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的发展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理论的发展史
在人类的组织活动的历史上,管理活动就与组织活动并存。在人类的很多活动中都离不开管理活动,因此管理活动的历史可被视为同人类历史一样悠久。西方管理理论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一次是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理论。据此分类,管理理论的发展史可按如下阐述。
一、古典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美欧,它主要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1、泰罗的贡献
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罗提出的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工作定额。即利用把公认的操作分解为基本动作,再对可能多的工人测定完成这些基本动作所需的时间的方法,制定出有科学根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泰罗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了有名的搬运生铁块试验,证明了工作定额原理的正确性。(2)标准化。要求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泰罗在伯利恒钢铁公司做过有名的铁锹实验,这是工具标准化的典型事例。(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4)差别计件工资制。通过时间和动作研究来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工作定额;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定额;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公认而不是只为,即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泰罗主张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由专门的计划部门承担计划职能,由所有的工人和部分工长承担执行职能。
2、其他人的贡献
与泰罗同时代的人,如吉尔布雷斯夫妇和甘特等,也为科学管理做出了贡献。吉尔布雷斯夫妇的动作研究把工人操作时手的动作分解为17种基本动作。与泰罗相比,他们的动作研究更加细致、广泛。甘特创造出“甘特图”,这是一种用
线条表示的计划图。这种图现在常被用来编制进度计划。他的另一重要贡献是突出了“计件奖励工资制”,这是一种优于泰罗的“差别计件工资制”的制度,因为这种工资制可使工人感到收入有保证,劳动积极性因而提高。
(二)组织管理理论
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
1、法约尔的贡献
法约尔是公认的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他的理论主要体现在他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上。(1)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六种基本活动是: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2)法约尔还提出了14条一般管理的原则:分工、权利和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和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和集体精神。
2、韦伯的贡献
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韦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此理论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存在明确的分工;按等级原则对各种公职或职位进行法定安排,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指挥链或等级体系;根据经过正式考试或教育培训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选拔员工,并完全根据职务的要求来任用;除个别需要通过选举产生的公职以外,所有担任公职的人都是任命的;行政管理人员是“专职的”管理人员,领取固定的“薪金”,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行政管理人员不是其管辖的企业所有者,只有其中的工作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的规则、纪律和办事程序;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
3、巴纳德的贡献
巴纳德认为组织是两人或更多人经过有意识的协调而形成的系统。他还把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这一理论为后来的“社会系统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行为管理理论
行为管理理论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以后发展为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理论。
(一)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
梅奥领导了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试验中后期的重要工作并将此试验分为四个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访谈和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在《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中总结了本次试验,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观点——人际关系学说,即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生产率主要取决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二)行为科学
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召开了一次跨学科的科学会议,会议给应用现代科学知识来研究人类行为这门综合性的学科定名为“行为科学”。从此,这门学科蓬勃发展,产生了一大批影响力很大的行为科学家及其理论,代表有马斯洛及其需要理论、麦克雷戈的XY理论等等。
(三)数量管理理论
数量管理理论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做出最优化和决策。其主要内容包括:一、运筹学:这是一种分析的、实验的和定量的方法,专门研究在既定的物质条件下,未达到一定目的,如何最经济、最有效地使用人、财、物等资源。二、系统分析:解决管理问题要从全局出发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制定正确的决策。三、决策科学化:决策要以充足的事实为依据,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对大量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遵循科学的程序,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而做出正确决策。
(四)系统管理理论
系统管理理论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其要点如下:组织是一个系统,是有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运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使管理人员不至于只重视某些与自己有关的特殊职能而忽视了大目标,也不至于忽视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权变管理理论
权变管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力图研究组织与环境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量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着重考察有关的环境变量与各种管理方式之间的关系。它强调管理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环境寻求相应的管理模式
(六)全面质量管理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西方的工商企业界和公共管理部门掀起了一场质量革命——全面质量管理。戴明和朱兰是质量管理之父。全面质量管理的本质是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它包括以下几个要点:关注顾客、注重持续改善、关注流程、精确测量和授权于员工。
(七) 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理论新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生了一些体现时代特征的管理理论,主要有学习型组织、精益思想、业务流程再造和核心能力理论等。(一)学习型组织。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学习型组织与传统型组织具有明显的不同。在对待变革的态度上,在对待新观点的态度上,在关于谁对创新负责上,在管理者的职责上,在组织的竞争优势上,在对组织的主要担心方面上都存在大量的不同。(二)精益思想。所谓精益思想,就是根据用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使要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用户的需要拉动产品生产,不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三)业务流程再造。所谓业务流程再造是指对经营流程彻底进行再思考和再设计,以便在业绩衡量标准上取得重大突破。再造中最关键部分是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经验的基础上确定它应该做什么,即确定它能做得最好的是什么。之后确定需要做的是最好是由本组织来做还是由其他组织来做。采取再造方法的结果是公司规模的缩小和外包业务的增多。(四)核心能力理论。核心理论是由20世纪80年底啊资源基础理论发展而来。所谓核心能力理论,是指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一项能力可以界定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其必须满足以下五个条件:1、不是单一技术或职能,而是一簇相关的技术和技能的整合;2、不是物理性资产;3、必须能创造顾客看中的关键价值;4、与对手相比,竞争上具有独特性;5、超越特定的产品或部门范畴从而为企业提供通向新市场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