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服饰盔甲
骑士护具及武器简介
![骑士护具及武器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327df0a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0.png)
骑士护具及武器简介骑士护具及武器简介中世纪,骑士作战时用于保护身体的铁甲叫甲胄(bodyarmor)整套的铁甲称为全身甲胄(asuitofarmor)甲和胄一套称为全副盔甲(panoply)还有链甲(chainarmor)和板金甲(platearmor).一套盔甲由护盖身体(protectiveclothing)和护盖头部(headgear)的器物所组成它们通常用铁片和厚的鞣皮制造.14世纪以前,一般使用由链和铁板所组成的护甲,有链甲式的护甲和简单铁制的胄组成.15世纪以后,所用的甲胄大多由薄的金属板制成,精致的甚至看不到接合处,且常有装饰性的镶嵌(decorativeinlay),这种甲胄由于相当重,所以一般是骑士在战马上作战时才使用.armor——甲胄胄/头盔(helmet):盔顶羽毛[装饰用](plume/comb)胄体[护盖头部用](skull)面甲[活动性护面](visor)窥孔(oculariumsight)半面甲[护颚](beaver/chinpiece)甲:肩甲[护盖手臂上部](pauldron)颈甲[护喉](gorget)[护颈](standard/neckguard) 档茅甲[右臂腋下处](rondel/lanceguard)上臂甲[戴在手臂,可脱卸](rerebrace)甲布[戴在链甲的铺布](mailgusset)护肘(couter/elbowcup)护腰(loinguard/tace)腿甲[保护腿的上部](tasset)股囊[保护股间](codpiece)护腿(cuish)膝罩(poleyn/kneecap)护踁(greave/jamb)铁鞋[用链或薄金属制成](solleret)甲背面:甲背(backplate)护腰臂甲(vambrace)链甲[腰间连接处](chainmail)铁手套(gauntlet)护膝(fanplates)胸甲[护胸](breastplate)剑(sword):剑或是短剑,平时放在剑内(sheath/sscabbard)其剑身进入柄的部分称为"刀根儿"(tang).西洋剑以切断为主要目的,而军队用厚刃的刺刀,(saber)则以攻击为主.剑——剑柄(hilt)护手罩[保护拳头的护手](basket)剑身(blade)血沟(fullergroove/bloodgroove)假边[无利刃的一边](falseedge)剑(刀)面[刀背到刀刃间的部分](face)剑端(point)刃端[最锋利部分](trubedge)西洋剑柄金属卡纽[防止剑从剑柄脱落,而将其扣住的扣子](buttoncapstan)柄头[剑柄前端的圆球](pommel)握柄[手握的部分](grip)护指(breachknucklebow)上部柄环[柄的金属卡环](uppergripring)下部柄环(lowergripring)十字型护手/锷叉[与剑身呈十字架型的横杆状护手](quillon/crossguard/crosspiece)下部护手(counterguard/lowerguard/handcup)剑鞘卡榫[剑刃与剑柄间的部分](ricasso)盾(shield)是抵挡敌人攻击的武器,同时也可以阻挡刀剑,箭的穿入.因此,它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盾的种类很多,有的直径只有从手腕到手肘,那是装在手臂的圆形小盾(buckler);有的用皮环(enarme)或者宽的皮带(strap)当作把手(handle)斜挂在身体上,那是可以活动的盾(target).此外,还有野战或攻城时,为了护身和抵挡敌人攻击的大盾(pavise),这种大盾的上缘刻有一些大沟(bouche)在射矛时,有支撑矛的前端的作用.另外,如果矛刃(spearblade)和矛尖(spearhead)的基部有一对沟型的突出物(lobe)这种矛状武器,称为(partisan).盾——防御武器(shield)盾缘[盾的上缘所配置的带状细边](orle)盾心[盾中心圆环突出的部分,其内部是手抓的把手部分](boss/umbo)把手(grip/antia)肋[盾内部强化盾牌的骨架](rib)打击武器(strikingweapons)战斧(ax[e])斧眼/柄孔(eye)楔口[避免插入柄孔的柄脱落,即插楔子用的裂口](leadingedge)斧头部[战斧刀刃的全部](head)斧首(poll)斧耳[战斧头部的两侧](ear)斧面(face)斧刃部(blade)把手(handle/haft/helve)柄尾(butt)战棍(mace)棍头部(head)突缘[棍头部突出的尖头攻击部分](flange/spike)棍柄部(handle)把手(hilt)棒状武器(polearms)戟[14世纪骑士使用之兼有斧,矛,钩等性质的武器](halberd) 戟尖(spike)铁嘴(beak)刀刃(blade)柄部(shaft/staff)隆起护手[保护拳头的隆起部分](sweling)长矛(lance)矛尖(pike/head)倒钩(barb)矛旗(pennon)柄部(shaft/staff)柄尾(butt)弓和箭(bowandarrow)中世纪的弓箭手(bowman),常携带能射长箭(shaft/arrow)的长弓(longbow)或能射短箭(bolt/quarrel)的十字弓(crossbow)来作战.他们将箭放在箭筒里,背着箭筒(quiver)到处跑.长弓以英国制造的最优秀,其长度约两公尺,而箭长也有90公分左右,因此,射出后,既远且强.十字弓是用木材或钢铁并附带卷弦或瞄准器的装置制造成的.其箭轴有螺丝翼,射出后,能旋转的飞出去,同时保持正确平稳的箭道,因此,杀伤力很强,比一般弓箭的命中率高得多.然而,使用这种弓箭比较费时,又不方便.十字形的弓,另外也有石弓勁弓(arbalest/arbalist)等武器,这类武器以十字弓为主体,可发射石头,铁球等.弓(bow)弓端[弓的两侧末端处](tip)弓舎[接弓的两端,弦的部分](nock)弦环[弦两端成环形的部分](loop)弓桥[连接弦的桥状隆起物](bridge)上边[弓握部靠近弓端的部分](upperlimb)退回部[箭射出后,弓弹回原处的部分](bowback) 弦[挂弦处以外的部分](bowstring)挂弦处[接弓舎的部分](nockingpoint)保护部[弦的保护部分](serving)弓背(back)弓面(face)弓腹[弓的鼓出部分](bowbelly)凹部[接箭的地方](dip)把手/握部(shaft/girp)下边[弓的握部以下部分](lowerlimb)上弯部[弓的尾端向上弯的部分](recurve)箭(arrow)矢舎[接弦的部分](nock)矢羽[前末端的羽毛](fletching)[箭柄基部](shaftment/butt)[箭柄/箭轴](shaft/body)[箭头基部](head/pile)箭头(tip/point)十字弓(crossbow)弓托(stock)瞄准部(sight)扳机(trigger)罩板[发射的装置](lockplate)旋转螺丝[转动发射的弹簧](revolvingnut) 弦(bowstring)弓(bow)/铁弓(bowiron)箭沟(groove)楔形护罩[弓的正中央,嵌在弓托的楔形部分](guards/wedges) 踏环[接弦时,脚趾伸入踏下的部分](stirrup)。
古代欧洲盔甲资料讲解
![古代欧洲盔甲资料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99986fa6856a561253d36f0a.png)
古代欧洲盔甲古代欧洲的服饰和当时不断变暖的欧洲气候有很大的关系,早期的欧洲服饰很厚可以抵御严寒,后来他们的衣服不断的变薄。
从罗马时期的服饰就可以看的很明显了。
另外法兰克人和维京人的服饰,他们服装的用途也越来越多,甚至可以区别职业了。
东罗马帝国时期的服饰越来越重视艺术性,和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服饰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
这也说明了欧洲的社会生产力不断的进步。
古代亚述武士古波斯战士和贵族以色列士兵和国王古希腊战士和将军注意其手上的科林斯头盔,我认为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带遮面甲的头盔,不过与科林斯柱式一样都不是科林斯人发明的。
古罗马士兵左边穿鱼鳞甲,右边则是著名的环甲。
个人认为环甲是鱼鳞甲向整体甲过渡的产物,环甲实际上可以看成把鱼鳞甲的甲叶放大后形成的,其环行甲片的布置方式也是层层覆盖的。
古罗马旗手(左边披熊皮者)和将军拜占庭士兵和皇宫大臣5——10世纪的拜占庭士兵5——10世纪加洛林王朝士兵11世纪诺曼入侵时代的骑士和士兵请注意骑士脚上没有马刺,这是为了便于下马作战。
12世纪的诺曼骑士主要装备锁子甲下面三张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中世纪三大骑士团,都是12——13世纪(即十字军初期和蒙古入侵时代)的骑士。
医院骑士团的修士和骑士此时的铠甲仍以锁甲为主,但头盔改进为水桶盔。
条顿骑士圣殿骑士13世纪骑士、王子和神父(从左到右)骑士下巴上的那个好像是护鼻,应该可以翻上来扣主额头上的小钉,这张画得不是很清楚。
13世纪德国骑士1370年一位有名的德国骑士(我也不认识),右边是两个士兵14世纪的德国骑士,最右边的是德皇可以看出14世纪盔甲已经具有全身甲的雏型了:完整的护臂、护腿、胸甲(被外套遮住了)和带面罩的头盔(这几张反映的都是水桶盔和普通尖盔,没有戴猪头面甲的)15世纪德国骑士16世纪德国步兵(冬装)猎装的骑士(14世纪)14世纪的骑士14世纪英国骑士14世纪后期的意大利骑士左边是威尼斯骑士(1380年),右边是那布勒斯骑士,中间的是侍从。
中世纪男子贵族服饰种类
![中世纪男子贵族服饰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be1ff2ef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15.png)
中世纪男子贵族服饰种类嘿,咱今儿个就来聊聊中世纪男子贵族服饰那些事儿!中世纪的贵族们啊,那在穿着上可真是讲究得很呢!先来说说那长袍,长长的拖在地上,就像一条华丽的彩带,颜色那叫一个鲜艳夺目,红的、绿的、蓝的,啥色儿都有。
这长袍可不仅仅是好看,它还代表着身份和地位呢!你想想,要是一个平民敢穿这样的长袍走在街上,那还不得被人笑话死。
还有那披风,哇,那可真是威风凛凛啊!就像是英雄出征时的战衣,随风飘动的时候,别提多帅气了。
而且披风的材质也是非常讲究的,什么丝绸啊、羊毛啊,都是上等的好料。
再看看那帽子,各种各样的款式,有的高高的,有的圆圆的,就像是一个个艺术品。
贵族们戴着这些帽子,走在大街上,那回头率绝对是百分之百啊!这帽子可不只是为了好看,它也是有实际用途的,冬天能保暖,夏天能遮阳。
衣服上的装饰那也是多了去了,什么宝石啊、珍珠啊、金线啊,都被缝在了衣服上。
这些装饰可不仅仅是为了好看,它们更是财富的象征啊!一件衣服上要是没有点值钱的装饰,那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贵族。
还有那鞋子,尖尖的头,高高的跟,走起来路来“哒哒”响,可有意思了。
这鞋子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穿的,只有贵族才有资格穿这样的鞋子。
你说中世纪的贵族们咋就这么会打扮呢?他们穿着这些华丽的服饰,参加各种宴会、舞会,那场面,真是让人羡慕啊!咱要是能穿越回去,也穿上这么一身华丽的衣服,那该有多好啊!不过咱也就是想想罢了,毕竟那是在中世纪,离咱现在可远着呢!但咱可以通过了解这些服饰,来感受一下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啊!中世纪男子贵族服饰,就是那个时代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它们不仅仅是衣服,更是历史和文化的见证。
它们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繁华和奢侈,也让我们对过去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想象。
你难道不想多了解一些关于它们的故事吗?。
中国古代盔甲发展史
![中国古代盔甲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0551781d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e5.png)
中国古代盔甲发展史公元前4000年初,西亚部分地区率先将人类带入青铜时代,随后印度约在公元前3000年进入青铜朝代、中国在公元前2100年的夏代也进入了青铜朝代。
铜作为人们最早利用的金属,也被广泛用于战争。
由于兵器攻击能力的发展,增强作战者的防护能力也被人们重视起来。
盔甲是冷兵器时代头部和躯干各部分防护装备的统称。
名称种类繁多,但基本上分为头盔,甲身,甲裙,甲袖,脸甲,颈甲,胸甲,手甲等。
较早的金属盔甲出现于亚洲的中国和印度,西周时期就出现了青铜铸造的防护装具。
从出土文物中已经可以证实西周使气已有铜铠甲。
春秋初期虽然青铜防护兵器得到了改进,但当中华民族掌握了炼铁的技术,尤其是春秋晚期发明了生铁技术后,铁兵器逐渐用于实战,同时开始用铁制造铠甲,由于铁铠甲的防护能力超过了铜铠甲,在十分频繁的战争中铁铠得到了普遍应用。
但最早大量使用铁盔甲的是中东的亚述人(亚述比中国早500年进入铁器时代)。
金属盔甲的制造难度很大,价格也非常昂贵,在宋代,一套纯铁盔甲往往要100名工匠花300个工作日才能完成。
在封建时代战乱不断的亚洲国家和中世纪的欧洲盔甲倍受重视。
中国古代的铠甲由于大量使用麻、棉和各种皮革等材料制造、容易腐烂、不易保存,能够完整保存至今的很少,大部分只能根据史籍和出土的文物文献来推测研究。
而欧洲铠甲因为本身材料大量使用金属的特点,易于保存,还因为有很多盔甲都是家族世代保存的,所以流传下来很多。
我国古代的盔甲并不轻。
在宋代,欧洲锁子甲的重量不过15公斤,15世纪时的哥特式全身甲也只有20公斤。
虽然17世纪最重的盔甲达到了42公斤,但普通的重型四分之三甲也只是在20-30公斤的范围内。
以重量而言,中国宋代的步人甲(步兵铠甲)是中国历史上最重的铠甲,根据《武经总要》记载,北宋步人甲由铁质甲叶用皮条或甲钉连缀而成,属于典型的札甲。
其防护范围包括全身,以防护范围而言,是最接近欧洲重甲的中国铠甲,但是宋代步兵铠甲也没达到欧洲重甲那种密不透风般的防护程度。
英国中世纪服装
![英国中世纪服装](https://img.taocdn.com/s3/m/c9a49f7127284b73f242509f.png)
英国中世纪服装 英国中世纪服装
(约395年—1500年)
中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中世纪(约395年—1500年),是欧 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 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计算, 直到文艺复兴之后.也称“中古 时代”。
中世纪的服装对今仍有影响
• 穿上以中世纪元素为主设计服装的模特
婚纱照 古典,独特 不错的选择呦!
•
M
W
M
W
M
• 10 世纪英国男子的紧身衣,上半贴身合体,下半 是长至膝部的衣裙,宽松而舒展。紧身衣为套头 式。外披一件斗篷,并用一个大饰针别在胸前。 这时女式服装宽大,衣袖肥而长,头发蒙在披巾 里边,身体被斗篷蒙起来。她们的内衣很长,直 拖到地面,外衣到膝盖。圆口衣袖,衣服装饰华 丽,很受拜占庭的影响。她们的头发用一块面纱 蒙起,其端点重于背后直拖至地面。至12 世纪宽 松的衣服变得瘦窄,使身体曲线得以突出。
• 头巾,拖地长裙,袖子变窄了些。 • 劳动人民,合体的衣衣哦!!
• 中世纪盛期(12-13世纪) 我们对中世纪的大多数印象来自 于这个时期,他们的服装是不是 就是我们脑海中的中世纪呢?
日尔曼式长袍是贵族阶层的服 装,侍从为国王持剑以表示权威 贵族及上层人士上衣外披一件长 方形或圆形斗篷,斗篷固定于 一肩,或系于胸前 冬天穿水獭皮或貂皮上衣,外面 披一件斗篷。贵族腰间有宽大饰带, 用以束紧衣服和佩戴宝剑,
平民不准佩剑;衣料以麻布, 毛织物为主。 • 服装的等级差别主要表现在衣 服质地和产地不同,贵族穿细 麻布,穿意大利产的羊毛斗篷, 冬天有貂皮等贵重毛皮;平民 只穿粗麻、粗毛织物。
中国古代盔甲与盾牌
![中国古代盔甲与盾牌](https://img.taocdn.com/s3/m/21df1e37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c.png)
中国古代盔甲与盾牌春秋战国之交,皮甲胄的发展达到鼎盛,影响深远的札甲成为非常成熟的甲式。
札甲由表面涂漆的皮片编缀而成,身甲甲片为大块长方形,袖甲甲片较小,从下到上层层反压,以便臂部活动。
到了秦代,札甲的长方形甲片已经日趋细小,从而更贴身和灵活,同时编缀技术也出现了阴线和阳线的区分。
阴线和阳线并非术语,只是就表面特征而言。
阳线在东周札甲的胸部以下和袖部已经使用,适用于臂、腰之类需要活动的部位,特征是甲片间有一段段较长的纵向绳段。
阴线则是随着札甲胸背部制作的更为精细出现的,特征是甲片表面只露出几个极短的绳段,甲片间上下左右完全固定,适用于胸、背之类不需活动的部位。
至此,甲片叠压、阴线和阳线的规范就基本形成了,此后中国甲会沿着这条路发展下去。
进入炼钢业蓬蓬勃勃的西汉,铁甲胄逐渐取代了皮甲胄的往日地位,同时铁甲分化为精致的鱼鳞甲和普通札甲。
鱼鳞甲是札甲登峰造极的结果,整套甲所用甲片可超过2200片,甲片叠压密似鱼鳞,考虑到当时的炼钢水平,毫无疑问只有显赫之人才能穿用。
实际上,西汉鱼鳞甲即使与后世铁甲比较,也堪称精品了,因为在都懂炼钢的前提下,铁甲质量高低的决定力量只在于人工。
鱼鳞甲历代从未普及过,或粗些或细些的札甲一直是士卒抵御冷兵器的标准甲。
魏晋南北朝是甲式发展的重要过渡,接踵出现的筒袖铠、两当铠、明光铠,在汉与隋唐仿佛毫不相干的甲式间补充了舒缓的乐章。
战乱的激励令铁甲质量有了近乎神奇的提高,传说诸葛亮筒袖铠竟能抵御拉力近670公斤的强弩射击,真不知何人能开动此弩,既无人能开又何必指标定这麽高。
传说可以商榷,但其中至少体现了当时对铁甲质量的重视。
骑战鼎盛的南北朝,箭与骑兵甲在彼此赶超,作为箭之人质的战马也不得不披上了沉重的具装铠,从而导致了中国重骑兵先于欧洲900年诞生。
春秋战国之交战车马装备的皮甲胄也许可算最早的马甲胄,但直到东汉末年马甲胄的设计也尚未齐备,只有具装铠才称得上完整的马甲胄。
如果说具装铠还有华而不实的内容,也许就是马臀上高昂的寄生了,它似乎只适宜在出征或凯旋时显示一下人马的昂扬斗志。
中国古代盔甲种类
![中国古代盔甲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1c75f55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2f.png)
中国古代盔甲种类中国古代盔甲是古代军事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来保护士兵在战斗中的头部和躯干。
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和战争需求,中国古代盔甲的种类多样,下面将就中国古代盔甲的种类进行介绍。
1. 早期盔甲早期盔甲主要采用青铜材料制成,形制简单粗犷。
最早的盔甲是青铜胸甲,也称为铠甲,由多块铜片连结而成。
早期的盔甲多为单块与铠甲类似的金属制作,仅固定在胸前。
随着战争的发展,中国古代盔甲逐渐改进,加入贴身布料以提高舒适度,并加入护颈、肩膀和臂部等部位。
2. 宋代盔甲宋代盔甲相比较早期盔甲更加精致,通过改良与创新设计,提供更好的防护效果。
宋代盔甲主要由铁质材料制成,包括颈甲、胸甲、风帽和护臂等部分。
盔甲上沿都有一个檐,用来防止敌方武器的刺击。
宋代盔甲的材料相对轻巧,通过设计使士兵在战斗时更加灵活。
3. 元代盔甲元代盔甲多样化,尤其是蒙古族的盔甲更为特色。
蒙古族的盔甲采用皮革和铁片组成,胸甲部分有时还加入彩色织物来增加装饰效果。
蒙古族的盔甲设计注重便利和保护性,能够满足他们的骑射战斗需求。
4. 明代盔甲明代盔甲的材料以青铜和铁为主,结构更加稳固,并且加入辅助的保护装置。
明代盔甲设计有助于呼吸和视野的扩大,以方便士兵在战斗中的行动和观察。
5. 清代盔甲清代盔甲主要采用铁质和皮质。
盔甲中增加了用来抵挡砍击的护甲和护腿。
此外,清代盔甲还用金属铆钉连接盔甲各部分,使盔甲更加坚固耐用。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盔甲种类繁多,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设计和材料选择。
这些盔甲的设计和制作都经过了长期的积累和改进,旨在提供更好的防护和便利性,以满足士兵在战斗中的需求。
这些盔甲的演变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军事技术和战争方式的发展。
盔甲作为古代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士兵保护自身安全的重要装备,也是古代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浅谈中世纪的铠甲
![浅谈中世纪的铠甲](https://img.taocdn.com/s3/m/6940f500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6.png)
浅谈中世纪的铠甲本⽂摘⾃《中世纪千年史话》既然在多⾥列战役⾥提到盔甲,那我就简单介绍⼀下这⽅⾯的内容。
咱就不说“盔”了,只提⼀提“甲”。
在漫长的中世纪,铠甲经历了⼀个不断演变和发展的过程。
很多⼈有这么⼀种认识,认为⼀种新型铠甲问世以后,以前出现的铠甲就会退出历史舞台,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每种铠甲的功能和作⽤、制作复杂程度和造价不尽相同,所以在中世纪,不同兵种穿的铠甲类型也有所不同。
有时候,骑⼠⾝上可能会同时穿多种铠甲。
就这⼀问题,我主要介绍以下⼏种铠甲:锁⼦甲(chainmail)、钢板锁⼦甲(plated chainmail)、板甲(Plate armour)、软铠甲(Gambeson)和锁⼦铠(Brigandine)。
⼀、锁⼦甲:锁⼦甲的历史⾮常悠久,考古学家们在罗马尼亚发掘⼀座公元前4世纪凯尔特酋长的坟墓时,惊奇地发现陪葬的竟然有⼀副锁⼦甲,所以⼈们相信锁⼦甲是凯尔特⼈的发明专利。
随着凯尔特⼈向西⼤搬家,锁⼦甲也跟着⼀起定居西欧。
古罗马是在与⾼卢⼈的作战中初次接触到锁⼦甲,随后将之武装罗马军团。
在中世纪和⽂艺复兴时期,锁⼦甲在铠甲⼤家族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13世纪,锁⼦甲达到巅峰时期,它也从只保护头部和上⾝,转⽽覆盖包括双腿在内的全⾝。
锁⼦甲的制作相当繁琐,⾸先要打造⼤量⼩铁环,并将铁环⼀个接⼀个像织⽑⾐⼀样串在⼀起。
这完全是⼿⼯活,所以锁⼦甲的造价很⾼。
⽏庸置疑的是,锁⼦甲的保护性能远远超过早期的⽪甲,⽽且⽐后来出现的板甲更灵活。
⼆、钢板锁⼦甲:钢板锁⼦甲是传统锁⼦甲的⼀种变形,使⽤⼩铁环把钢板串连起来,保护⾝体⼀些易受伤害的部位,⽐如装个护⼼镜啥的。
钢板锁⼦甲⾄少在8世纪就已经成为铠甲⼤家族的⼀员。
据记载,第⼀幅钢板锁⼦甲出现在中东,它最初的作⽤是保护⼤腿,也就是俗话说的护腿(Cuisses,这个单词源⾃法语的Cuisse,意指⼤腿),它在中东、中亚、印度、东欧和摩尔⼈中⾮常流⾏,马⽊留克军团的铠甲就是以钢板锁⼦甲为主。
中世纪时的铠甲都有哪些的?
![中世纪时的铠甲都有哪些的?](https://img.taocdn.com/s3/m/068cd13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3c.png)
中世纪时的铠甲都有哪些的?
到了中世纪的封建时代,先有锁子甲的发明:锁子甲或称作链甲,英文中称为「Chain mail」,是一种在铁器冷兵器时代出现的铠甲。
制作特点是将直径2cm左右的铁环像编织毛衣一样连串在一起,一般为上身铠甲。
相对于皮甲,其防护性更强。
而且比板金甲要灵活。
一般认为,对抗刀剑的砍、劈攻击的防护效果较好,但对于锤一类的打击武器或矛一类的穿刺性武器,防护力则较弱。
现代人则用作预防鲨鱼袭击。
锁子甲缺点是,制作较贵(但比昂贵的钣金铠甲还是要便宜一些),保养困难,因为铁环容易生锈,所以忌水,潮湿的环境也容易使其生锈,甚至断裂。
板甲是以金属制成的一整块金属板盔甲、用于保护全身。
从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就开始使用,盛行于中古欧洲。
锁子甲在欧洲使用了约1000年,从十四世纪开始,发明了用熟铁浇铸的板甲,板金甲防护力比锁子甲更优秀,且锁子甲就跟穿一件厚外套一样,其关节活动受到锁子甲的影响,但板金甲的关节部份是可活动的,所以使用者行动比穿锁子甲更为灵活。
板金甲的胸甲厚约2mm,由软钢锻打,其防护力可抵御称雄欧洲300年的英国长弓,在1415年Agincourt战役与1513年Flodden 战役,都可以看到长弓对板金甲的作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欧洲中世纪防具简介
![欧洲中世纪防具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97d2b8791711cc7931b716c1.png)
例证:
德川幕府早期。
约17世纪中叶
11,12世纪的锁链甲维京人和诺曼人的钢盔
标准诺曼钢盔链甲手套
波斯头盔。
对欧洲头盔发展影响很大Skull Cap
戴头盔时候的帽衬(Arming Cap)链甲头罩
早期全盔
猪面盔.戴这种头盔的士兵被戏称为“鸟人”(Birds Man)早期链甲细节
后期链甲细节,有明显的“方柱”造型“银缎子”
铆接式链甲
细节放大
训练用镶嵌皮甲
西班牙轻盔波兰步兵头盔
流行一时的“大开眼”
米兰式(后期型)头盔
17世纪,米兰造
招牌的早期哥特式盔
17世纪,哥特式,德国造。
注意多棱角的造型和头盔
16世纪流行一时的“全盔”虽然对火器有完美的防御能力,但是见鬼的是戴了就等于半瞎
17世纪的全可开闭头盔(德国造)
封闭盔(昙花一现,由于极度不舒服和除了BT的防御能力外一无是处而逐渐消亡)
小圆盾鸢盾
木制骑兵盾
骑士盾
(卡洛斯五世用)
(圣殿骑士盾牌)盾牌旁半圆形的凹槽
全金属盾镶嵌甲袍子后期鳞甲
原始型的全身甲。
人穿了能动才有鬼哥特全身甲
英国新模范军骑兵
早期全身甲,注意小腿部分
穿锁甲的14世纪法国步兵
胸甲
竞赛用全身甲
领甲马甲
英国皇室卫队现役胸甲
吸收西洋技术的日本甲:在西班牙定制的“南蛮具足”
金溜め涂具足全钢材,日本造,吸收了西洋风格,是家康用甲,防护力和保护范围都颇完善。
西方中世纪服装简介
![西方中世纪服装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df04179dd3383c4ba4cd26f.png)
西方中世纪服装殷妙莹09服工(1)班40906010119西方中世纪服装中世纪主要指欧洲罗马后期只文艺复兴前期之间的时代,起始于公元476年,结束于公元1453年。
在此期间战争频繁,宗教纷争,封建制度的建立,影响及改变着人们对文化艺术和生活的意识。
这段历史,是诞生近代欧洲国家形态的时期,也是欧洲各民族语言和文化形成的时期。
一综述中世纪人们的衣着服饰,有着浓厚的宗教气息.结构上的封闭性,造型的宽大特征和头巾的流行是基督教对服装的直接影响.由于出于对上帝的奉献和对人生的禁欲,导致服装的自然美削减,而去极力掩饰人体的形态美,那种外在的,表面的,繁缛的装饰美,则是对上帝的歌颂。
服装里镶金缀玉,精美刺绣,表现出一种中世纪圣歌的神圣韵律。
服装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点线面的组合,在色彩的对比调和之间寻找美的同时,服装也能体现出极强的理性色彩和立体感。
中世纪服装是从古罗马的那种宽衣型文化而来的,经拜占庭文化的洗涤和古罗马文化的锤炼,哥特式文化的淘洗,发展成为以日耳曼人为代表的窄衣型文化.自此,西方服装一改古典的那种平面和单纯,进入了三维立体的构成时代.中世纪欧洲的服式主要包括:拜占庭式、罗马式、哥特式。
二拜占庭式拜占庭时期,公元5~12世纪。
拜占庭式的服装有罗马文化的继承,同时糅合了东方文化的精华。
这时期的服装,宗教意识浓厚,没有了古罗马服装自然悬垂的褶皱之美,外形厚重保守。
贵族服饰多是镶嵌珠宝,刺绣图案精美华丽;一般教徒则穿土布麻衣,色彩单调、呆板而保守。
纺织品有浓厚的东方色彩并掺杂着大量基督教内容。
诸如圆象征无穷、羊象征基督、鸽子象征神圣的精神;色彩也被赋予了宗教含义:白色--纯洁;蓝色--神圣;紫色--威严;绿色--青春;金色--善行等等。
拜占廷时期的男女服装样式差别不大,服装基本都是男女通用的,仅在裁剪和服装装饰上有细节上的区分。
拜占庭时期人们兴穿斗篷和紧身裤。
紧身衣是拜占庭时期男子最普遍的服装。
此衣并不贴身,只是衣身和袖子紧些。
世界上最帅的十套盔甲
![世界上最帅的十套盔甲](https://img.taocdn.com/s3/m/afc3f42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4a.png)
世界上最帅的十套盔甲1、哥特式铠甲哥特式铠甲,这是在中世纪欧洲最著名的骑兵铠甲之一。
遮盖全身的哥特式铠甲重量也只有25公斤。
它主要是给骑兵用的,看起来会有一种奥特曼变身的既视感,有很强烈的金属感,但是它防护性不错,在关节部位和肩甲里面不再运用钢片,使得四肢的活动空间更大,算是增加了灵活性而失去了全身防护。
出于保险的目的,以至还会运用护腋甲来维护腋部。
2、印度锁子甲这款铠甲放在当代就是非主流本流,战场上用作护身之用的铁练衣,它看起来闪闪发亮,实际上制作工艺很复杂,又很笨重,每个小铁圈都必需在接合处捶平并使之堆叠,然后钻洞,再扣上柳钉以防止零落,只剩下一双眼睛没有保护起来,怎么看怎么丑,丝毫没有把战士的英气给展现出来不说,有点尖锐的冷兵器就能穿透,实用性太差了。
一件印度锁子甲有大小铁圈约17000多个,重约18公斤。
3、日本胴丸铠甲日本是一个崇尚武士道精神的国家,在他们的概念里,武士就是要被社会所尊重的人,可是就如同日军的佩刀一样。
不同级别佩戴的刀都不一样,这种胴丸铠甲就是给下级武士使用,胴丸主要由系肩的押付和高纽、主体胸板和身甲,以及腰下草摺和菱缝板所组成的,胴丸刚呈现的时分,作为下级武士的配备,由竹、皮质而制,多为粗制滥造的产品。
4、米兰盔甲这也是产自于欧洲,作为欧洲铠甲的代表作,线条圆润、外型也很漂亮。
铠甲发展到这里,就已经十分的先进了,它全身都使用了很强的防护,并且在薄弱的位置都加了护板,还不影响穿戴者的灵活性,就是不知道那一条缝能不能让人看清外面的状况。
米兰盔甲的左手被人称为“盾之手”,发挥着防御的作用。
别出心裁的是其盔面设计,其面润滑的线条有效地削弱了弓箭的力气,这样弓箭便难以射入人体。
5、中国唐十三铠唐代时,中国军队无论配备、素质、士气还是将帅才能都到达了冷兵器时期的一个顶峰。
这个铠甲可谓是中国集大成者的作品,唐朝本身就是个很繁荣的时期,这时候的中国是颗耀眼的星星,周边国家都要来朝贡,那时候唐朝的军事实力又很强,这个铠甲就是减轻了重量有加强了防护。
盔甲技术欧洲研究报告
![盔甲技术欧洲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4f4d186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b.png)
盔甲技术欧洲研究报告盔甲技术欧洲研究报告1. 引言盔甲作为战争中保护士兵身体的重要装备,发挥着关键作用。
欧洲在中世纪时期,对盔甲技术进行了广泛研究和改进,并在战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本报告旨在探讨欧洲在盔甲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创新,以及盔甲技术对中世纪欧洲战争的影响。
2. 盔甲的发展和演变盔甲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
然而,在中世纪时期,盔甲的发展和演变达到了巅峰。
最早的盔甲是由金属制成,主要用于保护头部和身体的要害部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的盔甲技术逐渐改进,盔甲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包括头盔、胸甲、护腿等。
3. 盔甲制作技术盔甲的制作需要高超的技艺和复杂的工艺。
欧洲的盔甲制作工匠以其精湛的技术而闻名。
他们使用锻造和淬火等方法来加固盔甲的表面,使其更加坚固和耐用。
另外,他们还利用织锦技术来制作盔甲的内层,提供额外的保护。
4. 不同类型的盔甲欧洲的盔甲种类繁多,适用于不同的战斗场合。
其中,最常见的类型包括:4.1 头盔头盔是盔甲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来保护士兵头部和面部的要害部位。
欧洲头盔的设计经过精心研究,包括顶冠盔、骑士头盔等。
4.2 胸甲胸甲是盔甲的核心部分,用于保护士兵的胸部、腹部和背部等要害部位。
欧洲胸甲的制作精细,借鉴了古代罗马的铠甲设计。
4.3 护腿护腿是用来保护士兵的双腿免受伤害的装备。
欧洲的护腿设计采用了可移动的铁片,使之对士兵的行动不产生限制。
5. 盔甲技术对中世纪欧洲战争的影响盔甲技术的发展和改进对中世纪欧洲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盔甲的加固使士兵在战斗中更具生存能力,降低了受伤和死亡的风险。
其次,盔甲的设计和制作技术使士兵更加机动灵活,提高了战斗力。
最后,盔甲的使用增强了士兵的自信心和士气,对战斗态度和结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6. 盔甲技术的衰落随着火器的发展和使用,盔甲渐渐失去了原有的优势。
火器的强大穿透力和效率使盔甲对枪弹的防护能力变得远不如过去。
因此,盔甲技术在十六世纪后逐渐落后于时代,并逐渐退出了战场。
超级经典收藏——世界古代骑兵军戎装备
![超级经典收藏——世界古代骑兵军戎装备](https://img.taocdn.com/s3/m/177a8aec4afe04a1b071de32.png)
波斯萨珊骑兵,公元前3世纪英国准枪骑兵很长一段时间内,英国重骑都发展缓慢,以至于16世纪时,英国人惊讶地发现他们没有能与大陆国家抗衡的重骑兵,于是紧急从米兰(好像是)购进2000多套日耳曼步兵甲武装他们的骑兵,称之为准枪骑兵。
这种骑兵只能勉强算作重骑兵,其实应该算中型骑兵哥特骑兵哥特骑兵,典型的维京风格。
加洛林重骑加洛林重骑,装备都是自己找,8世纪欧洲重骑的代表。
拜占庭重骑兵拜占庭重骑兴盛于查士丁尼一世时期,在贝利撒留和纳尔塞斯的指挥下,他们曾取得过辉煌的胜利。
重骑兵的骑手们,身上披着铠甲,使用长矛和弓箭。
实行这样一个突变,很明显,是想使每一个经过严格训练的军人,同时兼有机动的“射击力”和“冲击力”。
西方军史学者将这种骑兵称为“双重功效骑兵”,即指那些能够在远距离杀伤敌人,也可以在近距离发起突击的骑兵。
在拜占庭重骑之后,只有17世纪的重装火枪骑兵具有这种功能(包括以后的胸甲骑兵)。
最能体现这种骑兵优势的我认为是553年的卡西林纳姆会战。
此次会战的对手是法兰克人,基本都是步兵,装备头盔、椴木大盾、长剑、标枪和战斧,其中标枪和战斧都可以用于投掷(就是《帝2》里的掷斧兵)。
法兰克步兵有种战法是当标枪插在敌人盾牌上时,冲上去踩这枪柄把敌人的盾牌拽下来,再把敌人解决。
这些法兰克人都是些富于攻击性的老练战士。
拜占庭方面,有步兵、下马重骑、重骑兵和轻骑兵(主要是匈奴骑射手)组成,指挥是纳尔塞斯。
交战时,骑兵埋伏在两翼,正面为步兵集群,其中后几排为下马重骑。
法兰克人首先突破了前几排拜占庭步兵,但随着下马重骑加入战斗,法兰克人的进攻受阻。
我个人认为这可能是纳尔塞斯的战术安排:让法兰克人胶着于正面战场,好为拜占庭重骑兵从两翼包围争取时间。
当法兰克人发现时他们已经被拜占庭重骑兵包围,但这些老练的步兵立即摆出密集防御阵形,准备抵抗拜占庭重骑兵的冲锋。
但是拜占庭重骑兵并没有发起冲击,而是用弓箭狂射。
本来,如果法兰克人疏散阵形,是可以减少被弓箭杀伤的,可他们害怕自己队伍一旦分散,拜占庭重骑兵就会提起长枪冲锋。
世 界 军 服 发 展 图 鉴
![世 界 军 服 发 展 图 鉴](https://img.taocdn.com/s3/m/d723e78fcc22bcd126ff0ccc.png)
世界军服发展图鉴欧洲古代希腊(BC3000年-BC196年)斯巴达重装步兵的甲胄分为盔、胸甲和胫甲三部分,没有铠甲保护的部分用大型圆盾来辅助。
钟型胸甲由前后二部分构成,表面打铸成胸肌型,左侧以铰链相连,右侧用皮带扣住。
胫甲也采用腿肌造型。
头盔上用黑白马鬃制成翎饰。
上身是短袖束腰长衣,脚下是皮凉鞋。
(右)雅典重装步兵的铠甲是由多层亚麻布重叠成5毫米厚而制成的布甲,其中包括胸甲和甲裙。
以后吸收了亚述人制作铠甲的方式,在胸甲的前后编缀青铜甲片来增加防御力。
重装步兵的主要武器是双矛头长矛,宽刃剑和以木材为芯、内衬皮革、外包铜皮的圆盾。
(左)中世欧洲骑士(4世纪-17世纪)欧洲的骑士时代始于公元900年前后,持续至中世纪结束的1500年左右。
蛮族动乱结束后,法兰克人、凯尔特人、汪达尔人纷纷建立各自的国家。
其中势力最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查理继承父位统治法兰克王国时期,开始了大规模地扩张领土战争。
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来维持庞大的军队,于是他将征服的土地划成小块,赐给众多的追随者。
这些封地的小领主形成了欧洲最早的骑士阶层。
公元11世纪,菲利蒲1世的军队基本上以重装骑兵为主攻力。
法兰克骑兵的铠甲是用几层皮革重叠缝制成的短袖造型,表面缀有铁环。
头上是带护鼻的圆锥形铜盔。
下身是绑腿和带马刺的皮靴。
公元11世纪至13世纪,十字军东征标志着骑士文化黄金时代的到来。
当时十字军被认为是完美的骑士。
从异教徒手中夺回圣地,保护无助的朝圣者,被看成是骑士的最高天职。
骑士的铠甲多为锁子甲。
锁子甲最早在公元前6世纪,由凯尔特人发明,之后被罗马人采用。
十字军东征时,骑士们几乎全部披挂锁子甲。
其重量大约13公斤。
另外,由于长时间被太阳照射,铠甲发热易灼伤皮肤。
为此,骑士们都在外面罩上缝有红十字纹样的白色长袍,头上的圆筒状铁盔上开着横条视孔和用来呼吸的小圆孔。
14世纪以后,为了提高锁子甲的防御力,在胸、臂和腿等容易受到攻击的部分,增加了钢铁板金护甲。
中世纪欧洲骑士甲胄和宋朝盔甲武器价格
![中世纪欧洲骑士甲胄和宋朝盔甲武器价格](https://img.taocdn.com/s3/m/ee4e443cbd64783e08122b04.png)
Leydi收集了米兰的盔甲商Negroli家族的文档。1543年,Giovan Paolo Negroli雇佣了一名盔甲工程师,付给他每年40斯库多的工资。在16世纪,一个不熟手的工人或士兵每年可能得到20斯库多,技术工人约为其两倍。1567年,他没出了35套“镶嵌”盔甲,每套25斯库多。作为对比,1547年为Luigi de Leiva制作的一套盔甲花费了220斯库多,查理五世在1539年花了1120斯库多做了一套装饰甲,又在1541年花350斯库多做了一个“美杜莎”盾。皇帝的另外一笔花费,是在1545年用200斯库多购买的盔甲。其中大部分价钱花在了装饰用的黄金上。
Thomas和Gamber收集了因斯布鲁克盔甲的价格。一件蚀刻工艺的双重功能甲(作战和比武双用途)的价格在1527年定在了70佛罗林,一件胸甲加强的实战盔甲50佛罗林,一件蚀刻的轻甲25佛罗林。1547年,创记录的天价——1258佛罗林,则来自斐迪南因为担心战争而为他的儿子大公斐迪南2世所订购的Eagle garniture盔甲。
以下欧洲盔甲相关数据翻译自《THE KNIGHT AND THE BLAST FURNACE》
8~9世纪的法兰克战士有可能找到12先令(相当于6牛)的链甲杉,用两倍的钱则能买到全套装备
在1304年,一件链甲衫成本为10英镑(佛兰德斯),另外在更晚一些的时候,需要花两倍的价钱才能买到。因此购买一个链甲需要花费一个工匠60~120天的工资。
公元八世纪中叶: 一个金属加强的皮革头盔需要6个索里达(索里达即法兰克国家所使用的罗马金币,每一个索里达重 1/72 磅,每一个索里达为 40 个银币。)一幅铠甲需要12个索里达。一把上好的剑和剑鞘加起来需要7个索里达,如果是普通没有剑鞘的剑之需要3个索里达。长矛和盾牌加起来需要2索里达,一匹战马则需要花费12索里达。一匹驮马需要花3~4索里达。当时一头健壮的母牛价格在1~3索里达,公牛2索里达。因此要装备一名全副武装的骑士大约要花等于买下23头公牛的钱,一名剑士的行头也价值四到五只公牛,就算是一名农兵长枪手,也需要一顶皮盔和一只长矛 ,已经不知道出处了。
《西方服饰与时尚文化:中世纪》记录
![《西方服饰与时尚文化:中世纪》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b950f884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fe.png)
《西方服饰与时尚文化:中世纪》读书笔记目录一、内容描述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中世纪服饰与时尚文化概述 (3)二、中世纪服饰的基本特征 (4)1. 服装类型与款式 (6)a. 宗教服饰 (7)b. 日常服饰 (8)c. 运动服饰 (10)2. 服装材质与制作工艺 (11)a. 丝绸与绒料 (12)b. 金属装饰与珠宝 (13)c. 绸缎与刺绣 (14)三、中世纪时尚文化的演变 (15)1. 时尚中心的转移 (16)a. 罗马帝国的影响 (17)b. 哥特式风格的兴起 (19)c. 文艺复兴时期的变革 (20)2. 时尚与宗教的关系 (21)a. 圣衣传说与修道院服饰 (22)b. 宗教节日与服饰变革 (23)3. 艺术对时尚的影响 (24)a. 绘画中的服饰表现 (25)b. 雕塑与建筑中的时尚元素 (26)四、中世纪服饰与时尚文化的传播 (27)1. 欧洲大陆的服饰传播 (29)a. 罗马帝国的遗产 (31)b. 中世纪欧洲的服饰风格演变 (32)2. 海外贸易与文化交流 (33)a. 丝绸之路与服饰交流 (35)b.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36)五、中世纪服饰与时尚文化的未来影响 (37)1. 现代服饰设计的灵感来源 (38)2. 时尚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 (39)六、结语 (40)1. 中世纪服饰与时尚文化的总结 (41)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42)一、内容描述在《西方服饰与时尚文化:中世纪》内容描述部分涵盖了关于中世纪西方服饰与时尚文化的丰富信息。
通过阅读这一部分,读者能够了解到中世纪时期西方社会的服饰风尚、流行趋势、文化内涵以及历史背景等重要信息。
本书对中世纪服饰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服饰风格的影响。
书中还介绍了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服饰差异,以及当时流行的各种面料、色彩、图案等细节。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服饰特点和文化内涵,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现代西方时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甲胄艺术及其文化意义研究
![甲胄艺术及其文化意义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8391740dd88d0d232d46aa3.png)
甲胄艺术及其文化意义研究作者:张熙闵来源:《上海工艺美术》2019年第01期英国格林威治甲胄是注重西方注重功能性工艺的一个缩影,印证了功能与装饰审美相互推动、相互作用的关系,其演变的历程——从最初的作战防御/具蜕变成精心策划的宣传工具,展现出了功能、工艺、艺术和文化四者之间割舍不断的紧密关联性。
一、特殊历史背景造就英国格林威治甲胄艺术1.早期以作战功能为主的欧洲甲胄中世纪骑士甲胄主要经历了维京甲胄时代(约5世纪-8世纪)、锁子甲时代(约6-12世纪)、板锁复合甲时代(约13-15世纪)、板甲时代(约15世纪一17世纪),如图1—1所示。
每一次甲胄的进步都与作战功能的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
维京甲胄多以皮革和铁为主要的制作材料,造型综合了古罗马环甲和北欧图案的装饰风格,具有制作成本低、轻便等特点。
在1096年十字军东征之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原因在于当时的阿拉伯人已掌握了乌兹钢的制作技术,使得作战刀刃异常锋利,可以轻易切开皮甲。
十字军为了应对武器的更新而大量换装由金属圆环相连接锁扣成的锁子甲。
1219年,蒙古西征使得锁子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原因是锁子甲善于防御锐器挥砍,但对箭的防御性较弱。
大量身穿锁子甲的欧洲骑士在中箭倒地后,箭头卡在环锁内无法取出。
因此,甲胄设计者开始在锁子甲上加装带有曲面弧度的板甲,从而形成了板锁复合甲。
当弓箭射来时,这些带有曲面弧度的板甲可以有效地改变箭的飞行轨迹。
但板锁复合甲的弱点在于大量关节部位被暴露在了外面,使用战锤、战斧等重型兵器对这些部位进行打击会造成致命伤害。
最终,为了保护战士身体的所有部位,逐步发展出来了全覆盖型的板甲,其中的代表是米兰式甲胄、哥特式甲胄和马克西米利安式甲胄,如图1-2所示。
早期欧洲甲胄的特点在于:纯粹以作战防御为目的,因此作战方式的变更是推动甲胄工艺和样式演变的主要动力。
正是这些早期甲胄在功能设计和制作技术上的储备,创造了经典的格林威治甲胄诞生的条件。
民兵服装历史
![民兵服装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8f96a9f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62.png)
民兵服装历史民兵服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民兵是由普通公民组成的武装力量,他们通常在紧急情况下被召集起来保卫国家或社区。
因此,他们的服装通常是根据当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战斗需求而设计的。
古代民兵服装的特点主要是简单、实用和易于制作。
由于缺乏专业的军事训练,他们通常依靠自己的衣物和装备来保护自己。
在古代中国,民兵服装通常是由普通民众自行提供的,他们穿着普通的衣物,如长袍、褂子和裤子,并佩戴简单的头盔或帽子。
他们可能会携带一些简单的武器,如弓箭、矛、刀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兵服装逐渐发展和改进。
在中世纪的欧洲,民兵通常穿着由铠甲和盔甲组成的装备。
这些装备可以提供更好的防护,并使民兵能够在战斗中更有效地作战。
此外,民兵通常还会佩戴标志性的徽章或纹章,以便在战场上识别彼此。
到了近代,民兵服装的发展更加多样化和专业化。
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民兵通常穿着与大陆军相似的制服,但可能没有那么正规和精细。
随着军事技术的进步,民兵服装也逐渐与正规军队的服装趋同。
在现代,民兵服装通常是根据当地法律和军事要求来规定的。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兵服装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都会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
现代民兵服装可能包括军服、迷彩服、防弹背心、头盔、护膝、手套等装备,以提供更好的保护和作战能力。
总的来说,民兵服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逐渐发展和改进,以适应不同时期和地区的战斗需求。
然而,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民兵服装的设计都注重实用性、舒适性和保护性,以使民兵能够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音公益课讲座<中世纪服饰盔甲与哥特风格解析 > (
西方魔幻角色设计
一.西方中世纪服饰与盔甲武器研究
【中世纪历史】
欧洲罗马后期至文艺复兴时期的时间(公元746年-1453年)。
“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
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
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
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公元74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所灭,欧洲大陆上出现了一批蛮族国家,
比较有名的是法兰克,盎格鲁撒克逊,东哥特,西哥特等,其中盎格鲁撒克逊和法兰克存在的时间较长,
法兰克人在486年打败高卢军队由克洛维建立起莫洛温王朝,莫洛温王朝与罗
马教廷联合占领了高卢全部领土,
6世纪中叶,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751年矮子丕平建立加洛林王朝,在查理大帝的统治下,达到最鼎盛时期。
查理死后,843年签订《凡尔登条约》,法国分裂成西法兰克、中法兰克和东法兰克,现代的法国、意大利和德意志的疆域就是以这个条约为基础的。
日耳曼人的另外一支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在5世纪中叶进入大不列颠群岛,在6世纪末,7世纪初,形成了7个王国,英国历史上称为七国时代。
829年,威塞克斯王国吞并了其他6个王国,从此诞生了英格兰(England)。
【中世纪服饰特点】
政治受基督教影响,宗教深入到文化生活的每一部分。
出于对上帝的奉献和对人生的禁欲,导致服装自然美消减,
而去极力掩饰人体的形态美,那种外在的,表面的,繁缛的装饰美,则是对上帝的歌颂。
服装里面镶金缀玉,精美刺绣,
表现出一种中世纪神圣的韵律,服装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点线面的组合。
中世纪服装是由古罗马那种宽衣型文化而来的,
经过拜占庭,古罗马,哥特式文化的洗礼发展成以日耳曼人为代表的窄衣型文化,自此西方服装一改古典的那种平面和单纯,进入了三维立体的构成时代。
拜占庭式
拜占庭时期,公元5到12世纪
宗教意识浓厚,没有了古罗马悬垂皱褶之美,外形厚重保守。
贵族服装多镶金嵌玉,刺绣精美华丽,纺织品有浓厚的东方色彩,
同时糅合了东方精美华丽的刺绣图案,以丝绸为贵,为尚,并掺杂
大量基督教内容。
图案象征:圆形—无穷羊—耶稣鸽子—神圣的精神
色彩的宗教含义:白色—纯洁蓝色—神圣紫色—威严绿色—青春金色—善行
拜占庭时期人们喜欢穿紧身裤和斗篷,紧身衣是拜占庭时期男子最普遍的服装,衣服并不贴身,但是衣身和袖子紧些,
贵族的衣服袖子和下摆都比较长,至膝盖或者脚面,劳动人民的服装都比较短,袖子和下摆到膝盖和肘部。
关键要素:
1. 庄重,华丽,严肃
2. 宗教意识雄厚
3. 紧身衣,长袍,斗篷
4. 秩序,神圣
5. 丝绸,金线,金边,宝石,几何花纹
6. 白色,蓝色,紫色,绿色,金色
罗马式
罗马式是指以古代罗马艺术为基础的统一艺术样式。
初期,服装全身遮盖式,头上垂纱,后期女装收紧腰身,体现曲线,是服装显示性别的开始。
关键要素:
1. 悬垂感,皱褶百重
2. 长袍
3. 披风,包缠
4. 庄重高贵
哥特式
罗马文化之后,约在公元12-15世纪左右,哥特时期的服装光怪陆离,优雅精致,且复杂华丽,典型的特征是修长苗条,设计注重腰部,色彩强调明快,男装与女装明显区分开来。
到14世纪女装的上半部分开始用系带勒紧,领口宽大,开始采用扣子,裙子从臀围开始展开,配上夸张的腰带,女装上下分开,上轻下重。
男装上重下轻,富机能性。
关键要素:
如下详细讲解。
二.哥特角色设计风格解析
到了近现代,哥特服装风格再次盛行。
这时哥特风格的服饰不仅仅限制于小作坊的高级服装订制。
一些大牌的服装品牌设计师也开始关注哥特时尚。
比如:Kenzo、Anna Sui、Issey Miyake等等。
被冠以哥特式的时装也常常是不对称的,有时甚至也使用类似纹章的印花图案。
当然,所谓哥特式时装只不过是带有些许哥特式艺术的气息,它更多地带有商业色彩,哥特式云云听上去像是一句促销口号。
而真正的哥特时尚体现为:
1. 黑色的东西,
2. 或其它暗色,
3. 如海军蓝、深红
4. 可以透(龙或渔网状面料),
5. 但不露
6. 银饰
7. 苍白的皮肤。
体现维多利亚时代关于“苍白的皮肤是贵族的标志”这一审美,
8. 也可能是反对沙滩文化里“太阳晒出的古铜色才是美的”健康理论。
9. 黑发、漂白过的极浅的金发、红发或紫发。
10.黑白化妆。
白色粉底,11. 黑唇12. 膏,13. 黑眼影,14. 细眉。
15. 自我束缚的装饰和恋物癖的服装。
皮革、PVC、橡胶、乳胶都是必不可少的面料。
中世纪的束腰也极为常见。
16. 领带或带钉子的项圈或紧紧系在脖子上的丝绒绳。
17. T形十字章(古埃及关于永恒生命的标志)、太阳神之眼、五角星、十字架(基督的象征)的饰品以及刺青;
18. 歌剧风格的披肩、斗篷和长手套。
19. 锁链和铁钉。
20. 身体穿孔。
一般情况下舌头是首选部位,22. 其次是鼻子,23. 最后是私人部位和乳头。
哥特风格的服饰极端且偏激,只能做为舞台装以及在装发布会上上作为展示类服装出现。
三.中世纪盔甲设计研究
【锁子甲为主】
【重防护力】
【机动性偏弱】
【复杂的雕花与工艺】。
华丽,繁琐的细节与花纹
【有铆钉】
【片甲】这种铠甲多是胸甲,无袖或者短袖,长及膝盖的非常罕见
四.魔兽角色设计风格解析
五.蒸汽朋克。