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标准答案学案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导学案)
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教学目标1.识记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的含义。
2.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3.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及其方法论。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2.难点:物质与运动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三、自主预习(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和。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①运动是物质和,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的物质。
②运动是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脱离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区别:①含义不同。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静止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没有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②特点不同:运动是的、的和的;静止是的、的和的。
联系:①静止是运动的一种。
②物质世界是和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的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和。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的、的、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①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也不能被。
·②普遍性:、和,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规律,按办事,而不能规律。
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的。
人可以在和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四、自主探究探究一:根据书本P3l探究材料,回答:慧能、毕尔生、黑格尔和柏格森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了什么错误?探究二:在古希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一次外出时忘了带钱,便向他的邻居借。
过了很久,这个人总不还钱,邻居便向他讨债。
高一政治必修四第四课《第2课时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导学案及答案
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能不能“成事”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就能 办成事。长江三峡截流成功正是按规律办事的结果。
5
6.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对我们的要求是什么?
1
自主探究二: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4.水往低处流
律 7.守株待兔 9.中学生守则
2.新陈代谢 5.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3.四季更替 6.万有引力规
8.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10.价值规律
自主探究三:困惑扫描(写出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仍不能达成共识,组 间或全班讨论解决)
【总结提升】
4
第 2 课时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一: 略 自主探究二:
规律:2、6、8、10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 (1) 赫拉克利特的观点是正确的,他说明了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 (2) 克拉底鲁的观点是错误的,错误地理解了运动的绝对性,因而否定了相对静止,他的
观点会导致不可知论。 合作探究二: (1) 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认识利用规律往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
第 2 课时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课标要求】
内容目标
学习建议
1.识记运动、静止、规律的含义。
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懂
2.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及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同
3.自觉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坚
二.自主探究(课前自主回答完成下列问题,把握教材知识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2.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精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四)1
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学习指导(一)知识网络(二)课程标准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是:识记运动、静止、规律三个基本概念。
理解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理44解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能够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及个人生活经验,运用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哲学原理,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三)学法指导1.分析和综合概括的方法。
哲学原理、观点的形成和理解,都是典型分析和综合概括的结果。
每一个普遍性的哲学命题都是对世界万物某一方面普遍性分析基础上的总结和抽象。
学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原理,可以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
先分析自己身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宇宙天体的运行规律、电流的运动规律、生物的运动规律等,概括出自然界的运动发展是有规律的;再分析人类社会的演变,得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最后分析人的认识也是有规律的。
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三大领域都有规律,进而得出“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这一结论。
2.理论联系实际。
可以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变化人手,分析我国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社会的运动发展以及在建设过程中人们是怎样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从中发现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再到今天,我们的生活、社会面貌都发生了巨变。
从三峡工程、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海啸预警以及运动员科学训练等方面都可以感受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发展服务。
二、知识点拨(一)物质的根本特性和根本属性特性是指独有的性质;属性是相对区别于实体而言的,是事物所具有的感性特质和思维抽象出来的一般性质和规定。
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是物质的本质,它是在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中规定的,是相对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
客观实在性从总体上泛指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这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是物质绝对的、不变的特性,是寓于可感知的各种客观实在之中的根本特性。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新人教版)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运动的含义;(2)静止的含义;(3)规律的含义;(4)运动是有规律的;(5)规律是客观的◇理解(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3)规律的客观性◇分析结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4)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在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的基础上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二、【重点、难点】:(1)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2)准确把握规律的含义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全面理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又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
四、【教学方法】:情景导析合作探究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的教学导入问题:世界是物质的,那么我们这个物质世界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着呢?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思维引入本课总结: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板书: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出示问题:1、什么是运动2、运动和物质什么关系?阅读课文,探究归纳内容自主学习教师引导深化:播放香港回归交接仪式和展示春夏秋冬的变化。
问题:这是不是运动学生结合对运动的了解,判断知识纠错巩固应用总结: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就是运动。
任务:请同学们举出运动的例子学生举例,深化理解展示《刻舟求剑》的故事问题:故事中的人物犯了什么样的错误,从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观看故事,分组合作探讨问题明确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总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高中政治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学习指导即时感悟【【学习目标】识记概念:运动、静止、规律;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用:列举实际事例,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学习重难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准确把握学习目标要求【学习方法指导】1.依据该学案通读教材,梳理知识点;在课本上勾划出重点内容,并用红笔标注出不明白的问题,完成相关题目2.记出自己的疑问。
方法是指导【课前预习】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______和______。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对立统一关系(1)物质是_______的,运动是物质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运动是_______的运动,_________是运动的承担者。
(3)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____________唯物主义观点,反对脱离物质谈运动的_________观点。
3、运动与静止(1)静止的含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___________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___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__________,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2)特点: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统一(联系):物质世界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统一。
第一,静止是一种___________的运动,是运动的____________。
第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反对夸大绝对运动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反对夸大相对静止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4.规律的含义: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联系。
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
一、课题:《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哲学生活》第四课第二框P31--34)二、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运动和规律的概念。
2、正确看待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3、通过举例说明我们要遵循规律,同时可以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教学重点:2、3 难点:2三、课型:独立课四、课时:1五、学习内容及程序:(一)复习旧课:堂上默写。
(二)学习新课环节一:学生课前自学书本知识完成下面内容。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
2、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是运动的承担者。
注:脱离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脱离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1)运动是、永恒的和-_。
2)静止是的、暂时的和。
静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没有发生变化;二是物体相对于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3)物质世界是和的统一。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的、、的联系。
2、规律的特点:规律是___________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____________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4、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 ______ 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_________________ ,改造_____________ ,造福人类。
环节二: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探究1:欣赏以下诗句,找出他们的共同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中。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学案一体化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学案一体化班级 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运动的含义(2) 静止的含义(3) 规律的含义(4)运动是有规律的(5) 规律是客观的◊理解:(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3) 规律的客观性◊运用:结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2、能力目标(1)要培养学生从具体的运动事例中,归纳哲学观点的概括能力。
(2)要在分析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中,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3)培养和训练学生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并能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知道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理解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我们要尊重规律,自觉地按规律办事。
【学习重点、难点】(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知识梳理】(一) 知识网络(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没有_ 的物质,因而运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 。
但是,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 ________________ 的一面。
静止是___________ 的一种特殊状态。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二是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案(人教版必修4)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案【基本知识梳理】1、什么是运动?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区别:(从各自的含义上区别)联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离不开物质)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静止的含义(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并非不动,它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任何割裂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统一性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4、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①规律是客观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点击误区】误区:规律是客观的,所以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它是客观的。
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但不能由此就认为规律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因为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永恒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即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所以,不能因为规律具有客观性,就错误的认为规律是永恒存在的、万古不变的。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及答案
张家窝中学高一年级政治学科导学案课题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编写人杜学芳审定人唐凤顺授课时间: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动的含义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培养和训练学生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并能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我们要尊重规律,自觉地按规律办事。
二、学习重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
三、学习难点: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规律的含义。
四、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五、特别提醒: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角度来说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换言说是“客观实在”怎么样的问题。
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固有属性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属性,这些属性与物质也是不可分的,但只有运动才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如果没有运动,物质就不存在了,也就无法谈得上其他属性的问题了。
因此,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六、知识梳理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2)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是物质的。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和 . (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脱离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运动离不开物质)(3)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中,没有的物质,因而运动是和。
但是,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面。
静止是的一种特殊状态。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二是说。
因此,静止是、和。
(4)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的同时,也肯定的存在。
物质世界是与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2.运动是有规律的(1)所谓规律,就是。
(2)规律是客观的,是为转移的,它既不能,也不能。
规律是普遍的。
、和,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一方面,必须 , ,。
政治:2.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
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运动、相对静止的含义(2)规律的含义。
理解:(1)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3)人与规律的关系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论运动,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二、重点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及方法论要求三、难点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四、知识链接什么是物质?为什么说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世界统一于物质?这是我们上节课所学习、探究的内容。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又是怎么样的呢?它以什么方式存在着?对我们有什么要求?这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和探究的内容。
五、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六、自主梳理(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和,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和之中。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属性和方式。
(物质离不开运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离不开物质)3、运动与静止(1)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状态。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或者说物体在和没有进行某种特殊(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和。
静止是、和。
物质世界是绝对与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和。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的、的、的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也不能被。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案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案(2011.09.19)【名人名言】名人的话并非都是名言,很多名言倒出之田夫野老之口。
————鲁迅【学习目标】(1)识记: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以及规律的含义。
(2)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3)分析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学习重难点】理解规律以及人与规律的关系。
【学习过程】探究一:《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幡动,议论不一。
慧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英国的毕尔生: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他们认为是什么在运动,你认为是什么在运动?其错误在于把谁和谁隔离了?探究二:火车上的男孩相对于行驶的火车,他的位置有没有动?而组成他人体的各细胞、各器官有没有运动?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探究三:水往低处流,人们可以利用水利设施引水上山,灌溉农田;根据生物学的知识,人们可以将一个生物的遗传物质定向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中,从而获得人类希望的遗传性状,创造出新物种。
这说明了规律是可以改造或创造,对吗?【知识清单】1、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事物的任何变化和过程,不仅仅指位移,还包括事物性质的变化和事物的过程。
运动的特点是无条件、永恒的、绝对的、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载体)简而言之: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3)反对两种错误倾向: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运动观,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不变论或静止观;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运动观,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不变论或静止观3.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也是一种运动)(1)是指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2)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高三政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案
高三政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案前明确【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运动、相对静止和规律的含义。
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情感目标:认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知道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理解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我们要尊重规律,自觉地按规律办事。
【重点难点】:1.重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
难点: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规律的含义。
【课程标准】辨别实例,说明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阐述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前·浏览教材·独立完成前·浏览教材·独立完成【学法指导】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识记运动、静止和规律的含义,把握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完成预习自测题目:1、2思考交流;3书面完成。
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限时25分钟,独立完成。
【教材助读】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运动是指。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和。
世界上不存在的物质。
运动是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脱离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因而运动是的、的和的。
静止是。
一是说事物在它的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因此,静止是的、的和的。
物质世界是和的统一。
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的、的、的联系。
规律是,为转移的,它既不能,也不能。
规律是的,没有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而不能违背规律。
【新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导学案】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1【学习目标】1.理解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把握规律的客观性。
2.要在分析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中,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并能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认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知道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理解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我们要尊重规律,自觉地按规律办事。
【重点难点】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2.遵循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课前预习案】【知识梳理】(具体要求:详读教材,结合自学讲义,15分钟内速记重点原理,建议:理解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要点记忆法。
)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思考:物质的根本属性即物质的唯一特性,对吗?温馨提示:①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这是说物质的本质。
客观实在性是从总体上泛指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这是可感知的物质的共性,是说物质绝对的、不变的特性,即存在于可感知的各种客观实在之中的根本特性。
②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或者说“客观存在”本身的属性,它是相对于物质的其他属性而言的。
③物质除了上述属性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强调运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载体(强调物质)温馨提示::机械运动的载体是宏观物体;化学运动的载体是原子、离子;生物运动的载体是生命有机体;思维运动的载体是人脑。
思考: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③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3.静止的含义是什么?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区别:①含义不同:②特点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高中政治专题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专题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专题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变化和。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任何具体的只有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和。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的物质。
②运动是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脱离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①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
静止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和一定时期,其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没有进行某种的运动。
②运动是的、永恒的和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的和的。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
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①客观性:规律是,是不以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也不能被消灭。
②普遍性:、和人的,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的规律。
没有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3)方法论要求①必须规律,按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规律,改造,造福人类。
【答案】1.(1)现象过程(2)①物质形态运动存在方式运动②物质承担者物质(3)①特殊状态一定阶段根本性质某一参照系范围内特殊②无条件绝对暂时相对③相对静止不变论诡辩论2.(1)固有的必然的(2)①客观的人的意志创造②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固有规律(3)①尊重客观规律②无能为力把握利用客观世界1.在运动与物质的关系中把握运动的概念原理理解强调误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事物的具体形态都离不开一定的运动,它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没有运动就没有事物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叫载体。
4、《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课题
理解运动把握规律
授课日期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运动的含义、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
运动是有规律的
(3)规律是客观的
◇理解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பைடு நூலகம்(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3)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水平目标
(1)使用基本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水平。
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形式也是无限多样的,有现象之间的联系,也有本质之间的联系。并非一切联系都是规律,作为规律的联系,不是浮现在事物表面的现象的联系,而是隐藏在事物现象之中的本质的联系。本质联系是相对于非本质联系而言的,它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是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了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根本性质,并贯穿于事物整个发展过程,而区别于事物外部的、表面的、现象的联系。
(2)使用运动、规律的观点驳斥一些错误观点。
(3)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理解规律的水平。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强化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意识,在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能够按客观规律办事。
(2)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
教学重点
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
教学难点
规律的客观性
教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3.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课件展示:磁悬浮列车
这些都是人们利用规律、造福人类的典范。人们对规律的利用体现在两方面:
①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如预测彗星的回归、把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等,这些都是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从而有效地指导实践活动,取得预期目的的典型事例。
学案3: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使用说明】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第四课第二框的,在课本上勾划导学案涉及的重点内容,熟记重点基础知识。
2.重点、难点:①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②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
【学习目标】1.识记三个概念(运动、静止、规律);理解两个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2.把握:两个观点(物质是运动的;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3.通过学习,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预习案】一、教材助读(具体要求:在课本上规范的勾划并标注以下知识;用红笔标注不明白的问题)(一)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运动的含义:2.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密切联系、不可分割、辩证统一。
①②③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也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
〖方法论〗1.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 2.反对将物质、运动分离的唯心主义和静止僵化的形而上学。
(二)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讲的静止,是一种。
①②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区别、辩证统一。
区别:①含义不同。
②运动是的、的和的;而静止是的、的和的。
联系:①是的一种特殊状态。
②物质世界是和的统一。
〖方法论〗1.既承认运动绝对性,也肯定相对静止2.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和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1、规律的含义: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①客观性:②普遍性:〖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四)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原理内容〗:1.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的含义。
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运用:列举实际事例,结合相关哲学原理,讨论如果只承认运动的绝对性,而否认静止的相对性会导致的结果,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要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列举实际事例,分析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2.能力目标: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学习重点难点】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规律及人与规律的关系【学习过程】合作探究:法国巴黎的报纸上曾登过一则广告:“每个人只要花25生丁就可以得到既经济又没有丝毫疲惫痛苦的旅行方法。
”布朗立即寄去了25生丁。
不久,他收到回信:“先生,请您安静地躺在您的床上,并且请牢记:我们的地球是在旋转着的,在巴黎的纬度—49度上,您每夜要跑数万公里。
假如您喜欢看沿路美好的景致,就请您打开窗帘,尽情地欣赏星空的美丽吧!”布朗顿时目瞪口呆。
这则广告是用什么观点进行狡辩的?[提示]这则广告片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属于哲学上的诡辩论。
学习活动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和。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与运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①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和。
②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运动的特点:运动是、和。
(2)静止的含义: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3)静止的特点:静止是、和。
(4)两者关系:物质世界是与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和。
应用学习:1、“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故A项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故B项错误;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故C项正确;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故D项错误。
答案:C合作探究:“大跃进”时期,有些人急于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亩产不到两万斤,一辈子不结婚”等口号。
请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上述口号的认识。
[提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口号违背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要求,片面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只凭主观意愿蛮干,是错误且有害的。
学习活动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必然的、稳定的。
(2)特点:①规律是,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也不能被。
②规律又是。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而不能。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应用学习:2.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解析:“率皆有法”的字面意思是“都有其规律”,结合题干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A项解释规律的含义,与题干无关;B项观点错误应排除;C项虽然观点正确却与题干无联系。
答案:D3. 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世界是物质的②物质是运动的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本质以及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世界是一团火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因此①符合题意;“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说明物质是运动的,并且是有规律的运动,因此②③正确;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舍去。
答案:A【本课知识建构】【当堂达标】A组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及核泄漏,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此回答1~2题。
1.世界各国,古往今来,地震时有发生,这说明()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C.运动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D.运动没有规律可循解析:C、D两项表述不正确,B项不合题意。
故选A项。
答案:A2.地震灾害的发生往往不是人力所能预测和控制的,但通过人的努力,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却是可能的。
这就需要我们鼓足勇气、坚定信心,在抗击严重的地震灾害过程中,一定要未雨绸缪、有所作为。
这表明()A.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能利用规律B.人们一旦认识了规律就可以改造规律,为人类谋福利C.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联系D.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解析:题干说明通过人的努力可以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从哲学角度看就是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能利用规律,故A项正确。
B项观点错误。
C、D两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A3.清朝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诗句蕴涵的哲理是()①世界是运动的②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④在客观规律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暮春》中“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体现了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故①②③都符合题意。
④说法错误,故选A项。
答案:A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物质世界运动的绝对性的理解。
孔子的话强调了运动的绝对性,A项当选。
材料没有涉及发展,B项不选。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C项错误。
题干没有涉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D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A5.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写道:“遥看瀑布挂前川”,后人评述此句中意境全在“挂”字之上,是因为此字体现了()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遥看瀑布挂前川”意思是远看瀑布犹如一条长长的白练,高高悬挂于山川之间。
体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答案:A2011年是近十年来世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强度及影响最大的一年。
专家指出,异常天气的出现,天灾是一个方面,人祸更值得关注。
据此回答6~7题。
6.由于人祸形成异常天气,这表明() A.人们能够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B.事物的运动是无条件的C.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D.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解析: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正是人们破坏了大自然,才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是人类违背规律的结果;B项不符合题意;C项的观点是错误的。
只有D项符合题意。
答案:D7.对材料中“天灾”“人祸”认识正确的是() A.“天灾”是客观规律,人们对它无能为力B.“人祸”是人为带来的,对环境影响不大C.要认识“天灾”形成的规律,规范人类活动,避免“人祸”的发生D.只要克服了“人祸”,就不会出现异常天气解析:A、B两项表述不正确;D项说法过于绝对;C项正确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认识到规律,才可能避免或减少这类天气的出现。
答案:CB组漫画“现代版拔苗助长图文资料:“还有两天就是奥运会开幕式了,咱能提前把这雨给下了”还有两天就是奥运会开幕式了,咱能提前把这雨给下了材料:为确保奥运会开幕式顺利举行,在奥运体育场馆外围将会有一个“消雨防线”,如果降雨云系就要来了,在它还没有到达防线之前,就会被人工消雨设施进行空中拦截,含有碘化银的炮弹被打入有大量积雨云的4000 至5000 米高空,碘化银在高空扩散,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达到一定体积后降落,这样迫使雨水提前降临。
从这“一成一败”的拔苗助长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拔苗助长违背了农作物生长的客观规律,结果必然是失败的。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规律,造福人类。
人工降雨是人在认识和把握降雨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有利于确保奥运会开幕式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