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三单元)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三单元)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诣”“俨然”“垂髫”“交通”“妻子”等文言词语。

2.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整体感知,把握课文。

3.理解作者“世外桃源”的社会理想。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古今异义词和省略句的用法;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加强诵读训练。

反复朗读,背诵本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作者的社会理想。

认识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人们所处的环境不同,对理想的追求也可能不同。

贫困的年代里,人们希望衣食无忧;安定的年代里,人们渴望幸福美满。

那么生活在战乱时代里,人们向往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著名作品《桃花源记》,看一看作者所处的时代和他向往中的理想社会。

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知人论世(PPT文稿)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

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彭泽令等职。

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令不足三月即辞官归隐,作《归去来兮辞》,自明本志。

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

有《陶渊明集》传世。

三、订正读音,朗读课文1.录音范读。

2.订正读音:豁(huò)然间(jiàn)隔俨(yǎn)然邑(yì)人阡陌(qiān mò)垂髫(tiáo)便舍(shě)船屋舍(shè)3.学生散读,指名朗读,齐读课文。

四、整体把握课文1.文章线索及顺序。

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三百来字,却写出了一个有头有尾,情节完整的故事。

2.内容概括。

第1段,溪行捕鱼。

渔人发现桃花林。

第2、3段,桃源仙境。

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花源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4、5段,重寻迷路。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在八下语文第三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反思。

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和总结:首先,我发现学生对于散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相对较弱。

在教授散文《草船借箭》时,我没有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散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导致他们理解起来十分困难。

下次教授散文时,我会采取更具体的教学方法,例如引导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同时通过提问和讨论加深他们对散文的理解。

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启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教授知识点。

在下次教学中,我会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同时,我还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欲望。

此外,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

很多时候,我过于注重自己的讲解,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疑惑。

下次教学时,我会更多地询问学生的看法和理解,并提供他们充分表达的机会。

我也会尝试使用一些多媒体教具和互动活动,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并促进学生与我和同学之间的交流。

最后,我还需要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准备。

在本次教学中,我有时候可能会迷失方向,没有很好地掌握教学节奏和进度。

下次教学时,我会提前做好教案,明确每个环节的内容和目标,保证教学的流畅性和有效性。

总之,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提前准备教学内容。

我相信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反思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

教学反思是语文课程改革顺当进行的必要条件,是语文老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欢迎参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篇一 目前,正在全国分步实施、有序进行的基础教化新课程改革,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老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语文教学,起先出现了老师更新教学观念,努力进行教学改革,学生爱学语文,课堂气氛活跃的可喜局面。

我在教学实践中相识到,要想使语文课程改革朝着既定目标健康而和谐发展,要想使语文教学走出“费时多而收效微”的低谷,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初中阶段的语文素养,必需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

” 课程标准的这段话意思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过去语文课上,老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裂,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

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

语文教学的人文教化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

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看法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化应有的丰富,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原来的面目。

但要留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可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减弱基础,淡化学问。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 桥之美课后反思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 桥之美课后反思 新人教版

《桥之美》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发了以下几点教学反思:1、准确把握并激活学生的兴趣点《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美学小品文,也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时我先播放一组“世界最美的桥”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了这些美妙绝伦的建筑,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文章重点研读的环节中,也播放了一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所举的例子中的矛盾故乡的石桥、江南乡间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形式独特的风雨桥等,让学生有了直观上的认识,进一步感受到了桥的美。

这个环节结束后,整个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因此我认为,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并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才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注重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古人云:“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技能,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教学法。

文字是情感的载体,也是美的传递者,我让学生采用了不同形式的朗读,有自由读,有齐读,有个别读,有默读,有跳读,有浏览,重点研读了课文的第4、5段,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桥美在何处。

学生在阅读中积极主动的理解和回应,然后让学生再来跳读课文,找出自认为最美的语句并进行赏析,书本潜在的意义才能处于不断的被创造性的流动之中,学生的心灵才能与书本中的世界融为一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依附于课文载体实现的,它的实现需要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通过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始终围绕文本进行分析、探究,充分关注教学对象的情感体验,效果不错。

3、赏析文章切记面面俱到。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的美学小品文,语言的赏析自然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中没有对文章的精彩之处一一点评,而是在学生的交流之中引导学生就此类语句加以赏析,学会赏析方法,便会收到举一反三的功效。

课堂上我让学生跳读课文,自行找出最美的句子进行赏析,而后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畅谈自己的想法,推荐一名最好的同学展示,效果非常好,精彩不断。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在本次八下语文第三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力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下面我将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一、教学目标设定本次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 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核心内容;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短语;3. 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安排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文阅读: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和师生共同阅读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核心内容。

2. 词语学习:重点讲解和训练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短语,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的使用。

3. 语言表达: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4. 阅读理解:通过课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和相关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选择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1.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和分享,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 情景教学: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情境和语言表达方式。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幻灯片、视频等,呈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特点,采取个别辅导和差异化教学,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分析1. 课前准备:在教学开始前,我对本单元的教材和教辅材料进行了仔细研究和准备,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准备了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活动。

2. 导入活动:通过一段引人入胜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本单元主题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3. 课文阅读: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和师生共同阅读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核心内容,并进行相关的讨论和解读。

4. 词语学习:重点讲解和训练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短语,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的使用,并进行相关的练习和巩固。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评价的过程。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改进的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对八下语文第三单元的教学进行反思,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一、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主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1.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2.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篇课文《祝福》、《草原上的夜晚》和《雨巷》。

这些课文涵盖了不同的文学体裁和题材,既有古代诗词,也有现代散文。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1. 预习导入:通过图片、问题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好奇心;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阅读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3. 课堂讲解:结合课文内容,通过讲解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情感表达;4. 互动问答: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5. 创设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和意境;6. 写作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了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具体的评价方式包括: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听讲、回答问题、合作学习等情况,评价他们的参与度和表现水平;2. 作业评价: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阅,评价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小组讨论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4. 个人笔记评价:鼓励学生进行个人笔记,评价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总结能力;5. 期末考试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05 学生反馈意见收集及处理
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
学生对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整体满意度较高,普遍认为知识点讲解清晰、 有趣。
部分学生反映课堂互动环节较少,希望增加更多的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 等互动形式。
少数学生对于文言文阅读感到困难,希望老师能提供更多的辅导材料和 练习。
针对性改进策略制定
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寻找与现 实生活、学生实际的结合点。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多样化的导入方式,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教学 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
论。
结合课文内容,设计拓展延伸环 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
素养。
学生互动与参与情况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积极 发言、提问。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教 学反思
汇报人:XX 20XX-02-04
目录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学内容与过程回顾 • 教学效果评估与反思 • 教师自我评价与提升 • 学生反馈意见收集及处理 • 家长参与度提高策略探讨
01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 生词,理解并熟练运 用重点词语。
学习情况和困难。
通过班级微信群、QQ群等网络平台, 发布学习资料和通知,方便学生随时查
看和下载。
鼓励学生通过电子邮件、教学平台等渠 道向老师提问和反馈意见,确保信息的
及时传递和处理。
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全面发展
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策略,提供 基础知识的补习和巩固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针 对他们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
02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家庭作业的监督和检查,了解孩子的学习进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2课《野望》(教案+说课稿+反思)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2课《野望》(教案+说课稿+反思)
(3)个性化解读: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历史文化意义的理解:联系时代背景,使学生理解《野望》所体现的历史文化意义。
举例:在讲解《野望》的意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诗人的视角去感受诗中的自然景色,理解诗人如何在宁静的田园生活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同时,通过分析诗中所表达的哲理,使学生了解到诗人如何在繁华尘世中保持一颗淡泊名利的心,从而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中的意象运用和哲理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其他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野望》相关的自然景色或生活情境。
2.诗词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色为题材的短诗,模仿《野望》的风格。
5.探讨《野望》的写作背景和历史文化意义。
本节课将通过解读《野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王维的诗歌艺术,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同时培养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野望》的意象、情感和哲理,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对汉字文化的认识,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和成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其能够对诗歌进行深入解读和个性化解读。
4.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理解《野望》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意义,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意识。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升交流沟通能力,促进人际交往素养的提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好,但在实际应用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案例分析,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诗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此外,我还将尝试采用更多互动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单元目标1、本单元是一个说明文单元,《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是比较规范的说明文,其余则有一定的说明文性的小品。

2、本单元教学,要学生了解什么是说明文。

3、学习本单元,要理清说明文的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

4、学习本单元后,要学生学习写作说明文。

单元说明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文体类别上侧重于说明文。

由于学生在中年级阶段所学的说明性文章较为简单,对有关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要求也知之甚少。

下面就教学本单元提一些建议与设想:1、在比较中认识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

为了避免概念化倾向,教师不要一上来就把有关知识一股脑儿地塞给学生,而完全可以将知识的传授建立在学生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力求降低学生的接受难度。

例如,在教学本单元第一课《中国石拱桥》时,可以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回忆前面学过的记叙文和抒情意味比较浓的课文,在比较中发现说明文和它们的不同之处,如没有贯穿首尾的故事,不以浓郁的感情打动人,不注重细致人微的描写、刻画等。

然后在学完课文后,和学生共同总结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2、要把阅读说明文应该注意的各方面分别落实到各篇课文的教学中。

《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和《故宫博物院》都是比较典范的介绍事物的说明文。

本套教材中,此前虽然曾选编过一些说明类文章,如《看云识天气》《绿色蝈蝈》《马》等,但并没有把它们当作说明文来教学,所以在教学本单元时要对阅读说明文的有关要求作一些介绍。

在教学各篇课文时,要求可各有侧重。

如教学《中国石拱桥》时,可以强调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并让学生注意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教学《苏州园林》时,可以一方面再次强调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一方面介绍说明方法;教学《故宫博物院》时,则侧重于介绍说明顺序。

这样根据各篇课文的特色所做出的任务分工,能够使教学任务化整为零,便于学生把握。

最新八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最新八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最新八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最新八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三单元)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三单元)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诣”“俨然”“垂髫”“交通”“妻子”等文言词语。

2.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整体感知,把握课文。

3.理解作者“世外桃源”的社会理想。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古今异义词和省略句的用法;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加强诵读训练。

反复朗读,背诵本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作者的社会理想。

认识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人们所处的环境不同,对理想的追求也可能不同。

贫困的年代里,人们希望衣食无忧;安定的年代里,人们渴望幸福美满。

那么生活在战乱时代里,人们向往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著名作品《桃花源记》,看一看作者所处的时代和他向往中的理想社会。

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知人论世(PPT文稿)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

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彭泽令等职。

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令不足三月即辞官归隐,作《归去来兮辞》,自明本志。

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

有《陶渊明集》传世。

三、订正读音,朗读课文1.录音范读。

2.订正读音:豁(huò)然间(jiàn)隔俨(yǎn)然邑(yì)人阡陌(qiān mò)垂髫(tiáo)便舍(shě)船屋舍(shè)3.学生散读,指名朗读,齐读课文。

四、整体把握课文1.文章线索及顺序。

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三百来字,却写出了一个有头有尾,情节完整的故事。

2.内容概括。

第1段,溪行捕鱼。

渔人发现桃花林。

第2、3段,桃源仙境。

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花源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4、5段,重寻迷路。

最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全册)第三单元-三、课外古诗词诵读 - 庭中有奇树-教学反思

最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全册)第三单元-三、课外古诗词诵读 - 庭中有奇树-教学反思

《庭中有奇树》教学反思
在我看来,语文诗歌教学不仅要具有审美性,更要注重它的工具性,尤其是对于初中学段的学生。

因此,我把《庭中有奇树》这首古诗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教学生诵读诗歌和鉴赏诗歌。

上完这堂课,我发现了自己有了很多的新的收获和体会,但也存在一些不恰当以及认识上的不足。

成功之处:
一、在课堂上一定要创设情境,我将相思的古诗句回忆起来的时候,加以点拨,学生感受到了相思的情意,可见情境的创设不但能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还能让他们更快更好地接受知识。

二、整节课上,学生十分投入,他们的表现比平时好了很多,如果说每一堂课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如此地精心设计,学生自然会很愿意接受知识,而且也会接受得很快,所以应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取各种新颖的方法,使他们乐于学习。

三、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吟咏诗韵、分类讨论”的诗歌鉴赏方法。

分小组讨论,深入探究诗句中的思想情感。

提高了学生的诗词鉴赏和审美能力。

不足之处:
在课堂上,我提出一个可能学生凭借思考完全能解决的问题后,急于给学生讲解,甚至还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打断学生,这样就致使学生思考不深入不彻底;再者讲完诗歌的手法奇美之后忘记板书了,而是在语言风格之后补充进去的,显得脉络稍有些乱,所以在以后课堂上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时间,我自己也要准确把握课堂的节奏。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篇一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

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哄哄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

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

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

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

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

教师引导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着说”,“不负责任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条件的。

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

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语文;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对学习语文充满自信;通过在教学中引导、发现,使学生不断习得学习语文的方法。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自信心和基本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便会落到实处。

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

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

一、正确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语文课程改革,要致力于每个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反思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反思

最近,我完成了第三单元的语文教学,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为教材。

在教学结束后,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我的教学方法:我认为教学方法应该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学习能力。

在这方面,我做得还算不错。

在课堂上,我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与互动相结合,通过课堂讲解和互动讨论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我也会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辅导或者进行课堂后期的补充。

无论是讲解还是互动,我都注重对学生的参与和反馈,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不会感到困惑或无助。

我认为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和优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这方面,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虽然我会在课堂中鼓励学生,但是我并没有太多的方法来发掘每一个孩子的优秀,我还不够敏锐。

我的问题可能出在我没有对每个孩子作足够的了解。

因此,我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特长和潜能,并在教学中因材施教。

我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效果方面,总体来说还算满意。

学生们对课程内容基本上都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我的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我有做好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引导。

在语文教育中,思考能力是很重要的。

但是,我没有想到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去自主思考。

在这方面,我需要采取更为灵活的教学方式,包括提问、互动、分组等,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激发,提高彼此的思考水平。

我还需要持续地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能够保持一定的互动,但是在语文教育方面,我还没有让学生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

我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促进学生的文化素养,激发他们对阅读和写作的热情,使他们能够在自我学习中逐步得到提升。

我认为教育工作一直都是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而在语文教育中,这些挑战和创造更为明显。

在教育前沿不断更新和摸索的今天,我们需要用心去做教育工作,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方法和策略,保持一颗学习的心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完成我们的教育工作。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在八年级下学期的语文教学中,第三单元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对这一单元的教学反思,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和教学方法,以期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效果。

首先,针对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我们需要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需要学习和理解古代诗词的创作背景、意境和表达方式,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同时,还需要通过课堂讨论和阅读理解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的魅力。

其次,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活动,如写诗、写作文等,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对古代诗词的阅读和理解,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词的背诵和朗读,让他们能够深入感受诗词的美妙之处。

同时,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析,让他们学会用批判性的眼光来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也非常重要。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充当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提问、解释、示范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评价和反馈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结束后,我们可以通过小测验、作业和课堂表现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同时,我们还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通过评价和反馈,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努力改进。

初中8年级第3单元人教版部编版语文学案课件《三峡》教学反思

初中8年级第3单元人教版部编版语文学案课件《三峡》教学反思

《三峡》教学反思《三峡》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佳作。

虽然编者认为它是一篇地理著作,但我认为古人竟然能用这样优美的文笔对祖国的河山如此讴歌,真让我叹为观止。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或许是中国古代文人共有的人文品格吧。

谢灵运这样,陶弘景也这样,苏轼也这样,更不用说陶渊明、郦道元这些人了。

郦道元在三峡中着重写了三峡雄奇壮丽的山和秀美可人的水。

那山,连绵而高峻,挺拔而秀丽,仿佛是鬼斧神工雕琢出来的一样。

你看:“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你看,那水,能漫上山陵,能看见倒影,寂静而清幽。

它奔放,它清幽,它凄婉。

在郦道元的眼中,山仿佛成了容载万物的容器,让那高峡容括所有水的美,水仿佛也有了灵性,“清荣俊茂,良多趣味"。

在讲课过程中,我将自己朗读文章的感受与学生交流,谈三峡的美,谈我到过三峡后的感受,但当我让学生谈自己阅读课文的感受的时候,学生只能感受到文章皮毛,只能说出文章写了三峡的四季,写了三峡的山山水水,却不能深刻体味作者对三峡的赞美。

我想,这或许是因为学生没有到三峡的缘故吧。

如果他能到三峡看一看,感受肯定就不一样了吧!当然,语文材料与现实是有差距的,比如课文里有赵州桥,有卢沟桥,有故宫博物院,有苏州园林,有钱塘江大潮,有西湖,学生不可能都去过,甚至我都没有全去过。

语文材料与现实是有差距的,我们学习课文并不代表我们一定熟悉课文的材料。

读书与实践是两回事,但是,如果学生长大,能有机会见识那些胜景,他又对这些景物有深刻的认知,感受应该不同吧。

文言文的学习,我们向来都是注重在识记,记住作者,记住文学尝试,记住字词翻译,记住文章的中心,记住文句的分析,记住一些“为什么”和“答案”。

其实,我认为,光靠记忆,文言文学习的热情和对中国文化的热情会慢慢消失,而文言文的衰老,何尝不是语文教学的悲哀?所以我尝试着让学生来给三峡进行描述,写些导游词,做些绘画,加入些诗词,做点朗诵。

但矛盾又出现了,学生根本就做不聊,他们写不出导游词,也画不了画,更不能在画上添加自作诗词,当然朗诵可以进行,可只有别人的,什么时候才能成自己的呢?。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单元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单元教案与反思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教材分析本单元所选古诗文,或记事,或记游,或状物,或抒情,语言优美凝练,闪烁着古人的思想、智慧,内涵丰富,给人以美的熏陶和感染。

《桃花源记》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景色优美、生活和谐、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核舟记》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写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同时也高度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诗经〉二首》中的《关雎》写一个男子思念、追求一个女子的过程,写了他求之不得的焦虑和设想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追求;《蒹葭》写了主人公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写作”的内容是“学写读后感”,旨在让学生通过写读后感,深刻理解作品的内容、主旨。

“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古诗苑漫步”,旨在让学生通过搜集、诵读古诗,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名著导读”以《傅雷家书》为例,讲解了选择性阅读的一些方法。

“课外古诗词诵读”提供了四首古诗,旨在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文言常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句式。

2.把握作品内容,体会写作技巧,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欣赏文中优美的语言,培养文言文语感,能够理解、品读经典篇章。

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辨析几种常见的文言现象。

2.借助工具书,自主翻译文言文,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文章的大意。

3.理解文言文记叙(说明)的顺序、详略,体会文章优美、精练的语言,品味诗中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品味诗文中的意境。

2.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他们的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桃花源记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桃花源记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桃花源记》教学反思示例一教学过程应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文言文是一种知识载体,它承载着传授知识的任务,但又绝不是惟一的任务,更不是根本任务。

记得在第一次给学生上文言文课时,我就让学生讨论过为什么学习文言文,我理解其根本任务是让学生接受古代文化的熏陶渐染,提高人文素养。

这样面对一篇文章,如果肢解开来读,必然失去其原有的韵味,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在整体中去解读语言,真正实现学生与古人的对话,学到活的知识而不是孤立的字词。

于是第二个环节就是弄懂文意。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文言文阅读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我大胆地删节了过去串讲这一环节,完全让学生借助注释来读课文,若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拿到课堂上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实践证明,有了前面品读的基础,学生是完全可以自行解决文意串讲这个问题的。

示例二本文的重点就是感悟桃花源的环境美、生活美,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我先让学生感悟桃林美景,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居然没有举手,出示了桃林的图片,才有一个同学妙语连珠,描绘了桃林美景。

再次感悟桃源的美及感情时,我认为这是较难的,并且是教学的重点,就设置了合作探究的环节。

但学生的掌握情况看,桃花源的美这个问题可以不用合作探究的方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个问题偏难,可以用合作探究的方法。

为了进一步的启发引导,我也出示了相关的图片,但这些图片所起到作用不大,我又在黑板上画了桃源美景图,但由于水平有限,画画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时,启发引导她们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去分析理解。

还没用我去启发,学生就很顺利的回答出来,(可能是他们已经讲过的原因)。

示例三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感觉很美,美得摇头晃脑,佩服的五体投地;后来教《桃花源记》感到很爽,无论是通篇纵览还是咬文嚼字,无处不感到其美美不胜收。

究竟它美在何处呢?我反复品味,归纳出以下几点:一、语言美,如歌1、叙事简约,给读者留下更多回味的余地。

例如: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桃花源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反思才干进步,温故方可知新。

下面是我给大家共享的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阅读。

期望大家能够宠爱!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1背影?一文的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第三课时的教学设计重在发展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特别设计“探索〞环节的多元理解来激发同学的爱好。

同样写父爱的文章为什么?背影?却经久不衰呢?探索这个问题,就是见仁见智,可以众说纷纭!同学可以进入深思的气氛,这是课堂设计中老师的料想。

可是,同学未必能探索出所以然来。

因此,本课时对以“动情点〞为题目为线索,紧扣“精彩的瞬间〞来细加描绘(聚焦特写),最终水到渠成地提示中心-------主要承受点拨、诱导的方式并由老师讲清讲透,让同学有一个翻然的“顿悟〞。

在适合的场合老师总结(1):“新颖留意〞是本文的经典之一。

本文质朴的特点也是得到大家公认的,有人说,没有?背影?的细腻描摹、没有质朴的语言就没有背影的全部风貌。

因此,老师指导大家再次走进文本,感受本文质朴的特点。

(重点从语言上突破)。

老师再次总结(2):“质朴传情〞是本文的经典之二。

固然,同学可能还会从其他方面来品评?背影?的魅力。

只要言之成理就要加以确定。

接下来,老师再次以情感谢发同学的热忱,增加感染点。

赏读父亲写给孩子的一句话,体味浅薄的父爱。

“情感夺人〞是本节课的又一重点。

亲身体验、感受独特的独特化的父爱,在次根抵上完成以“父爱〞为话题的作文。

反思:本课时的教学根本上实现了教学设计中的重点,实现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

调动了同学的学习热忱,让同学产生了的顿悟并在课堂中能收到真正的父爱体验。

永久的悔?教学反思永久的悔?是一篇现代记叙文。

文章以朴实自然的语言回顾了过去的家庭生活,通过平庸小事来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思念,表达了由于再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哺育之恩而懊悔不已的心情。

依据现代同学娇骄并重,不懂生活的艰难,不理解父母苦心、缺乏爱心以及聋生阅读量少,结合本文的特点,我通过引、读、思、品、写六个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反思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

教学反思是语文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欢迎参考。

目前,正在全国分步实施、有序进行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语文教学,开始出现了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努力进行教学改革,学生爱学语文,课堂气氛活跃的可喜局面。

我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要想使语文课程改革朝着既定目标健康而和谐发展,要想使语文教学走出“费时多而收效微”的低谷,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初中阶段的语文素养,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

”课程标准的这段话意思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

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

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

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可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

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

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

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为空中楼阁。

因此,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

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

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

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哄哄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

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

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

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

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

教师引导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着说”,“不负责任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条件的。

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

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语文;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对学习语文充满自信;通过在教学中引导、发现,使学生不断习得学习语文的方法。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自信心和基本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便会落到实处。

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

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

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

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

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

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动辄就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有些甚至一节课讨论到底。

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

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以往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禁锢在小小教室里,与世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

这样做肯定不对,要破“课堂为中心”。

自然、社会、沸腾的现实生活,也是学习语文的课堂。

这次课程改革,要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一方面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不应仅限于读书、写字、答问,而应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小课堂连着大世界”。

另一方面要拓宽语文教学的途径、形式。

教学内容、形式、途径要向自然、社会、现实生活开放,也就是说,必要时语文教学要走出去。

还要重视课外阅读、课外习作的指导,使学生把课内学习所得迁移到课外学习中去。

课内阅读教学中决定了语文课文的经典性、基础性和示范性。

课文应当是精品,文质兼美,在思想内容上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文风等方面有一定的典范性。

因而课文也就成了知识、能力、思想教育和审美情趣的载体,为重要的是课文能够使学生掌握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学会从特殊到一般,举一反三,更好地在课外进行其它类似文章的学习阅读。

阅读教学离不开课外阅读,二者必须相互结合,互补互助。

课文阅读教学是基础,对课外阅读起着指导作用;课外阅读是课内的延续和补充,反过来丰富并深化课文的阅读学习。

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当前应当重视的是,课堂上,特别是低年级课堂上,过于注意形式,表面上快快乐乐、热热闹闹,用大量的非语文活动挤占了学语文的时间,结果快乐有余,收效不大,没能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的基础,这是与课程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的。

至于课外语文活动,有的目的不明,组织不利,时间花了不少,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上收获不大。

这就需要加强目的性,减少盲目性;加强计划性,减少随意性;要切实可行,讲求实效。

语文课程改革,要致力于每个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的核心是什么?是语文能力。

因此,我们必须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能力,基本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样的基础不仅是扎实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以往的语文教学比较忽视的。

培养创新能力,核心是独立思考能力,还有丰富的想象力。

怎样培养呢?比如,在识字教学中培养独立分析、识记字形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读文章想画面的能力,激活想象力;鼓励学生发表独特感受和个人见解,说真实想法,不人云亦云;在作文教学中引导观察,鼓励发现,提倡写个性化作文,增加想象作文的练习。

当前我们教师应当警惕的是,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存在盲目追求新异的现象。

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要处理好培养求异思维与培养求同思维的关系。

不是想法、说法越新越好,越与众不同越好。

关键是要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和谐发展。

经过几周的教学工作体验,感到有一条原则较重要,即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爱学语文。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

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

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

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

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

”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充分肯定。

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

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已消失殆尽。

作文中总是干干巴巴的几段空话,套话、假话连篇,文章脱离了自己真实内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和色彩。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鼓励学生写随笔,观察日记,读后感,观后感、周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