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暴力美学的视觉语言符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中暴力美学的视觉语言符号

一、何为暴力美学

“暴力美学”最初发源于美国,在中国香港走向成熟,如今依然成为文学、电影、绘画,甚至游戏、动画、广告等津津乐道的内容之一。而谈起暴力美学,不得不提的就是暴力电影。虽然暴力美学这一提法的出现最多不过二十年,但是“暴力电影”至少可以追溯到早期的西部片,如《火车大劫案》、《一个国家的诞生》就展示了将抢劫者直接从行驶的火车上丢下、当众斩首等血淋淋的暴力场面,1960年英国着名导演希区柯克在影片《惊魂记》中把杀人方式上升到了一种极度仪式化的层面,90年代的香港,吴宇森的《英雄本色》、《喋血双雄》等影片将电影中的暴力推到美学的高度。从此,暴力电影自成一派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暴力”和“美学”乍一看似乎属于毫不相干的两个词。但“从美学本身来讲,没有素材不可以表现为美。丑与恶的东西,如果可以以人文价值系统进行观照,进而进行社会化改造,是可以转换成美的。”这就如同审丑同样包含在审美的趣味中一样。如此看来,用暴力来表现美便合情合理了,只不过在暴力成为美之前,必然要创作者进行艺术加工,最终才能体现自身的审美价值。

美国独立电影导演昆汀·塔伦蒂诺是暴力美学的大师,其作品风格突出,个性鲜明。暴力美学作为昆汀电影的艺术标志,在他多部电影中反复运用。昆汀的电影娱乐性强,刺激感官,再加上他设计的对白和剪辑,将暴力美学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二、昆汀电影中视觉语言符号的暴力美学表现手法

在影视作品中,要达到美化暴力的目的,需避免造成电影质量和美学追求下降,这就要求影片中表现暴力元素的视觉语言符号要运用得恰大好处,其表现手法至关重要。以下将从人物造型、动作、色彩三个方面,列举具体的表现手法,探讨昆汀电影中暴力美学视觉语言符号的表现形式。

(一)人物造型

在影视作品中,从人物的造本文由论文联盟:s://收集整理型往往可以看出他的性格或者职业。在暴力类电影中,主要人物的造型非常强调突出人物的个人特点。比如在《杀死比尔》中,外号“加州山蛇”的独眼美女杀手要去暗杀躺在病床上的新娘时,特地在更衣室换上了护士服,特别还戴上一个带着医疗标志的独眼罩,用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体现杀人的仪式感,表现这位女杀手将杀人

当作是一场游戏,突出她冷酷的性格特点。

再比如《杀死比尔》中乌玛·瑟曼那身黑纹黄色连身装,不仅仅表达的是导演昆汀对功夫巨星李小龙的敬意,还表现了女主角和李小龙一样坚韧顽强的精神。

(二)动作场面

视觉语言符号如何最大程度地冲击观众,是导演们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如何将艺术性和商业性完美结合的主题。既要有暴力元素造成视觉冲击,还要美化暴力,最好入手的方面就是使用夸张的动作场面美化暴力吸引观众。随着观众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制作者在考虑剧情之外,还要精心设计动作场面来博得观众的眼球。

昆汀擅长非线性叙事,难忘的对白和血腥的场面。他更多地表现暴力的过程,刺激观众的神经,商业气息非常浓郁。比如在《杀死比尔》中复仇新娘在日本饭店里大开杀戒,孤身一人与百人群战,导演多以中近景来表现暴力的过程,鲜血四溅,形成了一种混乱激烈的暴力场面。而最后暴力的结果,导演只用了一个大全景的镜头——满地的尸体来表现。这是一种逻辑上顺理成章的暴力结果,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处理相对简单。

(三)色彩渲染

在暴力类电影中对暴力的渲染上,色彩是很重要的元素。色彩不仅是暴力场景中最基础的构图元素,更重要的是它在某种程度上直接确立了影片的基调和对暴力的深层意思上的剖析,阐释导演个人主观上对暴力的理解和感悟。

昆汀作品中的暴力,是一种典型的美国式暴力,不带一丝隐晦地展现出暴力的过程,这样就必须注重视觉效果上的刺激。所以昆汀的影片色彩非常鲜艳,画面感很强,使画面产生强烈的视觉刺激。高饱和度的黄色和红色在他的每部电影都有着重强调。在《杀死比尔》中,打斗场面的处理非常华丽:昆汀不仅使得整个画面的色彩强,高饱和度的色彩也使画面看起来比较杂乱;同时导演还特意渲染地板上鲜血四溅的效果,增加了情绪的紧张感和暴力的气氛。比如影片中阿莲小时候为父母复仇,其中数个描绘人被利刀刺中的镜头中,无一不是鲜血如喷泉般飞溅,整个画面都被血红色所包裹,但却极少让人产生生理上上的反感。异常饱满的黄色、橙色、深蓝色,冲淡了红色对人眼引起的刺激,让观众在这一段场景过去之后,还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

另外,昆汀常使用冷暖色调对比来制造视觉冲击。拍摄者和被拍摄主体和背景环境处理成不同的冷暖色调,由此突出主体。在暴力影像中利用冷暖色调的对比可以使得暴力场面的血腥感更加醒目,加强暴力美学视觉语言给观众带来的震撼效果。比如在《杀死比尔》最后新娘和阿莲的决斗,导演安排的是这样的

场景:白色的雪地、阿莲白色的和服、新娘黄色的运动服,在大片的亮眼的白色的映衬下,女主角黄色的运动服,以及最后阿莲最后倒地喷流而出的红色的鲜血就显得十分醒目甚至刺眼。这场动作场面中飞雪和飞血、宁静的庭院和残酷的杀戮的对比,展现了暴力之美。

三、对昆汀电影中的暴力美学的审视

不同的文化、不同背景的人对暴力和美的认知是不同的;同样不同文化、风格的导演对暴力美的认知和表现也是不同的,这就导致了不同风格的视觉语言符号的产生。

不同于北野武残酷静态的暴力美学和吴宇森浪漫诗意的暴力美学,昆汀的电影体现的是娱乐化的暴力美学。娱乐化的暴力表现在看似玩世不恭却又显得一本正经地调侃对待暴力的发生。拒绝道德批判、摒弃社会成见,在对生命和死亡的极端藐视中消解了暴力本身所具有的道德严肃性,使观众在观看暴力之时清醒地意识到:我就是在娱乐。

比如《低俗小说》将电影的定义彻底还原为娱乐,彻底的将暴力游戏化风格化。其中暴力的玩笑话随处可见:朱斯杀人前的那段《圣经》念词,也许只是杀手奇怪的习惯,可却无意间颠覆了《圣经》;朱尔斯在杀人之前抢对方的早餐吃,并顺便讨论一下哪家的汉堡好吃;被拳击手扫射突然死掉的文森特等等。

综上所述,暴力美学用很夸张的手法展示一种攻击性的力量,同时暴力经过形式化、社会化的改造,软化了暴力行为的攻击性。暴力美学正是通过不同视觉语言符号得以呈现、淡化了传统意义上的道德教化和社会责任,获得了能被人们所接受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