个极点2.5与零点对消,剩下一个负实极点 -1,所以系 统是 BIBO稳定的。
10
3.2 系统的内部稳定性
系统的内部稳定性是研究系统的零输入响应的稳定性。因
此只要讨论齐次状态方程
x f( x ,t)
x ( t0 ) x 0 ,t t0
(3-4)
由初始状态 x(t0)x0引起的响应的稳定性,是状态稳定性问题。
•对渐近稳定系统, A 总是非奇异的,零状态(原点)是系统的
唯一平衡状态。
12
例3-2 倒立摆系统
系统的齐次状态方程为
y(t)Cx(t)Du(t)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阵为
G (s ) C (s I A ) 1 B D 1 C a(s d I-A j)B ds e I tA )(
G (s)的极点必是 A的特征值。
(3-3)
如果 A的所有特征值具有负实部,则G (s)的所有极点必定具 有负实部,则系统是 BIBO稳定的。
4
3.1.1 单变量线性系统的 BIBO稳定性判据
⑴ 脉冲响应函数判据
定理3-1 线性系统的输入输出描述是
y(t)tt0g(t,)u(t)d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最优估计理论的内容
参数估计法;(最小方差、最小二乘法) 状态估计法(卡尔曼滤波)
§ 1.3 现代控制理论与经典控制理论的差异
庞特里亚金 L.S.Pontryagin
4. 罗森布洛克(H.H.Rosenbrock)、欧文斯(D.H.Owens) 和麦克法仑(G.J.MacFarlane)研究了用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 现代频域法理论,将经典控制理论传递函数的概念推广到多变 量系统,并探讨了传递函数矩阵与状态方程之间的等价转换关 系,为进一步建立统一的线性系统理论奠定了基础。
赫尔维茨(Hurwitz)
3.由于两次世界大战中军事 工业需要控制系统具有准确 跟踪与补偿能力,1932年奈 奎斯特(H.Nyquist)提出 了复数域内研究系统的频率 响应法,为具有高质量动态 品质和静态准确度的军用控 制系统提供了急需的分析工 具。
奈奎斯特
4.1948年伊文思(W.R.Ewans)提出了用图解方式研 究系统的根轨迹法。
1.五十年代后期,贝尔曼(Bellman)等人提出了状态空间法; 在1957年提出了基于动态规划的最优控制理论。
2.1959年匈牙利数学家卡尔曼(Kalman) 和布西创建了卡尔曼滤波理论;1960年 在控制系统的研究中成功地应用了状态 空间法,并提出了可控性和可观测性的 新概念。
卡尔曼
3. 1961年庞特里亚金(俄国人)提出 了极小(大)值原理。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Modern Control Theory
绪论
§ 1.1 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1.2 现代控制理论的内容 § 1.3 现代控制理论与经典控制理论的差异 § 1.4 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
§ 1.1 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控制理论作为一门科 学技术,已经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社会生活的方 方面面。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第6章 线性系统的最优控制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第6章 线性系统的最优控制

7
方法的比较
总的来说,当控制量无约束时,‘采用“变分法” ;当控制量有 约束时,采用“极小值原理” 或“动态规划”;如果系统是线性的, 采用“线性二次型”方法最好,因为,一方面,二次型指标反映了大 量实际的工程性能指标的要求;另方面,理论上的分析及求解较简单、 方便、规范,而且还有标准的计算机程序可供使用;得到的控制器易 于通过状态反馈实现闭环最优控制,工程实现方便。在实际的工程控 制中,目前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己得到了广泛的成功应用。
J 值为极值 J (最大值或最小值),这种泛函求极值的方法,实际上 就是数学上的“变分”问题,须采用数学中的“变分法” 。
5
采用直接变分法求解最优控制率,难于甚至“无法解决容许控 制属于闭集”的最优控制问题,所以受到实际工程应用上的限制, 例如,每台电动机都有最大功率的限制;船舶或飞机的操纵舵面 也有最大偏转角的限制。况且采用直接变分法设计出的系统,其 抗参数变化的能力,即系统的鲁棒性也不强。因此,工程应用上 有较小的实用价值。
线性系统二次型的最化控制,因为其性能指标具有明确的物理 意义,在大量的工程实际中具有代表性,而且最优控制率的求解 较简单,并具有统一的解析表达式,构成的最优控制系统具有简 单的线性状态反馈的型式,易于工程实现,所以在国内外实际的 工程中目前己得到广泛应用。本章主要介绍其基本概念、基本原 理和设计方法。
下面只介绍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的基本概念、求解原理及设 计中的一些主要结论。
8
第三节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
一、控制对象数学模型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x(t) A(t)x(t) B(t)u(t)
y(t) C(t)x(t)
式中,
n x(t) 为 维状态向量;
(6-4)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课件第五章书上第六章资料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课件第五章书上第六章资料
3)使一个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实现为“一个输入只控制 一个输出”作为性能指标,相应的综合问题称为解耦问题。 在工业过程控制中,解耦控制有着重要的应用;
4)使系统的输出 y(t) 无静差地跟踪一个外部信号y0 (t) 作为性 能指标,相应的综合问题称为跟踪问题。
(4)讨论-3
u 对于优化型性能指标,则通常取为相对于状态x 和控制 的

Gcf (s) (I FG (s))1G(s)
(6-10) (6-11) (6-12)
输出反馈也可以通过 F 来改变系统的极点,但它不能像状态 反馈那样任意配置系统的极点。因为通常方程 FC K 的解不 存在。
6.3 状态反馈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
定理6-1 状态反馈不改变系统的能控性,即 Σ f 能控的充分必 要条件是:Σ 是能控的。但可能改变系统的能观性。
y Cx
( 6-1) ( 6—2) ( 6—3) ( 6—4)
带状态反馈的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阵为
G f (s) C(sI ( A-BK ))1 B
G f (s) 是 q p 阵。
( 6—5)
原系统的性能主要由 A 的特征值(系统的极点)决定,状态
反馈系统的极点是 A-BK 的特征值,有可能通过的选择 K 来任
(4)讨论
(4)讨论-1
• 综合问题应该考虑到三个方面的问题:
1)抗外部干扰问题;
2)抗内部结构与参数的摄动问题,即鲁棒性(Robustness)问题;
3)控制规律的工程实现问题。
一般说来,综合和设计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综合将在考虑
工程可实现或可行的前提下,来确定控制规律u ;而对设计,
则还必须考虑许多实际问题,如控制器物理实现中线路的选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课件第六章书上第三章(1)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课件第六章书上第三章(1)

⑴ 系统的平衡状态
对定常系统,齐次状态方程为
A(t ) x x x (t0 ) x0 , t t0
(3-5) (3-7)
如果系统所处的状态
xe
满足
e 0 x
这个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由平衡状态的定义,x 不会使系统产生运动,即
e
φ(t; t0 , xe , 0) xe
(3-8)
例 3-1 设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为
1 0 1 x x u 0 2.5 0 y 1 1 x
的特征值为 -1与2.5,不全为负实部。而其传递函数为
g (s) c(sI A) 1 b (s 2.5) 1 (s 1)(s 2.5) (s 1)
10
例3-3 如图所示的单摆, 当取状态变量为 x1 , x2 ,状态方程
0 g sin x l 1 x 0
l

图3-1
m
这是一个非线性系统,对其在 处进行线性化,可得线性化 方程
0
0 g cos 0 x l
1 x 0
i
i
1 1 1 , , , s pi (s pi ) 2 ( s p i ) mi
它们的拉氏反变换,或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相应地包含有下 列因子
e pi t , te pi t , , t m 1 e pi t
上列因子绝对可积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p 具有负实部,即系统 是 BIBO稳定的。 证毕
y(t ) tt0 g (t , )u(t )d
(3-1) (3-2)
则系统是 BIBO 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式中, M 是一个有限常数。
证明 充分性:由式(3-1),有

现代控制理论第六章

现代控制理论第六章

式中,δx(t) 为宗量函数x(t)的变分, L[x(t), δx(t)] 是 δx(t) 的线性连续泛函,o[ x(t), δx(t)] 是关于 δx(t) 的高阶无穷 小,则定义泛函增量的线性主部
δJ = L[ x(t), δ x(t)]
(6-19)
为泛函 J[ x(t)] 的变分,记作 δJ 。若泛函有变分,则 称该泛函可微。
物体的升降速度,则上式可写成状态方程
& x1 (t) = x2 (t)
& x2 (t) = u(t) − mg
x 其初始条件是 x1 (t0 ) = x10 , 2 (t0 ) = x20 。现需寻找 一个能使物体以最短时间从初态 ( x10,x20 ) 到达终态 (0,0)的控制u(t)。定义系统的性能指标为
1. 始端时刻和终端时刻固定时的泛函极值问题
首先讨论不仅初始时刻 t0 、终端时刻 t f 固定,而 且初始状态 x(t 0 ) = x0 、终端状态 x(tf ) = xf固定这一最 简单情况下无约束条件的泛函极值问题(最优控制的 最优控制的 基本问题)。 基本问题
J = ∫ dt = t f − t0
tf t0
t 式中, t0为起始时刻, f 为终止时刻。要求时间最短, 即使性能指标J最小,这样求得的控制即为最优控制 u *(t) 。
2. 搅拌槽问题 设有一盛放液体的连续 搅拌槽,如图6-2所示。槽内 装有不停转动着的搅拌器S, 使液体经常处于完全混合状 态,槽中原放 0o C 的液体。 现需将其温度升高,为此在 入口处送进一定量的液体, 其温度为u(t),出口处流出 等量的液体,以保持槽内液
由式(6-20)得
∂ (J[x(t) + εδx(t)]) = ∂ ∫tt0f [x(t) + εδx(t)]2 dt ∂ε ∂ε ε =0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知识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知识

2. 20世纪末,控制理论向着“大系统理论”、 “智能控制理论”和“复杂系统理论”的方向发 展:
大系统理论:用控制和信息的观点,研究各种大系统的结
构方案、总体设计中的分解方法和协调等 问题的技术基础理论。
复杂大系统控制
智能控制理论:研究与模拟人类智能活动及其控制与信
息传递过程的规律,研制具有某些拟人 智能 的工程控制与信息处理系统的理论。
奈奎斯特
奈奎斯特,美国物理学家,1889年出生在瑞典。1976年在德 克萨斯逝世。奈奎斯特对信息论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奈奎斯特 1907年移民到美国并于1912年进入北达克塔大学学习。1917年 在耶鲁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17年~1934年在AT&T公司 工作,后转入贝尔电话实验室工作。
为贝尔电话实验室的工程师,在热噪声(Johnson-Nyquist noise)和反馈放大器稳 定性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早期的理论性工作关于确定传输信息的需满足的带 宽要求,在《贝尔系统技术》期刊上发表了《影响电报速度传输速度的因素》文 章,为后来香农的信息论奠定了基础。 1927年,奈奎斯特确定了如果对某一带宽的有限时间连续信号(模拟信号) 进行抽样,且在抽样率达到一定数值时,根据这些抽样值可以在接收端准确地恢 复原信号。为不使原波形产生“半波损失”,采样率至少应为信号最高频率的两 倍,这就是著名的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奈奎斯特1928年发表了《电报传输理论的 一定论题》。 1954年,他从贝尔实验室退休。
最优估计理论
自适应控制理论
系统辨识理论
智能控制理论
线性系统理论的内容
状态空间实现: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问题 线性系统的内部特性:稳定性、可控性与可观测性 线性系统的设计方法:极点配置
最优控制理论的内容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一 概述1 控制理论的产生及其发展
已成功地运用到: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 军事、生物医学和人类生活等领域。
洗衣机 (中、强、弱), 电冰箱 , 水 箱 , 导弹
一 概述
1 控制理论的产生及其发展
b 三个阶段: 经典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 智能控制理论
一 概述
1 控制理论的产生及其发展
◆ 经典控制理论(古典)阶段 形成于上世纪(20)30~50年代,主要解决
一 概述
1 控制理论的产生及其发展
◆ 智能控制理论(高级阶段) 概念:能够模仿人类智能(学习、推理、
判断),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能处理多种 信息以减少不确定性,能以安全可靠的方式进 行规划、产生和执行控制作用,获得全局最优 的性能指标的非传统的控制方法。
采用的理论方法特点是多学科性,即交叉 性很强。
up

yq
二 状态空间描述
1 基本概念
状态:控制系统的状态是指系统过去、现在和 将来的状况,即能完全描述系统时域行为的一 个最小变量组。
状态变量:是指能完全表征系统运动状态的最 小变量组中的每个变量
二 状态空间描述
1 基本概念 状态向量是指若一个系统有N个彼此独立
的状态变量x1(t),x2(t),…,xn(t),用它们作 为分量所构成的向量x(t),这就构成了状 态向量。 状态空间以状态变量x1(t),x2(t),…,xn(t)为 坐标轴构成的n维空间。
一 概述
1 控制理论的产生及其发展 ◆ 现代控制理论 罗森布罗可(1975)、沃罗维奇、麦克法轮 研究了使用于计算机辅助控制系统设计的现代 频域法理论,将经典控制理论的传递函数矩阵 的概念引入到多变量系统,并探讨了传递函数 矩阵于状态方程之间的等价转换关系,为进一 步建立统一的线性系统的理论奠定了基础

现代控制理论ppt

现代控制理论ppt

求解方法
通过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或Riccati方程,求 解线性二次调节器问题,得到最优控制输入

动态规划与最优控制策略
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
将一个多阶段决策问题转化为一系列单 阶段问题,通过求解单阶段问题得到多 阶段的最优解。
பைடு நூலகம்
VS
最优控制策略的确定
根据动态规划的递推关系,逐步求解每个 阶段的优化问题,最终得到最优控制策略 。
总结词
稳定性分析是研究非线性系统的重要方法,主要关注系统在受到扰动后能否恢 复到原始状态或稳定状态。
详细描述
稳定性分析通过分析系统的动态行为,判断系统是否具有抵抗外部干扰的能力。 对于非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需要考虑系统的初始状态、输入信号以及系统的 非线性特性等因素。
非线性系统的控制设计方法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线性系统是指在输入和输出之间满足线性关系的系统,即 系统的输出量可以用输入量的线性组合来表示。线性系统 的性质包括叠加性、均匀性和时不变性等。叠加性是指多 个输入信号的响应等于各自输入信号响应的总和;均匀性 是指系统对不同频率信号的响应是一样的;时不变性是指 系统对时间的变化不敏感,即系统在不同时刻的响应是一 样的。
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输出方程描述了输出量与状态变量之间的关系。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总结词:稳定性是控制系统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 析是现代控制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
• 详细描述:稳定性是控制系统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如果一个系统受到 扰动后能够自我恢复到原来的状态,那么这个系统就是稳定的。线性系 统的稳定性分析是现代控制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常用的方法有劳斯赫尔维茨稳定判据和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等。劳斯-赫尔维茨稳定判据是 一种基于系统极点的判据,通过判断系统的极点是否都在复平面的左半 部分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奈奎斯特稳定判据是一种基于频率域的判据, 通过判断系统的频率响应是否在复平面的右半部分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现代控制理论》 教案大纲

《现代控制理论》 教案大纲

《现代控制理论》教案大纲第一章:绪论1.1 课程背景与意义1.2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1.3 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1.4 教学内容与目标第二章:线性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2.1 数学基础2.1.1 向量与矩阵2.1.2 复数与复矩阵2.1.3 拉普拉斯变换与Z变换2.2 线性微分方程2.3 线性差分方程2.4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2.5 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2.6 小结第三章:线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3.1 系统稳定性的概念3.2 劳斯-赫尔维茨稳定性判据3.3 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3.4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3.5 小结第四章:线性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与设计4.1 性能指标4.1.1 稳态性能4.1.2 动态性能4.2 控制器设计方法4.2.1 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4.2.2 状态反馈控制器4.2.3 观测器设计4.3 小结第五章:非线性控制系统理论5.1 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5.2 非线性方程与非线性微分方程5.3 非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5.4 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5.5 小结第六章: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与设计6.1 非线性性能指标6.2 非线性控制器设计方法6.2.1 反馈线性化方法6.2.2 滑模控制方法6.2.3 神经网络控制方法6.3 小结第七章:鲁棒控制理论7.1 鲁棒控制的概念与意义7.2 鲁棒控制的设计方法7.2.1 定义1-范数方法7.2.2 H∞控制方法7.2.3 μ-综合方法7.3 小结第八章:自适应控制理论8.1 自适应控制的概念与意义8.2 自适应控制的设计方法8.2.1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8.2.2 适应律与自适应律8.2.3 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步骤8.3 小结第九章:现代控制理论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分析9.1 工业过程控制中的应用9.2 控制中的应用9.3 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9.4 小结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现代控制理论的主要成果与贡献10.2 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趋势10.3 面向未来的控制挑战与机遇10.4 小结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第二章中向量与矩阵、复数与复矩阵、拉普拉斯变换与Z变换的数学基础。

《现代控制理论》 教案大纲

《现代控制理论》 教案大纲

《现代控制理论》教案大纲第一章:绪论1.1 课程背景与意义1.2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1.3 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1.4 控制理论的应用领域第二章:控制系统数学模型2.1 连续控制系统数学模型2.2 离散控制系统数学模型2.3 状态空间描述2.4 系统矩阵的性质与运算第三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3.1 系统的稳定性3.2 系统的瞬时性3.3 系统的稳态性能3.4 系统的动态性能第四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4.1 频率响应的概念4.2 频率响应的性质4.3 系统频率响应的求取方法4.4 系统频域性能指标第五章:线性系统的校正与设计5.1 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5.2 常用校正器及其特性5.3 系统校正的方法5.4 系统校正实例分析第六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6.1 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6.2 非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6.3 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6.4 非线性系统的控制策略第七章:状态反馈与观测器设计7.1 状态反馈控制的基本原理7.2 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方法7.3 观测器的设计与分析7.4 状态反馈控制系统应用实例第八章:先进控制策略8.1 鲁棒控制8.2 自适应控制8.3 最优控制8.4 智能控制第九章:最优控制理论9.1 最优控制的基本概念9.2 线性二次调节器(LQR)9.3 离散时间最优控制9.4 最优控制的应用第十章:现代控制理论在工程应用10.1 现代控制理论在自动化领域的应用10.2 现代控制理论在控制中的应用10.3 现代控制理论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10.4 现代控制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第十一章:鲁棒控制理论11.1 鲁棒控制的基本概念11.2 鲁棒控制的设计方法11.3 鲁棒控制的应用实例11.4 鲁棒控制在实际系统中的性能评估第十二章:自适应控制理论12.1 自适应控制的基本概念12.2 自适应控制的设计方法12.3 自适应控制的应用实例12.4 自适应控制在复杂系统中的应用与挑战第十三章:数字控制系统设计13.1 数字控制系统的概述13.2 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13.3 数字控制系统的仿真与实验13.4 数字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第十四章:控制系统中的计算机辅助设计14.1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概念14.2 控制系统CAD工具与方法14.3 基于软件的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14.4 控制系统CAD在现代工程中的应用案例第十五章:现代控制理论的前沿与发展15.1 现代控制理论的最新研究动态15.2 控制理论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15.3 未来控制理论的发展趋势15.4 控制理论在解决现实世界问题中的潜力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本《现代控制理论》教案大纲涵盖了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方法与应用,分为十五个章节。

王孝武主编《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第3版)第6章课件

王孝武主编《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第3版)第6章课件
2
由伴随方程 H 0
x
const
(t
f
)
x(t
f
)
1 2
cx2 (t
f
)
cx(t
f
)
因为 const
(t) (t f ) cx(t f )
由控制方程
H u 0
u

u* (t) cx(t f )
将 u* 代入状态方程 x u cx(t f )
解为 x(t) cx(t f )(t t0 ) c1
(7)
其中,x 为n 维状态向量; u 为r 维控制向量; f 为n 维向量函数。
要求在控制空间中寻求一个最优控制向量 u(t),使以下性能指标
J [x(t f )] t f L(x, u,t) d t t0
沿最优轨线 x(t)取极小值。
(8)
(性能指标如(8)式所示的最优控制问题,是变分法中的波尔扎 问题)
当 t t0 时,代入上式,求得 c1 x(t0 ) ,所以
x(t) cx(t f )(t t0 ) x(t0 )
当 t t f 时,
x(t
f
)
1
x(t0 ) (t f
t0
)
最优性能指标为
J
*
1 2
cx2
(t
f
)
1 2
tf t0
u2 d t 1 cx2 (t0 ) 2 1 c(t f t0 )
(10)
则 J [x(t f )] t f [H (x, u, λ,t) λT (t)x]d t
t0
[x(t f )] t f H (x, u, λ,t) d t t f λT (t)x d t
t0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课件第6章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课件第6章

设动态系统的状态方程:x t f x t,ut,t (6-1)
初始状态: x(t0)=x0
目标集: x(tf)∈S
控制域: utU Rm
性能指标:J x
tf
,t f
tf t0
F x t,ut,t dtt
(6-2)
最优控制的问题就是: 从所有可供选择的允许控制中
寻找一个最优控制u*(t),使状态x(t)由x(t0)经过一定时间转 移到目标集S,并且沿此轨迹转移时,使相应的性能指标达
t0
t0
tf λT(t)x d t
t0
当泛函J取极值时,其一次变分等于零,即δJ=0。
(6-20) (6-21) (6-22)
(6-23)
求出J的一次变分并令其为零。
T
J
φ
x(t
f
)
x(t f ) λT (t f ) x(t f )
tf t0
H x
T
x
H u
T
u
λT
xd t
故极值曲线为
x*(t)
x f x0 et f et f et f
et
x0 et f x f et f et f
et
xf
sinh t x0 sinh(t f sinh t f
t)
极值控制曲线为
u*(t) x*(t) x f cosh t x0 cosh(t f t) sinh t f
第6章 最 优 控 制
6.1 最优控制问题概述 6.2 用变分法求解最优控制问题 6.3 极小值原理 6.4 用动态规划法求解最优控制问题 6.5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调节器 6.6 MATLAB在系统最优控制中的应用
6.1 最优控制问题概述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课件共58页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课件共58页
4
二 控制理论的产生及其发展
5
自动控制思想及其实践可以说历史悠久。它是人类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产生的,并随着社会的 发展和科学水平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人类发明具有“自动”功能的装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公元前14-11世纪的中国、埃及和巴比伦出现的铜壶滴 漏计时器。
公元前4世纪,希腊柏拉图(Platon,公元前47-公元 前347)首先使用了“控制论”一词。
2
个人基本情况(2)
1982.09-1986.06 河南大学数学系基础数学专业本科毕业
1986.06-2019.06 在河南大学从事科研和教学究工作
1993.09-2019.06 郑州大学基础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2019.09-2019.10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系博士研究生毕业 2019.10-2019.12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 2019.10-2019.12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 2019.12 获得副教授任职资格
2019.10-2019.12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
2000.05-2019.04 清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2019.4 被聘任为教授 2019.05-2019.07 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做客座研究员 2019.02-2019.06 香港浸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高级访问教授
对于非线性系统,除了线性化及渐近展开等计算外, 主要采用相平面分析和谐波平衡法(即描述函数法)研究。
16
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除了奈奎斯特等人以外, 还有美国的伯德(H.W.Bode)和埃文斯(W.R.Evans)。
1945年,伯德出版了《网络分析和反馈放大器设计》 一书,提出了频率响应分析方法,即简便而实用的伯德 图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以上 5 章, 我们比较系统的介绍了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 它是经典控制理论的 重要内容,而一般的经典控制理论包括三部分内容: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理论、非线性系统理 论和离散系统理论。这些理论都是以拉氏变换和 Z 变换为数学上的理论基础,研究使用线 性定常的微分方程、差分方程、传递函数和频率特性等数学模型表征的物理对象。 研究和分析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法就是时域分析法和频域分析法。 这两种方法早 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就已发展的比较完善, 因此有时也常常将其称作古典法或者古典控制理 论。 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 从系统的运动方程/微分方程(连续系统)/差分方程(离散系统)着手 � � � � 拉氏变换(传递函数表示的一般式)/Fouier 变换(微分方程)/Z 变换(差分方程)
第六章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doc 5
因为这类传递函数:代表了一类基本的系统;又足以揭示出系统的基本结构特性;且在 实现时所用的计分器数目最少。 所以,不存在零、极点对消的传递函数系统是实现问题中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情况。 通常把不可约传递函数的实现称为最小实现,这是基于输入-输出特性相同基础之上。 这时,特征方程的阶次最低;状态变量数目最小;各个矩阵的维数最小;构造硬件系统时所 需要的积分器个数最少。 一般所讨论的都是最小实现问题, 至于可约传递函数的实现, 所采用的实现方法也是相 同的。具体的有:
4 状态空间 ○
以 n 个状态变量作为坐标轴所组成的 n 维空间称为状态空间。 那么系统在任意时刻的状 态就由状态空间中的一个点来表示。
5 状态轨迹 ○
系统在任一时刻的状态由状态空间中一个点来表示,初始时刻 t 0 的状态 x(t 0 ) 在状态空 间中为一个初始点,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状态在变化,便在状态空间中描绘出一条轨迹, 称为状态轨迹和状态轨线。
第六章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doc
4

把几何学概念引入到微分方程中:将系统使用空间和空间中运动的点表述,有助于将 常微分方程的解想象成状态空间中的一条轨迹。

把系统的内部描述相互联系起来:动态系统的状态常常直接描述了系统中内部能量的 分配。而内部能量总可以通过状态变量计算出来。通过基于状态空间的系统分析,可以 把系统的内部变量和外部输入、 测量输出联系起来, 而传递函数则无法给出系统的内部 信息,这一点在一些时候恰恰非常重要。
6 状态方程 ○
描述系统状态变量与输入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一阶微分方程组(连续时间系 统) 、一阶差分方程组(离散时间系统) 、高阶微分方程/差分方程/传递函数可以转化为状态 方程。状态方程是状态空间分析法的基本数学方程/模型。
7 输出方程 ○
描述系统输出变量与状态变量和输入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8 状态空间表达式(或动态方程) ○
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的组合称为状态空间表达式。 线性系统的状态方程——一阶向量线 性微分/差分方程。输出方程——向量代数方程。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常用结构图表示。
9 状态空间分析法 ○
在状态空间中以状态向量或状态变量描述系统的方法称为状态空间分析法、 或状态变量 法。 在状态空间设计中, 控制工程师直接分析系统的状态方程来设计动态补偿。 主要优点是: � 研究更广泛的模型:常微分方程不必一定要使线性的或者是静态的。这样,可以通过对 方程自身的研究来推广出更为普遍的方法。 此外, 状态空间分析法很容易扩展到多输入 和多输出系统,适用于描述时变、非线性离散、随机、多变量等各类系统。
3 状态向量 ○
把描述系统状态的 n 个状态变量 x1 (t ),⋯ xn (t ) ,看作向量 X(t)的分量,则 x(t)成为状态 向量,记为 X (t ) = [x1 (t ),⋯, xn (t ) ] (n 维状态向量) 。
T
第六章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doc
3
如果给定 ⎨
⎧t = t 0时,初始状态向量x(t 0 ) �则 t ≥ t0时 的状态向量 x(t ) 唯一确定。 ⎩t ≥ t 0时, 输入向量u (t )
应该指出:经典控制理论在分析设计单变量控制系统方面具有其优越性,今后仍将发 挥重要作用;建立在航天航空 /军工/国民经济与技术 之上的现代控制理论将逐渐在工程应 用中推广到各个工业部门。 本章仅介绍线性系统理论的基本知识。与经典控制理论一样,在现代控制理论中,现行 系统理论首先得到研究和发展, 已形成比较完整成熟的一般理论, 而且现代控制理论的其他 分支均以线性系统理论为基础。
1 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与求解。 ○ (包括单入-单出,多入-多出) ;
2 线性时变连续系统; ○
3 线性离散系统。 ○
同样,我们可以使用 MATLAB 进行系统模型之间的变换。传递函数��状态空间。
1
第六章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doc
得到满足有时会造成(得到)错误结论。 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必须研究新的分析方法, 对原有的经典控制理论的简单修修补 补已无能为力,必须进行控制理论的革命性飞跃和变化。 其成就:现代控制理论。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控制工程向高性能/多变量方向发展, 所考虑的信息已不局限于输 入量/输出量/误差等(外部信息特征) ,人们还希望掌握并利用系统内部的状态变化规律, 利用数学计算机工具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时控制,这就可以处理复杂的时变/非线性/多变量 系统的问题。 于是诞生了新的描述系统的方法——状态空间分析法。 即对系统采用状态变量 形式进行数学描述,建立适合于多变量、时变系统的一般分析研究方法,这是现代控制理论 的基础和重要标志。 而采用数字计算机技术,处理复杂、大量的信息,实现实时控制。是构造现代控制系统 的重要标志。 现代控制理论一般包括 5 部分内容:
2 选取状态变量应满足以下条件 ○
给定 t=t0 时刻的初始值 x1 (t 0 ), x2 (t 0 ),⋯ xn (t 0 )(t0 时刻状态表示 t0 时刻以前系统运行 的总结) ,以及 t≥t0 时刻的输入值 u(t) 就可以唯一确定系统将来的状态 x1 (t ),⋯ xn (t ) 。 所以状态变量是对系统过去、现在和将来行为的描述。
� �
便于采用向量、矩阵等简化数学描述;便于考虑初始条件;便于采用计算机求解; 便于应用现代设计方法实现表达式的建立与求解
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方法一:直接根据系统机理建立相应的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 �选取有关的物理量作为状态 变量�导出状态空间表达式。 方法二:由系统已知其它形式数学模型导出/转化状态空间表达式。 由于微分/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是描述系统常用的数学模型,所以我们重点介绍已知 n 阶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时, 到处状态空间表达式的一般方法, 以便建立统一的研究理论和方 法,揭示系统内部固有的重要结构特性,便于用计算机实现并构成硬件系统。 这种由已知系统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如何导出状态方程、输出方程(状态空间表达式) 的问题,常常被称为实现问题。 由于选择不同状态变量会得出不同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状态空间表达式) ,所以实 现方法便有多种,但是应该指出,到处某些标准形式的实现方法有很大意义,因为它能揭示 出系统的重要结构特性(如:可控性、可测性、极点分布等) ,便于对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及 工程应用。 以传递函数的结构组成开看,传递函数存在零、极点对消(传递函数分子、分母可约) 及不存在零、极点对消(传递函数分子分母不可约)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虽然在输入、 输 出的外部特性上相同,但隐含着不同的内部结构性质。 研究传递函数的实现时,一般以不存在零、极点对消传递函数的实现入手。
第一节 状态空间分析法
在 20 世纪 50 年代蓬勃兴起的航天技术的推动下,在 1960 年前后开始了由经典控制理 论到现代控制留念的过渡,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 Kalman 系统的将状态空间的概念引入到 控制理论中。现代控制理论正是在引入状态和状态空间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随后, 贝 尔曼的动态规划、庞特利亚的极小值原理、 Kalman 的可控、可观、滤波理论都为现代控制 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运用状态空间法描述输入-状态-输出诸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不仅反映了系统的输入输出外部特性,而且揭示了系统内部的机构特性。 状态空间分析法适用于:单入-单出(单变量系统) ;多入-多出(多变量系统) ;线性定 常系统、线性时变系统。 应该指出,在线性系统理论中,根据所采用的数学工具及系统描述方法不同,出现了一
一、基本概念
1.状态: 系统在时域中的行为或运动信息的集合。 2.状态变量(用 x1 (t ), x2 (t ),⋯ xn (t ) 表示) : 确定系统状态的一组独立(数目最小)的变量。 说明:
1 一个用 n 阶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含有 n 个独立变量,如果求得 n 个独立变量随时间变化 ○
的规模,那么系统状态就可以完全确定。
1 线性系统理论(状态空间分析法、可控与可观、 现 ⎧ ⎪ 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 代 ⎪ 2 最优控制理论(变分法、极小值原理、 ⎪ 控 ⎪ 动态规划、二次型性能指标的最优控制) ⎨ 制 ⎪ 3 估计理论(常用估计方法、滤波基本方程) 理 ⎪ 4 自适应控制(自校正控制及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基本理论与方法) ⎪ 论 ⎪5 系统辨识(线性系统的经典辨识方法、最小二乘法辨识、极大似然法辨识) ⎩
s = σ + jω (复频域)/ ω (实频域)/Z 域
传递函数零、极点的分布 系统特性的定性分析,建立了一整套图解分析设计方法。 主要研究内容:系统稳定性。
通过不同信号域的变换,来减小数学上的运算难度或者工作量。但对于高阶系统而言, 数学处理仍然有不少困难,如果不借助计算机,往往难以得到期望的结果。 该方法的特点是: � � � 计算简单、直观,易懂; 计算精度可以满足大多数常见控制系统,有源、无源网络,滤波器等工程设计要求; 试验验证和修正方便; 因此,这两种方法作为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基本研究方法至今仍在经常使用。 该方法的局限性: 一个现代的复杂系统可能有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多个变量) ,并且以某种复杂的方式 相互关联。为了研究和分析这样的系统,就必须简化其复杂的数学表达式,借助计算机工具 来解决分析中的大量乏味的计算问题。这时经典 kognzhi 理论所无法解决的。 因为经典控制理论是建立在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或传递函数)的基础之上的,即我 们一般所说的“黑箱”原理,它只研究了系统的外部特征,并不关心系统内部的情况。也就 是说,对于传递函数内部的中间变量不便于描述,对某些内部变量不能够描述。忽略了初始 条件,导致了传递函数不能包含系统的所有信息(信息不完备) 。 � � � 经典控制理论只适用于单变量(单入-单出)线性定常系统,不适用于多变量系统。 经典控制理论不能用于解决最优/佳和自适应控制系统等的分析和设计问题。 传递函数和频率特性都是在“零初始条件”下定义的,这在工程实际中不可能全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