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儿童少年心理卫生教学讲义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期癔病常由于情绪因素所诱发,可受家庭、 邻里或同学中类似表现者影响而发病。
三、童年期(学龄期)心理卫生问题
(四)顽固性不良习惯
指有些儿童在不良环境条件下,或精神及躯 体不适时出现的某些刻板的。不良的习惯性 动作或行为。其表现形式多样,但无特殊精 神异常。
表现:
1.习惯性抽动:
是指同一组随意肌肉快速、突然、频繁、 不自主无目的地抽动。如眨眼、耸肩、抽鼻 等,以头面部最为常见。频率随情绪紧张而 增加,注意分散时减轻,入睡时消失。
儿童少年心理卫生
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概述
一、心理卫生的概念 心理卫生(mental health)又称精
神卫生,是探讨人类如何来维持和保护心 理健康的原则和措施的一门学问。 健康定义 :“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虚弱, 而是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良 好状态”
心理卫生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指 一种心理上的健康状态,当人处于这种状 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契 合、和谐,并能极大地发挥自身的潜能; 另一是指对人的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而采 取的各种原则和措施。
常见的心理因素为突然惊吓或慢性焦虑; 常见的躯体因素为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 鼻炎及其它急性病。
2.吮吸手指和咬指甲:一般儿童生下数
月就有吮指现象,1-2岁时最为频繁,至学 龄期时基本消失,仅个别儿童仍遗留此习惯。 咬指甲多发生在4、5岁以后,6岁时达到高 峰,以后逐渐减少,个别的可持续至成年期。
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报道,发达国 家3~15岁儿童少年中发生持久、且影响 社会适应的心理卫生问题大约是 5%~ 15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报道也大致接近此 水平。
我国对国内22个城市4~16岁儿童青少年 行为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行为问题检 出率达12.97%。
(二)流行规律
心理卫生问题男孩多于女孩, 青春期多于童年期, 大城市多于小城镇,小城镇多于农村,工
三、童年期(学龄期)心理卫生问题
(情绪问题)
2.强迫行为 特点是重复出现缺乏现实意义的、不合理的观
念、意向或行为,常导致焦虑、自责和忧郁。
表现为强迫思维、强迫疑虑、强迫性穷思竭虑。 强迫计数、强迫洗涤、强迫性仪式动作等。
实质性的强迫症在童年期不多见,多属于一过 性行为表现,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消失。
健康与疾病之间并没有一条截然的分界 线。同时,健康本身也有不同的水平。
不论是讨论精神还是身体,我们最好把 健康或健全做一种理想。
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
WHO公认的有七条标准 1. 智力正常 2. 情绪稳定和愉快 3. 意志健全 4. 统一协调的行为 5. 人际关系的良好适应 6. 行为反应适应 7. 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点
业化地区多于非工业化地区。
二、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 发生的原因
1.发育原因 2.气质特点 3.家庭因素 4.学校因素 5.社会因素
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有两个重要特点
其一,这些表现往往与儿童正常心理社会发展 存在区别,但多数属于量变。
其二,这些表现可被看作是对待特殊状况的反 应。有些儿童可能在发展的某一阶段、某一方 面经历心理与行为上的困难,属于过渡性适应 不良或一过性表现,称为“心理社会发展失 调”。心理障碍(mental disorder),不属于 心理卫生问题。
3.遗尿:是指儿童5岁以后反复发生、不
适宜不自主的排尿,而又无明显的器质 性病因。本症在儿童中发病率约10%左 右,男孩多见,有些可持续至成年期。
4.口吃:俗称结巴,是较常见于2-5岁儿童
的一种表现为言语节律异常的语言障碍。此 症多见于男孩。
口吃若持续至10岁以后,多转为永久性口 吃。发生口吃有多种原因,如突然惊恐、心 理压力、模仿、歧视、强制性改变主利手 (左撇子)等。
儿童青少年常见 心理卫生问题
一、心理卫生问题的概述
心理卫生问题通常指主要发生于儿童青少年 时期的行为偏异,它不是某种特定精神疾病 的症状表现,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 或消失。故有学者把这类问题表现称做亚临 床症状,它在狭义上同于行为问题 (behavior problem)或问题行为。
(一)、源自文库行情况
因之一。 童年期产生情绪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较
突出的有学校学习压力过大、生活太紧张、父 母期望过高、师生和同学关系紧张、个性中的 消极特征较多等。
三、童年期(学龄期)心理卫生问题
(情绪问题)
表现 1.过度焦虑 :
是由于担心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 的威胁,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增加失 败感和内疚感,从而形成紧张不安并带有 恐惧的情绪状态。
三、童年期(学龄期)心理卫生问题
(二)品行问题 指以经常性说谎、偷窃、攻击行为、
逃学等为特征的行为问题。其特点是, 症状具有反复持续出现的倾向,这类儿 童具有学校生活适应困难状态,严重时 可发展为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
三、童年期(学龄期)心理卫生问题
(三)情绪问题 情绪问题往往是学龄期儿童行为异常的主要原
三、童年期(学龄期)心理卫
生问题
(-)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y,简称 LD)
也称学习困难,指不存在智力低下和视听 觉障碍,亦无环境和教育剥夺以及原发性情 绪障碍而出现阅读、书写、计算、拼写等特 殊性学习技能获得困难的一组综合征。
其检出率约占全体学龄儿童的5%~10%, 男童多于女童,小学低中年级高发,原因复 杂多样,障碍机制不详。
三、童年期(学龄期)心理卫生问题
(情绪问题)
3.恐惧
往往因某种情境的出现或参与某项活动时, 产生过分强烈的或持续 出现紧张、恐惧和 回避反应。
一定程度的恐惧感在儿童中是普遍存在的。 但这种恐惧感达到不可理喻的程度。
三、童年期(学龄期)心理卫生问题
(情绪问题)
4. 儿童癔病
多发生在少年期,女孩多见,许多患儿具有不 良的心理素质及家庭环境。
5.儿童多动综合征:是一种常见于儿 童的行为异常综合征
特征是智力正常的儿童,具有与年龄不相符 的注意力集中困难。
行为冲动和活动过度的特点,常表现为学习 困难、学习成绩低和社会适应力差。男多于 女,起病于学龄前后,患病率约3%-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