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七章:分配理论

合集下载

微观经济学 第七章 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

微观经济学  第七章  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
在卖方垄断情况下,产品价格是变化的(产品市场), 要素的边际收益不等于边际产品价值。
R R(Q)
R RQ(L)
dR dR dQ dL dQ dL MRP MRMP
公式表达:卖方垄断市场上 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 也是一般市场上的使用要 素的边际收益
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
31
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 是一个关于L的复合函数:R=R[Q(L)]或
29
§7-4 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
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结构组合
完全竞争厂商
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均为完全竞争市场
不完全竞争厂商 1)卖方垄断
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2)买方垄断
产品市场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
2)双头垄断
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均为不完全竞争市场
30
卖方垄断厂商
在产品市场上是垄断者,但要素市场 上是完全竞争者。
边际产品价值VMP与产品的边际收益MR的区别:
MR通常是对产品而言,故称为产品的边际收益; VMP 则是对要素而言,是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
11
厂商的边际产品和边际产品价值
要素数量 边际产品 产品价格 边际产品价值
L
MP
P
VMP=MP×P
1
10
2
20
2
9
2
18
3
8
2
16
4
7
2
14
5
6
2
12
6
5
2
10
25
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2
多个厂商同时调整时厂商m的要素需求曲线
横轴为要素数量,纵轴为要素价格.设给定初始要素价格 为W0,相应地有一个产品价格P0,从而有一条边际产品价值曲 线P0·MP,根据该曲线可确定W0下的要素需求量L0,于是点 H(W0,L0)即为所求需求曲线上一点.如果这时没有其他厂商的 调整,则整条需求曲线就可以看成是P0 ·MP.

分配理论

分配理论

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满足个人的欲望,才需要商品,这 种需求是直接的需求。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商品需求引伸 出来的间接需求,一般情况下不是直接用来满足人的某种 欲望。从对商品需求而产生出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从需求 产生的来源看,生产要素的需求是派生需求。
生产要素往往不能单独发挥作用,生产某商品不可能只使 用一种生产要素,而是各种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从需求 生产要素的使用看,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又是一种联合需求 或相互依赖的需求。所以,生产要素需求是一种间接的、 派生的和联合的需求。


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 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中国的基尼系数如何呢?据,自2000年开始越过0.4的警戒线, 并逐年上升,2004年超过了0.465。此后,国家统计局竟 然不再公布国内的基尼系数。此后的基尼系数大都是经济 学者的估计。中国社科院一份报告称,2006年中国的基尼 系数已经达到了0.496。2010年,新华社两位研究员更判 断我国的基尼系数实际上已超过了0.5。据世界银行的测 算,欧洲与日本的基尼系数也不过在0.24-0.36之间。
这两种效应同时存在,哪种效应更大则要看工
资水平的高低:
在工资水平较低时,替代效应较强,工资的上
升会诱使劳动者增加工作时数;
在工资水平较高时,收入效应较强,这时工资
上升允许劳动者减少工作时间而不影响其生活 消费水平。
因此,供给曲线成为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
时尚一族的收入观


深圳市为数不少的白领对赚钱的观念发生了巨大 变化,很多白领宁愿放弃高薪的职位来换取更多的 休息时间从而达到一种“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像 以往拼命工作,发疯赚钱。 李玲是该市一家著名电脑公司的职员,她负责公司 的销售,几年下来,凭借聪明和努力,她每个月的 薪水在1万元以上,今年春天,公司的销售经理升职 了,总经理提出由她来做销售公司的经理。谁知却 被她婉言谢绝了。其理由是,一旦出任这个职位, 势必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这样自己的生活质 量就会下降,如果不能好好休息的话,工作质量也 会下降。她对记者说:“如果当经理,我每月薪水 增加3000多元,可是我却会失去更多的东西,我宁 愿不要这3000多元,而维持一种生活质量。”

微观经济学分配理论

微观经济学分配理论

第八章分配理论总体介绍:本章的中心是用价格理论来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即解决收入分配问题。

经济学家认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这四种生产要素共同造了社会财富。

分配就是把社会的财富分配给这四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

劳动得到工资、资本得到利息,土地得到租金,企业家才能得到正常利润。

收入分配理论就是要研究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所得到的收入到底是如何决定的。

生产要素的收入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要素的数量.二是要素的价格,当拥有的要素数量既定时,要素的价格越高,则得到的收入也就越多。

和普通商品一样,生产要素价格也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因此,分配理论实际上就是一般价格决定理论在收入分配中的运用。

第一节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一、生产要素的需求★(一)生产要素需求性质1.派生需求(也叫引致需求)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

需求者是厂商不是消费者2.联合需求。

即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联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求。

★(二)影响生产要素需求的因素1.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及产品的价格。

2.生产技术状况。

3.生产要素的价格。

分析生产要素需求时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第一,产品市场的类型是完全竞争还是不完全竞争。

第二,一家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与整个行业对生产要素需求的联系和区别。

第三,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变动与多种生产要素变动的情况。

第四,生产要素本身的市场结构是完全竞争还是不完全竞争的。

(三)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生产要素需求★1.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原则。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就是要实现边际收益、边际成本与价格相等。

即:MC=MR=P。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对一家厂商来说,要素价格是不变的。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

★2.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取决于该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

如果以实物来表示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则称为边际物质产品(MPP),如果以货币来表示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则称为边际收益产品。

山东财经大学《微观经济学》习题八:第七章 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

山东财经大学《微观经济学》习题八:第七章   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

第七章一般均衡和经济效率基本概念1.局部均衡,一般均衡。

2.交换的契约曲线,效用可能性曲线。

3.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效率、经济效率),生产可能性曲线,产品边际转换率。

单项选择1.所有市场同时出清叫做()。

BA.局部均衡B.一般均衡C.静态均衡D.动态均衡2.达到帕累托最优配置时,()。

DA.总产量最大B.总效用最大C.消费者得到他们想要的所有东西D.没有一个人可以在不使任何他人境况变坏的条件下使得自己境况变得更好3.当经济中所生产的产品组合反映消费者的偏好时,经济达到了()。

B A.效用的效率B.产品组合的效率C.生产的效率D.交换的效率4.经济具有产品组合的效率时,()。

DA.经济处于生产可能性线内部B.厂商使用的资源准确反映了所有可用的资源C.商品已不可能从进一步交易中获益的方式在所有人中加以分配D.经济中所生产的产品组合反映消费者的偏好5.两种商品在两个人之间的分配,能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的条件为()。

D A.不使其他人受损就不能使某人受益B.个人都处在某消费契约曲线上C.个人都处在某效用可能性曲线上D.以上条件都对6.产品边际转换率是()的斜率的绝对值。

DA.需求曲线B.边际产量曲线C.契约曲线D.生产可能性曲线7.如果对于消费者甲来说,以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2;对于消费者乙来说,以商品X替代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1。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有可能发生的是()。

A A.乙用X向甲交换YB.乙用Y向甲交换XC.甲和乙不会交换商品D.以上均不正确8.如果橙子与苹果之间的边际转换率是2个橙子换1个苹果,1个苹果的相对价格是1.5个橙子,那么厂商将()。

BA.生产更多的橙子和苹果B.如果将资源由苹果生产转向橙子生产,境况会更好C.如果将资源由橙子生产转向苹果生产,境况会更好D.并不想将资源在苹果和橙子生产之间转移9.生产具有效率时每个厂商()。

CA.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哪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B.任意两种投入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1C.任意两种投入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那两种投入的价格比率D.任意两种投入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厂商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在增加一单位一种投入的同时可减少另一种投入的数量10.竞争市场是有效率的,意味着()。

中级微观经济学学习指南答案

中级微观经济学学习指南答案

中级微观经济学学习指南答案【篇一:中级微观学习计划】xt>吴应军(wuyingjun@)课程简介:本课程讲授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比较深入地理解市场机制的运作原理,提高学生解释经济现象、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与经济学原理相比,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简单模型的构建方法。

同时,本课程也强调理论联系实践,要求学生勤于观察生活,并运用经济学理论来分析现实中的问题。

教材:nicholson walter, 2003, microeconomic theory, basic principles and extensions(9thedition),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影印版。

补充阅读材料:哈尔.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七版),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8月。

李毅,张树民:《中级微观经济学学习指南》(第二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

要求:多观察生活:生活是思想之源。

自学:课堂时间有限,只讲重点,对于应用和非重点则要求自学;主要讲难点,对于容易的内容则要求自学。

精读:一本书读五遍与五本书各读一遍,前者的效果好得多。

“hw” denotes homework.1【篇二:《中级微观经济学》(a)教学大纲-王晓全】=txt>王晓全(wxq@)上课时间与教室:周四 18:30-21:05,h409公共邮箱:microecon@;密码economics 课程简介:本课程讲授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比较深入地理解市场机制的运作原理,提高学生解释经济现象、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与经济学原理相比,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简单模型的构建方法,为进一步学习高级微观经济学打下基础。

同时,本课程也强调理论联系实践,要求学生勤于观察生活,并运用经济学理论来分析现实中的问题。

教材及参考材料:nicholson walter, 2003, microeconomic theory, basicprinciples and extensions(9th edition),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影印版。

微观经济学第七章 生产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理论

微观经济学第七章  生产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理论
由于土地这种自然资源并非人类劳动的产物,也不能通过人类劳动增加其供应量, 它具有数量有限、位置不变,以及不能再生产的特点。因此,土地的供给完全缺乏 弹性,土地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
(2)地租的决定
地租是由土地要素的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土地的供给不能增加,这样,地租就
3.超额利润 ——是指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又称为纯粹利润或经济利润。它是总收益与 总成本之差。这样的利润在完全竞争下并不存在。超额利润的产生来源于垄断(市场竞 争的不完全性)、风险和创新活动。 (1)市场竞争的不完全性,包括各种不同程度的买方垄断或(和)卖方垄断。 (2)超额利润也被看作是企业主进行冒险所承担的风险的一种报酬。 (3)超额利润的另一来源可以看作是来自企业家职能的创新,即率先改变生产函 数或需求函数,以致赚得超过同行业其他厂商的正常利润的超额利润。企业家职能的创 新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影响产品的生产,如成功地采用降低成本的新技术或管理方法, 另一类创新包括所有影响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革新,如创造新产品、新式样和广告等等。 (二)利润的功能 1.利润不仅是厂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动机,也是评价厂商生产经营活动优劣的 标准; 2.利润不仅影响社会的收入分配,也影响社会的资源配置; 3.利润是厂商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
——资本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本身具有一个市场价格,即资本价值。
2.利率的决定
(1)利率是由资本的需求和供给双方共同决定的。
资本的需求主要是企业投资的需求。企业之所以要借入资本进行投资,是因为资本 的使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即在于资本具有净生产力。由于投资的边际效率随投资 增加即资本的存量的相应增加而递减,所以对资本的需求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 线,它表达与每一借贷利率相应的投资人对投资资金的需求量。

人大版微观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第7-8章

人大版微观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第7-8章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第一部分 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1.根据图7-20中某垄断厂商的线性需求曲线d 和相应的边际收益曲线MR ,试求:(1)A 点所对应的MR 值;(2)B 点所对应的MR 值。

图7-20答:由图7-20可知需求曲线d为P=-351+Q , TR(Q)=P ·Q= -Q Q 3512+, 所以MR=TR ′(Q)= -352+Q (1)A 点(Q=5,P=2) 的MR 值为:MR (5)= -352+Q =1; (2)B 点(Q=10,P=1) 的MR 值为: MR (10)= -352+Q =-1 本题也可以用MR=P(1--dE 1)求得: E A =2,P A =2,则MR=P(1--d E 1)=2x (1- 12)=1 E B =12,P B =1,则MR=P(1--d E 1)=1x (1- 10.5)=-12.为什么垄断厂商实现 MR =MC 的利润最大化均衡时,总有P >MC ? 你是如何理 解这种状态的?解答: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由于厂商的MR=P,所以完全竞争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MC可以改写为P=MC。

这就是说,完全竞争厂商的产品价格等于产品的边际成本。

而在垄断市场条件下,由于垄断厂商的MR曲线的位置低于d需求曲线的位置,即在每一产量水平上都有P>MR,又由于垄断厂商是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来决定产量水平的,所以,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均有P>MC。

这就是说,垄断厂商的产品价格是高于产品的边际成本的。

而且,在MC曲线给定的条件下,垄断厂商的d需求曲线以及相应的MR曲线越陡峭,即厂商的垄断程度越强,由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所决定的价格水平P高出边际成本MC的幅度就越大。

鉴于在垄断市场上的产品价格P>MC,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个度量厂商垄断程度的指标:勒纳指数。

勒纳指数可以由1(1eMR P=-)=MC推导出,1(1eMR P=-)=MC,整理得,勒纳指数为:1e PP MC-=。

第七章生产要素分配理论

第七章生产要素分配理论

二、利息的性质
为什么使用资本应该支付利息呢?经济 学家认为,人们具有一种时间偏好,即在 未来消费与现期消费中,人们是偏好现期 消费的。换句话说,现在一单位消费所带 来的边际效用大于将来这一单位消费所带 来的边际效用。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未 来是难以预期的,人们对商品未来效用的 评价总是要小于现在的效用。人们总是喜 欢现期消费,因此,放弃现期消费把货币 作为资本就应该得到利息作为报酬。
2.可贷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决定利息率 可贷资金的需求与供给来也可以说明利息率的 决定。
(1)可贷资金的需求 可贷资金的需求包括厂商的投资需求、个人 的消费需求与政府支出需求。个人对资金的需求 量与利息的关系是:利息率越高需求量越少,利 息率越低需求量越多。厂商对资金的需求主要是 为了投资,其目的是为了获利。利润较大时,厂 商愿意投资的数量越多,反之则少。政府平衡财 政收支活动主要与财政赤字的大小有关,而赤字 大小往往与政府的政治因素有关。再从政府投资 的角度来看,一般来说,利息率高时政府借贷就 少,反之则大。可贷资金的需求与利息率成反方 向变动。
土地的供给是指在各种可能的地租下, 人们愿意提供的土地数量。
由于土地是自然界直接提供的生产要素, 因此土地供给是缺乏弹性的。在一般情况 下,地租上升不会使土地供给量增加;地 租下降不会使土地供给量减少。
三、利息率的决定
1.投资与储蓄决定利息率 厂商借入资本进行投资,是为了实现利润最
大化,这样厂商是否愿意投资就取决于利润率与 利息率之间的差额。利润率与利息率的差额越大, 即利润率越高于利息率,纯利润就越大,厂商就 越愿意投资。反之,利润率与利息率差额越小, 即利润率越接近于利息率,纯利润就越小,厂商 也就不愿意投资。 人们进行储蓄,放弃现期消费 是为了获得利息,利息率越高,人们就越愿意增 加储蓄。利息率越低,人们就要减少储蓄,这样 利息率与储蓄成反方向变动,从而资本的供给曲 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微观经济学分配理论

微观经济学分配理论

第一节:要素供给与需求—要素价格决定
(三)非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需求 1、买方垄断条件下的要素需求 2、卖方垄断条件下的要素需求 3、双边垄断条件下的要素需求
二、始生产要素) ①劳动力,②资本,③土地,④企业管理才能。 2、有生产成本的供给(各种衍生要素) ①机器,②设备,③厂房,④原料等。 (一)劳动力的供给(曲线) (图示见黑板)
为得到增加值而付出的成本(代价)。 (二)资本的供给、需求与利息决定 (图示见黑板) 1、资本需求原因:投资获取利润。 纯利润率e=投资利润率﹣利息率i,i↓e↑→D ↑, i↑e↓→D ↓ 利率越高,需求量越少,反之,需求量越大
第二节:工资、利率、地租和利润理论
第七章:分配理论
第一节:要素供给与需求—要素价格决定 第二节:工资、利率、地租和利润理论 第三节:社会收入分配 第四节:收入分配政策
第七章:分配理论
• 生产要素是有主的,要素收入就是生产要素所有 者的收入。
• 在生产要素市场解决分配问题。 • 原始生产要素分为: ①劳动力。②资本,③土地,④企业管理才能。 • 所有生产要素有这四种要素衍生而来。 • 生产要素所有者收入(报酬、分配)为: ①工资和薪金,②利息,③地租,④利润(平均利
产品价值,VMP) C′(x):边际要素成本(投入要素的边际成本)即要素价格p
第一节:要素供给与需求—要素价格决定
有: MRP=p时, 利润最大,达到最优投入量。 MRP﹤p时,减少要素x投入量。 MRP﹥p时,增加要素x投入量。
(见生产理论例1:表1) Q′(x) P:边际要素(产量)收入(边际收益产品, MRP,
第一节:要素供给与需求—要素价格决定
1、劳动供给的特殊规律
一般来说,当工资(劳动价格)增加时劳动供给会增加,但工 资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如果再继续增加,劳动供给不但不会 增加,反而减少。这是因为货币工资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货 币的边际效用递减。不足以抵消增加劳动的负效用,从而劳 动供给减少。

微观经济学第7章 一般均衡和效率

微观经济学第7章 一般均衡和效率

这意味着,最初的产品分配在经济上是缺乏效率的
以两个人之间的交换为例 假定甲和乙共有10单位食品和6单位布
为什么交换会使人们 的境况得到改善?
个人 甲 乙
初始分配
交易
最终分配
7单位食品,1单位布 -1单位食品,+1单位布 6单位食品,2单位布
3单位食品,5单位布 +1单位食品,-1单位布 4单位食品,4单位布
1
,Pn)
最终推出整个市场价格体系供给和需求的函数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的结构
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的一般均衡
从市场的需求方面看,包括产品市场的需求和要素市场的需求:
Qid Q(id P1, ,Pn) i 1, , n 从市场的供给方面看,包括产品市场的供给和要素市场的供给:
Qis Q(is P1, ,Pn),i 1, ,n
第三节 公平与效率
公平的社会标准
公平与效率的权衡
公平的社会标准
➢ 竞争性市场均衡将导致最终的资源配置发生在效用可能性边界上的任何一点,而最终配置
到哪里,很大程度取决于个体最初的资源禀赋配置。
乙 的
A
C


UJ
E
I
H
F
L
罗尔斯福利社会福 利函数的等福利线
D
社会福利函数
G
代表了所有有效率的配置 功利主义函数 :
咖啡和奶油是互补品,咖啡价格上涨还造成 奶油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市场间的相互依存
➢ 具有替代关系的两种产品在出现扰动(税收) 的情况下其价格和供求变动的相互影响。 案例:电影和影碟出租相互影响的关系
讨论:如果两种产品是互补的 关系,其价格和供求的变动将 会如何相互影响呢?

微观经济学完整版(获奖课件)

微观经济学完整版(获奖课件)

消费者剩余与价格歧视
要点一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 ,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 之间的差额。如果消费者愿意支付的 价格高于实际支付的价格,那么消费 者剩余就是正的。
要点二
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消费者的不同 需求和支付能力来制定不同的价格策 略,以获取更多的利润。例如,企业 可以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制定不同的价 格,或者对同一产品在不同地区制定 不同的价格。
边际效用递减
根据该理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增加量(即“边 际效用”)会逐渐减少。
应用
在市场营销中,企业可以根据边际效用理论来制定价格策略和促销策略,以吸引消费者 购买。
消费者选择与边际效用
消费者选择
消费者在有限的资源下,根据商 品的价格和效用来选择购买不同 的商品组合。
ABCD
成本函数
根据生产函数,描述了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成本 ,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平均成本曲线
描述了生产过程中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 化的规律,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最大化利润与边际收益
最大化利润
根据成本函数和生产函数,选 择合适的投入品数量以最大化
利润。
边际收益递减
随着产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 位产量所带来的收益增量递减 。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模型
基本假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和完全理性。市场出清意味着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总是处于平衡状 态;完全理性意味着每个经济单位都是理性的,能够根据最大化的原则进行决策。
常用模型
微观经济学有许多常用的模型,如供需模型、成本收益模型、竞争模型、垄断模型等。这些模型都是 基于市场出清和完全理性的基本假设,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决策行为进行分析来解释经济现象。

七分配理论-经济学基础

七分配理论-经济学基础

W1 W0
E1
E0
O
L0 L1
L
18
2)减少对劳动的供给
结果: 工资上升, 就业水平下降 减少供给的方法 强制退休; 禁止使用童工; 限制移民; 减少工作时间。
W
D S1 S0
W1 W0 O
E1 E0
L1 L0
L
19
3)最低工资法
工会迫使政府 通过立法规定 最低工资,将 工资维持在一 定水平上。 可能会出现失 业。
产品数量
D L
0
要素数量
2
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
1、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 3、 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 派 生 的 需 求 derived 于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 demand 力。

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 2、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 的产量七天连锁酒店地址有没 联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的 有或收益。
需求。

是产品的需求而引起对生 边际生产力,是每增加 产要素的需求。
W
D
S
W1 E
W0 O
L1 L0 L2 L
20
三、利息理论
1.关于利息的来源 时间偏好理论— —人们喜爱现期 消 费 , 对 未 来 难 利息的作用 以 预 期 。 放 弃 现 鼓励少(多)消费,多 期 消 费 应 该 得 到 (少)储蓄; 利息作为报酬。 刺激企业用好资本;
抑制通货膨胀。 21

要素市场的边际成本—边际要素成本MFC 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每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所 增加的成本,记为MFC
(marginal factor cost )
MFC=TC/L

平均要素成本AFC

AFC=TC/L=W*L/L=W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答案二、选择题1.B2.D3.C4.C5.D6.B7.C8.A三、简答题1.微观经济学的假设前提是什么?答:微观经济学有四个假设前提:资源稀缺性、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完全信息2.微观经济学有什么特点?答:微观经济学的特点:(1)用数学语言描述经济现象与规律;(2)以价格理论为核心;(3)以均衡为目标;(4)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3.微观经济学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答: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三大基本问题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4.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

具体从三个层面展开的:第一个层面:分析单个消费者、单个要素供给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

第二个层面:研究单个市场的价格决定(局部均衡)。

第三个层面:研究所有市场的价格同时决定。

四、论述题1.请介绍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

答: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体现在理论上新发展、方法上新发展和微观经济学发展的新趋势三个方面。

理论上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1)提出了新消费理论,包括显示性偏好理论、风险条件下的选择理论、消费也是家庭生产的理论;(2)提出了现代企业理论,包括企业的性质、最大化模型与委托——代理问题、内部组织效率与非最大化厂商理论;(3)博弈论改写了微观经济学;(4)信息经济学成为微观经济分析的主流。

方法上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计量经济学的崛起,二是统计学在经济学中的大规模运用,三是博弈论引入到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发展的新趋势包括:(1)假定条件多样化,(2)研究领域的非经济化,(3)学科交叉的边缘化。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有何区别?答: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体现在:(1)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而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微观经济学课件 第7章 分配理论.ppt

微观经济学课件 第7章 分配理论.ppt

200
160
VMP=MP×PP
120
MRP=MP×MR
80
AFC
MFC 40
0
L
0 1 2 3 4 5 6 7 8 9 10
2019/12/17
微观经济学
产品市场完全竞争——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W
VMP=W
教材P269 图8-3
E
S=MFC=W
W0
0
2019/12/17
L0
在不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只 有要素价格提高要素的供给量才会 增加,所以,边际要素成本将递增 且高于平均要素成本,即高于要素 的价格。
MFC>AFC=PF
2019/12/17
微观经济学
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厂商的MFC与AFC
要素供给量要素价格 总要素成本 平均要素成本 边际要素成本
L
PF
TFC
80
80
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厂商的MFC与AFC
200
160
120
AFC
80
MFC
MFC=AFC=W
40
0
L
0 1 2 3 4 5 6 7 8 9 10
2019/12/17
微观经济学
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要素供给曲线
W
S=MFC=AFC=W
0
2019/12/17
微观经济学
L
五、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要素供给
MRP]——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 量所增加的收益。
MRP=MPMR 平均收益产品[Average Revenue Product ,
ARP]——平均每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 入量所带来的收益。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3篇 市场和福利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福利经济学(welfare economics )答:福利经济学是一种规范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与个人福利的关系,特别是市场经济体系的资源配置与福利的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政策问题。

福利经济学研究要素在不同厂商之间的最优分配以及产品在不同家庭之间的最优配置。

它的主要特点是: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建立理论体系,在边际效用论的基础上建立福利概念,依据既定的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制定经济政策。

20世纪初,西方国家为调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福利经济学应运而生。

英国经济学家A ·C ·庇古是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

庇古1920年出版的《福利经济学》是福利经济学产生的标志。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有两个基本命题:一是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愈大;二是国民收入分配愈均等,社会经济福利愈大。

由于在1929~1933年的大危机以后,庇古的理论已经不能完全适应需要,因此他的理论被称为旧福利经济学。

与庇古的旧福利经济学相对的是其后出现的新福利经济学,代表人物有勒纳、卡尔多、希克斯等。

2.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 )答:支付意愿指买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

支付意愿是衡量买者对物品的评价,评价越高支付意愿越强,愿意支付的价格越高,反之,评价越低支付意愿越弱,愿意支付的价格越低。

3.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 )(西北大学2004、2006研;华南理工大学2007、2008研;北京工业大学2008研)答: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所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地租理论(自然资源市场的均衡)
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的资源: (一)地租(租金)的产生
第二节:工资、利率、地租和利润理论
1、人口稀少:P﹤Cmin 土地荒弃 (图示见黑板) 2、人口增加:P=Cmin
土地被利用,无租金。 (图示见黑板) 3、人口较多:P﹥Cmin 土地被利用,产生租金 (图示见黑板) (二)土地的供给、需求与地租的决定 (图示见黑板) R0:均衡地租,Q0:均衡土地需求量和供给量。 注:土地总供给无弹性,对单个企业来说,土地供给有弹性。
第二节:工资、利率、地租和利润理论
2、资本的供给:来自于国民的储蓄。 利率越高,供给量越大,反之,供给量越少。 3、io:均衡利率,K0:资本均衡供给量和需求量。 (三)利息(率)的作用 ①利息(率)鼓励储蓄,提供资本 (一般在国家经济发展期采用高利率政策) ②利息(率)调节资本需求(投资需求)。 ③利息(率)可以优化资源(资本)配置。 (统一资本收益标准)。
第一节:要素供给与需求—要素价格决定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及特点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特点 1、要素需求是派生的需求(引致需求) 2、要素之间有两种以下关系: ①替代关系,②互补关系。 3、某种要素需求的变化由以下三个因素引起: ①产品需求的变化,②其他因素价格的变化,③技术进步。 (二)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需求 1、企业使用要素的原则 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要素收入=边际要素成本(要素价格) 即:Q′(x) P = C′(x), 或:MRP=p Q′(x) P:边际要素(产量)收入(边际收益产品, MRP,边际 产品价值,VMP) C′(x):边际要素成本(投入要素的边际成本)即要素价格p
第二节:工资、利率、地租和利润理论
2、寻租行为 △为获得这种利益(经济租金),寻求法规和行政手段阻止 要素的自由流动而造成垄断。 (图示见黑板) ①表现形式:权利干预,例如市场准入、特许经营、钻法律 法规“空子”等。 ②寻租活动的方式:贿赂。 例1:团队中的弱者。 例2:城市出租汽车公司。 例3:小偷强盗的偷抢行为。 ③“创租”行为:政府“政治创租”、特许经营、财政补贴等。 ④ “抽租”行为:受贿得好处。 ⑤“租”的消散:寻租行为使经济内耗,资源浪费,经济利润 (超额利润或垄断利润)消失的现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三节:社会收入分配
二、收入分配不平均的原因
1、库兹浬茨曲线 △描述基尼系数G随GDP变化而变动的曲线。表示随着经济发 展收入分配不平均加剧,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收入分配 逐渐平均的一条曲线。 (图示见黑板) 2、收入不平均的原因 ①分配制度:如鼓励效率优先,打破平均主义。 ②制度不公平:歧视。如户籍制度、受教育权利、社会习俗等。 ③个体差异:个人能力、勤奋努力程度等。 ④运气与机遇:是否有运气和机遇、能否抓住机遇等。 总之,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既有社会原因,又有个人原因。对 不同社会和不同阶层人的收入差别及原因要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节:要素供给与需求—要素价格决定
1、劳动供给的特殊规律 一般来说,当工资(劳动价格)增加时劳动供给会增加,但工 资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如果再继续增加,劳动供给不但不会 增加,反而减少。这是因为货币工资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货 币的边际效用递减。不足以抵消增加劳动的负效用,从而劳 动供给减少。 2、也有人认为:短期看,劳动供给曲线会向后弯曲。但从长 期看,由于青年人逐步加入劳动行业,以及工资收入较低的 工人总是愿意调整职业,用更高的工资来替代闲暇时间,所 以劳动的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 曲线只适用于高度发达和高度富裕的国家。在低收入工人占 多数的国家是不会出现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 △替代效应:减少闲暇时间,用工资来替代。闲暇变得“昂 贵”。 △收入效应:工资上升后减少工作时间,增加闲暇时间。
第二节:工资、利率、地租和利润理论
3、P=P2时 • 甲地生产者剩余(经济利润)较多,地租较高。 • 乙地被使用,生产者剩余(经济利润)较低,地租较低。 • 丙地被使用,由于没有生产者有剩余(经济利润),只有平 均利润,乙地没有地租。 结论:形成级差地租,租金(甲)﹥租金(乙)﹥租金(丙) 其原因是土地的生产力(产出能力或平均成本)不一样造成的。 (四)寻租行为(政府与市场) 1、经济租金 △超过为得到要素的某种服务而必须支付的最低报酬部分称为 经济意义上的租金(超额利润或垄断利润部分)。 所以,经济租金是一种要素的实际收入超过其“机会成本”的 余额。有时又称为“生产者剩余”。 (图示见黑板)
第七章:分配理论
第一节:要素供给与需求—要素价格决定 第二节:工资、利率、地租和利润理论 第三节:社会收入分配 第四节:收入分配政策
第七章:分配理论
• 生产要素是有主的,要素收入就是生产要素所有 者的收入。 • 在生产要素市场解决分配问题。 • 原始生产要素分为: ①劳动力。②资本,③土地,④企业管理才能。 • 所有生产要素有这四种要素衍生而来。 • 生产要素所有者收入(报酬、分配)为: ①工资和薪金,②利息,③地租,④利润(平均利 润) • 要素所有者的收入由要素价格决定。
第一节:要素供给与需求—要素价格决定
三、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
(图示见黑板) p0:均衡要素价格,x0:均衡要素数量。 结论:各种要素的需求和供给特征尽管不一样,但要素价格仍 然是由要素需求和要素供给双方共同决定的。
第二节:工资、利率、地租和利润理论
一、工资理论(劳动市场的均衡)
△工资或薪金:是劳动者提供劳动(务)后获得的报酬。 (一)劳动的供给、需求与工资决定 1、劳动的供给(见上节) (图示见黑板) 2、劳动的需求(见上节) (图示见黑板) 3、劳动市场的均衡 (图示见黑板) ①W0:均衡工资水平。 ②L0:均衡劳动供给量和均衡劳动需求量, ③失业,④用工荒(劳动供给不足)。
第三节:社会收入分配
1、A=0,G=0:收入分配绝对平均。 2、B=0,G=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 3、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基尼系数评价标准(国际通用) ①0﹤G≦0.2: 收入分配绝对平均。 ②0.2﹤G≦0.3:收入分配比较平均。 ③0.3﹤G≦0.4:收入分配基本合理。 ④0.4﹤G≦0.5:收入分配差距较大。 ⑤0.5﹤G: 收入分配差距悬殊。 4、世界各国收入分配现状 ①发达国家基尼系数一般低于发展中国家。 ②民主国家基尼系数一般低于集权制(专制)国家。
第二节:工资、利率、地租和利润理论
4、教育程度与工资差别—劳动力质量 (图示见黑板) ①受教育水平越高,一般工资水平越高。 ②40岁至50岁之间,一般收入最高。 (二)工会与劳动供给 1、工会是劳动供给的垄断者(卖方垄断) 2、工会影响工资的三种主要方式 ①增加对劳动的需求:A、限制进口产品,B、鼓励会员对产 品的消费等。 ②减少劳动的供给:A、移民限制,B、非会员受雇限制,C、 减少工作时间,D、强制退休等。 ③支持最低工资法案。 (图示见黑板)(注:美国工会成员的工资比非会员高1/3)
第二节:工资、利率、地租和利润理论
二、利息理论(资本市场的均衡)
△利息:是资本使用者支付的价格,是资本要素所有者的收入。 △利息率:简称利率,是资本报酬与本金(借用货币额)之比。 (一)利息产生的原因 1、时间偏好说 是将现期消费变成远期消费的一种补偿。 2、净产生力说 使用资本能获得在未来大于现在资本的数量,即增值。利息是 为得到增加值而付出的成本(代价)。 (二)资本的供给、需求与利息决定 (图示见黑板) 1、资本需求原因:投资获取利润。 纯利润率e=投资利润率﹣利息率i,i↓e↑→D ↑, i↑e↓→D ↓ 利率越高,需求量越少,反之,需求量越大
第二节:工资、利率、地租和利润理论
四、利润
△正常利润(平均利润):指企业管理才能的报酬,是成本。 △超额利润(经济利润):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 (一)正常利润产生原因 1、企业家付出 ①组织能力,②风险勇气,③不断创新和进取心等。 2、创新活动 ①发现新产品,②应用新技术,③开拓新市场, ④获得新原料,⑤运用生产要素新的组合等。 所以获得正常利润,短期还可能获得超额利润。 (二)超额利润产生原因 1、在短期:由①承担风险②创新活动造成暂时的“超额利 润”。 2、在长期:由垄断 造成。是对产品消费者和要素所有者的 “剥削”收入。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应该限制和调节。
第二节:工资、利率、地租和利润理论
(三)级差地租 有甲、乙、丙三块土地,生产成本图示见黑板。 1、P=P0时 • 甲地被使用,生产者没有剩余(经济利润)。而只有平均 利润,没有地租。 • 乙地由于生产成本高而未被使用。 • 丙地由于生产成本高而未被使用。 2、P=P1时 • 甲地生产者有剩余(经济利润),产生地租。 • 乙地被使用,由于没有生产者有剩余(经济利润),只有 平均利润,乙地没有地租。 • 丙地由于生产成本高而未被使用。
第三节:社会收入分配
一、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
(一) 洛伦兹曲线 △反映社会收入分配(或财产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 例:(表1,图示见黑板) 1、直线OE为“绝对平均线”。 2、曲线OE为“洛伦兹曲线”。 3、折线OLE为“绝对不平均线”。 (二)基尼系数G △衡量一个社会(国家)贫富差距的指标。 G=A/ (A+B) A:绝对平均线以下与洛伦兹曲线以上之间的面积。 B:洛伦兹曲线以下与绝对不平均线以上之间的面积。
第二节:工资、利率、地租和利润理论
(三)利润在经济中的作用
利润是经济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作用如下: 1、搞好管理:鼓励企业家更好地管理企业,提高效益。 2、投资动力:有投资经济才会增长,消费者和社会利益才 能得到满足。 3、鼓励创新:(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德1930年提出:)社会 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少数富有冒险精神和用于创造的企业 家的创新活动。 4、承担风险:由于利润的补偿,鼓励企业家从事有利于社 会经济的风险事业。 5、有效利用资源:利润影响资源的使用,鼓励降低成本, 充分利用资源要素,增加利润。 6、合理配置资源:利润决定(影响)资源的配置,可以通 过利润,把稀缺的资源配置到盈利行业和盈利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