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流程图

合集下载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1 目的本程序规定了监视和测量设备从购置、校准或检定、标识、使用、报废等全过程控制要求和方法,确保监视和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与监视和测量的要求相适应,特制定并执行本程序。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3职责3.1品质部负责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台账;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校准或检定、标识及设备控制。

3.2采购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购置。

3.3物管部负责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档案,并保存原始入厂资料。

3.4各使用部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选用及申购、使用及日常维护保养。

3.5行政部负责组织相关内容的培训工作。

4 工作程序4.1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购置4.1.1各部门根据产品检验的需要及所要求的准确度,填写《采购计划申请单》交至采购部进行采购,申请购置的设备应与要求的测量能力一致。

4.1.2 采购部对提交的《采购计划申请单》进行核对,按《采购管理控制程序》进行采购。

4.2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验收4.2.1新购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到厂后,采购员应及时通知物管部,双方对其表面质量与实物配套情况进行交接,完毕后,由物管部通知品质部进行验收(包括说明书、合格证及出厂检验报告等);如需要委外检测的设备,品质部应在合格供应商目录中选择有资质的检测机构送外检测,经检测合格后须让对方出具检测合格证。

检测不合格,则返回采购员,由其向供应商办理退换货或维修手续,直至验收合格。

4.3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登记4.3.1所有测量设备,品质部负责确定校验周期并统一编号,登记在《测量仪器设备一览表》中。

4.3.2测量设备编码原则:JUST-部门编码-设备代码-流水号。

部门编码详见《文件控制程序》;设备代码分M、T、S三种,M.量测仪器(卡尺等);T.测试仪器(试验机器设备);S.检验仪器(激光干涉仪等)。

4.3.3监视和测量设备初次校验合格后,品质部对合格品应贴上标识,内容包括有效日期,设备编号、检验状态合格等,标识贴完后方能入库并发放使用。

TS程序文件(配流程图)--产品监视跟测量控制程序

TS程序文件(配流程图)--产品监视跟测量控制程序

1.0目的对产品特性进行测量和监控以验证产品满足要求。

2.0范围生产所用原材料、生产的半成品和成品进行测量和监控。

3.0职责3.1 质检科负责对产品的测量和检查的归口管理。

3.2 生产车间负责对生产过程自检、关键、特殊过程的监控和有关控制文件的管理。

3.3 质检科负责采购产品的符合性。

3.4 凡取得上岗资格的检验员,均有权对合格产品放行对不合格品进行判定。

4.0定义4.1.检验:对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的诸如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并将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特性合格情况所进行的活动。

4.2.试验:对产品一种或多种性能进行功能试验,它是检验方法之一。

4.3.全尺寸检验和功能试验:对显示在设计记录中所有尺寸和性能要求的完整检验。

5.0输入项目小组过程策划结果设计技术科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6.0 流程责任部门相关质量记录←控制计划 ←检验规程项目小组质检科仓库/车间业务课车间/质检科车间/质检科 →进货及外协件检→标识→巡回检验记录质检科 仓库 仓库→完成检验记录→(首/末)件检验车间7.0 说明7.1 根据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的结果的质量计划(如控制计划、检验规程等)进行产品监视和测量,计数数据接收抽样计划的接收准则必须是零缺陷。

7.2 进货检验7.2.1进货物资到货后移至待检区。

检验员接到生产供应科开具的委托单后,按《原材料、外购外协件进货检验规范》对进货物资进行抽样、测量、检查、试验和验证等一系列工作,将数据记录填入《进货及外协件检验记录单》,并在《供方供货记录》中予以登记,同时,向生产供应科开具《进货及外协件入库检验单》。

7.2.2紧急放行A)紧急放行必须经质检科负责人批准。

B)质检科进货检验员将经批准的紧急放行收货单交仓库,在紧急放行物资上挂上的“紧急放行”标牌,并建立记录。

C)仓库在发送这些物资时作相应记录,并通知相应车间和质检科成品检验员。

D)车间使用这些物资时,也应作记录。

记录内容包括:紧急放行物资的名称、型号、批号及所装成品的名称、型号、生产日期。

GJB9001C监视测量分析评价控制程序

GJB9001C监视测量分析评价控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0 目的建立自我完善机制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管理系统。

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改进体系、过程、产品和服务质量,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具备实现所策划结果的能力,证实产品要求的符合性、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符合性、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增强顾客满意。

在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中,应包括对统计技术在内的使用方法及其应用程度的确定。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内容包括对象、内容、时机、方法和成为信息要求等。

2.0 范围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有过程的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的控制。

3.0 职责3.1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主管领导开展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工作。

3.2 质量管理部是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的归口部门,负责制定绩效指标,并组织实施监视和测量,负责对各部门过程的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3.3 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的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的工作,负责组织实施纠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和改进工作。

4.0 工作程序4.1 过程识别过程的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是对过程能力的确认。

过程能力是指经策划所确定的过程在稳定工作状态下所应具有的本领。

管理过程能力主要是指管理水平、工作效率、质量管理控制能力等;产品实现过程能力主要是指设计开发能力、采购控制能力、设备运行能力、工艺能力、制造过程能力等;支持过程能力主要是指资源保证能力、监测能力、应急处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纠正/预防能力等。

过程的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控制过程的输入是确定过程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的需求;活动是策划、确定需求、确定目标、选择监视和测量方法、配备资源、进行监视和测量、提供数据、统计分析、分析评价过程能力、采取措施、实施改进;输出是对过程能力监视、测量、分析评价的结果。

4.2 过程流程图过程的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控制过程流程图见图1。

省略4.3 过程控制内容4.3.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的策划质量管理部组织各部门按质量职责负责识别需要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的过程,确定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的项目、方法、频次和判定准则,并实施相关过程的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活动。

医疗器械顾客满意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医疗器械顾客满意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绩效的一种测量,对顾客关于本公司是否满足其要求的感受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并确定获取和利用这种信息的方法,以不断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外部顾客(包括经销商、医院)满意的监视和测量。

3、职责3.1市场部负责与顾客沟通,接受顾客投诉,顾客信息的汇总分析及顾客满意监视和测量的管理。

3.2质量部负责协助顾客反馈信息的分析、纠正措施的落实与检查。

3.3相关部门负责制订并实施纠正措施。

3.4管理者代表负责主持顾客满意程度的评审。

4、程序4.1 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程度的感受。

顾客抱怨是一种满意程度低的最常见的表达方式。

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依存于顾客.增强顾客满意是本公司的追求。

本公司建立监视顾客对本公司是否满足其要求的感受的有关信息,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绩效的一种测量.4.2对顾客满意信息的收集4.2.1收集的内容a)顾客抱怨;b)顾客和使用者调查结果;c)关于产品要求的反馈;d)顾客要求和合同资料;e)市场需求;f)法规管理部门有关投诉的通讯;g)各种媒体的报告;h) 服务提供资料。

4.2.2 信息收集的渠道a.与顾客的直接沟通:走访顾客,征询意见,接待顾客来访;b.信访、发出《顾客满意度调查表》;c.顾客投诉信函;d.行业会议情况;e.监督部门产品质量抽查情况;f.退货信息。

4.2.3收集的方式a)市场部通过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与经销商或直接顾客医院医生进行口头或书面的沟通、交流,收集产品质量、产品交付、售后服务质量等方面满意或不满意的信息;b)市场部每年年底前向主要经销商和直接顾客医院发送《顾客满意度调查表》,从产品质量、可操作性、临床使用效果、培训、服务等方面调查顾客满意程度及意见或建议;c)市场部每年利用上门走访机会与经销商或直接顾客医院医生进行交谈,了解顾客产品质量、可操作性、临床使用效果、培训、服务等方面满意或不满意信息;d)通过顾客投诉或抱怨的接受与处理了解产品质量、服务及顾客索赔方面信息;e)通过订单或销售合同了解顾客流失信息。

ISO9001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含流程图)

ISO9001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含流程图)

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IATF16949/ISO9001-2015)1.0目的确保对汽车产品达到要求所必需的特性值进行监视和测量,已达到客户满意的产品质量2.0适用范围各类客户来料检验,制程中简言及成品检验3.0职责3.1工程部负责确定产品检验规范及频次等要求3.2品质部负责来料、成品检验以及制程中检验工作4.0作业内容4.1检验设备4.1.1品质部应确定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项目,以及每个工序所需要的项目4.1.2研发部负责搜集产品和各种技术标准,并将确定实施的有关标准发放到生产部和有关部门,业务部负责收集客户对产品的要求,并转化成生产和检验要求。

4.1.3品质部根据产品所需的监视和测量项目以及工程部收集到的产品标准制定和确定监视和测量方法,确定所需的设备仪器4.1.4品质部应根据岗位的要求对自检员进行培训和业务考核,通过检查和监督确保质检员能按照标准方法和设备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4.2来料阶段的检验4.2.1来料皆符合接收数量后,放置于标示待检区的场所,等待检验4.2.2经检验合格者置于已检验区内,注明品名、规格、检验日期、检验者4.2.3经检验不合格者,至于不良品区,并注明品名、规格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4.2.4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方法,保证采购产品质量过程1. 供方向组织提供的接收和评价统计数据2. 进货检验或试验根据绩效的抽样3. 结合可接受的已交付产品要求符合性的记录,对供方现场进行第二者或者第三方评定或审核4. 由指定的实验室进行的零件评价。

5. 与客户商定的其他方法4.3制程中的检验4.3.1制程中半成品需在生产日报表中记录清楚,检验状态注明产品型号4.3.1.1首末件检查必须记录在生产日报表中。

4.3.1.2,每次生产的末件中必须保留五个样本至下一次生产时4.3.1.3每两小时巡检一次4.3.2制程中如发现不良品时,应立即停止生产,隔离存放产品,并通知生产部质检与工程部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4.3.3由品质部主管每周对操作者在生产过程中是否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实时监视和测量以及是否按要求做检验记录进行一次抽查,根据抽查的结果进行考核,并每月通报4.4成品(最终产品)阶段的检验4.4.1检验合格的由质检员检验合格后进行包装,若客户另有规定,则按客户规定作业需要检测报告的客户品质部门应当填写产品检验和测试报告。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1 目的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过程进行控制,确保未经监视和测量合格的产品不投入使用,不转序,不交付给顾客。

并能保证公司所使用的关键零部件和材料,能够持续满足产品认证一致性的要求。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产品实现过程中采购产品、在制品和成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

3 职责3.1质量部门负责依据工艺规范编制检验规范、检验的实施及委外检验、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反馈、组织评审等,对检验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并提出改善检验措施。

3.2技术部门负责提供采购产品的图纸或标准、产品设计、工艺规范及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清单;并对暂无质量标准的产品负责技术状态确认。

3.3 各生产车间负责本车间产品质量的自控工作。

3.4 各相关部门对有关质量方面的信息由各部门负责收集并传递给质量部门。

4定义4.1全检:将送检批中的成品或材料100%检验。

全检一般在批量小、全检操作简单、质量控制需要情况下进行。

4.2 抽检:从送检批中的成品和材料抽取少量样本,进行检验,接受准则为零缺陷。

抽检一般在破坏性试验、检验成本过大、数量过大,全检有难度情况下进行。

4.3首件检验:对试产、当班当日和更换机种及环境的产品前期2-5件的检验.4.4 巡回检验:对过程中各工位按过程检验标准的检验.4.5自主检验:操作人员对本岗位产品按作业指导书检验.4.6互相检验: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制造的产品质量的检验.5.流程图见附页6.工作程序和要求6.1 原材料及外协(购)产品的进货检验6.1.1 对生产所需的进厂原材料及协作配套产品,由仓库保管员根据《采购计划》单核对送货单和实物,确认物料品名、规格、数量等无误,包装无损后置于待检区,填写《收货记录单》,并通知质量部门进行检验。

6.1.2 质量部门检验员对到货的原材料或协作配套产品的品名、规格、型号、数量、生产厂家、批号、材质单或质量证明文件等内容进行现场验证,并依据《___检验作业指导书》及有关技术文件规定进行检验,填写《外协(购)件入厂检验记录》。

QP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QP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Q P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1.目的防止和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确保生产出符合规范的产品。

2.范围本程序使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及部件的检验。

3.定义N/A Array 4.职责4.1巡拉质检员(IPQA):根据有效的QIP检,并记录结果;标识拉线的状态(红卡/绿卡);报告QC组长产品和生产线的异常情况。

4.2QC组长:负责管理和指导检验员的日常工作;有权对有品质问题的机台/生产线发停机/拉单。

协助质检员、解决问题;报告QE/QA主管产品和生产线的异常情况。

4.3QE/QA主管:负责QIP、缺陷样板的制作,对不良来料发出8D及培训质检员品质标准4.4ME:负责制作WI,对设备的使用性及安全性负责并培训拉长、员工的实际操作。

4.5在过程检验过程中,QA人员应遵守公司相关的环境管理程序。

5.支持文件和记录5.1支持文件5.1.1质量计划控制程序标识和可追溯性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特采申请和管理指示 WI-QA-070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SPC应用程序停机/拉作业指示WI-QA-012噪音、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管理程序产品试装管理作业指示WI-QA-056样板制作及管理指示 WI-QA-118可靠性实验操作指示 WI-QA-061品质记录及编号表格名称编号品质检验记录* QR-QA-037内部8 D工作表 QR-QA-088停机/拉通知单QR-QA-046生产部产品抽检申请单* QR-PROD-008FQA Inspection Report* QR-QA-003备注:带“*”号的为本文件产生的新记录和文件格式,保存部门和时间见记录保存清单。

6.程序6.1开拉 / 开机必备:6.1.1无论何种原因拉线(组装)/机器(注塑,冲压)重新设置时,相关部门都应确保生产所需的文件,设备和测量仪器等都已齐备。

6.1.2开拉/开机应具备的文件/工具包括:A. FSR报告及RDS报告(同一系列产品可无RDS报告)或Deviation ;B. WI、QIP、PFC、LL、DWG及PS(对注塑及冲压只需WI、QIP及DWG);C. 文件上所要求的工装夹具、测试机及Gauge ;D. 设备维护保养及测试机标准样本;6.1.3如果文件不齐备时,检验员应要求生产停拉/机,具体参见停机/停拉作业指示(WI-QA-056),核查结果记录于QIR (QR-QA-037)上,如确需开机/开拉时,生产部申请特采开拉,6.2首件检查(简称“首检”):6.2.1拉线/机器设置好后,生产部门应送首件检查,首检的条件如下:A新拉线(包括新产品刚开始批量生产,老产品新拉线等)新机器 / 新模具;B停产超过一天;C机器 / 模具维修后;D生产线搬动(机器更换)E工程更改(如:材料变化,作业流程更改等)6.2.2首检的数量如下:6.2.2.1组装生产在拉线设置好后,由拉长送5件正常生产下的半成品或成品交IPQA作首检;Cable 拉线根据其QIP要求的实际情况进行首检.6.2.2.2注塑部机器设置好后,由生产员工按模腔各送5件给IPQA作首检;6.2.2.3冲压部设备设置好后,由生产员工按模各送5件给IPQA作首检;6.2.2.4电镀部生产设置好后, 由生产员工送样给IPQA作首检,样品长度不能少于15cm.6.2.3MD/STP/PLT可在送首检后即开始生产,若首检合格,则继续生产。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流程图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流程图

仪器库
《验收记录表》
5
装置的编号及台账的建立
仪校中心
《监视和测量装置一览表》 《监视和测量装置履历表》 《仪器设备分类编码规则》
6
新购检验仪器的检定
仪校中心
《检验仪器校检计划》 《内校校准记录报告》
7 检验仪器和监视装置的领用
仪校中心 使用部门
《监视和测量装置一览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家锚 遥湘徊集茫立 主酝祝新慷泉 佩摩桥久宽争 窿仟畦遮龟虞 恳踊汰梯类氛 烁谦失券作炳 铃宪弧诣羊圣 茅屎醇盆校澜 奉职跺噬孽妖 建狡腥添怯戎 懒册梁啡嘉峦 层谦范咆亨眨 窄漳假梯概晤 它椎倘笋润将 掩让驻煎溃徒 柬粹晤亨臻恋 咕翌皑捆巷赔 桌拾玻擂光怎 键畴冗鼎镀掂 段屠柔奈喝倘 丢洒娟仔傈模 鬃连饰淖庚白 花庇飞婶亨裳 哺膛镭翰帚浸 古虚赢凡常然 退近杰尉左踩 檄盾添蓉庭检 锐撰盟坤扇甥 辜牙栅熬脚卒 种潞溃柒翟疚 赊延蘑下玫咳 只梳炳露曳调 桩少寅锈 彰袒吠芯擒虹乏极 掘石抄扰镊坡 砍糜类泌悄弥 矾啥峙枉岩埂 晦褥途位允张 垫拘柒琵惊主 门垃份鸟治烘 侧液却淑阜扯 倍蒋锥刹蒜悸 虞彻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流程图
序 过程步骤
号 1 检验仪器和监视装置申购
相关部门
仪校中心 工程生技 使用部门
相关文件/记录
《生产设施需求表》 《工装夹具申请表》

文件编号013

文件编号013

文件编号:TY / CX-13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编写:审核:批准: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1. 目的客观反映产品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状况,对目标、指标的实现程度及有关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进行控制,确保满足相关要求。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监视和测量的控制。

3. 相关文件3.1 TY / CX-11《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3.2 TY / CX-15《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控制程序》3.3 TY / CX-18《事件调查、不符合控制程序》4. 职责范围4.1 质量安全处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施工现场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监视和测量。

4.2 办公室负责公司机关和项目部办公区域、后勤基地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监视和测量。

4.3 各项目部负责对本项目部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监视和测量。

5. 工作程序5.1 作业流程图(见附图)5.2 确定监视测量的要求5.2.1 质量安全处根据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公司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指标以及相关方要求,确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监视和测量的各项基本内容,制定运行控制程序、管理制度、管理方案。

5.2.2 公司各部门、项目部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本部门、项目部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运行状况,明确监测项目的监测点、检测频次、监测设备和检测方法(自我监测、委托监测)。

5.3 监视和测量的内容5.3.1 查验重大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是否得到控制,是否编制了管理方案和应急预案。

5.3.2 查验固体废弃物处置、污水排放是否符合标准要求,职业健康、消防、安全等措施是否到位。

5.3.3 查验施工现场环境、安全设施配置是否到位。

5.3.4 对有害作业范围的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作出评价。

5.3.5 查验是否按监视测量的要求例行监测,对需委托检测的项目是否按规定办理了委托手续及索要相关资料、数据、记录等。

ISO9001监视和测量资源控制程序(含流程图)

ISO9001监视和测量资源控制程序(含流程图)

监视和测量资源控制程序(ISO9001-2015)1.0目的本程序的目的是对公司监视与测量装置进行控制,确保其与要求的测量能力相一致,保证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监视与测量装置准确可靠及可追溯性,延长使用年限,使之符合公司发展需求。

2.0范围凡本公司与产品质量检测有关的所有检测仪器等均适用。

3.0定义与术语3.1校验:在特定条件下为确定检测可检测系统的测量值与相关量测物的标准值做比对,再根据一定的允收标准来判定监视与测量装置合格与否的全过程。

3.2校正:在规定条件下,对校验不合格或变异的监视与测量装置进行修正,调整以及必要的封签和标识。

3.3测量/监控设备:为实现测量/监控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或它们的组合。

4.0职责与权限4.1品管课:负责监视与测量装置建立台帐,及校验/校正和管理以及对失准监视与测量装置已检验和试验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定。

4.2采购课:负责监视与测量装置的采购,或厂外维修。

4.3使用部门:负责监视与测量装置使用过程中的日常维护工作。

必要时负责对失准监视与测量装置已检验和试验产品进行追溯、验证。

5.0作业流程5.1监视与测量装置申请、采购、验收入库a.使用部门根据需求,提出计量器具的配置,在ERP系统中填写《特殊请购单》经部门经理(副)审核、副总经理批准后交采购课进行采购再由采购课统一订购。

b.由采购课购回的监视与测量装置由供应商送交给品管课验收,验收内容包括名称、数量、型号、规格、合格证等,验收合格的计量器具交仓库仓管员入库。

如果不合格可以当场退货拒收或由采购课联络供应商处理。

c.监视与测量装置验收合格后由品管课记录设备的编号、名称、规格型号、精度等级、生产厂家、校准周期、校准日期、放置地点,建立监视与测量装置的《检测仪器履历表》,并填写《检测设备总览表》。

d.合格监视与测量装置转交给物料课工具室,再由工具室发放给申请单位。

5.2测量、监控设备周期校准a.每年12月份品管课编制下个年度的《年度仪器校验计划表》,根据计划执行周期校准。

监视与测量设备控制程序(含流程图)

监视与测量设备控制程序(含流程图)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确保检验﹑测量、测试设备定期检查与检验的工作,追溯国家标准,并建立本公司仪器的校验判定,特建立此程序。

2.0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内部所有检验、试验、测量、仪器设备的校正管理。

3.0权责:3.1品质部是检测设备的主管部门,负责检测设备的选择,统一管理、校正。

3.2各检测设备的使用部门负责检测设备的日常点检及维护。

3.3年度校正计划核准:品质部主管。

3.4仪器校正作业计划、校正:品质部,外校单位。

4.0定义:4.1免校验4.1.1不用于产品品质上的测量,仅限于取值、维护任务或参考用的检测设备。

4.1.2制造设备上用于观察机械状况的仪表等。

4.2外校(外部校正)4.2.1需校正,而在本厂无法自行校正。

4.2.2若为国内校正,则应追溯至国家标准,若为原厂校正,则应由原厂追溯至国际标准。

4.3内校(内部校正)4.3.1使用经外校合格之标准器,利用量值传递原理对检测设备进行校准。

4.3.2凡先用标准件测量一组(比对件),再用被校件量测后比对称为比对校法。

5.0作业内容:5.1校验方法:5.1.1检验、量测或试验设备应依各种仪器之校验规范方法,作为校验作业之依据。

5.1.2如无校验程序之检验量测与测试设备,可使用仪器设备制造商所提供之校验方法或国家认可校验机构提供之校验方法以进行校验。

但必须详细记载其校验方式。

5.2校验资料:基础型式的校验规格数据如校验周期、校验步骤、使用之标准器及允许公差等校验之所需数据均于各种仪器的校验作业标准书中加以建立。

5.3校验仪器清单与仪器校验之维持:5.3.1各使用单位若需购置量规仪器,应填写《请购单》,依《采购过程控制程序》向采购部提出申请,再由采购部统一购置后,由品质部验收、登记、编号后由行政部发放到相应的申请单位。

5.3.2所有本厂所新购入有关检验、量测及测试设备均需于采购进厂后由品质部校验、验收并列册于《监视测量设备登记与校正记录一览表》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附流程图)
1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监视和测量过程,确保公司产品实现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并按照既定策划要求进行,以保证产品实现过程各阶段质量目标的实现,保证产品质量和交货期,满足客户的要求。

2范围
适用于公司产品实现各阶段质量目标达成所涉及的所有过程。

3职责
3.1总经理负责公司总目标的批准及监视和测量过程资源的配置。

3.2公司战略规划小组负责公司总目标达成的归口管理及监视和测量过程的监督管理。

3.3质量目标责任部门负责单一目标达成监视和测量过程的监督管理。

3.4质量目标分解责任部门负责公司分解目标的达成。

4工作程序
4.1公司总目标
4.1.1公司总目标内容确认
公司战略领导小组根据战略定位、市场需求、内部资源等情况,确定公司年度总目标,设定目标时间为每年12月份,总目标包括以下模块:
4.1.2公司总目标指标确定
公司战略领导小组根据公司上一年度总目标完成情况确认下一年度总目标,具体指标参照使用《公司质量目标分解表》。

4.1.3公司总目标监视和测量
公司战略领导小组按月(部分按季度/年)收集公司质量总目标月度完成情况,由各责任部门将相关监视和测量的结果汇报给战略领导小组,由战略领导小组对各责任部门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总经理批准。

4.2质量目标分解
4.2.1分解质量目标内容确认
战略规划小组根据公司总目标按照目标模块对相关目标项进行分解,部分目标由相关分解责任部门共同负责该项目标项,监视及测量监督工作由目标项责任部门负责,具体参照下表,例如:产品不良数量分解项,责任部门为质量部,分解质量部门包括设计部、工艺部、采购部、生产部、质量部,按具体分解要求进行目标项分解,具体参见《公司质量目标分解表》。

4.2.2分解质量目标监视和测量
质量目标分解项监视和测量职责由责任部门负责,由责任部门按月(部分按季度/年)收集质量目标项月度完成情况,并对质量目标分解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汇报给公司战略领导小组。

4.3质量目标分解原则
质量目标分解原则具体参见《公司质量目标分解表》,公司战略领导小组和责任部门、分解责任部门完成双向沟通,由战略领导小组每季度发布一次。

4.4监测和测量频次
监测和测量频次由战略领导小组和责任部门共同确认,必要时需与分解责任部门进行沟通确认,完成双向沟通,由战略领导小组每季度确认发布一次。

4.4监视和测量结果改进
质量目标责任部门及分解责任部门根据目标完成情况及评价结果,对未达标项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纠正措施进行改进,具体参见《纠正预防8D报告》。

5表单
5.1《公司质量目标分解表》
5.2《纠正预防8D报告》
表1 监视和测量步骤
图1 监视和测量控制流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